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民族大学既不是211工程高校,也不是985工程高校,西南民族大学不是211工程大学。砥砺奋进,岁月流金。西南民族大学坐落于有“天府之国”美誉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成都,染青城峨眉之灵秀,汲工部武侯之神韵,是民族高等教育镶嵌在祖国大西南的一颗明珠,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直属综合性民族高校,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四川省人民政府、成都市人民政府共建,入选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四川省“双一流”建设计划,为中俄“长江—伏尔加河”高校联盟成员高校。学校是新中国最早建立的民族院校之一。
西南民族大学前身为西南民族学院,创建于1950年7月,于1951年6月1日正式成立,2003年4月更名为西南民族大学,2015年3月,国家民委与四川省人民政府、教育部共建西南民族大学。学校开设的专业主要有:美术学、绘画、动画、雕塑、摄影、视觉传达设计、舞蹈表演、舞蹈编导、表演、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藏语言文学、藏汉双语行政管理、藏汉双语文化产业管理、藏英双语、经济学、财政学、金融学、金融工程、保险学、投资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化学、应用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制药工程、药学、药物制剂、环境工程、环境科学、中药学等。
薪火相传,接力奋斗。学校始终坚持“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服务、为国家发展战略服务”的办学宗旨,在探索中发展,在追求中前行。
师资力量
截至2020年10月,学校有教职员工近3千人,其中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550余人。有54人先后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人为国家“万人计划”专家,1人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为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1人为中宣部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8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58人先后入选四川省人才项目或称号,66人先后入选国家民委人才项目或称号,3人为四川省教学名师,4人为国家民委教学名师,2人为国家民委青年教学标兵,全国优秀教师5人,省级优秀教师3人,学校教学名师35人,省级教学团队5个。
专业学科建设
截至2020年10月,学校下设25个二级学院,88个本科专业;13个专业获批省级及以上“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其中4个专业入选国家级“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3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7个专业入选四川省级一流本科专业;有6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0个四川省级本科特色专业,5个四川省级本科人才培养基地,2个四川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四川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优势专业及学科
国家级特色专业: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动物科学、法学、汉语言文学、旅游管理、金融学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汉语言文学、人力资源管理、旅游管理
国家级复合应用型农林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动物科学、动物医学、食品科学与工程
四川省级本科特色专业:旅游管理、金融学、法学、汉语言文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彝语言文学)、动物科学
四川省级一流本科专业: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金融学、法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建筑学、动物科学、动物医学
国家民委重点学科:法学、草学、公共管理、化学、畜牧学、中国语言文学、应用经济学、哲学
四川省重点一级学科:民族学
学术科研
截至2020年10月,学校有2个省(部)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12个省(部)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2个省(部)级智库、10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含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院士工作站、3个四川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1个四川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教育部彝学机构“全国彝语术语标准化工作委员会”和“全国高等院校彝汉双语教材编译审定委员会”挂靠学校;“四川民族教育发展研究中心”落户学校。
截至2020年10月,学校2000年以来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500余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1项,国家科技计划等重大重点项目13项,国家艺术基金项目25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50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2400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1200余部;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460余项、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
截至2020年3月,学校与包括四川、云南、贵州、湖南、青海、西藏、重庆等7个省市区在内的21个州、县建立校地战略合作关系,参与武陵山片区脱贫攻坚;对口帮扶阿坝州红原县、若尔盖县、凉山州盐源县,获四川省对口定点扶贫工作先进单位,对口支援西昌民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合作交流
