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称论文知识库 > 专著先出版论文发表

专著先出版论文发表

发布时间:

专著先出版论文发表

专著从选题、组稿、编著或翻译、编辑审读、加工到出版发行,要经过许多环节和一系列的具体手续。

出版社一般根据长远和近期的选题规划以及当前和潜在的市场需求提出选题,物色合适的著(译)者,并与著(译)者签订图书出版合同。著(译)者根据与出版社协商同意的内容及图书出版合同中的约定进行编写或翻译工作。

除出版社主动向著(译)者组稿外,著(译)者也可以主动与出版社联系,自荐欲著(译)书稿或自投已写(译)好的稿件。我们希望著(译)者先与出版社联系并列选后再进行写作。

著(译)者在联系信件中,除将本人简历和主要情况做一简要介绍外,应讲明撰写或翻译该著作的价值和意义,该著作的主要内容和特色,并提出简要的编写提纲,以供出版社研究是否列选。

对于翻译著作,除介绍翻译价值、原著作主要内容和特点外,还应提供该书目录中译文和版权页复印件。对于著(译)者的自投稿,出版社根据稿件质量和读者需求情况,决定是否采用。

著(译)者完成初稿交出版社后,出版社要对稿件进行全面审读。必要时,出版社将请相关专家或召开审稿会审查书稿。翻译稿一般要请人校订,必要时还要看试译样稿。

决定采用的书稿,即由出版社进行编辑加工及复审和终审,这一阶段会对书稿提出需要修改、补充或删减等意见,著(译)者应予以配合,认真修改。著(译)者如有不同意见也可以提出,经协商一致后定稿。如果稿件不符合出版要求,并经反复修改后仍达不到要求,出版社可按合同约定退稿。

完成编辑审稿和加工工作的书稿经装帧设计后发送排版,在按规定进行校对后,经印刷、装订,正式出版。为了保证书稿质量,除需要出版社内各环节密切配合外,特别希望著(译)者交付符合“齐、清、定”要求的稿件并在著(译)和出版过程中与出版社很好地合作。

扩展资料:

我国著作权实行自愿登记制度,出版作品不论是否出版,作者或其他著作权人依法取得的著作权不受影响。我国实行作品自愿登记制度或者出版自动形成著作权登记,维护作者或其他著作权人和作品使用者的合法权益,有助于解决因著作权归属造成的著作权纠纷,并为解决著作权纠纷提供初步证据。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出版

在一般的情况下,就论文和专著这两种形式而言,我认为注重论文可能更为合理一些。应该把论文作为主要的学术评价标准,而学者也应该以论文作为主要的学术成果载体。因为论文的篇幅不是很大,一般是一万字或者几万字,它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而现在的学术刊物一般都是双月刊,还有月刊,论文这种形式可以把学者日常研究的成果及时地发表出来。有些学者虽然也在做研究,一开始就确定其最终成果是以专著的形式出版的。在专著的写作过程中,并没有注重对阶段性研究成果的论文发表。因此在三五年的专著写作期间,一篇论文也没有发表,只是最后出版了一本专著。这样一种做法并不值得提倡,而应该把阶段性成果发表出来,每年至少要有两三篇论文发表。通过每年发表的这些论文,可以把这种学术进展、学术方向及时地反映出来。三五年以后,研究成果成熟了,再以专著的形式发表出来,这样一种做法是较好的。

当然论文也是有长有短的,就一个初学者而言,一开始可能要写一些篇幅较短的论文,比如说三五千字的论文。对短篇的论文能够把握以后,再逐渐地写一万字左右的篇幅较长的论文。最后能够写两三万字论文,基本上硕士论文所要求的篇幅。因此,论文写作是一个由短到长逐渐发展的过程。专著的写作更需要学术积累,因为专著的篇幅比较大。对于一个硕士生来说主要是论文的写作,而对于一个博士生来说基本上要达到专著的写作程度。就我本人而言,也是从短小的论文开始写起的,例如我发表在《法学研究》1984年第2期的第一篇论文,题目是《论教唆犯的未遂》,只有四千字左右。及至发表在《法学研究》1996年第2期的《罪刑法定的当代命运》一文,长达六万多字,是我迄今为止在《法学研究》发表的29篇论文中篇幅最长的一篇。尽管论文和专著这两种学术成果的载体存在差异,但它们还是有共同之处,要求写作者对其中的内容把握好,能够顺畅地将学术思想通过论文或者专著的形式表达出来。

