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只需要联系相关报刊机构即可发表。(相关机构联系方式是机密,无法透露,请自行收索相关网页获取联系方法)
最重要的是选择意向投稿期刊。根据本领域SCI收录期刊来选择。通过查看期刊的影响因子、发文频次及数量等来判断发文容易程度;
查看期刊近几期或近几年发文情况,判断其主要刊载主题、研究方向。根据所选意向期刊要求,回阅读大量相关中外文文献,进行论文撰写。
扩展资料:
SCI论文本身来说,我国科研工作者大多面临英语能力匮乏的缺陷,尤其对于年龄大和专业性强的科技工作者来说,内容不是问题,英语往往成为了制约的瓶颈。
SCI论文对我国大部分科技工作者来说依然是神秘的,难于发表的,正基于此,大部分科研机构、高校等单位引入作为评价标准,这也是有失公正,破坏了中文期刊的发展,降低了中文在科技领域的“币值”。
1。首先决定投那份SCI刊物。作者一般在撰写论文时就已经做出决定。主要决策依据应是主题内容合适,学术声誉好,读者多等。当然也要看自己成果的大小,论文的质量而定。勿一稿两投。论文完成后,要按照每份刊物的投稿要求投稿。一般的投稿清单包括:投稿信足够的稿件数所有图表齐全以及其它要求的材料将上述内容打包邮寄,或通过电子网络按要求投递稿件。2。论文投出后,一般刊物编辑部会给投稿作者发送收到稿件通知。如果编辑觉得论文题材不适合所投刊物,会回信退稿。否则,作者就进入等待期。收到稿件后,编辑挑选2-3名同行对论文进行评审。论文评审是对作者采用匿名形式。评审者不是专职,是自愿花时间评阅论文(并无评审费)。由于评阅人一般是已经在本领域建立了地位,比较忙,因此往往需要花较长时间。投稿者应对此予以理解。另外,由于评阅人较忙或其它原因,有的评审意见不一定贴切。是值得商榷的。编辑在审稿过程中是仲裁和最后决策者。审稿期间,作者一般应耐心等待。除按收稿通知建议时间与编辑联系外,一般应给评审4-6个月时间。若仍无消息,可以与编辑联系催促一下。3。论文评审的分一般内容和专业内容两部分。一般评审内容包括:稿件是否适合所投刊物若发表此文读者面会有多大是否有现势性-即是否需要尽快发表论文的理论、方法、和数据等是否有创新性论文有无重大缺陷(理论、方法、实验结果等)论文结果是否重要(若设立奖励的刊物会征求是否建议奖励)论文可读性如何长短是否合适-与论文重要性是否平衡图表是否必须,质量如何有没有忽略重要前人工作专业内容是评审者对论文中不正确或存有疑问的内容、表述方法、写作缺陷等提出批评。没有具体形式。4。审稿结束,作者迟早会收到稿件评审意见和编辑的仲裁结果。一般有四种情况:接收修改后可接收 可以修改后再投拒绝对第一种情况,作者会收到投递最终稿的指南。现在,一般需要提供数字文件,按要求提供图表。对第二种情况,应按照评审意见修改论文。提出拒绝修改某些部分的理由。将修改部分单独写成报告提供给编辑。一般来说编辑比评审者更具同情心。因此,一般可以期望收到象第一种情况那样的论文接收信。对第三种情况,看看评审意见,这种决定一般是由于论文需要补充材料,编辑希望继续修改提高。不要轻易放弃。修改后被接收的机会还是很大。对于高质量的杂志,多数论文第一次投稿时都会被按这种情况退回来。作者应根据评审意见认真修改。当然也可以提出对某些部分不修改的理由。若得到最后一种情况的答复,应根据评审意见修改文稿,然后投往其它刊物。国外刊物的拒稿率高低不等,一般专业刊物拒稿率在30%以上。不妨投到拒稿率低些或引用率低些的刊物上。5。论文被接收后。按照提供印刷稿件要求投稿后。下一个回合就是收到印刷编辑寄回的校样。校样一般需要尽快寄还给印刷编辑。寄校样时,出版商会要求填写版权转让书(Transfer of Copy Right),并告知支付版面费的办法和订购单行本的方法。许多刊物不收版面费,但对特殊印刷(如彩版印刷)收费。有的对超过定额免费页数的页面按页收费。不少收版面费的刊物费用都挺高。如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IEEE Transactions的系列刊物收费可以高达数千mei元。必须有所准备。版面费一般可以用信用卡支付。对校样要认真细读,特别注意公式和图表。 参考资料:脚丫代写论文
