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进统计源的期刊投稿风险不大。对中国出版的期刊中核心期刊的认定,目前国内比较权威的有两种版本.一种是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每年出版一次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另一种是北京大学图书馆与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联合编辑每4年出版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一、补收刊期是一种并不正常的行为。首先,必须说明的是无论是国内期刊还是国外期刊,正常情况下都不应存在补收刊期这回事。任何刊物无论是新创还是改版,只要是开始收稿,都应从他所在的那一年的1月开始,甚至是从具体恢复的时间开始收稿。或者,你可以收的慢,比如大半年你才收了不到一半的刊期,导致刊期整体落后,比如《现代营销》本来是当月刊期当月或次月出刊的,结果由于吉林疫情,导致刊物刊期变成了两个多月后出刊,8月刊期要到10月才能出刊。这些情况都是正常的,只是说在发表的时候应该注意确保刊期在符合要求的时间点内,因为学校或单位在认定论文发表时间是看刊期而不是看具体的出刊时间的。就拿我们刚才举例的《现代营销》来说,他8月虽然是10月出刊的,但单位或学校一般会认定其是8月出版的。这些刊期落后于实际时间的,一般对作者影响较小,也不会给外人造成太大的误会。而且这些刊期落后的情况通常只会出现在普刊期刊上,因而影响更小。但是我们今天说的不是这种情况,而是期刊补收刊期的情况。比如说有人在宣传《x学》《世x之星》在补收20年的刊期,这种就完全不可能是刊期收太慢了,而是这些刊物的运营方故意这么收的,即便这些刊期会因为明白人不愿发而卖不出高价,而之所以会有补收刊期这件事,我来给大家揭露下原因和真相。主要原因:低价搭售承包。明确给大家说,基本上会补收这种20年刊期的,一般都不是杂志社官方自己的行为。那这是怎么来的呢?之前大家在写真地理那件事背后可以了解到,国内有一些刊物是有专门的运营公司的,这些运营公司会从主办单位拿到刊物和版面,并按年上交管理费,然后期刊的终审权还在社里。这时就会有个情况,比如一个刊物他之前一直处于停刊状态,比如2020年就没有收稿,那么运营公司在承包22年刊期的时候,运营公司可能会低价把20-21年的刊期也拿下来,而且费用会比正常刊期低许多倍,因为杂志社知道过往刊期是不值钱的。因而才会有这种补收刊期的情况出现。次要原因:逃避新闻期刊主管部门监管。众所周知,中宣部在2021年10月对全国的学术期刊进行了大整顿,整顿建议期刊的每期每篇刊发字数要在5000字以上,起发版面要在3版以上,每年刊发文章数量也应该在要求内。这虽不是强制命令,但落实到地方新闻出版部门和知网万方维普三大官方数据库,就是要求期刊必须达到一定的指标。你或许可以不用每篇文章必须5000字,但你不能差太离谱,至少4000字吧。或许可以不用3版甚至更多版面起发,但至少2版吧,而且那些2版起发的,只能缓一时,迟早要被整改。篇数的道理也相同。因而,在这条规定下,所有刊物在21年10月出版的刊期,都必须要严格符合这些规定,否则不仅数据库不让上传,而且也可能没法通过当地新闻出版部门的年检。那一家承包了期刊版面的公司如果想靠低价刊期来挣钱该咋办?造一台时光机呗!你没有听错,就是造一台时光机,往数据库里面上传21年前的刊期,同时年检的时候说把20年刊期拿去年检,当然数据库或当地不可能不清楚其中的猫腻,但一般都会允许,你们懂的,有政策就有对策。二、不建议你发补收刊期不建议你发补收的刊期,不管你是因为字数原因,还是时间因素,甚至是因为价格因素,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都不建议。原因有两大点。1.论文发表时间=刊期对应时间。