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称论文知识库 > 俄罗斯政治与经济论文发表

俄罗斯政治与经济论文发表

发布时间:

俄罗斯政治与经济论文发表

有关中俄关系的形式与政策的论文是怎样写的,写形式与政策论文有哪些相关的信息值得关注的地方。我给大家整理了关于2017中俄关系形势与政策论文,希望你们喜欢! 2017中俄关系形势与政策论文篇1 浅谈中俄关系 如今中国周边的国际形势十分严峻,中国所面临的国际关系也日趋复杂,每天打开电视,各种新闻节目总是将目光聚焦到中国与周边国家的摩擦上。台海问题,中日关系,钓岛局势,南海问题,中印边界,让我们这些平民百姓听了都头皮发麻。当然,不能让我们忽视的,还有与中国远隔万里的美国与中国的关系。然而,我们有一个重要的邻居,他曾经辉煌,然后衰落,如今再度崛起,他与我们有着长达数千公里的边境线内,在历史上,我们与他亦敌亦友。而我们与他们的关系,却时常被民众所忽视。他就是俄罗斯。 中俄关系实际上是中苏关系的继续和发展。俄罗斯独立以后,由于中俄两国领导人和政府在两国关系上都采取冷静、郑重和从国家利益出发的原则,中俄关系不但没有停滞和倒退,而且在政治、经济、 文化 技术和军事合作等方面都取得了顺利和健康的展,两国关系呈现良好发展势头。两国经济关系落后于政治关系、边界勘界中遇到的一些困难、两国边境人员进出交往中的某些无序现象等问题有可能影响中俄关系的发展,必须引起重视,加以解决。中俄两国平等信任、睦邻友好关系形成和发展是由历史教训、国家利益、时代要求和人民愿望等主导因素决定的。这些主导因素是客观存在的和有深厚基础的,它们将对两国关系产生长远的影响。 中俄两国在亚洲互为两个最大的邻国,中国和俄罗斯亚洲部分的国土加在一起几乎占亚洲陆地面积的一半以上,两国之间有4300多公里漫长的边界线,两国又都是联合国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和世界上5个核国家中的成员,中俄两国关系的性质和状况,对亚洲和世界的局势有着密切的关系和重要的影响。在世纪之交和下个世纪,中俄关系的前景如何,对亚洲和世界会有什么影响,这是每个国人都应该关注的话题。 俄罗斯所拥有的中西伯利亚及东西伯利亚地区在历史上曾是中 国的领土。古代时,我们便与这片土地产生了诸多的联系。而中俄关系密切起来则是从近代开始的。俄罗斯的前身苏联曾是共产主义的老大哥,是中国在革命时期重要的盟友,二者又是国际反法西斯战线的同盟。在那几十年中,中俄关系(当时称中苏关系)度过了一段蜜月期。建国后,中国面临着美苏争霸的格局,作为共产主义国家,中国当然义无反顾的站在苏联这边。而苏联也很照顾中国,为中国援建了许多工厂和设施。在中国研制原子弹的初期,苏联专家也提供了很多帮助。 然而好景不长。在赫鲁晓夫上台后,他全盘批判斯大林,中苏关系开始紧张。政治上,苏联试图在中国建立电台,了解干涉中国政治,毛泽东极力反对。军事上,苏联反对中国的核弹研究。经济上,苏联进行社会主义改革,要求中国按照苏联模式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中国方面不赞成,毛泽东批判苏联的是修正的社会主义。1961年,中俄 珍宝岛战役爆发,中俄关系降至冰点。苏联方面撤走了留在中国的专家。在经济方面,苏联也停止了对中国的援助。 苏联解体后,作为苏联最大的加盟共和国的俄罗斯继承了苏联的衣钵,中苏关系开始慢慢恢复。尤其是近些年来,在很多国际问题上,中俄两国有着相同的立场。中俄两国目前有着共同的敌人,那就是美国。所以按照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这一原则,两国关系也理应越走越近。 中俄关系越来越密切是我们所希望看到的结果。从实力上来看,俄罗斯是一个合格的盟友。俄罗斯拥有大量的资源和强大的军事实力,经济实力也在慢慢复苏。而中国则是目前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一个是全球土地面积最大的国家,一个是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二者联手,可以与美国相抗衡。 近年来,上海合作组织的发展又给中俄交往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中俄也在近海区域频繁进行军事演习,其用意不言而喻。2005年,两军成功举行“和平使命——2005”联合军事演习;2007年,我军赴俄罗斯参加上合组织成员国武装力量“和平使命——2007”联合反恐军事演习;2009年,中俄在沈阳军区洮南合同训练基地举行“和平使命——2009”中俄联合反恐军事演习。中俄的军事演习已经常态化。我们且不想将来爆发战争,俄罗斯会与中国联手出击。假设台海终有一战,那么一个稳定的大后方对于中国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 中俄关系表面看起来风平浪静,因为两国的有着共同的利益。但内部其实暗流汹涌。事实上,中俄两国都在打着自己的小算盘。中俄国防关系最明显的变化是近几年俄罗斯出售给中国的武器在大幅减少。中国国防武器的增加和改良也使得俄罗斯官方面临了一个很难的抉择。直至现在,俄罗斯都拒绝将其最先进的武器,譬如远程弹道导弹、战略轰炸机、防空和导弹防御系统出售给中国,他们害怕中国获得这样的武器后会打破东亚的军力平衡。 俄罗斯政府也不愿将其最好的核能技术和其他知识产品传授给 中国,因为那将使低价的中国制造取代俄国成为第三方市场的出口方。双方的能源合作仍存在问题。双方不断地对外宣称两国签订了巨额石油和天然气合同,但直到最近都没有实现。俄罗斯能源公司试图引进欧洲和亚洲客户来抬高竞买。尽管这个 方法 提高了俄罗斯的议价权,但却使中国更加怀疑俄罗斯是否是个可靠的长期能源合作伙伴。 两国政府还对彼此在中亚的活动有所怀疑,在东亚中俄国企再为石油和天然气进行着竞争。中国拒绝同意俄罗斯认定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是独立国家的决定。这两个地方是2008年8月,在战争中,俄罗斯从格鲁吉亚抢来的。在社会层面,中国民间交流也很有限。 综上所述,我们与俄罗斯既要合作,又要有所防备。历史的 经验 告诉我们,俄罗斯这个国家是有虎狼野心的。与中国合作也不过是权 宜之计,未来也不是不存在反咬一口的可能。正所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我们对俄罗斯的动作,也该要有些防范。 参考文献:新华网2012年04月23日 07:58 新京报(北京) 2012-04-29 02:13:01 《东欧中亚研究》1996年第6期 2017中俄关系形势与政策论文篇2 【摘要】5月7日,普京宣誓就任新一届俄罗斯总统。随着普京第三度入主克里姆林宫执掌俄罗斯政权,“新普京时代”的大幕也随之正式拉开。普京此次其再度当选俄国最高领导人,一方面对于俄罗斯乃至世界来说都将是一次变革,然而另一方面对我国来说其间将包含众多的“利弊得失”,中俄关系将得到新的发展。 【关键词】普京 中俄关系 近来世界局势变化多端,国家间博弈风云变幻,其中最令人瞩目的当属普京再度入主克林姆林宫,成为俄新一任总统。其“硬汉”形象吸引着世人之目光,在其之前领导俄罗斯十数年中,俄罗斯逐步走出苏联解体之创伤,不断迈向世界大国之路,但其执政之强硬 措施 ,亦是使得世界望而生畏。俄罗斯作为一个真正的资源超级大国和国际上唯一可以与美国抗衡的军事大国,始终吸引着世界的目光。在“新普京时代”中俄关系将会有怎样新的发展、存在怎样的机遇与挑战这是我们最为关心的问题。 首先:俄罗斯之于中国具有资源、安全、政治以及技术方面的重要意义。 安全方面,近两年来,中国周边环境并不和平,南边是东盟国家领土领海争端,西边中亚国家动乱,东边面临日本、韩国的压力。这种形势下,北边和俄罗斯关系的和睦就显得非常重要。 从政治角度看,在国际上中俄这两个大国之间的互相支撑尤其重要,在地缘关系上会影响到欧亚政治与军事力量的平衡。反之,如果没有中俄的互相支撑,不仅中国在国际上会孤立,俄罗斯也真的孤立了。 从能源角度看,尽管目前中国从俄罗斯获取能源占比不大,但是未来亟须思考就近获取能源的问题。俄罗斯是一个真正的资源大国,仅就中国急需的能源来源,截至2010年底,俄罗斯天然气储量世界第一,石油储量跃居世界第七,仅次于海湾国家和委内瑞拉。俄罗斯也是全球最大的天然气出口国和石油输 出国 组织(OPEC)以外最大的原油输出国。而现在中国主要的能源来源地不但距离远,而且政治环境不稳定。 技术方面,尤其是军事技术方面,虽然中国国防现代化进展很快,但很多技术来源于俄罗斯。因此,在直到2050年今后的30多年内,与俄罗斯的良好关系将始终是中国健康成长的一根国际支柱。 中俄在其他领域的合作正在呈现出制度化走向。例如对重大国际问题的立场协调及广受瞩目的军事合作。在伊核及朝核问题上,中俄两国配合得非常密切。双方都主张通过外交途径解决问题,都是多边会谈的积极参与者。两国的合作为把问题控制在政治、外交框架之内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其次,中俄关系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达到前所未有的高水平。 两国建立了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签署了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双方高层交往密切并已实现机制化,各领域互利合作发展迅速不断深化,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保持密切沟通与配合。胡锦涛同志指出,中俄两国都面临着维护和平稳定、加快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两国互利合作有着巨大潜力和广阔前景。中方高度重视中俄关系,愿同俄方一道,把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不断提高到新的水平。胡锦涛还说,中俄双方都重视两国立法机构的友好往来,希望中国全国人大和俄罗斯联邦会议及国家杜马充分发挥已有的对口合作关系和相关机制的作用,积极促进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全面发展。 与历史上的两国关系不同,目前的中俄关系既没有强烈的针对性,也没有沉重的历史包袱;既有现实的互利考量,也有缔造长久和平的长远打算。两国共同创造了一种新型的理性国家关系,因此有理由相信,这种关系将得到长久的发展.。