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称论文知识库 > 美国大气治理发表论文

美国大气治理发表论文

发布时间:

美国大气治理发表论文

美国虽退出 但全球应对暖化的步伐不能停顿

有两本期刊你可以参考学习下,如(环境保护前沿)、(气候变化研究快报),都汉斯汉斯出版社的OA期刊

全球变暖全球变暖是一种自然现象。由于人们焚烧化石矿物以生成能量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多种温室气体,由于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的透过性,而对地球反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的吸收性,也就是常说的“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近100多年来,全球平均气温经历了冷-暖-冷-暖两次波动,总的看为上升趋势。进入八十年代后,全球气温明显上升。全球变暖的后果,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既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更威胁人类的食物供应和居住环境。什么是全球气候变暖全球变暖是指全球气温升高。近100多年来,全球平均气温经历了冷-暖-冷-暖两次波动,总的看为上升趋势。进入八十年代后,全球气温明显上升。1981~1990年全球平均气温比100年前上升了0.48℃。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在近一个世纪以来大量使用矿物燃料(如煤、石油等),排放出大量的CO2等多种温室气体。由于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的透过性,而对地球反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的吸收性,也就是常说的“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全球变暖的后果,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既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更威胁人类的食物供应和居住环境。出现全球变暖趋势的具体原因是,人们焚烧化石矿物以生成能量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进入了地球的大气层。政府间气候变化问题小组根据气候模型预测,到2100年为止,全球气温估计将上升大约1.4-5.8摄氏度(2.5-10.4华氏度)。根据这一预测,全球气温将出现过去10,000年中从未有过的巨大变化,从而给全球环境带来潜在的重大影响。为了阻止全球变暖趋势,1992年联合国专门制订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该公约于同年在巴西城市里约热内卢签署生效。依据该公约,发达国家同意在2000年之前将他们释放到大气层的二氧化碳及其它“温室气体”的排放量降至1990年时的水平。另外,这些每年的二氧化碳合计排放量占到全球二氧化碳总排放量60%的国家还同意将相关技术和信息转让给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转让给发展中国家的这些技术和信息有助于后者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各种挑战。截止2004年5月,已有189个国家正式批准了上述公约。全球变暖的历史与预测根据仪器记录,相对于1860年至1900年期间,全球陆地与海洋温度上升了摄氏0.75度。自1979年,陆地温度上升速度比海洋温度快一倍(陆地温度上升了摄氏0.25度,而海洋温度上升了摄氏0.13度)。根据卫星温度探测,对流层的温度每十年上升摄氏0.12度至0.22度。在1850年前的一两千年,虽然曾经出现中世纪温暖时期与小冰河时期,但是大众相信全球温度是相对稳定的。根据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戈达德太空研究所的研究报告估计,自1800年代有测量仪器广泛地应用开始,2005年是最温暖的年份,比1998年的记录高了摄氏百分之几度。 世界气象组织和英国气候研究单位也有类似的估计,曾经预计2005年是仅次于1998年第二温暖的年份。在人类近代历史才有一些温度记录。这些记录都来自不同的地方,精确度和可靠性都不尽相同。在1860年才有类似全球温度仪器记录,相信当年的记录很少受到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从最近的千禧年内的多方记录所展示的长远展望,在过去1000年的温度记录中可以看到有关的讨论及其中的差异。最近50年的气候转变的过程是十分清晰,全赖详细的温度记录。到了1979年,人类更开始利用卫星温度测量来量度对流层的温度。在2000年后,各地的高温记录经常被打破。譬如:2003年8月11日,瑞士格罗诺镇录得摄氏41.5度,破139年来的记录。同年,8月10日,英国伦敦的温度达到摄氏38.1,破了1990年的记录。同期,巴黎南部晚上测得最低温度为摄氏25.5度,破了1873年以来的记录。8月7日夜间,德国也打破了百年最高气温记录。在2003年夏天,台北、上海、杭州、武汉、福州都破了当地高温记录,而中国浙江省更快速地屡破高温记录,67个气象站中40个都刷新记录。2004年7月,广州的罕见高温打破了五十三年来的记录。2005年7月,美国有两百个城市都创下历史性高温记录。2006年8月16日,重庆最高气温高达43度。台湾宜兰在2006年7月8日温度高达38.8度,破了1997年的记录。2006年11月11日是香港整个十一月最热的一日,最高气温高达29.2度,比1961年至1990年的平均最高温26.1度还要高。美国科学家发现史前农业活动曾使世界避免进入新冰川期据新华社电美国科学家研究发现,古代农业活动曾使世界避免进入新冰川期。这说明,人类活动引起全球气候变暖可能持续了数千年。研究人员说,砍倒大树并开垦第一片田地的史前农民使大气中甲烷和CO 2等温室气体含量发生了很大变化,全球气温因此逐渐回升。美国弗吉尼亚大学教授拉迪曼说:“要不是早期农业带来的温室气体,目前地球气温很可能还是冰川时期的气温。”拉迪曼承认,研究结果非常容易引起争议。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17日说,科学家通过两项最新研究预测,即使现在全世界温室气体的排放量稳定在2000年的水平,本世纪全球变暖和海平面上升的趋势已经不可逆转。国家大气研究中心的科学家在18日出版的《科学》杂志上连续发表两篇论文,从不同角度预测了全球气候变化的趋势。他们的成果将由联合国下属的政府间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评估,收录到2007年公布的下一份全球气候变化报告中。在第一篇论文中,国家大气研究中心的魏格雷提出了一个较简单的数学模型来理解全球气候变化。他认为,由于海洋存在“热惯性”,对温室气体等外界影响的反应有所滞后,本世纪全球变暖的趋势只不过是以前排放温室气体的后果。据魏格雷预测,到2400年,已存在于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成分,将至少使全球平均气温升高1摄氏度;不断新排放的温室气体,又将导致全球平均气温额外升高2至6摄氏度。这两个因素还会分别引起海平面每世纪上升10厘米和25厘米。他在论文中说,要遏制气候变暖的趋势,现在就必须将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控制在极其低的水平,即使这样海平面上升的趋势恐怕也难以避免,每世纪10厘米的上升速度可能是最乐观的预测。