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MTI是专业硕士,都需要撰写毕业(学位)论文。翻译专业学位论文主要是案例分析报告,分为:口、笔译实践分析报告、翻译项目管理分析报告、翻译术语库案例分析报告、翻译项目语料库案例分析报告、项目质量审校分析报告等等。
写posttranslation的硕士论文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首先,需要对posttranslation的研究背景和意义进行阐述;其次,需要介绍posttranslation的相关理论和方法;然后,需要详细描述自己的研究设计和实验结果;最后,需要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并提出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建议。整篇论文应该结构清晰、论述严谨、数据准确、论点明确,同时需要注重语言表达和格式规范。
查询国外学位论文的途径可使用PQDD-B(UMI博硕士论文数据库):
可查询欧美1000余所大学1861年以来的160多万篇学位论文的信息,其中1997年以来的部分论文不但能看到文摘索引,还可以看到前24页的原文。
另外总结了几个查找国外文献的途径,与大家分享,如果您有更好的查找方法,欢迎补充。
一、x-mol
直接在百度搜索x-mol,这里可以查找到很多文献,好多都是可以直接下载,即使无法下载,也可以看到其doi,复制其doi去百度学术、谷歌搜索、sci-hub、web of science之类的网站搜索即可。基本思想就是找文献的doi,然后下载。
二、Already Have Keywords
假如你已经拥有了你想要寻找的文献关键词,那么你可以直接进入谷歌学术、sci-hub、ProQuest等的网站直接搜索。
三、Pay Attention to Foreign Universities
最后,我们还可以关注国外综合类大学的硕博士毕业论文,比如普林斯顿、耶鲁、麻省理工、斯坦福、(加州)伯克利等等。不过在翻译硕博士论文时,由于硕博士论文篇幅太长,大家一定要做好论文阅读攻略,否则可能会耗时很久翻译一篇文章,但结果却事与愿违。
这个不能直接按照网上的翻译直接复制,因为有的句子是不对的,也不能直接复制别人的,会影响查重,可以根据网上翻译然后再加自己的句翻译,这样子会比较好,希望对你有帮助。
要。MTI是专业硕士,都需要撰写毕业(学位)论文。翻译专业学位论文主要是案例分析报告,分为:口、笔译实践分析报告、翻译项目管理分析报告、翻译术语库案例分析报告、翻译项目语料库案例分析报告、项目质量审校分析报告等等。
要。MTI是专业硕士,都需要撰写毕业(学位)论文。翻译专业学位论文主要是案例分析报告,分为:口、笔译实践分析报告、翻译项目管理分析报告、翻译术语库案例分析报告、翻译项目语料库案例分析报告、项目质量审校分析报告等等。
写posttranslation的硕士论文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首先,需要对posttranslation的研究背景和意义进行阐述;其次,需要介绍posttranslation的相关理论和方法;然后,需要详细描述自己的研究设计和实验结果;最后,需要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并提出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建议。整篇论文应该结构清晰、论述严谨、数据准确、论点明确,同时需要注重语言表达和格式规范。
查询国外学位论文的途径可使用PQDD-B(UMI博硕士论文数据库):
可查询欧美1000余所大学1861年以来的160多万篇学位论文的信息,其中1997年以来的部分论文不但能看到文摘索引,还可以看到前24页的原文。
另外总结了几个查找国外文献的途径,与大家分享,如果您有更好的查找方法,欢迎补充。
一、x-mol
直接在百度搜索x-mol,这里可以查找到很多文献,好多都是可以直接下载,即使无法下载,也可以看到其doi,复制其doi去百度学术、谷歌搜索、sci-hub、web of science之类的网站搜索即可。基本思想就是找文献的doi,然后下载。
二、Already Have Keywords
假如你已经拥有了你想要寻找的文献关键词,那么你可以直接进入谷歌学术、sci-hub、ProQuest等的网站直接搜索。
三、Pay Attention to Foreign Universities
最后,我们还可以关注国外综合类大学的硕博士毕业论文,比如普林斯顿、耶鲁、麻省理工、斯坦福、(加州)伯克利等等。不过在翻译硕博士论文时,由于硕博士论文篇幅太长,大家一定要做好论文阅读攻略,否则可能会耗时很久翻译一篇文章,但结果却事与愿违。
翻硕论文是翻译的文本10000字。
1、翻译项目:学生在导师指导下翻译长度为10000字(中文字符或者非中文单词,以下同)以上的中外源文本,然后根据译文就翻译问题写出不少于5000字(不包括引用原文和译文部分)的研究报告,内容包括任务描述、任务过程、案例分析和实践总结等,最好运用已学过的理论。
2、调查报告:学生在导师指导下就翻译市场的某个方面进行调查,并写出字数不少于10,000字的调查报告,内容包括任务描述(调研目的、调研对象、调研方式等)、任务过程(受试的选择、调研的组织、调研数据的收集)、调研结果分析以及调研的结论与建议等。
3、实验报告:学生在导师指导下就口译或笔译的某个环节展开实验,并分析实验结果,写出不少于10000字的实验报告,内容包括任务描述(实验目的、实验对象、实验手段等)、任务过程(假设、变量、操作性定义、受试的选择、实验的组织、实验数据的收集)、实验结果分析以及实验总结与结论等。
