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称论文知识库 > 在美国联培2年发表论文

在美国联培2年发表论文

发布时间:

在美国联培2年发表论文

美国 硕博连读 毕业难么?大概要读几年? 每个国家的教育体系都有自己的游戏规则,其实美国的博士毕业也不是很难,只要qualify过了,其实就是导师说了算了,导师觉得你做的东西够毕业了就能让你毕业了,碰上好说话的老师一般不会卡你,但是如果导师比较较真的就不好说了。总的来说博士毕业不难,但是想提前毕业不容易,一般正常都是5年,但是延期的也很多。 美国博士读几年才能毕业 美国博士几年才能毕业,各个骸业和学校的规定不一样。大部分学校和专业可以5年毕业。特殊点的情况比如UIUC的人类学专业Anthropology,需要8年;stanford的统计对学生很友好,一般4年就允许毕业。 获得更多美国留学资讯点击进入>>>>天道免费咨询顾问 美国博士读几年除了政策,也有人因为自己特别聪明,可以提前拿到学位。国内报道过的哈佛大学生物统计系副教授TianxiCai,95年科大少年班毕业后到mit读phd,念了一年,嫌mit理论不够强,转到havard biostatistics,研究survival *** ysis,3年之后,也就是99年,拿到了博士学位。这个记录,后面有几个人能达到或者打破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哈佛的绝大多数博士们还是要乖乖的至少念5年。即使是鼓励天才的大牛校,一般也不会少于3年的,你总的上一年课程吧,总得需要一年做点东西出来,总得在花一年继续作科研外加写论文答辩吧. 我知道的最长的例子是一个念了11年都没毕业的,连系里的老师都很崇拜的说,我当年刚来系里做老师的时候,John同学就已经在我们的phd program里混了,我记得他开始读phd的时候,我还是大四本科生呢,他现在还没读完,He's a legend. 据说这个美国人换了n个导师念了7-8年以后就基本不在学校出现了,但是时不时地回学校讨论一下科研,还保留着拿博士的hope,老师们也不好意思把这位legend正式干掉,反正他也不花系里的钱了,所以就留着。这个跟蔡天西一样,属于特别极端的例子了。 一个学校要claim你是它的毕业生,前提条件是你得在这个学校按照它的标准和要求接受教育,并不是说,你在中科院读博士,然后跑到美国答辩,美国学校就高高兴兴的抢CAS的培养成果,说你是美国学校毕业的。 博士学习期间,你要上课,要被老师培养,要花时间解决问题做出成果,要深入的了解某个领域,要develop优秀的科研技巧。有的情况下可能5年也不够,比如作试验的,如果实验很花费时间但是结果失败了,或者在毕业之前,别人先把相同的东西发表出来了,那就麻烦了;或者是遇到变态的老板,想尽可能的从你身上榨出点东西来,磨蹭著不让你毕业,也是有可能的. 在同一个学校硕博连读是可以5年拿下phd的,但是如果中途转校,即使在美国国内转,很有可能还是要从头开始再读5年。有的人转校后继续研究同一方向,老师人又比较好,有被允许提前毕业的可能。 美国博士读几年什么时候能毕业,要看你research做的何如,也要看老板的态度。比如说同样中了一篇顶级会议的论文,有的老师一高兴,也许就真的把你给放了,让你博士毕业走人;有的老师还是要继续让你干活,你这么能干,早走了老师损失也大,你怎么的也得把5年的牢座够了才能被释放。 经典内容回顾: 1.去美国读博士如何顺利毕业 2.本科生申请美国博士PhD 3.申请美国博士留学选导师的学问 美国硕博连读要几年的时间 这个不一定学校不同具体情况也不同,不过通常来讲,美国硕士1-2年,博士5-8年不等(看你什么时候博士能毕业了),硕博连读的话至少需要5年时间才能毕业(前提是你真的学术研究的非常出色)。如果学术研究和工作能力较弱的话,读个六七年毕不了业也是有的。 美国大学读完本科,外加硕博连读最少要多长时间。 其实这个主要是看专业和学校的。。。尤其是你如果是本科在美国念的话,有的专业比如石油工程之类的,有的学校有些研究生的课程在本科的高年级会开设,如果你有选的话,那么研究生就可以念快一点,一般都是2年,快一点1年半就可以搞定。但是鉴于你还要念博士,这个总时间就没准了,因为你必须要弄出点东西来才能拿到博士学位,就要看你是什么专业了,理工科的一般4年半到5年,最长不可以超过8年,很多学校也都是5年之后就不给奖了的。。。医学院要的时间会更久一些。而一些文科类的则相对容易,我所知的最短的教育学博士,只需要3年就可以拿到了。注明一下,上面说的博士和硕士都是以本科为起点算的。 美国博士读几年? 在美国拿个博士学位,大部分学校规定的时间是五年,一般要七八年。 大部分学校的规定时间都是五年,不过,在实际学习中,很少有五年毕业的博士生,美国的博士学习难度非常大,而前途又存在不确定性,因此,博士的退学率非常之高。 读博士不像硕士。美国的硕士虽然要读两年,是英国和澳大利亚的两倍,却很好读出来。不过,美国几乎不把硕士看成一个正经的学位,当然MBA除外。比如,我们系的硕士不用资格考,不用开题答辩,最后的毕业答辩也不对公众公开。硕士一般被看成一个过渡学位。 国内的学生申请美国博士大多是申请硕博连读,硕士学习两年,中间要经过一次博士的资格考试,如果学生通过这次资格考试,才可以进入博士的学习,如果不能通过只能拿到硕士学位,结束学业。硕士阶段的学习主要注重专业的学习、研究,为将来的博士学习打下基础,在博士资格考试中,学生需要在八天时间内完成三篇指定标题的论文,只要有一篇论文被导师评为不合格,那么学生就得重新再写,如果超过两篇,那么学生就彻底失去了读博士的机会。 在美国读物理的硕博连读至少,要读几年。 美国其实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硕博连读,因为美国都是本科毕业直接申PhD的。硕士其实更多看做是本科知识的延伸,而不是科研的深入。你说硕博连读也好,还是说直博也好,所需的时间基本是差不多的。 给你一个数据,是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物理系公布的,这所学校近年一个物理PhD的平均攻读年限是6年,而全部AAU(美国大学协会,全美最顶尖的60所研究大学组成的联盟)大学物理PhD的平均攻读时间是6.1年。你可以想象得到,你这个至少需要多少时间是多少? 求问,美国硕博连读多少年?博士生的假期时间是几月到几月?小说需要,谢谢 10分 你即使是PHD录取,也是从MASTER读起,即你所说的硕博连读,通常是5年。 要进入博士课程,必须在规定时间内考过博士的 qualify exam,如果考不过,只能拿硕士学位,不可能在该校再进入博士学位了,除非换一个学校。 美国硕博连读条件有哪些 准备——GPA;GRE;TOEFL;自荐信;推荐信;论文;择校;留学费用;专业——US高校允许转专业,但需要申请者补修相关学分,US高校会根据您提供 的大学成绩单给出须补修的具体学分,修完后方能进入研究生阶段学 习;跨度越大,补修越多;高校——录取及奖助根据个人GGT成绩及其他综合能力全面评估;奖助——此专业本身奖助提供并不多;跨专业或者说无相关专业背景申奖有1定 难度; 赴美国留学硕博连读需要多少费用 我做美国留学7年了,如果申请硕博连读,其实就是本科毕业直接申请美国博士,是有奖学金的。如果你没有奖学金,那么这样的博士项目你要慎重考虑。目前美国留学一年费用大概35万左右。具体要看项目的费用。 去美国读博士是选择直博还是硕博连读 去美国读博的话其实选择直博性价比技术比较高的,楼主可以根据自己的意向去太傻论坛找已经在美国留学的大神了解一下具体的情况。为你的申请准备了解更多的信息,以便作充分的申请准备。

