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称论文知识库 > 国外小麦行情分析论文发表

国外小麦行情分析论文发表

发布时间:

国外小麦行情分析论文发表

进口小麦到岸价是指将小麦从国外运到国内港口后,所需要支付的全部费用,包括小麦成本、运输费用、保险费用、装卸费用、关税等。 进口小麦到岸价通常是以美元或欧元计价,根据国际市场供求关系、汇率波动等因素而变化。 对于进口商来说,了解进口小麦到岸价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他们制定合理的采购计划、预算成本,并避免因为价格波动而带来的风险。同时,还需要注意到进口小麦的质量、品种、产地等因素,以确保所采购的小麦符合国家的质量标准和需求。

进口小麦到岸价是指进口小麦到达目的港口后,包括运输、保险、关税等费用在内的总成本。通常,进口小麦到岸价由FOB(离岸价)和CIF(成本、保险和运费)组成。FOB是指卖方将货物装上船并放在港口码头,买方需自行承担运输和保险费用。CIF是指卖方不仅将货物装上船并放在港口码头,还需承担运输和保险费用。因此,CIF价格比FOB价格高。进口小麦到岸价是企业进行进口小麦成本核算的重要指标,也是政府制定进口小麦关税的基础。

进口小麦到岸价的看法与分析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国际市场价格、货币汇率、运输成本、关税税率等。以下是我对这些因素的一些简单分析:国际市场价格:小麦是一个全球性的商品,其价格受到全球供需情况的影响。如果国际市场上小麦的供应充足,价格可能会下降,进口小麦到岸价也会相应降低。货币汇率:进口小麦到岸价还受到货币汇率的影响。如果进口国货币贬值,那么进口小麦到岸价也会降低;反之,如果进口国货币升值,那么进口小麦到岸价会上升。运输成本:进口小麦到岸价还要考虑到运输成本。如果运输成本增加,进口小麦到岸价也会相应上升。关税税率:不同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还受到关税税率的影响。如果进口国对小麦征收高额关税,那么进口小麦到岸价也会相应增加。总之,进口小麦到岸价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考虑多个因素的影响。

未来一个月小麦行情走势会很好。

网传华北地区的麦苗大批量的冻死,但这个炒作极有可能又让大量失望了。因为一些种植大户和专家都在积极的进行一些抢救或补救的方案,所以小麦不会减产,你现在喊破喉咙也没有准确性。到了3月份的时候就会不攻自破,到了6月份只要一天不收割,你就不知道是否减产,所以说现在的炒作有些过早。

现在不论是基层还是渠道库存都不同程度和量级小麦,也说明了小麦的供应是源源不断的。只是农民和粮商的卖粮节奏会发生变化,但不会影响小麦上涨或者下跌的趋势行情。

小麦的种植方法

1、北大荒春小麦是在春节之后播种,比较适宜的时间在每年4月份,在7月下旬的时候就可以收获了。

2、合理整地北大荒整地是在前一波作物收获之后就开始整地,对田间进行深耕作层,疏松已经板结的土壤,提高其排水透气性。地面比较平整,土壤表面没有农作物的根系。

3、适当播种播种的时候,一般按照一亩15~18斤进行播种,方法有条播、撒播以及点播三种。播种的时候密度不能太大,要让小麦接受足够的光照进行光合作用,这样才会让小麦良好的生长,果实才会更加的饱满。

全球小麦行业分析论文发表

写作思路:可以从粮食储备问题、应对难题这几个角度出发进行阐述,中心要明确,语言要通顺等等。

正文:

“民以食为天”,粮价飙升涉及到千千万万人的利益。

从公众利益讲,粮价上涨将增加人们的生活成本,从而直接影响普通民众的生活;从宏观经济角度看,在美国次贷危机和油价高企的大背景下,粮价飙升还会增加许多国家的通货膨胀压力,使得世界经济,特别是发展中经济体的经济面临更多不确定因素。

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联合发展委员会13日在其春季会议结束前发表公报说,粮价大幅攀升使许多发展中国家受到冲击。世行行长佐利克警告说,粮价飙升有可能导致全球贫穷国家中1亿人口陷入更贫困的状态,也可能使一些国家在过去几年通过艰苦努力所取得的减贫成果出现转折。

更严峻的是,在粮价上涨的同时,世界粮食储备正在减少,粮食安全问题日益凸显。据粮农组织估计,目前全球粮食储备已降至1980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粮农组织总干事迪乌夫本月9日在印度访问时说,一些非洲国家和海地因食品短缺和价格上涨出现骚乱,“我们已真的面临一个紧急状态”。

分析人士指出,国际粮价上扬已经影响到一些国家的粮食安全,只有各方共同努力,才能避免引发广泛的经济和社会问题。

目前,许多国家和一些国际机构都提出了应对粮价上涨的计划,这些计划可以分为短期措施和长期战略两大类。从短期看,世行等国际机构都提出,应采取紧急措施,加大对低收入国家的援助力度,以减轻粮食短缺对贫困人口的威胁。

世行呼吁国际社会向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增加5亿美元援助,以满足低收入国家人群的紧急需要。此外,世行还计划在2009财政年度将其对非洲的农业援助贷款从4亿美元增加到8亿美元。粮农组织指出,在一些低收入国家,50%到60%的居民收入被用于支付食品开支,粮价飙升对这些国家的危害尤其严重。粮农组织呼吁发达国家加大援助力度,帮助这些国家应对目前的局面。

此外,一些国家还提出暂缓生物燃料产业发展和减少粮食浪费等措施,以确保食品粮供应。

根据世界银行本月9日发表的研究报告,在过去3年里,全球小麦价格上涨幅度高达181%,食品价格总体上涨83%。报告预计,2008年和2009年,粮价将继续居高不下。报告还预测,在2015年以前,大部分粮食价格都将保持在2004年的水平之上。

关于粮价上涨的原因,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拉美地区负责人若泽·格拉奇亚诺本月10日在巴西利亚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指出,它们包括气候变化导致产量下降、世界粮食市场供需出现变化以及农产品期货市场投机活动增加等。