以下列出几个大气科学的SCI期刊目录,大气类sci期刊有40多种,这几个应该与你所关心气候变化比较贴近了,当然不排除还有其他的期刊哦,知识浩如烟海啊!呵呵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Bimonthly ISSN: 0256-1530 SCIENCE PRESS, 16 DONGHUANGCHENGGEN NORTH ST, BEIJING, PEOPLES R CHINA, 100717 CLIMATE DYNAMICS Monthly ISSN: 0930-7575 SPRINGER, 233 SPRING ST, NEW YORK, USA, NY, 10013 CLIMATE RESEARCH Monthly ISSN: 0936-577X INTER-RESEARCH, NORDBUNTE 23, OLDENDORF LUHE, GERMANY, D-21385 CLIMATIC CHANGE Monthly ISSN: 0165-0009 SPRINGER, VAN GODEWIJCKSTRAAT 30, DORDRECHT, NETHERLANDS, 3311 GZ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LIMATOLOGY Monthly ISSN: 0899-8418 JOHN WILEY & SONS LTD, THE ATRIUM, SOUTHERN GATE, CHICHESTER, ENGLAND, W SUSSEX, PO19 8SQ JOURNAL OF APPLIED METEOROLOGY AND CLIMATOLOGY Monthly ISSN: 1558-8424 AMER METEOROLOGICAL SOC, 45 BEACON ST, BOSTON, USA, MA, 02108-3693JOURNAL OF CLIMATE Semimonthly ISSN: 0894-8755 AMER METEOROLOGICAL SOC, 45 BEACON ST, BOSTON, USA, MA, 02108-3693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CLIMATOLOGY Monthly ISSN: 0177-798X SPRINGER WIEN, SACHSENPLATZ 4-6, PO BOX 89, WIEN, AUSTRIA, A-1201
sci论文期刊包括以下:
1、北京科技大学学报(MMM英文版)2材料科学技术(英文版)
2、大气科学进展(英文版)4代数集刊(英文版)
3、地球物理学报 6地质学报、土壤圈(英文版)
4、分析化学 8钢铁研究学报(英文版)
5、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10高等学校化学研究(英文版)
6、高分子科学(英文版)12高分子学报
7、高能物理与核物理 14固体力学学报(英文版)
8、光谱学与光谱分析(中文)16红外与毫米波学报(中文)
9、化学学报 18计算数学(英文版)
10、结构化学 20科学通报(英文版)
大学本科生发表SCI论文是非常困难的。SCI可不是想发就能发的,别说本科生,学校的老师们想发SXI也很费劲的
本科生发表SCI论文是国内高校近年出现的新现象。通过对公开报道的若干事例进行统计分析,了解了非组织性的本科生SCI论文现象中学生和指导教师的基本分布规律。并以此为基础,给出了若干学术论文类拔尖人才培养的启示。 关键词:本科生;SCI论文;统计分析;拔尖人才本科生发表SCI论文是近年来国内高校出现的一个新现象,这种现象在各个层次的高校、各个不同的学科都存在,而且有日趋蔓延之势。本科生发表SCI论文现象令人震惊,震惊之余则是带给教育管理者和教育科学研究者的思考:基础薄弱的本科生为什么能够发表SCI论文,这种现象的真实情况是怎样的?高水平SCI论文是一所大学甚至一个国家科技实力的表征,本科生SCI论文预示着多大的科研潜力?学术论文类拔尖创新人才该如何培养?四川大学、复旦大学等知名高校建立了本科生学术研究资助计划,有专门的组织和管理体制。为了研究非组织性的本科生SCI论文现象,本文对非985、211高校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以期了解本科生SCI论文现象的普遍规律,并给出学术论文类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若干启示。
如果你的研究特别有价值,而且英文水平很高,稍微容易一点,不过SCI对大多数本科生来说还是挺难的,能发文章的都是特别优秀的本科生。
不难,看什么方向看几区看是不是第一作者(一般本科都成不了第一作者)