截至2020年3月,学校有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政府官员来校学术交流;与德国慕尼黑大学、加拿大麦吉尔大学、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日本法政大学、龙谷大学、英国切斯特大学、波兰克拉科夫经济大学、澳门科技大学、台湾辅仁大学等50余所中国国(境)外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校际合作与交流关系;选派近1000人次学生赴国(境)外交流学习,累计招收70多个国家的7300余人次留学生。
四川211大学名单(5所):西南财经大学、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四川农业大学
全国共有211大学有112所和116所的区分,因为有4所院校分别拥有两个校区,地方会分别统计;39所985大学。
985、211工程介绍
211工程,即在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的建设工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由国家立项在高等教育领域进行的规模最大、层次最高的重点建设工作,是中国政府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举措。其中,一部分重点高等学校和一部分重点学科,接近或达到国际同类学校和学科的先进水平,大部分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上取得较大成绩,适应地区和行业发展需要,总体处于国内先进水平,起到骨干和示范作用。
985工程,1998年5月4日,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提出“为了实现现代化,我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985工程一期建设率先在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开始实施。
985和211的区别
定义不同
985大学即参加“985工程“的大学,即为了实现现代化,我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
211大学即参与“211工程”的大学,即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的建设工程。
实施时间不同
1999年,“985工程”正式启动建设。
1995年11月,211工程正式启动。
涵盖大学不同
985大学都是211大学,但211大学不一定是985大学。
建设内容不同
“985工程”建设任务为机制创新、队伍建设、平台建设、条件支撑和国际交流与合作等五个方面。
“211工程”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学校整体条件、重点学科和高等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三大部分。
西南民族大学不是2121吧。
杨明伟,男,1969年生,字旷之,号净明,善道童子,净意道人,制行正士,常忏悔士,菩萨道行者,净明精舍主人,竹山晓溪。诗人,思想者,修行者,学者,书者。系西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行政管理硕士生导师, MPA硕士生导师。西南民族大学公共政策分析研究所副所长,中国行政管理学会会员,四川省羌学学会理事,辽宁半岛晨报特约时事评论员。主要为本科生讲授《行政管理案例分析》、《政治学原理》、《行政管理学》、《中国政治制度》、《行政监察学》、《比较政治制度》,为研究生讲授《比较行政体制》、《行政伦理学》、《领导科学与决策》、《公务员制度研究》等课程。主要研究中外政治思想、中外政治制度、比较政府与政府体制、人性与制度等问题。主要带行政管理专业的比较行政体制和行政领导与决策两个方向的研究生。曾在《学术论坛》、《社会主义研究》、《云南社会科学》、《四川行政学院学报》、《行政论坛》、《广西社会科学》、《陕西行政学院学报》、《教学与管理》、《理论界》、《理论观察》、《唯实》、《天府新论》、《西南民族大学学报》、《成都行政学院学报》、《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长江论坛》等刊物发表论文35篇;已出版专著《政治哲学》(2004年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和《保守主义:一种审慎的政治哲学》(2010年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佛教真谛》。以及诗歌集《春山灵露》(2010年作家出版社出版),《印月清荷》《心中的恋歌》《觉醒》。心灵作品集《一灯》。曾主持校级课题三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课题一项;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五次。
你好,西南民族大学不是211院校,是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四川省人民政府、成都市人民政府共建,入选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四川省“双一流”建设计划,为中俄“长江—伏尔加河”高校联盟成员高校。
1、 试论构建我国服务型社会的法治保障,法学杂志2011/08;2、 试论阻滞少数民族国家法信仰生成的不利因素,南方论刊2011/08;3、 少数民族法信仰的现状、特点及培植国家法信仰的意义,鸡西大学学报2011/08;4、 论法学教学中案例选择和展示的技巧,天中学刊2011/02;5、 依法行政背景下引诱性执法的规制,宜宾学院学报2011/05;6、 建立科学高效的服务体系,南方日报2011/5/2;7、 论民族区域自治权的时代特征及建设路径,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3;8、 引诱性执法的原因、价值评判与规制,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3;9、 论民族经济自治权行使的程序机制,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8/03;10、 论民族经济自治权行使保障机制的完善,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01;11、 论和谐新农村建设中法制的作用及建构,安阳工学院学报2006/03;12、 合理处置信仰冲突 积极培植少数民族法律信仰,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5/01;13、 论列宁民族平等法律思想及其现实启示,宜宾学院学报2003/04;14、 试论我国法学教育的现状及其改革——以比较法学为视角,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3/10;15、 试论我国少数民族受教育权及其保障,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07;
