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科技 省级普刊,俗称四级期刊(普通核心为三级)复合影响因子:0.150 综合影响因子:0.073 主管:山西省科技厅主办: 山西省科技发展战略研究所周期: 双月出版地:山西省太原市语种: 中文;开本: 大16开ISSN: 1004-6429CN: 14-1169/N邮发代号: 22-108历史沿革:现用刊名:山西科技曾用刊名:山西科技研讨创刊时间:1986
录用率并不会很高,有极大的可能性会被拒稿。中国水土保持杂志创始于1980,是由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主办的学术刊物,拥有正规的国内国际统一出版刊号:41-1144/TV,国际连续性出版刊号:1000-0941。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正规合法的普通学术期刊。根据以往的投稿经验,在普刊上投稿的录用率通常较高,如果投稿选择的核心期刊或者是sci国际期刊,文章水平质量不高的话,录用率并不会很高,有极大的可能性会被拒稿。中国水土保持杂志录用率提高技巧:1、选刊物栏目。现在的媒体非常丰富,报刊杂志,琳琅满目。要想提高中国水土保持杂志投稿录用率,首先要选个适合自己擅长的栏目进行投稿。2、中国水土保持杂志投稿格式要规范,书写要美观。稿件如果打印不规范或者书写不美观的话,编辑难得有耐心去看,录用率就低。用打印的话,字号以三号为佳。3、注意控制字数。文章的字数既是发放稿费的依据,又有版面的限制。所以要根据中国水土保持杂志以往的文章,合理控制好字数,便于排版。如果字数明显多余刊登版面的话,率用率就低了。4、善于抓住时机。当有一篇文章被中国水土保持杂志采用以后,趁热打铁,继续投稿。
水土保持学报是中文核心期刊,是我国水土保持与土壤侵蚀领域具有很高影响的刊物,当然对投稿的文章要求相对较高,我觉得如果认为自己写的文章与水保密切相关且感觉写的还不错,可以投稿试试,反之则改投其他要求相对较低的期刊。还有一点请注意:水土保持学报是双月刊,出刊的时间会较长,一般需要半年甚至更长,因此请考虑一下时间问题。
普通省级期刊,需要发好的期刊且合适的期刊,可以去{中文期刊}了解下
哪个学报文章好的话可推荐
不好投。水土保持通报不好投。水保通报和中国水土保持都是核心期刊,不是差的期刊,对文章要求还是比较严格的,你的文章不一定会被接收。《水土保持通报》创刊于1981年,是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和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联合主办的学术性期刊。
中国水土保持》是水利部主管、黄河水利委员会主办的对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水土保持综合性科技期刊。 本刊1980年8月创刊,初名《水土保持》,为双月刊,内部发行。1982年改为现名,国内发行。从1984年第1期起改为月刊,国内外发行,国外代号:M748。本刊的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0-0941,国内刊号:CN41-1144/TV。本刊为大16开,每期64页,容量14万字办刊宗旨 贯彻水土保持方针政策,宣传水土保持成就;报道水土保持科技成果,交流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经验;传递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动态信息,介绍国内外水土保持治理措施;普及水土保持基础知识,推广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典型。特点与特色 20多年的办刊实践,逐步形成了融政策性、技术性、实用性和新闻性为一体的风格,成为国内外有广泛影响的综合性水土保持科技期刊,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杂志的风格集中体现了杂志所坚持的办刊宗旨和办刊方针,符合杂志的定位,符合水土保持工作对杂志的需求。 多年来,紧扣办刊宗旨,围绕办刊方针,根据水利部对全国水土保持工作的统一安排和部署,有计划、有目的的约请和组织有关文章、讲话在杂志上刊登,宣传水土保持政策和成就,传递水土保持信息,及时指导和服务于全国的水土保持工作,为水土保持预防监督、生态建设、前期工作以及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发挥了很好的导向作用。投稿邮箱: (来稿请注明投“中国水土保持”) 注:投稿须明确注明作者姓名、单位、邮编、联系电话和详细地址,E-mail,以便及时投寄录用通知。
经小编查询:水土保持学报是北大核心期刊,也是cscd刊物,属于双核心期刊,是一级学报,单位认可度也是很高的。
论文质量不高。《水土保持学报》创刊于1987年,是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土壤学会和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共同主办的学术期刊,其被拒稿的原因是因为论文质量不高导致的,其刊登内容主要是有关水土保持、土壤侵蚀方面的基础、应用研究和综述性的文章。
中国水土保持、中国水土保持科学、水土保持通报、水土保持学报、水土保持应用技术
看你发什么类型的了,普刊还是。。。。