中俄应共同努力打造理性国家关系,中俄战略协作关系对于一级世界造成的重心倾斜具有重要的平衡作用,对于中俄两国来说,也具有巨大的安全和经济价值。随着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全面深化和发展,已显示出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希望双方加倍努力,密切配合,推动中俄战略协作在今后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 决定中俄关系今后走向的上述主导因素都是客观存在的和有深厚基础的,不会因为两国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它们将对两国关系产生长远的影响。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对21世纪中俄关系的前景及其对亚洲和世界的影响得出三点看法: (一)中俄两国在进入21世纪后将继续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发展睦邻友好、平等互利的双边关系,两国在经贸、科技等各方面的合作将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二)从地区和世界范围来看,中俄两国都将各自奉行全方位的外交政策,在共同关心的地区性和世界性等国际问题上彼此会加强磋商和协作,但彼此 不结盟,也不针对任何第三国;(三)中俄睦邻友好、平等信任、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发展将会有利于亚洲的和平、稳定、发展和合作,也有利于世界的和平、安全和发展。 回顾我们走过的历史,展望未来,中俄两国只有坚定不移的坚持睦邻友好合作,坚定不移的站在一起,才能在新的历史时期走上更好的发展道路。远亲不如近邻,当前的国际局势依旧很复杂,霸权主义仍然存在,强权政治依旧横行,我们两国既为邻邦,就应该互相合作,互相帮助,这是我们两国新的历史机遇,也是两国人民的殷切期望。只要中俄两国能携手共进,相信,这两个曾经在世界上无比辉煌的国家,必定会在未来的某一天,重新创造新的辉煌! 2017中俄关系形势与政策论文篇3 摘 要:上任后首次外访的第一站就是俄罗斯,而俄罗斯梅德韦杰夫也在第一时间电话祝贺了.这也是中俄高层频繁交流的缩影,进入21世纪以来,中俄不仅加强了在国际政治事务上的合作,同时还涉及到经济、军事、科技、文化等各领域.随着俄罗斯经济的继续复苏,中国的不断崛起,中俄在国际社会中地位的不断提高,今后的一段时期内,中俄合作仍然是趋势所在,我们应该把握这一趋势,使中俄关系保持在健康发展的轨道上. 关键词:中苏关系;现状;新时期;展望 中俄关系的渊源始于冷战时期的中苏关系,而分析当今局势必须以历史为依据,所以,我们从冷战中的中苏关系开始,分析中俄关系. 一、冷战时期的中苏关系 新中国建立初期,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全球对抗.美帝国主义支持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政府,并且在中国共产党打败国民党掌握国家政权后,仍然对国民党进行支持,同时对中国进行封锁.因此,中国的外交政策“一边倒”,即全面倒向社会主义阵营,而苏联也派专家对新中国的建设进行指导,中苏关系发展迅速. 19世纪50年代,赫鲁晓夫上台.在1960年的布加勒斯特各党会议上,中苏发生争论,苏联不仅在会上组织围攻,而且在会后从中国撤退专家,撕毁合同,停止供应设备,对中国施加政治经济压力,迫使中国听从其指挥.而中国坚决反对苏联对我国内政的粗暴干涉,适时调整了对外政策,改为“两个拳头打人”,既反美也反苏,重点发展和亚非拉国家的关系,此时中苏关系开始转冷. 60年代末,中苏两党意识形态分歧逐渐演变为国家利益的冲突.1969年6月,勃列日涅夫扬言要对中国进行“坚决的反击”,公开发出了战争威胁,多次策划对中国实施核打击.不仅在中国边境陈兵百万,而且在世界上,大国沙文主义严重,随意干涉别国外交和内政.此时美国深陷泥潭,对中国的态度转变并逐步建交.中国面对严峻的军事威胁,开始联美反苏. 80年代末,苏联穷兵黩武的政策使其经济衰退,国内问题严重,被迫转为守势.而中美关系也再度恶化,中国的实力不断增强,确立了独立自主的外交路线,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但“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① 二、冷战结束后中俄关系的初步恢复 冷战结束初期,中俄两国立即达成一些协议,其中有两点最为重要:第一,中国承认俄罗斯是苏联的继承国和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第二,中俄两国确认1989年和1991年中苏两国领导人所签署的两个《中苏联合公报》依然是中俄关系的指导文件,中俄两国将继续坚持上述两个《中苏联合公报》所确立的基本原则②.这是实现中苏关系平稳地转变为中俄关系的重要步骤,也是中俄未来加深友好交往的利好因素,这为以后中俄关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实际上,俄罗斯一直把自己看作是欧洲的俄罗斯,俄罗斯“大西洋主义”思想和“从渥太华到符拉迪沃斯托克”的政治安全体系理念都昭示了俄罗斯急切地加入美欧政治安全体系的心情,而中国受困于影响,这一时期在外交关系上遇冷受挫.也就是说,俄罗斯亲西方的外交政策限制了俄罗斯对华政策的推进程度,而中国不稳定的国内形势又影响了两国探究新型关系的深度.同时中俄双方刚刚修复的关系还比较脆弱,历史的消极因素仍然存在,当时俄罗斯对西方国家的态度明显要强于对中国的态度,中俄两国的“互视友好国家”的关系就显得有些“低洼”,两国只确认了“好”邻居的状态. 然而,虽然俄罗斯努力融入西方国家,中国在俄罗斯的对外政策中并未占据重要的位置.但是美国惧怕俄罗斯过于强大,西欧各国对俄罗斯的态度也由热转冷,都对俄罗斯的未来感到担心.此时中国在改革开放以后实力不断增强,加上俄罗斯和中国的地缘优势,中俄开始接近. 三、中俄关系的现状 中俄也对双方关系发展进行了研究,采取了新举措,吸取了过去极端化的教训,避免了不是结盟就是对抗的宿命,摸索出一条既符合两国国情,又适合两国利益需要、更顺应时代潮流的合作道路.1996年两国确立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2001年签署《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将这一关系性质以法律形式予以确定.普京认为该条约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在长期内调节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之间关系的文件”,是“世纪条约”但不是上个世纪的条约,这是未来世纪的条约,“因为它确定的是中国和俄罗斯作为友好国家在我们合作的基本方面彼此相互协作的原则”③.中俄这一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致力于战略上全面促进两国政治、经济、外交、安全和人文关系不断深化和拓宽,两国“世代友好,永不为敌”,永作“好邻居、好伙伴、好朋友”④.不仅在政治和安全领域相互支持和依重,在经贸领域加强合作互惠,人文领域的合作日益广泛而富有成果,而且在 教育 、文化、政党、司法等方面交流频繁. 对两国未来的展望应充分考虑两国现阶段的国情以及今后的发展任务.在国内,中俄担负着相同的历史任务:对俄罗斯来说,就是要重振俄罗斯,实现强国富民的战略目标;对中国来说,就是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而且,中俄两国在经济上互补性强,合作潜力巨大.在区域一体化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潮流的形势下,中俄需要加强合作,实现共同发展.在国际上,美国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而且对中国和俄罗斯的崛起感到忧虑,并以各种方法减缓中俄崛起的速度.中俄现阶段都没有与美国争霸的实力和意愿.中俄都致力于为自身的发展营造一个和平稳定的外部环境,维护众多发展中国家的利益,提高自身的国际地位.因此,为了突破西方在国际事务中的封锁,中俄必须走到一起,相互倚重. 四、中俄关系未来的展望 可以说,目前两国关系正处于历史最好时期,双边关系发展已经比较稳定和成熟,能够经受得住一些国际重大事件的考验.虽然影响双边关系进一步发展的因素依然很多,但是双方在考虑自身利益时,已经能够兼顾对方利益关切,而且随着两国国内政局的稳定,两国外交政策不断成熟,中俄关系仍会稳中有进.今后一段时期内,全球化会为两国合作提供更多的平台,而且两国在伊拉克问题,朝核问题等国际问题上也有了相互合作的经验.两国之间“要寻求共同利益的汇合点,扩大互利合作,共同对付人类生存和发展所面临的挑战.对彼此之间的分歧,要坚持对话,不搞对抗,从双方长远利益以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大局出发,妥善加以解决,反对动辄进行制裁或以制裁相威胁”⑤. 中俄毗邻而居,命运紧密相连,和则两利,不和则两害.两国和睦相处,加强合作不取决于愿意还是不愿意.因为两国除了难以割舍的深厚传统友谊,彼此还处于相似的战略环境,持有趋同的国际政治理念、拥有得天独厚的客观互补条件.深化中俄各领域合作符合两国的根本利益,它既是两国政府高层的共识,也得到两国广大民众的拥护和支持.中俄各领域合作已全面启动,两国关系又处在了新的历史起点,面临着又一次的重要发展机遇.尽管前进的道路上还会有所起伏,但中俄深化各领域合作的趋势已不可逆转.(作者单位:聊城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2] 《人民日报》1991年12月13日、12月29日. [3] 普京.普京文集[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4] 江泽民同志在莫斯科大学的演讲:共创中俄关系的美好未来.新华社莫斯科2001年7月17日电. 2017中俄关系形势与政策论文相关 文章 : 1. 2017论中俄关系形势与政策论文 2. 2017大国关系形势与政策论文 3. 2017国际形势与政策论文 4. 有关中国与俄罗斯的形势与政策论文 5. 2017年形势与政策论文