张永华,重庆北碚人,1972年5月生,法学博士,1999年7月参加工作,1998年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资格,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讲师,中共党员。1996年毕业于四川外语学院英美语言系,获文学学士学位。1996年考入西南西南政法大学法律硕士专业,1999年毕业,获法律硕士学位。1999年7月至2002年8月,任深圳世纪星源股份有限公司法律顾问。2002年考入西南西南政法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师从李开国教授研习民法学。2004年经重庆监察局邀请,任联合国与中国监察部课题《中国廉政制度建设》重庆子课题《中国公务员行政惩戒制度研究》总撰稿人,并于该年受监察部邀请,到新西兰、澳大利亚进行考察。2004年12月获重庆监察局特等奖。曾在《西南政法大学学报》、《西南民族大学学报》、《特区经济》、《湖北社会科学》杂志发表论文多篇。代表论文包括:《自然法思想对民法的影响及其价值》、《公司董事的义务及民事责任》、《论第三人利益合同》、《推进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法律对策》等。
西南民族大学认可少数民族加分。
西南民族大学,简称“西南民大”,位于四川省会成都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直属综合性民族高校。学校是在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王维舟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亲自关怀下,新中国最早建立的民族院校之一。
西南民族大学前身为西南民族学院,创建于1950年7月,于1951年6月1日正式成立,2003年4月更名为西南民族大学,2015年3月,国家民委与四川省人民政府、教育部共建西南民族大学。
截至2021年3月,学校武侯、航空港、太平园三个校区占地近3000亩,下设25个二级学院 [25] 、87个本科专业,有博士后流动站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4个,专业学位授权点13个。
西南民族大学特点
截至2020年10月,学校有教职员工近3千人,其中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550余人。有54人先后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人为国家“万人计划”专家,1人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为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
截至2020年10月,学校13个专业获批省级及以上“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其中4个专业入选国家级“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3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7个专业入选四川省级一流本科专业。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西南民族大学
西南民族大学优秀论文60至70合格。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西南民族大学论文分数对照如下,优秀:90至100、良:80至90、中:70至80、合格:60至70。
希望是很大的,学校录取分数以你的总分加上加分为主,但是专业分数要看你的考试分数,所以能进那所大学,但不一定能进好专业西南民族大学要的分数貌似高一点,所以不是太好说啊,你还是选择一所其他的二本把
40—34分。西南民族大学优秀毕业论文(设计),具体参考院系评定标准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与分数段相对应的关系为:40—34分为优秀,33—31分为良好,30—28分为中等,27—25分为及格,24分以下为不及格。西南民族大学简称“西南民大”,位于四川省会成都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直属综合性民族高校。
(2005-2011)1.伊斯兰文明与中华文明交往历程与前景西北大学博士论文 2005-04-012.以儒诠经活动及其对当代文明对话的启示意义 《回族研究》 2005年4期3.和谐社会中的穆斯林与非穆斯林 《中国穆斯林》 2005-07-304.全球化背景下伊斯兰文明与中华文明的交往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10-305.“以儒诠经”活动及其对当代文明对话的启示意义 《回族研究》 2005-11-056.论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和谐理念 《阿拉伯世界研究》 -2006年3期7.伊斯兰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和平理念及其当代价值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6-05-108.论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和谐理念 阿拉伯世界研究 2006-05-159.伊斯兰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和平理念及其当代价值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6年5期10.论回族对国家的新贡献 《回族研究》 2006-11-0511.伊斯兰文明的伦理资源对解决当代全球性问题的意义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4-1512.多维视野下的回族民族特点分析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06-2013.伊斯兰文明的伦理资源对解决当代全球性问题的意义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2期14.回族的爱国理念及其现实意义 《回族研究》 2008-02-0515.清真文化 《世界宗教文化》 2008-12-1516.伊斯兰文明与中华文明的生态环境理念及其当代价值 《世界宗教研究》 2009年3期17.当今中国同伊斯兰国家的文化交流和文明对话 《西亚非洲》2009年4期18.当今中国同伊斯兰国家的文化交流和文明对话 《西亚非洲》 2009-04-1019.伊斯兰教的中国化与以儒诠经 《阿拉伯世界研究》 -2009年5期20.伊斯兰文化研究现状、挑战和前景——《伊斯兰文化丛书》总序 《回族研究》 2009-05-0521.“圣训”与伊斯兰教的婚姻家庭观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6-2022.伊斯兰教的中国化与“以儒诠经” 《阿拉伯世界研究》 2009-09-1523.伊斯兰文明与中华文明的生态环境理念及其当代价值 《世界宗教研究》 2009-09-1524.从“圣训”看伊斯兰教的和谐理念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10-1525.“圣训”与伊斯兰教的和平理念 《回族研究》 2009-11-0526.当代伊斯兰文明的新趋势 《西亚非洲》 2009年12期27.当代伊斯兰文明的新趋势 《西亚非洲》 2009-12-1028.伊斯兰教“孝”理念及其当代价值 《中国宗教》 2010-02-2629.从怛逻斯战役看中华文化与伊斯兰文化的文明交往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1-15