飞秒检测发现主要有国内农药较好的有:农药学学报、植物保护学报,这两个都是一级核心期刊了,国内首选这两个。做农药环境和残留方面的文章是比较容易发,做制剂加工的文章属于应用性较强的,发到以上两个学报,不是太容易,不过有创新点还是可以发的。还有就是《农药》期刊,这是沈阳化工研究院出版的,也是核心期刊,这个期刊在农药学中影响也是不错的,应用性的文章可以发表。
在所有刊物中查询 安徽林业 安徽农学通报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安徽农业科学 桉树科技 保鲜与加工 北方蚕业 北方果树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北京农学院学报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 北京水产 蚕桑茶叶通讯 蚕桑通报 蚕学通讯 蚕业科学 草地学报 草食家畜 草业科学 草业学报 草业与畜牧 草原与草坪 茶叶 茶叶科学 茶叶科学技术 长江蔬菜 大豆科学 大豆通报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大麦与谷类科学 淡水渔业 当代农机 当代蔬菜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英文版) 动物医学进展 防护林科技 分子植物育种 福建茶叶 福建稻麦科技 福建果树 福建林学院学报 福建林业科技 福建农机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福建农业科技 福建农业学报 福建热作科技 福建水产 福建畜牧兽医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甘肃林业 甘肃林业科技 甘肃农业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甘肃农业科技 甘肃畜牧兽医 高等农业教育 耕作与栽培 灌溉排水学报 广东蚕业 广东茶业 广东林业科技 广东农业科学 广东饲料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广东园林 广西蚕业 广西林业 广西林业科学 广西农学报 广西农业机械化 广西农业科学 广西农业生物科学 广西畜牧兽医 广西园艺 广西植保 贵州林业科技 贵州农业科学 贵州畜牧兽医 国际沙棘研究与开发 国外畜牧学-猪与禽 果农之友 果树学报 海洋水产研究 海洋渔业 海洋与渔业 邯郸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河北果树 河北林果研究 河北林业科技 河北农机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 河北农业科技 河北农业科学 河北渔业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农学版) 河南林业科技 河南农业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河南农业科学 核农学报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黑龙江动物繁殖 黑龙江农业科学 黑龙江水产 黑龙江畜牧兽医 湖北林业科技 湖北农学院学报 湖北农业科学 湖北畜牧兽医 湖北植保 湖南农机 湖南农业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湖南农业科学 湖南畜牧兽医 花生学报 华北农学报 华东森林经理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学报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吉林粮食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吉林林业科技 吉林农业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吉林农业科学 家禽科学 家畜生态学报 江苏林业科技 江苏农业科学 江苏农业学报 江西林业科技 江西棉花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江西农业学报 江西水产科技 江西饲料 江西畜牧兽医杂志 江西植保 节水灌溉 今日畜牧兽医 经济动物学报 经济林研究 垦殖与稻作 辣椒杂志 莱阳农学院学报 粮食储藏 辽宁林业科技 辽宁农业科学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林产工业 林产化学与工业 林业调查规划 林业机械与木工设备 林业建设 林业勘查设计 林业勘察设计 林业科技 林业科技开发 林业科技情报 林业科学 林业科学研究 林业实用技术 林业研究(英文版) 林业与社会 林业资源管理 绿色中国 落叶果树 麦类作物学报 蜜蜂杂志 棉花学报 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 内蒙古林业科技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内蒙古农业科技 南方农机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宁夏农林科技 农产品加工 农产品加工·学刊 农村·农业·农民A 农村·农业·农民B 农村百事通 农村实用技术 农村新技术 