如果你在2022年发了一本2020年的刊期,无论你拿到手是什么时候,哪怕是2024年,你所发表的文章都会被视为是在2020年发表的。换言之,论文发表时间=刊期对应时间,其和出刊和上网时间都没有任何关系。而且在这件事上,你是百口莫辩的,不会有人听你解释的,你也不可能和每个看到你这篇文章的人解释。最关键的是,你这篇文章可能没法使用。特别是对研究生来说,你22年发表论文,那你20年时候可能还没读研,或是你要评奖学金,20年明显不属于前一年的科研成果。而对评职称老师来说,20年可能你还没入职或是还没达到评职要求。因而这是没法使用的。2.这本身就可能涉嫌造假。倘若你真的发的是补发刊期,那就会遇到一个问题。你文章的所有的内容和使用的文献必须要在对应刊期之前,否则就会很奇怪。比如有人会觉得你竟然引用的是两三年后所刊发的文献,或是认为你真的有时光机。这也是为什么《电脑校园》这本刊物在把其收的万方应用版的文章上传到2019年刊期的时候,会把所有文章里面的年份都擅自改成2019年之前的原因。所以如果你要补发这类刊期,他们一般会要求你改论文里面的时间~说白了,如果补发20年的刊期,那你就要把你22年的科研成果改为20年的科研成果,这很多时候就会涉及到造假,而且有些文章是没法去改的,比如涉疫的文章。3.这类补发的刊期有些上网是可能会有问题的。目前虽然知网万方维普开放了2019-2020的补发刊期的上传渠道,但这并不一定都能成功,特别是有些刊物他2020年刊期是早就上传好的,总不能把那些文章下撤然后上传吧?或是给你上传到知网会议、万方应用、维普仓储上去?不好意思,如果这样,那你发表的论文会被认定在增刊上发表,而增刊的认可程度,我不说大家也知道。综上三点原因,实在不建议大家把文章发表在补发的刊期上,除非你要用这个谎言掩盖另一个谎言。三、用补发刊期来掩盖谎言。刚才我们反复提过,这种补发的刊期肯定会被认定为是当年发表的,那么这类刊物的确对有一类人有用。那就是被要求必须要在当年发表论文的作者。比如有些单位他每年都有发表的指标,有些作者可能当年不知道,或忘了发表,那么确实不得不选择这种补发的刊期。或还有一种情况。那就是有些作者当年用录用通知欺单位,说自己成功发表了,但两年后单位要求他补齐发表的刊物。那这种也只有找这种补发的刊期。虽然这两种情况也属于欺行为,但前者我是能体谅的,后者……算是亡羊补牢?
不会的,因为审稿时会查重。投稿,是作者将自己享有著作权的某一未发表作品投寄给报刊杂志社、广播电视台或出版社并希望被采用的行为。从作者与媒体出版部门之间就因投稿形成了合同法律关系,投稿无疑是形成这一关系的前置环节;从合同法角度看,投稿这一民事行为应属于“要约邀请”而非“要约”。 最终的法律关系形成,还需满足有投稿→愿接受→遵守事先公约。投稿,是作者将自己享有著作权的某一未发表作品投寄给报刊杂志社、广播电视台或出版社并希望被采用的行为。从作者与媒体出版部门之间就因投稿形成了合同法律关系,投稿无疑是形成这一关系的前置环节;从合同法角度看,投稿这一民事行为应属于“要约邀请”而非“要约”。 最终的法律关糸形成,还需满足有投稿→愿接受→尊守事先公约。
预警期刊是中科院通过综合评判期刊年载文量、国人发文比例、自引率、拒稿率、期刊超越指数、版面费、撤稿信息等因素,标识了一些可能具备潜在风险特征的学术期刊,旨在提醒科研人员投稿审慎选择成果发表平台、提示出版机构强化期刊质量管理,激励期刊不断提升其质量及影响力。 预警期刊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各等级关注问题侧重不一,预警风险依次减弱。高风险预警旨在抑制学术不端问题:批量论文涉及“论文工厂”;中风险预警旨在促进我国学术成果的国际传播和优化我国科研经费的使用:期刊作者群和读者群的国际化程度低,以及论文处理费不合理;低风险预警旨在提醒科学家,期刊存在学术影响力骤降风险:大体量期刊发文量激增。 但预警一般不会明确指出每一本期刊入选的原因以及每个评价标准的具体指数。虽然被预警并非否定预警期刊上发表的成果,但很多学校和机构往往会把中科院预警期刊名单当做禁发名单,评聘或毕业不受认可,所以大家在选刊的时候,一定要打听清楚学校的文件要求哦!