论文选题及撰写
1、学生应就学位论文选题及时与导师进行协商,于正式答辩前一年的10月底之前(具体日期以学院规定为准)向学院翻译硕士论文指导小组提交论文开题报告,阐述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文献、论文基本结构和可能得出的结论等。
2、学院翻译硕士论文指导小组对开题报告进行综合考评,对准备充分的选题组织论证,提出修改或者进一步完善的意见。
3、学生论文选题通过后即进入论文写作阶段;学生在撰写学位论文期间每月应至少接受导师当面辅导一次。
4、学生应于转年3月中旬完成论文初稿,4月中旬完成论文修订,4月底提交论文定稿。
5、翻译硕士学位论文须符合《中南民族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规范》的要求。
以上内容参考:中南民族大学外语国学院——中南民族大学外语国学院关于翻译硕士
翻译硕士怎么写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主要说明这个课题应该进行研究,自己有条件进行研究以及准备如何开展研究等问题,也可以说是对课题的论证和设计。开题报告是提高选题质量和水平的重要环节。以下是我整理的翻译硕士怎么写开题报告,欢迎阅读。
1、选题意义和背景。
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企业的对外联系也日益增多。中国企业要想打入国际市场,提高在国际市场上的知名度,企业网站或宣传册上的企业简介扮演着十分重要的地位。通过阅读企业宣传资料,读者可以看出企业外宣材料既有关于企业的基本信息介绍,也有企业所做的文字上、句法上、结构上的这染来达到推广企业、大市场的目的。汉语企业外宣材料的翻译在英译过程中会涉及到与目的语不同的语言习惯、行文方式以及文化因素、社会政治因素、心理因素和审美因素等,这就需要译者对原文本做出适当调整,从内容和形式上对语篇进行重构,以此实现对交际意图的顺应。根据赖斯的文本类型说,本文有三种类型,分别是“信息型”、“表达型”和“诱导型”.笔者认为,企业外宣翻译属于“信息型”和“诱导型”文本兼而有之,而且更侧重于“诱导型”.因此,外宣翻译要更加注重文本的交际功能,要更多的考虑如何使译文所传递的信息更便于目的语读者理解和接受,并让读者产生共鸣,继而付诸行动,实现译文预期的功能。
比利时语用学家维索尔伦(Verschuem)提出了顺应论,将语言的使用过程看做语言为顺应不同的交际目的和交际对象进行动态选择的过程。因而可以从顺应论的视角研究语言使用。翻译作为一种特殊的交际方式,也可以从顺应论的视角对其进行研究。优秀的企业宣传材料不仅会提高企业的知名度,还会为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经济效益,因此任何一个想打入国际市场的企业务必在其外宣材料的翻译上做足功夫。由于中西方文化背景、历史渊源、生活环境的不同,译者在翻译企业外宣材料时为了获取目的语读者的认可并激发他们付诸行动,就要顺应目的语读者的阅读习惯、审美习惯以及心理因素、文化因素等对原文做出形式上和内容上的调整,而这一顺应的过程也是语篇重构的过程。本文突破性的将顺应论与语篇重构结合起来,并结合西麦克展览公司宣传材料和海天调味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宣传材料及其翻译,试图从顺应论的视角分析企业外宣翻译中的语篇重构现象。
2、论文综述/研究基础。
1987年维索尔伦(Verschueren)提出顺应论之后,在语用学界引起了很大反响,不久国内学者就将其引进到中国来。国内学者不仅从理论层面对顺应论进行研究和探索,而且将顺应论应用到翻译理论和实践、外语教学、二语习得、文化传播等领域。在这些领域中,成果最大的当属顺应论对翻译理论和其应用的研究。我国真正将顺应论引入翻译研究开始于21世纪初。
1 国外顺应论研究状况。
比利时语用学家维索尔伦(Verschueren)在《IprA工作文集》(IprA WorkingDocument 1) (1987, 45-48)中发表了一篇名为《作为顺应论的语用学》,标志着顺应论的提出。1995年,他较为详细并系统地在他主编出版的第一本《语用学手册》(handbook of Pragmatics)中对顺应论进行了进一步阐述。他认为,语言的使用过程就是语言为顺应不同的交际目的和交际对象进行动态地选择的过程。他将语用学描述为关于语言整体的、功能性综观,并将语用学定义为语言和交际在认知、社会与文化方面的研究。1998年,阿萨卡瑟(AsaKasher)主编的《语用学的关键概念》Pragmatics;: Critical Concepts)论文集中,维索尔伦发表了一篇名为《交际动态过程的语用模式》(v4 Pragmatic model for the dynamatics of communication )的文章,主要研究了顺应论中顺应的动态性。1999年,在他的专着《语用学新解》(Understaning Pragmatics)中,维索尔伦强调了语用学的地位和作用,这本书的出现标志着顺应论走向成熟。该书主张把语用学当作一种研究视角,突破了以往学者将语用学看作语言学的一个核心分支(语音学、音位学、形态学、句法学、语义学)的看法,而认为语用学是一种语言功能的视角或纵观,贯穿于语言学研究和使用的方方面面,可以照应到语言的各个层次。运用这一视角,可以研究不同的语言材料。这是一种研究方法上的革命,可以为语言的不同层面进行语用分析,也为语用学的学科性质进行了重新定位。