如果申请人申请PhD或者偏研究的学科,如经济学,发表学术论文对申请是会有帮助的。作为一名本科生,一般能够发表到省级的核心期刊上就是很不错的了,如果能够发表到专业内的国际核心期刊上,那更是再好不好过了。这个就要顾问花点心思了,一般来说,IF(影响因子)越高越好,但是有一些学科呢含金量很高的杂志不一定IF很高。

联培发表论文

好发。联合培养博士好发论文,校企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只有建立在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基础之上,结合实际情况,通过双导师制给予保障,企业拥有开展论文课题研究的创新平台。联合培养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和模式,简单的讲,就是双方或者多方一起培养的教育模式,在这种模式中,你接受的教育是多方面的,知识面也是更加宽泛的,是满足社会对复合型人才要求的全新教育模式。

随着现代科技的日益发展,学科分支日趋细化,学科界限日益模糊,学科间彼此交错互融,创新成果往往产生于多学科的交叉点上。硕士研究生培养中,虽然每位导师都是本专业学科领域的专家、教授,但其知识面、思维方式往往受单一学科限制,很难培养出具有综合能力的创新型人才。只有组建导师团队,让不同学科、不同领域、不同专业的导师合作、交流、互补,才能使知识更新、研究创新,从而培养出思维活跃,敢于求新、求异的创新型研究生。

一、我国工科研究生教育模式现存问题

(一)工科研究生教育培养模式单一化

工科研究生教育的模式直接影响到整个研究生教育的质量。审视我国目前对工科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可以发现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我国工科研究生教育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重学术型而轻应用型研究生培养的倾向,培养模式趋于单一,几乎所有类别的硕士研究生均采用“学位课程+的培养方式”,这种单一的培养模式不利于满足多样化的需求;学生普遍存在理论与工程实际脱节的问题,无法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能力;学生思维闭塞,与人沟通交流能力差。我国硕士研究生的这种培养模式对多方面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形成了一定的制约。

(二)教学模式本科化,考核标准制度化

受到精英教育和以学科定位划定课程的传统教学模式影响,以“知识输人”导向设置课程,其课程设置强调学科知识的全面性,即在全面掌握相关学科知识、研究方法和基本规律基础上,致力于探索新规律,发现新知识,不断丰富和完善学科领域。学科至上理念不可能有针对性地考虑企业对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的现实需求,更不考虑如何应用知识去解决现实社会的实际问题。其师资建设自然也是只注重和强调学术研究能力,不考虑工程实践能力;培养途径强调科教结合、科研至上,不考虑与企业合作,走产教研融合的建设发展之路,等等。“知识输人”导向的课程设置弊端日益显现:内容重复,脱离实际,方法呆板,远离应用。考核标准也只是关注研究生发表的论文档次与数量,不顾以实践需求为衡量的社会标准3。由于精英教育和研究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现行的课程内容、教学方式、方法及考核标准必须进行改革和创新,以适合于创新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三)工科硕士生就业与社会需求的矛盾

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人力资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精英教育的视角看,研究生是学术研究的生力军,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力量。工科硕士就业问题是目前我国硕士研究生培养的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近几年来,硕士研究生的就业情况很不乐观,甚至与本科生竞争就业岗位。主要表现为:硕士研究生就业面临难以寻求到适合自己所学专业的岗位,越来越多的硕士研究生反而参与竞争公务员职务;同时,社会上实际需求的硕士研究生与高校实际输出的研究生之间存在着供需不平衡的问题,调查显示有45。8%的硕士研究生毕业后有着去企业部门工作的愿望,而企业却更加偏向于实务型人才,二者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反差而导致工科硕士就业难。

随着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发展,研究生招生数量的扩大、研究生读研动机与就业去向的多样化以及社会对研究生能力需求的'变化,迫切需要高等学校思考与改革研究生的培养模式与培养制度,在提高研究生学术水平与解决研究生就业两方面取得平衡。以上这些问题亟需对工科研究生培养模式进行改革与创新,基于此,本文提出导师团队联合培养研究生新模式。

二、构建联合培养模式下的研究生导师团队

建立合理的研究生导师团队结构是“导师团队培养模式”的基础,在团队结构中注重不同学科专业、知识层次、专业特长教师的有机结合。在专业上,强调相近、相关学科的交叉融合,但要把握以冶金类专业教师指导为主,以化学工程及材料科学工程专业教师为辅的原则;在学历层次上,强调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相结合;在职称层次应以教授、副教授、讲师等不同层次的教师相结合;在年龄层次上,考虑老教师的经验优势及青年教师接受新知识快的优势,实行老中青相结合,以保证导师团队的可持续发展。另外,还要充分考虑导师团队研究方向的延伸与拓展,导师团队成员应来自尽可能多的学校,以将其他高等学校的先进思维方法和应用型的研究理念灌输到团队中。团队现有教师9名,教授2人,副教授3人,讲师4人,团队共有硕士研究生10名。近几年来,团队成员先后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及地方政府和企业委托课题15余项;发表50余篇,其中SCI收录十多篇,获授权发明专利4项。

