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称论文知识库 > 发表论文数余篇

发表论文数余篇

发布时间:

发表论文数余篇

是一个特别优秀的人。在生活中会不断的学习,也是一个非常有才华的人,能力特别的靠前。

她是非常优秀的,曾经发布过多篇论文,这些论文的质量也非常高的,是一个特别努力的人。

真的非常的优秀,这个博导基本上就是一个月发表一篇论文,她的这些文章也让其他的一些学生吸取了很多知识经验,给很多人都提供了帮助,非常的优秀。

其名为李晟曼,有天赋还很努力,在学术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上学期间包揽过国家奖学金等多项奖项,在Nature Materials等期刊上发表十余篇论文。

发表论文1000余篇数学

对于你提的问题我很陌生,不过还是在Google的帮助下找到了一些,仅供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你也可以用Google搜索 现代数学时期,结果相当丰富) 现代数学时期现代数学时期是指由19世纪20年代至今,这一时期数学主要研究的是最一般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数和量仅仅是它的极特殊的情形,通常的一维、二维、三维空间的几何形象也仅仅是特殊情形。抽象代数、拓扑学、泛函分析是整个现代数学科学的主体部分。它们是大学数学专业的课程,非数学专业也要具备其中某些知识。变量数学时期新兴起的许多学科,蓬勃地向前发展,内容和方法不断地充实、扩大和深入。 18、19世纪之交,数学已经达到丰沛茂密的境地,似乎数学的宝藏已经挖掘殆尽,再没有多大的发展余地了。然而,这只是暴风雨前夕的宁静。19世纪20年代,数学革命的狂飙终于来临了,数学开始了一连串本质的变化,从此数学又迈入了一个新的时期——现代数学时期。 19世纪前半叶,数学上出现两项革命性的发现——非欧几何与不可交换代数。 大约在1826年,人们发现了与通常的欧几里得几何不同的、但也是正确的几何——非欧几何。这是由罗巴契夫斯基和里耶首先提出的。非欧几何的出现,改变了人们认为欧氏几何唯一地存在是天经地义的观点。它的革命思想不仅为新几何学开辟了道路,而且是20世纪相对论产生的前奏和准备。 后来证明,非欧几何所导致的思想解放对现代数学和现代科学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因为人类终于开始突破感官的局限而深入到自然的更深刻的本质。从这个意义上说,为确立和发展非欧几何贡献了一生的罗巴契夫斯基不愧为现代科学的先驱者。 1854年,黎曼推广了空间的概念,开创了几何学一片更广阔的领域——黎曼几何学。非欧几何学的发现还促进了公理方法的深入探讨,研究可以作为基础的概念和原则,分析公理的完全性、相容性和独立性等问题。1899年,希尔伯特对此作了重大贡献。 在1843年,哈密顿发现了一种乘法交换律不成立的代数——四元数代数。不可交换代数的出现,改变了人们认为存在与一般的算术代数不同的代数是不可思议的观点。它的革命思想打开了近代代数的大门。 另一方面,由于一元方程根式求解条件的探究,引进了群的概念。19世纪20~30年代,阿贝尔和伽罗华开创了近世代数学的研究。近代代数是相对古典代数来说的,古典代数的内容是以讨论方程的解法为中心的。群论之后,多种代数系统(环、域、格、布尔代数、线性空间等)被建立。这时,代数学的研究对象扩大为向量、矩阵,等等,并渐渐转向代数系统结构本身的研究。 上述两大事件和它们引起的发展,被称为几何学的解放和代数学的解放。 19世纪还发生了第三个有深远意义的数学事件:分析的算术化。1874年威尔斯特拉斯提出了一个引人注目的例子,要求人们对分析基础作更深刻的理解。他提出了被称为“分析的算术化”的著名设想,实数系本身最先应该严格化,然后分析的所有概念应该由此数系导出。他和后继者们使这个设想基本上得以实现,使今天的全部分析可以从表明实数系特征的一个公设集中逻辑地推导出来。 现代数学家们的研究,远远超出了把实数系作为分析基础的设想。欧几里得几何通过其分析的解释,也可以放在实数系中;如果欧氏几何是相容的,则几何的多数分支是相容的。实数系(或某部分)可以用来解群代数的众多分支;可使大量的代数相容性依赖于实数系的相容性。事实上,可以说:如果实数系是相容的,则现存的全部数学也是相容的。 19世纪后期,由于狄德金、康托和皮亚诺的工作,这些数学基础已经建立在更简单、更基础的自然数系之上。即他们证明了实数系(由此导出多种数学)能从确立自然数系的公设集中导出。20世纪初期,证明了自然数可用集合论概念来定义,因而各种数学能以集合论为基础来讲述。 拓扑学开始是几何学的一个分支,但是直到20世纪的第二个1/4世纪,它才得到了推广。拓扑学可以粗略地定义为对于连续性的数学研究。科学家们认识到:任何事物的集合,不管是点的集合、数的集合、代数实体的集合、函数的集合或非数学对象的集合,都能在某种意义上构成拓扑空间。拓扑学的概念和理论,已经成功地应用于电磁学和物理学的研究。 20世纪有许多数学著作曾致力于仔细考查数学的逻辑基础和结构,这反过来导致公理学的产生,即对于公设集合及其性质的研究。许多数学概念经受了重大的变革和推广,并且像集合论、近世代数学和拓扑学这样深奥的基础学科也得到广泛发展。一般(或抽象)集合论导致的一些意义深远而困扰人们的悖论,迫切需要得到处理。逻辑本身作为在数学上以承认的前提去得出结论的工具,被认真地检查,从而产生了数理逻辑。逻辑与哲学的多种关系,导致数学哲学的各种不同学派的出现。 