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国卓越科技论文共计46.38万篇,比2019年增加19.8%,其中卓越国际科技论文21.60万篇,卓越国内科技论文24.78万篇。卓越论文数量最多的学科是临床医学,化学,电子、通信与自动控制、生物学。
国际论文被引用次数统计,中国在材料科学、化学、计算机科学、工程技术等4个领域排在世界第1位,与上年度相比,增加了计算机科学领域。
说到期刊,很多同学还不知道如何发表期刊论文,期刊按等级分:普通、核心、C刊。目前,收费期刊未必就比免费期刊更好发表。有一些免费期刊会比收费期刊更好发表。投稿方式主要是电子邮箱或者是在线投稿。
不仅如此,我国国际顶尖期刊论文数量升至世界第2位。2020年被引次数超过10万次且影响因子超过30的国际期刊有15种,共发表论文2.55万篇,其中,中国发表1833篇学术论文和述评文章,排在世界第2位,比2019年上升2位。
2020年,我国的国际顶尖期刊论文数量排名世界第二,比2019年上升两位。我国国际合著论文数量继续增长,进入世界本学科前列的中国科技期刊数量增加,国际显示度进一步增强,中国科技期刊学术影响水平有了明显的提升。
通过与国际重要信息服务机构和国际出版机构的合作,将论文集中链接和精准推送给国际同行。为中文发表的论文、作者和中文学术期刊融入国际学术共同体提供了一条高效渠道。
与此同时,2020年,我国作者参与发表的论文中,作者数超过100人且合作机构数大于50个的论文有485篇,涉及主题有:粒子与场物理、天文与天体物理、多学科物理研究、核物理研究等。
国际访问用户主要来自国际大学和科研单位,例如:美国的康奈尔大学、哈佛大学等,英国的剑桥大学、伦敦大学、牛津大学等,以及一些著名的国家实验室等。
现在的排名特别靠前,排在第2名的位置,因为我们国家的文学实力有了很大的改变和提升,所以论文的数量变得越来越多,论文的含金量也是非常高的。
22年软科中国大学排名是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复旦大学。
在大学排名中,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作为中国最好的大学,在综合实力方面仍然稳居前两名,代表了中国的高等教育。除了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之外,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和复旦大学在国内大多数榜单中排名第三,在软科排名中,浙江大学在中国大学中排名第三,上海交通大学排名第二。
从各项指标来看,浙江大学在学术水平、资源、师资规模和结构以及人才培养方面的得分高于上海交通大学,但在教学水平、科学研究和社会贡献方面低于上海交通大学,因此,可以看出,两所大学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
软科的意思:
软科是指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ShanghaiRankings Academic Ranking of World Universities),简称ARWU,于2003年由上海交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前身为高等教育研究所)世界一流大学研究中心首次发布,是世界范围内首个综合性的全球大学排名。2009年开始,ARWU改由上海软科教育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即“上海软科”)发布并保留所有权利。
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与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QS世界大学排名、U.S.News世界大学排名是公认的四大权威世界大学排名。2019年被排名的大学超过1800所,发布的是处于全球前1000名大学。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以评价方法的客观、透明和稳定而著称,但也被指责过度偏重理工领域及过多采纳美国的知名期刊与论文发表平台为数据基准。
目前我们是排在第2位的,我们的一些论文是非常不错的,影响力是比较大的,研究的东西是比较好的。
中国大学科研实力排名如下:清华大学排名第一。
排行榜显示,在国家级科研平台建设排名中,清华大学一马当先,国家级科研平台建设分数高达98分,成为中国国家级科研平台建设评分最高的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排名第三。在国家级科研平台建设排名中,上海交通大学得分为52分排名第三,仅次于北大和浙大,在国家级科研平台布局上,上海交通大学的成绩同样非常优秀,上海多所双非大学表现抢眼。在国家级科研平台建设排名中,虽然排名靠前的仍然是双一流大学,但是,同样有多所双非大学表现非常抢眼。其中,排名比较靠前的南京工业大学。