西南民族大学坐落于天府之国,位于芙蓉之都的锦绣成都,是民族高等教育镶嵌在祖国大西南的一颗明珠。学校为一所综合性民族高等学校,起步于国家需要、百业待兴之际,前身为西南民族学院,创建于1950年7月,于1951年6月1日正式成立,2003年4月更名为“西南民族大学”,是在周恩来、邓小平、王维舟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亲自关怀下,新中国最早建立的民族院校之一,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历新玉沙街,迁武侯祠旁,建双流校区,65年来,学校始终以服务少数民族、服务民族地区为己任,在探索中发展,在曲折中前进,在追求中创新。2015年3月,国家民委与四川省人民政府共建学校;2015年10月,国家民委与教育部共建学校; 2016年10月,四川省人民政府与学校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彰往考来,发扬踔厉。经几代民大人的披荆斩棘、锐意进取,目前,学校含文、史、哲、经、管、法、教、理、工、农、医、艺等12个学科门类,占地面积近3000亩,有“三校区一基地”,在成都市有武侯校区、航空港校区、太平园校区三个校区,在阿坝州红原县有“西南民族大学青藏高原生态保护与畜牧业高科技研究示范基地”,校舍建筑面积112万平方米。有56个民族的在校全日制学生3万余人,教职员工近3千人,其中专任教师1500余人,副高以上职称近700人,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400余人。学校汇聚了一批又一批爱岗敬业、严谨治学的优秀教师,有51人先后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8人先后为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21人先后为四川省突出贡献专家,7人先后为国家民委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9人为国家民委领军人才人选,8人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17人为国家民委中青年英才人选,57人先后为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励精图治,笃行致远。学校有23个学院;有本科专业85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00个,专业学位授权点12个,博士学位授权点7个,博、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8个,博士后流动站1个;是全国“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基地”、“全国高校民族预科教育基地”、“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和“中央部属高校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国家民委双语人才培养基地”和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50强高校,连续七次被评为四川省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有5个一级学科省(部)级重点学科; 13个专业获批省级以上“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其中4个专业入选国家级“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有6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0个省级本科特色专业、19个双学位专业,5个省级本科人才培养基地,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1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十二五”期间,获110余项省部级及以上教育教学成果奖。目前,馆藏图书资料800余万册(含电子文献),教学科研实验设备总值4.9亿元,校园数字化建设成效显著。铸造品牌,彰显特色。学校科研能力较强,拥有极富特色的民族博物馆和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藏学文献馆、彝学文献馆。2000年以来,承担国家级项目300余项,省(部)级项目110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近18000篇,出版学术著作及教材近1000部,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300余项、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特别是在畜牧兽医理论与技术、民族经济、民族旅游、民族文化研究和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信息处理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了较大影响。学校有2个“四川2011协同创新中心”、7个省(部)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和1个省级工程技术中心;“全国彝语术语标准化工作委员会”、“全国高等院校彝汉双语教材编译审定委员会”挂靠学校;国家部委、文化部、中国社科院、四川省、中国生产力学会先后在学校建立了“国家民委少数民族古籍文献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基地”、“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西南研究中心”、“中国西南民族语言资源库建设基地”、“全国双语法官培训基地”、“四川省干部教育培训高校基地”、“四川省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普及基地”、“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和“中国生产力科学研究院”等。出版的学术刊物主要有公开发行的《西南民族大学学报》、《民族学刊》等。