先说规范流程。首先联系合适的出版社投稿,或者出版社主动约稿。随后出版社的责任编辑会对书稿进行初审,复审,终审。评估书稿的出版价值(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和书稿内容质量(齐、清、定)。三审后,编辑会给出结论(采用、退改或者退稿)。如果书稿采用后,就会进入出版流程,与作者签订出版合同,申请书号,编辑加工,装帧设计,排版印刷,宣传推广。一般情况下,在编辑加工、装帧设计、宣传推广等环节中相关编辑会征求作者的建议,同时作者也要配合出版社进行修改,宣传等。图书出版后,出版社会给作者寄送样书。图书销售利润分配按合同约定。如销售得好,会多次重印,修订等等。其实在书的全生命周期中最好作者能一直参与进来。出版合同会对双方的权责利和图书的生产流程进行详细约定。但实际操作中,要看你的专著属于什么水平。如果就是普通教师为了评职称,学术价值一般的话那么就比较被动了,因为专著类图书一般没什么经济效益,出版专著的价值在于社会效益,所以对于普通教授要出专著需要主动找出版社,不会有稿费,还要花个三五万吧。出书的成本全有作者承担。如果是著名教授的专著就不用担心了,很多出版社会来约稿,提出优厚的条件。因为这样的专著至少是有社会效益的,出版社出这样的书可以参与评国家三大奖,最次也能申请个出版基金什么的。实际操作中,最重要的是找到合适的出版社,愿意给你出。其他都是次要的。

整体来讲首先作者得需要选题申报,根据相关专业领域来撰写文章,接下来就是审校,这其中包括三审三校不是说所有的文章都可以通过审核的,这一定与论文发表一样是需要审核的,只是审核针对的内容不一样。然后就是申请书号、设计排版到最后印刷出版。

先出版专著后发表论文

已经出版专著了,也可以发表论文的,这个并不矛盾。

论文和专著是学术成果的两种基本载体,如果说还有第三种的话,那就是教科书。但现在学术界对教科书贬褒不一,教科书在我国过去采取主编制,内容几乎千篇一律,是所谓公知,即公开的知识或者公共的知识,这是不存在知识产权的知识。因此,对教科书的学术评价较低,认为教科书没有学术含量。当然,最近这些年来对教科书的评价有所改变,主要是出现一些学者个人独著的教科书,而且是学术性的教科书。教科书是对本学科知识的一种体系性的表达,它更多地反映了一个学者对整个学科知识的整体性把握。因此,对于教科书作者的学术要求是很高的。

像在德国、日本等国家,一个教授只有到了50多岁才开始写教科书。而且教科书反映一个学者的综合素质,对本学科的综合把握能力,因此是一种最为重要的学术成果。我国也应该向这个方向恢复与提升教科书的学术声誉,尤其是要摈弃教科书的主编制。在我看来,主编制的教科书是没有学术灵魂的教科书。

专著如果已经出版,是不可以再发表成论文的,但是如果是先发表了论文,就可以再出版专著,不过专著字数要求比较多,得再补充不少,我就是把我之前发的几篇小论文找黑马专著网出了一本专著,不过字数不够,后来补到十万字就可以了。

那要看出版的书是哪类了,如果是期刊,而且已经上网,那肯定不能再发表,如果是论著,内容没有上网,则可以再发表,但要注明出处,否则虽然抄袭率合格,但也是侵犯他人和著作权。

专著先出版论文后发表

重点讨论的是论文和专著。应该说,论文和专著的差别并不在于篇幅大小,不是说论文篇幅小一些,而专著篇幅大一些。两者的区分主要在结构、内容和性质等方面。论文是对一个论题的阐述,是一种问题性的思考:对某一个专门性的问题进行思考,将思考成果写成一篇论文。而专著是对一个专题的论述,是一种体系性的思考。论文要确定论点,提出论据,由此展开论证。而专著则是对某一专题的体系性叙述,具有较为广泛的展开和较为深入的论述。因此,专著的深度和广度显然超过论文。现在的问题是,论文不像论文,专著不像专著,缺乏论文和专著的品格与品质。论文像专著,而专著则像教科书。例如学位论文,包括硕士论文和博士论文,都应当是一种论文的文体,应该具有论文的特征。即使是十几万字甚至几十万字的博士论文,它也应该具备论文的性质。但现在的硕士论文像综述,而博士论文则像专著,甚至像教科书,没有达到论文的要求。这些问题都说明了我们对于论文和专著以及教科书这样一些学术载体的把握上还存在一些偏差。当然,也有一些专著是论文的结集,也就是说先有论文发表,然后把论文编撰以后形成一本专著。这种专著意味着它每一部分都达到了论文的水平,而一本专著的十个章节就相当于十篇论文,这样一种专著的学术质量当然是比一般专著更高的。