由杰拉尔德·梅尔等人发表的第二篇论文则预测,由于“热惯性”的存在,即使本世纪中人类不向大气排放任何温室气体,到2100年全球平均气温也将至少升高0.5摄氏度,海平面将上升11厘米以上,其中海平面上升的速度比科学家早先的预测值高了一倍多。梅尔对此解释说,这是因为以前的预测没有考虑到冰川融化等的影响。梅尔的研究小组用两套数学模型,借助超级计算机模拟了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分别为低、中、高时的气候和海平面变化情况。全球变暖的条件地球气候变暖和人类大量排放温室气体导致温室效应有关。但日本和丹麦科研人员近日指出,温室气体增加并非导致气候变暖的惟一原因,太阳活动变化在其中也起到了推动作用。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日本横滨国立大学环境信息研究院的伊藤公纪教授制作了一张图表。从图上看,过去200年间地球平均气温和太阳磁场强度的变化曲线基本吻合。伊藤公纪由此推断,太阳活动对气候变暖也有影响,仅用温室气体增加解释气候变暖可能不够全面。太阳活动对地球气温的影响已被专家们关注了很长时间。一般来说,太阳黑子多的时候,太阳活动剧烈。比如史料曾记载,公元17世纪时太阳黑子很少出现,当时的地球气候也相对寒冷。但地面获得的探测信息也显示,太阳活动强弱变化引起的太阳辐射能量变化幅度仅为0.1%,如此微小的变化似乎不足以对气候造成太大影响。然而,最近国际空间科学界出现了一种假说,认为太阳活动的变化会改变地球上空的云量,“放大”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从而左右气候变化。提出这种假说的丹麦科学家推测,射向地球的宇宙射线可较稳定地使部分大气离子化,使云容易生成,从而吸收太阳的大量辐射,降低地球温度。但是,太阳活动高峰时释放出的高速带电粒子流,能干扰宇宙射线射向地球,使云不易形成,进而导致地球温度升高。目前,丹麦科研人员正在研究与云形成有关的各种因素,以论证上述假说。也有日本专家提出,虽然太阳辐射能量的变化幅度只有0.1%,但他们发现这种能量变化能使地球大气对于太阳紫外线的吸收量变化幅度达到百分之几,这种吸收量的增加会使大气臭氧层温度升高。日本气象研究所第二研究部负责人小寺邦彦表示,臭氧层温度的变化会波及对流层,从而对寒流和季风造成影响,但目前尚不清楚上述机制能对地球气候变暖产生多大影响。为了继续研究这个课题,小寺邦彦等人组成的国际研究小组已于去年开始工作。全球持续变暖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罗勇表示,据世界上许多科学家预测,未来50—100年人类将完全进入一个变暖的世界。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21世纪温室气体和硫化物气溶胶的浓度增加很快,使未来100年全球、东亚地区和我国的温度迅速上升,全球平均地表温度将上升1.4℃-5.8℃。到2050年,我国平均气温将上升2.2℃。“入冬以来罕见大雾天气频发也是暖冬的一个征兆。”罗勇说,大雾天气系“暖冬”造成强冷空气非常弱所致。全球变暖的现实正不断地向世界各国敲响警钟,气候变暖已经严重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它不仅是一个科学问题,而且是一个涵盖政治、经济、能源等方面的综合性问题,全球变暖的事实已经上升到国家安全的高度全球变暖的温度预测德国研究人员表示,未来全球气温可能会远远高于一些科学家此前所做的预测,如果新的计算机模型关于气候变化所做的预测是正确的话。据路透社报道,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由各国气象专家组成,研究全球气候趋势)此前预测,到本世纪末,随着二氧化碳的成倍增加,全球气温将升高1.5至4.5摄氏度。但德国美因兹马普化学研究所的迈因拉特·安德烈埃教授及其研究小组的最新测算方法却表明,全球气温上升的最高幅度可达到 6摄氏度。安德烈埃教授表示,这种新的方法是将悬浮微粒、温室气体和生物圈效应统一在一起,改变了以往关于气候变化的预测,即使之从人们可以容忍的程度发展到更迅速变化的危险境地。安德烈埃教授将温室气体比作是导致全球变暖的加速器,悬浮微粒的存在则可以减缓气温的上升。悬浮微粒是空气中产生于燃烧、化学制品和烟尘之中的细小微粒。随着新的空气净化调节装置的使用,悬浮微粒的数量将会减少,因而其冷却功效也就随之变小。相反,全球气温却会随之上升。悬浮微粒只能在大气中停留一周的时间,而温室气体则能停留大约50多年的时间。也就是说,悬浮微粒的冷却作用减少得快,而温室气体减少得慢。这样,在长期的竞赛中,温室气体最终必将战胜悬浮微粒,随之而来的就是灼热的高温天气。然而,安德烈埃教授也同时承认,这种情况具有高度的科学不确定性,气候的变化也远远超出了经验和科学理解所能达到的范畴。如果他的计算是正确的,21世纪气候的变化就会超过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的预测。全球升温的后果据新华社电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的研究人员近期警告说,全球气候升温将致全球农业减产,或许在下个世纪出现食品匮乏的局面。研究人员在分析联合国和美国国立科学院发布的信息以及世界稻米市场趋势后得出了这一看法。世界观察研究认为,全球气候升温和地下水水位下降将成为全球粮食供应紧张的直接诱因,全球稻米价格上涨趋势体现了这一点。美国政府发布的统计数字显示,即使是在去年全球粮食大丰收、小麦和玉米价格下降的情况下,稻米价格依然上涨了30%,达到每吨260美元。美国国立科学院去年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水稻生长季节气温异常上升将使收成减少。另外,全球许多地区出现地下水水位下降、水井枯竭问题,也将对粮食产量构成影响。如何减缓全球变暖科学家们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要围绕地球建立一个由小微粒或太空飞船组成的人工太空环,遮蔽热带阳光,调节地球温度。不过,一些反对者认为,这种想法肯定会有一些副作用,一个能够对太阳光进行有效散射的粒子带将会使我们的每个夜空都变成和满月时一样明亮;而且这一计划的预算将高得惊人,可能达到6万亿到200万亿美元,就连全球资金最为充足的科研机构美国航空航天局也无法承担,如果把散射粒子改为太空飞船的话,预算额可能会少一些,估计能降到5000亿美元左右。地球诞生以来,大气温度曾经几度升降,太阳辐射、云层遮蔽和温室气体等各种因素都曾经或正在影响着我们的气候。如果给地球围上一个粒子或飞船组成的 “腰带”的话,赤道上空就会出现一个阴影,要部署这些粒子,就必须使用一些专门的控制飞船,像牧羊犬一样照看粒子群。过去的一个世纪,地球温度明显上升,未来一百年间这一趋势还会继续下去,很多研究都证实地球气温将在未来几个世纪里提高1到20华氏度,海平面明显上升,一些海滨城市将不复存在。有科学家指出,减少太阳光照射,地球温度就会降低,而一些地面或太空系统完全可以实现这一目的。不过,有科学家指出,人们目前还无法计算出地球到底能吸收多少阳光,又有多少阳光被反射回太空,而这正是实施上述计划的关键一步。美国科学家的研究显示,古代农民的活动曾使世界避免进入新冰川期。这一结果说明,人类活动引起的全球气候变暖不是新现象,它可能持续了数千年。英国《观察家报》最近援引研究人员的话说,砍倒大树并开垦第一片田地的史前农民使地球大气中甲烷和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含量发生了很大变化,全球气温因此逐渐回升。美国弗吉尼亚大学教授威谦·拉迪曼说:“要不是早期农业活动带来的温室气体,目前地球气温很可能还是冰川时期的气温。”研究表明,如果没有人类干预,地球会比现在低2摄氏度,蔓延的冰盖和冰川会影响世界很多地区。

