首页 > 职称论文知识库 > 吸附材料投稿期刊推荐

吸附材料投稿期刊推荐

发布时间:

吸附材料投稿期刊推荐

关于材料期刊排名有以下几个回答:

1、cta materialia 材料学报 751C0006 英国

2 、Synthetic metals 合成金属 751LD053 瑞士

3、 Scripta materialia 材料学刊 751C0009 英国

4、 Applied surface science 应用表面科学 539LB051 荷兰

5 、Metallurgical and materials transactions.A,Physical metallurgy and materials science 冶金学与材料汇刊.A辑,物理冶金学与材料科学 751B0002-1 美国

6、 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 合金与化合物杂志 764LD001 瑞士

7、 International materials reviews 国际材料评论 751C0011 英国

8、 Intermetallics 金属间化合物 751C0069 英国

9、 Materials transactions 日本金属学会材料汇刊 751D0055 日本

10、 JOM 矿物、金属与材料学会会刊 764B0001 美国

11、 Metallurgical and materials transactions.B,Process metallurgy and materials processing science 冶金学与材料汇刊.B辑,生产冶金学与材料处理科学 751B0002-2 美国12、 Zeitschrift fÜr Metallkunde 金属学杂志 751E0003 德国

13、 ISIJ international 日本钢铁学会杂志国际版 752D0054 日本

14、 日本金属学会志日本金属学会志 751D0053 日本

15、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fractory metals and hard materials 国际高熔点金属与硬质材料杂志 751C0019 英国

16、 Materials characterization 材料特性 751B0010 美国

17、 Hydrometallurgy 湿法冶金学 75lLB001 荷兰

18 、铁と钢 铁和钢 752D0001 日本

19、 Journal of phase equilibria and diffusion 相平衡与扩散杂志 751B0012 美国

20、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owder metallurgy 国际粉末冶金杂志 751B0007 美国

21、 Ironmaking &steelmaking 钢铁冶炼 752C0003 英国

22、 Powder metallurgy 粉末冶金学

一般来说,做材料的人心中大概有四个顶刊:nature、Science、ACS Publications、Advanced Materials。(NSAA)。

其中nature(IF=43.07)≈Science(IF=41.063),nature子刊nature materials(IF=38.887)和nature nanotechnology(IF=33.407)认可度也很高。

ACS的期刊例如JACS(IF=14.695)、ACS NANO(IF=13.903)、NANO LETTERS(IF=12.279)、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IF=8.456)等。

Advanced Materials(IF=25.809)>ACS。(还有一些期刊如small等暂时不讨论)。

材料是人类可以利用的物质,通常是指固体。而材料学是研究材料的制备或加工工艺、材料结构与材料性能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

涉及的理论包括固体物理学,材料化学,与电子工程结合,则衍生出电子材料,与机械结合则衍生出结构材料,与生物学结合则衍生出生物材料等等。

综上:

nature(IF=43.07)≈Science(IF=41.063)>Advanced Materials(IF=25.809)≈nature materials(IF=38.887)≈nature nanotechnology(IF=33.407)。

JACS(IF=14.695)≈ACS NANO(IF=13.903)>NANO LETTERS(IF=12.279)。

吸附剂投稿期刊推荐

建议去找一些地区性的地方的化工类期刊,那些发表文章比较快~下面是中国化学化工的核心期刊,这些肯定会很慢~中国的核心期刊属于化学的有:催化学报分析测试学报分析化学分析科学学报分析试验室分子催化高等学校化学学报高分子学报光谱学与光谱分析化学试剂化学通报化学物理学报 化学学报化学研究与应用结构化学理化检验·化学分册色谱无机化学学报物理化学学报应用化学有机化学中国科学·B辑: 化学中国稀土学报属于化工的有:催化学报分析化学感光科学与光化学高等学校化学学报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高分子学报高校化学工程学报工程塑料应用硅酸盐学报合成纤维合成纤维工业合成橡胶工业化工进展化工学报化工自动化及仪表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化学工程化学世界化学通报计算机与应用化学精细化工精细石油化工离子交换与吸附煤炭转化膜科学与技术农药燃料化学学报石油化工塑料工业无机材料学报现代化工橡胶工业应用化学中国塑料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工业水处理》和《给水排水》是两款很权威的 可以在