20世纪40~50年代,世界科学史上发生了三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即原子能的利用、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空间技术的兴起。此外还出现了许多新的情况,促使数学发生急剧的变化。这些情况是:现代科学技术研究的对象,日益超出人类的感官范围以外,向高温、高压、高速、高强度、远距离、自动化发展。以长度单位为例、小到1尘(毫微微米,即10^-15米),大到100万秒差距(325.8万光年)。这些测量和研究都不能依赖于感官的直接经验,越来越多地要依靠理论计算的指导。其次是科学实验的规模空前扩大,一个大型的实验,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为了减少浪费和避免盲目性,迫切需要精确的理论分机和设计。再次是现代科学技术日益趋向定量化,各个科学技术领域,都需要使用数学工具。数学几乎渗透到所有的科学部门中去,从而形成了许多边缘数学学科,例如生物数学、生物统计学、数理生物学、数理语言学等等。 上述情况使得数学发展呈现出一些比较明显的特点,可以简单地归纳为三个方面:计算机科学的形成,应用数学出现众多的新分支、纯粹数学有若干重大的突破。 1945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以后,由于电子计算机应用广泛、影响巨大,围绕它很自然要形成一门庞大的科学。粗略地说,计算机科学是对计算机体系、软件和某些特殊应用进行探索和理论研究的一门科学。计算数学可以归入计算机科学之中,但它也可以算是一门应用数学。 计算机的设计与制造的大部分工作,通常是计算机工程或电子工程的事。软件是指解题的程序、程序语言、编制程序的方法等。研究软件需要使用数理逻辑、代数、数理语言学、组合理论、图论、计算方法等很多的数学工具。目前电子计算机的应用已达数千种,还有不断增加的趋势。但只有某些特殊应用才归入计算机科学之中,例如机器翻译、人工智能、机器证明、图形识别、图象处理等。 应用数学和纯粹数学(或基础理论)从来就没有严格的界限。大体上说,纯粹数学是数学的这一部分,它暂时不考虑对其它知识领域或生产实践上的直接应用,它间接地推动有关学科的发展或者在若干年后才发现其直接应用;而应用数学,可以说是纯粹数学与科学技术之间的桥梁。 20世纪40年代以后,涌现出了大量新的应用数学科目,内容的丰富、应用的广泛、名目的繁多都是史无前例的。例如对策论、规划论、排队论、最优化方法、运筹学、信息论、控制论、系统分析、可靠性理论等。这些分支所研究的范围和互相间的关系很难划清,也有的因为用了很多概率统计的工具,又可以看作概率统计的新应用或新分支,还有的可以归入计算机科学之中等等。 20世纪40年代以后,基础理论也有了飞速的发展,出现许多突破性的工作,解决了一些带根本性质的问题。在这过程中引入了新的概念、新的方法,推动了整个数学前进。例如,希尔伯特1990年在国际教学家大会上提出的尚待解决的23个问题中,有些问题得到了解决。60年代以来,还出现了如非标准分析、模糊数学、突变理论等新兴的数学分支。此外,近几十年来经典数学也获得了巨大进展,如概率论、数理统计、解析数论、微分几何、代数几何、微分方程、因数论、泛函分析、数理逻辑等等。 当代数学的研究成果,有了几乎爆炸性的增长。刊载数学论文的杂志,在17世纪末以前,只有17种(最初的出于1665年);18世纪有210种;19世纪有950种。20世纪的统计数字更为增长。在本世纪初,每年发表的数学论文不过1000篇;到1960年,美国《数学评论》发表的论文摘要是7824篇,到1973年为20410篇,1979年已达52812篇,文献呈指数式增长之势。数学的三大特点—高度抽象性、应用广泛性、体系严谨性,更加明显地表露出来。 今天,差不多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数学学会,而且许多国家还有致力于各种水平的数学教育的团体。它们已经成为推动数学发展的有力因素之一。目前数学还有加速发展的趋势,这是过去任何一个时期所不能比拟的。 现代数学虽然呈现出多姿多彩的局面,但是它的主要特点可以概括如下:(1)数学的对象、内容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分析学、代数学、几何学的思想、理论和方法都发生了惊人的变化,数学的不断分化,不断综合的趋势都在加强。(2)电子计算机进入数学领域,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3)数学渗透到几乎所有的科学领域,并且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纯粹数学不断向纵深发展,数理逻辑和数学基础已经成为整个数学大厦基础。 以上简要地介绍了数学在古代、近代、现代三个大的发展时期的情况。如果把数学研究比喻为研究“飞”,那么第一个时期主要研究飞鸟的几张相片(静止、常量);第二个时期主要研究飞鸟的几部电影(运动、变量);第三个时期主要研究飞鸟、飞机、飞船等等的所具有的一般性质(抽象、集合)。 这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由低级向高级、由特殊到一般的发展过程。如果从几何学的范畴来看,那么欧氏几何学、解析几何学和非欧几何学就可以作为数学三大发展时期的有代表性的成果;而欧几里得、笛卡儿和罗巴契夫斯基更是可以作为各时期的代表人物。【【如果回答让你满意, 请采纳!你开☆,我也会开★.祝你好运!!】】

