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好写,发表更难
目录方法1:提交(重复提交)论文1、让同事或者教授来审阅你的研究论文。2、根据审稿人的建议修改论文。3、根据所选期刊的要求准备好你的稿件。4、当你觉得论文准备好了,就提交吧。5、当你得到期刊的最初回复时,不要惊慌。6、将审稿人的意见视为建设性的批评。7、继续努力直到成功发表论文。方法2:选择正确的期刊提交论文1、熟悉市面上所有可能接受你论文的期刊。2、选择最适合你的研究论文的期刊。3、留意期刊的发行量或者曝光度。方法3:强化你提交的论文1、你的论文应该有清晰的论点。2、缩小关注范围。3、写一篇出色的摘要。在同行评审的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是学术界的一项重要活动。它可以让你与其他学者建立联系,让你的名字和作品流传开来,并且进一步完善你的想法和研究。发表论文并不容易,但你可以通过提交一份技术上合理、有创意但又直截了当的研究报告来提高胜算。找一本适合你研究主题和写作风格的学术期刊也很重要,这样你就可以根据它的标准来调整你的研究论文,增加发表的机会,获得更广泛的认可。方法1:提交(重复提交)论文1、让同事或者教授来审阅你的研究论文。他们应该对你论文的语法、拼写错误、错字、表达是否清晰和简洁进行修改。他们还应该验证你写的内容。研究论文需要提出一个重要和明确的问题,应该切题,易于理解,并且适合目标受众。让两三个人检查你的论文。至少应该有一个人不是论文主题方面的专家,他们身为“局外人的观点”可能会非常有价值,因为不是所有的评论者都是有关方面的专家。2、根据审稿人的建议修改论文。在最终提交研究论文之前,你很可能要拟好几次草稿。努力使你的论文表达清晰、吸引人和易于理解。这将大大增加被发表的机会。3、根据所选期刊的要求准备好你的稿件。确保研究论文的格式,符合期刊的标准。大多数期刊都会提供一个名为“投稿须知”或者“作者指南”的文档,提供关于排版、字体和长度的说明,还会告诉你如何提交论文,并且会提供审核流程的详细信息。科学期刊上的文章往往需要遵循特定的格式,比如摘要、介绍、方法、研究成果、讨论、结论、致谢和参考。艺术和人文学科论文的要求通常没有那么严格。4、当你觉得论文准备好了,就提交吧。去期刊网站上的作者指南(或者类似的文档)看看对方的投稿要求。一旦你确信你的论文符合所有的标准,就可以通过适当的渠道提交论文了。有些期刊允许在线提交,有些则更倾向于纸质版。一次只能向一份期刊投稿。根据需要,按照列表一个一个地投。在线提交时,使用你的大学电子邮箱。这样能够将你与学术机构联系起来,为你的论文增添可信度。5、当你得到期刊的最初回复时,不要惊慌。很少有第一次提交的文章能立即得到同行评审期刊的“接受”回复。如果你的论文被接受了,去庆祝吧!如果没有,就冷静地处理你收到的回复。收到的回复可能是下列之一:接受但需要修正:根据评审人员提供的反馈,只需要进行少量的调整。修改并重新提交:在考虑出版之前需要更多实质性的修改(如上所述),但是期刊仍然对你的研究非常感兴趣。拒绝并重新提交:这篇文章目前还不适合考虑,但是实质性的修改和重新调整可能会改变这个结果。拒绝:这篇论文现在和以后都不适合发表在这份期刊上,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不适用于其他期刊。6、将审稿人的意见视为建设性的批评。很多时候,你会被要求根据几位(通常是三位)匿名审稿人和编辑提供的评论修改论文,然后重新提交。仔细研究他们的批评,并做出必要的改变。不要过分重视原始版本。相反,要懂得变通,根据收到的反馈重新修改论文。运用你的研究和写作技能,写出一篇优秀的论文。然而,你也不需要“完全改变”,盲目顺从于你觉得不相关的评论。与编辑展开对话,礼貌而自信地解释你的立场。记住,你是这方面的专家!7、继续努力直到成功发表论文。即使你最终被喜欢的期刊拒之门外,也要继续重写你的研究论文,并提交给其他期刊。记住,一篇被拒绝的论文并不一定很糟糕。出版方根据许多因素来决定是否接受某篇文章,其中许多因素是完全超出了你的控制的。提交给排在你第二选择的期刊。你甚至可以向第一份期刊的编辑咨询更适合你的刊物。方法2:选择正确的期刊提交论文1、熟悉市面上所有可能接受你论文的期刊。注意已经发表的研究,以及你所在领域的最新问题和研究。特别注意你所在领域的其他研究论文是如何撰写的,包括论文的格式、文章的类型(是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初步研究,还是对现有论文的评论),以及写作风格、主题和用词。阅读与你的研究领域相关的学术期刊。在线搜索已经发表的研究论文、会议论文和期刊文章。向同事或者教授寻求他们建议的阅读清单。2、选择最适合你的研究论文的期刊。每个期刊都有自己的读者和写作风格。确认你的研究论文是更适合发表在一份技术性很强,目标受众为其他学者的期刊上,还是一份面向更广泛读者的大众期刊上。“适合”在这里至关重要,在你的领域中最有名的期刊未必是最适合你论文的刊物。不过也不要低估自己,不要认为你的论文永远不可能达到顶级出版物的水平。3、留意期刊的发行量或者曝光度。一旦你缩小了潜在的选择范围,可以做一些调查,看看这些期刊上被广泛阅读和引用的文章有多少。让你的工作得到更多的曝光,尤其是在职业生涯早期想要出名的时候。然而,一定要优先考虑同行评审期刊。在这些期刊中,会由同领域的学者匿名评审所提交的作品。这是学术出版的基本标准。你可以通过在开源期刊上发表文章来增加读者数量。这样,它会被纳入在线的同行评审学术论文库中,免费给大家阅读。方法3:强化你提交的论文1、你的论文应该有清晰的论点。好的文章会直接切入主题,并且贯穿始终。从一开始就明确论文探索、调查或实现的论点,并且确保后面每一段内容都要建立在这个论点之上。针对你的论点做出有力、清晰的陈述。比较以下无力和有力的陈述:“这篇文章探讨了乔治·华盛顿年轻时的经历,他是如何在作为一名指挥官的艰难环境中塑造自己的观点。”“本文认为,乔治·华盛顿作为一名年轻军官,18世纪50年代在宾夕法尼亚州边境的经历,直接影响了他在弗吉谷严酷的冬天中与陆军部队的关系。”2、缩小关注范围。清晰的论点也可以是很宏伟的论点,但期刊文章本身并不适合对大型主题进行彻底的研究。学者在修改论文内容时往往会遇到这个问题,你需要能够删除或者明显减少文章中的背景信息、文献综述和方法讨论等内容。对于正在进入这一领域的年轻学者来说尤其如此。把宏大的探索留给更有建树的学者去做吧,尽管都只有20-30页。3、写一篇出色的摘要。摘要是审稿人对你论文的第一印象,所以你需要让它值得一读。确保绝对没有拼写错误或者不必要的句子。你只能用大约300个词。你的声明要大胆,方法要新颖原创,但是不要过度吹嘘文章中实际包含的内容。你的摘要应该让人们想要迫不及待地开始阅读文章,但不要让他们在读完后失望。让尽可能多的人阅读你写的摘要,并且在提交论文之前寻求他们的反馈。警告如果你对期刊的修改要求感到不安或者沮丧,不要立即修改论文。把论文放在一边,几天后带着“新鲜的眼光”回过头来阅读。你收到的反馈被过滤和解决了,你才能找到你论文合适的位置。记住,这是一个大项目,最终的改进需要时间。