《工业水处理》和《给水排水》是水处理杂志中两款很具有权威性的期刊杂志。《工业水处理》(月刊)创刊于1981年,是经国家科委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由中国化工学会工业水处理学会、国家工业水处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天津化工研究设计院共同主办的专业性科技刊物。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主要报道国内外有关循环冷却水、锅炉水、工艺用水及工业废水等的水处理技术动态、研究报告、专题述评、经验总结、科学管理及行业快讯等。读者对象主要是从事水处理工作的科研、设计、教学、生产、管理等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给水排水》月刊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主管,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和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给水排水学会主办。具有权威性、学术性、实用性、新颖性和信息性等特征,是同行业唯—一本综合性技术类期刊。拥有近百人的编委会和通讯员队伍,编委会委员由海内外给排水领域的专家组成。《给水排水》报道内容以实用技术为主,兼顾学术性和信息性,以城市、工业、建筑给水排水三者并重安排版面。现除设有城市给排水、工业给排水、建筑给排水。施工材料与设备等固定栏目外,还设有科技情报综述、策略研讨、标准规范简介。研究生论文摘要、信息市场等机动栏目。《给水排水》读者对象为从事设计、科研、教学、生产、施工安装、运行管理、房地产开发等单位及相关人员。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总体环境科学)是一份涵盖环境科学的每周国际同行评审科学期刊。它成立于 1972 年,由爱思唯尔出版。发表关于总体环境的原创研究,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和人类圈。

该编辑,总编辑是DAMIA巴塞罗(理事会全国高级科学调查德Científicas),杰伊·甘(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和菲利普Hopke(罗切斯特大学)。根据期刊引用报告,该期刊的 2020 年影响因子为 7.963。

邀请具有广泛影响的原创和高质量跨学科环境研究论文的贡献。将主要考虑显着促进基本理解和关注多个领域相互联系的研究。实地研究优先,而描述实验室实验的论文必须证明方法论或机械理解方面的重大进步,并与环境有明确的联系。不考虑新颖性有限的描述性、重复性、增量性或区域性研究。

主题领域:

1、空气质量、大气条件以及对其在不利健康或环境结果中的作用的新认识;

2、大气生物地球化学;

3、生态系统服务和生命周期评估;

4、生态毒理学和风险评估;

5、生态水文学;

6、野生动物和污染物;

7、气候变化、农业、林业和土地利用的;

8、环境影响废物或废水处理的环境影响;

9、饮用水污染物和健康影响;

10、土壤和地下水的环境修复;

11、全球变化引起的极端事件和环境影响;

12、地下水水文地球化学和建模;

13、纳米材料、微塑料和其他新兴污染物;

14、新型污染物(生物)监测和风险评估方法;

15、多个领域的遥感和大数据应用;

16、海洋、淡水和陆地生态系统的压力生态学;

17、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的痕量金属和有机物;

18、水质和安全。

不被考虑的提交类型:

1、论文没有为研究领域贡献重要的新知识;

2、与环境相关性有限的学科研究;

3、缺乏地方或区域规模的案例研究国际相关性;

4、没有环境影响的土壤或植物科学研究;

5、没有应用组件的实验室批量实验,例如批量吸附实验、制备和评估吸附剂或催化剂以去除污染物;

6、手稿主要是没有实质性假设的数据报告,例如监测常见污染物;

7、建模研究,无需校准和数据验证;

8、自然界中关于环境或资源经济学、政策和管理的社会科学论文

9、在实验室规模分析中测试单一化学品的毒理学和生态毒理学研究;

10、对空气污染导致的健康结果没有提供重要额外理解的人类健康研究;

11、方法关于常见污染物的开发论文;

12、基于文献计量分析的论文。

吸附材料适合投稿的期刊

1、复合材料学报。2、无机材料学报。3、功能材料。4、材料导报。5、材料研究学报。

关于材料期刊排名有以下几个回答:

1、cta materialia 材料学报 751C0006 英国

2 、Synthetic metals 合成金属 751LD053 瑞士

3、 Scripta materialia 材料学刊 751C0009 英国

4、 Applied surface science 应用表面科学 539LB051 荷兰

5 、Metallurgical and materials transactions.A,Physical metallurgy and materials science 冶金学与材料汇刊.A辑,物理冶金学与材料科学 751B0002-1 美国

6、 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 合金与化合物杂志 764LD001 瑞士

7、 International materials reviews 国际材料评论 751C0011 英国

8、 Intermetallics 金属间化合物 751C0069 英国

9、 Materials transactions 日本金属学会材料汇刊 751D0055 日本

10、 JOM 矿物、金属与材料学会会刊 764B0001 美国

11、 Metallurgical and materials transactions.B,Process metallurgy and materials processing science 冶金学与材料汇刊.B辑,生产冶金学与材料处理科学 751B0002-2 美国12、 Zeitschrift fÜr Metallkunde 金属学杂志 751E0003 德国

13、 ISIJ international 日本钢铁学会杂志国际版 752D0054 日本

14、 日本金属学会志日本金属学会志 751D0053 日本

15、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fractory metals and hard materials 国际高熔点金属与硬质材料杂志 751C0019 英国

16、 Materials characterization 材料特性 751B0010 美国

17、 Hydrometallurgy 湿法冶金学 75lLB001 荷兰

18 、铁と钢 铁和钢 752D0001 日本

19、 Journal of phase equilibria and diffusion 相平衡与扩散杂志 751B0012 美国

20、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owder metallurgy 国际粉末冶金杂志 751B0007 美国

21、 Ironmaking &steelmaking 钢铁冶炼 752C0003 英国

22、 Powder metallurgy 粉末冶金学

一般来说,做材料的人心中大概有四个顶刊:nature、Science、ACS Publications、Advanced Materials。(NSAA)。

其中nature(IF=43.07)≈Science(IF=41.063),nature子刊nature materials(IF=38.887)和nature nanotechnology(IF=33.407)认可度也很高。

ACS的期刊例如JACS(IF=14.695)、ACS NANO(IF=13.903)、NANO LETTERS(IF=12.279)、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IF=8.456)等。

Advanced Materials(IF=25.809)>ACS。(还有一些期刊如small等暂时不讨论)。

材料是人类可以利用的物质,通常是指固体。而材料学是研究材料的制备或加工工艺、材料结构与材料性能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

涉及的理论包括固体物理学,材料化学,与电子工程结合,则衍生出电子材料,与机械结合则衍生出结构材料,与生物学结合则衍生出生物材料等等。

综上:

nature(IF=43.07)≈Science(IF=41.063)>Advanced Materials(IF=25.809)≈nature materials(IF=38.887)≈nature nanotechnology(IF=33.407)。

JACS(IF=14.695)≈ACS NANO(IF=13.903)>NANO LETTERS(IF=12.279)。

二氧化碳吸附材料期刊投稿

二氧化碳(CO2)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组成的线性分子,它的结构对其在吸附过程中的表现有重要影响。首先,二氧化碳分子的线性结构使它具有极性,导致它能够和许多其他物质进行相互作用和吸附。例如,二氧化碳分子可以通过静电相互作用与小孔、多孔材料表面发生作用,从而被吸附。其次,二氧化碳分子的大小比较适中,使得它可以在许多不同类型的吸附剂中发生相互作用。例如,在纳米多孔材料中,有很多直径与CO2分子相当的孔道,使其能够被有效吸附。另外,二氧化碳分子的非常规三原子非平面结构,使其在吸附过程中具有较高的方向性。这种方向性使CO2分子能够与某些特定的吸附剂表面发生选择性的作用,同时避免与其他气体混合时发生不必要的竞争。综上所述,CO2分子的线性、极性、大小和非平面结构是影响CO2吸附的重要因素。这些特征使得其在吸附材料中的有效性高,有望应用于二氧化碳的捕集和分离等环境保护应用领域。