美国国会称将加入遏制全球变暖的战役中,并且首先从清理自己的后院开始。目前正在大力治理那些使用碳作为燃料的的燃煤厂、耗能汽车以及老式灯泡等耗能污染行为。

大气治理sci论文发表时间

一、版权协议一周

在提交作品之后,期刊编辑部将发送email通知已签署版权协议的作者,投稿状态可能会改为"FormsAwaitingCompletion"或"SubmissionsWaitingforAuthor'sApproval",而且可以根据不同的期刊而改变。一旦完成,状态就会返回 到“SubmittedtoEditorialOffice”或者“SubmissionsBeingProcessed”。

二、审阅格式一周

在一星期内,技术编辑将检查论文的格式,如有错误,再打回修改。

三、切合主题一周

经过技术性编辑之后,学术编辑大概先看看,如果文章不符合期刊主题,或文章实在太烂,会直接拒绝,但拒稿信的措辞一般都很婉转,就像“不要紧,只是我们不怎么合适”,“你是个好人,一定能找到其他人。”

四、同行评审没有具体时间

短短的几天,漫长的一年,一切都是可能的。假如编者认为还可以的话,他会挑选几个该领域的同侪(也许你在投稿资料中没有或没有,通常是匿名评审,你不会知道审稿人是谁),发他们来审稿。评审结束后,评审人员将对评审结果提出评论。