以下高校:复旦大学、中山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京大学等,分别排名第六至第十位,但论文他引数“断崖式”下降到155—129万次,这反映了高校发表的论文质量上,差异也是非常突出的。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各有17个学科,进入世界前1%,排名并列全国高校第十五位。
根据自身的实际需要选择, 以下四个考试级别,通过一级才能拿到2级证书,后面的依次类推,但可以同时报考多个级别,国计算机等级考试所有级别证书均无时效限制,三、四两个级别的成绩可保留一次。考生一次考试可以同时报考多个科目
中国计算机科学发论文最多高校揭晓,清华、浙大、上交大前三
最近,《2017中国高校国际学术影响力评价报告》发布,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的论文发表数量、创新人才数量双双排名全国第一,华中科技大学高被引数量第一。
国际成果规模(论文发文数量):浙江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排前三。十年来高被引论文数量: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排前三。创新人才(主导科学家数量):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大学排前三。优势学科(进入ESI前1%学科数量):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排前三。
具体到计算机科学:
国际成果规模(论文发文数量):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排前三。十年来高被引论文数量:华中科技大学、东南大学、清华大学排前三。创新人才(主导科学家数量):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排前三。
这份报告是由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人才发展专业委员会、中国教育网、中国教育在线、学术桥联合发布。
数据来源与评价指标
本报告的数据主要来源于ESI(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数据库,数据时间段为2007.01.01-2017.2.28(十年)。
为了更好地识别高被引论文的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报告在 Web of Science 数据库中下载了高被引论文的题录数据。
第一作者的依据是 Web of Science 数据库论文题录数据中 AF 字段中的第一位。第一作者机构是 C1 字段中第一作者姓名对应的机构。
通讯作者的依据是 Web of Science 数据库题录数据中RP字段的作者。通讯作者机构是RP字段中作 者姓名对应的机构。
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的机构可能有多个,数据处理中,报告按照顺序只采用第一机构。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因在一项研究中的主导作用而被视为主导科学家。对于主导科学家的重名问题的处理依赖于一项发明专利技术“一种面向英文文献中中国作者的姓名消歧方法”。
截至 2017年2月28日,中国大陆共有209 所高校至少有一个学科入选 ESI 前1%高被引学科。本报告对于中国高校的国际学术影响力分析仅限于这 209 所高校。
报告内容分为“中国大学国际学术影响力评价”和“中国学科国际学术影响力评价”两部分。中国大学国际学术影响力评价”主要使用表1中的评价指标。
“中国学科国际学术影响力评价”主要使用表2中的评价指标。
中国高校国际学术影响力总体情况
需要注意的是,中国科学院大学成立于 2012 年,2012 年之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的高被引论文数量未计入其中。另外,因大量署名中国科学院大学的高被引论文的第一作者与通讯作者的第一机构并非中国科学院大学,因此,主导论文数量较少。
2、十年来高被引论文数量:排名前三的高校是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进入前十。
3、创新人才(主导科学家数量):排名前三的高校是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南开大学、中山大学进入高校前十。
4、优势学科(进入ESI前1%学科数量):排名前三的高校是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山东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进入高校前十。