全球气候变化及其造成的严重后果已成为新闻中普遍关注的话题。极端天气似乎在整个地球上越来越普遍。人造二氧化碳(一种温室气体)的排放与气候变化有关,因为二氧化碳的含量一直在稳定地增长。为了应对这种变化,许多科学家和工程师进行了研究,以寻找从大气中隔离二氧化碳的方法,或者从源头捕获二氧化碳,以避免必须从空气中浓缩二氧化碳。

同时,CO2被认为是一种廉价的C1碳源,研究其理化性质使其能够直接在化学生产中使用并转化为更高价值产物对碳循环和节能具有重要意义。鉴于此,美国化学会杂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以3月份特刊的形式,重点关注了碳捕捉和转化技术,并预测在很长一段时间内CO2高效利用将成为研究重点。

文章链接: https://pubs.acs.org/page/virtual-collections.html?journal=jacsat&ref=vi_journalhome.

本文重点关注自2019年初以来的几份近期报告,其中包括碳捕集与封存(CCS)技术。例如,热和化学健稳定的金属有机骨架(MOF)的合成,其中氨基共价连接到MOF的内部,从而对CO2可逆结合表现出高选择性,对N2或H2O具有良好的吸附选择性。同时将CO2转化为高附加值的化学原料也是研究者的目标。由于CO2是碳的完全氧化形式,C为最高正四价,因此通常必须提供能量以将碳转化为还原度更高的形式。其中,光/电/热可以提供这种能量,相应的载体包括微生物、自范式器件、半导体材料、分子有机物等,他们以催化的方式克服反应能垒并具有不同的效率、选择性及反应产物。

【CO2利用集锦】

1.Nature: 机器学习寻找CO2吸附的MOF基材料 ”Data-drivendesignof metal–organic frameworks for wet flue gas CO2 capture”.

碳的捕获与封存是缓解CO2排放的可行技术之一,同时也是将CO2转化为高附加值化学品是实现碳循环的关键环节。金属有机框架(MOF)由无机金属中心(金属离子或金属簇)与桥连的有机配体通过自组装相互连接,形成的一类具有周期性网络结构的晶态多孔材料。其中有机配体与金属离子节点的巧妙组合理论上可以产生无数种结构和化学上不同的纳米多孔MOF。但是,当使用含有水的气体时,MOF对于CO2与N2的分离却效果不佳,因为水与CO2存在相同的吸附位点,从而导致材料失去选择性。而干燥排放的气体,将会对捕获过程增加高额的成本。

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的BerendSmit、俄勒冈州立大学的Kyriakos C. Stylianou、英国赫瑞瓦特大学的Susana Garcia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Tom K. Woo通过对超过30万个MOF材料的理论计算,筛选出不同类别的具有强CO2结合位点(称之为“吸附型”)的MOF材料,这些位点使MOF具有在湿气体中对CO2/N2保持高选择性。同时,研究者根据理论计算的结果,合成了两种具有强疏水性吸附基团的MOF,发现它们的CO2捕获性能不受水的影响,并且性能优于某些沸石和活性炭等商业材料。

2.Nature Energy: 原子层二维半导体光催化CO2还原 “SelectiveVisible-light driven Photocatalytic CO2 Reduction to CH4 Mediated byAtomically-thin CuIn5S8 Layer”.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孙永福教授、谢毅教授课题组从CO2还原的反应热力学和动力学角度出发,设计构建了一种S空位的双金属位点型超薄纳米片以期实现精准调控CO2还原产物的选择性。以制备的缺陷态CuIn5S8超薄纳米片为例,理论模拟和原位红外光谱测试结果均证实低配位的Cu和In位点能够与二氧化碳分子作用生成高稳定的Cu-C-O-In中间体,而该中间体在同时断裂Cu-C键和C-O键形成自由态的CO分子时则需要克服很高的反应能垒;相比较而言,在该中间体的C原子上加氢形成CHO中间体的反应则是放热反应、能够自发进行,从而使其更倾向于获得接近100%的甲烷选择性。

