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根据《著作权法》,并结合本刊具体情况,凡接到本刊回执后3个月内未接到稿件处理通知者,系仍在审阅中。作者如欲投他刊,请先与本刊联系,切勿一稿两投。来稿请自留底稿。不采用的稿件一般不寄还。1.2 来稿一律文责自负。依照《著作权法》有关规定,本刊可对来稿做文字修改、删节,凡有违背原意的修改,则提请作者考虑。修改稿逾3个月不寄回者,视作自动撤稿。本刊处理稿件的一切事宜,只与通信作者或第一作者联系。1.3 该刊对重大研究成果,将使用“快速通道”在最短时间内发表。凡要求以“快速通道”发表的论文,作者应提供关于论文创新性的书面说明和查新报告和两位专家的推荐信,以说明该项成果的学术价值。经审核同意后一般在收到稿件后3个月内出版。要求刊印彩图者需另付彩图印制工本费。稿件刊登后酌致稿酬(已含其他形式出版稿酬),赠当期杂志1册。
21世纪教育上的公告本刊严重声明《21世纪教育》创刊至今,以其独特的风格,鲜明的理念赢得了广大读者的支持与厚爱。最近,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借助我刊艰辛打造出的期刊品牌,假冒21世纪教育期刊社的名誉渔利,此举严重侵害我刊的名誉及读者的利益,在此,我刊严正声明:21世纪教育期刊社只此一家,凡地址电话与我刊不符者,皆为假冒,请读者明鉴。对假冒造成的侵权后果,我刊保留依法追究其责任的权利。公 告21世纪教育各联发中心:在21世纪教育期刊社志士同仁的努力下,21世纪教育期刊社已打造成一本集前瞻性、学术性、理论性的综合刊物,我们在努力营造品牌的过程中,在山东、河南、湖北、宁夏、重庆等地,出现了假冒21世纪教育期刊社的刊名刊号。为了解决遗存的问题和维护21世纪教育期刊社的品牌,本刊决定从2007年第一期开始,启用21世纪教育期刊社新的国际、国内刊号。原有的国际、国内刊号封存。与此同时,对顾委会、学委会、编委会的人事安排进行调整。本刊原有的业内有效证件作废,更换新的业内有效证件。特此21世纪教育期刊2006年12月31日21世纪教育杂志征稿(已点击328次)《21世纪教育》杂志征稿《21世纪教育》杂志是具有前瞻性的大型教育学术期刊;是国家级中文核心期刊,面向国内外发行.本刊为月刊,国际开本大16开,国内统一刊号CN11-4075/D,国际刊号ISSN1726-9250.创刊于2003年3月,由中国教师协会主办.为促进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同时为全国教育工作者评职晋级提供帮助,本刊特向全国征集优秀论文稿件.《21世纪教育》杂志奉行"大教育观"的办刊原则,以学术性、前瞻性、国际性为宗旨,传达最新教育动态,交流最新教研成果,为教育一线的实践者和知名学者提供一个学术交流与对话的平台.征稿内容:有关教育管理、教育教学理论、学习指导、特教幼教、宏观教育分析以及教育教学中的热点、难点及相关内容为主.文章篇幅一般以2000字左右为宜.要求来稿立意新颖,文字简练,资料翔实,来稿请在WORD系统编排,或请寄来软盘一张及打印稿一份,也可通过电子邮件以附件形式发送。来稿请注明详细通讯地址、电话、姓名及单位等,并请在邮件或信封上注明"21世纪"字样.刊后服务:所有来稿由本刊邀请国内著名教育专家进行评选,经作者确认后,在《21世纪教育》杂志上刊发.评选结束由本刊和中国教师协会联合颁发荣誉证书,并免费赠送样刊一册.征稿时间:2006年5月-2008年12月投稿地址:郑州市黄河路126号江山大厦B座868室《21世纪教育》杂志社联系人:杜爱敏老师邮政编码:450008电话: E-mail:声明:21世纪教育杂志只有我一家,其他均为假冒。我社将依照法律程序依法对其他假冒我社的单位和个人提起诉讼!《21世纪教育》杂志由中国教师协会、中国新闻出版社、系权威性、实用性与指导性的大型综合教育研究学术性双月刊。刊登周期短,国内外发行,国家核心期刊标准刊号: issn1726-9250 国内统一刊号: cn11-4075 国内发行代号: dk11055 。一、征稿对象:全国一线教育工作者。二、稿件要求:1、文章内容必须具有一定见解,未在任何公开出版物上发表过的论文;2、以纯文字稿为主,尽量少用图形、表格;3、来稿时请标明作者的工作单位、所在城市、邮政编码、联系方式4、字数:2000--3000字之间;电子邮件主题为:姓名+论文题目三、稿件处理:1)在收到您的论文后,送编委会评审。若稿件获得通过,将在35天内给您发出通知。2)稿件文责自负。本书编委会将对所采用的论文从编排的角度进行修改,如作者不同意修改,请交稿时说明;3)本刊出版后,将免费向作者每人寄一本样书和本杂志社的发稿证明。三、论文出版时间:所有参赛论文按来稿先后顺序,并分期在《21世纪教育》杂志发表。如有特殊出版时间需要,请在来稿中注明。四、评奖活动:为满足教师需要,本着自愿的原则,编委将邀请权威专家对稿件的进行评奖活动。凡参评的稿件均可获得不同等级的、由中国教师协会颁发的奖项,在赠送样书的同时向获奖者颁发荣誉证书。五、联系方式: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安贞西里29支局62号 《21世纪教育》杂志社邮编:100029电话:e-mail:《21世纪教育》杂志及其创办人兼社长刘伟亚,到处招摇撞!《21世纪教育》杂志社创办人兼社长:刘伟亚,河南商丘人,请大家注意!冒充清华招生办负责人25万获刑11年一个冒充清华大学招生办负责人,一个自称神通广大能帮人上清华,两个从学生家长手中走25万元。近日,朝阳法院一审以罪判处刘伟亚有期徒刑11年,史某有期徒刑1年,缓刑一年。据受害人徐先生介绍,去年4月,他通过朋友认识了刘伟亚。刘伟亚自称认识清华大学的校长、校长秘书,徐先生就请刘伟亚帮助自己的儿子上清华,刘满口答应,并多次收受徐先生的押金、疏通关系费等共计23万余元。去年6月,刘伟亚又介绍徐先生认识了一个自称是清华大学招生办副主任名叫“王燕”的女子。徐先生分两次送给了“王燕”两万元和名烟、名酒、茶叶、化妆品等物品。半个月后,徐先生在网上看到清华大学招生办公室副主任王燕的照片,根本不是他认识的那个“王燕”,才知道了。此时,刘伟亚也“人间蒸发”再也找不着了。徐先生报警后,自称“王燕”的史某和刘伟亚相继被抓获。法院认为,公诉机关对刘、史二人所控罪名成立,鉴于史某积极退赔赃款,故从轻惩处并适用缓刑。据此,法院判处刘伟亚有期徒刑11年,处罚金1.1万元,继续追缴违法所得;判处史某有期徒刑1年,缓刑1年,处罚金1000元。退赔的2万元依法发还被害人徐先生。《21世纪教育》: 非法出版物近日,本报连续报道了参加作文大赛收费出书的报道后,引起了广大读者和学生家长的关注,他们十分关心该作文大赛的真伪,是否应该交纳100元的入编费等。日前,记者联系沈阳市文化市场执法总队对位于沈河区国发大厦的“作文大赛组委会”进行了检查。入编费收据上没有具体单位当日,记者与执法人员来到国发大厦的“作文大赛组委会”办公室,记者看到该办公室的墙上挂着几幅作文大赛的宣传画,桌面上摆放着一本作为样书的《摆渡文丛�21世纪中华小作家文集》以及一摞《21世纪教育》期刊。一位自称负责接待工作的杨老师接待了记者和执法人员。据这位杨老师介绍:“此次作文大赛是由中国教师协会、《21世纪教育》期刊以及中国现代网三家联合主办的。该作文大赛是对全国中小学生的作文进行评选,获奖学生的作文可以入选即将出版的‘作文选’中。希望将作文编入‘作文选’的学生需要交纳100元钱的入编费,交费为自愿行为。《21世纪教育》期刊将辽宁地区的作文评选工作授权给了‘沈阳雏鹰教育推广中心’,负责此次活动的组织和评选工作。”执法人员依程序对该组委会的执照、授权书、发票、刊物等进行了检查。该组委会为家长开具的入编费收缴收据上只盖有“青春中华首届全国中小学生精品作文大赛组委会”印章,并没有具体单位。据执法人员介绍,这种情况为违规现象。当记者问:“我们已经与吉林人民出版社取得了联系,他们表示,上期作文大赛出版的《摆渡文丛�21世纪中华小作家文集》并非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属于盗用书号。你们是否了解具体情况?”杨老师表示:“这本书只是样书,是在市场上买到的,并非我们活动出版的。”当记者进一步询问时,杨老师解释:如果想了解更多的情况需要咨询该活动的负责人王主任,但王主任目前在外地,并将王主任的手机号码留给了记者。10余部电话为住宅电话或空号为了解作文大赛的真实情况,记者根据杨老师提供的《21世纪教育》期刊上的电话与《21世纪教育》期刊社取得联系。记者先拨打了总编室的电话,电话接听后,对方表示此电话为住宅电话。随即记者又先后根据期刊上的电话号码拨打了10余部电话,而这些电话不是空号就是住宅电话。最后,记者在期刊封页上找到了该期刊社专题部的电话。电话接通后,一位柳姓女士表示,这里确为《21世纪教育》期刊社,该刊物为中国科协主办。关于作文大赛的具体情况并不清楚,并给了记者一个总编室的电话。记者拨通该电话后,一直为忙音。于是记者再次与这位柳女士取得了联系,她表示:“总编出门了,要一个月以后才能回来。活动的情况只有总编清楚,一个月以后再打电话吧。”随即便匆忙挂断了电话。无奈,记者拨打了作文大赛组委会王主任的手机电话,而该电话为空号。《21世纪教育》期刊为非法出版物记者又与中国科协取得了联系。据新闻出版处的一位姓金的同志表示,中国科协并没有主办过《21世纪教育》期刊。科协通常出版的是一些自然学科和工程学科类的书籍或杂志,而《21世纪教育》期刊为社会学科并非科协范畴。这位金先生告诉记者,近一个月以来,已经接到30余个关于《21世纪教育》期刊的投诉电话,大多称《21世纪教育》期刊打着科协的旗号在外招摇撞。目前科协已经将该情况举报到国家新闻出版署,国家新闻出版署表示将对其进行查处。记者与国家新闻出版署取得了联系,据一位负责人表示,《21世纪教育》期刊为非法出版物,它使用的刊号是一家校报的刊号,他们将联合相关部门对其进行查处。本报记者田茹茵记者电话:88811656