计算机科学国际学术影响力:清华发论文最多,华中科大高被引最多
中国学科国际学术影响力中,计算机科学在国际成果规模、高被引论文、创新人才数量三个维度进行的评价。
1、国际成果规模(论文发文数量):排名前三的高校是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
2、十年来高被引论文数量:排名前三的高校是华中科技大学、东南大学、清华大学。
3、创新人才(主导科学家数量):排名前三的高校是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
报告的课题组负责人李江教授介绍,此次《报告》的发布除了作为国家有关部门、各高校、社会组织参考的同时,也能够激励高校从高水平成果、人才培养、学科建设三个维度考虑发展方向和策略。
世界三大顶级科学杂志,中国大学发表论文数目排名 <细胞>、<自然>、<科学>(以下简称CNS)是举世公认的三大顶级科学杂志.全球科学家无不梦寐以求能在其中一个杂志上发表论文,因为代表了世界科学研究成果的最高水准。因此,CNS论文数目也成为国际大学科研实力排名的最重要因素。 据统计,中国大陆至今以老板身份发过两篇以上CNS论文的,总共才二十六人,这二十六人无疑是中国大陆科技界最顶尖的精英人物。其中在CNS三大顶级杂志都以老板身份发过论文的有十人,全部滞留在美国;在CNS中两个杂志以老板身份发过论文的共有十六人,五人在国内。可叹的是,号称代表中国最高学术水平的中国两院院士只有神经研究所的郭爱克院士一人进入这前二十六人名单(中国的两院院士竟没有一个有三篇的,其他院士绝大多数是一篇都没有,少数有一篇,远赶不上这26奇人), 发表论文篇数国内排名最高的是并非两院院士的著名生物学家西北大学舒德干教授。 中国大陆至2006年在CNS发表论文数目最多的大学和科研机构分别是:1、西北大学(5篇);2、中国科学院基因组研究所(3篇);3、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2篇)、复旦大学(2篇);4、清华大学(1篇)、北京大学(1篇)、中国科学院生化细胞所(1篇)、中国科学院神经所(1篇)和南方基因研究中心(1篇)。这样的结果也大大出人意料——西北大学作为地处内陆西安的地方重点大学,科研实力竟然远远超过复旦、清华、北大这样的沿海发达地区部属大学,确实令人刮目相看。
已经排到了世界第2名。这样的成果也是相当的厉害了,而且现在我们国家和上年度相比,增加了很多的领域,相关的期刊也有了这个提升。
中国计算机科学发论文最多高校揭晓,清华、浙大、上交大前三
最近,《2017中国高校国际学术影响力评价报告》发布,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的论文发表数量、创新人才数量双双排名全国第一,华中科技大学高被引数量第一。
国际成果规模(论文发文数量):浙江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排前三。十年来高被引论文数量: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排前三。创新人才(主导科学家数量):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大学排前三。优势学科(进入ESI前1%学科数量):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排前三。
具体到计算机科学:
国际成果规模(论文发文数量):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排前三。十年来高被引论文数量:华中科技大学、东南大学、清华大学排前三。创新人才(主导科学家数量):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排前三。
这份报告是由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人才发展专业委员会、中国教育网、中国教育在线、学术桥联合发布。
数据来源与评价指标
本报告的数据主要来源于ESI(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数据库,数据时间段为2007.01.01-2017.2.28(十年)。
为了更好地识别高被引论文的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报告在 Web of Science 数据库中下载了高被引论文的题录数据。
第一作者的依据是 Web of Science 数据库论文题录数据中 AF 字段中的第一位。第一作者机构是 C1 字段中第一作者姓名对应的机构。
通讯作者的依据是 Web of Science 数据库题录数据中RP字段的作者。通讯作者机构是RP字段中作 者姓名对应的机构。