首页 哲学政法 社会科学 经济财政 教科文艺 基础科学 医药卫生 农业科学 工业技术 大气科学CHINESE JOURNAL OF ATMOSPHERIC SCIENCES2006 Vol.30 No.1 P.1-10--------------------------------------------------------------------------------关于半拉格朗日半隐式大气模式的时步问题胡志晋 史月琴 摘 要:讨论半拉格朗日半隐式大气模式中时步的限制,展示时步过大时用一般的首尾两点平均方案计算非线性源汇项的严重误差,提出精确的源汇项计算格式并作了特例计算和比较,讨论了被模拟的大气过程和波动的特征对时步的要求,指出柯朗数NC=C·△t/△X是大气模式时空步长匹配的重要参数.指出云降水和大气化学过程特征时间对相应的正定变量的计算时步的限制.关键词:半拉格朗日半隐式格式;非线性源汇项;时步分类号:P43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895(2006)01-0001-10On the Time Step of Semi-Lagrangian Semi-Implicit Atmospheric ModelHU Zhi-Jin SHI Yue-Qin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G1998040912、2004CB418306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0305001作者简介:胡志晋,男,1935年出生,研究员,主要从事云降水数值模拟和人工影响天气的研究.E-mail: 作者单位:胡志晋(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81) 史月琴(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81) 参考文献:[1]Williamson D L,Rasch P.A class of semi-Lagrangian approximations for fluids.J.Atmos.Sci.,1989,49:2082~2096[2]Staniforth A,Cote J.Semi-Lagrangian integration schemes for atmospheric models-A review.Mon.Wea.Rev.,1991,119:2206~2223[3]Ritchie H,Temperton C,Simmons A,et al.Implementation of the semi-Lagrangian method in a high-resolution version of the ECMWF forecast model.Mon.Wea.Rev.,1995,123:489~514[4]Nair R,Machenhauer B.The mass-conservative cell-integrated semi-Lagrangian advection scheme on the sphere.Mon.Wea.Rev.,2002,120:649~667[5]陈嘉滨,季仲贞.半拉格朗日平方守恒计算格式的研究.大气科学,2001,25(6):837~846Chen Jiabin,Ji Zhongzhen.A study of energy-conserving semi-Lagrangian scheme.Chinese Journal of Atmospheric Sciences (in Chinese),2001,25(6):837~846[6]陈嘉滨,季仲贞.半隐式半拉格朗日平方守恒计算格式的构造.大气科学,2004,28(4):527~535Chen Jiabin,Ji Zhongzhen.A study of complete square-conserving semi-implicit semi-Lagrangian scheme Chinese Journal of Atmospheric Sciences (in Chinese),2004,28(4):527~535[7]陈德辉,胡志晋,徐大海,等.CAMS大气数值预报模式系统研究.北京:气象出版社,2004.13Chen Dehui,Hu Zhijin,Xu Dahai,et al.Study on CAMS Atmospheric Numerical Prediction Model System (in Chinese).Beijing:China Meteorological Press,2004.13[8]刘式适.