一般的专著,并不是每一部分都能够发表的。其中相当一部分内容是资料的梳理或者综述,或者是对本学科问题的一种沿革性的叙述,而没有达到论文的程度。就这部分内容而言,资料价值大于观点,是没办法作为论文在刊物上独立发表的。一般来说,专著的这种水分可能会比较多一些,这也是对一般的专著学术评价较低的原因之所在。而论文则相对来说学术含量要高一些,各单位对于论文和专著在学术评价上也是有所不同的。有些单位更注重论文,并以论文发表的数量作为学术评价的主要标准。也有些单位注重专著,以专著作为学术评价主要标准。而北大可能是属于第一种情况,把论文放在一个更为重要的位置上。评奖也会存在这样一个问题,有些奖项注重论文,有些奖项则注重专著。

论文和专著是学术成果的两种基本载体,如果说还有第三种的话,那就是教科书。但现在学术界对教科书贬褒不一,教科书在我国过去采取主编制,内容几乎千篇一律,是所谓公知,即公开的知识或者公共的知识,这是不存在知识产权的知识。因此,对教科书的学术评价较低,认为教科书没有学术含量。当然,最近这些年来对教科书的评价有所改变,主要是出现一些学者个人独著的教科书,而且是学术性的教科书。教科书是对本学科知识的一种体系性的表达,它更多地反映了一个学者对整个学科知识的整体性把握。因此,对于教科书作者的学术要求是很高的。

像在德国、日本等国家,一个教授只有到了50多岁才开始写教科书。而且教科书反映一个学者的综合素质,对本学科的综合把握能力,因此是一种最为重要的学术成果。我国也应该向这个方向恢复与提升教科书的学术声誉,尤其是要摈弃教科书的主编制。在我看来,主编制的教科书是没有学术灵魂的教科书。

我认为不是法律禁止的一稿多投。请参阅:

刊大师:为作者投发学术期刊提供智能化解决方案。学术专著出版的过程竟然是这样的?快点进来看看吧!(侵、私、删)

发表论文出版专著

已经出版专著了,也可以发表论文的,这个并不矛盾。

专著的字数要求比较多,要求在几万字以上。如果是用来评职称的话,至少要在8万字以上,有的甚至要求在10万字以上。但是论文就不一样了,论文只要求五六千字就可以发表了。如果是硕士和博士的毕业论文字数可能会长一些。如果达到一定标准,比如说到四五万字以上,是可以考虑作为专著来出版的。我之前在黑马专著网出过专著,上面的文章说得比较明白。满意的话,求给大大的赞。

晋升职称需要发表论文或者专著,论文投稿期刊必须是具有ISSN和CN刊号的期刊,著作需要正式出版发行,必须具有双号,即ISBN和CIP号。我们知道晋升职称时一般单位要求可以选择发表期刊论文或者出版专著,但是晋升职称时论文和专著哪个更有用?下面刊大师来跟大家一起对比一下就评定职称而言发表期刊论文与发表专著有什么区别,二者对晋升职称分别有什么作用。1 准入难度大小晋升职称大多都需要发表3-5篇论文,如果是评高级职称,还需要发1篇核心期刊论文。核心期刊论文要求高,核心期刊量少,审稿严谨,准入标准高,可操作难度大,花费也不菲。而专著不论出版社级别是国家级还是省级,需求是主编还是副主编编委,字数的多少,学术水平的高低,相对容易操作。只要专著是作者创造性劳动成果,经过审稿没有问题,作者是可以自费出版的,门槛低很多。2 发表时间长短论文一篇,需要经过投稿、审稿、付版面费、出刊,因论文竞争压力大,很多期刊并没有这么容易,个人投稿(直投)的话,往往需要投很多次才能投中,杂志社录用稿件之后,省级、国家级的普刊一般来讲根据刊期不同见刊时间一般在1~6个月不等的时间见刊,核心期刊发表的时间周期则较长,一般需要12~18个月的时间。专著基本出版时间一般来讲3~6个月,审稿很快,用的时间最多的也就是书号申请时间1~3个月。3、查重率高低。论文查重率在10%-30%,有较为严格的查重要求,连续15个字重复就会被判定为重复,作者起稿过程中应注意严格控制文章重复率。专著因为引用的资料比较多,查重规格比较松,较之于论文没有那么严格,也没有专门的查重方式,正常来讲编辑看中的主要还是专著中个人具有创造性的部分。较之于论文专著在重复率方面略有优势。4、费用高低。期刊论文发表选择不同的刊物所需费用一般在几百几千之间不等,中文核心发表所需费用则都过万。而专著发表的费用根据出版社的不同所需费用在1.5至几万之间不等。就单价而言专著发表自然比普通的期刊发表价格要高,但根据不同单位的要求,职称评定一般是专著和论文需要交替着发表的。其两者对于职称评定都是有着最为直接的加分的。此外,期刊论文发表一般都是用来进行职称评定,但有部分作者利用出版专著来提升个人知名度,专著的文字较多,正常来讲专著的字数都在10万字以上,当然也会有部分单位对于专著要求略低,但一般不会少于8万字,而期刊发表的论文在文章的字符数上面就有很大的优势了,反正从一定的角度来讲,因为专著的篇幅较长,就会有不少学者认为,专著的学术含量会高于论文,其实这种说法是有些片面的,总而言之,无论发表论文还是专著,两者各有优势,大家可以根据自己单位的相关规定以及自己的实际需求,最终选择选择发表论文或者专著,最终达到自己职称评定的效果。