五、sci论文修改和拒绝大约三个月

在接受了多位评论家的意见之后,编辑们会综合考虑,决定这篇文章是否被直接采纳,或者对其进行修改或拒绝。当deadline需要修改时,给通讯作者的email中会有60天的修改时间,如果不需要重做大量实验的话。

稿件的长短,期刊的差别,审稿人的不同,这些都会影响审稿的时间,一般来说三个月能出来算比较快的了,正常在六个月左右,当然也有比较慢的需要六个月以上的时间,所以发表sci论文是需要耐心的。

3-6个月,有的甚至更久,你要是赶时间的话,我久不建议投sci了,可以去选择一些见刊快的期刊,如汉斯出版社的,他们一般审稿周期是2周,每个月到月底都会邮寄上一月的期刊,所以见刊还是比较快的

建议至少提前18个月准备。相比起国内的医药卫生类期刊,大部分SCI期刊审稿周期较慢,而且对文章审查非常严格。影响因子高的期刊或是冷门的研究方向更是如此。常笑医学里有很多关于SCI期刊投稿的干货,对投稿很有帮助的

大气污染治理论文期刊投稿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自然界清新、洁净的空气,使人心旷神怡、精神振奋。但是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和人口急剧增长,大量燃烧煤炭、石油所产生的化学物质以废气和烟尘等形式排放到大气中,超过了大气环境的容许量,给人类的生活、生产和身体健康带来有害影响。 据统计,全世界每年排入大气的污染物约有6亿多吨。污染源主要是以下三方面: 生活污染源:如家庭、商业服务部门等燃煤排放的烟尘和废气。 交通污染源:如汽车、火车、飞机、船舶等排放的废气。 工业污染源:如发电厂、钢铁厂、水泥厂、氮肥厂、烧碱厂及其它各类化工厂排放的废气和粉尘。 主要大气污染物有两大类: 气态污染物(如二氧化硫、硫化氢、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氮、氨、氯气等) 颗粒态污染物(如烟、雾、粉尘) 大气污染会对人类和其它生物造成危害。本世纪以来,不断发生的公害,使人们认识到保护大气不受污染的重要性。如1952年12月5~8日英国伦敦大雾乃为烧煤所产生的烟尘和烟雾散发不出去,造成千万人呼吸道感染,4天中死亡达4000多人。1991年日本四日市石油冶炼和工业燃油所排放的工业废气,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硫的浓度超过标准5~6倍,致使全市哮喘病发作。 我国政府十分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制订了防治大气污染的法规。例如“大气污染防治法”,“大气环境质量标准”等。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应该珍惜它。在不断发展生产的同时学会保护大气不受污染,保护地球环境,以使我们生活的大气永远洁净,天空永远蔚蓝。

大气污染控制方面SCI期刊

1.Journal of Economics

影响因子: 0.370 被引量: 29739

搜索指数: 18000 发文量: 6700

2.Studia Logica

影响因子: 0.230 被引量: 27968

搜索指数: 105769 发文量: 3619

3.Indo-Iranian Journal

影响因子: 0.170 被引量: 3318

搜索指数: 14656 发文量: 1504

4.Neophilologus

影响因子: 0.030 被引量: 2237

搜索指数: 95351 发文量: 5229

一、空气污染论文写作思路及要点

1、开头先写明空气的重要性。

2、然后写空气污染具体有哪些。

3、最后写如何解决空气污染。

二、空气污染论文范例

空气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不可少的环境要素之一。然而人口的增多,人类活动频繁,自然因素影响使大气污染严重,保护大气环境是我们刻不容缓的义务。

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由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组成。自然环境是人类生活和生产所必需的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的总和,即阳光、温度、气候、地磁、空气、水、岩石、土壤、动植物、微生物以及地壳的稳定性等自然因素的总和。

而社会环境是人类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为不断提高物质和精神生活水平,通过长期有计划、有目的地发展,逐步创造和建立起来的一种人工环境。社会环境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的标志,它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地变化。社会环境的质量对人类的生活和工作,对社会的进步都有极大的影响。

一、 空气污染对健康的危害

空气是人类生存所必需的,空气被各种有害物质污染将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人们的健康。大气污染是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城市人口的密集、煤炭和石油燃料的迅猛增长而产生的。近百年来,西欧、美国和日本等工业发达国家大气污染事件日趋增多,20世纪50~60年代成为公害的泛滥时期,例如:英国伦敦烟雾事件,日本四日市哮喘事件,美国洛杉矶烟雾事件,印度博帕尔毒气泄漏事件等,不仅严重地危害居民健康,甚至造成数百、数千人的死亡。

二、大气污染的防治策略和措施

基本的策略应该是监测-干预-评价。第1步,通过对环境污染和人群健康的监测,掌握情况。第2步,针对问题制订对策,进行干预治理。第3步,对干预的效果进行评价,再针对发现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如此循环往复,将环境治理得越来越好,人群健康状也越来越好。

根据大气污染物和存在状态,其治理技术可分为两大类:颗粒污染物和气态污染物控制。

1、颗粒污染物控制技术又称处尘技术,此技术和设备及方法很多,各具不同的性能和特点。常见的除尘设备有以下几类:重力沉将、旋风除尘、湿式除尘器除尘。

2、气态污染物控制技术:气态污染物控制技术也有很多,归纳起来有:吸收、吸附、催化、燃烧、冷凝、生物膜分离、电子束等。

随着人口的增加,空气质量仍在不断恶化。特别是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大面积生态环境的破坏,酸雨面积的逐年扩大,城市空气质量的日益恶化以及全球性污染的出现使大气污染呈现了范围大,危害严重,持续恶化等特点。因此,从整体出发,统一规划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和措施治理,有效地控制大气污染已经成为刻不容缓的事实,让我们一起努力去让地球变的更美好吧!