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的机构可能有多个,数据处理中,报告按照顺序只采用第一机构。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因在一项研究中的主导作用而被视为主导科学家。对于主导科学家的重名问题的处理依赖于一项发明专利技术“一种面向英文文献中中国作者的姓名消歧方法”。
截至 2017年2月28日,中国大陆共有209 所高校至少有一个学科入选 ESI 前1%高被引学科。本报告对于中国高校的国际学术影响力分析仅限于这 209 所高校。
报告内容分为“中国大学国际学术影响力评价”和“中国学科国际学术影响力评价”两部分。中国大学国际学术影响力评价”主要使用表1中的评价指标。
“中国学科国际学术影响力评价”主要使用表2中的评价指标。
中国高校国际学术影响力总体情况
需要注意的是,中国科学院大学成立于 2012 年,2012 年之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的高被引论文数量未计入其中。另外,因大量署名中国科学院大学的高被引论文的第一作者与通讯作者的第一机构并非中国科学院大学,因此,主导论文数量较少。
2、十年来高被引论文数量:排名前三的高校是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进入前十。
3、创新人才(主导科学家数量):排名前三的高校是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南开大学、中山大学进入高校前十。
4、优势学科(进入ESI前1%学科数量):排名前三的高校是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山东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进入高校前十。
计算机科学国际学术影响力:清华发论文最多,华中科大高被引最多
中国学科国际学术影响力中,计算机科学在国际成果规模、高被引论文、创新人才数量三个维度进行的评价。
1、国际成果规模(论文发文数量):排名前三的高校是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
2、十年来高被引论文数量:排名前三的高校是华中科技大学、东南大学、清华大学。
3、创新人才(主导科学家数量):排名前三的高校是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
报告的课题组负责人李江教授介绍,此次《报告》的发布除了作为国家有关部门、各高校、社会组织参考的同时,也能够激励高校从高水平成果、人才培养、学科建设三个维度考虑发展方向和策略。
根据自身的实际需要选择, 以下四个考试级别,通过一级才能拿到2级证书,后面的依次类推,但可以同时报考多个级别,国计算机等级考试所有级别证书均无时效限制,三、四两个级别的成绩可保留一次。考生一次考试可以同时报考多个科目
现在的排名特别靠前,排在第2名的位置,因为我们国家的文学实力有了很大的改变和提升,所以论文的数量变得越来越多,论文的含金量也是非常高的。
SCI有两个分区规则:JCR分区和中科院的分区;
1、JCR分区根据影响因子(IF值),某一个学科的所有期刊都按照上一年的影响因子降序排列,然后平均4等分(各25%),分别是Q1,Q2,Q3,Q4。
2、中科院分区的方法:
一区刊:各类期刊三年平均影响因子的前5%;
二区刊:前6% ~ 20%;
三区刊:前21% ~ 50%;
四区刊:后51%~100%。
SCI杂志的分区依据
国际一流科技期刊的分区遴选法
选国际一流科技期刊的理论基础 科技期刊浩如烟海,刊载期刊上的科技论文的数量更是呈指数型增长。面对如此众多的论文信息,如何有效的选择报道科学前沿问题、具有国际地位的一流期刊成为我们面临的重要问题。
1.1期刊论文与评价指标的“集中与分散”规律 早在1934年,英国著名文献计量学家布拉德福就首先发现了学术论文在期刊中的分布规律,即:“对某一学科而言,将科学期刊按其刊载该学科论文的数量,以递减顺序排列时,都可以划分出对该学科最有贡献的核心区,以及论文数量与之相等的相继的几个区。这时核心区与相继各区的期刊数量成1:a:a2„„的关系。”后人将此规律称之为布拉德福文献分散定律。 此后,期刊论文的分布规律受到人们重视而不断发展。
1971年,美国情报学家、《科学引文索引》(SCI)创始人加菲尔德,通过统计2000种期刊中的1000,000篇参考文献发现,24%的被引率高的文章出自25种期刊,50%得出自152种期刊,75%出自767种期刊,而其余的被引文章则分散在数量很大的期刊中,证明了被引文章在期刊上的分布也有一个较为集中的核心与广为分散的相关区。 还有很多研究表明,其他如文摘率、影响因子等因素也存在着“集中与分散”的规律。
因此,根据“集中与分散”规律,选择集中了学科领域内大量论文、集中了学科期刊较高指标值、具有较高国际显示度的少数期刊,作为学科的国际一流期刊,有助于我们更有效的利用期刊信息了解学科研究动向和发展趋势。