帮你找到下面一篇参考文章,希望对你的论文有所借鉴俄罗斯报业改革发展及受众分析苏联十月革命的胜利推翻了俄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并创建了庞大的社会主义新闻出版体系。截止到1986年,苏联已有各类报纸8000多家;其中日报713种,发行量为一亿多份,位居世界前列。随着1991年苏联的解体,前苏联的新闻出版体系迅速瓦解。俄罗斯的新闻媒体开始由新闻出版部统一管理。由于俄罗斯政治体制和社会体制的变革,新的新闻出版体系也逐渐形成。俄罗斯民主自由的新闻出版观念在大众中已经十分普及。从苏联解体直到今天,虽然新闻出版业经历了不少坎坷的道路,但它还是在碰撞中吸取经验,不断发展。新的政治体制下的报业改革1991年12月,俄罗斯联邦通过了《大众传播媒介法》。该法给俄罗斯报业带来“民主”和“自由”,并拓宽了报业的活动领域。但是所谓“自由”出版,并不代表报纸媒体可以完全自由,毫无顾虑的发表自己的意见。因为报刊想要生存下去,就必须以强大的财政,经济基础作为支撑。苏联时期的党报,机关报依靠苏共中央的财政拨款。苏联解体以后,报刊不在享有拨款,他们必须自负盈亏。于是,党报,机关报纷纷改成民营的独立报纸,向社会寻求经济支持。他们艰难地自筹资金,惨淡经营;其它专业报刊更是在市场经济中颠簸挣扎。财经问题已经成为俄罗斯新闻出版业自由发展的最大障碍。新闻出版业在经济上遇到的困难是由苏联时期开始形成的。在苏联时期,虽然出版报刊有很大的利润,但是其利润流入到党组织,共青团,工会,以及其他社会组织中,最后汇入国家财政部门。苏联政府并没有在发展大众传媒的经济基础设施上投入资金。经济问题一直拖延,始终没能得到彻底解决。现在的俄罗斯新闻出版业处在缺乏信息资本,没有资金保障的状态中。当前俄罗斯经济发展面临很多困难,自然也影响到了大众传媒业。由于缺乏投资,纸张和印刷的价格过高,广告市场发展过于缓慢等原因,造成了报业盈利上的困难。但是以上这些只是客观因素, 现存的主观问题是:许多报社为了拥有更多读者,盲目扩大报纸版面,而其质量标准下降。刊物中出现许多空洞,肤浅的消息。他们希望刊物上刊登的新闻能在读者中引起强烈反映,但是这些新闻往往并不真实。总而言之,目前俄罗斯新闻出版业自由发展所面临的考验不仅是经济问题,还有新闻伦理标准的问题。书刊检查机构被取消,刊物能够自由出版发行。这对新闻工作的伦理性提出了严峻考验。很多新闻工作者不能严格遵守职业道德,使报道经常缺乏准确性。这些报道使读者失去了对刊物的信任。读者对刊物的失望加深了报业危机。失去读者的信赖就意味减少了报纸发行量。 这个问题在俄罗斯民主发展的第一年就已经出现了。值得我们关注的是,报纸发行量下降的同时,报刊的种类明显的增加了。在俄罗斯报业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独特的“数量爆炸”。80年代末期,苏联的报刊只有几百种。90年代初期,全苏联有8000多种刊物发行。其中报纸4863多种,杂志3353多种。而今天,有27000多种刊物在俄罗斯境内(不包括独联体国家)发行。 苏联时期的中央级报刊基本上都保留下来了。但是不论是从内容上,形式上,还是经营管理方式上,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苏联时期的中央机关报《真理报》在苏联解体以后和一家希腊的公司(Steelite Holdings Ltd)合作, 并组建了“真理报国际有限公司”。希腊公司拥有55%的股份,报社只持有45%股份《真理报》就这样生存了下来。但是报社和希腊公司很快就产生了矛盾,报纸也分成两家。由真理报社有限公司出版发行的还是叫《真理报》。它是俄罗斯共产党和左翼力量的报纸,由俄罗斯的一些大型商业,企业机构支持。由真理报国际股份公司出版发行的报纸叫做-《真理报-5》。《真理报-5》的政治倾向自由,仍然是由外国的财政资本支持。苏联解体以后,原来的最高苏维埃机关报《消息报》得到俄罗斯最大的石油公司-卢科依尔公司的财政支持。该公司买下了《消息报》41%的股份。是《消息报》的最大股东。在卢科依尔公司的经济支持下,《消息报》的出版发行一直比较稳定。在受众中的影响也比较大。苏联时期的共青团中央机关报《共青团真理报》。它从内容,版式,风格上都有极大的变化。唯一不变的只是报纸的名称。《莫斯科共青团员报》是目前最受莫斯科受众青睐的都市报了。它的前身是莫斯科团市委机关报。苏联解体后,新的刊物大量涌现。在俄罗斯现代受众中影响比较大的报纸有《独立报》,《今日报》,《生意人报》等;杂志有《总结》等。《独立报》和《今日报》主要是对时事,政治,经济等进行分析和评论。《生意人报》属于商业报纸,深受商业和金融界人士的喜爱和认同。俄罗斯报业的发展进程在俄罗斯社会,经济整体发展不平均的情况下,可以把俄报业的发展粗略的分成几个阶段。1989-1991年,新闻出版业开始从旧的传统形式中挣脱出来。在这以前,刊物曾是为苏联共产党服务的工具。苏联解体后,新闻出版业自由地从外界压力中解脱出来。这标志着新的新闻工作形式已经形成了。这段时期,刊物成为官僚,行政管理部门的评论工具。新闻出版业有一定的自由,但是国家政党保持了领导的角色。1990年6月12日,关于新闻事业的新立法被通过了。苏联共产党无权再干涉新闻业的自由出版。新闻出版业从国家机构中挣脱出来,获得独立。1991-1993年,俄罗斯新闻出版业经历了自由的黄金时期。苏联时期对报业实行的是垂直管理。在这种垂直管理模式下,报刊一般被分为若干等级——中央的;加盟共和国的;边疆区、州、自治共和国的;一般城市和地区的;工矿、学校、农庄等企事业单位的。各级报刊均处于苏共中央的统一领导之下,并接受各级党委(或党领导的企事业组织)的管理和监督。全苏新闻社——塔斯社为这些报刊提供消息,主要的中央报纸通过传真传递到全国各个城市。现在这种金字塔式的结构不存在了。每一家报社都以自己的利益为重,他们不用听命于任何外界的命令。在报业发展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需要新的投资。俄罗斯经济垄断后的纸张价格过高,印刷费用相对增加。这样报社赢利很困难。甚至有报社干脆不赢利。国家曾试图给报业,印刷业发放补助金作为援助。但这是远远不够的。为了在竞争中生存,许多报社不得不大量刊登广告,并争取外来的资本投资。1993年12月,俄罗斯联邦会议对“大众传播媒介法”进行了修改,使新闻传播更加民主,自由。并走上了商业化的道路。1995-1996年,在俄罗斯总统大选前夕,新闻业寡头们联合起来支持总统候选人叶利钦。使俄罗斯再次出现了享有特权的新闻出版形式。(以前是在苏维埃政权的操纵下,现今是被大财团所掌握。)但是统一战线并没维持很久,私有制破坏了新闻业的统一战线,新闻界的垄断者们不得不开始进行信息战。这样的政治战争一直持续着。1998-1999年,新一轮总统大选使新闻垄断者之间的战争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从2000年总统大选结束以后直到现在,由于新闻业的发展越来越趋向于商业化和政治化,刊物在俄罗斯人民心中的声望再次下降。总统普京提出了必须加固国家新闻传播事业的要求。为了加强国家对新闻传播业的监督管理,专门成立了管理刊物,广电,大众传播的部门。并在互连网上建立了代表官方看法和意见的消息社-《国家RU》。目前俄罗斯发行的报刊不仅由国家控制,还有一部分是各政党的舆论工具。俄罗斯主要发行的报纸有:《真理报》发行量19万份;《消息报》61万份;《今日报》5,6万份;《独立报》5,7万份;《劳动报》158万份;《俄罗斯报》53万份;《共青团真理报》166万份;《文学报》26万份。俄罗斯报业受众分析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报业经历了风风雨雨,一步步走到了今天。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俄报业逐渐走向了商业化的发展模式。分析,研究报业市场和受众也成了现代报业必修的一课。俄罗斯领土面积为1110万平方公里,是个地广人稀的国家,平均人口密度底。约有人口14850万。我们可以按年龄可以把俄罗斯人划分成五代人。1)民主革命的一代(生于1900-1923年)。他们经历了1917年的十月革命,卫国战争等。这一代人是苏联初期国家的建设者。他们对国家有很强的责任心和自我牺牲精神。2)缄默的一代(生于1923-1943年)。他们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战争给苏联的经济带来巨大损失。这一代人大多都奉公守法,默默忍受物资的匮乏。3)积极的一代(生于1943-1963年)。他们积极,果断,上进。为战后苏联的恢复性建设作出了很大贡献。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宇航员尤里.加加林。4)生于1963-1983年的一代。他们经历了苏联和美国的冷战,经历了苏联政府更换新一代领导人。5)生于1983年以后的一代。这代人出生在苏联时期,经历了苏联的衰败和解体。他们面对的是俄罗斯今天新的社会体制。目前的报纸受众群体主要集中在第三,四五代人中。下面我们对这几部分受众进行逐一分析。经历了社会体制的巨变,俄罗斯报业受众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也有相当大的变化。影响受众行为的首要因素可以说是文化因素和年龄差异。俄罗斯人民的文化程度较高。苏联早在1952年就基本普及了七年制义务教育;70年代初,已经普及了八年制义务教育;而从80年代到现在,俄罗斯一直在努力普及公民义务教育。到现在为止,基本上已经普及了十一年制义务教育。由于受众年龄差较大,对报纸消费行为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出生于1943-1963年的那代人相对保守。他们长时间生活在前苏联社会主义体制下,并经历了从苏联到俄罗斯的社会巨变。他们不太接受国家政治体系的变迁,面对急剧变动的社会,对新的社会体系表示怀疑和不满。这类受众有读报的习惯,但是对现代报刊的报道不太感兴趣,尤其是对五花八门的社会新闻,各种奇闻逸事,小道消息比较反感。他们能接受的是具有民族爱国主义倾向的新闻报道。生于1963-1983年的俄罗斯人则比较开放。他们从小学到中学接受的都是苏联社会主义基础教育。苏联解体以后接受的是西方化,资本主义化的高等教育。这一代人是报刊的积极受众。他们对政治,经济,外交,时事新闻及评论等内容的报纸杂志很感兴趣。并经常订阅和自己专业有关的业内刊物。他们普遍向往西方人的生活方式,追求完美。希望从媒介的报道中获取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出生于1983年以后的俄罗斯人是一代年轻的新闻受众。总体来说,这类受众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很强,有思想和行动力。他们积极进取,特别喜欢接受大量的新闻和信息。但这类受众中有一小部分人喜欢讲排场,盲目追求奢饰的生活方式。他们对政治,经济,国际新闻及评论不太敏感,而对社会名流,演艺界,体育界明星的生活新闻感兴趣。这类受众经常购买关于明星生活的昂贵杂志,然后对其进行模仿。面对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经济状况和生活方式的报刊受众,随着俄罗斯报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俄罗斯现代报刊越来越重视对受众的调查分析。并根据调查结果进行改革和创新。今天的俄罗斯报业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面临着很多新的课题和挑战。报刊必须以受众的利益为主,公正客关的面向群众。以多元化的表现手段来吸引受众。积极发挥媒体的宣传作用