大气波动.中国大百科全书(大气科学卷).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7.68~70Liu Shikuo.Atmospheric waves.China Great Encyclopedia,Atmospheric Sciences (in Chinese).Beijing:China Great Encyclopedia Press,1987.68~70[9]Hu Zhijin,Zou Guangyuan.Atmospheric non-hydrostatic model and elastic adaption.Science in China (Series B),1992,35(4):463~475收稿日期:2004年10月18日修稿日期:2004年12月15日出版日期:2006年1月31日军事史林 中国医药导刊 印刷质量与标准化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中国新药杂志 建筑设计管理 商业研究 毒理学杂志 传感器与微系统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四川化工 保山师专学报 光电子技术 湖北体育科技 工业锅炉 血栓与止血学 太原科技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广州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云南农业科技 数码世界 高校后勤研究 冶金能源 微电机 自然科学史研究 中国航海 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 美术观察 中州煤炭 信息记录材料 云南交通科技 中国稀土学报 森林公安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衡水学院学报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湖北电业 中国稀土学报 中国数字化期刊论文网 ©2008年版权所有
李栋梁,刘玉莲,于宏敏等.1951-2006年黑龙江省积雪处终日期变化特征分析.冰川冻土,2009,31(6):1011-1018.安迪,李栋梁,袁云等.基于不同积雪日定义的积雪资料比较分析.冰川冻土,2009,31(6):1019-1027.惠英,李栋梁,王文.河套及其邻近不稳定积雪区积雪日数时空变换规律研究.冰川冻土,2009,31(3):446-456.黄菲,李栋梁,汤绪等.用过程透雨量确定的东亚夏季风北边缘特征.应用气象学报,2009,20(5):530-538.DongLiangLi,Hui Wang,Miao Liu. Estimation of precipitation condensation latent heat in rainy season over Qinghai -Tibet Plateau. Sciences in Cold and Arid Region,2009,1(2):0099-0106.李栋梁,柳苗,王慧.高原东部凝结潜热及其对北半球500hPa高度场和我国汛期降水的影响.高原气象,2008,27 (4):713-718.李栋梁,钟海玲.我国沙尘暴的气候成因及未来发展趋势.中国科学环境,2007,27(1):14-18.Yafeng Shi,Yongping Shen,Ersi Kang,Dongliang Li,Yongjian Ding,Guowei Zhang,Ruji Hu. Recent and future climate change in northwest China. Climate change,2006,DOI 10.1007/s10584-006-9121-7TANG Mao-Cang,ZHANG Yong-Jun,LI Dong-Liang. Natural Disasters along the Qinghai-Xizang Railway and Their Prediction. Chinese journal of geophysics.2006, 49(5):1196-1200.李栋梁,何金海,汤绪等.青藏高原地面加热场强度与ENSO 循环的关系.高原气象,2007,26(1):39-46.李栋梁.青藏高原地面加热场强度变化及其与太阳活动的关系.