考试科目为思想政治理论、外国语、数学一、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数据结构45分、计算机组成原理45分、操作系统35分和计算机网络25分等学科)。计算机专业考研属于全国统考,各个学校的考试科目都相同。

考研政治、考研英语、考研数学为全国统考,其中考研英语分为考研英语一和考研英语二。考研数学分为考研数学一、考研数学二、考研数学三。其中针对工学门类的为数学一、数学二,针对经济学和管理学门类的为数学三。

考研科目共四门:两门公共课、一门基础课(数学或专业基础)、一门专业课。两门公共课:政治、英语。一门基础课:数学或专业基础。一门专业课(分为13大类):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军事学、管理学、艺术学等。

其中:法硕、西医综合、教育学、历史学、心理学、计算机、农学等属统考专业课;其他非统考专业课都是各高校自主命题。思想政治理论、外国语、大学数学等公共科目由全国统一命题,专业课主要由各招生单位自行命题(加入全国统考的学校全国统一命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考研统考

1(前3500-前500)数学起源与早期发展: 古埃及数学、美索不达米亚(古巴比伦)数学2(前600-5世纪)古代希腊数学:论证数学的发端、欧式几何3(3世纪-14世纪)中世纪的中国数学、印度数学、阿拉伯数学:实用数学的辉煌4(12世纪-17世纪)近代数学的兴起:代数学的发展、解析几何的诞生5(14世纪-18世纪)微积分的建立:牛顿与莱布尼茨的微积分建立6(18世纪-19世纪)分析时代:微积分的各领域应用7(19世纪)代数的新生:抽象代数产生(近世代数)8(19世纪)几何学的变革:非欧几何9(19世纪)分析的严密化:微积分的基础的严密化10二十世纪的纯粹数学的趋势11二十一世纪应用数学的天下中国 数学的历史进程中国古代是一个在世界上数学领先的国家,用近代科目来分类的话,可以看出无论在算术、数、几何和三角各方而都十分发达。现在就让我们来简单回顾一下初等数学在中国发展的历史。 (一)属于算术方面的材料 大约在3000年以前中国已经知道自然数的四则运算,这些运算只是一些结果,被保存在古代的文字和典籍中。乘除的运算规则在后来的“孙子算经”(公元三世纪)内有了详细的记载。中国古代是用筹来计数的,在我们古代人民的计数中,己利用了和我们现在相同的位率,用筹记数的方法是以纵的筹表示单位数、百位数、万位数等;用横的筹表示十位数、千位数等,在运算过程中也很明显的表现出来。“孙子算经”用十六字来表明它,“一从十横,百立千僵,千十相望,万百相当。” 和其他古代国家一样,乘法表的产生在中国也很早。乘法表中国古代叫九九,估计在2500年以前中国已有这个表,在那个时候人们便以九九来代表数学。现在我们还能看到汉代遗留下来的木简(公元前一世纪)上面写有九九的乘法口诀。 现有的史料指出,中国古代数学书“九章算术”(约公元一世纪前后)的分数运算法则是世界上最早的文献,“九章算术”的分数四则运算和现在我们所用的几乎完全一样。 古代学习算术也从量的衡量开始认识分数,“孙子算经”(公元三世纪)和“夏候阳算经”(公元六、七世纪)在论分数之前都开始讲度量衡,“夏侯阳算经”卷上在叙述度量衡后又记着:“十乘加一等,百乘加二等,千乘加三等,万乘加四等;十除退一等,百除退二等,千除退三等,万除退四等。”这种以十的方幂来表示位率无疑地也是中国最早发现的。 小数的记法,元朝(公元十三世纪)是用低一格来表示,如13.56作1356 。在算术中还应该提出由公元三世纪“孙子算经”的物不知数题发展到宋朝秦九韶(公元1247年)的大衍求一术,这就是中国剩余定理,相同的方法欧洲在十九世纪才进行研究。 宋朝杨辉所著的书中(公元1274年)有一个1—300以内的因数表,例如297用“三因加一损一”来代表,就是说297=3×11×9,(11=10十1叫加一,9=10—1叫损一)。杨辉还用“连身加”这名词来说明201—300以内的质数。 (二)属于代数方面的材料 从“九章算术”卷八说明方程以后,在数值代数的领域内中国一直保持了光辉的成就。 “九章算术”方程章首先解释正负术是确切不移的,正象我们现在学习初等代数时从正负数的四则运算学起一样,负数的出现便丰富了数的内容。 我们古代的方程在公元前一世纪的时候已有多元方程组、一元二次方程及不定方程几种。一元二次方程是借用几何图形而得到证明。 不定方程的出现在二千多年前的中国是一个值得重视的课题,这比我们现在所熟知的希腊丢番图方程要早三百多年。具有x3+px2+qx=A和x3+px2=A形式的三次方程,中国在公元七世纪的唐代王孝通“缉古算经”已有记载,用“从开立方除之”而求出数字解答(可惜原解法失传了),不难想象王孝通得到这种解法时的愉快程度,他说谁能改动他著作内的一个字可酬以千金。 十一世纪的贾宪已发明了和霍纳(1786—1837)方法相同的数字方程解法,我们也不能忘记十三世纪中国数学家秦九韶在这方面的伟大贡献。 在世界数学史上对方程的原始记载有着不同的形式,但比较起来不得不推中国天元术的简洁明了。四元术是天元术发展的必然产物。 级数是古老的东西,二千多年前的“周髀算经”和“九章算术”都谈到算术级数和几何级数。十四世纪初中国元代朱世杰的级数计算应给予很高的评价,他的有些工作欧洲在十八、九世纪的著作内才有记录。