一些分析人士还指出,国际市场油价高企和生物燃料产业兴起也是造成粮价上涨的重要因素。油价上涨不仅推高了化肥和农药等农资产品价格,而且导致运输等农业综合成本上升。正在兴起的生物燃料产业对粮食和土地资源的消耗正在加大。

有学者甚至认为,“世界已经进入高粮价时代”。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事物之间和同一事物各要素之间存在普遍联系。国际粮价持续在高位运行,导致国际粮食储备降低,导致贫困国家贫困人口吃饭问题日益严重,这正式普遍联系的体现。

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弄清楚事物发展所处的阶段和地位,把事物的发展作为过程加以参考,把握好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抓住关键部分,是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把握好事物的因果关系。许多国家针对粮价走高问题采取应急措施,正使用了唯物辩证法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世界是物质的,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具有客观性。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又积极的促进作用。这要求我们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许多国家针对粮价走高问题采取应急措施,正体现了这一点。

矛盾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矛盾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体现在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具有矛盾,矛盾的特殊性体现在各种矛盾的侧面都存在不一样的矛盾,矛盾的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要在矛盾的特殊性的指导下运用矛盾分析法观察分析问题。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要把握好矛盾的主要发面,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可以相互转化。要用矛盾分析法一分为二的看待问题。

发挥市场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加强完善我国的宏观调控。利用市场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扩大我国粮食市场,配合使用国家宏观调控,运用财政政策、税收政策实现经济的平稳发展,发挥税收经济调节的杠杆作用,防止经济的大起大落,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保证贫困人口的吃饭问题。

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坚持对外开放战略,实施“走出去”、“引进来”战略。坚持在更大的范围、更高的层次上开展国际竞争与合作,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提高国内生产力,弥补国内市场资源不足。

改善生活方式,树立全体公民节约意识,倡导“绿色消费”。

中国种子行业主要公司:隆平高科(000998.SZ)、登海种业(002041.SZ)、丰乐种业(000713.SZ)、万向德农(300462.SZ)、荃银高科(300087.SZ)、苏垦农发(601952.SH)等

本文核心数据:小麦种业发展历程、制种面积、制种产量、需种量、发展趋势

国外小麦种业起步较早

小麦为我国三大粮食作物之一,为世界约40%人口的主粮。目前,我国小麦种子的自主率达100%。国外小麦种业起步较早,经历了抗病育种、植株矮化和品质改良三个阶段。19世纪80年代,英国、瑞典、荷兰等欧洲国家和加拿大、澳大利亚开始利用小麦杂交育种,主要目标是解决品种的条锈、叶锈等抗病性问题;植株矮化阶段,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利用农林10号为矮源,育成一批同时具有抗倒伏、抗锈病、高产等突出优点的春小麦品种;品质改良阶段,英、美、加、澳等育种技术强国非常重视小麦品质改良,从谷物化学、品质检测、加工特性等方面助推品质育种发展。

我国小麦在大规模种植后,在各地形成了1万多个地方品种。20世纪20年代中期,我国引进国外品种300余份,从收集、引进、筛选、鉴定品种发展到杂交育种;之后我国陆续从国外引进小麦品种,对我国小麦育种工作起到推动作用;1972年前后,我国从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引进了墨巴66、索罗拉64等春小麦品种除直接利用外,还广泛用作杂交亲本;2004年以来,我国对过去粮食增产导向进行种植结构调整,在不断提高单产以维持总产的同时,大力提高品质和生产效率;2017年,我国完成了对太谷核不育小麦显性细胞核雄性不育基因Ms2的克隆和功能解析,并逐渐形成了有效的轮回选择育种体系。

2020年冬小麦落实繁种面积1120万亩

2015-2020年,全国冬小麦落实繁种面积保持稳定。根据全国农技中心的调研数据,2020年,全国冬小麦落实繁种面积1120万亩,与2019年繁种收获面积持平,各主产区冬小麦长势好于常年,虽然条锈病、赤霉病等病虫害中等偏重发生的风险加大,但各地积极响应预警,开展综合防治,效果良好,进一步巩固了丰收基础。初步统计,2021年中国冬小麦制种面积达1074万亩。

我国冬小麦制种量保持在45亿公斤以上

2015年以来,我国冬小麦制种量保持在45亿公斤以上,2018年制种面积减少,冬小麦种子收获面积1128万亩,制种量41亿公斤,较2017年减少19%。2020年,全国冬小麦种子实际收获面积1114万亩,平均繁种单产441公斤/亩,实际收获种子49亿公斤,河北、安徽、山东等省受倒春寒天气影响,部分弱春性中早熟品种繁种产量有所下滑,其余省份小麦种子生产情况整体好于常年。初步统计,2021年冬小麦繁种产量超50亿公斤,种子质量良好。

据预测2022年冬小麦需种量达33-35亿公斤

从总需求看,据调度,尽管部分基地因灾减产,但根据2021年10月数据,冬小麦繁种收获仍超45亿公斤,超出需种量近10亿公斤。根据全国农技中心预测,2022年,全国冬小麦需种量达33-35亿公斤,春小麦需种量达1.34亿公斤。

优质专用型、抗逆广适型、资源节约型品种或为重点发展方向

在加快生物组学、基因编辑、智能信息等新技术的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全国优势小麦种业力量进行产学研结合、企业侧重于评价新品种的市场需求和生产应用的背景下,优质专用型、抗逆广适型、资源节约型品种或为重点发展方向。其中,针对小麦赤霉病、茎基腐病、穗发芽、倒春寒等极易造成重大生产隐患的灾害问题的技术攻关或为技术布局方向。