农机化研究 农机具之友 农机使用与维修 农机推广与安全 农机质量与监督 农技服务 农家参谋 农家顾问 农药登记公告 农药科学与管理 农业工程技术·温室园艺 农业工程学报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农业环境与发展 农业机械化与电气化 农业机械学报 农业科技管理 农业科技通讯 农业科技与信息 农业科学研究 农业科学与技术(英文版)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农业网络信息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农业现代化研究 农业新技术 农业与技术 农业展望 农业知识(瓜果菜) 农业知识(科学养殖) 农业知识(增收致富) 农业质量标准 农业装备技术 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 排灌机械 青海草业 青海农技推广 青海农林科技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热带林业 热带农业工程 热带农业科技 热带农业科学 热带作物学报 森林防火 森林工程 山地科学学报(英文版)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山东林业科技 山东农机化 山东农业(农村经济版)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山东农业科学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山东畜牧兽医 山西果树 山西林业 山西林业科技 山西农业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山西农业科学 山西水土保持科技 陕西林业 陕西林业科技 陕西农业科学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 上海农业科技 上海农业学报 上海蔬菜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上海畜牧兽医通讯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湿地科学 食用菌 食用菌学报 世界林业研究 世界农业 世界热带农业信息 世界竹藤通讯 兽药与饲料添加剂 蔬菜 水产科技情报 水产科学 水产学报 水产学杂志 水产养殖 水稻科学(英文版) 水利渔业 水土保持通报 水土保持应用技术 四川蚕业 四川林勘设计 四川林业科技 四川农机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四川农业科技 四川畜牧兽医 饲料博览 饲料工业 饲料广角 饲料研究 特产研究 特种经济动植物 天津农林科技 天津农学院学报 天津农业科学 土壤圈(意译名) 土壤通报 拖拉机与农用运输车 武夷科学 西北林学院学报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西北农业学报 西北园艺 西部林业科学 西藏农业科技 西南林学院学报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西南农业学报 西南园艺 现代化农业 现代农业 现代农业科技 现代畜牧兽医 现代渔业信息 现代园艺 新疆农机化 新疆农垦经济 新疆农垦科技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 新疆农业科技 新疆农业科学 新疆畜牧业 新农村 新农业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畜牧兽医学报 畜牧兽医杂志 畜牧与兽医 畜牧与饲料科学 畜禽业 亚热带农业研究 亚热带水土保持 亚热带植物科学 烟台果树 延边大学农学学报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养殖技术顾问 养猪 野生动物 渔业经济研究 渔业现代化 玉米科学 园艺学报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云南农业科技 云南畜牧兽医 杂草科学 杂交水稻 杂粮作物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浙江柑橘 浙江林学院学报 浙江林业科技 浙江农村机电 浙江农业科学 浙江农业学报 浙江畜牧兽医 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植物保护 植物保护学报 植物检疫 植物研究 植物医生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中国蚕业 中国草地学报 中国草食动物 中国城市林业 中国稻米 中国动物保健 中国动物检疫 中国蜂业 中国工作犬业 中国瓜菜 中国果菜 中国果树 中国果业信息 中国花卉园艺 中国家禽 中国林副特产 中国林学(英文版) 中国林业教育 中国林业经济 中国麻业 中国马铃薯 中国棉花 中国牧业通讯 中国奶牛 中国南方果树 中国牛业科学 中国农村科技 中国农机化 中国农技推广 中国农垦 中国农史 中国农学通报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中国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科学(英文版) 