简明扼要,尽管普通的申请论文至少250字,但每个招生官每天都有一大堆要读的东西
评职称发表论文可以自己投稿给杂志社,也可以找杂志社的编辑,让他们帮你投。自己投稿需要自己把稿件写好修饰好,字符数以及查重等都要符合要求才可以。找杂志社的编辑要认清别是,价格太低的要小心,因为检索网站可能不稳定。主要就看自己的需求,看评职文件的要求,别到时花钱了却不能用,白花钱不说还耽误了评职,得不偿失。
美国留学,除了要提高写作能力外,和教授用邮件交流学习进度或是疑难解惑都是非常必要的。稍加不注意礼仪就会闹出笑话。下面是我分享的美国留学给教授发邮件的注意事项,一起来看看吧。 美国留学给教授发邮件的注意事项 在美国,学生和教授交流的方式除了在课堂上的面对面沟通,最常用的就是邮件交流啦,不过美国大学的邮件礼仪你知道吗?说难也不难,掌握好这十七条注意事项,让你在和教授的邮件交流中再也不出洋相。 1、邮件是永久性的。 一旦你把它发出去了,就不可能再收回来了。只要教授收到了邮件,他就主宰了这封邮件的命运,或者储存,或者是把邮件转发给同事博取一笑这是最糟的情况——后果自负哦。 2、邮件要发到你被告知的邮箱里。 检查,再检查,看“传送到”那一栏的地址是不是正确。仅仅因为你的妈妈和你的教授的名字都是"Lynn",也没有理由把你所有的爱都寄送到了Lynn教授那里吧。 3、教授可能不使用大学的乱七八糟的邮箱系统。 所以把邮件传送到他们真正在用的邮箱地址,而不是大学通讯录上的邮箱地址。检查一下他们的个人摘要或者任务分配表来寻找一些线索。 4、教授可能不会开启一封发自luckydogpig的邮件。 他们更喜欢开启那些来自比较有名的邮箱地址,学校邮箱最好。 5、主题栏要紧扣主题。 在主题栏要对这封邮件有一个简要的解释。千万不要包含一些要求,比如说“紧急请求--请立即回复”,可以很肯定的说,你的请求会像垃圾一样处理掉。 6、称呼很重要。 最安全的开头方式是用“亲爱的×××教授”。这样的话你就不会再考虑这个教授是不是个博士或其他,并且当你称呼你的女教授“Ms”或者“Mrs。”也不会显得像是个性别歧视者。 7、清楚简洁是最好的。 你的教授每天会收到25-30封邮件,所以如果你的问题很简洁明了那是最好的一般把问题一条条列出来比较好。如果你的问题表述的很详尽或者多层面的,最好在教授的办公时间面谈,这样教授就能够更有效地帮你解决问题。 8、必须要告知教授已收到邮件。 如果你的教授屈尊给你回答或者传送你需要的资料,一定要告诉他你已经收到了。这样,下次在课堂上看到你的时候,他们就会觉得你是个不错的学生。 9、这不是大声嚷嚷的争吵。 邮件不要都用大写字母来写,因为这是一种在邮件中表达愤怒或者其他强烈的感情的方式。没有人喜欢喊叫的。 10、没有人真的喜欢表情符号和微笑符。真的。 11、这不是Facebook。 你写给教授的邮件不要像你在朋友留言板上的留言一样。 重要提示:千万不要和你的教授开玩笑,这个时候,无论多可笑都不可以。 12、这不是校园幽默。 不要随意拿以下的事情当谈资:你的论文很难搞,你那个“很衰”助教都不教些你想知道的东西,或者是你期中考[微博]试考了个很烂的分数。 13、这不是在评价你的教授。 没有教授想听你评价他们的课堂表现,所以把你的意见留到期末评价中,你可以滔滔不绝地表达出你对老师的看法,而且是匿名的。 14、拼写错误会使你看起来像个笨蛋。 所以每次都要使用拼写检查,并校对你的邮件两遍。 15、最后的签名很重要。 每封邮件最后都要感谢教授抽出时间来帮助你,并以“Best Wishes、Regards”来结尾。或者其他相关的正式语,但是要用友好的语气。然后签上你的全名,而不是什么暱称,就像Ry-Ry 或者 Biff。 16、你的教授不想听你讲你的人生哲学。 在你的邮件最后不要说什么你引用的宗教或者政治观点。你永远不知道这些会不会冒犯你的教授。 17、不要太过殷勤。 在邮件中表现出礼貌和友好很重要,但是要适度,不要搞得像是在阿谀奉承。 和美国人交往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美国80%以上是欧洲移民的后裔,华裔约100万。50%的居民信奉基督教和天主教,其他人信仰犹太教和东正教。 美国人一般性情开朗、乐于交际、不拘礼节。第一次见面不一定行握手礼,有时只是笑一笑,说一声“Hi”或“Hello”就算有礼了。握手的时候习惯握得紧,眼要正视对方,微弓身,认为这样才算是礼貌的举止。一般同女人握手美国人都喜欢斯文。在告别的时候,也只是向大家挥挥手或者说声“再见”、“明天见”。但如果别人向他们致礼,他们也用相应的礼节,比如握手、点头、拥抱、行注目礼等。在美国如果有客人夜间来访,主人穿着睡衣接待客人被认为是不礼貌的行为;当被邀请去老朋友家做客时,应该预备小礼物;在朋友家做客时,打长途电话要经过主人同意,离开的时候,要留下电话费。 在美国,如果要登门拜访,必须先打电话约好;名片一般不送给别人,只是在双方想保持联络时才送;当着美国人的面想抽菸,必须问对方是否介意,不能随心所欲。 一般乐于在自己家里宴请客人,而不习惯在餐馆请客。不喜欢清蒸和红烩菜肴。不喜欢过烫过热的菜肴,喜欢少盐味,味道忌咸,稍以偏甜为好。喜欢喝可口可乐、啤酒、冰水、矿泉水、威士忌、白兰地等。不喜欢人在自己的餐碟里剩食物,认为这是不礼貌的。喜爱中国的苏菜、川菜、粤菜。 偏爱白色,认为白色是纯洁的象征;偏爱黄色,认为是和谐的象征;喜欢蓝色和红色,认为是吉祥如意的象征。他们喜欢白猫,认为白猫可以给人带来运气。 美国人对握手时目视其它地方很反感。认为这是傲慢和不礼貌的表示。忌讳向妇女赠送香水、衣物和化妆用品。美国妇女因有化妆的习惯,所以他们不欢迎服务人员送香巾擦脸。 在美国千万不要把黑人称作“Negro”,最好用“Black”一词,黑人对这个称呼会坦然接受。因为Negro主要是指从非洲贩卖到美国为奴的黑人。跟白人交谈如此,跟黑人交谈更要如此。否则,黑人会感到弥对他的蔑视。 忌讳别人冲他伸舌头。认为这种举止是污辱人的动作。他们讨厌蝙蝠,认为它是吸血鬼和凶神的象征。忌讳数字“13”、“星期五”等日。忌讳问个人收入和财产情况,忌讳问妇女婚否、年龄以及服饰价格等私事。忌讳黑色。认为黑色是肃穆的象征,是丧葬用的色彩。特别忌讳赠礼带有你公司标志的便宜礼物。因为这有义务做广告的嫌疑。 美国留学要注意的八大事项 1、在美国留学生活谈话时注意距离 和美国人讲话的时候要保持彼此的身体间的距离,半米的距离比较合适。