高原气象,2006,25(6):975-982.ZUO Hongchao,LI Dongliang,HU al. Characteristics of climatic trends and correlation between pan-evaporation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in the last 40 years over China.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2005, 50(12): 1235-1241.李栋梁,钟海玲,吴青柏等.青藏高原地表温度的变化分析.高原气象,2005,24(3):291-298.ZUO Hongchao,HU Yinqiao,LI Dongliang.et al. Seasonal transtition and its boundary layer characteristics in Anduo area of Tibetan Plateau. Progress in natural science,2005,15(3): 239-245.李栋梁,郭慧,李跃清等.青藏高原及铁路沿线地表温度变化趋势预测.高原气象,2005,24(5):685-693.Li Dongliang,Guo Hui,Wang al.Effects of Sunspot Cycle Length and CO2 on Air Temperature along Qinghai-Xizang Railway and air temperature’s Trend Prediction. SCIENCE IN CHINA (Series D), 2004,Vol.47 (supp):131-141.李栋梁,李维京,魏丽等.青藏高原地面感热及其异常的诊断分析.气候与环境研究,2003,8(1):71-83.李栋梁,魏丽,蔡英等.中国西北现代气候变化事实与未来趋势展望.冰川冻土,2003,25(2):135-142.李栋梁,吕兰芝.中国农牧交错带的气候特征与演变.中国沙漠,2002,22(5):483-488.LI Dongliang,JI Guoliang,LU Lanzhi. The impact of the Tibetan Plateau surface heating field intensity on the Northern Hemispherical general circulations and weather and the climate of China,SCIENCE IN CHINA(Series D),2001,Vol.44 supp. 390-399.李栋梁,谢金南,王蕾等.甘肃河东年降水量的周期变化.高原气象,2000,19(3):295-303.李栋梁,张佳丽,全建瑞等.黄河上游经流量演变特征及其成因研究.水科学进展,1998, 9(1):22—28.李栋梁,章基嘉,吴洪宝.夏季青藏高原下垫面感热异常的诊断研究.高原气象,1997, 16(4):367—374.李栋梁,谢金南等.中国西北夏季气温变化及其对青藏高原地面感热异常响应的诊断与数值试验.气候与环境研究,1997,2,(4):377—385.李栋梁,谢金南,王文.中国西北夏季降水特征及其异常研究.大气科学,1997,21(3):331—340.李栋梁,章基嘉,吴洪宝.青藏高原OLR的气候特征及其对北半球大气环流的影响.高原气象,1996, 14,(2):259—268.李栋梁,彭素琴,姚辉.我国西北地区冬季平均气温的气候特征.大气科学,1995, 19(2):192—199.李栋梁,姚辉.中国西北夏季降水量与500hpa纬度场的特征分析.气象,1995,21(11):22—26.李栋梁,吴洪宝,章基嘉.中国夏季月平均气温异常研究.高原气象,1995, 14(2):165—175.李栋梁,彭素琴.兰州温度变化的气候特征.高原气象,1993,12(1):18—26.李栋梁,彭素琴.中国西部降水资源的稳定性研究.应用气象学报,1992, 3(4):451—458.李栋梁.中国大陆OLR与西北夏季降水.气象学报,1992, 50, (3):355—359.李栋梁,陈丽萍.河西走廊黑河流量的气候特征及其预报.应用气象学报,1991,2(3):319—324.李栋梁,陈丽萍.青藏高原地面加热场强度与东亚环流及西北初夏旱的关系.应用气象学报,1990,1(4):383—391.李栋梁.中国大陆地区的OLR与厄尔尼诺现象.高原气象.1990, 9,(4):412—417.