中国农业气象 中国农业信息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中国热带农业 中国森林病虫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中国生物防治 中国食用菌 中国兽药杂志 中国兽医寄生虫病 中国兽医科学 中国兽医学报 中国兽医杂志 中国蔬菜 中国水产科学 中国水稻科学 中国水土保持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中国饲料 中国糖料 中国土壤与肥料 中国畜牧兽医 中国畜牧杂志 中国烟草科学 中国养兔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中国渔业经济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中国沼气 中国植保导刊 中国种业 中南林学院学报 中南林业调查规划 中兽医学杂志 中兽医医药杂志 种子 种子科技 仲恺农业技术学院学报 猪业科学 竹子研究汇刊 作物学报 作物研究 作物杂志
列的很全了。
-=909000000`-`-`
历时近3年,由水利部、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联合开展、28位院士参与的“中国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综合科学考察”于2008年年底结束,初步完成了对中国水土流失状况的摸底。日前,本报记者采访了水利部副部长鄂竟平,请他就考察结果对中国水土流失状况进行了分析—— 现状—— 全国 646个县水土流失严重50年来,中国因水土流失损失耕地5000多万亩,平均每年100万亩。50年后,东北黑土区1400万亩耕地的黑土层将流失掉,中国的“北大仓”粮食产量将降低40%左右;35年后,西南岩溶区石漠化面积将翻一番,将有近1亿人失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土地……这次规模空前的摸底考察显示,中国水土流失正呈现出以下三大特点:一、流失面积大,分布范围广。水土流失不仅广泛发生在农村地区,而且也发生在城镇和工矿区,几乎每个流域、每个省份都有。二、流失强度大,侵蚀严重区比例高。中国年均土壤侵蚀总量45.2亿吨,主要江河的多年平均土壤侵蚀模数为3400多吨/平方公里·年,部分区域侵蚀模数甚至超过3万吨/平方公里·年,侵蚀强度远高于土壤容许流失量。与印度、日本、美国、澳大利亚等土壤侵蚀较严重的国家相比,中国水土流失更为严重。按照水土流失面积占国土面积的比例及流失强度综合判定,中国现有严重水土流失县646个。其中,长江流域265个、黄河流域225个、松辽河流域44个、海河流域71个、淮河流域24个、珠江流域17个,分别占41.0%、34.9%、6.8%、11.0%、3.7%和2.6%。从省级行政区看,四川、山西、甘肃、内蒙古、陕西5省区,占到全国总数的50%以上。三、流失成因复杂,区域差异明显。东北黑土区、北方土石山区、黄土高原区、长江上游及西南诸河区、北方农牧交错区、西南岩溶石漠化区、南方红壤区等各区域的自然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差异较大,水土流失的主要成因、产生的危害、治理的重点各有不同。考察显示,水土流失已不局限于人们通常会想到的西北黄土高原等地区,山清水秀的南方红壤丘陵区同样是水土流失的重灾区。南方红壤丘陵区号称“七山一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半分烟”,独特的地形为水土流失的发生提供了有利条件。此外,这一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迅速,各类开发项目多,新的人为水土流失面积增加迅速,这使得南方红壤丘陵区水土流失的严重程度不亚于黄土高原。据估计,在过去的70至120年内,已有92.9亿吨土壤和泥沙被搬出崩岗侵蚀区,年均产沙量约6720万吨,崩岗区的土壤侵蚀模数高达年平均每平方公里5.9万吨,是国标中剧烈侵蚀标准的4倍左右。影响——贫困与水土流失恶性循环水土流失给中国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专家以2000年的数据分析认为,水土流失给国家带来的经济损失至少在2000亿元以上,相当于当年全国GDP的2.24%。“水土流失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全局性的和深远的,甚至是不可逆的。” 水利部副部长鄂竟平说。具体而言,水土流失的危害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一是导致土地退化,毁坏耕地,威胁国家粮食安全。二是导致江河湖库淤积,加剧洪涝灾害,对中国防洪安全构成巨大威胁。三是恶化生存环境,加剧贫困,成为制约山丘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四是削弱生态系统的调节功能,加重旱灾损失和面源污染,对中国生态安全和饮水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全国现有重要饮用水源区中,作为城市水源地的湖库95%以上处于水土流失严重区。值得注意的是,贫困与水土流失正呈现出互为因果、相互影响的关系。这次行程14万公里的考察显示,中国76%的贫困县和74%的贫困人口生活在水土流失区。