有两本期刊你可以参考学习下,如(环境保护前沿)、(气候变化研究快报),都汉斯汉斯出版社的OA期刊

美国油气期刊投稿

1.斯坦福大学官网频道2.牛津大学出版社 http://www.oup.co.uk/search/3.《科学》杂志china.sciencemag.org4.英国皇家物理学会部分需要付费,因为毕竟是学术研究,专利保护吗。希望对你有帮助^-^

录用了,但近期无版面;有版面后会让你交版面费的;如果放心不下可以打电话去沟通一下。

国外SCI收录期刊主要有:1. AAPG BULLETIN 《美国石油地质学家协会通报》美国2. BULLETIN OF CANADIAN PETROLEUM GEOLOGY 《加拿大石油地质学通报》加拿大3. CHEMISTRY AND TECHNOLOGY OF FUELS AND OILS 《燃料与石油化学和工艺学》美国4. CHINA PETROLEUM PROCESSING &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 《中国炼油与石油化工》中国5. GEOARABIA 《中东石油地球科学杂志》巴林6. HYDROCARBON PROCESSING 《烃加工》美国7. INTERNATIONAL GAS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 《国际天然气工程与管理》英国8. JOURNAL OF CANADIAN PETROLEUM TECHNOLOGY 《加拿大石油技术杂志》加拿大9. JOURNAL OF GEOPHYSICS AND ENGINEERING 《地球物理学与工程学》英国10. JOURNAL OF PETROLEUM GEOLOGY 《石油地质学杂志》英国11. JOURNAL OF PETROLEUM SCIENCE AND ENGINEERING《石油科学和石油工程杂志》荷兰12. JOURNAL OF THE JAPAN PETROLEUM INSTITUTE 《日本石油学会志》日本13. OIL & GAS JOURNAL 《石油与天然气杂志》美国14. OIL & GA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VUE DE L INSTITUT FRANCAIS DU PETROLE 《石油、天然气的科学与技术;法国石油研究所杂志》法国15. OIL GAS-EUROPEAN MAGAZINE 《欧洲石油气杂志》德国16. OIL SHALE 《油页岩》爱沙尼亚17. PETROLEUM CHEMISTRY 《石油化学》美国18. PETROLEUM GEOSCIENCE 《石油地质科学》英国19. PETROLEUM SCIENCE 《石油科学》德国20. PETROLEUM SCIENCE AND TECHNOLOGY 《石油科学与技术》美国21. PETROPHYSICS 《岩石物理学》美国22. SPE DRILLING & COMPLETION 《石油工程师协会钻井与完井》美国23. SPE J OURNAL 《石油工程师协会杂志》美国24. SPE PRODUCTION & OPERATIONS 《石油工程师协会生产和操作》美国25. SPE RESERVOIR EVALUATION & ENGINEERING 《石油工程师协会油藏评估与工程》美国26. VISION TECNOLOGICA 《技术视野》委内瑞拉

初审。初审结果的几种情况:退稿。主要原因:不符合本刊重点收稿方向;稿件质量不佳;稿件格式混乱无法修改;存在学术不端行为。修改。主要内容:摘要、参考文献不符合本刊要求;图表不清楚,需要进一步完善;格式与本刊要求出入较大;论文数据较旧等等。优先安排3个重点栏目稿件刊发,其他稿件一律按投稿时间顺序安排。因外审、终审时间不同,可能会出现少量后投稿件但先刊发的情况,属于正常情况。对所有已录用稿件,编辑部通过系统向作者发送缴纳版面费通知。完成所有流程的稿件会首先分批上传至CNKI优先出版。