此外,通过突出优势产区和重点地区,优化品种和品质结构,布局合理、特点鲜明、效益显著的优质小麦优势种子产区将加快构建,小麦供种保障能力提升。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小麦种植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二、2008年小麦价格仍将维持较高价位的运行基本面分析1、小麦的供需状况以偏紧为主首先,从全球范围来看,2007年全球小麦继续减产。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全球粮食价格在07年内大幅度攀升,估计全球粮食储备已降至25年来的最低点。而全球原油价格不断高涨,促使美国农民纷纷改而种植能提炼生物燃料的农作物,这也是粮价居高不下的其中一个原因。FAO提供的数据显示,同一年前比较,2007年小麦、玉米和白米的价格,分别上升了100%、50%和20%。中国粮食价格涨幅已达18%,印尼和巴基斯坦为13%,拉丁美洲、俄罗斯和印度的粮价涨幅率也超过10%。对于07/08年度,联合国粮农组织(FAO)表示,粮食价格仍将持续走高,而原油价格攀升、全球气候反常,以及中国和印度等市场需求增加,是造成粮价高昂的主要原因。FAO发出警告,由于主要农产品价格出现历史以来高价位,而粮食援助额下降,2008年全球饥荒将面临严重危险。同时,国际谷物理事会(IGC)12月在东京举行的每年两次的会议上称,2007/08年度全球谷物期末库存可能会进一步下降,因为消费远远高于产量。迄今为止,乙醇行业的谷物用量将会达到1亿吨,比上个年度增长44%。虽然玉米供应看起来充足,但是市场担心20008/09年度美国农户很可能将大面积玉米耕地转播大豆。 IGC认为2008年的玉米价格走势将取决于目前到2008年中期的收成。不过由于小麦价格飙升可能会鼓励农户多种小麦。IGC预计2008/09年度小麦播种面积可能会增长约4%,根据平均单产,2008年小麦产量将会增至约6.45亿吨。这可能导致2008/09年度全球小麦库存略微恢复。此外,根据美国农业部公布的12月供需报告显示,2007/08年度全球小麦产量预估值为6.0231亿吨,比上月下调了100万吨。但由于欧盟27国和前苏联12国库存小幅增加,全球小麦库存仍略上调。2007/08年度全球小麦期末库存预估为1.1006亿吨,数据上调了30万吨。不过美国方面,因国内用量和出口数据上调,2007/08年度美国小麦期末库存数据下调了3,200万蒲式耳,期末库存预计为2.8亿蒲式耳,这是60年来的最低水平。因此,预计国际小麦价格在2008年仍将高位运行。其次,国内2007年度小麦再次大幅增产,而消费依旧保持平稳,国内小麦已处于一供过于求的状况。根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07年12月份供需报告数据显示,2007年中国小麦播种面积为2,300万公顷,与上月预测持平。预计2007年小麦产量为10,600万吨,与上月预测持平,较上年的10,447万吨增长154万吨,增幅1.48%。国家粮油信息中心对于08年度最新预测数据显示,预计07/08年度冬小麦产量10,200万吨,较上年增加3.42%,春小麦产量500万吨,较上年减少14.24%。同时,小麦消费总量比上年度略增,其中食用消费基本平稳,受国内畜牧业发展及生物能源加工需求等因素拉动,饲料消费和工业消费增长较多。因此,预计我国在08年小麦虽然仍有望获得增产,但供给充足的压力较07年度将有一定程度的缓解。

外贸快递行情分析论文发表

1、 世界物流快递业状况 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各国经济贸易往来的日益频繁,跨国经济活动增加,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国际货运代理行业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发展,国际货运代理人队伍不断壮大,并已成为促进国际经济贸易发展,繁荣运输经济,满足货物运输关系人服务需求的一支重要力量。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世界各国已有国际货运代理公司40000多个,从业人员达800-1000万人之众。在经济比较发达的西欧主要国家,平均每个国家都有300-500家的国际货运代理公司。

跨境电商物流是跨境电商发展的重要支撑,相比国内快递物流,跨境电商物流流程复杂大大提升,已经成为跨境电商发展的重要痛点之一,因此,我国政府出台多项政策推动跨境电商物流建设,众多信息技术也被广泛应用于跨境物流行业,跨境物流行业快速发展,伴随着跨境电商交易量的持续上升,跨境电商物流行业万亿市场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政策推动跨境物流建设

近年来,国家十分重视跨境物流行业的发展,政府工作报告、国务院常务会议以及商务部、国家邮政局、海关总署等多次出台相关政策文件,鼓励跨境电商企业和跨境寄递服务企业在境外建立海外仓,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推动我国跨境电商物流建设,相关政策汇总如下:

交易体量快速增长

我国跨境电商的快速发展驱动跨境电商物流市场持续增长。以国家邮政局披露的国际及港澳台快递件量为例,2011-2019年国际及地区件量从1.1亿件增至14.4亿件,2011-2019年年均复合增长率CAGR达35%。

注:国际快递仅是跨境电商物流模式中的一种

跨境电商出口物流需求领先全球

我国作为全球制造业大国,拥有全球领先的稳定的产业链,产品的性价比在全球极具竞争力,因此我国出口跨境电商体量领先全球,由此带来明显高于其他国家的跨境电商物流市场规模,根据17Track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9.8-2020.7全球总的跨境电商包裹中,中国发出的包裹占比60%,遥遥领先其他所有国家,中国跨境电商出口物流需求在全球占主导位置。

市场规模突破2万亿元

相较国内快递,由于跨境电商物流地理距离远,因此物流费率高,而相比传统外贸物流,由于跨境电商物流存在需求碎片化、运输高频次,同时全链路物流环节更多,因此物流费费率也要高。目前跨境电商物流费用在整个跨境电商成本中占到了20-30%,比重较高。

根据网经社公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跨境电商行业交易规模达105000亿元,按照20%的比例计算,2019年我国跨境电商物流市场规模约为21000亿元。

新技术持续赋能 行业加速洗牌

随着跨境电商物流需求的快速增长,跨境电商物流行业将吸引更多的企业参与,行业竞争将愈发激烈,然而,跨境电商物流的难度相对较大,客户对跨境电商物理的清关效率和保险能力要求的提高需要行业参与者不断增强自身服务能力,借用信息技术推动效率的提升,这种情况下,行业也将加速洗牌。