沈阳大学位于沈阳市大东区,是一所集经、法、教、文、史、理、工、农、管等学科为一体的 沈阳大学综合性大学,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06年建立的“奉天实业学堂”和“新民公学堂”。毗邻沈城北运河南北两岸的教学区,风光秀丽、景色宜人,占地面积717,422平方米,建筑面积563,991平方米。学校始终坚持“科学办学、民主办学、开放办学”的理念,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教育以育人为主,以学生为主体;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的思想,强化教学中心地位,确立了“强化基础、凸现素质、注重实践、培养创新”的教改原则和“基础扎实、综合素质高、动手能力强、具有创新意识”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人才。学校设有21个学院2个教学部,10个硕士点,51个本科专业,23个专科专业,涵盖了9个学科门类,是辽宁省内高校中学科门类较为齐全的综合性大学。各类在校生总数达到30,396人,普通全日制在校生22,432人。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员工2,734人。在专任教师中,院士1人,教授、副教授701人,现有博士135人。学校现有专业实验室52个,研究所25个。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价值10,321万元,图书馆藏书达142.5万册。 进入21世纪,沈大人将秉承“厚德重学,至诚至勤”的校训精神,以提高学校整体实力和综合竞争力为目的,为努力开创一个“青春、健康、和谐、奋进”的新的沈阳大学而努力奋进![编辑本段]历史沿革 现在的沈阳大学是在中国高等教育资源重组过程中,由多所学校共同组建和发展 沈阳大学科技工程学院宿舍楼起来的。其中,沈阳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和新民师范的前身是1906年建立的奉天实业学堂和新民公学堂。百年办学历史形成的“鼎新革故、追求新知”的开拓进取精神,“开启民智、实业报国”的爱国荣校情怀,“玉汝于成、英才辈出”的兴学育人品格和“勤、诚”的良好校风,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得到了有效传承。 1997年,学校顺利通过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价,开始步入规范建设、稳步发展阶段。2003年学校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并首批设立了3个硕士点,提升了办学层次。2005年6月,新一届党委提出了“把学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的综合性地方大学”的奋斗目标。 2006年7月,学校党委审时度势,适时提出了“集中精力抓好内涵建设”的要求。自此,学校进入了全面加强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办学水平新阶段。[编辑本段]办学条件 学校现有望花南街—联合路、小河沿、文萃路、新民(独立校区)四个校区,其中,前三个校区占地面积5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0.2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0,202.67万元;学校图书馆面积2.26万平方米,馆藏纸质图书144.7万册;建成室内体育馆及室外运动场地总面积7.07万沈阳大学平方米;学校现拥有多媒体教室137间,校内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14个。 学校秉承“厚德重学、至诚至勤”的校训,坚持“青春、健康、和谐、奋进”的校园文化建设理念,举办了文化节、科技节、体育节、社团节、社区节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先后获得了“全国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辽宁省文明单位”、“辽宁省文明校园”、“辽宁省普通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沈阳市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沈阳市先进党委”等荣誉称号。[编辑本段]学科专业 学校现有硕士点10个,本科专业52个。设有经济学院、政法学院、师范学院、体育学院、外国语学院、音乐学院、美术学院、文化传媒学院、理学院、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工商管理学院、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国际商学院等16个本科学院,公共外语和社会科学2个基础教学部,还设有职业技术学院、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和新民师范学院(专科)。[编辑本段]师资队伍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031人。其中,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53.3%。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博士生导师4人,硕士生导师93人,省、市“百千万人才工程”中百、千层次人选32人,辽宁省高等学校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2人,市荣誉优秀专家1人,市优秀专家3人,市百佳科技创新能手7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宝钢优秀教师7人,省、市优秀教师24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3人,辽宁省教学名师1人,辽宁省优秀青年骨干教师18人。[编辑本段]科学研究 “十五”以来,学校承担各类科研课题479项,其中国家级课题20项(其中“973”计划项目1项,“863”计划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3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5项),省部级课题293项,横向课题307项。科研进款额累计达到5,956万元,其中,2003年科技成果转化经费收入在全国各高校中位居第86位,省内高校中位居第6位。 “十五”以来,学校累计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与学术成果奖励15项;发表学术论文5,00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1,300余篇;出版各类著作507部。学校还设有科学技术研究中心,下辖研究所8个,其中,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2个。建立了全国首家清文化研究所和“二战”盟军沈阳战俘营研究室。[编辑本段]人才培养 学校办学规模逐步扩大并达到基本稳定,形成了以本科教育为主,同时拥有研究生教校徽育、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继续教育和留学生教育的多类型、多层次的办学格局。截至2007年8月末,学校全日制在校学生15,764人。招生地域已覆盖到全国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生源质量逐年提高。 “十五”以来,学校共培养了3万余名毕业生,成为沈阳市、辽宁省乃至全国各行业的生力军。