1.2 遴选国际一流期刊的评价指标 文献计量学研究中用来评价科技期刊质量的指标有很多,其中期刊的影响因子(IF)、总被引频次(CI)以及最近两年的期刊被引频次(IFCI)可以从不同角度反映期刊的显示度。 影响因子(IF)指某期刊前两年发表论文在统计当年被引用的总次数与该刊前两年发表论文数的比值。它可以测度期刊在最近两年中的篇均被引频次,是国际上通行的期刊评价指标,由于它是一个相对统计量,所以能够客观的反映期刊的相对影响,影响因子越大,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和作用也越大。
总被引频次(CI)指该期刊自创刊以来所登载的全部论文在统计当年被引用的总次数。这是一个非常客观实际的评价指标,可以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测度该期刊被引用和受重视的程度,反映其在学术界的显示水平,以及在科学交流中的地位和作用。 最近两年的期刊被引频次(IFCI)指期刊前两年发表的论文在统计单干被引用的次数,是用于计算影响因子的分子,可以测度最近两年期刊在学术界的显示水平。
2 分区法遴选国际一流科技期刊 我们主要基于影响因子(IF)、总被引频次(CI)以及最近两年的期刊被引频次(IFCI)三个评价指标,利用ISI出版的JOURANL CITATION REPORTS(JCR)(2001版)的数据进行统计计算,以分区的方式遴选各学科的国际一流科技期刊。 在JCR(2001版)中,报道了5748种期刊,排除社会科学类16种,我们按照数学、物理学、化学、地学、天文、生物学、农林科学、医学、工程技术、环境科学、管理科学和综合共12个学科(类),将其余5732种期刊分类,每个类有ni种期刊,1≤i≤12。
由于期刊论文数量与各指标的关联度很高,为了减少期刊论文量的波动带来的误差,我们同时利用了JCR(2000版)和JCR(1998版)光盘提供的数据计算每一种期刊的平均影响因子和平均总被引频次。
第一步:计算每个期刊的三年平均影响因子(IF)、平均总被引频次(CI)。 IFij=(IFij1998+IFij2000+IFij2001)/3,1≤i≤12,j=1,2,, ni; CIij=(CIij1998+CIij2000+CIij2001)/3,1≤i≤12,j=1,2,, ni;
第二步:对JCR(2001版)期刊按学科从影响因子(IF)角度进行分区。 每个学科的期刊按平均影响因子(IF)降序排列C={cij: 1≤i≤12,j=1,2,, ni},其前5%的期刊构成的集合为一区期刊,再将其余期刊的影响因子之和平均分为三部分,再由下列公式的计算结果产生二区、三区和四区期刊,即: 一区期刊:Ci1={ cij: 1≤i≤12,j=1,2,„,ti, ti < ni , ti / ni =0.05}; 二区期刊:Ci2={ cij: 1≤i≤12,j=ti+1,ti+2,„,mi, mi < ni , / =1/3}; 三区期刊: Ci3={ cij: 1≤i≤12,j=mi+1,mi+2,„,pi, pi< ni , / =1/3}; 四区期刊: Ci4={ cij: 1≤i≤12,j=pi+1,pi+2,„,ni, / =1/3}。
第二步:按学科遴选国际一流科技期刊 每个学科的期刊按总被引频次(CI)降序排列A={ aij: 1≤i≤12,j=1,2,, ni},其前5%的期刊构成的集合为Ai={ aij: 1≤i≤12,j=1,2,,ki, ki / ni =0.05}。 每个学科的期刊按计算影响因子时的两年总被引频次(IFCI)降序排列B={ bij: 1≤i≤12,j=1,2,, ni},其前5%的期刊构成的集合为Bi={ bij: 1≤i≤12,j=1,2,,mi, mi / ni =0.05}。
各个学科同时满足上述条件的期刊为Si=(Ai∪Bi∪Ci1)∩(Ci1∪Ci2),则Si就是我们遴选所得各学科的国际一流期刊。
分区法遴选国际一流期刊的意义
3.1 为文献情报机构的期刊工作提供参考 采用分区遴选方法选择的国际一流科技期刊,无论在评价指标还是学术质量上都具有较高水平,在各学科都具有较大的影响和显示度。
图书情报部门可以此作为选择国外期刊的参考依据,结合馆藏特点和用户需求有效的提高订购期刊质量;同时可以指导读者重点阅读,建立高质量的文献数据库和检索系统。
3.2 为科研部门的学术成果评价提供参考依据 分区法确定的国际一流期刊都具有较高的影响因子和被引频此,可以为科研部门间点科技成果、评价研究水平提供定量的参考依据。但指的注意的是,科研成果的评价更重要的是以同行专家评审意见为基础,不能简单的根据其是否发表在国际一流期刊上确定研究质量。
3.3 为科研工作者利用期刊提供参考 国际一流期刊在学科领域普遍具有较高的学术影响力,他们刊载的学术论文质量较高、体现了学科研究的前沿问题和热点领域。科学家们通过阅读这些一流期刊,可以更有效的了解学科发展态势、了解世界科学发展趋势。同时,遴选出的国际一流期刊也为科学家们选择高水平期刊发表自己的科研成果提供了参考。 3.4 促进我国科技期刊的发展 分析这些国际一流期刊的内在与外在发展特点,可以帮助我国科技期刊学习国外期刊的发展经验,探索一条有效的提高学术水平和学科影响力的发展道路,促进我国科技期刊质量的不断提高。
前5%一区。生物:8以上一区;4-8二区;2-4三区;2一下四区!