对20世纪90年代俄罗斯经济改革的反思李新 【摘要】:本文对俄罗斯 2 0世纪 90年代经济改革的主要内容进行反思 ,私有化没有提高企业经济绩效 ,反而使少数人成为暴发户 ,形成金融寡头 ;经济自由化造成经济管理真空 ,宏观经济失控 ;货币主义政策最终使俄罗斯金融体系崩溃 ;从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来看 ,俄罗斯经济本身不存在复苏的机制 ,必须加大国家的投资力度。【作者单位】: 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上海200433【关键词】: 私有化自由化货币主义凯恩斯主义投资乘数【分类号】:F151.2【正文快照】: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全盘接受 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的“休克疗法”药方 ,从 1992年开始采取极端自由主义措施匆忙发起了快马加鞭的经济试验。然而这次试验没有经受住经济绩效的检验。对于从中央集权管理经济模式向所谓现代市场经济转轨来说 ,经济自由化和产权私有化 ,或许是

俄罗斯经济论文发表

俄罗斯经济学博士毕业要求如下一、在核心期刊以第一作者发表两篇以上论文。在核心期刊上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是博士毕业的硬性条件,其中如果被发表在一类期刊上,则可以被算作两篇,其他种类的核心期刊只能算作一篇。二、在规定年限内修满所有学分。博士的标准学制年限是3年,如果是硕博连读是两年,博士生需要在规定的学习年限内修满所有学分,并通过答辩,才能申请毕业。三、没有学术不端记录。博士生在发表论文的时候,要保证论文科学可靠,不能有造假或剽窃行为,如果被发现有学术不端行为,将被取消学籍。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于俄罗斯经济发展的影响很深远应该看到,加入世贸组织符合当今时代潮流,有利于俄罗斯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为有效解决俄国内经济的结构性问题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对于俄罗斯的长远发展有着重大意义。首先,为俄罗斯商品进入国际市场扫清了障碍。近年来,随着国际贸易摩擦的不断增多,有效保证本国商品不受歧视地进入国际市场也成为了俄对外经贸政策的关注重点。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有利于俄罗斯融入全球贸易自由化的进程,同时也消除了贸易歧视和技术壁垒,从而能够加快俄罗斯对外贸易的发展。其次,有利于解决国际贸易争端。当前,俄罗斯面临的国际贸易纠纷也呈上升趋势。成为世贸组织成员后,俄罗斯不再被排除在调解贸易争端的现代机制之外,从而可以充分利用世贸组织内的协调机制来解决贸易纠纷。多年的实践证明,这种机制是行之有效的。除此之外,俄罗斯可以提出对单独针对俄罗斯的反倾销措施加以修订或取消,从而大大减少因此而遭受的巨大经济损失。第三,有利于俄罗斯进行对外投资合作。世贸组织有关贸易投资的措施协议和服务贸易总协定,为俄罗斯与其他国家和地区进行贸易投资合作创造了有利条件,也为俄罗斯企业进入外国市场提供了可能。成为世贸组织成员后,俄罗斯还可以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对世界贸易规则的制定产生影响,从而更好地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维护其本国利益。第四,加入世贸组织将推动俄罗斯更好地与国际接轨。为加入世贸组织,俄罗斯必须逐步对其相关贸易法规进行修改,使其与世界贸易组织法规和文件的精神相吻合。俄的投资政策和税收政策与国际接轨后,还可以为加大吸引外资和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创造良好条件。同时,加入世贸组织后,俄罗斯可以更加便利地吸收外国先进技术和管理方式,提高本国工业的竞争力。