2 国内顺应论研究状况。
钱冠连是国内第一位将顺应论引入中国进行研究的学者。在他发表在《外语教学与研究》上的《语用学:语言适应理论----Verschueren语用学新论评述》(1991,62-66)的文章中,将维索尔伦对语言适应包括五个方面,即适应的对象、层次、阶段、领悟程度和适应策略进行了分析,并且就语言适应、选择和语言功能综观三者的关系进行了探讨,认真分析对比了维索尔伦的语用学新论和以往的语用学的区别。他还在《外语教学与研究》上发表了一篇《语用学:统一连贯的理论框架J.Verschueren〈如何理解语用学〉述评》(2000,230-232),该文章首先解释了语用学综观论的理论源头。维索尔伦从Morris的理论中得出了任何规则里都有语用成分,也能从不同的语言成分中审视到语用视角。其建设性意义体现在将语用学从语言学的并列学科出分割出来,使其不再属于语言资源的语言学,而是加入到语言使用的语言学去,作为是一种语言综观和视角来研究和使用,这不仅仅可以解决语用学问题,还为今后人们从语用学角度解释其他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
国内除钱冠连外,2007年何自然主编的《语用三论:关联论顺应论模因论》一书也对维索尔伦的顺应论进行了详细介绍和评述。和以往语言学及语用学着作不同的是,该书紧紧把握住语用学研究与发展的方向,集语用学的三个前沿理论(关联论、顺应论、模因论)为一体来向国内读者进行西方翻译理论的介绍。
关于顺应论的部分,该书介绍了顺应论的理论来源、顺应论的三个核心概念、顺应论的视角观、顺应论的分析维度、顺应论的应用等。本书中理论与实例有效结合,为读者展现了顺应论的完整框架及其应用。该书指出,顺应论是宏观语用学的核心,顺应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研究和探讨语用学的全新视角。谭晓晨发表在《外语与外语教学》上的《语境的动态研究一--维索尔伦的语境适应论评介》(2000, 50-52)中介绍了维索尔伦的语境适应论,探讨了语言和语境互为构建的动态关系,指出动态生成的语境观是对传统语境研究及时而必要的补充。孙炬发表在《山东大学学报》上的《维索尔伦顺应论的语言哲学观》(2007,51-55)从语言哲学的立场阐释了维索尔伦的顺应论。语言的使用是哲学立场的反映,纵观维索尔伦的语用思想,折射出体现在意义观、心理认知观和语境观三个方面的语言哲学。此外,刘正光、吴志高从哲学、心理学以及语言学的角度论述了顺应论的理论基础,除了对语言顺应论做出肯定,他们还指出“将‘顺应’看成一把万能的朗匙,以解释所有的语言运用,有运用过度之嫌”(李元胜,2007:124)。
中国学者不仅专门对顺应论进行研究,还将其与其他理论结合或者将顺应论应用到不同的领域。在利用顺应论对其他问题进行研究的过程中,顺应论对翻译的研究占据多数。
从理论研究的角度来看,有的学者侧重于顺应论对翻译理论研究的启示,戈玲玲在发表在《外语学刊》上的《顺应论对翻译研究的启示----兼论语用翻译标准》(2000,7-11) -文中,为我们展现了语用翻译理论的发展历程,它超越了以往语言学研究的框架,将翻译看作是一种动态的信息交流活动。文章还指出,根据顺应论,语言和语境之间的顺应是一个相互的过程,两者可以相互影响,同样,翻译作为语言转换的过程,也会涉及到原语和目的语之间的相互顺应,这种顺应应该以满了交际双方的需要为目的,对交际语境、语言的选择和语言结构做出改变。
有的学者从顺应论的角度分析翻译策略和方法,王建国发表于《外语研究》上的《从语用顺应论的角度看翻译策略与方法》(2005,55-59) -文中,针对国内外翻译界对翻译方法和翻译策略的争论,他指出直译、意译、归化、异化只是翻译方法,而不是翻译策略,动态顺应才是翻译策略。同时,他还指出翻译的过程和结果是动态顺应的过程和结果。
顺应论在与翻译结合的过程中,学者们除了从翻译理论研究的角度分析和阐释顺应论对翻译研究的意义外,还将顺应论应用到具体的翻译实践中去,比如文学作品译作分析、应用文本译作分析,同时还有学者将顺应论与语用策略研究、外语教学研究、跨文化交际等方面联系起来。
叶苗在其着作《应用翻译语用观》COn Pragmatics Translation from theperspective of Pragmatics)中,首先对应用翻译进行了定位,然后从语用学的角度研究应用翻译。同时她主张以顺应论为基础来讨论和解释异化,并以《选美中国》为例,结合应用翻译中“异化”和“归化”之争,提出了在对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应用文本翻译时,译者可以采取异化策略,担负起传播中国文化的使命,扩大目的语读者的'文化语境、认知语境,激发他们对中国文化和传统的兴趣和探索,增强我国软实力。
纵观国内顺应论的研究现状以及顺应论与翻译结合的研究现状,可以看出在顺应论对翻译的结合方面,研究者几乎都是从文学翻译、应用文翻译的角度进行研究,而且很多研究还是局限于维索尔伦顺应论的推介和重申,缺乏创新点,并且对理论的适用范围没有做出明确规定,导致了顺应论在很多领域的误用和滥用。
3、参考文献。
Reiss, Katharina. Translation Criticism, The Potential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Verschueren, Jef. Understanding Pragmatics.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戈玲玲。《顺应论对翻译研究的启示--兼论语用翻译标准》[J].黑龙江,外语学刊。2002 (3) :7-11.