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先后涌现出了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顾秀莲;中共中央委员、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总经理包叙定;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吴英恺;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得者宋立秋等一批优秀毕业生。近三年来应届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编辑本段]对外交流 学校注重开放办学,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先后与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俄罗斯、新西兰、日本、韩国、台湾、香港等近20个国家和地区的60余所大学、教育机构建立了交流与合作关系,率先在辽宁省内成立了国际商学院,与美国西俄勒冈大学、英国威尔士大学等国外10余所高校合作办学,形成了“2+2”、“3+1”等人才培养模式。近三年来,先后有500多位外籍专家来校访问、任教、讲学或科研合作,学校选派22名访问学者教师出国进修和科研合作,培养各类留学生548人,促进了学校教学和学术水平的提高。[编辑本段]院系设置经济学院 沈阳大学经济学院始建于1998年,是沈阳大学成立较早而且又是相对稳定的学院之一,其前身可以追溯到1985年成立的沈阳财经学院经济贸易系、国际贸易系、财政金融系、计划统计系等。经过近十年的建设和发展,学院已成为沈阳大学办学层次最全、学生规模较大,拥有的重点学科和硕士点数较多、师资力量较强、科研成果显著的主干学院之一。学院现有经济学、财政学、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统计学(含统计学、国民经济管理两个方向)五个本科专业;拥有产业经济学、财政学两个硕士点 沈阳大学校区;一个校级研究基地——沈阳大学城市经济研究所。该院是沈阳大学招生规模较大的学院之一。学院下设5个系:经济学系、财政学系、金融学系、统计学系、国际经济与贸易系和一个专业外语教研室。现有教职工70人,其中专任教师53人,教师中具有教授职称8人,副教授职称24人,具有博士学位的7人,在读博士6人,高级职称人数占60.4%,拥有硕士以上学位的占81.1%,拥有硕士研究生导师12人。学院还聘请了一些国内及省内著名专家学者担任兼职教师。 学院具有先进的资料室和教学设备。资料室拥有各类专业书籍4000余册,各类期刊50余种;设有计算机、语音实验室、空乘化妆实验室,为教学科研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政法学院 政法学院现有法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和法律事务专业(专科)。全院共有教职工34人。教师26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12人,讲师10人,助教2人。具有博士学位的3人、硕士学位14人,硕士在读3人。在教学中坚持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的原则,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深入分析问题和正确处理问题的能力。法学专业近年来为公检法机关、企事业单位、律师、公证等部门输入了大批法律专业人才。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为社会培养了大批教师、公务员、企事业管理人员。师范学院 2005年7月师范学院由原来的沈阳大学应用心理学专业、原沈阳大学师范学院初等教育分院和教育系的大部分组成。目前,师范学院教职工66名,学生997名。教职工中教授3名,副教授34名,博士1名,在读博士2名,具有硕士学位的17名。拥有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应用心理学和教育学四个专业。五个系室:教育学系、学前教育系、初等教育系、心理学系、教师技能教研室。我们基本完善了“教师技能”养成体系,建立了六个教育实习基地。我院的小学教育专业在全校54个专业中被遴选为五个试点专业之一,获得连续两年学校资助的共20万元的专业建设的专项支持。 自从2005年9月份以来,学院在学生团体中建立了“教师剧社”、“书画协会”、“理心坊”心理协会、“艺之韵大学生艺术团”、“阳光网络协会”、“文学社”、“体育健康协会”、“礼仪协会”、“挑战者棋类俱乐部”等九个学生社团,围绕应用型、具有高尚道德品质人才的培养目标,开展了如书法、演讲、表演等以提高师范生能力为主线的系列活动,使教育教学工作“显形课程”与学生活动的“隐性课程”相得益彰。 师范学院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坚持科学办学,民主办学,开放办学;以“厚德致知,亲民格物”为训导,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为己任;坚持“技能性、学术性”的办学原则,体现师范学院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特点。面向地方教育发展,结合我院实际,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本科教育为根本,加强管理,开拓创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办出学院的人才培养特色。体育学院 体育学院拥有一支学术水平较高、教学经验丰富、敬业精神强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89人,其中教师75人,教辅及后勤管理人员13人。教师队伍中有教授4人、副教授48人;博士1人、硕士7人;客座教授2人。国际教练(健美操)2人、国家级教练3人、国家级裁判7人。 学院承担表演专业(体育艺术表演方向)、体育教育(师范)、体育服务与管理等专业教学和学校全日制本科生、研究生的公共体育教学任务以及继续教育工作。学院高度重视体育理论研究的前沿性和应用性,学院教师结合工作实践积极开展科学研究活动,并获得了丰硕的成果,有多名教师参与国家“十五”和“十一五”体育卫生科研规划课题,全院教师每年在各类学术刊物发表论文60余篇。 学院组织的学校体育代表队在参加国家、省、市体育比赛中屡创佳绩。学校男女板球队均获全国板球锦标赛(沈阳赛区)亚军,其中女队有三名队员入选国家女子板球队,到马来西亚进行亚洲杯比赛。健美操代表队在全国健美操锦标赛中获得第6名;在东北三省健美操比赛中荣获冠军;在全国万人健美操锻炼标准大赛中获最佳团队奖;在辽宁省第9届运动会上获大学生专业组健美操冠军。我院田径队在辽宁省暨沈阳市“地税杯”春季全民长跑比赛中获得大学生组男、女团体冠军;在沈阳市大学生田径运动会上获得甲组团体冠军;校田径队获得省大学生运动会第3名;校大学生散打队荣获辽宁省高校大学生散打擂台赛团体冠军。 学院现有公共体育、体育教育、社会(人文)体育3个系,设有学院办公室、教务办公室、学生工作办公室和场地管理中心4个办公室和9个教研室;并设有学校大学生体质健康检测中心和体育教育专业解剖、生化、生物力学综合实验室。学院拥有可容纳3000名观众的文体馆1个、综合训练馆3个和国际标准田径场地1个。南、北、东运动场区各1块,包括网球场1块、篮球场21块、排球场17块、简易田径场2块、足球场2块。音乐学院 沈阳大学音乐学院建立于1985年,是沈阳市地区中、小学音乐教师职前教育和职后培训的重要基地。是培养辽宁省地区各类艺术人才的集散地。沈阳大学音乐学院座落在风景秀丽的南运河畔,与小河沿公园毗邻,校园绿树成荫,安静祥和。音乐学院拥有独立琴楼一座、琴房近百间、还有功能完备的音乐厅、宽大的形体教室、合唱排练教室、先进的MIDI教室、多媒体欣赏教室和通俗演唱教室等。音乐学院还有管弦乐器、民族乐器、同时资料室有大量的藏书、音像资料及历年积累的著名演奏家、歌唱家、指挥家、著名乐团演奏的中外不同历史阶段的音乐作品,确保了教学、科研、排练演出等工作的顺利进行。 沈阳大学音乐学院设有钢琴系、声乐系、理论作曲系、器乐表演系、学院办公室、学生办公室,有教职工26名,其中50%的教师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其中包括国家一级演员、曾获得文化部文化大奖和中国戏剧梅花奖的声乐教授一名和音乐理论博士研究生一名。另外,来自美国、日本、加拿大和韩国的客座教授定期来我院讲学。20多位在省内享有声誉并拥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编辑、演员长期担当日常教学工作,使沈阳大学音乐学院真正成为精英荟萃、没有围墙的大学。沈阳大学音乐学院用现代思维和理念,用高科技含量、高信息化知识、高品质音乐作品,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复合型教育人才以及适应社会文化市场需求的各类艺术人才。 