——更多物流行业相关规划、项目及数据分析请参考于前瞻物流产业研究院。

物流快递产品按其承运货物的内容和重量,分为文件,包裹和重货。文件一般指在进出国境时不需报关,无商业价值的资料等货物,重量在500克以内;包裹则是需报关,且商业价值要高于文件的货物,重量在30公斤以内;重货则指重量在30公斤以上250公斤以内的大型货物。根据公司规模不同,各类产品有着不同的边际贡献率,总体而言,文件的边际贡献率要高于包裹。除了文件包裹的快件服务,多元化经营也是快递公司的重要战略,但多元不是随意的,而是“集中产业,有限多元,与快递物流相关的多元”,通过整合或并购,进军多种物流业务,提高利润 ---纵观世界物流10强企业,都是能提供快递物流方面的多项服务,并且在与物流相关的一些行业或者新领域里联合或者兼并,借以巩固或者占领新的市场,从而达到增加利润、赢得客户的目的。如DHL业务涉及与物流相关的诸多领域,电子商务、金融、代理、运输、仓储、维修、检验、报关等。DHL目前在中国已设立3个具有国际水准的物流中心,负责与DHL签约的全球大客户的货物仓储,快速报关,提供担保等服务。物流中心不但为快件业务提供了前后端支持,而且将公司整体实力推上了新台阶。快递行业盈利的关键要素瑞士达沃斯论坛提出21世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的3个标准是:企业内部组织外部化;全球知名品牌;协同电子商务。DHL当之无愧的成为国际知名公司,他的业务运作和产品创新引领快递市场的发展,其成功的关键主要有以下几点: 1、 递行业的竞争最终落在网点、服务和品牌这三方面。 作为最早进入中国的国际速递巨头,DHL和中方合作伙伴中外运所共同组建的中外运-敦豪国际航空快件有限公司目前已在国内建立了最大的速递服务网络,在全国各主要城市开设有56家分公司,覆盖全国318个城市,这样广阔的服务网点成了其他竞争对手难以快速逾越的屏障。同时DHL还于今年组建了香港转运中心,进一步提升中国快递服务质量和速度。从2004年初到现在,DHL在亚太区的投资占其全球投资的近三分之一,而其中对中国的投资超过任何一个亚太区国家或地区。DHL在上海建成的联合快递中心里,采用了堪称当今世界最先进的操作系统。由于货机停机坪设在作业中心门口,货物可以全部自动分拣、直接装载、就地上机,大大降低了货机的等待时间,使货运周期缩短了近一倍。另外,DHL还通过EDI技术系统与海关对接,使得进口包裹、文件在航班落地前实现清关,出口货件在飞机起飞前2小时内清关,大大缩短了清关和转运时间。DHL认为选择商用航班,能在最快时限把货件送到客人手里。比如,从上海到美国,选用不同的航空公司,快件就可以通过3个班次及时发送。因此DHL敢向顾客保证:今日下午交寄的货件,明日下午就可以到达东京、吉隆坡或是雅加达,后天上午就可以到达洛杉矶、旧金山或是西雅图。 为了提高服务质量,DHL将IT技术广泛应用于快件服务领域之中,并利用其先进的服务设施,向客户提供一流的跟踪查询服务, DHL最早推出全球货件跟踪系统用于客户查询服务,通过该系统,在DHL中文网站储存着每张编码运单上记录的数据,无论快件走到哪儿,货件在运送途中的各主要阶段都可以被及时跟踪;客户每天24小时均可以通过跟踪查询,取得对国际货件的完全控制。 2、 重新整合业务流程,实现资源最优化配置,提供优质及个性化服务。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剧,企业经营环境正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化,要想在今后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企业就必须为对顾客及市场的变化快速应对,将优势资源集中于供应链的核心环节,将其他非核心的业务外包,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产品成本,减少库存。所谓供应链,简单地说就是把买卖的交易过程连接在一起,就好象用一条链子给串联起来。在商业社会,无论是做什么生意,都离不开买与卖,俗话叫“做买卖”,向别人买材料、自己加工或包装,再卖给另外的人。简单的买卖,在运作上不会费太大的事情;复杂的买卖,运作就不那么简单了。在接到下游买主的订货时,就要拿到材料来加工、生产、包装,然后送货、收款;万一材料不足,就要向上游购买,同样的要进行下订单、收货、清点、付款等程序。如果同时要加工、生产或包装很多种产品,就要向很多上游厂商采购原材料,同时也要供给许多家下游的买主。这样,“做买卖”就变得复杂了,多半会产生时效性的问题。如果在做生意过程中,各种运作过程在时间上拿捏不准的话,就会出现不是存货太多积压资金,就是存货不足买主只好转向他人,或者是自己的生产设备不敷使用或闲置无事可做。供应链管理(SCM)就是要把一条链子进行整条管理,让每个环节在时效性上恰到好处,即达到所谓的“Just-in-Time”,这正是SCM的精髓所在。马克思指出:“流通时间越等于或近于零,资本的职能越大,资本的生产效率就越高,它的自行增值就越大。”这就告诉人们,物流时间的缩短,可以把物流过程中节约的资金再投入生产领域,使资金发挥更大的效益。中国正日渐成为全球加工工厂,许多高成长行业,如高科技,电信,汽车,电子,石油及能源、化学制品等,将制造总部设到了中国,如通用,微软等世界500强企业,他们是市场中最有潜力的客户群,占有80%的国际快递市场份额,锁定这些重要客户,也就赢得了市场。DHL针对这些企业特点,如运输时间要求精确,运送的货物价值较高,安全性方面要求高等,为这些大客户量身设计有效的供应链解决方案,并成功管理供应链的实施和运作,这正是DHL的关键成功要素。2004年3月,DHL在上海推出“DHL定时特派”,根据客户需求将快件于次日9点或正午12点之前派送到亚洲主要城市;4月,针对快件在运输途中因意外发生的损失或丢失,DHL推出“快件价值保险”服务,成为唯一一家提供此类增值服务的快递公司;5月,总结多年国际快件的运作经验,在母公司德国邮政高层访华后,揭开了进军中国业务禁区的序幕-国内包裹快递,因为《邮政法》中规定信函业务由邮政专营,但对包裹没有限定,所以DHL聪明的打了一个“擦边球”,而这一举措更深的用意则在于对跨国公司客户提供在中国快递市场的“一站式快递服务解决方案”,即满足在华跨国客户通过一个帐号,一张帐单,一个客户服务热线就可解决全球性快递服务的需求。 3、 搭建了快递服务的平台和完善的服务内容后,DHL的运营管理模式则是其赢取胜利的又一保证。 拥有30多年跨国公司管理经验的德国DHL,已建立了成熟的公司管理体系和健全的制度,在赢取中国市场的大战中,DHL充分运用国际管理方法,实行严格的全球统一服务标准,并定期接受全球总部严格的审计和考核,以提高中国快递服务的质量。在公司治理中,DHL采用分公司制,这些分公司既不是代理,亦非加盟,而是公司直接管理的运作实体,他设有市场,销售,客户服务,作业,财务等所有业务部门,这样保证了DHL统一的服务标准,也使得公司更加接近客户和市场,从而准确把握市场态势,及时应变。到2004年底,DHL已达到56家分公司,其资产回报率连续3年保持在20%以上,可谓物超所值。 4、 21世纪竞争最终体现在人才的竞争上,这不论任何行业都得以体现。 以中国EMS(中国邮政)、宅急送、天地快运等领衔的我国速递业目前还局限于点到点、户对户的单一速递模式,尤其是众多私营个体快递公司,服务范围更是狭窄,在很大程度上还充当着“跑龙套”的角色。出现这种现象虽然与我国速递企业的规模普遍偏小不无关系,但问题的症结主要在于认识上的差距。例如,长期以来,由于中国EMS在速递市场上一直处于垄断地位,从而养成了EMS“以我为主”的“坐商”思想,不是从客户的需求入手不断拓展物流服务的范围,而是依靠传统邮政业务吃“老本”而裹足不前, 经营理念的差距不仅体现在对速递业务经营范围的认识上,还体现在对速递人员素质的重视程度上。 国际速递公司早就认识到,速递业务作为终端物流服务,速递人员要直接面对面地与客户打交道,速递人员综合素质的高低对企业开拓新客户,巩固老客户无疑至关重要。DHL公司一直把提高速递人员的素质看得格外重要,每年对员工的培训投入都在成倍增加,员工的培训从品德、仪表到对客户说话的语气甚至走路速度等都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规范,而国内速递企业在提高员工素质方面,由于重视不够,投入较少,结果使得速递人员的素质普遍不高,而且参差不齐,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形象,削弱了客户对企业的忠诚度。 DHL在中国的成功,固然与他的合作伙伴中外运集团密不可分,但他的经营理念和获取利润的方式非常值得中国快递公司借鉴,不断细分市场,将内部资源集中到核心竞争力,即知识、信息能力及服务能力上,通过单一渠道,向客户提供一整套全面的物流和快递解决方案,从文件速递到为客户管理复杂的供应链,这正是DHL公司的价值所在。在快递市场达到充分竞争后,这将会成为未来持续增长和盈利的趋势。