三、健全联合培养模式下的导师团队管理制度

健全的研究生导师团队管理制度是其有效运行的保证。首先要明确成员职责,对团队成员实行目标管理,自上而下确定工作目标。中心负责人负责协调本团队的资源配置与使用,指导并监督研究生培养中的具体工作落实,把握团队大方向;利用自己的学术威望和人格魅力,协调本团队成员之间的关系,充分调动每位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导师团队成员应按照本团队的研究生培养方案积极参与团队内研究生的指导工作,明确规定每个成员对研究生指导的最低时间要求,坚决杜绝团队成员因教学、科研、行政或社交事务繁重而疏于对研究生的指导,避免导师团队虚化和流于形式。

团队每周定期组织一次小组会议,由小组成员轮流汇报自己的研究进展及文献阅读情况,并对遇到的问题或捕获的前沿问题展开讨论;每月组织一次团队全体会议,由每个研究生小组汇报本月本小组的科研进展情况,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寻找解决途径;团队负责人在每学期初对上一个学期整个团队的工作进展情况进行总结汇报,并提出下一阶段整个团队的工作目标。团队及其成员(包括导师及研究生)走出校门参加高水平学术交流活动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不定期邀请校外及国外相关及相近学科的知名专家、学者来校做学术报告。

四、制定联合培养模式下的导师团队

培养制度每周定期组织导师及名下相关的研究生进行学术交流,在导师组的指导下,统一开题、安排值日和调配本导师组内的资源,共同制定研究生的培养计划,共同指导研究生的学习和科研,最终使所有的研究生在毕业时都能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达到一定学术水平。指导小组的每位教师都要进行实质性的指导工作,由于每位教师的学术背景有所不同,这就让学生有机会接触不同学术风格的教授,有利于培养研究生的综合能力,扩大学生的知识范围。

每月定期举行研究生学术沙龙活动,研究生之间针对自己的课题进行研讨,在没有导师在场的情况下,通过自由的学术讨论,摆脱研究生的专业束缚,拓宽研究生的科研思路。

导师团队及研究生定期参加团队外的学术交流活动,如高教举办的学术论坛及相关学术会议,鼓励研究生撰写高水平学术论文,并在相关学术会议上宣读自己的学术成果;聘请海内外知名高校的学者进行讲学,将其他高校先进的研究生培养理念及知名学者前沿的学术思想灌输到团队中,拓展导师的研究思路,提高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定期派遣研究生到相关科研院所访学,利用其他科研院所的优势平台资源,开展短期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工作,以达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培养高层次人才的目的。

导师团队中各导师的研究生共同学习,打破学科壁垒,消除门第偏见,将学科知识融会贯通,在科研实践和相互交流中拓宽视野。研究生的论文选题、实验设计、实验技术指导、论文写作指导、论文答辩由导师团队全面负责,学生可以从不同导师身上学到跨学科的研究方法、科研论文写作、科学技术操作等知识,保证其所获知识的前沿性,有助于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催生创新成果。

联培学生发论文学校写在哪里?那这就是要看他署名最后的落款了,不是很确定,也不清楚他到底是写在哪里,但是一定可以确定的是他的论文。

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又称之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产学结合等)是指高校与企业联合各自优势资源,采取课堂教学与企业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共同培养适应不同需求、素质全面高素质人才的开放式教育模式。校企联合培养的思想最早诞生于美国(19世纪前半叶),20世纪中叶开始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盛行,发展至今,校企联合培养模式主要有美国的合作教育、英国的“三明治”教育、日本的‘‘产学合作”模式、德国的“双元制”模式、澳大利亚的“TAFE”模式以及法国的“学徒培训中心”培养模式和新加坡的“教学工厂”音养模式。

校企联合培养依托行业发展,以培养应用能力为主线,通过构建适应现代经济发展、以市场为导向的“零距离”实践教学体系、与市场“零距离”接轨的教材体系和基于就业需求的“零距离”素质拓展培养体系,培养接地气的高素质行业人才。问世以来,不仅对各国经济发展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而且大大提升了学生就业的适应性。通过借鉴国外成功模式,我国高校与企业积极探索和发展了多种校企联合培养模式,例如:大学科技园、校办企业、国家产学研工程、“产学研”联合培养基地和校企联合培养基地等,联合培养本科人才、工程硕士、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生。

在湖南省教育厅的支持下,国防科学技术大学航天科学与工程学院(简称国防科大)与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时代新材)合作建立了湖南省复合材料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探索联合培养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全日制硕士和博士研究生(课程学习在高校,课题研究在企业)、合办工程硕士研究生班、合作培养博士后研究人员的模式和方法。笔者正是该创新基地培养的博士研究生,现作为教员,对校企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的探索和实践,有些微体会。

一、产学研深度融合是校企联合培养共赢的基础

校企联合培养追求“高校一企业一学生”共赢的目标。理论上,共赢目标的愿景无限美好,但实际上国内外不断实践和探索的结果却不尽如人意,原因在于、共赢”必须以产学研深度融合为基础。深度融合,则“共赢”枝繁叶茂;不然,则空空如也。

根据邢素丽等人的论述,产学研深度融合应包括:

(1)需融学科和产业、学问和技术、基础研究与工程应用内涵于一体;

(2)需融高校科研、企业课题、国家和省课题内涵于一体;

(3)需融高校学科优势、企业需求内涵于一体;

(4)需融新技术、新需求、新理论、新应用内涵于一体。在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基础上,以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为平台,发挥校企各自优势,促进不同领域、不同范畴、不同层次等之间的融合,为研究生营造创新环境、激活创新动力、提升创新水平、增强创新能力。

国防科大与时代新材料,以共同研发兆瓦级复合材料叶片为契机,深度合作,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实现共赢。兆瓦级复合材料叶片研发需要解决四大关键技术:气动布局、结构、制备和全尺寸测试。气动布局直接关系叶片捕捉风能的效率和风能的利用率;合理的结构设计是确保叶片安全运行20年的保证;叶片效能的最终实现,关键在于如何制备出质量稳定的兆瓦级复合材料风电叶片,难点包括模具设计与制备、工艺设计与实现、制备控制与效率等,稍有不慎,整个叶片制备失败或质量差下,动辄就是百万级别的经济损失;制备完成后,在国际认证机构(例如船级社)的监视下,完成全尺寸静力测试和疲劳测试考核,才能获得市场准人资格。

国防科大充分利用自己气动设计、结构设计、大尺寸复合材料整体成型制备和大型构件全尺寸测试等方面的学科优势,结合时代新材资金、场地和人力,共同研发了1.5~4.0MW、低风速型、超长型、海上超大型等多款兆瓦级复合材料风电叶片并实现产业化,目前相关产品巳在国内外50多个风场装机运行,为国家新能源战略计划做出了重大贡献。该项目校企联合培养的博士研究生(笔者)全程参与了兆瓦级复合材料风电叶片气动设计、结构设计、成型制备和全尺寸测试的.所有工作,涉及空气动力学、结构力学、复合材料力学、流体力学、复合材料学、流变学、热力学、化学等多学科知识,理论知识在工程实践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同时以超大型碳纤维复合材料风电叶片为研究背景,针对结构设计和成型制备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变化机制,发表10余篇(其中SCI源刊8篇,EI源刊6篇),申请国家发明10余项,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顺利完成博士毕业论文研究,相关研究成果支撑了2项科技鉴定成果。高校一企业一学生三方共赢,其根本原因就是校企合一,深度融合!