当你和美国人聊天时,他如果一直向前进,可能你离他的距离有些远;如果他一直向后退,你和他的距离可能靠得太近了,因此要保持适当的距离。 2、在美国留学生活打招呼切勿大嗓门 美国留学专家介绍,中国人遇见熟人的时候大声地打招呼来表示自己的热情,而美国的公众场合相对来说比较安静,人们说话很轻,除非紧急情况发生,一般不会开口大喊。见到熟人也是走近了才打招呼。 3、在美国留学生活对话时要保持目光接触 和美国人对话的时候,要保持眼光接触。游离的目光或目视其他地方都会给美国人留下不可信任和傲慢的印象。因此,在和美国人打交道时保持微笑眼光的接触很重要。如果对面一个陌生人走来向你微笑,你也向他微笑,他会向你说“你好”,这只是一种礼貌,并不表示他会停下来和你交谈。 4、在美国留学生活不能随便和他们开玩笑 一些中国学生有时会说一两句善意的谎言或者开个玩笑,大家认为这些都是正常的。然而在美国,你和他说谎或者开玩笑说他不诚实,这些言语都会使美国人不悦,因为美国是一个很讲信誉的民族,他们经济和社会地位都是建立在个人的信誉基础上的,不能忍受别人没有信誉。 5、在美国留学生活同性间的行为不能过于亲密 在美国,同性不能一起跳舞,这是公认的社交礼仪之一。同样在街上走路,同性之间的勾肩搭背,也会被认为是同性恋,因此同性朋友之间要的身体接触应当保持在适度范围。 6、在美国留学生活不要随便抚摸小孩 中国人看到喜爱的小朋友喜欢用手摸摸脸蛋或拉拉小手,表示对孩子的喜爱,但美国人认为这是非常不礼貌的。美国留学专家介绍,即使是他们家的狗狗也不喜欢别人随便摸摸或随便给喂吃的东西,这些都会引起美国人的不满。 7、拜访之“礼” 拜访美国人时,进了门一定要脱掉帽子和外套,摘下戴着的墨镜;进门应先问候女主人,再问候男主人。宾客较多时,可以只与主人和熟人握手,对其他人只需点头示意即可;做客时不可随意翻动主人的东西抚弄摆设,也不能打听摆设的价格。 8、在美国留学生活女性不要当众化妆 美国人对出入公共场合时化浓妆,或是在大庭广众之下化妆补妆的女性有一定的想法,他们会认为这样的女性缺乏教养,身份也值得怀疑。而且在美国女性最好不要穿黑色系列的衣服,因为美国人认为黑色是肃穆的象征,是丧葬用的色彩,所以忌讳黑色。
论文发表有两个渠道,一个是可以直接投稿杂志社,一个是可以通过论文代理机构。费用方面,杂志社肯定要比代理便宜。因为,杂志社只是收取非常小部分的版面费。而代理方面,收取的比较多。时间方面,杂志社的编辑一般很少自己采集稿件。毕竟,每个编辑其实都会跟很多代理合作。他们会直接从代理方面得到稿件,并且从中抽取部分好处费。代理手中的稿件比较多,所以杂志社的编辑们一般都非常乐于跟他们合作。关键是,自己也能从中得到额外的收入,何乐而不为。 新浪微博的期刊论文发表小畅编辑提醒您,审稿方面,杂志社不是所有的稿件都给你发。当然,作为代理方,也不可能所有的稿件都能承诺给你发。但是,只要代理方面承诺可以发。那么,就百分之百可以发表了。毕竟,只要是气候成熟的代理,都会固定的和一些杂志社编辑有长期合作。这样,就会无形中生成一种关系户的效果。所以,审稿方面,找代理确实要比杂志社容易多。 也就是说,杂志社便宜是便宜,但是没有时间保证,审稿麻烦切周期长。而,代理方面,贵也贵不到哪儿去,审稿速度快,时间短。现在需要发表论文的作者,时间方面大多都比较紧迫,而且论文方面也都比较麻烦。项目:校外:可以去的地方有大公司的研究机构(如MSRA IBM CRL等),有中科研的各个著名院所等。校内:一种途径是参与校内著名实验室每年定期的暑期实习,比如电信学员的网安实验室,比如材料学院的微纳中心等,一种途径 是自己联系在科研上比如活跃的老师(此如自己的任课老师,指导老师:找一个好的指导老师很重要,他的作用=好的科研指导+好的科研推荐信+挂高质量论文的机会+给美国教授内推的机会
申请博士,需要先找到自己的研究兴趣与方向。然后,再找相应的提供自己研究兴趣与方向的导师。再就是准备CV与研究计划,发给导师。只要你的研究计划引起导师的兴趣,那就没有什么问题。
套磁是指在申请美国学校的过程中,以邮件或电话等形式和有意向的教授进行沟通,沟通的目的就是从教授那里获得更多招生消息以及进一步让教授对你产生印象。那么申请美国PhD怎么和教授套磁?这几点要清楚。
申请美国PhD套磁要点:
1、先弄清楚什么不要做
不要让套瓷信变成模版化的垃圾邮件,也就是说你也许把相同的邮件群发给1000 个教授。看到这样的邮件,教授凭什么回复呢?更别说看你的简历了。有的学生甚至连标题都懒得改一下,统一规格“dear professor”,邮件里面也没提及教授的研究和目前从事的项目。这样的邮件,哪怕你在信中表达多么想和教授一起工作,多么想跟他学习,自己能够多么 勤奋,多么能熬夜,教授根本不会鸟这样的套瓷信。善良的教授看到这样的信也许会回一个学校网站,说有问题去查网站信息。但是,问题是,如果你发了这样一封 信之后再去查这个教授做了什么也来不及了,因为在这个教授眼中你已经是个loser。
2、邮件的题目
邮件的题目尽量不要用"来自于……学生"而是写"关于……问题",在邮件题目上就体现自己的专业度。在内容上,我们要注意内容的入口点。很多人都不知道怎么开这个口。其实开口很容易,也不容易。容易的是,开口是从专业上开;不容易的是从专业上怎么开。这里有如下两点建议:
(1)看教授的论文,然后写一个总结,把自己的真实感想写出来。然后把写完的总结给自己学校专业知识和英语水平都比较高的老师看,让他提一些修改意见,根据老师的意见修改完后发给美国的教授。
(2)呈送现阶段的实验报告。在做实验的过程当中,每天可能都会遇到新问题。在一段时间内把实验进展以及遇到的困难写在邮件里,或者和他讨论,或者告诉他你是怎么解决相关问题的以上两方面说起来虽然简单,但是做起来确实需要功底和能力,因为这在某种程度上是一份良好的内的缩影。
写信的时候要注意,Keep it short and sweet.但是如果你写的东西类似于"I'm a student in my X year of Y university. I'm interested in your work on X (be specific) and would like to learn more about it. Can you suggest the best way to do that?" 教授会把它扔进垃圾箱去。因为这样的信教授收的太多了。你最起码要问一到两个具体的问题。这样做首先显得你确实做了功课,其次教授也有的回。否则这种“希望您能给点建议”的问题实在太宽泛了,教授无从下手。
说了这么多,其实最重要的就是不要浪费教授的时间。教授们非常忙,在繁忙的教课的同时,他们还要做科研项目。他们不是为你服务的奴隶,也不是你可以随时利用的资源,除非你已向教授证明你的自身价值。问问你自己,是真心想要了解这个教授的信息还是只想利用教授宝贵时间趁机获得没用的信息?如果是前者,那么你可以放心去写你的套瓷信了!