美国政治学家发表的论文

传播学 communication theories 研究人类信息传播行为及其规律的学科;一门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综合性学科。 词源 “传播”是英语communication 一词的汉译,它的主要意思是思想、观念、意见的相互交流。commun-ication一词源出于拉丁语communis,意即共同分享。因此,传播就是与人共享信息、观念、意见的过程。 形成过程 公元前 300多年,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修辞学》一书中,总结了口语传播的5点要领:①说话的人;②所说的话;③听话的人;④场合;⑤效果。他的理论受到传播学界的重视。对于人类传播现象和行为作系统的、科学的研究,始于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20年代前后,与传播学有密切关系的学科,其中主要是社会心理学、社会学等现代科学,在基础理论和研究方法上的重大进展,为人们从不同角度去探寻人际信息传播的内在规律,提供了理论上和方法上的指导。苏联心理学家И.H.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学说,奥地利心理学家S.弗洛伊德的团体心理学说,以及美国的专栏作家W.李普曼?的《舆论》一书,美国民意测验创始人G.H.盖洛普的博士论文《应用客观方法衡量读者对报纸兴趣的一种新技术》,都对传播学的诞生有重要影响。 美国政治学家H.D.拉斯韦尔在1927年出版的《世界大战时期的宣传技术》一书,被认为是运用系统的、科学的方法分析传播内容的先驱之作。1948年,拉斯韦尔发表论文《社会传播的构造与功能》,提出了传播过程的五因素模式(谁?说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对谁说的?产生什么效果?),并提出了相应的控制 (传播者)、内容、媒介、对象 (受传者)和效果5项分析。此文还提出人类社会中的信息传播有 3项功能:①对外部世界进行监测(侦察环境);②使社会各部分联系接触(协调正反);③传播社会传统与文化(传递经验)。拉斯韦尔提出的关于传播的模式与功能,对传播学的发展具有较大影响。 30年代与40年代,社会科学领域的一些学者参与了拉斯韦尔所进行的传播研究。如在美籍奥地利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P.F.拉扎斯菲尔德主持下,将传播媒介置于社会环境中去考察传播效果,提出了“二级传播理论”,为传播学的渠道研究作出了贡献。 40年代末50年代初,拉斯韦尔等人对信息传播特别是大众传播的多学科研究,引起了美国新闻界的重视。新闻学家W.施拉姆于1948年在伊利诺伊大学成立了美国第1个传播研究所,把新闻学?同传播学综合起来。40年代末以来,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的出现,为传播学提供了新的理论武器与研究手段。传播学者们把信息、控制、反馈、系统等概念引入传播研究,提出了描述和解释传播现象和行为的一系列新的理论模式,从而使传播学形成初步体系。 50年代后,美国成立了全国性的传播学研究协会,创办了数十种专业刊物,许多大学也纷纷成立传播学研究所。60年代前后,传播研究在西欧各国普遍开展起来,并形成了同美国传播学派相区别的西欧批判学派。60年代后期,传播学研究开始在苏联、东欧展开。中国的传播学研究,起步于80年代初,正处在翻译、评介西方的传播学理论,并逐步和中国传统的新闻实际相结合,研究中国的传播理论阶段。 学派 在传播学的发展过程中,传播学者们由于在理论基础、思想方法和研究方法上的区别,逐步形成了两大派别:①起源于美国的传统“经验学派”;②后起于西欧的新兴“批判学派”。 “经验学派” 又被称为“行政学派”或“正统学派”。这一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传播学的奠基人——拉斯韦尔、拉扎斯菲尔德、施拉姆等人。这一学派的主要特点,是在传播学研究上注重定量分析的经验主义、功能主义和实证主义,从而给传播学的微观研究带来某些科学的、定量的、实验的研究方法;但是往往忽视传播行为所处的复杂的社会环境,过分强调传播的直接效果。美国的“经验学派”所以注重传播的说服效果研究、宣传效果研究,很大程度是由于受到关心这类问题的美国政府、私人企业及基金会资助的缘故。经验学派的主要基地在美国。它的主要国际性组织是国际传播协会。 作者: 218.11.2.* 2006-3-29 14:38 回复此发言 -------------------------------------------------------------------------------- 2 传播学 “批判学派” 其起源可以追溯到法兰克福学派。它是以1923年成立的法兰克福社会研究所命名的,在西欧是以马克思主义的批判方法进行社会研究的中心。批判学派的形成是在60年代以后。批判学派受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影响,在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的大众传播媒介作用中,重点放在对传播的社会、政治、经济环境的宏观研究,强调传播研究同其他社会科学研究不可分割。批判学派认为:经验学派过份强调传播自身的重要性,而忽视了传播产生的整体环境;在调查和实践中采用的定量分析方法过于偏重个人和微观方面,因而不能充分地反映传播的社会环境。绝大多数批判学派的学者都试图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研究传播问题,尽管他们并不一定是马克思主义者。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批判学派已出现一批有影响的学者。批判学派的主要国际性组织是国际大众传播研究协会,批判学派的主要基地在欧洲。其代表人物有巴黎大学的A.马蒂拉、芬兰坦佩雷大学新闻与大众传播系教授K.诺登斯特兰、荷兰海牙社会学研究所教授C.哈姆林克等。 苏联自60年代起开始重视研究传播理论。Ю.舍尔科文是最早研究传播学的苏联学者之一。苏联传播学者根据自己的研究分别提出了各自的传播模式,较著名的有菲尔索夫传播模式和阿列克谢耶夫传播模式。 理论体系 传播学的一般理论涉及信息的理论、符号的理论、意义的理论、传播的过程与效果的理论等。 关于“信息”的理论 从哲学观点看,信息是事物运动的存在形式或表达形式,或者说是事物内部联系的存在形式或表达形式。但是以社会信息交流作为研究对象的传播学,关心的是作为人的精神产物的那一部分信息。这部分信息有两种基本存在形式:①内储形式,②外化形式。内储信息是暂时或长久地储存在人的大脑中的信息。外化信息包括用符号记录下来的书籍、文献、资料等信息形式;口头传播的信息不一定被记录下来,但仍然属于一种外化形式,只是一般不留下痕迹。信息论对传播学的一个突出贡献是它丰富了人们对信息本质的认识。信息论认为,信息的本质在于对事物不确定性的清除。信息论给信息的定量化提供了科学的方法。 关于“符号”的理论 按照西欧“符号学”的看法,符号是最重要的信息载体。符号是一种象征系统,它不是事物本身,而是“指说”事物的。符号系统有两类:①语言符号,是人际传播最基本、最重要的信息载体,可以表达深刻的思想、丰富的情感;②非语言符号,包括表情、手势、衣饰、摆设、时间的控制、地点的安排等,作为语言符号的补充,是人际传播不可缺少的手段。 关于“意义”的理论 意义问题是传播学的一个核心问题。“意义”与“信息”或“符号”是不同的概念。符号的意义既有约定俗成的部分,又有个人主观理解的部分。符号意义的约定俗成,是人际传播得以进行的一个重要先决条件。但每个人有不同的经验范围,有各种差异的存在,因此传、受双方很难产生百分之百的沟通。从根本上说,传播是通过符号的传递以达到意义沟通的目的,传播不只是符号的传播,而且是意义的传播,传播者要做到的是,从受传者那里引出意欲传递的意义。 传播过程与效果的理论 每个传播过程涉及 3个要素:传播者、信息和受传者。传播者在发出信息后,会从受传者那里获得反馈信息,来调整自己下一步的传播行为,以取得最佳的传播效果。受传者表面上是被动的,但他处理接受的信息时,会表现出选择的主动意向,并同时以各种方式向传播者发出反馈信息。因此,传播者和受传者的位置总是处于互易的过程中。 西方传播学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对传播效果研究的重视。关于传播效果的模式有: ①“神弹”模式。最早出现、已被否定的模式。认为宣传就象枪弹射击靶子一样,枪一响,靶子就会倒下。以后的研究表明,人际传播不可能产生象枪打靶子那样的神奇效果。②“有限效果”模式。认为传播效果只能是有限的。③“使用和满足”模式。认为传播研究人员应从受传者的角度研究传播效果,受传者在使用传播媒介时有着不同的动机和目的,从而引出不同的传播效果。 作者: 218.11.2.* 2006-3-29 14:38 回复此发言 -------------------------------------------------------------------------------- 3 传播学 分支 比较成熟的几个传播学分支,是建立在基本的人类传播行为类型之上的。 个人自身传播 又称个人的内向传播。指个人对外界信息的处理过程,属个人的内向心智活动,是人类一切传播行为的基础。 人际传播 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信息交流,信息反馈比较及时、充分,信息共享的可能性较大。但传播的范围小、速度慢。人际传播理论着重研究如何通过分享信息来建立、维系和发展人际间的联系。 团体传播 3 人以上的人群内部或之间进行的信息交流,如小组讨论、团体会议等。团体传播的特点是,由于群体动力或群体压力,既可以为各成员接受某种信息、观念或立场形成某种动力,也能为其制造某种障碍。团体传播理论着重研究群体内部或之间的信息交流在改变或增强成员固有观念、立场方面的机制和作用。 组织传播 组织、机构内部,以及与其他组织、机构之间的信息交流。着重研究现代社会里,组织、机构开展内外信息交流的特点、性质、模式、手段等,从而改善内部的管理机制,改进外部的社会关系环境。由此形成了一门现代新兴管理科学,即公共关系?学。 大众传播 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电影、书籍、杂志等媒介,向为数众多、范围广泛的人们传递信息的过程。大众传播是现代社会速度最快、范围最广、内容最多、影响最大的传播现象。大众传播学就是专门研究这一现代特殊传播现象规律的科学。大众传播学的重点,是研究传播者、信息、媒介、受传者、传播效果、信息反馈及传播政策等诸方面,在社会大系统下的性质、特点、作用机制。大众传播学是传播学中最重要和最大的分支。 人类的传播行为,是由个人自身传播、人际传播向团体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等逐步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和综合。各种类型的传播行为之间,不能互相取代,而是互相渗透、互相补充,在数量、质量、速度、范围和效果上,形成一个纵横交错、庞杂无比的传播网络。由此产生的传播学的各个理论分支,也在纵向上深入探讨了各自领域内的特殊规律,在横向上互相补充、互相渗透、互相促进,使人类逐步认识与掌握错综复杂的传播规律。 传播学的一般理论是关于一般传播规律的初步总结。它的分支理论适用于各分支领域,也对其他领域的研究具有启发、借鉴和补充作用。 传播研究方法 传播学研究中有两种基本的方法,即科学主义的方法和人文主义的方法。科学主义的方法又称经验主义、行为主义或定量分析的方法。西方传播学,特别是美国的传播学,打着科学主义、行为主义的烙印,主要是采用抽样调查、内容分析、个案分析、控制实验等方法。这些方法在特定环境和条件下,可以定量地描述传播行为,但不能解释隐藏在事实和现象背后的原因,以及传播行为的社会环境。因此,一部分传播学者采用另一种研究方法,即人文主义的方法,试图在更深的层次上揭示传播行为的本质。尽管人文主义的方法常常带有思辨哲学的色彩,但它的定性分析的作用也不是行为主义的方法所能替代的。这一方法的缺点是定量分析不够,主观性、随意性较大。 传播学也有不足之处:①理论体系零乱;②研究方法带有唯心主义、形而上学或故弄玄虚的色彩