校企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通常是两段式,即课程学习阶段在高校进行,完成基础理论课程学习;学位论文培养阶段在企业进行,参与企业科研项目,完成学位论文。学位论文阶段,如果没有产学研深度融合,博士生难以顺利完成学位论文研究。困难主要是人、财、物三方面的保障问题,此问题对于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尤为突出。博士生在企业进行课题研究,往往是单枪匹马,企业的性质决定了难以给博士生配备助手,而很多论文的实验研究是必须有帮手才能完成。比如,我们采用光学测试系统监测大型风电叶片极限载荷下的变形,需要十几个助手才能完成,在企业往往一个助手都没有,如果不是深度合作,此类实验就无法完成。此外,材料学科开展研究通常需要购买大量的原材料,购买原材料的资金谁出,如果没有明确,学生就不知所然,如果高校出,学生只能通过高校购买平台进行购买,来回奔波,疲于奔命,浪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假设企业出资,如果需要层层审批和控制,以学生一己之力,难以协调。因此,校企联合培养,深度合作,解决博士生资金和资金使用问题,是保证其论文课题顺利开展的前提。

二、双导师制是校企联合培养成功的保障

校企联合培养,采取双导师制培养方式,即由校方导师与企方导师组成导师组共同指导研究生。校方导师为主导师,企方导师为副导师。校企联合培养课题论文阶段在企业完成,这种双导师制,很好地解决了导师随时指导、监督和协调的难题,可以确保校企联合培养研究生(包括硕士生和博士生)顺利完成论文研究。

开展综合性基础医学实验 提高中医药专业研究生专业学位研究生“政产学研”合作培养模式的创浅议发挥开放性实验室在医学研究生实验教学中浅谈研究生科技论文英语写作能力培养的方法浅谈打造自主探究式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程试论我国公共管理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研究研究生统计学专业英语课程教学实践与思考探析研究生文献阅读研讨课教学评价体系浅谈以发展的视角看研究生教材出版研究生英文文献导读课程教学探析

题目及培养人才的需要,负责研究生培养计划的制定、学术指导、论文审阅与组织论文答辩等工作。校企双方导师及时交流,共同解决在创新基地研究生的科研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学生每月按时向校企双方导师汇报工作学习情况,双方导师填写《指导情况记录表》,及时指导学生。这样,既保证了研究生培养要求,又充分发挥企业优势,加强科研实际训练,提高研究生的理论与实践能力。

以亲身经历而言,两导师的分工,笔者有不同的看法。企方导师的精力首先是以企业为主,负责企业的各种任务,目前令人尴尬的情况是:企方导师根本无暇顾及指导,更别谈负责工作安排、现场学术指导和学位论文的初审。因此,笔者认为,校方导师不仅要负责研究生培养计划的制定、学术指导、论文审阅与组织论文答辩等工作,还要负责工作安排。这肯定有人会问,如果这样是不是就不需要企方导师了?答案是当然需要,而且非常必要,只是角色定位应该是负责人、财、物的协调,保证学生论文的顺利开展。人、财、物的协调对于学生开展论文工作至关重要,而且对于企方导师来说,往往易如反掌。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研究生,通常都具有高度的自觉性,每周或每月定期向校方导师汇报论文进展情况,完全可以做到积极主动,这样校方导师综合研究的学术和应用价值,与学生一起讨论制定研究方案、工作安排也是水到渠成的事,而且高效可行。

双导师制是一种很好的校企联合培养模式,但必须结合实际情况,合理分工,才能保障校企联合培养的成功,否则,就是纸上谈兵,空谈误人。

三、完备的创新平台是校企联合培养可行的前提条件

有了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基础、双导师制度的保障,校企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是否可行,还取决于一个重要条件一一完备的创新平台。

国防科大与时代新材校企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之所以行之有效,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就是时代新材拥有一个新材料检测中心,该中心具有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研究所需的多数检测设备和系统,即便是需要搭建平台,该中心也能快速完成。笔者博士论文涉及的实验和检测,几乎都是在该中心完成。假设时代新材没有该检测中心,即使是简单的力学性能测试都需要在高校完成,那么学生必然疲于奔波,留给论文研究和项目开发的时间还会剩多少?因此,一个开展论文课题研究所需的创新平台,对于校企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实在是太必要了!如果没有,笔者建议不要轻易提校企联合培养,高校和导师要慎之又慎,以免误人子弟!

四、结语

综上所述,校企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只有建立在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基础之上,结合实际情况,通过双导师制给予保障,企业拥有开展论文课题研究的创新平台,才能实现高校一企业一研究生的共赢。