中国产业行情分析论文发表

2009,我们如何看待经济危机 2007年中国出现经济过热,那时大家需要解决的是“刹车”问题,要防止通货膨胀;但是风云变幻,如今的全球经济一片萧条。经济危机对中国经济会带来哪些影响,对我们企业会带来哪些影响,我们又该如何应对?这些都是大家普遍关注的问题,下面我重点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集团实际,谈一谈集团2009年工作重点及未来一到两年的发展思路。中国经济的未来走势 1.中国未来经济走势,乐观地看,两到三年可复苏,悲观地看,三到五年才能复苏。但面对经济形势,我们不能盲目乐观,也不能盲目悲观,未来中国的复苏曲线是烟斗型的,刹车容易启动难,底部也许是2009年,但我们会逐渐缓慢增长。 2.低迷而不是衰退。2009年中国经济形势相当严峻,但仍有可能实现经济增长保“八”争“九”的目标。中国经济的发展会受到一定影响,这是低迷,但不是衰退。 3.2009年是大多数企业最困难的时候。首先是民众恢复信心需要一定时间,中央政策发生效应也需要一段时间。中央这些措施创造8%增长率是GDP增长概念。GDP的增长可能只是由交易数量增加带动的。再者,GDP也不全是有效的,比如房子建起来之后推倒,推房子是GDP,建房子也是GDP,有效财富的增加还有待计算。简单地说,经济增长有量的问题,也有质的问题。其次,2009年将是历史上生产过剩最严重的一年,因为往年中国很多企业是依靠外销,现在的形势是内销过剩加外销转内销,造成生产严重过剩。 4.中国依然是最具活力、空间最大、机会最多的经济体之一。对中国来讲,经济危机是最大的一次机会。中国的工业化才刚刚开始,水平和效率都比较低。中国的城市化水平也比较低,未来会有更多农民从田坎走向城市,创造非常大的需求。 总的来说,中国经济不会出现大的问题。首先来自于政府的控制能力,目前中国的执政体系比较完善,高层的执政能力强,思路比较清晰,对经济调控能力比较强;第二是中国内需空间大,13亿人的市场空间非常大;第三是资本市场相对封闭;第四是中国老百姓的耐性,中华民族是一个艰苦奋斗的民族,中国的家庭也维系了社会的稳定;第五是中国企业的适应能力非常强,中国企业具有水一般的性格,非常具有活力。经济危机对集团的影响 1.经济危机对我集团有影响,但不大。 我们的第一主业——饲料行业受影响非常小。饲料行业经历了非常多的波折,有些是周期性的,具有非常大的抗风险能力;此外,饲料行业解决的是民生问题,只要老百姓吃肉就有饲料市场。 对于零售板块来说,我们迎来了更多的机会。首先,国家拉动内需就是在促进零售,零售业的发展可以打通生产流通环节,可以方便老百姓购物,还可以解决生产过剩问题。今年国家出台商业与工业企业同电价、同水价政策,这对超市是重大利好消息;此外,我们的零售业主要在西部地区,西部地区零售业不如东部,空间非常大;再者,我们这个时候找口岸的成本会更低,行情好的时候找口岸非常困难,现在是非常好的时机。 对于教育板块来说,经济最低迷的时候是教育最兴盛的时候。就业难的时候需要提升技能,这是职业教育获得高速发展的重要机遇。此外,目前澳元、英镑贬值很快,留学再次成为潮流。我们和澳大利亚一所大学将联合办学,其市场将非常大。 能源和化工板块相对来说影响较大。 能源是与宏观经济影响关联度比较高的,但由于当初投资就很审慎,因此只是盈利水平受到一定影响。 化工板块受一些影响,但未来基建成本下跌,加之我们的成本优势,也给我们带来了机会。此外,我们的化工产品不是一般的化工产品,是国家发改委支持的环保产品,饮水、爆竹、纺织等行业的需求都非常大。 为什么说经济危机对我集团没有太大影响,对教育、商业板块还有巨大的促进作用?这主要得益于以下四个方面: (1)集团产业布局比较合理。从产业选择上来讲,我们不是做落后的东西,而是做先进的东西,是顺应中国经济大方向的。中国缺什么?缺商业拉动、缺高素质人才、缺能源,而这些都是我们选择投资的主要方向。 再者,我们选择产业还有一些特点,第一是现金流好,第二是投资回报率高而且稳定,第三是可以做大。 (2)集团投资决策相对理性。理性投资是集团稳健发展的原因之一。07到08年,我们放弃了很多项目,因为我们坚信不舍不得,根本的东西我们不能舍,有些东西必须舍我们才能得。 (3)集团发展战略准确清晰。“211工程”是经过多次讨论得出来的,适应了集团的发展,也符合集团“积极稳健地发展就等于高速度”的发展观。 (4)集团基础坚实。我们的基础得益于陈育新董事长多年来的积累。希望集团之所以成为民营企业的长青树,有很多经验需要我们进行总结。我们目前拥有一定经济实力,有一定品牌实力,经济危机对我们影响不是很大,更主要的是机会。危机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1.居安思危。经济不会永远好,也不可能一直坏;不会永远的涨,也不可能一直跌。经济是有周期性的,这就要求我们居安思危。别人都疯狂的时候,我们一定要理性。