公海燕《顺应论视角下广告翻译研究》。2012.
何自然。Pragmatics and CE/EC Translation [J].北京‘外语教学。1992 (1) ; 19-25.
何自然。《语用三论:关联论顺应论模因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何自然,冉永平。《语用学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2.
胡芳毅,贾占波。《外宣翻译:意识形态操纵下的改写》[J] ?上海,上海翻译。2010⑴:23-28.
蒋澄生,廖定中。《语用学需要“顺应”潮流--顺应论的几个关键概念述评》[J].广州,广东工业大学学报。2005 (1) : 68-71.
贾文波。《应用翻译功能论(第二版)》[M].北京,中国出版集团公司。2012.
李明。《商务英语翻译(汉译英)》[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李元胜《顺应论在中国的研究综述》[J].成都,成都大学学报 2007⑶:123-126.
刘恩祥,刘颖,李哲。《论语言顺应的动态性一基于广告语言的分析》[J].佛山,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 (1) :70-73.
卢立程《企业对外宣传材料翻译中的语篇重构》[J].肇庆,肇庆学院学报。2007⑶:53-56.
钱冠连。《语用学:统一连贯的理论框架--J. Verschueren〈如何理解语用学〉述评》[J].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3) :230-232.
钱冠连。《语用学:语言适应理论一“Verschueren语用学新论评述》[J]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1991(1):61-66.
孙炬。《维索尔伦顺应论的语言哲学观》[J].济南,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 (6) :51-55.
潭晓晨。《语境的动态研究-维索尔伦的语境适应论评介》[J].北京,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 (6):50-52.
王建国。《从语用顺应论的角度看翻译策略与方法》[J].南京,外语研究。2005(4) :55-59.
叶丽萍《顺应论在企业简介汉英翻译中的应用》。2012,叶苗。《应用翻译语用观研究》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
张运桥,严敏芬。《语用三观:关联论、顺应论、模因论评介》[J].广州,外语艺术教育研究。2009(3) :36-38.
4、论文提纲。
1 引言
2 文献综述
2.1国外顺应论研究状况
2.2国内顺应论研究状况
3 顺应论简介
3.1顺应论的三个核心概念
3.1.1 变异
3.1.2商讨性
3.1.3 顺应
3.2顺应论的两个分析维度
3.2.1语境因素的顺应
3.2.2语言结构顺应
3.3顺应论在翻译中的应用
4 从顺应论的视角看企业外宣翻译中的语篇重构
4.1企业外宣翻译的文本和语言特点
4.2语篇重构的概念
4.3从顺应论的视角看形式的语篇重构
4.3.1语篇衔接和连贯方式与形式的语篇重构
4.3.2语言风格与形式的语篇重构
4.4从顺应论的视角看内容的语篇重构
4.4.1心理世界与内容的语篇重构
4.4.2文化现象与内容的语篇重构
4.4.3社会规范和政治制度与内容的语篇重构
5 结论
5、论文的理论依据、研究方法、研究内容。
本论文选取了两篇企业外宣材料,分别是《西麦克展览公司简介》和《海天味业网站宣传资料》,并由本人对其进行翻译。根据翻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结合顺应论的相关分析维度和语篇重构的两大类型,分析译者为顺应目的语读者的语言习惯、文化背景、社会规约和心理因素等所做出的调整。
6、研究条件和可能存在的问题。
本文以顺应论为基础,结合语篇重构的概念,分析了西麦克展览公司宣传材料和海天调味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宣传材料英译过程中的语篇重构现象。企业外宣材料不仅仅涉及到基本信息传达,而且涉及到企业文化、价值观念、影晌力的传递。因此企业外宣翻译不是简单机械地表达和传递信息,还要从目的语读者的角度对原文作出调整,使目的语读者在阅读外宣材料时被其所传递的企业信息所吸引,继而激发他们采取行动。因此,译者为了符合目的语读者的阅读习惯、审美习惯、思维方式、文化背景要对原文进行内容上和形式上的语篇重构。包括语篇衔接与连贯方式的顺应、语言风格的顺应、心理世界的顺应、文化现象的顺应以及社会规范和政治制度的顺应。同时译者为了达到以上这些顺应的目的,选择顺应的过程中也包含了对原文从词语、句子结构、篇章衔接以及内容上进行重构。
对于企业的外宣翻译,只有设身处地地从目的语读者的角度去思考和翻译,巧妙地对原文进行语篇重构来顺应目的语读者的语言和文化,才能激发读者付诸行动,为企业的形象宣传和经济发展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7、预期的结果。
企业外宣翻译要通过对原文进行语篇重构来顺应目的语社会的语言语境、心理世界、社交世界、文化世界等,才能更好地实现外宣翻译的交际功能,达到良好外宣效果。