联合国在哪一年发表的论文

《浅谈中国电子商务的前景》一、电子商务不仅仅是一个商业发展概念电子商务并不只是一个商业发展概念,它的发展同时存在于国家经济战略的宏观层面和企业发展策略的微观层面。2002年11月,联合国贸发会议和联合国亚太经社委员会在曼谷联合召开的亚太国际会议的主题就是定位于“E—commerce Strategies for Development”,电子商务在这里被视为经济发展战略之一。大会宣言特别指出:政府和商业机构包括私人商业机构都应当成为推动和应用电子商务发展的伙伴。一个国家的ICT(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发展和电子商务发展战略应当纳入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范畴。在这之前,欧盟于2000年推出了“电子欧洲行动计划”(e-Europe Action Plan);美国提出了改善电子交易措施的指引计划;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建议设立观察指标来反映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亚太经合组织(APEC)2000年文莱会议也提出了类似计划,并成立了e—APEC工作组。2001年APEC的上海会议在文莱会议的成果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e—APEC战略》行动方案。2002年的墨西哥会议提出可持续经济增长应与发展数字经济相结合,并通过了《贸易和数码经济协定》。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在为联合国贸发会议发表的“2002年电子商务发展报告”撰写的序言中指出,电子商务在推动经济发展、提高贸易效率、增强企业竞争力方面有显著的效用。它不仅整合国家经济进入全球经济,还能提供就业机会,创造财富。在微观层面,电子商务在欧美发达国家被视为企业发展策略而备受重视。世界知名的咨询公司Accenture于2001年为欧洲委员会(the European Commission)的“电子欧洲行动计划”所做的一项调查表明,企业对电子商务的认识与实践水平要比以前高得多。调查访问了25个欧美国家(包括日本)超过800个企业的董事长,他们认为电子商务已渗透到企业的组织内部并正在向市场营销、物流和其他企业管理活动方面延伸。在受访的2000个企业行政总裁中过半数的总裁认为,电子商务作为一项商业发展策略已成功地应用于商业活动之中。调查还发现,原来对电子商务不感兴趣的中小企业开始意识到电子商务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并纷纷投资于电子商务。对电子商务认识的提升反映了近几年来其应用在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实践发展的现实需求。电子商务的应用已深入日常生活,以网络经济为基础的新经济模式正在改变着经济运行方式,虚拟化、数字化和全球化成为经济发展的趋势。同时,电子商务的应用可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二、电子商务的要点——发现与创造新的盈利模式B2B和B2C是近几年国内学界与商界讨论最多的话题,这两种交易模式从根本上说是电子商务功能发现的主要代表作。电子商务的要点是发现与创造新的盈利模式,所以,B2B和B2C都不是电子商务发展的方向,只有P2P(Path to Profitability),即通过建立在英特网为基础的电子商务来实现企业的利润增长才是电子商务的未来。电子商务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1994年—1997年),电子商务出现;第二阶段(1997年-2000年),电子商务发展的重点是网上交易,也就是学界和商业机构通常讨论的B2B、B2C和C2C;第三阶段(2000年—?),电子商务进入P2P阶段。美国《商业周刊》是这样描述P2P的,“Forget B2B or B2C,E—business is about P2P— bath to profitability”,简言之,就是通过e—Business来实现企业的资源配置,降低成本,密切客户关系,发现新的盈利模式。目前,电子商务在企业中的应用已从过去的e—Commerce向e—Business过渡发展。有的企业通过电子商务实现了企业的供应链系统(SCM—Supply Chain Management)与资源计划(ERP—Enterprise Resources Planning)系统和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的整合,最有效地利用资源,降低成本,在满足客户需求的同时实现利润增长。以世界最大的物流巨头UPS(United Parcel Service)为例,每天为全球近800万个客户提供相关服务,从1996年开始建立电子商务团队帮助公司利用英特网技术来管理业务运作,到2001年,5年间UPS净收入(Net Income)的年增长率在22%以上。从电子商务的发展历史来看,e—Commerce只是改变了交易模式或者说在传统的交易方法上增加了一种新的模式,但单就其作用来说,由于多种其他的原因诸如网络交易的安全性、诚信度、交易平台等等,它并没有取代传统的交易模式并提高盈利水平,即便是全球最大的网上书店亚马逊书店亦是如此。因此,发展电子商务的目的应着眼于。e—Business,即通过电子商务来整合企业资源,改善效率,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我国最大的n企业——联想集团在与全球IT巨头IBM、Compaq和HP竞争国内计算机市场时之所以能成为行业龙头,就是得益于e—Business。联想以ERP系统为基础,联结自有的e—Distribution网络,重点发展B2B,并整合于销售网络之中。联想的电子商务成功范例在联合国贸发会议《2001年电子商务发展报告》案例研究中得到特别推介。三、电子商务市场发展前景诱人虽然目前还不能预测电子商务交易模式何时能成为主流模式,但电子商务的市场发展潜力是无穷的,因为:一方面,潜在消费者的发展速度惊人。据联合国贸发会议《2002年电子商务发展报告》显示,到2002年底,全球英特网用户已达6.5亿之众。在中国,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最新的调查报告显示,截止2003年6月底,上网用户已达到6800万,比去年同期增长48.5%,而1997年10月首次调查结果只有62万,几年间增长了109。7倍。他们中的一部分已是电子商务的消费者,而更多的则是这个快速发展市场的潜在消费者。另一方面,电子商务交易额快速增长。据国际著名咨询公司Forrester估计,2002年全球电子商务交易额大约为22935亿美元,到2006年将可能达到12。8万亿美元,占全球零售额的18%,年均增长率在30%以上。美国是电子商务应用最为发达的国家之一,其发展趋势对其他国家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2001年,尽管美国的电子商务交易额在全美零售额中的比例仍低于3%,但类似软件、旅游和音乐制品这些商品及服务的网上交易B2C部分已占到这部分交易额的18%左右,世界其他地区也有类似情况出现。据联合国贸发会议《2001年电子商务发展报告》引用Anderson咨询公司的数据显示,到2003年底,我国的电子商务市场B2B和B2C的交易总额将可能达到40亿美元之巨,B2B的年均增速为194%,而B2C的是274%,其增速呈倍数增长。当今世界,除电子商务市场以外,其他任何市场都难有如此高的增长率,因此,其市场前景极为可观。四、m—Commerce未来商机无限近几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上网途径呈现多元化的趋势,通过电视机和移动通讯工具上网也已成为现实,特别是移动通讯工具的发展为m—Commerce(mobile Commerce)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联合国贸发会议将m—Commerce定义为用无线手持装置(Wireless Handheld Devices)诸如手提电话和PDAs(Personal Data Assistants)进行商品和服务的买卖。国际电讯联盟(ITU—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2002年关于互联网发展年报的标题就是突出m—Commerce,称之为“移动时代的互联网(1NTERNETFORA MOBILE GENERATION)”,并且强调指出,移动的互联网虽还不能取代传统的互联网但其移动的优势已开始显现。目前,m-Commerce应用已覆盖了短信、手机支付、金融服务、物流服务、信息服务、客户服务和其他服务等项目内容。我国几大门户网站之所以能在近几个季度盈利倍增,重要的一点就是把握住了中国这个全球最多手机用户国度对短信需求的商机。据联合国贸发会议估计,全球2002年m—Commerce的收入在500亿美元左右。今后3年,西欧、北美将继续成为m—Commerce的火车头。移动通讯工具的发展为m—Commerce提供了广阔的增长空间,但关键还是要发现和满足客户的新需求,提供给用户价格可接受的产品与服务,创造新的电子商务盈利模式。五、电子商务应用的未来发展空间取决子其立法的发展电子商务交易突破了传统交易在时空上的限制,其隐蔽性、虚拟化和无边界特征衍生出一系列的法律问题,诸如管辖权、电子合同有效性、电子签名真实性、知识产权保护、消费者权益、网上支付与金融、服务提供者的权益与责任、跨国贸易与税收和网上犯罪等等。因此,立法问题成为电子商务发展被关注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重点之一。从某种意义上说,电子商务应用的未来发展空间取决于其立法的进展,而全球电于商务立法的发展无疑将推动电子商务的发展。首先,电子商务本质上是全球性的,理应有相关的国际法规予以支持。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律委员会(UNCITRAL—United Nations Commission On International Trade Law)专门设立了电子商务工作组开展相关的立法工作,并已通过了两部电子商务方面的法规,即1996年和2001年通过的《电子商务示范法》和《电子签名示范法》。其次,全球还有20多个国家进行了电子商务的立法,诸如韩国的《电子商务基本法》,澳大利亚的《1999年电子交易法例》,新加坡的《电子交易法》等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美国将近50个州相继制定了有关电子商务的法规。美国国会也于2000年6月30日通过了《电子签名商法》(ESIGNACT—the Electronic Signatures in Global and National Commerce Act),其目的是为电子交易提供法律上的支持,以消除电子商务合同所涉及到的电子签名和电子文件的收集与保存包括其他电子文件的送达和接收等方面的障碍。最后,我国有关电子商务的法规尚属空白,但相关的立法工作一直在进行之中。目前,我国已有计算机方面的政府规章10多部,如《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互联网站从事登载新闻业务管理暂行规定》、《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等。目前虽暂无全国性的电子商务法规,但各地在地方立法方面仍有不少建树,诸如2001年海南省的《数字证书认证管理办法》和2002年北京市的《电子商务监督管理暂行办法》。2003年9月,在第七届中国国际电子商务大会上诞生了中国第一部电子商务法律法规建议草案。这个草案在消费者权益保护、知识产权保护、数据签证、网络安全、电子税收以及CA认证等几大方面做了详细的论述。电子商务是一种全新的交易模式,所涉及到的法律问题非常之复杂,目前这些法律尚没有涉及到税收、知识产权保护、隐私权、网上支付、跨国交易管辖权等难度比较大的问题。至于国际上通行的电子商务法规的出台恐怕还要等若干年,然而这并不会影响到电子商务的应用。相反,目前已有的电子商务的立法及其发展为电子商务更为广泛的应用提供了空间。六、重视发展电子商务客户关系功能电子商务的三大主要功能即提高效率、降低交易成本和密切客户关系在跨国公司中的应用已充分显示出了其竞争优势。在这三大功能中,国内企业比较关注的是成本功能,相对而言,其密切客户关系功能往往被忽略。诸不知,商业竞争随着全球化的加剧,客户关系已成为企业制胜之道。电子商务在这一点上具有其他交易模式不可比拟的优势。世界物流巨霸UPS和DHL之所以能有高人一筹的本领就在于他们依托强大的电子商务(e—Business)功能发现、支持和发展客户关系,满足客户的一般需求和特殊要求。比如商品处理能力、准确无误的投递能力和即时向客户报告商品的跟踪能力等。进一步考察150年来商业发展的历史,不难发现客户关系已成为新世纪商业竞争的中心词。从1950年代起至21世纪初,商业竞争由最初的生产竞争到销售竞争,再到市场营销竞争,其定位经历了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商业竞争的最新阶段是始于新世纪的以客户为中心的发展阶段,它是市场营销阶段的深化与延伸,在这一阶段,客户关系竞争成为第一要务”。虽然这个演变发展过程主要反映西方发达国家商业活动中心定位的变化,但有关理论与实践已经开始影响到国内企业的变革。2001年我国联想集团的企业变革就是按照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来整合其内外部资源的。无可置疑,以客户为中心的商业理念通过大公司特别是跨国公司的实践将更多地和潜移默化地影响其他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电子商务以其无地理空间边界的特征和低成本的客户沟通费用,以及强大的客户关系处理功能,为企业定位于客户关系中心提供了无可比拟的技术支持。它不仅能够应对新经济的挑战而且能够改善传统经济在密切客户关系方面的不足。重视电子商务客户关系功能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00年前,26岁的天才物理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一口气完成了6篇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论文,包括现代物理学中三项伟大的成就:分子运动论、狭义相对论和光量子假说,影响了百年来的物理发展。这一年被称为“奇迹年”。在这一“奇迹年”100周年来临之际,全球物理学界一致呼吁2005年为“世界物理年”。该倡议由欧洲物理学会首先提出,得到国际纯粹与应用物理联合会的一致通过。2004年6月,联合国大会第58次会议通过决议,确立2005年为“国际物理年”。2005年全球物理学界将组织一系列活动,纪念相对论诞生100周年,纪念阿尔伯特·爱因斯坦逝世50周年。联合国大会于2004年6月通过了2005年为“国际物理年”的决议。