十一世纪时代,中国已有完备的二项式系数表,并且还有这表的编制方法。 历史文献揭示出在计算中有名的盈不足术是由中国传往欧洲的。 内插法的计算,中国可上溯到六世纪的刘焯,并且七世纪末的僧一行有不等间距的内插法计算。 十四世纪以前,属于代数方面许多问题的研究,中国是先进国家之一。 就是到十八,九世纪由李锐(1773—1817),汪莱(1768—1813)到李善兰(1811—1882),他们在这一方面的研究上也都发表了很多的名著。 (三)属于几何方面的材料 自明朝后期(十六世纪)欧几里得“几何原本”中文译本一部分出版之前,中国的几何早已在独立发展着。应该重视古代的许多工艺品以及建筑工程、水利工程上的成就,其中蕴藏了丰富的几何知识。 中国的几何有悠久的历史,可靠的记录从公元前十五世纪谈起,甲骨文内己有规和矩二个字,规是用来画圆的,矩是用来画方的。 汉代石刻中矩的形状类似现在的直角三角形,大约在公元前二世纪左右,中国已记载了有名的勾股定理(勾股二个字的起源比较迟)。 圆和方的研究在古代中国几何发展中占了重要位置。墨子对圆的定义是:“圆,一中同长也。”—个中心到圆周相等的叫圆,这解释要比欧几里得还早一百多年。 在圆周率的计算上有刘歆(?一23)、张衡(78—139)、刘徽(263)、王蕃(219—257)、祖冲之(429—500)、赵友钦(公元十三世纪)等人,其中刘徽、祖冲之、赵友钦的方法和所得的结果举世闻名。 祖冲之所得的结果π=355/133要比欧洲早一千多年。 在刘徽的“九章算术”注中曾多次显露出他对极限概念的天才。 在平面几何中用直角三角形或正方形和在立体几何中用锥体和长方柱体进行移补,这构成中国古代几何的特点。 中国数学家善于把代数上的成就运用到几何上,而又用几何图形来证明代数,数值代数和直观几何有机的配合起来,在实践中获得良好的效果. 正好说明十八、九世纪中国数学家对割圆连比例的研究和项名达(1789—1850)用割圆连比例求出椭圆周长。这都是继承古代方法加以发挥而得到的(当然吸收外来数学的精华也是必要的)。 (四)属于三角方面的材料 三角学的发生由于测量,首先是天文学的发展而产生了球面三角,中国古代天文学很发达,因为要决定恒星的位置很早就有了球面测量的知识;平面测量术在“周牌算经”内已记载若用矩来测量高深远近。 刘徽的割圆术以半径为单位长求圆内正六边形,十二二边形等的每一边长,这答数是和2sinA的值相符(A是圆心角的一半),以后公元十二世纪赵友钦用圆内正四边形起算也同此理,我们可以从刘徽、赵友钦的计算中得出7.5o、15o、22.5o、30o、45o等的正弦函数值。 在古代历法中有计算二十四个节气的日晷影长,地面上直立一个八尺长的“表”,太阳光对这“表”在地面上的射影由于地球公转而每一个节气的影长都不同,这些影长和“八尺之表”的比,构成一个余切函数表(不过当时还没有这个名称)。 十世纪的中国天文学家郭守敬(1231—1316)曾发现了球面三角上的三个公式。 现在我们所用三角函数名词:正弦,余弦,正切,余切,正割,余割,这都是我国十六世纪已有的名称,那时再加正矢和余矢二个函数叫做八线。 在十七世纪后期中国数学家梅文鼎(1633—1721)已编了一本平面三角和一本球面三角的书,平面三角的书名叫“平三角举要”,包含下列内容:(1)三角函数的定义;(2)解直角三角形和斜三角形;(3)三角形求积,三角形内容圆和容方;(4)测量。这已经和现代平面三角的内容相差不远,梅文鼎还著书讲到三角上有名的积化和差公式。十八世纪以后,中国还出版了不少三角学方面的书籍。据《易·系辞》记载:「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在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卜辞中有很多记数的文字。从一到十,及百、千、万是专用的记数文字,共有13个独立符号,记数用合文书写,其中有十进制制的记数法,出现最大的数字为三万。算筹是中国古代的计算工具,而这种计算方法称为筹算。算筹的产生年代已不可考,但可以肯定的是筹算在春秋时代已很普遍。用算筹记数,有纵、横两种方式: 表示一个多位数字时,采用十进位值制,各位值的数目从左到右排列,纵横相间﹝法则是:一纵十横,百立千僵,千、十相望,万、百相当﹞,并以空位表示零。算筹为加、减、乘、除等运算建立起良好的条件。筹算直到十五世纪元朝末年才逐渐为珠算所取代,中国古代数学就是在筹算的基础上取得其辉煌成就的。在几何学方面《史记·夏本记》中说夏禹治水时已使用了规、矩、准、绳等作图和测量工具,并早已发现「勾三股四弦五」这个勾股定理﹝西方称勾股定理﹞的特例。战国时期,齐国人着的《考工记》汇总了当时手工业技术的规范,包含了一些测量的内容,并涉及到一些几何知识,例如角的概念。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也促进了数学的发展,一些学派还总结和概括出与数学有关的许多抽象概念。著名的有《墨经》中关于某些几何名词的定义和命题,例如:「圆,一中同长也」、「平,同高也」等等。墨家还给出有穷和无穷的定义。《庄子》记载了惠施等人的名家学说和桓团、公孙龙等辩者提出的论题,强调抽象的数学思想,例如「至大无外谓之大一,至小无内谓之小一」、「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等。这些许多几何概念的定义、极限思想和其它数学命题是相当可贵的数学思想,但这种重视抽象性和逻辑严密性的新思想未能得到很好的继承和发展。