沈阳大学音乐学院的教学分为音乐教育和音乐表演两个专业,沈阳大学音乐学院调整了固有的传统教学模式,开设了交响乐队排练、合唱排练、MIDI制作、舞蹈创编、表演、化妆、通俗演唱等特色新课程,使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得到不断的提高。 沈阳大学音乐学院提倡以科研带动教学,全体教师认真学习政治理论,钻研业务。建院以来,主编、参编音乐教 材3部,在国家核心期刊发表专业论文2篇,省、市级学术刊物发表百余篇论文,教师个人获奖10项。沈阳大学音乐学院还注重“请近来、走出去”的办学方针,一方面,先派教师到国内著名音乐学院进修学习,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另一方面,加强与兄弟院校的学术交流,请国内外知名学者莅院授课或开设讲座。并与美国、日本、加拿大、韩国等多国音乐教育专家保持长期友好的往来。[编辑本段]组织机构 党委、校长办公室 是校党委、校行政的综合办事机构。办公室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积极发挥领导的参谋助手、部门的综合协调、决策的督促检查等作用,服务领导、服务部门、服务基层。 组织部 是校党委负责组织工作和干部工作的职能部门。主要负责学校的党建和干部工作。 统战部 贯彻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及党对民主党派的方针、政策;组织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和省、市委关于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提出开展全院统战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工会 主要负责民主管理、组织宣传、校园网维护。组织优秀分工会、优秀工会工作者和工会积极分子的评选表彰工作。做好劳动模范的推荐工作,以及“三育人”、女工、青工、建家工作、文体、社团工作、生活福利、安全生产监督检查、活动室管理工作 教务处 组织制定教务处年度和学期工作计划,并监督、检查计划执行情况。负责教学组织、教学研究、教学管理和教学改革工作。组织各种教学改革与研讨活动,推动教育教学深入开展。负责教学基本建设、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与实施。积极开展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工作。全面落实学校专业发展和建设规划。 [编辑本段]科研中心 沈阳大学科学技术研究中心成立于2006年3月,是独立于教学部沈阳大学校区门的学校直属科研机构,为学校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心作为沈阳大学科研特区,本着“开放、流动、竞争、共享”的原则,实行新的组织形式,享受学校为中心发展所提供的相关政策。中心的主要任务是建设科技创新平台、培养储备优秀科技人才、培育新兴与交叉学科、组织承担重大科研项目等。 目前,中心下设污染环境的生态修复与资源化技术实验室(教育部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先进材料制备技术重点实验室(省级高校重点实验室)、装备制造业综合自动化实验室(省级高校重点实验室)、浆体输送研究所、生物技术研究所、管理科学与工程实验室、综合测试中心(拟建)等研究机构,拥有专兼职人员60余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博士生导师5人,教授15人,副教授9人,具有博士学位25人;承担各类科研课题40余项,其中国家973计划1项、国家863计划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项。[编辑本段]研究机构 沈阳大学基本形成以自动化焊接、机械工程、材料科学、环境工程、信息工程、生物工程、建筑工程、软科学研究为主体的科研格局。结合重点学科与重点实验室建设,学校组建了一批以学术带头人、教授、博士、科技骨干为主体的研究所或中心: 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智能自动化研究中心 焊接装备研究中心 信息工程研究所 焊接自动化研究所 生物技术研究所 资源与土木工程研究所 高效燃烧技术与设备研究所 东西方文化研究所 管理科学研究所 特种焊接材料研究所 近终型成形研究所 浆体输送研究所 新型减速器研究所 [编辑本段]科技成果 1、对称球扁钢肋骨角焊缝埋弧角焊机; 2、大型钢结构成套自动化焊接设备; 3、水隔离矿浆泵;沈阳大学体育场4、三片式矿浆阀; 5、冷焊抗裂高炉阀门堆焊焊条; 6、高效率长寿命超硬刀具复合涂层; 7、鲫鱼饲料配方及药饵; 8、利用油母页岩生产高标号水泥; 9、负氧离子枪式电子接种器; 10、复合光合细菌; 11、高性能SiC-YAG陶瓷复合材料; 12、微电脑智能螺母劈开器; 13、新型CaO坩埚制备工艺; 14、旋风流渣式高效节能燃烧器; 15、分流量热式气体流量计; 16、含油工业废水处理技术及设备; 17、磙子凸轮减速器; 18、SYR系列啤酒过滤槽的传动装置及成套设备。
论文发表的方法是:选定想要发表的论文期刊,找到该期刊的投稿方式并投稿,部分期刊要求书面形式投稿,大部分是采用电子稿件形式。在审稿通过以后即可将论文发表在期刊上。
普通刊物(省级、国家级)审核时间为一周,高质量的杂志,审核时间为14-20天。核心期刊审核时间一般为4个月,须经过初审、复审、终审三道程序。
国家没有对期刊进行级别划分。但各单位一般根据期刊的主管单位的级别来对期刊划为省级期刊和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主管单位是省级单位。国家级期刊主管单位是国家部门或直属部门。
扩展资料:
发表论文的作用:
1、评职称;研究生毕业需要;教师、医护人员、科研院所的人员、企业员工等晋升高一级的职称时,发表期刊论文是作为一项必须的参考指标。
2、申报基金、课题:教育、科技、卫生系统每年申报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其它各种基金项目、各种研究课题时,发表论文是作为基金或课题完成的一种研究成果的结论性展示。
3、世界性基础领域的研究,比如在医学、数学、物理、化学、生命科学等领域开展的基础性研究,公开发表论文是对最新科技科学研究成果、研究方法的一种展示和报道。以推动整个社会的科技进步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论文
1.1 根据《著作权法》,并结合本刊具体情况,凡接到本刊回执后3个月内未接到稿件处理通知者,系仍在审阅中。作者如欲投他刊,请先与本刊联系,切勿一稿两投。来稿请自留底稿。不采用的稿件一般不寄还。1.2 来稿一律文责自负。依照《著作权法》有关规定,本刊可对来稿做文字修改、删节,凡有违背原意的修改,则提请作者考虑。修改稿逾3个月不寄回者,视作自动撤稿。本刊处理稿件的一切事宜,只与通信作者或第一作者联系。1.3 该刊对重大研究成果,将使用“快速通道”在最短时间内发表。凡要求以“快速通道”发表的论文,作者应提供关于论文创新性的书面说明和查新报告和两位专家的推荐信,以说明该项成果的学术价值。经审核同意后一般在收到稿件后3个月内出版。要求刊印彩图者需另付彩图印制工本费。稿件刊登后酌致稿酬(已含其他形式出版稿酬),赠当期杂志1册。
沈阳大学主页: 学校概况 沈阳大学是一所涵盖经、法、教、文、史、理、工、农、管9大学科门类,以本科教育为主体,同时拥有硕士研究生教育、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继续教育和留学生教育的多层次、多类型办学的综合性大学。 历史沿革 现在的沈阳大学是在我国高等教育资源重组过程中,由多所学校共同组建和发展起来的。其中,沈阳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和新民师范的前身是1906年建立的奉天实业学堂和新民公学堂。百年办学历史形成的“鼎新革故、追求新知”的开拓进取精神,“开启民智、实业报国”的爱国荣校情怀,“玉汝于成、英才辈出”的兴学育人品格和“勤、诚”的良好校风,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得到了有效传承。 1997年,学校顺利通过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价,开始步入规范建设、稳步发展阶段。2003年学校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并首批设立了3个硕士点,提升了办学层次。2005年6月,新一届党委提出了“把学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的综合性地方大学”的奋斗目标。