联合国是当今世界最大、最权威的组织,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反法西斯同盟合作的产物。它的成立,是国际关系史上的一件大事.联合国在处理国际关系特别是维护世界和平过程中所起到的主要作用。联合国的基本情况1、联合国成立的背景1939年,二战爆发。在世界人民都遭受到法西斯威胁时,战时同盟应运而生。联合国的建立正是由战时盟国发起的,同时得到了中小国家的广泛支持,并经历了一个长时间的筹划。联合国成立历程时 间 活 动 内 容 1941年8月 美英签署《大西洋宪章》 最初提出了建立联合国的构想 1942年1月 战时同盟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首次使用了“联合国家”这一名词 1944年7月 敦巴顿橡树园国际会议 规划了联合国的基本轮廓 1945年2月 雅尔塔会议 讨论联合国的成立问题 1945年4月 旧金山会议 联合国制宪会议,6月签署《联合国宪章》1945年10月24日,《联合国宪章》生效,联合国宣告正式成立。2、联合国的概况 联合国的建立,反映了世界各国人民在经历了长达六年的战祸之后,迫切要求保障战后国际和平与安全、避免世界大战重演的强烈愿望。在联合国大厦内会议大厅悬挂着联合国的徽记。这是从北极看的世界地图,在地图的周围环绕着象征和平的橄榄枝。这说明联合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组织。这我们还可以从它的宗旨中去体会。(二)、知识链接——中国与联合国中国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在缓解地区冲突和促进全球发展方面有着重要作用。比如,中国就几次促成了朝核六方会谈。不过,这中间却经历了一个曲折漫长的过程。过程一:1945年4月,中国代表团在宋子文的带领下,参加了联合国成立大会,中共代表董必武等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中国成为联合国的创始会员国之一。大家知道,此时的中国还是处于积贫积弱的两半社会,综合国力同其它几国相差甚远。过程二:1949年新中国成立,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理应由中国唯一的合法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所有。但由于美国等西方势力的阻挠,20多年来,我国的合法权利一直被无理剥夺,直到70年代,形势才发生了重大变化。《尼克松访华》和《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从当时的国内外背景,分析得出由于中国自身的发展、美国对外战略的需要和第三世界国家在联合国力量的增强,使得中国能于1971年恢复在联合国的席位。为此后中国人民和第三世界人民参与国际事务提供了平台。过程三: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后,国际地位空前提高,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同时,也给了中国人和世界人民一个伸张正义的舞台。可以说,正是由于有了中国这一维护和平、稳定力量的积极参与,联合国才得以成为世界性的国际组织,并在谋求人类的共同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中国在涉及一些敏感问题时,我们的感觉就是经常投弃权票。有人认为这是软弱妥协的表现,也有人认为这是外交成熟的表现。历史的沉思——联合国的作用联合国的成立至今,已逾60年。六十年来,风雨兼程。有人说,联合国只是美国争霸世界的工具。在国际事务中没有起到多大作用,且早晚会被正在日益扩大的北约所取代。所取得的成就——从联合国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到,它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缓解国际冲突、反对种族歧视和压迫以及在协调解决世界共同面临的全球性问题上开展了大量有益而颇有成效的工作,为推动全球经济和社会发展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在改善人类的处境方面具有重大贡献。比如在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找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找到了在发展中解决环境问题的正确道路。存在的问题——同时,由于体制的不完善,联合国也为许多问题所干扰。比如:宪章的原则未能得到完全遵守,强权政治、霸权主义仍未消除,联合国对不少问题存在议而不决或无能为力的现象。联合国的也经常陷入危机。虽然名曰“联合”,却是矛盾重重。联合国是二战结束前夕和战后初期特定国际关系的产物,反映了战胜国特别是美苏两个大国力图在战后里一种新的国际关系秩序,以保持既得利益并巩固其地位。因此,联合国的建立也反映了当时错综复杂的国际力量对比关系。在联合国成立之初,美国企图把联合国作为其推行霸权注意和战争政策的工具,使联合国成为它操纵和表决的机器。在联合国历史上留下了不光彩的记录。尽管如此,联合国作为当今世界最大最权威最有影响力的全球性组织,在解决国家争端时的缓冲作用仍然是不可替代的。特别是在中小国家和第三世界在国际舞台上发挥越来越大作用的今天,更是如此。