此外,讲述阴阳八卦,预言吉凶的《易经》已有了组合数学的萌芽,并反映出二进制的思想。 二、中国数学体系的形成与奠基这一时期包括从秦汉、魏晋、南北朝,共400年间的数学发展历史。秦汉是中国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时期,为使不断丰富的数学知识系统化、理论化,数学方面的专书陆续出现。现传中国历史最早的数学专著是1984年在湖北江陵张家山出土的成书于西汉初的汉简《算数书》,与其同时出土的一本汉简历谱所记乃吕后二年(公元前186年),所以该书的成书年代至晚是公元前186年(应该在此前)。西汉末年﹝公元前一世纪﹞编纂的《周髀算经》,尽管是谈论盖天说宇宙论的天文学著作,但包含许多数学内容,在数学方面主要有两项成就:(1)提出勾股定理的特例及普遍形式;(2)测太阳高、远的陈子测日法,为后来重差术(勾股测量法)的先驱。此外,还有较复杂的开方问题和分数运算等。《九章算术》是一部经几代人整理、删补和修订而成的古代数学经典著作,约成书于东汉初年﹝公元前一世纪﹞。全书采用问题集的形式编写,共收集了246个问题及其解法,分属于方田、粟米、衰分、少广、商功、均输、盈不足、方程和勾股九章。主要内容包括分数四则和比例算法、各种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关于勾股测量的计算等。在代数方面,《方程》章中所引入的负数概念及正负数加减法法则,在世界数学史上都是最早的记载;书中关于线性方程组的解法和现在中学讲授的方法基本相同。就《九章算术》的特点来说,它注重应用,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形成了以筹算为中心的数学体系,对中国古算影响深远。它的一些成就如十进制值制、今有术、盈不足术等还传到印度和阿拉伯,并通过这些国家传到欧洲,促进了世界数学的发展。魏晋时期中国数学在理论上有了较大的发展。其中赵爽(生卒年代不详)和刘徽(生卒年代不详)的工作被认为是中国古代数学理论体系的开端。三国吴人赵爽是中国古代对数学定理和公式进行证明的最早的数学家之一,对《周髀算经》做了详尽的注释,在《勾股圆方图注》中用几何方法严格证明了勾股定理,他的方法已体现了割补原理的思想。赵爽还提出了用几何方法求解二次方程的新方法。263年,三国魏人刘徽注释《九章算术》,在《九章算术注》中不仅对原书的方法、公式和定理进行一般的解释和推导,系统地阐述了中国传统数学的理论体系与数学原理,而且在其论述中多有创造,在卷1《方田》中创立割圆术(即用圆内接正多边形面积无限逼近圆面积的办法),为圆周率的研究工作奠定理论基础和提供了科学的算法,他运用“割圆术”得出圆周率的近似值为3927/1250(即3.1416);在《商功》章中,为解决球体积公式的问题而构造了“牟合方盖”的几何模型,为祖暅获得正确结果开辟了道路;为建立多面体体积理论,运用极限方法成功地证明了阳马术;他还撰著《海岛算经》,发扬了古代勾股测量术----重差术。南北朝时期的社会长期处于战争和分裂状态,但数学的发展依然蓬勃。出现了《孙子算经》、《夏侯阳算经》、《张丘建算经》等算学著作。约于公元四-五世纪成书的《孙子算经》给出「物不知数」问题并作了解答,导致求解一次同余组问题在中国的滥畅;《张丘建算经》的「百鸡问题」引出三个未知数的不定方程组问题。 公元五世纪,祖冲之、祖暅父子的工作在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他们在《九章算术》刘徽注的基础上,将传统数学大大向前推进了一步,成为重视数学思维和数学推理的典范。他们同时在天文学上也有突出的贡献。其著作《缀术》已失传,根据史料记载,他们在数学上主要有三项成就:(1)计算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六位,得到3.1415926 <π< 3.1415927,并求得π的约率为22/7,密率为355/113,其中密率是分子分母在1000以内的最佳值,欧洲直到十六世纪德国人鄂图(valentinus otto)和荷兰人安托尼兹(a.anthonisz)才得出同样结果;(2)祖暅在刘徽工作的基础上推导出球体体积的正确公式,并提出"幂势既同则积不容异"的体积原理,即二立体等高处截面积均相等则二体体积相等的定理。欧洲十七世纪意大利数学家卡瓦列利(bonaventura cavalieri)才提出同一定理;(3)发展了二次与三次方程的解法。同时代的天文历学家何承天创调日法,以有理分数逼近实数,发展了古代的不定分析与数值逼近算法。 三、中国数学教育制度的建立隋朝大兴土木,客观上促进了数学的发展。唐初王孝通撰《缉古算经》,主要是通过土木工程中计算土方、工程的分工与验收以及仓库和地窖计算等实际问题,讨论如何以几何方式建立三次多项式方程,发展了《九章算术》中的少广、勾股章中开方理论。隋唐时期是中国封建官僚制度建立时期,随着科举制度与国子监制度的确立,数学教育有了长足的发展。656年国子监设立算学馆,设有算学博士和助教,由太史令李淳风等人编纂注释《算经十书》﹝包括《周髀算经》、《九章算术》、《海岛算经》、《孙子算经》、《张丘建算经》、《夏侯阳算经》、《缉古算经》、《五曹算经》、《五经算术》和《缀术》﹞,作为算学馆学生用的课本。对保存古代数学经典起了重要的作用。