论文投稿最怕的就是遇到一些表面上看起来正规,实则是假刊或是非法的刊物,不仅文章发表不了,还会有信息、内容泄露的风险,后续的问题也会接踵而来,防不胜防。根据本文编辑多年的投稿经验来看,2023年要想成功发表文章,领添学术提醒大家还需要注意这几类刊物:
1、水刊:都听过水货吧,水刊在这里就是水货的意思,虽然是正规刊物,不违法也不假,但对于文章发表来说,不是合适的选择。实际上,水刊要比一般的普刊质量还要低,主要是发文量大,文章质量低,没有多少创新性不说,里面往往还有不少错误,即使是后期能修改,在这样的期刊上发文章多少有点自欺欺人的感觉了。
2、增刊、套刊和假刊:这些期刊都属于一个系列。增刊的意思很简单,就是在原来的刊期上,多加了几期,多出版多挣钱嘛;套刊说白了就是一号多刊;假刊就是假借杂志社的刊号出的杂志,往大了说就是欺作者发文章,挣钱是一方面,还能套信息卖情报。对于这三类刊物,能有多远就避开多远吧。
3、非法刊物:期刊的核验权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国家对于期刊有着严格的把控,并会不定期地进行核验,以确保期刊界的平稳。非法期刊就是违反国家新闻出版法规、擅自印发的期刊,当前具体包括以下四种:未经批准擅自印刷的;伪造假冒别人名称印刷的;没经国家批准,非法进口的;买卖书号、刊号、版号的等。
4、核心目录踢出的:国内期刊主要分为两种,普刊和核心。核心期刊作为国内顶尖的刊物,不论是审稿还是对文章质量的把控,都要高于普刊,且数量有限。期刊从核心目录中剔除,从侧面可以反映出期刊的发文量、载文能力、学术影响力都是在走下坡路的,这样的期刊录用和发表的文章,价值在逐渐缩小,所以不建议大家投稿。
以上是关于“2023不建议投稿的期刊名单”的简单介绍,每个省的政策不同,论文期刊目录都有区别,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平时工作比较忙,很久没更新啦,我一直在从事相关行业,大家有想问的都可以留言或私信,我看到都会回复的。大家发表论文一般都是有用处的,比如评优评奖、项目结题、保研加分、评职称等,而学校、单位也会在评审的时候看你投稿的期刊是否符合要求,因此,投稿前,大家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确保所发的论文是有用的。 那么,一般学校、单位对于投稿的期刊都有哪些要求呢? 1.普刊or核心期刊 单位要求必须在核心期刊甚至SCI上发表至少一篇论文,这类要求在硕士、博士毕业以及教师评职称时比较常见。 但是核心期刊发表周期长,从投稿到出刊,整个流程下来,一年很正常,对论文质量要求也很严格,过稿率很低。如果你有时间,可以自己投,花不了多少钱,足够优秀的你,说不定就过了呢?如果走渠道,虽然周期也不会太短,但是能保你过,只是动辄几万的费用不是谁都能承受的。 2.省级or国家级 真正意义上来说,期刊是没有省级和国家级之分的,之所以存在这种叫法,只是因为期刊主管主办单位有省级和国家级之分,这样划分也是为了便于管理,与期刊质量没有任何必然的联系,但如果作者的单位偏认为国家级期刊优于省级期刊,那么在投稿的时候也还是要注意的,毕竟,作者知道的事实是一回事,单位评审人员的想法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3.出刊周期 出刊周期按频率从低到高,分为:周刊、旬刊、半月刊、月刊、双月刊、季刊、年刊等,这个应该不难理解吧,周刊就是一周出刊一次,旬刊就是10天出刊一次…… 有学校对于出刊周期也是有要求的,周刊、旬刊、半月刊都不行,必须要月刊以上,也就是出刊周期至少是一个月,否则期刊会被判定为不合格,所发的论文自然也就没用了。 4.有无影响因子 这里说的影响因子,仅指知网上的影响因子,如下图所示:普刊里一般会分为有影响因子的期刊和无影响因子期刊,一般认为,有影响因子的优于无影响因子的,而影响因子高的自然优于低的,而有些单位要求作者所发期刊必须是有影响因子的,或者影响因子必须要达到某个数值。篇幅有限,未完待续,下一篇接着讲。
论文的质量,是否经得起推敲?论文的指导教师,是否是可以指导你论文的教室?要投稿的期刊是不是你可以目前能投的。这个出版要多少钱,怎么出,什么时候出?