体现研究价值 一篇论文是否有研究价值都要最开始在开题报告中明确的体现出来,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硕士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格式,希望你们喜欢。
I. 封面(见附录一)
II. 正文
要求:按以下格式和内容要求撰写。
一、选题内容、研究问题及研究的可行性
1、选题内容
要求:(1)分别用一、两句话完整地陈述选题内容,包括具体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视角。
(2)分别列出汉语和英语关键词(3-5个)。
2、研究问题
要求:(1)用问题形式提出文章要解答的具体问题。
(2)将问题按逻辑顺序排列。
3、研究的可行性
要求:(1)阐明研究者对选题的资料积累和条件准备等。
(2)阐明研究者对选题的认识和了解程度及突破方向。
二、文献综述
要求:对相关选题已有国内外主要文献进行详细的综述和中肯的评价,挖掘现存的主要问题,主要内容包括:
(1)全面综述与研究相关国内外文献,先国外后国内,包括主要学派/研究者、代表性研究成果、代表性理论/观点、研究发展脉络。
(2)客观评价已有研究成果,具体指出已有研究的优点和缺点/不足,分析缺点/不足形成的原因。
(3)指明选题研究内容与已有研究成果之间的联系,即指明当前研究是对已有研究的扩展提升、应用推广、补充修正,还是对相同内容采用不同的研究视角或研究方法等。
三、理论基础与研究设计
1、理论基础
要求:(1)系统介绍与研究内容和视角有关的理论,包括理论产生的背景、理论的内涵和理论的代表性概念。
(2)较详细地阐明理论与研究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
2、研究设计
要求:交代具体设计方案:受试的选择,研究工具,主要程序、数据收集等。
四、研究预期成果、创新之处及其意义
1、预期成果要求:简要陈述成果如结论、模式等的具体内容。
2、创新之处
要求:具体指明论文成果在哪些方面有创新或与众不同:是研究内容新、研究资料新、研究视角新、研究方法新,还是研究的结论新或深广度不同等。
3、价值或意义
要求:阐明成果的理论价值或应用价值,即对翻译理论、翻译实践、翻译教学等方面的研究有何贡献、指导意义或实际价值。
五、研究的主要内容
要求:(1)交待研究分几个部分,即分几章展开讨论。
(2)概括各个部分的主要内容。
六、论文框架要求:(1)列出论文的详细提纲,内容应具体到三级标题。
(2)提供内容对应的英、汉两个提纲。
七、研究的重点难点和解决方案
1、重点难点
要求:指明具体的研究重点和难点。
2、解决方案
要求:(1)分析重点和难点形成的原因及对它们构成影响的因素。
(2)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
八、研究计划和工作进度
要求:(1)制订具体的分阶段的研究计划,并指明每阶段的工作进度,内容包括资料收集、开题、初稿、二稿、三稿和终稿等。
(2)论文初稿原则上应于第三学期末(元月)完成,并提交导师审读;修改后,经导师签字同意,方可于第四学期的规定时间(三月)递交论文,参加盲审。
九、参考文献
要求:(1)列出开题报告中提及的所有文献。
(2)列出论文研究中将要参考的能够反映该选题的最新与最权威的文献。
(3)参考文献以《中国翻译》的规范为准。
十、其他
1、选题
要求:(1)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在广泛查阅文献的基础上确定研究课题。
(2)选题要紧跟学科前沿与国际、国内主流杂志探讨的热点问题,有一定的理论意义或应用价值,难易度恰当,可行性强。
(3)翻译硕士的学位论文主要以项目的形式为主,即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选择中外文本进行翻译,字数不少于10000字,并根据译文就翻译问题写出不少于5000字的研究报告。在开题时,研究生应选定并基本完成这10000字的翻译实践项目(如果选择实验报告或研究论文作为学位论文形式,开题时则不要求这10000字的翻译实践项目)。
2、研究框架
要求:(1)各级标题均应使用名词词组,措词简洁、明了,能体现自己的观点,体现思维的逻辑性和论述的连贯性。
(2)Introduction(导论)部分应包括相关研究简介、研究基本思路及论文各章节主要内容;论文主体部分不得少于三章,须分别对文献述评、理论基础、研究设计、结论与讨论等主要内容进行充分论述;一级标题标明Chapter 1、Chapter 2等,二级标题依次标明1.1、1.2或2.1、 2.2等。Conclusion(结论)部分归纳总结该研究的主要发现、研究意义、研究局限及未来研究展望等。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关于财务的论文范文