由于南北朝时期的一些重大天文发现在隋唐之交开始落实到历法编算中,使唐代历法中出现一些重要的数学成果。公元600年,隋代刘焯在制订《皇极历》时,在世界上最早提出了等间距二次内插公式,这在数学史上是一项杰出的创造,唐代僧一行在其《大衍历》中将其发展为不等间距二次内插公式。唐朝后期,计算技术有了进一步的改进和普及,出现很多种实用算术书,对于乘除算法力求简捷。四、中国数学发展的高峰唐朝亡后,五代十国仍是军阀混战的继续,直到北宋王朝统一了中国,农业、手工业、商业迅速繁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从公元十一世纪到十四世纪﹝宋、元两代﹞,筹算数学达到极盛,是中国古代数学空前繁荣,硕果累累的全盛时期。这一时期出现了一批著名的数学家和数学著作,列举如下:贾宪的《黄帝九章算法细草》﹝11世纪中叶﹞,刘益的《议古根源》﹝12世纪中叶﹞,秦九韶的《数书九章》﹝1247﹞,李冶的《测圆海镜》﹝1248﹞和《益古演段》﹝1259﹞,杨辉的《详解九章算法》﹝1261﹞、《日用算法》﹝1262﹞和《杨辉算法》﹝1274-1275﹞,朱世杰的《算学启蒙》﹝1299﹞和《四元玉鉴》﹝1303﹞等等。 宋元数学在很多领域都达到了中国古代数学,也是当时世界数学的巅峰。其中主要的工作有:公元1050年左右,北宋贾宪(生卒年代不详)在《黄帝九章算法细草》中创造了开任意高次幂的“增乘开方法”,公元1819年英国人霍纳(william george horner)才得出同样的方法。贾宪还列出了二项式定理系数表,欧洲到十七世纪才出现类似的“巴斯加三角”。(《黄帝九章算法细草》已佚)公元1088—1095年间,北宋沈括从“酒家积罂”数与“层坛”体积等生产实践问题提出了“隙积术”,开始对高阶等差级数的求和进行研究,并创立了正确的求和公式。沈括还提出“会圆术”,得出了我国古代数学史上第一个求弧长的近似公式。他还运用运筹思想分析和研究了后勤供与运兵进退的关系等问题。公元1247年,南宋秦九韶在《数书九章》中推广了增乘开方法,叙述了高次方程的数值解法,他列举了二十多个来自实践的高次方程的解法,最高为十次方程。欧洲到十六世纪意大利人菲尔洛(scipio del ferro)才提出三次方程的解法。秦九韶还系统地研究了一次同余式理论。公元1248年,李冶(李治,公元1192一1279年)著的《测圆海镜》是第一部系统论述“天元术”(一元高次方程)的著作,这在数学史上是一项杰出的成果。在《测圆海镜?序》中,李冶批判了轻视科学实践,以数学为“九九贱技”、“玩物丧志”等谬论。公元1261年,南宋杨辉(生卒年代不详)在《详解九章算法》中用“垛积术”求出几类高阶等差级数之和。公元1274年他在《乘除通变本末》中还叙述了“九归捷法”,介绍了筹算乘除的各种运算法。公元1280年,元代王恂、郭守敬等制订《授时历》时,列出了三次差的内插公式。郭守敬还运用几何方法求出相当于现在球面三角的两个公式。公元1303年,元代朱世杰(生卒年代不详)著《四元玉鉴》,他把“天元术”推广为“四元术”(四元高次联立方程),并提出消元的解法,欧洲到公元1775年法国人别朱(etienne bezout)才提出同样的解法。朱世杰还对各有限项级数求和问题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得出了高次差的内插公式,欧洲到公元1670年英国人格里高利(james gregory)和公元1676一1678年间牛顿(issac newton)才提出内插法的一般公式。公元十四世纪我国人民已使用珠算盘。在现代计算机出现之前,珠算盘是世界上简便而有效的计算工具。五、中国数学的衰落与日用数学的发展这一时期指十四世纪中叶明王朝建立到明末的1582年。数学除珠算外出现全面衰弱的局面,当中涉及到中算的局限、十三世纪的考试制度中已删减数学内容、明代大兴八段考试制度等复杂的问,不少中外数学史家仍探讨当中涉及的原因。明代最大的成就是珠算的普及,出现了许多珠算读本,及至程大位的《直指算法统宗》﹝1592﹞问世,珠算理论已成系统,标志着从筹算到珠算转变的完成。但由于珠算流行,筹算几乎绝迹,建立在筹算基础上的古代数学也逐渐失传,数学出现长期停滞。六、西方初等数学的传入与中西合璧十六世纪末开始,西方传教士开始到中国活动,由于明清王朝制定天文历法的需要,传教士开始将与天文历算有关的西方初等数学知识传入中国,中国数学家在“西学中源”思想支配下,数学研究出现了一个中西融合贯通的局面。十六世纪末,西方传教士和中国学者合译了许多西方数学专着。其中第一部且有重大影响的是意大利传教士利马窦和徐光启合译的《几何原本》前6卷﹝1607﹞,其严谨的逻辑体系和演译方法深受徐光启推崇。徐光启本人撰写的《测量异同》和《勾股义》便应用了《几何原本》的逻辑推理方法论证中国的勾股测望术。此外,《几何原本》课本中绝大部份的名词都是首创,且沿用至今。在输入的西方数学中仅次于几何的是三角学。在此之前,三角学只有零星的知识,而此后获得迅速发展。介绍西方三角学的著作有邓玉函编译的《大测》﹝2卷,1631﹞、《割圆八线表》﹝6卷﹞和罗雅谷的《测量全义》﹝10卷,1631﹞。在徐光启主持编译的《崇祯历书》﹝137卷,1629-1633﹞中,介绍了有关圆椎曲线的数学知识。入清以后,会通中西数学的杰出代表是梅文鼎,他坚信中国传统数学「必有精理」,对古代名著做了深入的研究,同时又能正确对待西方数学,使之在中国扎根,对清代中期数学研究的高潮是有积极影响的。与他同时代的数学家还有王锡阐和年希尧等人。 