JCR分区根据影响因子(IF值):
某一个学科的所有期刊都按照上一年的影响因子降序排列,然后平均4等分(各25%)。
分别是:
1.Q1。
2.Q2。
3.Q3。
4.Q4。
中科院分区的方法:
一区刊:
各类期刊三年平均影响因子的前5%。
二区刊:前6% ~ 20%。
三区刊:前21% ~ 50%。
四区刊:后51%~100%。
SIC产生积极评价:
2008年12月9日,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公布的统计结果显示:2007年,SCI收录的中国科技论文数达94800篇,比2006年增长33.5%,占世界份额的7.5%,排在世界第三位,仅处于美国和英国之后。
SCI是美国《科学引文索引》的英文简称,其全称为Science Citation Index,创刊于1961年,是根据现代情报学家加菲尔德(Engene Garfield) 1953年提出的引文思想创立的。
就其本身而言,SCI最重要的功能是帮助科技人员获取需要的文献信息。这也是编辑该部索引的主要意图。
SCI的优点是引文功能,在这里,读者能很快了解到某一作者的某篇论文是否被他人引用过,通过引文次数可以了解某一学科的发展过程。另外,使用SCI还可以了解到科学技术发展的最新信息,如:有没有关于某一课题的评论,某一理论有没有被证实,某方面的工作有没有被扩展,某一方法有没有被改善,某一提法是否成立,某一概念是否具有创新性等等。因此,SCI也具有反映科技论文质量和学术水平的功能。[3]
SCI的这些优点对科技工作者查阅最新文献、跟踪国际学术前沿、科研立项以及在具体的课题研究中及时了解国际动态都有很大帮助。
上世纪80年代末,南京大学首先将SCI引入科研评价体系,从某种意义上开启了中国科研评价的定量时代。这件事与1986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成立,并引入由科学共同体内专家,以民主决策方式决定科学基金分配的同行评议机制一起,表明我国对研究机构和研究人员的评价以行政手段为主,评价结果以行政级别的形式体现,并按相应行政级别享有国家投入和待遇的行政评议阶段结束了。
据南京大学当时的校长曲钦岳院士介绍,这样做主要基于两个原因:一是当时处于转型期,国内学术界存在各种不正之风,缺少一个客观的评价标准;二是某些专业国内专家很少,国际上通行的同行评议不现实。引入SCI的目的,是用量化指标引导科研人员注意在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提高学校的学术竞争力。
南京大学的做法在当时取得了明显成效。上世纪90年代,南京大学SCI论文数量连续多年位居全国首位。1995年10月,美国著名的《科学》杂志在其《中国科学》专刊中,介绍了南京大学的这一做法。
在当时社会诚信普遍缺失、科研评价中掺杂大量人情等主观因素的现实情境下,SCI因其相对客观的评价标准及其相对超脱的国际“身份”,迅速被国内科学界当成一个可以尽量避免人为因素影响的科研评价标准,并逐步拥有了某种权威地位。可以说,近20年来,我国自然科学研究的发展历程在相当程度上也是一个SCI在国内落地生根、枝繁叶茂的过程。
该校在《2008中国大学评价》编制的2008中国大学综合评定为第3,自然科学100强排名中名列第2,2008中国大学社会科学100强排名中名列第8,2008中国大学理学100强排名中名列第5,工学100强中名列第2.。浙江大学的科研经费一直稳定增长,仅次于清华大学,居于第2位 (98年前人均科研经费列第一位) 。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项目居于第1位。发表EI论文连续几年保持第2或第3位。发表sci论文居前3位。SSCI,ISTP等稳居前3。多年来,浙江大学为我国科技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累计获国家三大科技奖一,二,三等奖近90项 台湾“教育部”高等教育评鉴中心的“2007世界大学科研论文质量评比”排名,浙江大学位居大陆地区高校第三。 2007年11月15日,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公布2006年度高等学校科技论文产出统计结果,浙江大学情况如下:国内和国际论文总数14178篇,位居全国第一; SCIE收录论文数3034篇,位居全国第一; EI收录论文数2760篇,位居全国第三; ISTP收录论文数1432篇,位居全国第三; CSTPCD收录国内论文数6952篇,位居全国第三; MEDLINE收录论文数1420篇,位居全国第一; SSCI收录论文数20篇,位居全国第四; SCI论文被引2692篇6615次,位居全国第三; SCI十年累积被引13490篇43111次,位居全国第二;国内论文被引17789次,位居全国第一。 全球排名在前500名之列。