2006年7月,学校党委审时度势,适时提出了“集中精力抓好内涵建设”的要求。自此,学校进入了全面加强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办学水平新阶段。 办学条件学校现有望花南街-联合路、小河沿、文萃路、新民(独立校区)四个校区,其中,前三个校区占地面积5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0.2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0,202.67万元;学校图书馆面积2.26万平方米,馆藏纸质图书144.7万册;建成室内体育馆及室外运动场地总面积7.07万平方米;学校现拥有多媒体教室137间,校内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14个。 学科专业学校现有硕士点10个,本科专业52个。设有经济学院、政法学院、师范学院、体育学院、外国语学院、音乐学院、美术学院、文化传媒学院、理学院、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工商管理学院、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国际商学院16个本科学院,公共外语和社会科学2个基础教学部,还设有职业技术学院、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和新民师范学院(专科)。 师资队伍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031人。其中,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53.3%。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博士生导师4人,硕士生导师93人,省、市“百千万人才工程”中百、千层次人选32人,辽宁省高等学校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2人,市荣誉优秀专家1人,市优秀专家3人,市百佳科技创新能手7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宝钢优秀教师7人,省、市优秀教师24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3 人,辽宁省教学名师1人,辽宁省优秀青年骨干教师18人。 人才培养学校办学规模逐步扩大并达到基本稳定,形成了以本科教育为主,同时拥有研究生教育、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继续教育和留学生教育的多类型、多层次的办学格局。截至2007年8月末,学校全日制在校学生15,764人。招生地域已覆盖到全国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生源质量逐年提高。“十五”以来,学校共培养了3万余名毕业生,成为沈阳市、辽宁省乃至全国各行业的生力军。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先后涌现出了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顾秀莲;中共中央委员、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总经理包叙定;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吴英恺;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得者宋立秋等一批优秀毕业生。近三年来应届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 科学研究“十五”以来,学校承担各类科研课题479项,其中国家级课题20项(其中“973”计划项目1项,“863”计划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3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5项),省部级课题293项,横向课题307项。科研进款额累计达到5,956万元,其中,2003年科技成果转化经费收入在全国各高校中位居第86位,省内高校中位居第6位。“十五”以来,学校累计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与学术成果奖励15项;发表学术论文5,00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1,300余篇;出版各类著作507部。学校还设有科学技术研究中心,下辖研究所8个,其中,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2个。建立了全国首家清文化研究所和“二战”盟军沈阳战俘营研究室。 校园文化学校秉承“厚德重学、至诚至勤”的校训,坚持“青春、健康、和谐、奋进”的校园文化建设理念,举办了文化节、科技节、体育节、社团节、社区节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先后获得了“全国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辽宁省文明单位”、“辽宁省文明校园”、“辽宁省普通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沈阳市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沈阳市先进党委”等荣誉称号。 对外交流学校注重开放办学,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先后与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俄罗斯、新西兰、日本、韩国、台湾、香港等近20个国家和地区的60余所大学、教育机构建立了交流与合作关系,率先在辽宁省内成立了国际商学院,与美国西俄勒冈大学、英国威尔士大学等国外10余所高校合作办学,形成了“2+2”、“3+1”等人才培养模式。近三年来,先后有500多位外籍专家来校访问、任教、讲学或科研合作,学校选派22名访问学者教师出国进修和科研合作,培养各类留学生548人,促进了学校教学和学术水平的提高。 记得给我加分哦~!~~
截至2014年3月,沈阳大学共有1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5个辽宁省重点实验,省高等学校重大科技平台实验室1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辽宁省物联网信息集成技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高等学校重大科技平台1个:污染环境治理与区域生态安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1个:污染环境的生态修复与资源化技术实验室。辽宁省高校重点实验室5个:先进材料制备技术重点实验室、装备制造业综合自动化实验室、生态环境工程重点实验室、环境岩土工程重点实验室简介、新型功能材料与化学工艺重点实验室。 截止到2014年5月,学校共累计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与学术成果奖励15项;发表学术论文500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1300余篇;出版各类著作507部。专利成果径向式磁性联轴器膨化设备的加热及冷却装置用于治理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环保型淋洗液室温电沉积制备铝镁合金膜的方法稀土钼酸盐基质红色纳米荧光粉的制备方法新型荧光碳纳米粒子溶液一步合成方法竹木餐具染色方法性能优化的净化柴油车尾气碳烟颗粒的玻璃催化剂防爆胎汽车安全轮毂快速诊断环境污染物土壤生态毒性的蚯蚓逃避实验装置用于图像去噪的原始对偶模型 馆藏资源截止到2010年4月,学校图书馆印刷型文献总量为158.7万册,全文电子图书30万册,中外文期刊1756种,各类数据库26个。 学术期刊《沈阳大学学报》,是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的省级学术期刊,分为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两种版本,社科版为全国优秀社科学报,自然科学版被美国《化学文摘》(CA)、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等国际重要数据库收录。沈阳大学学报为国家《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多次受到省市和全国行业奖励。