清康熙帝爱好科学研究,他「御定」的《数理精蕴》﹝53卷,1723﹞,是一部比较全面的初等数学书,对当时的数学研究有一定影响。七、传统数学的整理与复兴乾嘉年间形成一个以考据学为主的干嘉学派,编成《四库全书》,其中数学著作有《算经十书》和宋元时期的著作,为保存濒于湮没的数学典籍做出重要贡献。在研究传统数学时,许多数学家还有发明创造,例如有「谈天三友」之称的焦循、汪莱及李锐作出不少重要的工作。李善兰在《垛积比类》﹝约1859﹞中得到三角自乘垛求和公式,现在称之为「李善兰恒等式」。这些工作较宋元时期的数学进了一步。阮元、李锐等人编写了一部天文学家和数学家传记《畴人传》46卷﹝1795-1810﹞,开数学史研究之先河。 八、西方数学再次东进1840年鸦战争后,闭关锁国政策被迫中止。同文馆内添设「算学」,上海江南制造局内添设翻译馆,由此开始第二次翻译引进的高潮。主要译者和著作有:李善兰与英国传教士伟烈亚力合译的《几何原本》后9卷﹝1857﹞,使中国有了完整的《几何原本》中译本;《代数学》13卷﹝1859﹞;《代微积拾级》18卷﹝1859﹞。李善兰与英国传教士艾约瑟合译《圆锥曲线说》3卷,华蘅芳与英国传教士傅兰雅合译《代数术》25卷﹝1872﹞,《微积溯源》8卷﹝1874﹞,《决疑数学》10卷﹝1880﹞等。在这些译着中,创造了许多数学名词和术语,至今仍在应用。 1898年建立京师大学堂,同文馆并入。1905年废除科举,建立西方式学校教育,使用的课本也与西方其它各国相仿。 九、中国现代数学的建立这一时期是从20世纪初至今的一段时间,常以1949年新中国成立为标志划分为两个阶段。中国近现代数学开始于清末民初的留学活动。较早出国学习数学的有1903年留日的冯祖荀,1908年留美的郑之蕃,1910年留美的胡明复和赵元任,1911年留美的姜立夫,1912年留法的何鲁,1913年留日的陈建功和留比利时的熊庆来﹝1915年转留法﹞,1919年留日的苏步青等人。他们中的多数回国后成为著名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为中国近现代数学发展做出重要贡献。其中胡明复1917年取得美国哈佛大学博士学位,成为第一位获得博士学位的中国数学家。随着留学人员的回国,各地大学的数学教育有了起色。最初只有北京大学1912年成立时建立的数学系,1920年姜立夫在天津南开大学创建数学系,1921年和1926年熊庆来分别在东南大学﹝今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建立数学系,不久武汉大学、齐鲁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陆续设立了数学系,到1932年各地已有32所大学设立了数学系或数理系。1930年熊庆来在清华大学首创数学研究部,开始招收研究生,陈省身、吴大任成为国内最早的数学研究生。三十年代出国学习数学的还有江泽涵﹝1927﹞、陈省身﹝1934﹞、华罗庚﹝1936﹞、许宝騤﹝1936﹞等人,他们都成为中国现代数学发展的骨干力量。同时外国数学家也有来华讲学的,例如英国的罗素﹝1920﹞,美国的伯克霍夫﹝1934﹞、奥斯古德﹝1934﹞、维纳﹝1935﹞,法国的阿达马﹝1936﹞等人。1935年中国数学会成立大会在上海召开,共有33名代表出席。1936年〈中国数学会学报〉和《数学杂志》相继问世,这些标志着中国现代数学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解放以前的数学研究集中在纯数学领域,在国内外共发表论着600余种。在分析学方面,陈建功的三角级数论,熊庆来的亚纯函数与整函数论研究是代表作,另外还有泛函分析、变分法、微分方程与积分方程的成果;在数论与代数方面,华罗庚等人的解析数论、几何数论和代数数论以及近世代数研究取得令世人瞩目的成果;在几何与拓扑学方面,苏步青的微分几何学,江泽涵的代数拓扑学,陈省身的纤维丛理论和示性类理论等研究做了开创性的工作: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方面,许宝騤在一元和多元分析方面得到许多基本定理及严密证明。此外,李俨和钱宝琮开创了中国数学史的研究,他们在古算史料的注释整理和考证分析方面做了许多奠基性的工作,使我国的民族文化遗产重放光彩。1949年11月即成立中国科学院。1951年3月《中国数学学报》复刊﹝1952年改为《数学学报》﹞,1951年10月《中国数学杂志》复刊﹝1953年改为《数学通报》﹞。1951年8月中国数学会召开建国后第一次国代表大会,讨论了数学发展方向和各类学校数学教学改革问题。建国后的数学研究取得长足进步。50年代初期就出版了华罗庚的《堆栈素数论》﹝1953﹞、苏步青的《射影曲线概论》﹝1954﹞、陈建功的《直角函数级数的和》﹝1954﹞和李俨的《中算史论丛》5集﹝1954-1955﹞等专着,到1966年,共发表各种数学论文约2万余篇。除了在数论、代数、几何、拓扑、函数论、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数学史等学科继续取得新成果外,还在微分方程、计算技术、运筹学、数理逻辑与数学基础等分支有所突破,有许多论着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同时培养和成长起一大批优秀数学家。