1945年10月24日,人类历史上最具规模、最具代表性的国际组织———联合国诞生了。首先,减少了局部战争和避免了世界大战。正如联合国改革名人小组在其报告中所指出的那样,“倘若没有联合国,1945年之后的世界可能更为血腥。20世纪下半叶,国家间战争少于上半叶。对此,联合国功不可没”。《联合国宪章》所确立的新型国际关系准则、维和行动、调停斡旋和强制措施对遏制冲突的爆发以及结束和缓解已经爆发的冲突确实发挥了重要作用。第二,根除了殖民主义制度。联合国成立时只有51个成员国,如今增加到191个,新增成员国大多为原来被奴役和压迫的殖民地,使联合国真正成为最具普遍性和代表性的政府间国际组织。延续了数百年的黑暗殖民统治,在20世纪下半叶被彻底打破。这无疑是曾把非殖民化作为重要工作的联合国的伟大成就,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第三,推动了经济和社会发展。联合国虽然存在着重安全、轻发展的现象,但它还是制订了大量的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加强人权保护等国际文件;提出和推广了对世界经济发展模式产生重大影响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等新概念;召开了一系列有关发展的首脑会议;筹集了数量可观的资金,用于援助发展中国家的发展。这些都对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第四,促进了国际立法。在联合国主持下颁布的国际条约、国际公约和国际协议数量超过了人类有史以来所立国际法之总和,其内容从维护世界和平到促进发展,从保护儿童权利到防治艾滋病,从保护海底资源到和平利用外层空间,无所不包。作为当代国际法基础的《联合国宪章》影响深远,它所确立的诸如主权平等和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等国际关系准则,是联合国60年来维系世界和平与稳定的基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联合国的工作影响着地球上每个公民的工作和生活,没有联合国的世界是难以想象的。正是由于联合国在各领域的巨大贡献,诺贝尔和平奖曾5次授予联合国机构,6次授予为联合国工作的杰出人士。虽非“全能主”诚为不可缺当然,联合国也有其失误和不足。联合国是国际现实的缩影,国际关系中的各种现象,如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都会反映到联合国事务中。另外,联合国不是一个世界政府,它没有自己的军队,它每年的正常预算只及纽约一个州的教育预算,它不能,也无力做它所有应该做的事,而只能干191个成员国允许它干的事。只要成员国意见不一致,联合国就显得无所作为。这难免使国际社会感到失望和不满。尽管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和不足,联合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具普遍性、最具代表性和最具权威性的政府间国际组织。它虽不完美,但不可替代。当今世界比任何时候都需要联合国,因为国际社会所面临的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和挑战是相互关联和没有国界的,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不管它有多么强大,都无法单独有效应对这些挑战。对付恐怖主义是这样,对付传染病的肆虐也是如此。只有在联合国框架内,集体应对各种威胁和挑战,世界才有出路。力做“优等生”中国获称道60年来,中国与联合国的关系经历了曲折的过程。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国之一,但新中国长期被排除在联合国之外,直到1971年才恢复其合法席位和权利。