沈阳大学位于沈阳市大东区,是一所集经、法、教、文、史、理、工、农、管等学科为一体的 沈阳大学综合性大学,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06年建立的“奉天实业学堂”和“新民公学堂”。毗邻沈城北运河南北两岸的教学区,风光秀丽、景色宜人,占地面积717,422平方米,建筑面积563,991平方米。学校始终坚持“科学办学、民主办学、开放办学”的理念,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教育以育人为主,以学生为主体;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的思想,强化教学中心地位,确立了“强化基础、凸现素质、注重实践、培养创新”的教改原则和“基础扎实、综合素质高、动手能力强、具有创新意识”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人才。学校设有21个学院2个教学部,10个硕士点,51个本科专业,23个专科专业,涵盖了9个学科门类,是辽宁省内高校中学科门类较为齐全的综合性大学。各类在校生总数达到30,396人,普通全日制在校生22,432人。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员工2,734人。在专任教师中,院士1人,教授、副教授701人,现有博士135人。学校现有专业实验室52个,研究所25个。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价值10,321万元,图书馆藏书达142.5万册。 进入21世纪,沈大人将秉承“厚德重学,至诚至勤”的校训精神,以提高学校整体实力和综合竞争力为目的,为努力开创一个“青春、健康、和谐、奋进”的新的沈阳大学而努力奋进![编辑本段]历史沿革 现在的沈阳大学是在中国高等教育资源重组过程中,由多所学校共同组建和发展 沈阳大学科技工程学院宿舍楼起来的。其中,沈阳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和新民师范的前身是1906年建立的奉天实业学堂和新民公学堂。百年办学历史形成的“鼎新革故、追求新知”的开拓进取精神,“开启民智、实业报国”的爱国荣校情怀,“玉汝于成、英才辈出”的兴学育人品格和“勤、诚”的良好校风,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得到了有效传承。 1997年,学校顺利通过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价,开始步入规范建设、稳步发展阶段。2003年学校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并首批设立了3个硕士点,提升了办学层次。2005年6月,新一届党委提出了“把学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的综合性地方大学”的奋斗目标。 2006年7月,学校党委审时度势,适时提出了“集中精力抓好内涵建设”的要求。自此,学校进入了全面加强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办学水平新阶段。[编辑本段]办学条件 学校现有望花南街—联合路、小河沿、文萃路、新民(独立校区)四个校区,其中,前三个校区占地面积5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0.2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0,202.67万元;学校图书馆面积2.26万平方米,馆藏纸质图书144.7万册;建成室内体育馆及室外运动场地总面积7.07万沈阳大学平方米;学校现拥有多媒体教室137间,校内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14个。 学校秉承“厚德重学、至诚至勤”的校训,坚持“青春、健康、和谐、奋进”的校园文化建设理念,举办了文化节、科技节、体育节、社团节、社区节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先后获得了“全国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辽宁省文明单位”、“辽宁省文明校园”、“辽宁省普通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沈阳市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沈阳市先进党委”等荣誉称号。[编辑本段]学科专业 学校现有硕士点10个,本科专业52个。设有经济学院、政法学院、师范学院、体育学院、外国语学院、音乐学院、美术学院、文化传媒学院、理学院、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工商管理学院、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国际商学院等16个本科学院,公共外语和社会科学2个基础教学部,还设有职业技术学院、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和新民师范学院(专科)。[编辑本段]师资队伍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031人。其中,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53.3%。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博士生导师4人,硕士生导师93人,省、市“百千万人才工程”中百、千层次人选32人,辽宁省高等学校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2人,市荣誉优秀专家1人,市优秀专家3人,市百佳科技创新能手7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宝钢优秀教师7人,省、市优秀教师24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3人,辽宁省教学名师1人,辽宁省优秀青年骨干教师18人。[编辑本段]科学研究 “十五”以来,学校承担各类科研课题479项,其中国家级课题20项(其中“973”计划项目1项,“863”计划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3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5项),省部级课题293项,横向课题307项。科研进款额累计达到5,956万元,其中,2003年科技成果转化经费收入在全国各高校中位居第86位,省内高校中位居第6位。 “十五”以来,学校累计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与学术成果奖励15项;发表学术论文5,00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1,300余篇;出版各类著作507部。学校还设有科学技术研究中心,下辖研究所8个,其中,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2个。建立了全国首家清文化研究所和“二战”盟军沈阳战俘营研究室。[编辑本段]人才培养 学校办学规模逐步扩大并达到基本稳定,形成了以本科教育为主,同时拥有研究生教校徽育、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继续教育和留学生教育的多类型、多层次的办学格局。截至2007年8月末,学校全日制在校学生15,764人。招生地域已覆盖到全国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生源质量逐年提高。 “十五”以来,学校共培养了3万余名毕业生,成为沈阳市、辽宁省乃至全国各行业的生力军。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先后涌现出了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顾秀莲;中共中央委员、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总经理包叙定;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吴英恺;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得者宋立秋等一批优秀毕业生。