苏联政治史:苏联知识分子、苏联政治文化与苏联民族问题系列:以赛亚·伯林视野下的苏联知识分子与苏联文化》,载《俄罗斯研究》2012年第3期。《历史断想:十月革命与苏联知识分子》,载《俄罗斯学刊》2012年第3期。《“世界革命”与“国家利益”:“勃列日涅夫主义”的理论来源与真实诉求》,载《黑龙江社会科学》2012年第6期。《政治动员背景下苏联国内政治中的敌人形象》载《史学月刊》2011年第4期。《新阶级和特权阶层:吉拉斯对苏联政治和社会结构的分析》载《黑龙江社会科学》2010年第1期。《列宁·布哈林·斯大林:红色领袖对“文化革命”和苏维埃文化的理解与阐释》载《俄罗斯学刊》2011年第1期。《新阶级和特权阶层:吉拉斯对苏联政治和社会结构的分析》载《黑龙江社会科学》2011年第1期《列宁·布哈林·斯大林:红色领袖对“文化革命”和苏维埃文化的理解与阐释》载《俄罗斯学刊》2011年第1期(创刊号)《苏维埃知识分子概念的形成及时代特征》载《国外社会科学》2010年第2期。《苏联红色教授学院的建立及其历史影响》载《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10年第1期。《冷战背景下苏联对外政治中的“敌人形象:”》载《史学月刊》2010年第7期。《20世纪20年代苏联知识分子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地位》载《社会科学》2010年第10期。《政治文化背景下苏联知识分子的公共空间与政治表达》载《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10年第5期。《20-30年代的“访苏现象”及其对苏联的认识》载《理论学刊》2010年第10期。合著排名一。《索尔仁尼琴:俄罗斯作家的历史际遇与知识分子式的历史思考》载《杭州师范大学学报》2010年第6期。《从知识精英到政治精英:卢那察尔斯基的政治轨迹与思想历程》载《学习与探索》2010年第1期。《从政治整肃到行政规训:新经济政策时期苏维埃政权的知识分子政策》载《俄罗斯研究》2009年第4期《新经济政策时期苏联知识分子的公共空间与政治表达》载《黑龙江社会科学》2009年第5期《新经济政策时期苏联知识分子的思想塑造和政权培育》载《社会科学》2009年第11期《新经济政策时期高尔基思想肖像》载《杭州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第5期《孤旅与命运:20 世纪 20 至 30年代欧洲的俄国侨民》载《中国社会科学内刊》2008 年第 1 期《国家利益视野下勃列日涅夫时期的对美关系》载《杭州师范大学学报》2008 年第 2 期《勃列日涅夫斯时期苏联严重的社会问题》载《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06 年第 1 期 。《简论苏联犹太人问题》载《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2003 年第 2 期。《对苏维埃联邦的成立和苏联宪法的历史分析》载《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03 年第 1 期 。《论苏联宪法的缺陷和联邦制解体的原因》载《现代代动力:中国、俄罗斯、东欧改革比较研究》,当代世界出版社 2003 年版 。《俄罗斯知识分子与大俄罗斯民族主义》载《东欧中亚研究》 2000 年第 5 期。《秘密报告的由来》载《俄罗斯文艺》2000年第3期《列宁遗嘱之谜》载《俄罗斯文艺》2000年第4期《苏联联邦制变形的历史原因》载《东欧中亚研究》 1999 年第 4 期。《苏联时期俄罗斯民族特殊地位与 “俄罗斯中心论” 》载《东欧中亚研究》 1997 年第 3 期 。《前苏联双重主权冲突和民族分离主义》载《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1996 年第 1 期 。《民族主义在前苏联的表现及其特点》载《世界民族》 1996 年第 2 期 。《民族文化与族际文化 ── 冲突抑或协调》载《东欧中亚研究》1996 年第 4 期 。《俄国文化中的“知识分子概念”》载《北方论丛》2009年第1期《俄国贵族阶层的形成及其政治觉醒》载《理论学刊》2008 年第 6 期《冯维津命题与近代俄国知识分子觉醒》载《黑龙江社会科学》 2008 年第 4 期《米留可夫自由主义思想浅谈》载《西伯利亚研究》2008年第6期。合著排名二。《20 世纪20 年代俄国侨民的政治思潮——以米留可夫的“新策略”为个案研究》载《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08年第3期。合著排名二。Искание “ вех либерализма ” : Раздумье П. Б. Струве о русских революцией //Вестник СПбГУ .Серия “ история ” ,2007. № .2.《寻找路标:斯徒卢威关于俄国革命的思考》载《圣彼得堡国立大学学报》(历史卷)2007 年第 2 期。《俄国近代政治恐怖主义的源流》载《史学月刊》2007 年第 1 期。《斯徒卢威:俄国自由主义的代言人》载《学习时报》2007年12月31日《“东方”与“西方”的选择和间离》载《学习时报》2007年11月6日《别林斯基和巴枯宁的思想迷途》载《学习时报》2007年10月22日《吉霍米洛夫的政治转向》载《学习时报》2007年7月30日《果戈理的保守与反动》载《学习时报》2007年7月5日《涅恰耶夫与俄国近代政治恐怖主义》载《学习时报》2007年6月13日《恰达耶夫与普希金爱国主义观的异同》载《学习时报》2007年5月21《斯徒卢威自由主义思想的核心理念》载《华东师大学报》 2006 年第 1 期《俄国自由主义思想史论纲》载《北方论丛》2006 年第 6 期。《西方文化之于俄罗斯:动力抑或阻碍》载《俄罗斯文艺》2005 年第 1 期 。《再寻路标:侨民时期的斯图卢威的保守自由主义思想》载《北方论丛》2005 年第 2 期 。《俄罗斯外交取向的文化传统思考》载 《世界近现代史研究》(第二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5 年版 。《尊从与背离:斯图卢威的激进自由主义思想》载《世界近现代史研究》(第一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4 年 。《激情与反思:斯图卢威与三次俄国革命》载《二十一世纪》(香港) 2004 年 10 月号 。《恰达耶夫与普希金爱国主义观异同》载《俄罗斯思想与俄罗斯道路》,外文出版社 2004 年 。《现代化之准备:叶卡捷琳娜二世的开明专制》载《学习时报》2004年1月5日《现代化之浴血:十二月党人的理论与实践》载《学习时报》2004年1月19日《现代化之启蒙:俄国知识分子群体与现代化道路探寻》载《学习时报》2004年2月16日。《现代化之窘困:亚历山大二世改革》载《学习时报》2004年3月1日《现代化之选择:从民粹主义到列宁主义》载《学习时报》2004年3月15日《维特改革与俄国工业化》载《学习时报》2004年3月29日《尼古拉二世的改革与反改革》载《学习时报》2004年4月12日《西方文化与俄国现代化》载《学习时报》2004年4月29日《改革与革命:俄国现代化》载《学习时报》2004年5月17日,4000字《叶卡捷琳娜二世的开明专制改革》载《中国财经报》2004年5月25日《彼得大帝移风易俗》载《学习时报》2003年7月12日《以 “路标” 为界—— 俄国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思想波澜》载《历史研究》 2003 年第 5 期 。