3、检查语法
最后,在写你的套瓷信时,尽量请一位母语是英语的人检验一下你的语法。你写陶瓷信的最终目标是想得到教授的回复与认可,而不是被教授无视地扔进垃圾箱。
科学院神经所已经在所有顶尖杂志有多篇论文:《细胞》(饶毅、张旭实验 室各一篇)、《科学》(郭爱克实验室两篇、何仕刚一篇)、《自然》(袁晓兵 实验室)。多篇《自然神经科学》(分别是蒲慕明、周专、段树民、鲁白实验 室)、《自然细胞生物学》(分别来自蒲慕明、袁小兵、段树民)、《神经元》 (分别来自蒲慕明、张旭、李朝议、周专、段树民),其中郭爱克已经因为前几 年第一篇《科学》当选院士,周专和段树明今年院士入围。 紧追神经所的是科学院生物物理所:《细胞》(饶子和)、《自然》(常文 瑞)、《科学》(唐世明、陈霖各一篇),陈霖因此当选院士,常文瑞今年院士 入围。 清华:《细胞》(饶子和)、《科学》(孟安明,今年院士入围),清华的 饶子和前两年因为发过多篇PNAS、 JBC当选院士。 复旦大学:《科学》、《自然》各一篇(金力,今年院士入围) 科学院基因组所:《科学》两篇、《自然》一篇(杨焕明,今年院士入围) 科学院上海国家基因研究中心:《自然》(韩斌,今年院士入围)、《科学》 (赵国屏,今年院士入围)各一篇 科学院上海生化细胞所:《科学》一篇(张永莲,已经因此当选院士) 上海交通大学:《自然遗传学》(贺林,今年院士入围) 协和医科大学:《自然遗传学》(沈岩,已经当选院士) 第二军医大学:《自然免疫学》(曹雪涛) 个人发表两篇以上的人: 蒲慕明在中国自己的实验室发表顶尖论文是个人最多(至少五、六篇),这 些都不包括他在UC Berkeley的论文 基因组所杨焕明发两篇《科学》、一篇《自然》 神经所郭爱克研究员发两篇《科学》 复旦大学金力发《科学》、《自然》各一篇 神经所张旭发《细胞》、《神经元》、PNAS各一篇 神经所周专发《自然神经科学》、《神经元》、PNAS各一篇 唐世明在神经所以博士后身份发一篇《科学》、在生物物理所以研究员身份 发一篇《科学》 科学院上海健康科学中心孔祥银发《自然遗传学》两篇 学生里面两次以上在顶尖杂志做第一作者两人:神经所张成(周专的学生) 发《自然神经科学》和《神经元》各一篇,神经所蒋辉(饶毅的学生)发一篇 《细胞》原始论文、一篇《自然神经科学》评论 在同一个研究所有两个以上独立实验室发表多篇顶尖论文的目前只有神经所 一个,其它单位有一个实验室发表过多篇的(如基因组所、复旦、生物物理所), 但是没有多个实验室能够发表多篇 以上有三篇是同学们在BBS上宣布正式接受的论文,杂志还没有出来的,其 它是都发表了的。正式待发表的三篇:神经所郭爱克的第二篇《科学》、清华/ 生物物理所饶子和的《细胞》、神经所张旭的《细胞》。
美国教授之所以要多走第一作者,主要是因为他们认为作为第一作者能够获得更多的学术认可。因为作为第一作者,他们可以更好地参与研究过程中的项目和活动,从而获得更多的学术认可。此外,第一作者可以更好地控制研究过程中的所有步骤,从而更好地实现自己的研究目标。另外,第一作者可以更好地把握所有研究过程中的重要信息,有利于他们获得更多的学术认可。
伦理是一种自然法则,是有关人类关系(尤其以姻亲关系为重心)的自然法则。这个概念也是与道德及法律的绝对分界线。道德是人类对于人类关系和行为的柔性规定,这种柔性规定是以伦理为大致范本,但又不同于伦理这种自然法则,甚至经常与伦理相悖。法律则是人类对于人类关系和行为的刚性规定,这种刚性规定是以法理为基础原则的,法理与伦理的关系则比道德与伦理的关系更远,也因此人们对于法理的争议更大——长期自然法则与短期自然法则的冲突在法理上冲突最甚。伦理确实没有什么深刻而完整的了解,好像“伦理”二字与“道德”二字一起出现的次数比较多。关于“道德”,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那意思无非是说,“道”并非指的是一条具体的道路,而是一个抽象出来的概念,譬如几何学上的“点,线,面”的概念,物理学上的“质点”的概念。那么“道德”,就是指走路的德行,类似于约定俗成的交通秩序,引申为人在社会上为人处世的规则。那么伦理与道德在内涵上是有一些共通之处的。伦:次序之谓也,“伦理”似乎便是指长幼尊卑的道理,比如中国有“天地君亲师”的古训。伦理与道德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调节社会成员之间相互关系的规则的作用。规则是为现实的存在不被破坏服务的,它本身并不倡导创新,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创新,而规则与创新的矛盾无一不是以创新的成功和规则的被打破之后形成新的规则而结束的,可以说形成了一种社会的“微扰”机制。但是事情并非如此简单。仅拿其所起的作用来定义一个词是不充分的。况且“伦理”与“道德”似乎也是有着许多不同的。除了“道德”所针对的客体远较“伦理”所针对的客体宽泛之外,二者还有许多其他不同。比如“道德”是随着社会所处的阶段乃至文化环境的不同而有着不同规范的。举三个例子:其一,在古代氏族部落里,财产是共有的,保留私有财产是不道德的,而拿走其他部落成员刚刚用过的工具也没有什么不道德。而在法律认可私有财产的现代社会,保留私有财产不再是不道德的,而拿走他人的工具则要征求他人的意见。其二,在中国,问别人的年龄和薪水是很正常的,似乎还隐隐有点人文主义关怀的味道;而在西方某些国家,打听年龄和薪水是不太道德的。其三:同性恋一般被认为是不道德的,而现在某些国家已通过法律承认其合法存在,似乎同性恋也在逐步摆脱其不道德的地位(此处似乎有些问题,法律并不等同于道德)。而“伦理”则似乎是有些不随时间和空间漂移的东西在里面。比如传说中伏羲和女娲是兄妹通婚,虽说太古洪荒年代,兄妹通婚没有太多道德非议,但终究是违背伦理的,在这里伦理似乎涉及到近亲结婚导致后代基因缺陷几率增大的问题。另外一对有意思的个案是疯牛病和印尼一个岛上某些部族成员患的一种奇怪的病,病人的脑组织会发生类似于疯牛病的粥样病变,尽管原因不详,但值得注意的一点是这些居民中保留了一种陋习-吃人肉。