科技论文投稿是非常严谨的,首先我们需要把我们的作品尽量的写好,主要是逻辑清楚,没有标点符号这样的常识性错误。我们的论文才更有可能被编辑接受。
(1)选择合适的期刊选择合适的目标期刊是很关键的步骤首先,在写文章之前,作者应该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选定涵盖该学科领域的期刊,这样可以避免因为文章主题与目标期刊不相匹配而导致的拒稿。然后再根据目标期刊的投稿要求和需要的文章形式来确定写作方式,比如有些letter类型的期刊是有明显的篇幅限制,写作方式当然也就与一般全文型文章有差异。如果在投稿之前不注意这些问题,即使研究方向、学科领域都匹配,文章被直接拒稿的几率也会大大增加。(2)确保文章各部分符合期刊要求通常期刊对摘要部分会有具体的字数限制,投稿之前应该仔细阅读作者指南以确保符合期刊的要求。简介部分要写得简明扼要,若是写得太多则会弱化重点内容、让文章显得头重脚轻以及出现不恰当地评论前人工作的失误。摘要和结论需要仔细反复推敲以达到高质量水平,因为这两部分被阅读的几率最高。在其他方面如文章长度、字体大小、图表规格和参考文献格式等,也都应该仔细检查看是否都符合该期刊的投稿要求。(3)潜在的利益冲突科学研究是要本着客观的原则来进行,从而为科学界和广大读者提供最真实的结果。研究课题中涉及到的所有利益冲突,都有可能会影响科学成果的公正表达,因此必须予以披露和说明。现在科研活动中最常见的是经济利益冲突,比如为了获取企业或他人的资助而采用不当的模型或者方法作出有利于资助方的结论,从而损害了科学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因此,作者在投稿时有责任报告这些可能引起文章发生偏倚的利益冲突。(4)版权文章中如果直接使用了别人的材料,比如教科书或其他文章的图片,必须明确提及。一般来说,直接用原作者的原文或者原图时需要取得版权方(即出版社)的授权,当然最好也要与作者联系并得到他们的同意,这也是表示对作者劳动的尊重。除此以外,也可以根据原文进行转述或自己重新作图,最后再加上引用。(5)投稿信投稿信(Cover Letter)是向期刊投稿时附上的一封说明信,基本上所有的期刊在投稿时都需要这样一封给编辑的信件。它的作用不仅仅是形式化地问候编辑,而且能够让编辑快速地了解文章的创新点和重要性。投稿信里面应该包含这些信息:(1)强调文章内容符合期刊涵盖的学科领域;(2)点明文章的创新点和主要结果;(3)按需求添加建议的审稿人信息。投稿信是期刊编辑最先阅读的部分,它的质量直接影响着编辑对稿件的整体印象。因此投稿信应注意以下三点:(1)语言简明扼要;(2)对投稿期刊的评价中肯适当;(3)对自己的稿件有自信;(4)语气谦逊适度,态度诚恳,措辞得体。投稿前最好再进行一次语言校对以确保没有低级的语法和拼写错误;仔细检查数据和图形,以保证引用的图表即使经过反复修改仍能避免产生错误或混淆。最后,若是方便可以请师长同学帮助检查稿件,以便多角度发现问题。
中科院预警等级的意思是:预警期刊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期刊分区表团队发布的,主要目的是从期刊评价角度推进中国科研良好生态的建设。预警期刊从2020年末首次公布,到2021年12月已经是第二版了。中科院预警主要是三个等级, 预警风险依次减弱。高风险预警旨在抑制学术不端,像什么论文工厂出的文章比较多的刊物,最好不发。中风险预警旨在促进学术传播以及优化科研经费使用,这个对于国家来说确实是需要管控的,但小编看来,中风险预警不用担心:出版商不是公益机构,不会免费给作者出文章的,既然想要发高级别的刊物,也要接收其版面费的收取,低风险预警主要是说大体量期刊发文量激增的问题。其实这个稍微有点不太科学,像2021预警的几个刊物里,有的是新入选sci的,肯定会收稿量剧增,这如何作为评判刊物好坏的标准呢?综上,如果非要给预警的期刊来个总评价:低中级预警可以少量发,高级预警一定不要发!