对于很多有评职称需求的朋友而言,势必会做的两件事就是发论文和出版专著。论文比较常见,很多朋友在研究生再读期间都发过,如果评职称对发论文有要求,大部分朋友都能够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法。但是对于专著,很多朋友可能并不是很了解。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专著是什么?和论文有什么区别?字面意思展开来讲,专著就是学术著作,它是由学术研究者编写,要求必须有创新性,面向的读者是国内外的科研人员。如果对照论文的定义来看,其实我们不难发现,学术专著其实可以视为论文的加强版,二者主要就是在篇幅上有比较大的区别,学术专著一般较长,论文则相对较短。在评职称中,专著的作用是什么?和论文又有怎么样的区别?一般而言,一篇论文大部分情况下是加5-10分,想要加到10分其实比较难。但是学术专著不同,一本学术专著一般能加10-20分,所以一本学术专著能顶得上几篇论文。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专著都能加分。一般需要同时满足篇幅必须够、最好是独著以及在评职称周期之内出版这三个条件,所以出版专著也需要特别注意。

出版专著论文发表

编撰的学术专著要比单发一篇论文更具学术,因此在评职称时,可以得到更高的职称加分和认可。而学术专著对评职称的意义就在于职称加分。千万不要小看该加分,有和没有区别很大,有一本学术专著,可能非常顺利的晋升、正职称,但如果没有,则可能就因为少专著的加分,而一次次职称晋升的机会。学术专著出版就是由出版社或图书公司对各类学术研究人员的研究成果、项目报告、学术论文等以图书专著的形式出版出来,这类图书一般具有一定的性、较高的学术和社会。

已经出版专著了,也可以发表论文的,这个并不矛盾。

不能,出了专著的内容,已经是公开的资料。哪怕这篇专著是自己撰写的,摘抄其中的内容,作为发表论文的内容,行不通。但可以在原有内容基础上,进行一定程度的改动或创新,还有发表论文的可能性。

第一、什么是专注一般来说专著是指针对某一专门研究题材其实也是是著作的别称。古老的专著是用竹简编辑,质地是竹,后来纸的发明,专著质地变成了纸。计算机出现,专著又进了一步,从原来的纸质形式,扩大到了计算机软件形式,即计算机软件著作,依托储存介质是磁盘,是目前最高级的专著质地形式。第二、专著分类通常我们根据学术的长短,又可以分为单篇学术、系列学术和学术专著三种。一般而言,超过4-5万字的,可以称为学术专著。编辑学术专著比发表单篇更具学术价值。因此,在评定职称时能够获得更多的加分和认可。第三、专著出版由于我们目前最常见的就是学术专著,那么小编以学术专著为例为大家介绍一下关于这方面出版信息:学术专著出版的方式学术专著出版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公费出版,一种是自费出版。公费出版是指由出版社或图书公司负担出版专著所需的所有费用,并支付给作者一定的版税。自费出版是指由作者个人或作者所在的单位、机构负责出版专著所需的所有费用,出版社或图书公司不支持给作者版税,并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图书是否发行上市

  • 索引序列
  • 专著先出版论文发表
  • 先出版专著后发表论文
  • 专著先出版论文后发表
  • 发表论文出版专著
  • 出版专著论文发表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