将两种病联系起来看,就会发现一些类似。疯牛病的起因也未能确证,但是所谓的动物性饲料-即一些牛的皮,肉,内脏和血液加工成的饲料在疯牛病的爆发过程中至少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或许就是元凶。是否我们可以作一个大胆的设想:一些物种以同类为食,其蛋白质或核酸的某些缺陷(或潜缺陷)通过累积机制或自诱导机制或二者的综合导致了该缺陷的最终的显性表达。从人类所谓的“伦理”观点来看,人吃人是违背伦理的,那么牛吃牛肉也是违背牛的伦理的。请注意,人吃人是人自己做出的决定,而牛吃牛是在人类的商品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78988e69d8331333264643136利润机制下产生的非自愿的怪现象。如果大自然在暝暝之中规定了不准同类相食的禁条,并通过让违反此禁令者脑部发病来表示惩罚,也许在漫长的无文字记录的人类演变道路上,人类经历了无数次的此种天谴才慢慢形成了这种伦理的观念。这句话反过来说就是伦理曲折地反映了生物体的分子层面上的一些规则。鉴于大多数这些分子层面的问题相对于目前的科技水平来说仍是晦暗不明的,仅仅由模糊的恐惧感或者无确定依据的直觉出发的“伦理”概念只能是一个非科学的概念,充满了大量的在将来可被证实或证伪的先验论的甚至神秘主义的命题。显然,以这样一个不完善的概念是无法说服并阻止人类进行诸如克隆人体和干细胞研究这样的科学实验的。这些实验,甚至可以广泛地说,一切科学研究都象潘多拉的盒子,我们所认识的世界的边缘就是由这些盒子组成的。在打开之前,是无法预言一个盒子比另一个盒子更危险的。盒子被打开了,飞出的是什么永远既无法预料,也无法收回。况且,面对着科学工作者这一好奇心最强的群体,不被打开简直比不让儿童打开糖果盒都难。对于克隆人的指斥来自社会的许多方面,说法也是多种多样。各种反对意见大致可归于两类:一类是坚持尊重生命,保持人的尊严论点的,简称之为社会学派;另一类是对克隆生命体的生理缺陷可能危及人类生存有怀疑的,简称之为生理学派。应当说,两类论点各有其合理的成分,是不能被全盘否定的,只是两派论点都采取的不是切合实际的态度。生命是值得尊重的,人的尊严也应该保持,但是,这种理想化的状态在过去,现在和将来是永远不可能对于每个社会成员都得以实现的。比如某地区对矿工被埋的消息严加封锁;某医院对患者生命视同儿戏,等等。这些都是对生命的不尊重。我并不认为存在的就是合理的,相反,尊重生命,维护人的尊严始终应该是我们努力的方向。但是,能实践的程度是受各方面条件制约的。某患者家属在求助无门后无奈给患者停掉了昂贵的进口药剂,其斑斑血泪说明了一个问题,尊重生命是有成本的。同样的,中国为什么实行计划生育,也是因为付不起人口过多的成本。
“女儿国”不是神话传说 男人或在500万年后灭绝 2013年4月2日,澳大利亚最著名的女科学家之一、堪培拉大学应用生态学协会教授詹妮·格拉夫斯在澳大利亚科学院发表演讲,对人类男性的未来发表了一个石破天惊的惊人预言。格拉夫斯教授称,男性性染色体为XY,决定男性性别的Y染色体由于在性染色体中只有一个,属于“孤家寡人”,它越来越难以修复自身的“缺陷”,并且经过至少数千万年的进化,Y染色体中包含的基因已经不超过100个;而与之相反,女性性染色体XX却由一对X组成,这使得X染色体能够通过另一个“双胞胎”来修复自身的缺陷,迄今X染色体仍包含大约1000个健康的基因。格拉夫斯教授预测称,男性Y染色体与生俱来的“脆弱性”,意味着男性正在逐步走向灭绝,而男性在地球上灭绝的时间期限大约是500万年!格拉夫斯教授的“男性灭绝”预言在科学界引发了剧烈争议,许多其他科学家都劝男人们不要太过惊慌,因为500万年的时间很长,医疗科学的发展说不定能解决Y染色体难以修补自身缺陷的问题;或者,当Y染色体灭绝时,说不定会有另一个染色体接管Y染色体的功能,从而产生一个全新的男性种族继续在地球上繁衍下去。1“女儿国”并不一定是神话传说尽管中西方神话中都有“女儿国”的故事,然而,如果一个世界中真的没有一个男人,那将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场景?事实上,根据澳大利亚女科学家、堪培拉大学教授詹妮·格拉夫斯的预言,“女儿国”并不一定是神话传说,而可能在500万年后的地球上成为现实!4月初,格拉夫斯教授在澳大利亚科学院发表的演讲中耸人听闻地预测称,由于男性Y染色体与生俱来的脆弱性,地球上的男性将可能在500万年后彻底灭绝!到时候地球上可能只剩下清一色的女性,成了不折不扣的“女儿国”!现年72岁的格拉夫斯教授是澳大利亚最著名的女生物学家之一,早在1971年,她就因为对DNA方面的研究而获得了博士学位,格拉夫斯教授的研究领域包括哺乳动物的性染色体功能和进化、性别控制基因等,她在1999年成了澳大利亚科学院院士。现年72岁的格拉夫斯教授堪称是澳大利亚的性别基因研究领域的权威人物!2Y染色体难以修复 自身“基因缺陷”众所周知,男女性别是由人体23对染色体中的性染色体决定的,男性个体细胞的性染色体对为XY,女性的性染色体对为XX。格拉夫斯教授宣称,女性性别是由两个X染色体决定的,而决定男性性别的Y染色体却只有一个,这一分别导致Y染色体在进化之路上遭遇越来越不利的困境。格拉夫斯教授称,在进化之初,Y染色体和X染色体都拥有一样多的基因,然而经过数千万年、数亿年的进化,到现代男性的身上,Y染色体只剩下了不到100个基因,其中包括SRY基因——它是决定一个胚胎是男性还是女性的“男性控制开关”基因。然而与之相反的是,女性性染色体中则拥有一对X染色体,它迄今仍然包含大约1000个健康的基因。Y染色体在进化之路上的“衰退”现象,已经相当明显。格拉夫斯教授解释称,男性Y染色体之所以逐渐“衰退”,是因为女性拥有两个X染色体,而男性则分别拥有一个X染色体和一个Y染色体,决定男性性别的Y染色体在男性性染色体中属于“孤家寡人”,所以在进化之途中,它已经越来越难以靠自身纠错功能单独修复细胞分裂引发的“缺陷”。而女性却不同,由于女性有一对X染色体,即使其中一个X染色体出现基因缺陷,也可以通过另一个健康的“双胞胎”X染色体对自身进行至关紧要的“修补”。