学报(文科版)连续多年入选CSSCI来源期刊和北大中文核心期刊,被中国社科院评为“民族学与文化学”类权威期刊。春风化雨,桃李芬芳。建校66年来,一批又一批各族学子从学校踏入社会建功立业。在16万各族各类毕业生中,涌现出新中国第一个藏族博士、羌族博士,涌现出新中国自己培养的第一批藏族将军,涌现出不少国内外著名的专家学者和大批各级领导干部,为民族地区的解放、政权建设、边疆巩固、民族团结、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突出贡献。开放办学,多元融合。学校是四川省对外开放的重点单位,迄今已有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政府官员来校学术交流活动或参观访问。学校与德国慕尼黑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弗吉尼亚大学、日本法政大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台湾辅仁大学等近40所国(境)外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校际合作与交流关系。“十二五”期间,选派包括研究生在内的600余人次学生赴国(境)外交流学习,累计招收2200余人次留学生,国别数达68个。学校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在多民族文化交往交流交融中,56个民族师生员工情同手足、守望相助,营造了团结友爱、和睦相处、共同进步的人文环境。学校是四川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学校,民族博物馆是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和四川省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多项校园文化建设成果分获全国、四川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特等奖、一等奖。宏图开新卷,传薪火铸辉煌。学校正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引,坚持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承“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服务,为国家发展战略服务”的西南民大宗旨,弘扬“和合偕习、自信自强”的西南民大精神,坚持科学发展、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共享发展,凝练特色,积蓄优势,铸造品牌,努力建设有特色、高水平大学。
新美术 装饰 美术研究 美术观察 美术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世界美术 美苑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吉首大学学报,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北京林业大学学报,贵州师范大学学报,湖南科技大学学报,河南大学学报,河南师范大学学报,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西南民族大学学报,山西大学学报,云南民族大学学报,湖南师范大学学报,河南大学学报,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西南交通大学学报,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曾路,女,1964年出生,汉族,教授,硕士生导师,外国语学院院长。1985年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现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获学士学位;1995年获美国政府“富布莱特奖学金”赴美留学,1997获美国特拉华大学英语教育专业硕士学位;2005在美国特拉华大学和马里兰大学语言学系作访问学者,从事语言学研究。主要研究方向:语言测试,二语习得,语言认知。主持国家级社科项目1项,主持省社科规划项目1项,主持与参与省厅级项目3项。主持教改项目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四川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科研论文获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科研成果三等奖1项。在《外语界》、《外语电化教学》、《现代外语》、《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西南民族大学学报》等CSSCI期刊、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十余篇;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教材《实用沟通英语》两册共六本,任国家“十五”“十一五”规划教材《大学体验英语》副主编,主编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教材《大学英语主题式阅读》等。主要社会兼职:四川省高等学校外语教学指导委员委员,四川省高等学校教师高级职务评审委员会评审专家,四川省高等学校外语教学研究会理事。吴贤哲,西南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党总支书记,教授,中国古代文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古典文献学硕士研究生导师。马永平,西南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1963年生,教授,四川省高校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981年考入西安外国语学院日语专业,1985年留校任教,1990年赴日留学,获文学硕士学位,1995年回国,历任西安外国语大学旅游学院副院长、东方语言文化学院副院长等,其间多次赴日访问、讲学。2007年以引进人才形式进入西南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方向为日本文学,主要作品包括:《中级日本语》;《日语初级听力》;《全国导游资格考试指定教材——日语》;《血型人类科学论》;《健康术》;江户后期文学观的冲突——透过异学之禁进行观察;听琴——读“月夜听卢子顺弹琴”和“山夜调琴”;现实的绝望与奋斗的希望——从《鸽子》看大江健三郎文学思想之核心;外语教学中学习者的人格因素分析,等。分管工作:日语、法语、朝鲜语专业教学、外国语学院科研及实验室管理。黄立,女,汉族,研究生,博士。2007年获四川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博士学位。现为西南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比较文学。