上海软科世界大学排名(ShanghaiRanking’s Academic Ranking of World Universities),简称ARWU,其前身是上海交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发布的大学排名。软科大学排名世界大学综合排名,权威机构一共有三个:USNews、QS以及THE。其中,USNews排名在欧美国家、印度、加拿大等英语国家比较认可,QS位于第二梯队,THE在英国、日本、伊朗等国家认可度较高。软科学术排名,主要是针对论文等进行评估,属于单项排名,和自然指数等类似,但公正性一直受到争议。首先单项排名,只是某一项指标,清北不一定第一。自然指数排名,前十分别是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中山大学。这是国际权威的关于论文的单项排名,以优质论文为参考,众多大学以此为参考。软科学术排名,前十分别是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山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这看起来不像学术排名,似曾相识,更像野鸡版国内大学综合排名。对比两个榜单,南京大学自然指数第一,而软科排名十一!中科大自然指数排名第四,而软科排名第八!上海交大自己呢?自然指数第九,软科排名第四!撂笔之前,不禁让人想起大学排名的意义,国内有些公司、个人给大学排名,是为了盈利,而交大呢?难道是为了给自己做广告,争取优质生源?今天软科给自己排名第四,不知道十年后,会给自己排名多少?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不可信。
世界三大顶级科学杂志,中国大学发表论文数目排名 <细胞>、<自然>、<科学>(以下简称CNS)是举世公认的三大顶级科学杂志.全球科学家无不梦寐以求能在其中一个杂志上发表论文,因为代表了世界科学研究成果的最高水准。因此,CNS论文数目也成为国际大学科研实力排名的最重要因素。 据统计,中国大陆至今以老板身份发过两篇以上CNS论文的,总共才二十六人,这二十六人无疑是中国大陆科技界最顶尖的精英人物。其中在CNS三大顶级杂志都以老板身份发过论文的有十人,全部滞留在美国;在CNS中两个杂志以老板身份发过论文的共有十六人,五人在国内。可叹的是,号称代表中国最高学术水平的中国两院院士只有神经研究所的郭爱克院士一人进入这前二十六人名单(中国的两院院士竟没有一个有三篇的,其他院士绝大多数是一篇都没有,少数有一篇,远赶不上这26奇人), 发表论文篇数国内排名最高的是并非两院院士的著名生物学家西北大学舒德干教授。 中国大陆至2006年在CNS发表论文数目最多的大学和科研机构分别是:1、西北大学(5篇);2、中国科学院基因组研究所(3篇);3、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2篇)、复旦大学(2篇);4、清华大学(1篇)、北京大学(1篇)、中国科学院生化细胞所(1篇)、中国科学院神经所(1篇)和南方基因研究中心(1篇)。这样的结果也大大出人意料——西北大学作为地处内陆西安的地方重点大学,科研实力竟然远远超过复旦、清华、北大这样的沿海发达地区部属大学,确实令人刮目相看。
目前我们是排在第2位的,我们的一些论文是非常不错的,影响力是比较大的,研究的东西是比较好的。
现在的排名特别靠前,排在第2名的位置,因为我们国家的文学实力有了很大的改变和提升,所以论文的数量变得越来越多,论文的含金量也是非常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