Y染色体在男性生产精子的睾丸中相当活跃,格拉夫斯教授称那是一个“非常危险的地方”,因为那儿有许多细胞分裂在发生,而每一次分裂都可能产生基因变异或基因丢失现象。由于Y染色体与生俱来的“孤独性”和“脆弱性”,它越来越难通过自身修复细胞分裂带来的基因缺陷,这意味着男性将在人类进化之旅中逐步走向灭绝的厄运。3Y染色体中剩余基因多为“垃圾基因”格拉夫斯教授说:“在男性的性染色体对中,X染色体只有一个;但在女性性染色体对中,X染色体却有两个,形同一对朋友,当一个X染色体出现缺陷,它可以通过和另一个X染色体交换数据来修复自身的缺陷。可如果Y染色体遭遇基因缺陷,显然无法通过这种方法来修复自己,只能面临螺旋式衰退的结局。”格拉夫斯教授在演讲中对着台下的听众说:“对于在场的所有男性来说,这真的是一个非常坏的消息。”然而坏消息还不止于此,格拉夫斯教授称,即使在男性Y染色体中剩下的不到100个基因中,大多数基因还都是“垃圾基因”。格拉夫斯教授说:“这是我称之为‘愚蠢设计’的一个显著例子,这是一个进化事故。”格拉夫斯教授最后预测称,男性Y染色体将在500万年后彻底消失,这意味着需靠Y染色体决定自身性别的男性也将在500万年后跟随Y染色体一起从地球上灭绝。4其他科学家劝男人莫惊慌格拉夫斯教授的“男性灭绝”惊人预言在世界科学界引发了剧烈争议,由于格拉夫斯教授是一名德高望重的生物学教授和性别基因研究领域权威,她的预测显然具有相当重的分量和可信度。不过,许多其他科学家则劝男人们不要太过惊慌,因为500万年的时间很长,科学的迅猛发展说不定能在男性灭绝前就成功解决Y染色体难以修补自身缺陷的问题;其次,当Y染色体灭绝时,说不定会有另一个染色体接管Y染色体的功能,让一个新种类的男性继续在地球繁衍下去。英国伦敦国家医学研究学会性染色体专家罗宾·拉维尔-拜吉教授说:“在过去至少2500万年中,Y染色体还没有丢失任何一个基因,所以我认为男人根本没啥可担心的。”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的克里斯·马森教授则说:“对于医学科学来说,500万年或600万年中科学家将有大量时间来研究解决Y染色体的自我修复问题,这一研究成果甚至还可能获得诺贝尔奖。”而格拉夫斯教授则提出了另一种可能,她称当Y染色体消失的时候,另一种染色体很可能会接管消失的Y染色体的功能,从而创造出一个全新的男性种类。事实上在自然界,这种现象已经有过先例了,譬如日本棘鼠在失去了Y染色体后,仍旧能够继续生存和繁衍。据格拉夫斯教授称,她相信在一些与世隔绝的人类种族当中,这种进化过程很可能已在进行当中。
目前,学术写作已经成为中国留学生普遍的瓶颈。国内的本科教育质量虽然不断升级,带来丰富的理论知识基础、过硬的记背能力和逐步提升的创新能力,但仍明显地忽视了对学术写作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如此明显的本科教育短板,使得排版格式、学术用词、章节结构、查重等最基础的学术写作问题,也成为了步入研究生阶段的中国学生的阿喀琉斯之踵。
学术写作常见问题
常见的学术写作结构:
对于方法论的划分有不同的形式,Literature Review和Experimental的区分只是常见的几种之一。
如果选择Experimental Study,就需要收集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讨论,最后得出结论。常见的数据分析方法有两种:
学术写作是为了证明一个新的观点——而非现有资料的搬运工。
写好科研论文方法如下:
1、要写好科研论文,必须先养成阅读英文文章的习惯,争取每天30~60分钟。刚开始可以选择以读英文报纸、英文新闻为主,逐渐转为读专业杂志。
2、写科研论文,最重要的是逻辑。逻辑的形成来自于对实验数据的总体分析。必须先讨论出一套清晰的思路,然后按照思路来做图表(Figures),最后才能执笔。
3、具体写作时,先按照思路(即Figures)写一个以subheading(小标题)为主的框架,然后开始具体写作。第一稿,切忌追求每一句话的完美,更不要追求词语的华丽,而主要留心逻辑(logic flow),注意前后句的逻辑关系、相邻两段的逻辑关系。
写作时,全力以赴,尽可能不受外界事情干扰(关闭手机、座机),争取在最短时间内拿出第一稿。还要注意:一句话不可太长。
4、学会照葫芦画瓢。没有人天生会写优秀的科研论文,都是从别人那里学来的。学习别人的文章要注意专业领域的不同,有些领域(包括我所在的结构生物学)有它内在的写作规律。
在向别人学习时,切忌抄袭。在美国一些机构,连续7个英文单词在一起和别人的完全一样,原则上就被认为抄袭(plagiarism)。
其实我们要学习和提升的就是英式教育的思维,因为词汇量对于我来说,还是足够的。所以我在跟几个小伙伴的讨论下,选择了找论文辅导机构点拨,几个人找了一圈签了英国翰思教育的提分课程。他们课程的分类和阶段性学习都是比较系统化或者说比较契合我的(我和几个伙伴的课程设置偏重也不一样,是按我们的实际情况来安排的)。希望帮到你,祝顺利啦。
英国是商业化的教育体系,受到来自全球学生的追捧,不管是在教育质量上还是留学性价比上,都领先于全球。但先你所说,英国留学生多了,未毕业的小伙伴也多了,大多都是因为考试挂科,论文不过所导致。在英国留学时,不管是平时的作业,和学期末的论文,和国内都是有区别的,国内教育是不准抄,自己凭空写靠的自身写作水平。而英国则是要求你去查阅很多相关资料,比如资料上谁曾提出的什么观点,然后你的观点怎么样,是同意此观点还是反驳,再用别人的观点来证明你自己的看法。总之争论来争论去,因为不用你给最终的答案,也不需要你自己想象,就是引用别人的话,什么资料,谁的观点。在论文和平时交的作业中,你自身的写作能力估计占分比为20%,在查阅资料的能力,辨别能力,还有是否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后面这些占比80%。这下你明白了自己的作业或论文为什么不过了吧!