获奖情况1、省部级获奖:2010年专著《英语世界唐宋词研究》获四川省第十四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2、2007年6月、2011年6月荣获西南民族大学毕业论文优秀指导教师科研项目:1、 主持教育部青年基金项目《英译宋词中的女性形象》2、 担任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英语世界中国文学的译介与研究》子课题负责人3、 主研教育部青年基金项目(完成)《他者眼中的中国古代文论》4、 主持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完成)《英语世界的<格萨尔>研究》5、 主持西南民族大学博士创新基金项目(完成)《英语世界唐宋词研究》王 玲,女 ,硕士,外国语学院教授 中共党员1978年考入大学,77级学生。1982年1月毕业,获学士学位。1989年赴国外留学,获国立大学硕士学位。自大学毕业后至今,一直从事教学工作,担任专业教师。到西南民族大学后,先后教授98级至2011级学生的语言文化、社会历史、阅读、写作等外语专业课程及第二外语等。在核心期刊、西南民族大学学报等刊物上发表科研论文数十篇,主持校级科研项目、学校教育教改项目、学生创新项目和国家外专科研项目等数项,出版专著2部。
能抵消的,你可以去找你的辅导员问问
1、《〈尚书〉民族思想初探》,《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1期,第62-68页(中文核心期刊,CSSCI扩展版期刊);2、《新时期孟子心性论的性质和内涵研究综述》,《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1期,第19-24页;3、《新时期孟子心性论逻辑架构研究述论》,《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第2期,第118-121页;4、《舜、禹、汤、武本不同——〈尚书〉“圣王”形象“被同质化”研究》,《广西社会科学》2011年第8期(已采用,待发;中文核心期刊);5、《经史分途的“文化层级”和“身份选择”意识——以司马迁及〈史记〉为中心》,《阴山学刊》2011年第9期(已采用,待发)。6、《过度疑古的成因综探》,《重庆文理学院学报》,2010年第1期,第69-72页;7、《近十年孟子诗论研究的回顾与展望》,《济宁学院学报》,2010年第1期,第15-19页;8、《连续、递嬗与循环——〈尚书〉的历史变动观》,《东方论坛》,2010年第2期,第89-95页;9、《〈尚书〉的教育思想及其价值》,《柳州师专学报》,2010年第2期,第84-86页及第108页;10、《〈尚书〉的历史本原论和历史主体论初探》,《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第3期,第4-7页;11、《〈尚书〉的历史审美观初探》,《哈尔滨学院学报》,2010年7-8期,第94-97页;12、《〈尚书〉“革命”论的提出及其历史影响》,《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3期,第62-64页;13、《儒家后嗣观念对宗教意识和历史意识的影响》,《贵州社会科学》,2010年第11期,第129-131页(CSSCI期刊);14、《〈尚书〉历史思想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第6期,第95-99页;15、《新时期孟子心性论与其他心性学说的比较》,《昌吉学院学报》,2010年第6期,第52-56页;16、《“李小龙暴猝”?》,《咬文嚼字》,2011年第1期,第19页;17、《“天子”新考》,《文化学刊》,2011年第1期,第140-145页(此文曾在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内部刊物《励学》2010年第3期第29-36页上刊发、内部交流);18、《孟子和汤因比历史思想之比较》,《中华文化论坛》,2009年第2期,第102-108页(中文核心期刊);19、《中国原始历史意识与中国古代神话传说——论中国原始历史意识溯源研究的前提性问题》,《求索》,2009年第7期,第200-203页及第211页(中文核心期刊,CSSCI期刊);20、《言语之外的孔子形象——以〈论语·乡党篇〉为中心》,《枣庄学院学报》,2009年第4期,第37-40页;21、《孟子思想渊源综考》,《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4期,第65-70页;22、《索绪尔其人其事对治史治学的启示》,《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第9期,第101-103页;23、《被忽视的另一面——谈“三礼”中尊重女性和子女的思想》,《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第3期,第109-112页;24、《〈尚书〉历史变动观的两重性》,《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年第5期,第84-87页;25、《文化定向与范式人格》,《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年第10期,第21-23页;26、《〈尚书〉天人关系新探》,《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6期,第32-36页(人文社科核心期刊);27、《〈尚书〉的大一统思想》,《绥化学院学报》,2009年第6期,第47-49页;28、《“法先王”思想与周代的特殊关系》,《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6期;2008年:29、《对孔子“生而知之”论的再辨析》,《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2期,第188-190页,约7000字;30、《孟子“心性论”文学价值的新时期研究》,《时代文学》(理论版)(中文核心),2008年5月下半月刊,第93页,约2500字;1998-2007年:31、《科普也应讲统一战线》,1998年4月5日,《中国教育报》第2版,约800字;32、《对初中语文教材的改进意见》,收入《新世纪语文改革与探索特辑》,陕西师范大学《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杂志社,2001年5月版,第856-857页,约9000字;33、《“道狭草木长”的“长”》《咬文嚼字》(学生版),2001年第1期(创刊号),第23页,约800字;34、《咬一咬高中第二册语文教材》,收入《中国教师优秀论文集成》,珠海出版社2002年8月版,第355-356页,约9000字;35、《高中语文第一册注释指误》,《语文知识》,2004年第10期,第34页,约1000字;36、《“弃养”与“弃世”》,《咬文嚼字》,2005年第9期,第39页,约800字;37、《毕业了,班级公物怎么办?》,《班主任之友》,2005年第10期,第29-30页,约2000字(该文入选:《影响班主任的101个经典管理案例》,朱玉忠主编,北京: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2007年10月版;第18篇,第48-50页)。
难说! 09级之后可能会改革,现在只能等新文件下来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