状态最好、最自信的时候一定要理性。有时最自信的时候就是盲目自信的时候。 2.太容易挣的钱不会长久。赚钱如果太容易,那么很多人都会选择进入这个产业,等很多人进入之后,也是这个产业出现问题的时候。千万不要相信天上掉馅饼的事情。 3.风险管理越来越重要。安全是第一位的,我们说安全是1,后面0再多,如果1没了,等于什么都没了。这次我们也强调对企业的管理,首先要保证安全,包括投资安全、经营安全和管理安全。 4.适度保守的财务政策是必要的。我们看李嘉诚、巴菲特,都是比较保守的。我们不能在有机会的时候没钱,那就出问题了,适度保守的财务政策给我们带来了更多机会。 5.现金流是企业的血脉。没有现金流的企业非常危险,企业的现金流管理要列在第一位,因为当今中国市场环境,卖出了产品但钱可能不是你的。下一步我们将对全集团实行资金集中管理,以提高集团资金的利用效率。 6.什么时候都不能偏离做企业的根本。现在很多企业搞不清楚为什么而存在,我们要搞清楚挣钱的基础是什么。挣钱是要给客户提供产品和服务,如果仅仅为钱而做企业的话,可能会出现问题。很多搞投资的人之所以倒下,就是因为他们把企业当成产品来做,最后把企业当成了玩物。企业千万不要忘本。我们经常讲,要赚“阳光下的利润”,做“阳光事业”。这是我们做企业的根本,两个眼睛只盯着钱反而赚不到钱。 7.靠机会挣钱与靠竞争能力和管理能力持续发展的关系要处理好。有些企业是行情好的时候能赚钱,行情不好就赔钱,这不是我们所提倡的。这个世界上没有不挣钱的行业,只有不挣钱的企业。太容易挣的钱往往存在风险。过去做私募风险的经理投资收益率少于8倍都不干,没有人喜欢做实业,但是现在他们遇到了危机。 下一步我们要赚管理的钱,通过管理保证什么时候都能够挣钱。现在农牧板块基本上站到了这个台阶,无论多大的行情波动,我们都能够保证盈利,这需要所有板块学习。陈育新董事长讲,农牧行业是我们的第一大主业,因为,它是我们集团发展的“母鸡”,我们企业文化的形成来自于农牧行业。 8.科学发展观对企业非常重要。我们要处理好发展的“好与快”、“强与大”、“质与量”的问题,简单地去铺摊子,靠投入带动不行,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的增长方式不能是粗放式的,要靠我们的核心管理能力来挣钱。 9.好人也需要监督。美国是一个信用国家,他们特别在乎信用问题。但是,信用这么好的国家出了问题,这其中就是监管不力的原因。我们集团要在监督上加大力度。 通过这次经济危机,我们深深地感到坚持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显得尤为重要。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创新”的基本理念,坚持“诚实做人,精明做事,勤奋工作,追求美好”的企业精神,坚持“积极稳健地发展就等于高速度”的发展观非常重要。 我们要坚持“诚实做人,精明做事,勤奋工作,追求美好”的企业精神。诚实永远是第一位的,如果钱是罪恶的,我们宁愿不挣,永远不能远离做企业的根本。 再者,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创新”的基本理念。领导干部要把人作为我们企业的核心财富,让我们每一个人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创造力。在我们这里是公平的、纯洁的、简单的,没有肮脏的东西。创新是一个企业的活力,生命力。 我们还要“坚持积极稳健地发展就等于高速度”的发展观。发展得再快,如果不稳,就会带来风险问题、安全问题。从这次经济危机可以看出,有很多企业家出问题,是因为他们犯了做企业最根本的错误。企业文化是各公司的重点工作,一定要将企业文化融入到每个人的血液里面。一定要记住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是我们用干部、用人的第一要求。正确看待危机 1.危机——危险中的机会。成功企业最多的机会是在危机中抓住的。当别人不能出手、不敢出手的时候,我们出手了,机会就属于我们。危险中的机会,关键在于能不能发现、获取机会,知道这个机会是什么,机会来了之后有没有能力获取。 2.“别人疯狂我恐惧,别人恐惧我贪婪。”这是股神巴菲特的名言。当你很容易地获得了一笔钱,且心里还不发颤的时候,那这个企业就非常危险了。做企业一定要有危机意识。而“贪婪”就是别人不想干,不敢做的,我们能够去做。 3.大企业的优势。危机对于大的企业机会越来越多。危机是产业重组的最好时机,也是市场拓展、规模拓展的最好时机。 4.资产价格大幅下降。经济危机的到来,导致了资产价格的下降,这大大降低了我们的运作成本。 5.抓内部管理最好时机。经济危机,也是我们放慢速度抓管理的最好时机。不要机会太多的时候忙着捡金子而放松了管理。内部管理必须常抓不懈。参考资料:

《现代营销》(理论版)省级 综合性学术期刊 主要栏目:企业文化、经营与管理、改革与创新、政策与法规、市场调研、工程技术、商业科学、电子商务、经济纵横、财务天地、实践与探索等。还有其他问题私聊我

1.飞速发展,前景好2.价格低廉,国内竞争相对弱小。发展空间巨大3.技术低下。油价问题。国家政策。、4.保险、销售、售后、装潢、美容、用品超市、二手交易等。

中国汽车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 进入21 世纪以来,中国汽车行业虽然仍存在产业结构不合理、自主开发能力薄弱等问题,但整个行业高速发展,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产品技术水平明显提升,已经成为世界汽车生产及消费大国。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中商情报网《2012-2013年中国汽车行业市场调查及前景咨询报告》 2001 年中国汽车的产销量仅为200余万辆,但在2006 年产销量已双双突破700万辆,全年生产728万辆(其中乘用车523万辆)、销售722万辆(其中乘用车518万辆);2008 年在经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下的中国汽车工业仍保持了增长,全年汽车生产930 万辆(其中乘用车674万辆)、销售938万辆(其中乘用车643万辆)。 2009 年,在全球汽车市场不景气的背景下,我国汽车行业一枝独秀,汽车产量为1,379万辆,销量为1,36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8.28%和45.42%。2009 年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汽车生产大国,同时中国汽车消费量占全球总消费量比例已达12%。 2010年,中国汽车行业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势头,汽车产销双双超过1800万辆,蝉联全球第一,分别达到1,826万辆和1,806万辆,同比增长32.41%和32.40%。其中,乘用车产销1,382万辆和 1,375万辆,同比增长33.14%和33.11%。2011年,汽车产销1,842万辆和1,851万辆,同比增长0.84%和2.45%。其中:乘用车产销1,449万辆和1,447万辆,同比增长4.23%和5.19%。

中国工业行情分析论文发表

楼主说的很对,有道理,可以认识一下吗?

模具技术追赶国际水平

近年来,我国模具行业保持较快速发展。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模具行业销售收入达2663.42亿元,同比增长2.31%;预计2018年,中国模具行业销售收入将达到2753亿元左右。

模具行业快速发展下,模具技术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突飞猛进的进步,主要表现在模具集成制造单元与技术的普及、商业互联网向模具及其产业链延伸、3D打印在模具制造中的广泛应用、模具的智能化、轻量化新材料与大型塑料模具的出现与优化、大型级进冲模技术的成熟、模具标准件精细化等。

具体来说,以模具集成制造单元与技术的普及为例,近年来,模具除了具有自动送料、冲压成形、叠片计量、厚度分组、铁芯组合和产品输出、铰链装配连接等功能,又出现了复杂运动结构、模内加热、锻压、局部热(组织)控制、模内焊接、攻丝、局部注射、模内切割、模内检测等工艺组合过程。

再如,3D打印应用生产模具型腔是型腔模具发展的新动向,金属增材-减材组合制造技术是当今3D打印领域的一个重要方向。通过3D逐层增材成形,结合高速铣定层厚轮廓减材精整,实现复杂金属零件的高精度制造。目前,应用领域排名前三的是工业机械、航空航天和汽车,分别占市场份额的20.0%、16.6%和13.8%。

可见,从技术角度来看,我国模具设计加工和制造技术正在赶超国际水平。此外,还可以从专利角度反映出我国模具技术的飞速提升。

根据SooPAT数据统计,2008年以来,我国模具相关专利申请数量稳步上升。2017年全年申请专利数量达22872件,首次超过2万件,创下历史新高;2018年专利申请量有所减少,但仍超过了1.7万件,达到17146件。

不过,企业所拥有的技术专利较为分散。从专利申请人来看,排名前十的专利申请人中,鸿海精密两家公司排在前两位,专利申请量分别为347件、337件,合计占比不到0.7%;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申请数量为309件,位居第三。

模具技术朝向“五化”

未来,模具技术的发展将朝向“五化”,即高精密化、自动化、智能化、新型化、融合化。

随着最近几年的不断学习,我国的模具行业得到了飞速发展,发展了一批专门从事高精度模具制造的公司,意识到尺寸的精度是制造高精密高质量、高科技含量产品最重要的因素。要做高精密模具,不外乎有设备和人才2个重要因素,但目前我国在最精密的领域跟国外还有一定距离。但在国家高度的重视下,不远的将来定会实现超越。

自动化、智能化是提高效率的保障,随着各种配合模具生产的自动化设备(主要是机械手)的普及,以及模具内部标准件的智能化程度提升(主要是热流道),模具生产的效率越来越高了,而且会朝着更高、更好的境界发展。