据学术堂了解,每年到毕业季的时候论文是最让毕业生头痛的问题,很多人不知道在哪里查询资料,如果单单只在百度上搜索的话很难搜索到齐全的资料,而知网还要收费,那么如何在网上查找资料呢?我给大家推荐几个方法。1、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这里的文档是免费下载的,提供各类哲学社会科学文献,搜索功能强大,提供分类、提名等搜索,还可以通过输入关键词进行查找。其中搜索了中外期刊7000多种,还有图书、古籍上线数据已超千万,内容非常丰富,很适合写论文查找资料。2、中国国家社会图书馆中国国家社会图书馆是中国国家图书馆的在线网站,它内置了文津所搜,可以搜索藏书,还能够免费搜索到电子期刊、图书、论文、报纸还有各种工具书等,对写论文会非常有帮助。3、德国Springer这个网站是世界著名的科技出版集团,而且已经在我们国内开通了SpringerLink服务。SpringerLink服务的所有资源又分为人文、生物、天文等12个学科,提供大量的相关期刊、图书等查询,大部分图书都支持PDF下载,对毕业生的论文会有很大帮助。4、国家数据写作论文的时候不可避免的需要用到很多数据,尤其是理工科的论文对数据要求非常严格,在这里可以帮助自己的论文找到数据支撑,对写论文的帮助会非常的大。
要。MTI是专业硕士,都需要撰写毕业(学位)论文。翻译专业学位论文主要是案例分析报告,分为:口、笔译实践分析报告、翻译项目管理分析报告、翻译术语库案例分析报告、翻译项目语料库案例分析报告、项目质量审校分析报告等等。
翻译硕士怎么写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主要说明这个课题应该进行研究,自己有条件进行研究以及准备如何开展研究等问题,也可以说是对课题的论证和设计。开题报告是提高选题质量和水平的重要环节。以下是我整理的翻译硕士怎么写开题报告,欢迎阅读。
1、选题意义和背景。
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企业的对外联系也日益增多。中国企业要想打入国际市场,提高在国际市场上的知名度,企业网站或宣传册上的企业简介扮演着十分重要的地位。通过阅读企业宣传资料,读者可以看出企业外宣材料既有关于企业的基本信息介绍,也有企业所做的文字上、句法上、结构上的这染来达到推广企业、大市场的目的。汉语企业外宣材料的翻译在英译过程中会涉及到与目的语不同的语言习惯、行文方式以及文化因素、社会政治因素、心理因素和审美因素等,这就需要译者对原文本做出适当调整,从内容和形式上对语篇进行重构,以此实现对交际意图的顺应。根据赖斯的文本类型说,本文有三种类型,分别是“信息型”、“表达型”和“诱导型”.笔者认为,企业外宣翻译属于“信息型”和“诱导型”文本兼而有之,而且更侧重于“诱导型”.因此,外宣翻译要更加注重文本的交际功能,要更多的考虑如何使译文所传递的信息更便于目的语读者理解和接受,并让读者产生共鸣,继而付诸行动,实现译文预期的功能。
比利时语用学家维索尔伦(Verschuem)提出了顺应论,将语言的使用过程看做语言为顺应不同的交际目的和交际对象进行动态选择的过程。因而可以从顺应论的视角研究语言使用。翻译作为一种特殊的交际方式,也可以从顺应论的视角对其进行研究。优秀的企业宣传材料不仅会提高企业的知名度,还会为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经济效益,因此任何一个想打入国际市场的企业务必在其外宣材料的翻译上做足功夫。由于中西方文化背景、历史渊源、生活环境的不同,译者在翻译企业外宣材料时为了获取目的语读者的认可并激发他们付诸行动,就要顺应目的语读者的阅读习惯、审美习惯以及心理因素、文化因素等对原文做出形式上和内容上的调整,而这一顺应的过程也是语篇重构的过程。本文突破性的将顺应论与语篇重构结合起来,并结合西麦克展览公司宣传材料和海天调味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宣传材料及其翻译,试图从顺应论的视角分析企业外宣翻译中的语篇重构现象。
2、论文综述/研究基础。
1987年维索尔伦(Verschueren)提出顺应论之后,在语用学界引起了很大反响,不久国内学者就将其引进到中国来。国内学者不仅从理论层面对顺应论进行研究和探索,而且将顺应论应用到翻译理论和实践、外语教学、二语习得、文化传播等领域。在这些领域中,成果最大的当属顺应论对翻译理论和其应用的研究。我国真正将顺应论引入翻译研究开始于21世纪初。
1 国外顺应论研究状况。
比利时语用学家维索尔伦(Verschueren)在《IprA工作文集》(IprA WorkingDocument 1) (1987, 45-48)中发表了一篇名为《作为顺应论的语用学》,标志着顺应论的提出。1995年,他较为详细并系统地在他主编出版的第一本《语用学手册》(handbook of Pragmatics)中对顺应论进行了进一步阐述。他认为,语言的使用过程就是语言为顺应不同的交际目的和交际对象进行动态地选择的过程。他将语用学描述为关于语言整体的、功能性综观,并将语用学定义为语言和交际在认知、社会与文化方面的研究。1998年,阿萨卡瑟(AsaKasher)主编的《语用学的关键概念》Pragmatics;: Critical Concepts)论文集中,维索尔伦发表了一篇名为《交际动态过程的语用模式》(v4 Pragmatic model for the dynamatics of communication )的文章,主要研究了顺应论中顺应的动态性。1999年,在他的专着《语用学新解》(Understaning Pragmatics)中,维索尔伦强调了语用学的地位和作用,这本书的出现标志着顺应论走向成熟。该书主张把语用学当作一种研究视角,突破了以往学者将语用学看作语言学的一个核心分支(语音学、音位学、形态学、句法学、语义学)的看法,而认为语用学是一种语言功能的视角或纵观,贯穿于语言学研究和使用的方方面面,可以照应到语言的各个层次。运用这一视角,可以研究不同的语言材料。这是一种研究方法上的革命,可以为语言的不同层面进行语用分析,也为语用学的学科性质进行了重新定位。
2 国内顺应论研究状况。