光催化测试结果证实,含硫缺陷的CuIn5S8超薄纳米片在可见光驱动下将CO2还原为CH4的选择性达到近100%,平均产率为8.7μmol g-1 h-1。该工作通过构建双金属位点CuIn5S8超薄纳米片,改变了关键反应中间体的构型,调节了反应势垒,进而改变了反应路径,最终使得还原产物由CO变为CH4,这为设计高选择性和高活性的二氧化碳光还原催化剂体系提供了新的思路。

3.Nature Energy: 固态电解质助力CO2还原选择性生产纯液体燃料 ”Continuous production ofpure liquid fuel solutions via electrocatalytic CO2 reduction usingsolid-electrolyte devices”.

电催化CO2还原生产有价值的液态燃料,是实现碳中性能量循环的潜在策略。但是,这些液态产物通常在传统H型或流动池反应器中,易于电解质中的溶质混合,因此需要额外的分离和浓缩过程以便在实际应用中进行回收利用。尽管已经研究出具有高选择性(>90%)和高活性的CO2还原催化剂,但在大多数情况下,由于中性或碱性电解质环境,从而导致形成的产物是甲酸盐或浓度很低。因此对于电催化CO2还原的实际应用,直接连续地生产纯液态燃料,特别是具有高产物浓度和长期操作稳定性的纯液态燃料至关重要。

美国莱斯大学汪淏田教授课题组使用固态电解质电池装置将CO2电还原连续转化为纯净单一组分的液态燃料,其中电化学产生的阳离子和阴离子结合形成纯产物且不和其它离子发生混合。当使用Bi催化剂时,在阴极可获得高选择性的HCOOH(法拉第效率>90%),作者成功生产出了浓度高达12 M的纯HCOOH溶液。此外,该催化剂可以连续100 h稳定生成0.1 M HCOOH,在此过程中几乎没有选择性和活性的衰减。

4.Science: 分子催化剂助力流动池CO2电还原”Molecular electrocatalysts canmediate fast, selective CO2 reduction in a flow cell”.

研发兼具高活性和高稳定性的CO2还原电催化剂是研究人员孜孜不倦追求的目标。基于异相催化的固体电催化剂能在高达150mA/cm2的电流密度下进行CO2还原,但如何在如此高的电流密度下保持高的稳定性和能量转化效率仍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基于均相催化的分子电催化剂则能在CO2还原反应中达到更高的选择性,并能从分子设计的角度设法降低CO2还原反应的过电位。但其电流密度过低,难以达到商业应用的要求。

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的Curtis P. Berlinguette和法国巴黎大学的Marc Robert(共同通讯作者)等以商业酞菁钴(CoPc)作为电催化剂,采用流动相电催化CO2还原反应,CoPc分子催化剂在液流电池中也表现出更高的电化学稳定性,在50 mA/cm2的高电流密度下能持续工作100 h以上。当液流电池的电流密度为150 mA/cm2时,CoPc催化CO2还原为CO的选择性高于95%。

5.Science: 固液气三相界面超高电流密度CO2电还原C2H4 ” CO2 electrolysis to multicarbonproducts at activities greater than 1 Acm−2”.

利用可再生能源来驱动气体的电化学固定,将其转化为具有附加值的产品,这是将CO2和CO转化为碳氢化合物燃料和化学原料的一个有吸引力的途径。然而普遍的在碱性水测试环境中由于传质的原因,限制了水相电池中催化剂的生产能力,其电流密度被限制在每平方厘米几十毫安的范围是制约高效电还原CO2的难题。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Edward H. Sargent等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混合催化剂设计,通过构建有效固-液-气三相界面解耦气体、离子和电子的传输,使CO2和CO在>1 A cm−2区域的电流密度下能够有效地进行气相电解以生成高附加值化工品乙烯。在7 M KOH电解液中,获得从0.2到1.5A cm-2电流密度, H2的生成率保持在10%以下。在最高电流操作条件下,优化后的催化剂对乙烯的最大产率为65~75%,在阴极能效率为46.3%的情况下,其峰值偏电流密度也能达到1.34 A cm-2,为工业化CO2还原奠定了道路。