在施拉姆面前,任何称传播学的都是矮子.1.威尔伯·施拉姆(WilburLangSchramm,1907—1987)是传播学科的集大成者和创始人。人们称他为“传播学鼻祖”、“传播学之父”。他建立了第一个大学的传播学研究机构,编撰了第一本传播学教科书,授予了第一个传播学博士学位,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具有传播学教授头衔的人。 施拉姆对传播学的巨大贡献在于他把美国的新闻学与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等其他学科综合起来进行研究,在前人传播研究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修正并使之系统化、结构化,从而创立了一门新学科———传播学。 他创立传播学的标志是1949年由他编撰的第一本权威性的传播学著作———《大众传播学》的出版。这本书收录了政治学家、心理学家、社会学家、语言学家以及许多其他学科的专家对传播学的研究成果。施拉姆当时还仅限于挖掘前人和他人的传播研究成果,并加以整理,使之系统化。 1949年出版后,立即成为美国大学传播学专业普遍采用的教科书。因需求量太大,1960年又出了修订版。直到今天,这本书仍然被认为是施拉姆建立传播学体系的基础,也是他所有著作中最有权威和引用最多的作品。 除施拉姆本人是大师外,还有R·默顿、R.帕克、H.D.拉斯韦尔、W.李普曼、P.F.拉扎斯菲尔德、