模具新型化需要深厚的设计和制造底蕴,这将成为模具企业打造品牌的资源,争取更优质客户的筹码。

融合化即产品研发与模具高度融合。这个趋势也是必然的,这种改变是比流水线代替全能模具师傅更能影响制造业模式的一种改变。简单而言,就是模具设计师和产品研发融合成一个新的岗位,一个能够负责整个产品从外观到机构、再到模具、到模具加工、模具生产、产品组装一系列工作的全新的岗位,成为制造业绝对的核心。

——以上数据及分析均来自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模具行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亲研究课题: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发展 研究目的:经济是社会的基础,全球一体化的进程就是从经济领域的一体化起步的。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经济全球化的过程早已开始,尤其是80年代以后,特别是进入90年代,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大大加快了。经济全球化,有利于资源和生产要素在全球的合理配置,有利于资本和产品在全球性流动,有利于科技在全球性的扩张,有利于促进不发达地区经济的发展,是人类发展进步的表现,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但它对每个国家来说,都是一柄双刃剑,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特别是对经济实力薄弱和科学技术比较落后的发展中国家,面对全球性的激烈竞争,所遇到的风险、挑战将更加严峻。目前经济全球化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是建立公平合理的新的经济秩序,以保证竞争的公平性和有效性。 经济全球化 是指贸易、投资、金融、生产等活动的全球化,即生存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最佳配合置。从根源上说是生产力和国际分工的高度发展,要求进一步跨越民族和国家疆界的产物。 进入21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与跨国公司的深入发展,既给世界贸易带来了重大的推动力,同时也给各国经贸带来了诸多不确定因素,使其出现许多新的特点和新的矛盾。为此,研究和了解这一问题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研究方法:文献法研究内容:一、经济全球化的提出与发展 (一)经济全球化的含义经济全球化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90年代得到认可,但目前没有统一概念。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1997年5月发表的一份报告中指出,“经济全球化是指跨国商品与服务贸易及资本流动规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术的广泛迅速传播使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增强”。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认为,“经济全球化可以被看作一种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经济、市场、技术与通讯形式都越来越具有全球特征,民族性和地方性在减少”。 为此,可从三方面理解经济全球化:一是世界各国经济联系的加强和相互依赖程度日益提高;二是各国国内经济规则不断趋于一致;三是国际经济协调机制强化,即各种多边或区域组织对世界经济的协调和约束作用越来越强。 总的来讲,经济全球化是指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先进科技和生产力为手段,以发达国家为主导,以最大利润和经济效益为目标,通过分工、贸易、投资、跨国公司和要素流动等,实现各国市场分工与协作,相互融合的过程。 (二)经济全球化的载体 1.贸易自由化。随着全球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技术贸易的加速发展,经济全球化促进了世界多边贸易体制的形成,从而加快了国际贸易的增长速度,促进了全球贸易自由化的发展,也使得加入到WTO组织的成员以统一的国际准则来规范自己的行为。 2.生产国际化。生产力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极大地推动着世界市场的扩大。以互联网为标志的科技革命,从时间和空间上缩小了各国之间的距离,促使世界贸易结构发生巨大变化,促使生产要素跨国流动,它不仅对生产超越国界提出了内在要求,也为全球化生产准备了条件,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动力。 3.金融全球化,世界性的金融机构网络,大量的金融业务跨国界进行,跨国贷款、跨国证券发行和跨国并购体系已经形成。世界各主要金融市场在时间上相互接续、价格上相互联动,几秒钟内就能实现上千万亿美元的交易,尤其是外汇市场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具流动性和全天候的市场。 4.科技全球化。它是指各国科技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这是经济全球化最新拓展和进展迅速的领域,表现为,先进技术和研发能力的大规模跨国界转移,跨国界联合研发广泛存在。以信息技术产业为典型代表,各国的技术标准越来越趋向一致,跨国公司巨头通过垄断技术标准的使用,控制了行业的发展,获取了大量的超额利润。 经济全球化的四个主要载体都与跨国公司密切相关,或者说跨国公司就是经济全球化及其载体的推动者与担当者。 “经济全球化”这个词,据说最早是由特·莱维于1985年提出的,但至今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 有人从生产力运动的发展的角度分析,认为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历史过程。一方面,在世界范围内,各国、各地区的经济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相互融合成统一整体,即形成“全球统一市场”;另一方面,在世界范围内建立了规范经济行为的全球规则,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经济运行的全球机制。在这个过程中,市场经济一统天下,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因此,经济全球化是指生产要素跨越国界,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各国、各地区相互融合成整体的历史过程。 也有人从生产关系的角度分析,认为“经济全球化”实际上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利用科技进步,借自由化之名,行控制世界经济之实,使发达国家越来越富,发展中国家越来越穷的历史过程。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信息技术革命为中心的高新技术迅猛发展,不仅冲破了国界,而且缩小了各国和各地的距离,使世界经济越来越融为整体。但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推动了全球生产力大发展,加速了世界经济增长,为少数发展中国家追赶发达国家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历史机遇。与此同时,也加剧了国际竞争,增多了国际投机,增加了国际风险,并对国家主权和发展中国家的民族工业造成了严重冲击。更为严重的是,在经济全球化中,由于实力不同,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将得利最多,而发展中国家所得甚少。因此,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将进一步拉大,一些最不发达国家将被排除在经济全球化之外,越来越被“边缘化”,甚至成为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的“新技术殖民地”。 目前,经济全球化已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并对世界各国经济、政治、军事、社会、文化等所有方面,甚至包括思维方式等,都造成了巨大的冲击。这是一场深刻的革命,任何国家也无法回避,唯一的办法是如何去适应它,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在历史大潮中接受检验。望采纳谢谢

  • 索引序列
  • 国外小麦行情分析论文发表
  • 全球小麦行业分析论文发表
  • 外贸快递行情分析论文发表
  • 中国产业行情分析论文发表
  • 中国工业行情分析论文发表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