预警期刊解除了还算。中科院分区和预警名单仅仅是中科院的一个规则,一不是国家标准,二不是硬性条件,三不具备强制执行能力。预警期刊没有明确的标准,是多因素考虑的结果。据中科院团队的人反应,中科院分区或者是预警器期刊,是多因素综合的结果,包括,期刊自引率撤稿率等技术信息,此外还包括一些其他因素。
预警期刊指的是有风险的期刊,比如说涉及到撤稿率高、发文量多少等问题都有可能成为预警名单。通过情况下并没有任何明确的要求什么期刊为预警期刊,每个单位或者高校都会预警名单的,投稿之前一定要查询清楚。
发sci杂志预警可以,但是有被踢出SCI的风险。sci预警的意思,就是指一些期刊可能面临被踢出SCI期刊的可能,多半是灌水期刊。这些期刊属于掠夺性期刊,学术价值不高,并且有可能被SCI剔除,因此对这类期刊进行一些警示,就叫国际期刊预警预警名单这种说法,具体对待还看各个学校的政策,能不能报版面费也是财务说了算。假如这个时候你在投的文章被接受,意味着你的文章可能随着期刊降级(掉出SCI名录)而降级,进而影响你毕业(正常期刊不预警不掉出SCI是没问题的),所以预警期刊一定要注意。
答:这种情况需要撤稿,这种一般是没有必要撤稿的,而有争议的是这篇论文能否派上用场,在预警前拿到了检索报告一般还是认可的,如果是刚刚投稿,还没有出刊就被预警了,这样的论文是比较危险的
不会的,因为审稿时会查重。投稿,是作者将自己享有著作权的某一未发表作品投寄给报刊杂志社、广播电视台或出版社并希望被采用的行为。从作者与媒体出版部门之间就因投稿形成了合同法律关系,投稿无疑是形成这一关系的前置环节;从合同法角度看,投稿这一民事行为应属于“要约邀请”而非“要约”。 最终的法律关系形成,还需满足有投稿→愿接受→遵守事先公约。投稿,是作者将自己享有著作权的某一未发表作品投寄给报刊杂志社、广播电视台或出版社并希望被采用的行为。从作者与媒体出版部门之间就因投稿形成了合同法律关系,投稿无疑是形成这一关系的前置环节;从合同法角度看,投稿这一民事行为应属于“要约邀请”而非“要约”。 最终的法律关糸形成,还需满足有投稿→愿接受→尊守事先公约。
不会的。正规的杂志里,因为编辑也想有很多稿子能交上去,这样从他手中交出去的稿子越多他也会有一定的提成或者是奖励,而且编辑如果你一次,下次没有稿子交上去,饭碗不保的是他。并且编辑的工资还不至于要坑那点稿费。权衡利弊他也懂的。而且给稿费是实名制的,他要把卡号身份证核实了才给的稿费,并且给稿费是由财务部做的事情。所以他动不了手脚。
高风险期是指这个风险比较高的这些刊物。也就是说可能对于这个未成年人或者是对这些普通人都是有影响的。像这种刊物的话,就不建议出版,所以说,它就属于是高风险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