近三年来应届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编辑本段]对外交流 学校注重开放办学,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先后与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俄罗斯、新西兰、日本、韩国、台湾、香港等近20个国家和地区的60余所大学、教育机构建立了交流与合作关系,率先在辽宁省内成立了国际商学院,与美国西俄勒冈大学、英国威尔士大学等国外10余所高校合作办学,形成了“2+2”、“3+1”等人才培养模式。近三年来,先后有500多位外籍专家来校访问、任教、讲学或科研合作,学校选派22名访问学者教师出国进修和科研合作,培养各类留学生548人,促进了学校教学和学术水平的提高。[编辑本段]院系设置经济学院 沈阳大学经济学院始建于1998年,是沈阳大学成立较早而且又是相对稳定的学院之一,其前身可以追溯到1985年成立的沈阳财经学院经济贸易系、国际贸易系、财政金融系、计划统计系等。经过近十年的建设和发展,学院已成为沈阳大学办学层次最全、学生规模较大,拥有的重点学科和硕士点数较多、师资力量较强、科研成果显著的主干学院之一。学院现有经济学、财政学、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统计学(含统计学、国民经济管理两个方向)五个本科专业;拥有产业经济学、财政学两个硕士点 沈阳大学校区;一个校级研究基地——沈阳大学城市经济研究所。该院是沈阳大学招生规模较大的学院之一。学院下设5个系:经济学系、财政学系、金融学系、统计学系、国际经济与贸易系和一个专业外语教研室。现有教职工70人,其中专任教师53人,教师中具有教授职称8人,副教授职称24人,具有博士学位的7人,在读博士6人,高级职称人数占60.4%,拥有硕士以上学位的占81.1%,拥有硕士研究生导师12人。学院还聘请了一些国内及省内著名专家学者担任兼职教师。 学院具有先进的资料室和教学设备。资料室拥有各类专业书籍4000余册,各类期刊50余种;设有计算机、语音实验室、空乘化妆实验室,为教学科研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政法学院 政法学院现有法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和法律事务专业(专科)。全院共有教职工34人。教师26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12人,讲师10人,助教2人。具有博士学位的3人、硕士学位14人,硕士在读3人。在教学中坚持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的原则,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深入分析问题和正确处理问题的能力。法学专业近年来为公检法机关、企事业单位、律师、公证等部门输入了大批法律专业人才。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为社会培养了大批教师、公务员、企事业管理人员。师范学院 2005年7月师范学院由原来的沈阳大学应用心理学专业、原沈阳大学师范学院初等教育分院和教育系的大部分组成。目前,师范学院教职工66名,学生997名。教职工中教授3名,副教授34名,博士1名,在读博士2名,具有硕士学位的17名。拥有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应用心理学和教育学四个专业。五个系室:教育学系、学前教育系、初等教育系、心理学系、教师技能教研室。我们基本完善了“教师技能”养成体系,建立了六个教育实习基地。我院的小学教育专业在全校54个专业中被遴选为五个试点专业之一,获得连续两年学校资助的共20万元的专业建设的专项支持。 自从2005年9月份以来,学院在学生团体中建立了“教师剧社”、“书画协会”、“理心坊”心理协会、“艺之韵大学生艺术团”、“阳光网络协会”、“文学社”、“体育健康协会”、“礼仪协会”、“挑战者棋类俱乐部”等九个学生社团,围绕应用型、具有高尚道德品质人才的培养目标,开展了如书法、演讲、表演等以提高师范生能力为主线的系列活动,使教育教学工作“显形课程”与学生活动的“隐性课程”相得益彰。 师范学院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坚持科学办学,民主办学,开放办学;以“厚德致知,亲民格物”为训导,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为己任;坚持“技能性、学术性”的办学原则,体现师范学院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特点。面向地方教育发展,结合我院实际,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本科教育为根本,加强管理,开拓创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办出学院的人才培养特色。体育学院 体育学院拥有一支学术水平较高、教学经验丰富、敬业精神强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89人,其中教师75人,教辅及后勤管理人员13人。教师队伍中有教授4人、副教授48人;博士1人、硕士7人;客座教授2人。国际教练(健美操)2人、国家级教练3人、国家级裁判7人。 学院承担表演专业(体育艺术表演方向)、体育教育(师范)、体育服务与管理等专业教学和学校全日制本科生、研究生的公共体育教学任务以及继续教育工作。学院高度重视体育理论研究的前沿性和应用性,学院教师结合工作实践积极开展科学研究活动,并获得了丰硕的成果,有多名教师参与国家“十五”和“十一五”体育卫生科研规划课题,全院教师每年在各类学术刊物发表论文60余篇。 学院组织的学校体育代表队在参加国家、省、市体育比赛中屡创佳绩。学校男女板球队均获全国板球锦标赛(沈阳赛区)亚军,其中女队有三名队员入选国家女子板球队,到马来西亚进行亚洲杯比赛。健美操代表队在全国健美操锦标赛中获得第6名;在东北三省健美操比赛中荣获冠军;在全国万人健美操锻炼标准大赛中获最佳团队奖;在辽宁省第9届运动会上获大学生专业组健美操冠军。我院田径队在辽宁省暨沈阳市“地税杯”春季全民长跑比赛中获得大学生组男、女团体冠军;在沈阳市大学生田径运动会上获得甲组团体冠军;校田径队获得省大学生运动会第3名;校大学生散打队荣获辽宁省高校大学生散打擂台赛团体冠军。 学院现有公共体育、体育教育、社会(人文)体育3个系,设有学院办公室、教务办公室、学生工作办公室和场地管理中心4个办公室和9个教研室;并设有学校大学生体质健康检测中心和体育教育专业解剖、生化、生物力学综合实验室。学院拥有可容纳3000名观众的文体馆1个、综合训练馆3个和国际标准田径场地1个。南、北、东运动场区各1块,包括网球场1块、篮球场21块、排球场17块、简易田径场2块、足球场2块。音乐学院 沈阳大学音乐学院建立于1985年,是沈阳市地区中、小学音乐教师职前教育和职后培训的重要基地。是培养辽宁省地区各类艺术人才的集散地。沈阳大学音乐学院座落在风景秀丽的南运河畔,与小河沿公园毗邻,校园绿树成荫,安静祥和。音乐学院拥有独立琴楼一座、琴房近百间、还有功能完备的音乐厅、宽大的形体教室、合唱排练教室、先进的MIDI教室、多媒体欣赏教室和通俗演唱教室等。音乐学院还有管弦乐器、民族乐器、同时资料室有大量的藏书、音像资料及历年积累的著名演奏家、歌唱家、指挥家、著名乐团演奏的中外不同历史阶段的音乐作品,确保了教学、科研、排练演出等工作的顺利进行。 沈阳大学音乐学院设有钢琴系、声乐系、理论作曲系、器乐表演系、学院办公室、学生办公室,有教职工26名,其中50%的教师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其中包括国家一级演员、曾获得文化部文化大奖和中国戏剧梅花奖的声乐教授一名和音乐理论博士研究生一名。另外,来自美国、日本、加拿大和韩国的客座教授定期来我院讲学。20多位在省内享有声誉并拥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编辑、演员长期担当日常教学工作,使沈阳大学音乐学院真正成为精英荟萃、没有围墙的大学。沈阳大学音乐学院用现代思维和理念,用高科技含量、高信息化知识、高品质音乐作品,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复合型教育人才以及适应社会文化市场需求的各类艺术人才。 沈阳大学音乐学院的教学分为音乐教育和音乐表演两个专业,沈阳大学音乐学院调整了固有的传统教学模式,开设了交响乐队排练、合唱排练、MIDI制作、舞蹈创编、表演、化妆、通俗演唱等特色新课程,使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得到不断的提高。 