姐帮你完成吧。
拉格多大学教授的论文内容是什么?答案是2017年4月20日本网讯 2017年4月20日下午,来自西班牙格拉纳达大学的拉斐尔·古斯曼·蒂拉多教授为西语学院的青年教师展开了一场题为《论文写作与发表》的讲座。...所以以上是拉格多大学教授的论文内容介绍
在国内外权威刊物上发表论文134篇,其中SCI收录52篇,EI收录74篇, 发表的论文被正面他引502次,其中被国内外学者在SCI源期刊上他引195次,被科技会议录索引(CPCI-S)论文他引35次。21篇论文被美国韦恩州立大学Raouf A.lbrahim教授在其专著(Vibroimpact dynamics-Modeling,Mapping and Applications,Springger-Verlag Berlin Heidelberg,2009)中引用。[1] Luo Guanwei(罗冠炜), Xie Jianhua(谢建华) , Sun Xunfang(孙训方). Quasi-periodic and chaotic behaviour of a two-dergree-of-freedom impact system in a strong resonance case.Acta Mechanica Solida Sinica, 1999, 12(3): 279-282 (1999年SCI收录)[2] G.W. Luo, J.H Xie. Periodic motions and transition phenomena in a two-degrees-of- freedom system with perfectly plastic impact.Physics Letters A, 1999, 263: 83-90 (1999年SCI收录)[3] G. W. Luo , J. H. Xie. Hopf bifurcation of a two-degree-of-freedom vibro-impact system. Journal of Sound and Vibration, 1998, 213(3): 391-408 (1999年SCI收录,SA收录)[4] G. W. Luo,J.H. Xie.Bifurcations and chaos in a system with impacts.Physica D, 2001, 148: 183-200 ((2001年SCI收录)[5] G. W. Luo,J. H Xie. Hopf bifurcations and chaos of a two-degree-of-freedom vibro-impact system in two strong resonance case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onlinear Mechanics, 2002, 37(1):19-34 (2002年 SCI收录,EI Compendex收录)[6] G.W. Luo,J.H Xie.Codimension two bifurcation of periodic vibro-impact and chaos of a dual component system.Physics Letters A, 2003,313: 267-273 (2003年SCI收录)[7] Luo Guanwei,Xie Jianhua.Research in stability of periodic motion, bifurcation and chaos in a vibratory system with a clearence.Acta Mechanica Solida Sinica, 2003, 16(2): 127-133. (2003年 SCI收录)[8] Luo Guanwei,Chu Yandong,Yanlong Zhang and Jianhua Xie,Codimension two bifurcation of a vibro-bounce system,Acta Mechanica Solida Sinica, 2005, 21(2): 197-206. (2005年 SCI收录)[9] G. W. Luo,J. H. Xie.Stability of periodic motion, bifurcations and chaos of a two-degree- of-freedom vibratory system with symmetrical rigid stops. Journal of Sound and Vibration, 2004, (2004年 SCI收录)[10] G.W. Luo,Period-doubling bifurcations and routes to chaos of the vibratory systems contacting stops.Physics Letters A, 2004,323: 210-217 (2004年 SCI收录)[11] G.W. Luo, J.H Xie. Periodic motions and global bifurcations of a two-degree-of-freedom system with plastic vibro-impact.Journal of Sound and Vibration, 2001, 240(5), 837-858 (2001年SCI收录, EI Compendex收录, SA收录)[12] Luo Guanwei, Chang Yingxiang, Zhang Shengchuan. Periodic and Chaotic Motions of an Impact Forming Machinery with Double Masses.Key Engineering Material, 2004, 274: 421-426 (2004年 SCI收录)[13] G. W. Luo, J. H. Xie. Periodic and chaotic behavior of a class of vibro-impact systems contacting a single stop.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heoretical Physics, Group Theory and Nonlinear Optics, 2002, 9(2): 99-127[14] G. W. Luo, J. H. Xie. Subharmonic bifurcations and chaos of the vibro-impact systems in a strong resonance cas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heoretical Physics, Group Theory and Nonlinear Optics, 2002, 9(3): 239-254.[15] G. W. Luo, J. H. Xie. Bifurcation and chaos in dynamics of the vibratory systems with a gap.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heoretical Physics, Group Theory and Nonlinear Optics, 2003, 10(3): 229-255[16] Zhao Wenli, Zhou Xiaojun, Luo Guanwei. Bifurcation and chaos research on dry friction system in the spring fault condition.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dern Physics B. 2003, 17(24): 4395-4401. (2003年 SCI收录)[17] Lu Huaiwei, Wei Yun, Wu Kaijun, Zhang Baoge, Luo Guanwei. Design of all-fiber asymmetric interleaver with 22 and 33 fiber couplers.Acta Optica Sinica, 2011[18] Ding Wangcai, Li Guofang, Luo Guanwei, Xie Jianhua. Torus and its locking, doubling, chaos of a vibro-impact system.Journal of the Franklin Institute, 2012[19] Lu Huai-Wei, Wu Kai-Jun, Wei Yun, Zhang Bao-Ge, Luo Guan-Wei. Study of all-fiber asymmetric interleaver based on two-stage cascaded Mach-Zehnder interferometer.Optics Communications, 2012[20] Yang Liu, Dehghan Mehdi, Yu Jian-Ning, Luo Guan-Wei. Inverse problem of time-dependent heat sources numerical reconstruction.Mathematics and Computers in Simulation, 2011[21] LUO G W, LV X H, LV XF. Zhu Dynamics of vibro-impact mechanical systems with large dissipation.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chanical Science. 2008(SCI)[22] LUO G W, LV X H. Dynamics of a Plastic Impact System with oscilletory and Progressive Motion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on-linear Mechanics. 2008(SCI)[23] G.W. Luo, Y.L. Zhang, J.H. Xie. 1:3 resonance bifurcation of a three-degree-of-freedom vibratory system with symmetrical rigid stops.Physics Letters A, 2008, 372(17):2026-2031(SCI收录)[24] G.W. Luo, Y.L. Zhang, J.H. Xie. Bifurcation sequences of vibroimpact systems near a 1:2 strong resonance point.Nonlinear Analysis: Real World Applications, 2009, 10(1): 1-15(SCI收录)[25] G.W. Luo, Y.L. Zhang, Y.D. Chu, J.G. Zhang. Codimension two bifurcations of fixed points in a class of vibratory systems with symmetrical rigid stops.Nonlinear Analysis: Real World Applications, 2007,8(4):1272- 1292(SCI收录)[26] G.W. Luo, Y.L. Zhang, J.G. Zhang. Dynamical behavior of a class of vibratory systems with symmetrical rigid stops near the point of codimension two bifurcation.Journal of Sound and Vibration, 2006, 297(1-2):17-36(SCI收录)[27] G.W. Luo, Y.L. Zhang, J.N. Yu. Dynamical