钱冠连是国内第一位将顺应论引入中国进行研究的学者。在他发表在《外语教学与研究》上的《语用学:语言适应理论----Verschueren语用学新论评述》(1991,62-66)的文章中,将维索尔伦对语言适应包括五个方面,即适应的对象、层次、阶段、领悟程度和适应策略进行了分析,并且就语言适应、选择和语言功能综观三者的关系进行了探讨,认真分析对比了维索尔伦的语用学新论和以往的语用学的区别。他还在《外语教学与研究》上发表了一篇《语用学:统一连贯的理论框架J.Verschueren〈如何理解语用学〉述评》(2000,230-232),该文章首先解释了语用学综观论的理论源头。维索尔伦从Morris的理论中得出了任何规则里都有语用成分,也能从不同的语言成分中审视到语用视角。其建设性意义体现在将语用学从语言学的并列学科出分割出来,使其不再属于语言资源的语言学,而是加入到语言使用的语言学去,作为是一种语言综观和视角来研究和使用,这不仅仅可以解决语用学问题,还为今后人们从语用学角度解释其他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
国内除钱冠连外,2007年何自然主编的《语用三论:关联论顺应论模因论》一书也对维索尔伦的顺应论进行了详细介绍和评述。和以往语言学及语用学着作不同的是,该书紧紧把握住语用学研究与发展的方向,集语用学的三个前沿理论(关联论、顺应论、模因论)为一体来向国内读者进行西方翻译理论的介绍。
关于顺应论的部分,该书介绍了顺应论的理论来源、顺应论的三个核心概念、顺应论的视角观、顺应论的分析维度、顺应论的应用等。本书中理论与实例有效结合,为读者展现了顺应论的完整框架及其应用。该书指出,顺应论是宏观语用学的核心,顺应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研究和探讨语用学的全新视角。谭晓晨发表在《外语与外语教学》上的《语境的动态研究一--维索尔伦的语境适应论评介》(2000, 50-52)中介绍了维索尔伦的语境适应论,探讨了语言和语境互为构建的动态关系,指出动态生成的语境观是对传统语境研究及时而必要的补充。孙炬发表在《山东大学学报》上的《维索尔伦顺应论的语言哲学观》(2007,51-55)从语言哲学的立场阐释了维索尔伦的顺应论。语言的使用是哲学立场的反映,纵观维索尔伦的语用思想,折射出体现在意义观、心理认知观和语境观三个方面的语言哲学。此外,刘正光、吴志高从哲学、心理学以及语言学的角度论述了顺应论的理论基础,除了对语言顺应论做出肯定,他们还指出“将‘顺应’看成一把万能的朗匙,以解释所有的语言运用,有运用过度之嫌”(李元胜,2007:124)。
中国学者不仅专门对顺应论进行研究,还将其与其他理论结合或者将顺应论应用到不同的领域。在利用顺应论对其他问题进行研究的过程中,顺应论对翻译的研究占据多数。
从理论研究的角度来看,有的学者侧重于顺应论对翻译理论研究的启示,戈玲玲在发表在《外语学刊》上的《顺应论对翻译研究的启示----兼论语用翻译标准》(2000,7-11) -文中,为我们展现了语用翻译理论的发展历程,它超越了以往语言学研究的框架,将翻译看作是一种动态的信息交流活动。文章还指出,根据顺应论,语言和语境之间的顺应是一个相互的过程,两者可以相互影响,同样,翻译作为语言转换的过程,也会涉及到原语和目的语之间的相互顺应,这种顺应应该以满了交际双方的需要为目的,对交际语境、语言的选择和语言结构做出改变。
有的学者从顺应论的角度分析翻译策略和方法,王建国发表于《外语研究》上的《从语用顺应论的角度看翻译策略与方法》(2005,55-59) -文中,针对国内外翻译界对翻译方法和翻译策略的争论,他指出直译、意译、归化、异化只是翻译方法,而不是翻译策略,动态顺应才是翻译策略。同时,他还指出翻译的过程和结果是动态顺应的过程和结果。
顺应论在与翻译结合的过程中,学者们除了从翻译理论研究的角度分析和阐释顺应论对翻译研究的意义外,还将顺应论应用到具体的翻译实践中去,比如文学作品译作分析、应用文本译作分析,同时还有学者将顺应论与语用策略研究、外语教学研究、跨文化交际等方面联系起来。
叶苗在其着作《应用翻译语用观》COn Pragmatics Translation from theperspective of Pragmatics)中,首先对应用翻译进行了定位,然后从语用学的角度研究应用翻译。同时她主张以顺应论为基础来讨论和解释异化,并以《选美中国》为例,结合应用翻译中“异化”和“归化”之争,提出了在对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应用文本翻译时,译者可以采取异化策略,担负起传播中国文化的使命,扩大目的语读者的'文化语境、认知语境,激发他们对中国文化和传统的兴趣和探索,增强我国软实力。
纵观国内顺应论的研究现状以及顺应论与翻译结合的研究现状,可以看出在顺应论对翻译的结合方面,研究者几乎都是从文学翻译、应用文翻译的角度进行研究,而且很多研究还是局限于维索尔伦顺应论的推介和重申,缺乏创新点,并且对理论的适用范围没有做出明确规定,导致了顺应论在很多领域的误用和滥用。
3、参考文献。
Reiss, Katharina. Translation Criticism, The Potential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Verschueren, Jef. Understanding Pragmatics.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戈玲玲。《顺应论对翻译研究的启示--兼论语用翻译标准》[J].黑龙江,外语学刊。2002 (3) :7-11.