SCI论文只需要联系相关报刊机构即可发表。(相关机构联系方式是机密,无法透露,请自行收索相关网页获取联系方法)
最重要的是选择意向投稿期刊。根据本领域SCI收录期刊来选择。通过查看期刊的影响因子、发文频次及数量等来判断发文容易程度;
查看期刊近几期或近几年发文情况,判断其主要刊载主题、研究方向。根据所选意向期刊要求,回阅读大量相关中外文文献,进行论文撰写。
扩展资料:
SCI论文本身来说,我国科研工作者大多面临英语能力匮乏的缺陷,尤其对于年龄大和专业性强的科技工作者来说,内容不是问题,英语往往成为了制约的瓶颈。
SCI论文对我国大部分科技工作者来说依然是神秘的,难于发表的,正基于此,大部分科研机构、高校等单位引入作为评价标准,这也是有失公正,破坏了中文期刊的发展,降低了中文在科技领域的“币值”。
一、基础条件要求论文务必是原创的。Sci是一个尊重文章专利权的期刊,要想把论文发表到sci期刊上,前提之一论文一定是原创的,不能够随意抄袭别的论文,而且一旦发现将会使用法律手段来解决问题。
二、要求论文使用英文来进行表达。如果是原作者的英文水平有限,就需要邮发代号或者更高水平的英文编辑来帮忙翻译并母语化润色了。
三、要求sci论文的有一定的创新性。论文能否成功发表在sci期刊上,它的创新性很重要。发表在sci期刊上的论文,对其专业性要求很高,专业不同论文专题当然会有差异。所以在后来的科研学者要想把自己的论文发表在sci里,就必须要留意论文的创新性。另外,具有创新性的论文专题比常规性论文专题更易被收录。
四、要求论文的高度专业性。一般来说,能够在sci上发表的论文都是专业性很强的,所以这就要求了想要在sci上发表的论文的相当的专业性高度。
审稿周期巨长,来来回回4-5次,1.5年左右时间,比一般SCI的修改次数还多,新结果早就变成了过时内容,本地保护严重
据学术堂的了解,想要快速发表SCI论文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1. 要有好的想法(idea)2. 想好文章的核心观点3. 构思论文的大框架4. 提前整理好数据5. 论文写作和修改6. 投稿六步法则一:输出文章的核心观点文章的核心观点,写出来很容易,但要想到好的观点却很难,这里我想跟大家说核心观点不要太宽泛一定要很细致,要让别人一看就明白你要研究什么.核心观点也时常叫做创新点,所有的研究都是基于某个小的创新点而来的,后面的实验设计,数据分析部分都是基于创新点来的.六步法则二:好的想法好的想法是文献的核心,所以在写小论文的时候,要很清楚自己的论文创新点在哪儿?想法需要多看文献才能获得,很多人就卡在第一个点了没有想法,一是文献阅读量绝对不够(绝大部分同学是文献阅读量不够),二是不会深度思考文献意义,导致理解的比较浅显.六步法则三:构思论文的大框架论文逻辑思路严不严谨,能否具有说服力,关键在于论文的框架.框架的设计就涵盖这几部分的整体脉络.其中引言部分、实验设计、结果讨论部分的设计十分重要.六步法则四:提前整理好数据结果和讨论部分是把对照组的样品进行细致的比较和分析,对于那种纯理论或者仿真的文献,讨论部分就是实际验证,往往会通过大量的数据输入,然后对比输出进行验证.六步法则五:论文写作和修改真正开始写的时候,最需要注意的就是写作思路和语法这两点,很多时候我们习惯性用中式英语来表达,所以大家多参考文献的写作技巧,最好是那种老外写的文献.六步法则六:投稿写完并改好后就可以投稿啦,投稿涉及到选期刊的问题,其实解决了写作的问题后,投稿就简单很多了,选刊选自己专业的常用期刊.通常来说,投稿后都会收到修改意见,有的投稿意见只要做小小修改就可以,但也有的需要大改,这时候你需要自己衡量是改还是换投.
额,谁会做是神仙
研究生“横扫” 哈佛耶鲁等六所世界名校博士Offer
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耶鲁大学、芝加哥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华盛顿大学,一个人居然能同时拿到六所世界知名大学博士Offer,而且是带奖学金录取。
这位“学神”级的人物到底是谁呢?他就是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2013级硕士研究生禅铎。据了解,这六所海外名校均在世界大学排名前20之列,其中,芝加哥大学和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还是在未面试的情况下直接录取了禅铎。
小伙为什么这么“牛”?他是如何做到的?