多数革命老区水土流失严重,群众生活困难。赣南15个老区县中,水土流失严重县有10个;陕北老区县27个,全部为水土流失严重县;太行山45个老区县中,水土流失严重县有33个。同时,中国西南、西北许多少数民族地区也多为水土流失严重区。贵州省铜仁地区和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11个民族县,全部为水土流失严重县;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10个民族县中,水土流失严重县有7个,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8个民族县中,5个为水土流失严重县;宁夏南部山区8个回族为主的县,全部为水土流失严重县;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8个民族县,全部为水土流失严重县。目前中国还有不少水土流失区已光山秃岭,不宜居住和生活。在经济发展中,贫穷和水土流失往往恶性循环,经济最贫困地区也是水土流失最严重地区。鄂竟平说,在贫困地区,水土保持投入严重不足,防治速度缓慢。例如造成全国水土流失总量约1/3的坡耕地,在贫困地区居多数。由于水土保持投入严重不足,当地民众为了生存发展,走上一条越垦越贫、越贫越垦的恶性循环之路。缘由——人为防治不力不容忽视重开发、轻保护,防治措施不当,重点区域治理滞后,投入不足,是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鄂竟平表示,除了气候变化以外,目前,中国水土流失防治存在三大突出问题:首先,经济建设中重开发、轻保护的现象普遍存在。一些开发建设单位和个人,为了降低工程建设成本,在建设过程中不重视水土保持或者没有采取相应的水土保持措施,随意弃土弃渣、破坏地貌植被。大量的采石、挖砂、取土等生产建设活动,造成大面积的植被破坏和水土流失。同时,部分山丘区林果业开发无序,没有采取相应的保护性措施,也造成严重水土流失。其次,坡耕地和侵蚀沟治理滞后,成为水土流失主要策源地。全国现有18.3亿亩耕地中,坡耕地约3亿亩,占17%。坡耕地面积占中国水土流失面积的13.3%,每年产生的土壤流失量约为15亿吨,占全国水土流失总量的33%。黄土高原地区坡耕地每生产1公斤粮食,流失的土壤达到40至60公斤。中国坡耕地大量存在及其严重的水土流失,成为影响生态重建和恢复的关键因素。第三,部分地区防治水土流失的措施配置不当。一是有的地方在植被建设时忽视了地带性规律,结果事倍功半。比如北方地区存在人工种草的草种选择不当,耗水过度,结果几年后土地就严重沙化;还有些地方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种植一些不适合的树种,成活率、保存率都很低。南方一些地区林相单一,抚育管理不合理,林地产生的水土流失也较为严重;二是部分地方在措施配置时未做到生态与经济有机结合,结果治理成果难以巩固。在生态建设中,就生态论生态,不注重解决老百姓的吃饭、烧柴等基本生产生活问题,结果经历了很大的挫折;三是注重人工治理,忽视生态自然修复能力,结果既加大了生态治理的成本,又影响了生态恢复的效果和进度。目标—— 15至20年初步治理水土流失区力争用15至20年左右的时间,使全国水土流失区得到初步治理或修复,大多数地区生态与环境趋向良性循环;严重流失区的水土流失强度大幅度下降,所有坡耕地均采取水土保持措施,70%以上的侵蚀沟道得到控制,下泄泥沙明显减少;全国范围内的人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落实率达到100%,在98万平方公里的水土流失重点预防保护区实施有效保护。这是经过专家论证,科考报告提出的中国近期水土流失的防治目标。资料显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生态建设与保护的力度在逐步加大,相继实施了长江上游、黄河中上游、环京津地区、珠江上游、黄土高原淤地坝建设等重点治理工程。截至2006年底,全国累计完成水土流失初步治理面积92万平方公里,2000多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致富,水土保持设施年均减少土壤侵蚀15亿吨。 鄂竟平表示,去年,水利部在科考的基础上制定了《全国水土保持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和《全国水土保持信息化建设纲要》,将定期对水土流失严重地区的县市进行水土流失状况评价,作为考核当地政府水土保持目标责任制的重要依据,并成立了国家级的水土保持学会科技协作工作委员会。鄂竟平介绍,通过这次考察,专家们一致建议,尽快实施全国坡耕地水土综合整治专项工程。以小流域为单元,以坡耕地改造为突破口,配合沟道整治工程和适当的小型蓄水保土工程,既可以尽快改善广大水土流失地区农业生产条件,从根本上解决山丘区群众的基本口粮和增收问题,还可以有效地减少水土流失。
你是一个傻子吗?这都不会!
不好投。水土保持通报不好投。水保通报和中国水土保持都是核心期刊,不是差的期刊,对文章要求还是比较严格的,你的文章不一定会被接收。《水土保持通报》创刊于1981年,是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和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联合主办的学术性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