《白银时代的喧哗:俄国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左倾” 》载《俄罗斯文艺》 2003 年第 3 期 。《恋女与情郎的永恒对话 —— 俄国知识分子群体的形成与特点》载《俄罗斯文艺》 2002 年第 3 期。《叶卡特琳娜二世开明君主新论》载《史学论衡:百年校庆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年版。《从民粹主义到列宁主义 —— 俄国知识分子思想的艰难跋涉》载《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2001 年第 6 期 。《俄罗斯国家的形成与民族主义》载《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1 年第 2 期。《亚历山大二世》载《俄罗斯文艺》2001年第3期《叶卡捷琳娜二世的治国方略》载《俄罗斯文艺》2001年第4期《彼得大帝的遗瞩之谜》载《俄罗斯文艺》2000年第2期《彼得大帝性格之谜》载《俄罗斯文艺》2000年第2期《从拉吉舍夫到巴枯宁:俄国先进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载《世纪之交的中国史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8 年版 。《神秘沙皇的神秘之死》载《中国教育报》1995年1月8日。《俄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及其与沙皇政府的关系》载《齐齐哈尔师范学院学报》1994 年第 6 期。《日俄战争对俄国海军的影响》载《求是学刊》1994 年第 5 期 。《俄国历史上俄罗斯民族主义的形成及其基础》载《世界历史》 1994 年第 5 期 。《西方文化对俄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载《北方论丛》1993 年第 2 期 。《俄国现代化进程中改革与革命》载《求是学刊》1993 年第 1 期。《略论俄国历史上的现代化进程》载《齐齐哈尔师院学报》1992 年第 6 期。《资产阶级在俄国政治现代化进程中历史地位》载《世界历史》1992 年第 1 期 。《关于巴枯宁和巴枯宁主义的几个问题》载《齐齐哈尔师范学院学报》1991 年第 1 期 。《俄罗斯经济文化传统形成及其与现代化的冲突》载《求是学刊》1991 年第 6 期。《俄罗斯军事学派奠基人──苏沃罗夫》载《军事史林》1990 年第 1 期 。《俄罗斯政治文化传统形成与现代化的对抗》载《北方论丛》1990 年第 2 期 。《俄国垄断工业的发展及其与沙皇政府的关系》载《大庆师范专科学校学报》1990 年第 2 期 。《论维特改革的影响及实质》载《求是学刊》1990 年第 4 期。《俄国资产阶级的形成及其特点》载《求是学刊》1989 年第 4 期 (识学以来公开发表的第一篇学术论文,以志纪念)。《彼得大帝和俄国海军》载《海洋》1984年第9期 (识学以来公开发表的第一篇稚文,它给我以鼓励并立志学术,以志纪念)。《中苏关系中的“台湾问题”与“台湾因素”——来自俄罗斯资料的解释》载《东方外交与台湾》(魏楚雄、陈奉林主编),“东方外交史丛书二”,澳门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近世俄国文献对朝鲜的记载与初识》载《史学史研究》2010年第4期。《中苏关系中的“台湾问题”与“台湾因素”》载《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09年第3期《旅俄华工与十月革命前后中国形象的转变》载《学习与探索》2009 年第 1 期《近代俄国知识阶层对东方和中国文化的认识》载《学习与探索》2008 年第 1 期《东正教与中俄早期文化交流》载《杭州师范大学学报》2007 年第 2 期。《华裔学志》的创办及其对中西文化交流的影响》载《北方论丛》2004 年第4期 。 合著排名一。《李鸿章与维特经济现代化思想的比较研究》载《北方论丛》2001年第4期。《俄国远东政策与乌赫托姆斯基》载《学习与探索1993 年第1期 。《李鸿章特别基金的由来》载《北方文物》1989 年第4期 。《国内学界近三十年国内俄国史研究回顾》载《理论学刊》2009 年第 1 期《当代俄罗斯十月革命史学的若干趋势》载《史学史研究》2008 年第 3 期《十月革命史研究四题》载《俄罗斯文艺》2007年第4期《文明史观在当代俄罗斯:复兴还是重建》载《河南师大学报》2007年第4期。《 从文化史到文化学:文明史观的复兴抑或重建?——对俄罗斯学术现象的评析》载《学习与探索》2007 年第2期。《历史学视角:中国俄罗斯学的战略性思考》载《俄罗斯文艺》2007年第2 期 。《比较视野下的文明冲突范式研究——文明冲突论与文明内部冲突论》载《井岗山干部学院学报》2006 年第 4 期。 合著排名一。《文化与传统之殇:俄国现代化历史和道路的哲学思考》,载《江汉大学学报》, 2006 年第 2 期。《比较史学视野下苏联和南斯拉夫的解体—— 苏联、南斯拉夫与美国联邦制的比较》载《俄罗斯语言和文化论文集》,重庆出版社2005 年版。合著排名一。《近十年来国内关于欧亚主义问题研究综述》载《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 2005年第6期 。合著排名一。《民族主义的三次浪潮》载《学习时报》2005年4月25日。《多样和多元:审视20世纪宗教发展》载《学习时报》2005年3月21日《俄罗斯人文社科现状及发展趋势》载《东欧中亚研究》2001 年第 3 期 。《苏联和俄罗斯学者对苏联民族主义的研究评述》载《俄罗斯研究》(安徽大学)1997 年第 3 期 。《关于十月革命史研究几个问题》载《俄罗斯研究》(安徽大学)1997 年第5 期。《作为一种世界性潮流的民族主义》载《世界经济与政治》1996 年第1期 。合著排名一。《近年我国史学界关于俄国现代化问题研究的综述》载《世界史研究动态》1991年第6期 。《中国学者对前苏联民族主义研究评述》载《俄罗斯研究》(安徽大学)1995年第4期。《西方学者对前苏联民族主义的研究评述》载《俄罗斯研究》(安徽大学)1994 年第6期。《论19世纪国际工运史研究的几个问题》载《中国工运学院学报》1990年第3期。合著排名二。《当代俄罗斯思想家亚·季诺维耶夫及其政治思想》载《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 2007 年第 2 期 。《新旧俄罗斯的相遇与歧路:欧亚主义视野下俄罗斯复兴之历史思考》载《学习与探索》2006 年第 2 期。《季诺维也夫的“社会学小说”和他的社会学式解剖》载《学习时报》 2006年7月25日 。《季诺维也夫 :苏维埃体制最严厉的批判者和最后的守望人》载《二十一世纪》(香港)2006 年 8 月号(网络版)。《俄共国家主义意识形态与“俄罗斯思想”》载《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04 年第 4 期 。合著排名一。《俄美关系发展的未来趋势》载《和平与发展》1996 年第 2 期 。《走向 21 世纪的俄美关系:冲突抑或协调》载《当代世界》1996 年第 3 期。《车臣事变对俄罗斯联邦的完整与叶利钦政治命运的影响》载《东欧中亚研究》 1995年第3期 。《苏联解体的理论依据和法律依据》载《东欧中亚研究》1994年第6 期。《俄乌黑海舰队归属的争执及矛盾发展趋向》载《东欧中亚研究》1993 年第3期。