出国联合培养期间发表论文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实现郑州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的战略目标,促进学校与世界各国知名大学、科研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规范我校国家公派出国留学研究生(以下简称公派研究生)选拔与派出管理工作,根据教育部和财政部发布的《国家公派出国留学研究生管理规定(试行)》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办法。第二条公派研究生是指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赴国外攻读博士/硕士学位的研究生,以及在国内攻读博士/硕士学位期间赴国外学习的联合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第三条 研究生院作为学校公派出国研究生管理部门。其主要职责是:(一)配合国家留学基金委和驻外使(领)馆做好公派研究生管理工作,负责与国家留学基金委的联系和协调工作。(二)负责组织公派研究生的选拔与派出、行前培训、学籍管理、回国报到、质量评估等工作。(三)与培养单位、校内导师联系,共同负责管理公派联合培养研究生在外期间的工作、学习等情况。第四条 培养单位负责协助研究生联系国外院校及导师,组织本单位公派研究生预选工作,协助研究生院做好录取人员的派出及学籍管理工作,协助导师做好公派研究生在外留学期间的业务指导和联系工作。导师负责协助研究生联系国外院校及导师,与国外导师共同为联合培养研究生制定研修计划和在国外留学期间进行学习指导。第二章 选拔与派出第五条 申请条件(一)具有中国国籍,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无违法违纪记录,具有学成后回国发展服务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二)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较强的学习、科研能力和交流能力、良好的学术作风,综合素质高,学习成绩优秀,具有较强的发展潜力。(三)申请截止时不超过35岁。(四)外语水平符合当年《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选派办法》的要求。(五)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正式申请时应为我校全日制应届本科毕业生或在读硕士生。应届本科毕业生应达到校内推荐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水平,在读硕士生应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和科研成果。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正式申请时应为全日制应届本科毕业生,原则上应达到校内推荐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水平。(六)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正式申请时应为全日制三年级(含)以下在读博士生,硕博连读生应已取得博士学籍。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正式申请时,应为全日制在读硕士研究生。申请时应提供学校与拟留学单位实质性合作协议复印件。(七)选派范围不包括:已获得博士学位人员;已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尚在有效期内的人员;曾享受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出国留学、回国后尚不满5年的人员(本科、硕士期间派出者除外);曾享受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出国留学的违约人员;已获得国外全额奖学金资助的人员;已取得国外永久居留权的人员。第六条 评审工作流程(一)各培养单位协助研究生院开展公派研究生中攻读博士学位类别的校内选拔和初审工作。(二)研究生院根据国家留学基金委分配的联合培养博士生推荐名额,组织专家评审,确定校内联合培养博士生拟推荐人员名单,在校园网公示后报送国家留学基金委。第七条派出手续办理(一)研究生院负责向被录取人员发放录取材料,组织行前培训,办理签证所需校内材料。(二)公派研究生须自行办理以下手续,相关费用自理:1.护照:须到本人户口所在地的市、县公安局出入境管理部门办理。2.《资助出国留学协议书》公证:须到县级以上、具有涉外能力的公证处办理。3.《公派留学人员基本情况表》:须登录中国留学网“公派留学网上签证服务系统”进行注册、在线提交及打印。具体操作办法参照《公派留学人员办理出国手续指南》。4.签证:可自行或通过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国处办理。5.预订机票:须通过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国处办理。具体操作办法参照《国家公派留学人员预订机票须知》。第八条 公派研究生的学籍管理(一)留学期限内,联合培养研究生按在籍非在校管理,联合培养时间计入培养年限。(二)攻读国外学位研究生不保留学籍,出国前系在读生应及时办理退学和离校等手续,应届毕业生办理离校手续。(三)公派研究生出国前需填报《郑州大学公派出国留学人员备案表》,报相关部门备案。第九条 经学校推荐获国家资助的公派研究生,按照“签约派出,违约赔偿”的原则,在派出前,须与国家留学基金委签订《资助出国留学协议书》,明确各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并办理公证、交存保证金等手续。经公证的《资助出国留学协议书》须交存学校研究生院备案。第三章 国外管理与回国第十条 公派研究生应遵守《国家公派出国留学研究生管理规定(试行)》及《资助出国留学协议书》的有关规定,留学期间应自觉接受驻外使(领)馆教育处(组)的管理。国外学习期间,应遵守所在地区法律和所在院校的规定,由此引发的所有法律责任由学生本人独立承担。第十一条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国外管理工作采取“导师负责制”。派出研究生的国内导师在研究生派出期间负责与其保持联系,派出研究生应定期向导师汇报学习及学位论文研究进展情况,每学期末向研究生院、所在培养单位提交《联合培养研究生研修情况报告表》。未按照要求及时向导师、培养单位和学校汇报学习和工作进展者,将视情况向国家留学基金委和使馆教育处汇报,并做出相关处理。第十二条 公派研究生留学期间申请变更留学单位、留学身份、国外导师、留学期限,中途休学,从事博士后研究等,经学校同意后,报国家留学基金委审批。第十三条 联合培养研究生出国期间发表学术论文,须按郑州大学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论文相关要求执行。第十四条 联合培养研究生回国后,填写《郑州大学联合培养研究生回国报到表》,到研究生院办理报到手续。第四章 违约追偿第十五条 未按留学期限回国逾期3个月以上,在留学期间擅自变更留学国别、留学单位和留学身份,自行放弃国家留学基金资助和国家公派留学身份,单方面终止协议,未完成留学计划擅自提前回国,从事与学业无关活动严重影响学习,未完成回国服务期等违反《资助出国留学协议书》约定的,应承担违约赔偿责任,向国家留学基金委偿还相应的出国留学费用并支付规定的违约金。第十六条 研究生院向国家留学基金委提供所掌握的本单位违约人员的有关情况和信息,协助国家留学基金委开展违约追偿工作。第五章 附 则第十七条 其它未尽事宜按照国家留学基金委和学校的相关规定执行。第十八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由研究生院负责解释。其它有关文件与本办法不一致的,以本办法为准。

好发。联合培养博士好发论文,校企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只有建立在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基础之上,结合实际情况,通过双导师制给予保障,企业拥有开展论文课题研究的创新平台。联合培养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和模式,简单的讲,就是双方或者多方一起培养的教育模式,在这种模式中,你接受的教育是多方面的,知识面也是更加宽泛的,是满足社会对复合型人才要求的全新教育模式。

没有要求。申请联合培养需要提交一个研究计划。但是并没有明确的论文要求,唯一的要求就是按时回国,在国外按时报告学习情况。

联培生发表论文署名

正常来说是知网,不过发在学校的期刊上也是不错的

联培学生发论文的化学手写的人来说的话,这个学校来说的话,你写的论文来说的话,就是根据那个论文的话,就是发表在那些论文的高曝光上就可以的。

这要看投稿的形式,如果是个人署名发表,属于个人行为,写不写无所谓,写是为了自己身份增大发表几率。假如论文有超高的价值,写不写单位都会被发表。

我是代发的,有些刊物作者单位是可以写两个的。但是你需要确定写两个单位学校认不认,学校认的话那就没问题了

  • 索引序列
  • 在美国联培2年发表论文
  • 联培发表论文
  • 联合国在哪一年发表的论文
  • 出国联合培养期间发表论文
  • 联培生发表论文署名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