behavior of vibro-impact machinery near a point of codimension two bifurcation.Journal of Sound and Vibration, 2006,292 (1-2): 242-278(SCI收录)[28] Guanwei Luo, Yanlong Zhang, Jianhua Xie, Jiangang Zhang. Periodic- impact motions and bifurcations of vibro-impact systems near 1:4 strong resonance point.Communications in Nonlinear Science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2008,13(5):1002- 1014(SCI收录)[29] Guanwei Luo, Yanlong Zhang. Analyses of impact motions of harmonically excited systems having rigid amplitude constraint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mpact Engineering, 2007,34(11):1883-1905(SCI收录)[30] Luo Guanwei, Zhang Yanlong, Yao Huiming. Periodic Motions and Bifurcations of a Plastic Impact Machine.Key Engineering Material, 2007, 340-341,307-312(SCI、EI Compendex收录)[31] Luo Guanwei, Zhang Yanlong, Xie, Jianhua, Zhang Jiangang. Vibro-impact dynamics near a strong resonance point.Acta Mechanica Sinica, 2007, 23(3): 329-341(SCI、EI Compendex收录)[32] G.W. Luo, Y.D. Chu, Y.L. Zhang, J.G. Zhang. Double Neimark–Sacker bifurcation and torus bifurcation of a class of vibratory systems with symmetrical rigid stops.Journal of Sound and Vibration, 2006, 298(1-2):154-179(SCI收录)[33] Guanwei Luo, Yandong Chu, Yanlong Zhang, Jianhua Xie. Codimension two bifurcation of a vibro-bounce system.Acta Mech Sinica, 2005,21(2): 197-206(SCI、EI Compendex收录)[34] 罗冠炜, 谢建华, 孙训方. 高维映射的Hopf分叉分析及其在冲击振动系统中的应用.振动工程学报, 1999,13(3): 360-366. (2000年 EI收录)[35] 罗冠炜, 谢建华, 孙训方. 存在间隙的两自由度振动系统的周期运动及全局分叉.铁道学报, 1999, 21(6): 24-29. (2000年 EI收录)[36] 罗冠炜, 谢建华, 孙训方. 具有单侧刚性约束的两自度振动系统在强共振条件下的拟周期运动与混沌.固体力学学报, 2000, 21 (2):138-144.[37] 罗冠炜, 谢建华. 一类含间隙振动系统的周期运动稳定性、分岔与混沌形成过程.固体力学学报, 2003, 24(3): 284-292.[38] 罗冠炜, 谢建华, 孙训方. 两自由度塑性碰撞振动系统的动力学研究.力学学报, 2000, 32(5): 579-586.[39] 罗冠炜, 谢建华, 孙训方. 单自由度塑性碰撞振动系统的周期运动及其分岔特点.中国机械工程, 2001, 12(11): 1297-1300.[40] 罗冠炜, 谢建华, 孙训方. 具有单侧刚性约束的塑性碰撞振动系统的周期运动与稳定性.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 36(3): 61-66. (2000年 EI收录)[41] 罗冠炜, 谢建华. 强共振情况下冲击成型机的亚谐与Hopf分岔.力学学报, 2003, 35(5): 592-598.[42] 罗冠炜, 谢建华. 冲击振动落砂机的周期运动稳定性与分岔.机械工程学报, 2003, 39(1): 74-78. (2003年 EI Compendex收录)[43] 罗冠炜,俞建宁, 尧辉明, 谢建华. 含间隙振动系统的周期运动和分岔.机械工程学报, 2006[44] 罗冠炜,褚衍东, 朱喜峰, 谢建华. 塑性碰撞机械振动系统的周期运动和分岔.机械工程学报, 2006[45] 何忠韬, 罗冠炜.基于涡流管制热原理的汽车清洗方法水.机械工程学报,2005[46] 罗冠炜, 谢建华. 一类冲击振动系统在强共振条件下的亚谐分岔与Hopf分岔.爆炸与冲击, 2003, 29(1): 67-73. (2003年 EI Compendex收录)[47] 罗冠炜,徐岩, 谢建华. 冲击消振器的概周期碰振运动分析.爆炸与冲击, 2003, 29(4): 360- 367.[48] 罗冠炜, 谢建华. 双质体冲击振动成型机周期运动的稳定性与全局分岔.工程力学, 2004, 21(1): 118-124.[49] 罗冠炜, 张艳龙, 谢建华. 含对称刚性约束振动系统的周期运动和分岔。工程力学,2007[50] 罗冠炜, 张艳龙, 张建刚, 谢建华. 冲击振动成型机周期运动的Hopf-flip 余维二分岔与混沌.工程力学, 2007[51] 罗冠炜, 褚衍东, 谢建华. 多自由度含间隙振动系统周期运动的Hopf-pitchfork余维二分岔.工程力学, 2006[52] 罗冠炜, 张艳龙, 谢建华. 多自由度含间隙振动系统周期运动的二重Hopf分岔.工程力学, 2006[53] 罗冠炜, 俞建宁, 尧辉明, 褚衍东. 小型振动冲击式打桩机的周期运动和分岔.工程力学, 2006[54] 罗冠炜. 碰撞振动系统的复杂分叉与混沌.工程力学, 2001[55]罗冠炜. 客车转向架蛇行运动的Hopf 分叉.工程力学, 2001[56]任万勇, 罗冠炜. 转8A货车转向架重要承载部件的模态试验与分析.工程力学, 1999[57]任恩恩, 鲁彦, 鲁怀伟, 罗冠炜. 全光纤MZI型三信道波长交错滤波器的改进.光学・精密工程, 2010[58] 罗冠炜, 谢建华. 具有单侧刚性约束的两自由度振动系统在强共振条件下的拟周期与混沌.固体力学学报, 2000[59] 罗冠炜, 谢建华, 康胜. 双质体冲击式成型机的周期运动在强共振情况下的亚谐分叉与 Hopf 分叉.力学学报, 2003[60] 罗冠炜, 谢建华. 存在间隙的两自由度振动系统的周期运动及全局分叉.铁道学报,1999[61]赵文礼, 郑国忠, 罗冠炜. 干摩擦车辆系统的周期运动和稳定性.铁道车辆, 2003[62]鲁怀伟, 马莉, 蒲会兰, 罗冠炜. 非平稳机械振动噪声中瞬态故障信号的检测.铁道学报,2003[63] 罗冠炜, 褚衍东, 苟向锋. 一类碰撞振动系统的概周期运动及混沌形成过程.机械强度,2005,27(4):445-451[64] 鲁怀伟,张玉娥,罗冠炜。基于 2×2 和 3×3 耦合器的级联马赫曾德干涉仪型波长交错滤波器.光学・精密工程, 2007[65] 鲁怀伟, 褚衍东, 罗冠炜. 种新型级联MZ 波长交错器的设计与实验.光电子・激光,2007[66] 鲁怀伟, 章宝歌, 李敏芝, 罗冠炜. 基于双耦合器的平坦型全光纤波长交错滤波器.光学・精密工程, 2006[67] 罗冠炜, 谢建华. 高维映射的Hopf分叉分析及其在冲击振动系统中的应用.振动工程学报, 1999[68] 谢飞鸿, 罗冠炜, 关惠平, 王庆贤. 金属爆炸焊接数值计算及工程应用.焊接学报, 2005[69] Luo Guanwei, Xie Jianhua. Complex dynamical behaviour of a vibratory system with a single stop. Proceedings of the Asia-Pacific Vibration Conference. 2001, 513-516.[70] Luo Guanwei, Xie Jianhua, Sun Xunfang. Hopf bifurcations of two-of-freedom vibro-impcat system in week and strong resonance cases. The Thi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Nonlinear Mechanics (ICNM-III). 1998: 711-715. (1999年ISTP收录, EI Compendex收录)[71] Luo Guanwei, Kang Sheng. Hopf bifurcation of periodic motion of an impact-forming machinery. Proceedings of the Asia-Pacific Vibration Conference. 2001, 85-88. (2002年ISTP收录)[72] Luo Guanwei, Yao Huiming, Gao Pu. Chaotic vibration of cutting lathe. Mechanics and Material Engineering for Science and Experiments. Science Press New York Ltd. 2001, 524-527. (2003年EI Compendex收录, ISTP收录)[73] Luo Guanwei, Yao Huiming. Bifurcation and chaos in dynamics of railroad vehicle. Proceedings of the 5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Vibration Engineering. 2002, 439-443. (2003年ISTP收录)[74] Luo Guanwei, Xie Jianhua. Periodic motion and global bifurcation of a two-degree-of- freedom vibratory system with a gap. The Four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Nonlinear Mechanics (ICNM-IV), 2002, 1122-1126. (2003年ISTP收录)[75] Luo Guanwei, Yao Huiming. Unusual routes from periodic motion to chaos for a vibro-impact system. Third Interational Conference on Experimental Mechanics. SPIE-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Optical Engineering, 2002, Vol.4537, 453-456. (2002年ISTP收录, EI Compendex收录)
您好,拉格多大学教授的论文内容主要涉及社会学、经济学、心理学、政治学、法律学、文化学、历史学、教育学、哲学等多个学科领域。其主要论文内容包括:社会学的社会结构、社会变迁与社会发展;经济学的货币、金融、经济结构与经济发展;心理学的心理健康、心理发展与心理干预;政治学的政治制度、政治发展与政治变革;法律学的法律体系、法律制度与法律实践;文化学的文化传统、文化发展与文化变迁;历史学的历史发展、历史文化与历史记忆;教育学的教育理论、教育实践与教育发展;哲学的哲学思想、哲学研究与哲学实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