俄罗斯乌克兰政治论文发表

浅析美俄紧张关系【摘要】俄罗斯毫无疑问是一个世界大国,美国是不愿意看到这样一个有着前苏联继承者身份的国家发展并崛起的。普京的上台、石油价格的反常跳水都似无声的硝烟在说明对抗的程度。究其根源,这仍是二战后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所奉行地缘政治引发的一系列不良反应。当下,全世界都在热切关注乌克兰问题,能否能在这一问题上达成一致,或对美俄关系有着难以估量的影响。 【关键词】地缘政治;北约;乌克兰 一、俄美的紧张关系 俄罗斯具有超常的世界大国因素。其标志是拥有与美国相当的核武库,拥有世界上22%左右的丰富资源(仅贝加尔湖淡水就占世界四分之一),拥有世界第一的版图。这样一个大国,尤其是被视为是苏联解体后的继承国家,其对有着充当“世界警察”角色和霸主情结的美国是有着显而易见的威胁的。 普京的言行常常令美国震惊和反感。如上台之初《世纪之交的俄罗斯》一文,明确提出不走欧美道路;接着高呼“给我二十年,还给你一个强大的俄罗斯”,随后指出苏联解体是20世纪最大的地缘政治悲剧。美国和西方一些大国必欲置普京于倒地而后快。 2014年12月11日,国际市场石油单价跌破60美元,卢布兑换美元比价自年初以来下跌40%。俄罗斯政府在确定2014年预算时估计的基准油价是93美元。俄罗斯怀疑,这是美国和某些中东国家的阴谋——增产压价,升值美元,打击俄罗斯经济,就像当初里根为搞垮苏联而与沙特合谋压低油价那样。 二、紧张的根源 要论美俄关系,离不开一个关键词——北约。众所周知,虽然现在的北约或许不再是美国的一家之言,然其在该组织里的地位仍然是举足轻重的。美俄关系紧张,追溯历史可以发现,根本原因在于双方在冷战后欧洲的战略利益与考虑同床异梦。 美欧与俄罗斯对冷战结束意义和战后格局的设想十分不同。冷战的结束并无国际法意义上的“战败国”,但美欧都将冷战终结视为“以和平方式战胜专制”的胜利,抱有将苏联的继承者俄罗斯视为“失败者”的心态。俄罗斯国内外政策与影响力虽与苏联大不相同,但北约以“共同价值观”作为立盟根本和判断与他国关系亲疏的准绳,对俄罗斯并不完全认同,最多视其为或可改造的对象。索拉纳谈及冷战后处理与俄关系原则时,表示“协助俄罗斯在欧洲新框架内找到合适位置”,似乎释放对俄的善意,但就双方间“我主你从”的意识和监管、规范俄罗斯的意图却显露无疑。 进而言之,俄罗斯的领土与实力虽大为缩减,但其固有的独立发展意志在后冷战时期有增无减,并未失去大国地位追求。俄罗斯组建独联体后,致力于发展欧亚合作机制以维系传统影响,在中东地区等国际热点事务中有着特殊的发言权,一心发展可与美国一争高下的核武库威慑力,并不听命于西方对其政治取向的指点和安排。这大大违背了西方对冷战后俄罗斯地位的设想,双方关系中竞争因素高于合作可能。北约与俄罗斯之间难有切实的、延续的互信与尊重,分歧演化成矛盾争执的概率甚高。 三、地缘政治 冷战结束后,中东欧国家大都意图“回归欧洲”,要求靠近、参加北约和欧盟,开辟不同于冷战时期的发展道路。北约据此声称“东扩是回应申请入约国的要求”,但压制俄罗斯战略势力也是北约东扩的一项根本目的。实际上,北约对于东扩给俄罗斯造成的影响和俄罗斯的抗争心知肚明。 同时,北约扩员只为满足申请国愿望而无其他目的的辩解更是难以自圆其说。近期,美欧围绕乌克兰危机联手对俄罗斯实施的强硬对策,就没有被北约一些新成员国完全认同,表明这些国家虽愿参加北约,但并无与北约共同遏制俄罗斯的用意冷战后,北约首批发展的波兰、捷克、匈牙利三国曾被视为阵营转换的典范,而当前捷克、匈牙利就与北约在对俄罗斯强硬立场上保持了距离。捷克总统泽曼坚持赴俄罗斯参加纪念二战生理活动,打破了西方一致行动孤立、打击俄罗斯的意图。美国驻捷克大使无理、无礼地予以指责,泽曼反唇相讥,两国关系一度掀起风波。由此看出,北约对新入盟成员国的愿望并不完全尊重,除非它们无条件地同意一致抗俄。 四、争夺乌克兰 乌克兰、格鲁吉亚被俄罗斯视为抵御北约的最后一道防护墙,因而拼尽全力护卫。北约则不破墙而决不罢休,双方争斗短兵相接。北约把乌克兰、格鲁吉亚两国列为重点发展对象,竭尽拉拢之能事。以与乌克兰关系为例,早在1997年7月北约冷战后首次扩员时,就盯上了对俄战略意义更重的乌克兰。北约与乌克兰建立关系之出就高调签署《特别伙伴宪章》,赋予该项合作与众不同的意义。1999年4月,北约与乌克兰举行首次首脑会晤,发表联合声明宣布双方全面合作及乌克兰“加入欧洲——大西洋结构”的决心,并成立了北约——乌克兰委员会等常设合作机制。北约以帮助乌克兰改革为名,为拉拢乌克兰花了大力气。 2013年11月2日,时任乌克兰总统亚努科维奇决定暂缓与欧盟签署联系国协定,虽然这一举措有考虑俄罗斯要求的因素,但远未跳出其一直以来在接近欧盟与维系对俄合作中保持平衡的政策。早已渗入乌克兰的外国势力操纵国内亲西方力量以此为借口发动激烈抗议,亚努科维奇政权很快被广场暴力推翻。美国高官无所顾忌的直接插手乌克兰新政权的组成,大力促推乌克兰敌俄、向西政治的发展。俄罗斯不会听任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乌克兰旁落西方,也相继采取支持乌克兰东部对当局的反抗行动、收回克里米亚等大手笔对策。冷战后美欧与俄之间的首场政治、军事、经济全面对抗爆发。

欧洲理事会15日批准了欧盟委员会此前提出的第九轮对俄罗斯制裁措施。美国政府同一天也宣布新一轮对俄个人和实体制裁措施。自今年2月24日俄罗斯发起对乌克兰的特别军事行动以来,西方采取多轮制裁试图从经济上击垮俄罗斯。乌克兰危机升级以及此后的拉锯式延续,使俄乌经济民生受到冲击,也深刻影响全球经济复苏。制裁冲击但未能击垮俄经济自乌克兰危机升级以来,西方对俄实施了多轮涉及金融、贸易、能源等多领域制裁,造成俄金融市场剧烈波动,卢布快速贬值,物价攀升,供应链失稳加剧。但随着俄方采取一系列反制措施,俄经济目前总体稳定。俄总统普京12月15日以视频形式召开会议时表示,在俄政府、金融机构和各地方共同努力下,俄经济局势得以恢复稳定。普京说:“西方国家通过制裁,试图将俄罗斯推向世界发展的边缘,但俄罗斯绝不会走自我封闭的道路。”俄罗斯外贸和投资正在向充满活力的发展中国家、地区和市场转移。普京说,虽然今年俄经济面临萎缩,但降幅远低于此前一些专家预测的20%。俄2022年国内生产总值将下降约2.5%,较此前2.9%的预测降幅再次收窄。俄物价水平自3月至4月出现较大幅度上涨之后,从5月至今一直保持相对稳定。目前俄公共财政保持稳定,预计今年和未来几年,俄预算赤字将保持在较低水平,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12月10日,在俄罗斯莫斯科,人们在雪中行走。新华社发(亚历山大摄)分析人士认为,在经历了年初卢布的大幅震荡、西方企业大量退出俄市场等一系列冲击后,俄依靠宏观调控政策短时间内稳定了国内金融体系和经济秩序。此外,由于欧洲各国对俄能源等商品短期依赖性强且俄加大对亚洲、非洲的出口,俄在国际贸易中仍有所获。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今年10月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指出,得益于石油出口和国内需求相对稳定,俄罗斯经济萎缩状况没有预期严重。俄罗斯卡卢加州国立齐奥尔科夫斯基大学教授克鲁季科夫认为,西方对俄制裁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切断俄罗斯从能源(主要是石油和天然气)市场中获得收入的渠道。但其结果是能源市场商品价格上涨得更多,俄能源出口收入也相应增加。乌遭遇经济民生困境相比之下,乌克兰危机升级以来,乌克兰经济遭遇重创,民生困境加剧。6月20日,顿涅茨克当地居民从被损坏的建筑撤离。新华社发(维克托摄)一方面,2022年乌克兰经济将陷入严重衰退。乌克兰第一副总理、经济部长斯韦丽坚科日前在新闻发布会上说,由于电网基础设施受到破坏,乌克兰经济部预测该国2022年国内生产总值下降32%至33.5%。世界银行10月份发布报告指出,俄乌冲突摧毁了乌克兰众多工厂、农田。预计重建工作将需要至少3490亿美元,相当于乌克兰2021年全年经济总量的1.5倍。另一方面,乌政府债务不断提升。乌克兰最高拉达(议会)财政、税收和海关政策委员会主席盖特曼采夫11月底说,截至今年10月底,乌政府债务规模达1031亿美元。为填补预算赤字再次举债是乌政府债务规模扩大的主要原因。据报道,此前乌政府曾预计2023年至少需550亿美元国外援助以覆盖基本开支。《华盛顿邮报》日前报道说,乌克兰这是7月27日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拍摄的黑海粮食外运联合协调中心。新华社记者沙达提摄首先,全球粮食、能源安全受到严重冲击。世界银行行长马尔帕斯说,乌克兰危机及西方制裁导致粮食、能源、化肥短缺,由此引发粮食安全危机,而遭受打击最大的是最贫困人群。在欧洲,受能源供应紧张影响,多地天然气价格屡创新高,加剧通胀压力,加重民生负担。欧盟统计局的新数据显示,欧元区能源和食品价格持续飙升,10月通胀率按年率计算达10.7%,再创历史新高。欧盟委员会近日发布的2022年秋季经济预测报告称,欧盟、欧元区和大多数成员国经济预计在今年第四季度陷入衰退,明年第一季度经济活动将继续萎缩。其次,供应链受阻等因素拖累全球经济复苏。乌克兰危机和西方对俄制裁不断升级导致港口堵塞、领空关闭,使海运、空运和陆路交通压力持续升高,长期依赖跨境运输的汽车零部件、半导体、粮食、能源等行业的短缺问题持续加剧。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耿爽12月6日在安理会审议乌克兰人道问题时表示,当前全球面临的粮食、能源危机不是生产和需求问题,而是供应链出了问题,国际合作受到干扰。这是8月16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拍摄的白宫。新华社记者刘杰摄在全球经济复苏受到乌克兰危机深刻影响的同时,美国则是这场危机最大的受益者。据美国雅虎新闻网站报道,2月乌克兰危机升级以来,欧盟国家已承诺购买价值约2300亿美元的武器装备,鉴于美国军火商是欧洲的主要供应商,他们会拿到这些订单中的最大份额;当欧洲深陷能源危机时,美国则“趁火打劫”,抢占欧洲能源市场并高价兜售。金融信息服务提供商路孚特公司的数据显示,美国9月出港货船装载的液化天然气近70%运往欧洲。据欧洲多家媒体报道,美国公司每艘驶往欧洲的液化天然气运输船可赚取超过1亿美元利润。分析认为,全球经济复苏本就面临地区不平衡、政策不协调以及疫情反复带来的诸多不确定性,乌克兰危机叠加西方对俄制裁导致全球供应链受到干扰,严重影响全球贸易正常运行。除此之外,在高通胀的压力下,美国等经济体继续收紧货币政策,将导致一些国家债务违约风险升高,令世界经济复苏面临更多风险。