沈阳大学音乐学院提倡以科研带动教学,全体教师认真学习政治理论,钻研业务。建院以来,主编、参编音乐教 材3部,在国家核心期刊发表专业论文2篇,省、市级学术刊物发表百余篇论文,教师个人获奖10项。沈阳大学音乐学院还注重“请近来、走出去”的办学方针,一方面,先派教师到国内著名音乐学院进修学习,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另一方面,加强与兄弟院校的学术交流,请国内外知名学者莅院授课或开设讲座。并与美国、日本、加拿大、韩国等多国音乐教育专家保持长期友好的往来。[编辑本段]组织机构 党委、校长办公室 是校党委、校行政的综合办事机构。办公室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积极发挥领导的参谋助手、部门的综合协调、决策的督促检查等作用,服务领导、服务部门、服务基层。 组织部 是校党委负责组织工作和干部工作的职能部门。主要负责学校的党建和干部工作。 统战部 贯彻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及党对民主党派的方针、政策;组织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和省、市委关于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提出开展全院统战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工会 主要负责民主管理、组织宣传、校园网维护。组织优秀分工会、优秀工会工作者和工会积极分子的评选表彰工作。做好劳动模范的推荐工作,以及“三育人”、女工、青工、建家工作、文体、社团工作、生活福利、安全生产监督检查、活动室管理工作 教务处 组织制定教务处年度和学期工作计划,并监督、检查计划执行情况。负责教学组织、教学研究、教学管理和教学改革工作。组织各种教学改革与研讨活动,推动教育教学深入开展。负责教学基本建设、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与实施。积极开展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工作。全面落实学校专业发展和建设规划。 [编辑本段]科研中心 沈阳大学科学技术研究中心成立于2006年3月,是独立于教学部沈阳大学校区门的学校直属科研机构,为学校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心作为沈阳大学科研特区,本着“开放、流动、竞争、共享”的原则,实行新的组织形式,享受学校为中心发展所提供的相关政策。中心的主要任务是建设科技创新平台、培养储备优秀科技人才、培育新兴与交叉学科、组织承担重大科研项目等。 目前,中心下设污染环境的生态修复与资源化技术实验室(教育部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先进材料制备技术重点实验室(省级高校重点实验室)、装备制造业综合自动化实验室(省级高校重点实验室)、浆体输送研究所、生物技术研究所、管理科学与工程实验室、综合测试中心(拟建)等研究机构,拥有专兼职人员60余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博士生导师5人,教授15人,副教授9人,具有博士学位25人;承担各类科研课题40余项,其中国家973计划1项、国家863计划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项。[编辑本段]研究机构 沈阳大学基本形成以自动化焊接、机械工程、材料科学、环境工程、信息工程、生物工程、建筑工程、软科学研究为主体的科研格局。结合重点学科与重点实验室建设,学校组建了一批以学术带头人、教授、博士、科技骨干为主体的研究所或中心: 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智能自动化研究中心 焊接装备研究中心 信息工程研究所 焊接自动化研究所 生物技术研究所 资源与土木工程研究所 高效燃烧技术与设备研究所 东西方文化研究所 管理科学研究所 特种焊接材料研究所 近终型成形研究所 浆体输送研究所 新型减速器研究所 [编辑本段]科技成果 1、对称球扁钢肋骨角焊缝埋弧角焊机; 2、大型钢结构成套自动化焊接设备; 3、水隔离矿浆泵;沈阳大学体育场4、三片式矿浆阀; 5、冷焊抗裂高炉阀门堆焊焊条; 6、高效率长寿命超硬刀具复合涂层; 7、鲫鱼饲料配方及药饵; 8、利用油母页岩生产高标号水泥; 9、负氧离子枪式电子接种器; 10、复合光合细菌; 11、高性能SiC-YAG陶瓷复合材料; 12、微电脑智能螺母劈开器; 13、新型CaO坩埚制备工艺; 14、旋风流渣式高效节能燃烧器; 15、分流量热式气体流量计; 16、含油工业废水处理技术及设备; 17、磙子凸轮减速器; 18、SYR系列啤酒过滤槽的传动装置及成套设备。
截至2014年3月,沈阳大学共有1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5个辽宁省重点实验,省高等学校重大科技平台实验室1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辽宁省物联网信息集成技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高等学校重大科技平台1个:污染环境治理与区域生态安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1个:污染环境的生态修复与资源化技术实验室。辽宁省高校重点实验室5个:先进材料制备技术重点实验室、装备制造业综合自动化实验室、生态环境工程重点实验室、环境岩土工程重点实验室简介、新型功能材料与化学工艺重点实验室。 截止到2014年5月,学校共累计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与学术成果奖励15项;发表学术论文500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1300余篇;出版各类著作507部。专利成果径向式磁性联轴器膨化设备的加热及冷却装置用于治理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环保型淋洗液室温电沉积制备铝镁合金膜的方法稀土钼酸盐基质红色纳米荧光粉的制备方法新型荧光碳纳米粒子溶液一步合成方法竹木餐具染色方法性能优化的净化柴油车尾气碳烟颗粒的玻璃催化剂防爆胎汽车安全轮毂快速诊断环境污染物土壤生态毒性的蚯蚓逃避实验装置用于图像去噪的原始对偶模型 馆藏资源截止到2010年4月,学校图书馆印刷型文献总量为158.7万册,全文电子图书30万册,中外文期刊1756种,各类数据库26个。 学术期刊《沈阳大学学报》,是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的省级学术期刊,分为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两种版本,社科版为全国优秀社科学报,自然科学版被美国《化学文摘》(CA)、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等国际重要数据库收录。沈阳大学学报为国家《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多次受到省市和全国行业奖励。
论文的通讯单位就是通讯作者的第一单位。据了解,有多位通讯作者时有三原则:首先看,通讯地址顺序最上面的通讯作者优先原则;相同通讯作者单位时看,通讯作者标注写在前面者为第一通讯作者。第三,有些期刊论文格式中不标注的,最后一个是第一通讯作者。“通讯作者”是指课题的总负责人,承担课题的经费、设计,文章的书写和把关,对论文内容的真实性、数据的可靠性、结论的可信性、是否符合法律规范、学术规范和道德规范等方面负全责(或主要负责)。通讯作者即文章最重要的作者,在论文投稿、修改直至被接受发表的过程中的一切联络工作一般由通讯作者负责。目的是为了让文章读者和作者联络方便。
什么是论文的作证材料
这个就是证明你是哪个院所的,是不是真的存在这个人之类,还有稿件真实性等很简单,你们可以到当地的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下属的事业机构编制科 查询,他们有当地各部门事业单位的人员情况、编制情况,你们可以看到在你们所在的那个所谓事业单位有没有你们的名字,如果没有你们的名字,说明你们没有上编 即是编外人员,证明是单位职工。而且他们出具的证明也是证明你们是否是事业人员的最权威的证明。
论文在发表时都应该有稿件采用通知,还有就是如果发表了会给你邮件杂志期刊书的,且论文里面有自己的名字,身份证号码或者是所在单位。这些都是可以证明论文是你自己发表的。
一般期刊那边都是有记录的,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