公海燕《顺应论视角下广告翻译研究》。2012.
何自然。Pragmatics and CE/EC Translation [J].北京‘外语教学。1992 (1) ; 19-25.
何自然。《语用三论:关联论顺应论模因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何自然,冉永平。《语用学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2.
胡芳毅,贾占波。《外宣翻译:意识形态操纵下的改写》[J] ?上海,上海翻译。2010⑴:23-28.
蒋澄生,廖定中。《语用学需要“顺应”潮流--顺应论的几个关键概念述评》[J].广州,广东工业大学学报。2005 (1) : 68-71.
贾文波。《应用翻译功能论(第二版)》[M].北京,中国出版集团公司。2012.
李明。《商务英语翻译(汉译英)》[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李元胜《顺应论在中国的研究综述》[J].成都,成都大学学报 2007⑶:123-126.
刘恩祥,刘颖,李哲。《论语言顺应的动态性一基于广告语言的分析》[J].佛山,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 (1) :70-73.
卢立程《企业对外宣传材料翻译中的语篇重构》[J].肇庆,肇庆学院学报。2007⑶:53-56.
钱冠连。《语用学:统一连贯的理论框架--J. Verschueren〈如何理解语用学〉述评》[J].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3) :230-232.
钱冠连。《语用学:语言适应理论一“Verschueren语用学新论评述》[J]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1991(1):61-66.
孙炬。《维索尔伦顺应论的语言哲学观》[J].济南,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 (6) :51-55.
潭晓晨。《语境的动态研究-维索尔伦的语境适应论评介》[J].北京,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 (6):50-52.
王建国。《从语用顺应论的角度看翻译策略与方法》[J].南京,外语研究。2005(4) :55-59.
叶丽萍《顺应论在企业简介汉英翻译中的应用》。2012,叶苗。《应用翻译语用观研究》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
张运桥,严敏芬。《语用三观:关联论、顺应论、模因论评介》[J].广州,外语艺术教育研究。2009(3) :36-38.
4、论文提纲。
1 引言
2 文献综述
2.1国外顺应论研究状况
2.2国内顺应论研究状况
3 顺应论简介
3.1顺应论的三个核心概念
3.1.1 变异
3.1.2商讨性
3.1.3 顺应
3.2顺应论的两个分析维度
3.2.1语境因素的顺应
3.2.2语言结构顺应
3.3顺应论在翻译中的应用
4 从顺应论的视角看企业外宣翻译中的语篇重构
4.1企业外宣翻译的文本和语言特点
4.2语篇重构的概念
4.3从顺应论的视角看形式的语篇重构
4.3.1语篇衔接和连贯方式与形式的语篇重构
4.3.2语言风格与形式的语篇重构
4.4从顺应论的视角看内容的语篇重构
4.4.1心理世界与内容的语篇重构
4.4.2文化现象与内容的语篇重构
4.4.3社会规范和政治制度与内容的语篇重构
5 结论
5、论文的理论依据、研究方法、研究内容。
本论文选取了两篇企业外宣材料,分别是《西麦克展览公司简介》和《海天味业网站宣传资料》,并由本人对其进行翻译。根据翻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结合顺应论的相关分析维度和语篇重构的两大类型,分析译者为顺应目的语读者的语言习惯、文化背景、社会规约和心理因素等所做出的调整。
6、研究条件和可能存在的问题。
本文以顺应论为基础,结合语篇重构的概念,分析了西麦克展览公司宣传材料和海天调味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宣传材料英译过程中的语篇重构现象。企业外宣材料不仅仅涉及到基本信息传达,而且涉及到企业文化、价值观念、影晌力的传递。因此企业外宣翻译不是简单机械地表达和传递信息,还要从目的语读者的角度对原文作出调整,使目的语读者在阅读外宣材料时被其所传递的企业信息所吸引,继而激发他们采取行动。因此,译者为了符合目的语读者的阅读习惯、审美习惯、思维方式、文化背景要对原文进行内容上和形式上的语篇重构。包括语篇衔接与连贯方式的顺应、语言风格的顺应、心理世界的顺应、文化现象的顺应以及社会规范和政治制度的顺应。同时译者为了达到以上这些顺应的目的,选择顺应的过程中也包含了对原文从词语、句子结构、篇章衔接以及内容上进行重构。
对于企业的外宣翻译,只有设身处地地从目的语读者的角度去思考和翻译,巧妙地对原文进行语篇重构来顺应目的语读者的语言和文化,才能激发读者付诸行动,为企业的形象宣传和经济发展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7、预期的结果。
企业外宣翻译要通过对原文进行语篇重构来顺应目的语社会的语言语境、心理世界、社交世界、文化世界等,才能更好地实现外宣翻译的交际功能,达到良好外宣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