对乌克兰问题的认识: 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上的问题是一切问题的根源。乌克兰根本问题在于经济。乌克兰作为一个西方国家,经济总量跟东盟最穷越南差不多。上海的人均GDP差不多等于乌克兰4倍!俄罗斯仅靠卖资源,GDP也达到1.4万美元。乌克兰GDP才人均3700美元,不到俄罗斯的零头。这是乌克兰危机的根本原因。乌克兰以前(90年代)号称要做欧洲的芬兰,2000年以后由于经济不景气,指标调低了,号称要做欧洲的波兰,现在指标调的更低了,只能做欧洲的阿富汗......再例如,国民党为什么9合1选举失败,无非就是经济没搞好,大家(尤其是年轻人)收入下降 2、政治不稳定,经济就搞不好。乌克兰是寡头政治。民众说了不算。近10年的历史,就是一场乌克兰的三国演义。尤先科、季莫申科、亚努科维奇三个人当政10年,把国家搞得乌烟瘴气。看下面历史事实:2004年的时候是尤先科和季莫申科联手搞掉了亚努科维奇。2005年以后尤先科和亚努科维奇联手又搞掉了季莫申科。2007年尤先科和季莫申科联手又把亚努科维奇搞掉了。2009年尤先科和亚努科维奇联手又把季莫申科搞掉了。2010年季莫申科和亚努科维奇又联手搞掉了当时的总统尤先科,亚努科维奇上台。2011年,亚努科维奇又把季莫申科送到监狱里。2014年,乌克兰动荡,亚努科维奇仓皇出逃俄罗斯.....所以,要想发展经济,就要有稳定的政治环境。3、历史及民族的问题也很重要。乌克兰东部靠近俄罗斯,亲俄;西部靠近波兰,亲欧,所以对立严重。如果乌克兰经济很好,则能掩盖危机,但是乌克兰经济不咋地,又在政治上在亲俄、亲欧之间摇摆,所以就爆发了危机。所以一定要搞好民族问题、历史问题。 4、美国欧洲的干涉,是世界最大的不稳定。美国从伊拉克走了,伊拉克变成烂摊子美国从阿富汗走了,阿富汗变成烂摊子美国到南海来了,南海成了烂摊子法国打击了利比亚,利比亚成了烂摊子英国美国力挺香港,香港就凌乱了北约一直东扩,乌克兰就完蛋了所以美国对世界各国的干涉,是世界不稳定的原因之一。

俄罗斯经济体制论文发表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于俄罗斯经济发展的影响很深远应该看到,加入世贸组织符合当今时代潮流,有利于俄罗斯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为有效解决俄国内经济的结构性问题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对于俄罗斯的长远发展有着重大意义。首先,为俄罗斯商品进入国际市场扫清了障碍。近年来,随着国际贸易摩擦的不断增多,有效保证本国商品不受歧视地进入国际市场也成为了俄对外经贸政策的关注重点。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有利于俄罗斯融入全球贸易自由化的进程,同时也消除了贸易歧视和技术壁垒,从而能够加快俄罗斯对外贸易的发展。其次,有利于解决国际贸易争端。当前,俄罗斯面临的国际贸易纠纷也呈上升趋势。成为世贸组织成员后,俄罗斯不再被排除在调解贸易争端的现代机制之外,从而可以充分利用世贸组织内的协调机制来解决贸易纠纷。多年的实践证明,这种机制是行之有效的。除此之外,俄罗斯可以提出对单独针对俄罗斯的反倾销措施加以修订或取消,从而大大减少因此而遭受的巨大经济损失。第三,有利于俄罗斯进行对外投资合作。世贸组织有关贸易投资的措施协议和服务贸易总协定,为俄罗斯与其他国家和地区进行贸易投资合作创造了有利条件,也为俄罗斯企业进入外国市场提供了可能。成为世贸组织成员后,俄罗斯还可以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对世界贸易规则的制定产生影响,从而更好地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维护其本国利益。第四,加入世贸组织将推动俄罗斯更好地与国际接轨。为加入世贸组织,俄罗斯必须逐步对其相关贸易法规进行修改,使其与世界贸易组织法规和文件的精神相吻合。俄的投资政策和税收政策与国际接轨后,还可以为加大吸引外资和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创造良好条件。同时,加入世贸组织后,俄罗斯可以更加便利地吸收外国先进技术和管理方式,提高本国工业的竞争力。

俄罗斯经济学博士毕业要求如下一、在核心期刊以第一作者发表两篇以上论文。在核心期刊上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是博士毕业的硬性条件,其中如果被发表在一类期刊上,则可以被算作两篇,其他种类的核心期刊只能算作一篇。二、在规定年限内修满所有学分。博士的标准学制年限是3年,如果是硕博连读是两年,博士生需要在规定的学习年限内修满所有学分,并通过答辩,才能申请毕业。三、没有学术不端记录。博士生在发表论文的时候,要保证论文科学可靠,不能有造假或剽窃行为,如果被发现有学术不端行为,将被取消学籍。

按照世界银行的划分法,人均GDP在5000美元至1万美元属于中等发达国家,1万美元至3万美元为一般发达国家,3万美元以上为最发达国家《中东富油国除外》。俄罗斯2007年的人均GDP为9500美元,按照世界银行的划分法属于中等发达国家。不过俄罗斯官方去年通过的《2020年前俄罗斯社会经济发展构想》,确定到2020年俄罗斯的人均GDP要达到3万美元,正式迈入发达国家行列,这说明俄罗斯的官方定位为发展中国家。不过俄罗斯早已实现了工业化,而发展中国家并未实现工业化,所以个人认为俄罗斯是发达国家。

俄罗斯市场经济论文发表

这就看期刊是否是EI SCI的 要都不是 只是俄罗斯的本土杂志 那肯定不行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于俄罗斯经济发展的影响很深远应该看到,加入世贸组织符合当今时代潮流,有利于俄罗斯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为有效解决俄国内经济的结构性问题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对于俄罗斯的长远发展有着重大意义。首先,为俄罗斯商品进入国际市场扫清了障碍。近年来,随着国际贸易摩擦的不断增多,有效保证本国商品不受歧视地进入国际市场也成为了俄对外经贸政策的关注重点。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有利于俄罗斯融入全球贸易自由化的进程,同时也消除了贸易歧视和技术壁垒,从而能够加快俄罗斯对外贸易的发展。其次,有利于解决国际贸易争端。当前,俄罗斯面临的国际贸易纠纷也呈上升趋势。成为世贸组织成员后,俄罗斯不再被排除在调解贸易争端的现代机制之外,从而可以充分利用世贸组织内的协调机制来解决贸易纠纷。多年的实践证明,这种机制是行之有效的。除此之外,俄罗斯可以提出对单独针对俄罗斯的反倾销措施加以修订或取消,从而大大减少因此而遭受的巨大经济损失。第三,有利于俄罗斯进行对外投资合作。世贸组织有关贸易投资的措施协议和服务贸易总协定,为俄罗斯与其他国家和地区进行贸易投资合作创造了有利条件,也为俄罗斯企业进入外国市场提供了可能。成为世贸组织成员后,俄罗斯还可以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对世界贸易规则的制定产生影响,从而更好地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维护其本国利益。第四,加入世贸组织将推动俄罗斯更好地与国际接轨。为加入世贸组织,俄罗斯必须逐步对其相关贸易法规进行修改,使其与世界贸易组织法规和文件的精神相吻合。俄的投资政策和税收政策与国际接轨后,还可以为加大吸引外资和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创造良好条件。同时,加入世贸组织后,俄罗斯可以更加便利地吸收外国先进技术和管理方式,提高本国工业的竞争力。

  • 索引序列
  • 俄罗斯政治与经济论文发表
  • 俄罗斯经济论文发表
  • 俄罗斯乌克兰政治论文发表
  • 俄罗斯经济体制论文发表
  • 俄罗斯市场经济论文发表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