供稿人:Matche Lee

二氧化碳脱附温度,指的是在一定的压力下,固体吸附剂吸附二氧化碳后,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二氧化碳从吸附剂上解除吸附的温度。这个温度通常称之为脱附温度(Desorption temperature),也有人称之为解吸温度。不同类型的固体吸附剂和二氧化碳压力下的脱附温度可以有所不同。一般来说,当二氧化碳压力越高时,相应的脱附温度也会越高。同时,不同种类的固体吸附剂对二氧化碳有不同的选择性,因此二氧化碳脱附温度也会随着固体吸附剂种类而异。需要注意的是,使用固体吸附剂进行CO2捕集和储存技术是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方法之一。如果您需要具体信息,请提供更详细的上下文或领域背景信息。

您好,二氧化碳脱附温度是指在特定的压力下,吸附剂上吸附的二氧化碳分子从吸附剂表面脱离的温度。吸附剂是一种材料,可以吸附气体分子,常用于气体分离、储存和传输等领域。二氧化碳脱附温度的大小取决于吸附剂的种类、结构和表面性质等因素。一般来说,吸附剂的孔径越小、表面积越大,二氧化碳的脱附温度越低。此外,压力也是影响二氧化碳脱附温度的重要因素,一般来说,压力越高,脱附温度越高。在工业上,二氧化碳的脱附温度是一个重要的参数,可以用于优化吸附剂的性能和选择适当的操作条件。例如,在碳捕集技术中,二氧化碳的脱附温度可以用来控制吸附剂的再生温度,从而实现有效地分离和回收二氧化碳。

材料类期刊投稿推荐

关于材料期刊排名有以下几个回答:

1、cta materialia 材料学报 751C0006 英国

2 、Synthetic metals 合成金属 751LD053 瑞士

3、 Scripta materialia 材料学刊 751C0009 英国

4、 Applied surface science 应用表面科学 539LB051 荷兰

5 、Metallurgical and materials transactions.A,Physical metallurgy and materials science 冶金学与材料汇刊.A辑,物理冶金学与材料科学 751B0002-1 美国

6、 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 合金与化合物杂志 764LD001 瑞士

7、 International materials reviews 国际材料评论 751C0011 英国

8、 Intermetallics 金属间化合物 751C0069 英国

9、 Materials transactions 日本金属学会材料汇刊 751D0055 日本

10、 JOM 矿物、金属与材料学会会刊 764B0001 美国

11、 Metallurgical and materials transactions.B,Process metallurgy and materials processing science 冶金学与材料汇刊.B辑,生产冶金学与材料处理科学 751B0002-2 美国12、 Zeitschrift fÜr Metallkunde 金属学杂志 751E0003 德国

13、 ISIJ international 日本钢铁学会杂志国际版 752D0054 日本

14、 日本金属学会志日本金属学会志 751D0053 日本

15、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fractory metals and hard materials 国际高熔点金属与硬质材料杂志 751C0019 英国

16、 Materials characterization 材料特性 751B0010 美国

17、 Hydrometallurgy 湿法冶金学 75lLB001 荷兰

18 、铁と钢 铁和钢 752D0001 日本

19、 Journal of phase equilibria and diffusion 相平衡与扩散杂志 751B0012 美国

20、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owder metallurgy 国际粉末冶金杂志 751B0007 美国

21、 Ironmaking &steelmaking 钢铁冶炼 752C0003 英国

22、 Powder metallurgy 粉末冶金学

可以投的期刊有《热科学与技术》。材料类的科学期刊很多的,包括:玻璃钢/复合材料杂志,材料保护,材料导报,材料工程,材料科学与工艺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材料开发与应用,新材料新装饰,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材料研究学报。

  • 索引序列
  • 吸附材料投稿期刊推荐
  • 吸附剂投稿期刊推荐
  • 吸附材料适合投稿的期刊
  • 二氧化碳吸附材料期刊投稿
  • 材料类期刊投稿推荐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