昨天下午,记者采访了禅铎,听他分享了他的科研和生活故事。
姓名:禅铎
学校:南京大学
年级:2013级大气科学学院研究生
爱好:唱歌、绘画、民乐、游泳
博士录取学校:哈佛大学(最终选择)、普林斯顿大学、耶鲁大学、芝加哥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华盛顿大学
科研及所获奖项:
2010年,荣获国家奖学金。
2011年,荣获南京大学杜厦奖学金。
2012年,荣获南京大学人民奖学金。
2011年,被评为“南京大学优秀学生干部标兵”。
2010年、2014年被评为“南京大学优秀学生”。
2013年、2015年被评为“南京大学优秀毕业生”。
2012年-2013年,担任共青团南京大学委员会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大气科学学院学生会副主席。
2015年,以第一作者身份在气候学国际顶级SCI期刊《Journal of Climate》发表论文1篇。
钟情“大气”
喜爱与兴趣成就坚持
瘦瘦的、很清秀、戴着一副黑框眼镜、爱笑,这是记者见到禅铎时的第一印象,跟想象中的“学霸”、“学神”完全是两个样子,没有“书呆子”的木讷,他乐观开朗,活泼健谈。
“当时,我不是高兴,而是感到很惊喜。”谈及被六所知名海外高校录取,禅铎告诉记者,当时他申请了世界大学排名前100中的12所,“最先收到的是芝加哥大学的offer,后来在同一天收到了哈佛、耶鲁的回复,我真的很意外,因为当时只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不想让自己后悔。”
记者了解到,禅铎并非是一路名校进入南大,高考时也并非出类拔萃。“当时考入南大,我的成绩在全省排一千多名,并不靠前,”禅铎说:“因为小时候就很喜欢读《十万个为什么》,看《海尔兄弟》之类的动画片,总是对大气和宇宙相关的自然科学感到好奇,而且听说南大的大气科学专业就业前景和深造的机会也比较多,就选择了。
“大三时我们开始学习气候学,这让我更加喜欢这个专业,喜欢气候方面的研究。”禅铎说。
据了解,他在本三时就入选了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第一批本科生拔尖计划,当时全班有近100人,20多人报名,最终只有6人入选。“其实,当时,我的成绩并不是最优秀的,面试的时候,我就讲了一个关于温带气候研究的idea,老师们一听,觉得我对于这方面科研很有热情和想法,所以选了我。”
禅铎告诉记者,在学习中,他也会遇到一些困难。“生涩的文献阅读,刚开始一个字都看不懂,我就得一个词一个词查,后来坚持了下来,越读越觉得有意思。”
专注科研
严格时间管理 会放空自己
据了解,禅铎在大四的时候加入了气候方向中高纬气候变化研究室,师从吴其冈教授,并接受海气组张洋副教授的联合培养,研究生期间,在两位老师的指导下,他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气候学国际顶级SCI期刊《Journal of Climate》上发表了论文。
“学神”是不是经常要泡在自习室、实验室、图书馆?对此,禅铎笑着说:“所以,我觉得我不是‘学神’,并没有那么刻苦,因为我从来不熬夜,而且作息很规律。晚上十点半之前我就会睡觉,而且中午还要午休。”
禅铎认为,做事情要有计划,学会管理时间很重要。“我每天都会计划好自己要做的事情,然后去执行。而且,早上我的思路会比较清晰,所以我会早起,专注、高效率地做事情。”
禅铎告诉记者,“我不是那种想不出来会继续坐在电脑前苦思冥想的人,遇到科研难题时,我会暂时停下来去做其他事情,放空自己,或许下一刻在走路时我就想通了,然后继续做下去。”
体验生活 我是个好奇、有趣的人
“我是个好奇、有趣的人。”这是禅铎给自己的定义。他还告诉记者,他曾经做过咖啡店里的服务生、辅导机构里的托福口语老师,还在新街口发过传单。
“我做这些事情并不是为了挣钱,而是为了体验生活。”禅铎说。他告诉记者,当时去咖啡店里当服务生最初是想学做咖啡,“但我还要做服务生的工作,端茶倒水、背配方表,感觉做哪一行都不容易。”