一般来讲,政治文化主要包括三个基本成分,即政治认知性成分、政治情感性成分和政治评价性成分。

传播学四大天王一句职场2018年05月18日 · 通讯公司人事主管1.哈罗德•拉斯韦尔美国政治学家,传播学四大奠基人之一,他关于政治宣传和战时宣传的研究代表着一种重要的早期传播学类型。代表作:博士论文《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世界革命的宣传》、《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宣传、传播和舆论》等。主要学术贡献:①美国系统研究政治传播第一人。1927年,他的博士论文《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出版轰动一时,成为宣传学的经典著作。1935年合作出版了《世界革命的宣传》进一步发展了对宣传进行分析的基本方法。1979年,《世界历史中的宣传与传播》成为宣传学研究的又一里程碑。②开创了定量的内容分析法,一种重要的传播研究工具。③提出传播的三大功能:监视环境、联系社会、传承文明。④提出了5w的传播模式:谁(who)、什么(what)、告诉谁(to whom)、通过什么渠道(by which channel)、取得什么效果(with what effect)。2.库尔特•卢因德裔美国心理学家,现代社会心理学的开创者,传播学四大奠基人之一。主要学术贡献:①提出场论:借用物理学“场”的概念,一个场就是一个整体性的存在,群体由个体组成,但不是由个体元素的机械合成。②提出群体动力论:主要研究群体与个体之间的关系,特别关注群体规范对个体行为的制约和影响。传播者想要通过传播改变一个人的态度、认识、观念,不仅要考虑个人因素,更要考虑个人所属的群体因素。③把关人研究:在说服主妇改变做菜习惯的研究中,提出了信息传播的“把关人”概念,成为揭示新闻或信息传播过程内在控制机制的重要理论。3.保罗•拉扎斯菲尔德美籍奥地利著名社会学家,传播学四大奠基人之一。主要学术贡献:①对传播研究方法做出贡献,被称为传播学研究的“工具制作者”。他最早将实地调查法应用于受众研究,将定量定性方法结合使用并提出了统计调查、抽样分析和数据整理等科学主义的研究方法。②著名的伊利县调查,研究选民投票的影响因素,发表了研究成果《人民的选择》。该书提出了“先有倾向”假说、“选择性接触”假说、“意见领袖”假说、“两级传播”等概念,结束了枪弹论统治传播研究的时代,开创了有限效果论。③和默顿提出了大众传播的各项功能,包括隐性功能:社会地位赋予、社会规范强制。负功能:麻醉精神。④创造了以大学为基础的研究所的原型,使其更加灵活、有侧重点。4.卡尔•霍夫兰美国实验心理学家,传播学四大奠基人之一,毕生研究人的心理对人行为的影响,著作有《传播与说服》。主要学术贡献:①二战期间的陆军研究:对军事训练影片进行实验,验证影片的事实性信息和士气激励方面的效果。发现影片在事实性信息传递方面很有效果,却没有起到明显的说服效果。此外,还进行了短期与长期研究,发现了“睡眠者效果”,一面提示与两面提示的效果研究。②二战后的耶鲁计划:从传播者的特性、讯息的内容与结构、受众的反应模式等方面探究传播与说服效果的关系。评价:总体上证明了单一的大众传播并不能直接导致人们态度的改变,传播效果具有复杂性与差异性。另一方面,它大多数根据实验数据,与现实的传播环境存在一定差异。

  • 索引序列
  • 美国大气治理发表论文
  • 大气治理sci论文发表时间
  • 大气污染治理论文期刊投稿
  • 美国油气期刊投稿
  • 美国政治学家发表的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