记者了解到,禅铎的托福考试成绩优异,满分120分,他考了113分。其中,英语口语部分满分30分,他考了27分。谈及英语口语的学习,禅铎说:“我并没有专门去学什么的,就是小时候家里人送给了我一张迪士尼的纪念版CD,我很好奇,就天天喜欢听,后来就喜欢上了英文歌,再后来就是喜欢看一些美剧、英剧之类的,渐渐地英语口语就还行。”“所以,我去当托福的老师也是想把自己刚考过的一些经验分享给大家。”
令记者最为不解的.还是暑假在新街口发传单的事情,谈起这件事,禅铎觉得很好笑,“我一直都觉得我对很多事情都很好奇,所以自己也很有趣。”禅铎告诉记者,因为平时看到路边人发传单,有些人会接,有些人会拒绝,“我就想自己亲身体会一下,后来感觉顶着太阳在路边发传单真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从那之后,我就再也没拒绝过别人发给我的传单。”
申请出国 抓住时机 “无心插柳柳成荫”
如何获得六所海外知名高校青睐?禅铎说:“我觉得这要感谢我的两位导师给予了我出国开会交流的机会。” 据禅铎介绍,他在研究生期间曾多次独立出国参加学术会议,包括奥地利2013年欧洲地学年会等,“在会议中,我有了与这些知名学校教授交流的机会,恰巧,去年我参加美国地球物理年会会议时,正是我申请国外读博期间,于是,我就向他们推销了自己。”
禅铎告诉记者,这些海外名校的博士申请并不是面试,“我主动约了他们面谈交流,就是聊天。”“其实,之前在会议上,我就有见过相关的老师,国外的老师看重的不是你发表了多少论文,他们更重视科研能力和科研热情。”禅铎说:“他们喜欢有热情的年轻人,能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希望能把他们培养成科学家,所以我就跟他们谈了我的科研理想和规划。”
在采访中,禅铎告诉记者,他觉得有时候自己很幸运,“我没有刻意地去做一些事情,只是有兴趣,顺其自然地想去做。”禅铎向记者讲述了他参加会议的一些故事。“去年,在参加美国的学术会议时,在海报前我遇到了我在投的一篇论文的审稿人,之前并不知晓,直到他告诉我海报上的一位报告人未来,我们才聊了起来,得知他是我的审稿人,我们当面沟通了我论文里的一些思路和想法,得到了他的理解。”他还告诉记者,在与哈佛、耶鲁的博导进行面试交谈时,曾经一篇在大四课堂上所做的文献综述报告中用的内容居然就是这两位导师写的,“当时我并不知道,只是觉得比较有争议性,就做了。后来跟两位导师一聊才知道他们就是作者,所以我们有了更多可聊的素材和话题。”
记者了解到,面对六所海外名校同时招手,禅铎最终选择了去哈佛大学气候、大气与海洋专业读博,“不是因为它的知名度,而是冲着我的‘学术男神’去的,一直关注我博导的研究内容,很有幸能成为他的学生。”“未来我可能会回国,但如果那边有让我觉得有趣的、感兴趣的事情,我也会去尝试。”
老师说 “他是个全面发展的学生”
“他是个全面发展的孩子。”谈及禅铎,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的党委副书记喻春红告诉记者,“近几年,除了有被像斯坦福大学这样最顶尖的学校录取的,像他这样拿到六所海外顶尖高校offer的情况基本没有,整个学校都很少。”“希望禅铎能一如既往地继续努力。”
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的研究生辅导员李佳说:“他是个做事很认真的人,平时也会积极参与院系活动,思维很活跃,行动力也很强,是个全面发展的学生。几次出国都是独自一个人,这次去读博,我很放心。”
atmosphere期刊重头大约24小时审完。根据相关信息显示,atmosphere期刊审稿规定在24小时内审核完成,24小时内会审完。Atmosphere是一本国际性和跨学科的大气科学研究学术期刊。它发表评论、定期研究论文、通讯和简短的笔记,并且对论文的长度没有限制。我们的目标是鼓励科学家尽可能详细地发表他们的实验和理论研究。必须为研究文章提供完整的实验和/或系统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