巢湖学院免论文规定一、结构要求毕业论文(设计)一般由以下几部分组成,依次为:封面、诚信承诺书、使用授权说明、题目、中文摘要、英文摘要、关键词、目录、正文、注释和参考文献、附录、致谢、学习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等。具体要求如下:1.封面采用学校规定的统一封面,封面上应填写论文题目、学院、专业、作者姓名、学号、指导教师、论文字数、完成时间等。2.题目题目应简短、明确,字数不宜超过20个汉字,必要时可另加副标题。3.摘要中文摘要应以简练的语言介绍论文概要、作者的论点、新见解或创造性成果。中文摘要一般应在300—400字,英文摘要内容应与中文摘要相对应,要语句通顺,语法正确。摘要设在论文题目的下面,注意保留适当的间距。4.关键词关键词是用以表述主题内容信息的单词或术语,应使用国家规范的标准。关键词数量一般3—5个,每一个关键词之间用分号隔开,最后一个关键词后不用标点符号。5.目录目录作为论文提纲,是论文各组成部分的小标题,文字应简明扼要;目录按章节排列编号,并标明页码;目录中的标题应与正文中的标题一致。6.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和核心部分,它是将学习、研究和调查过程中筛选、观察和测试所获得的材料,经过加工整理和分析研究而形成论点。论据应力求准确、完整、清晰、实事求是、简短精炼、合乎逻辑。文体的格局及行文方式,学生可根据自己研究课题的表达需要,灵活掌握。绪论或引言是论文主体部分的开端,主要说明研究工作的起因、意义、目的、涉及范围、国内外研究现状、相关领域的前人研究成果和知识空白、理论分析的依据、研究设想、研究方法和实际设计的概述,以及文中拟解决的问题、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等,应言简意赅,不要与摘要雷同或成为摘要的解释。结论是论文总体的结论,是整篇论文的归宿,表述要精炼、完整、准确。要着重阐述作者研究的创造性成果、新见解、新发现和新发展,及其在本研究领域中的地位、作用、价值和意义,还可进一步提出需要讨论的问题和建议。论文中的计量单位、制图、制表、公式规范、缩略词和符号必须遵循国家规定的标准,如无标准可循,应采用本学科或专业有关权威性机构或学术团体所公布的规定。如不得已必需引用某些未公知公用的、不易为同行读者理解的或系作者自行拟定的符号、记号、缩略词等,均应一一在首次出现时加以说明,并给以明确的定义。正文中标题的层次应按规范的层次序号标出,可采用1.,1.1,1.1.1或一、(一)、1、(1)。各学院根据专业特点考虑具体使用,原则上每个学院应相对统一。7.参考文献作者直接引用他人观点,文中必须用“”标出。参考文献按引用的顺序标注序号(同一参考文献,只标注一个序号),统一列在正文的末尾。本着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凡论文中引用他人成果之处均应详细列出。8.附录主要列入正文中过分冗长的公式推导,供查读方便所需的辅助性数学工具或表格,重复性数据图表,论文使用的缩写、程序全文及说明等。9.致谢对给予各类资助、指导和协助完成研究工作以及提供各种对论文工作有利条件的单位及个人表示感谢,致谢应实事求是。10.学习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按学术论文发表的时间顺序,列齐本人在学习期间发表或已录用的学术论文清单。二、撰写规范1.书写:使用word排版打印输出。汉字必须使用国家公布的规范汉字。2.标点符号:按国家新闻出版署公布的“标点符号用法”使用。3.名词术语:科学技术名词术语尽量采用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规范词或国家标准、部标准中规定的名称,尚未统一规定或叫法有争议的术语,可采用惯用的名称。使用外文缩写代替某一名词术语时,首次出现时应在括号内注明其含义。外国人名一般采用英文原名,按名前姓后的原则书写。一般熟知的外国人名(如牛顿、达尔文、马克思等)可按通常标准译法写译名。4.度量单位: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非物理量的单位,如件、台、人、元等,可用汉字与符号构成组合形式的单位,例如件/台、元/km。5.数字:所须使用的数据一律用阿拉伯数字,但在叙述数目不大的数字时一般不用阿拉伯数字,如“研究得出两点结论”,不宜写成“研究得出2点结论”。大约的数字可用中文或阿拉伯数字,如“约四百个”,也可写成“约400个”。6.标题层次:全部标题层次应条理清晰,层次分明。相同的层次应采用统一的表示体例,正文中各级标题下的内容应同各自的标题对应,不应有与标题无关的内容。7.注释:有个别名词或情况需要解释时,可加注说明,注释一律采用页末注(将注文放在加注页的下端),不可采用行中注(夹在正文中的注)。注释只限于写在注释符号出现的同页,不得隔页。8.公式(1)公式应另起一行写在稿纸中央。一行写不完的长公式,最好在等号后转行,如做不到这一点,可在数学符号(如“+”、“-”号)后转行。(2)公式的编号用圆括号括起,放在公式右边行末,在公式和编号之间不加虚线。公式可按全文统编序号,也可按章单独立序号,如(49)或(4.11),采用哪一种序号应和文中的图序、表序编法一致。公式序号必须连续,不得重复或跳缺。公式应居中书写,公式的编号用圆括号括起放在公式右边行末,公式和编号之间不加虚线。(3)文中引用某一公式时,写成“由式(1)可见”,而不写成“由1可见”或“由第1式可见”等。(4)将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平列在一行而用斜线分开时,应注意避免含义不清。(5)公式中分数的横线要写清楚。连分数(即分子、分母也出现分数时)更要注意分线的长短,并把主要分数和等号对齐。9.表格(1)表格必须与研究内容切实相关,应有标题和序号。标题写于表格正上方,序号在左方不加标点,空一格接写标题,标题末尾不加标点。(2)全文表格应统一编序,序号必须连续,不得跳缺。(3)表格允许下页接写,接写时表题省略,表头应重复书写,并在右上方写“续表××”。多项大表可以分割成块,多页书写,接口处必须注明“接下页”、“接上页”、“接第×页”字样。(4)表格应放在正文恰当位置,不应超前和过分拖后,过大可作为附件附后。10.插图(1)插图须精心制作,线条要匀洁美观,可以用计算机绘图。插图应与正文呼应,不得与正文无关或与正文脱节。内容上安排要适当,不要过于密实。(2)每幅插图应有题目和序号,全文插图尽量统一编序。图序必须连续,不得跳缺。(3)由若干分图组成的插图,分图用a、b、c……标序。分图的图名以及图中各种代号的意义,以图注形式写在图题下方,先写分图名,另起行后写代号的意义。(4)各类线条图应在描图纸或洁白图纸上用墨线绘成,墨色要浓,线条要光滑。一般不使用方格坐标纸或有色纸画图。11.参考文献:标注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7714-2015)《信息与文献参考文献著录规则》执行。三、指导规范要求1.指导教师应根据学生特点和论文(设计)情况,认真做好指导工作,过程中要做到心中有数,全程指导,严谨治学,平等对待。2.指导须分阶段进行,不得少于五次。除特殊情况外,须有与学生面对面指导与交流的次数和时间,每次指导须有较为详细的记录,并认真填写《巢湖学院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指导过程记录表》。四、评阅规范要求1.学生完成毕业论文(设计)后,在征求指导教师同意下进行论文(设计)文字复制比检测,文字复制比≤30%视为合格,反之为不合格,须重新修改论文直至达到合格要求,并提交相应论文(设计)的检测报告。2.经检测合格的毕业论文(设计)提交指导教师评阅,填写《巢湖学院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师评阅表》,评阅成绩为60分及以上的,由指导教师在规定时间内统一交至教研室,由教研室确定评阅教师进行评阅。3.评阅教师在接到评阅任务后按评阅内容(要求)及时对论文(设计)进行评阅,在规定时间填写《巢湖学院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同行教师评阅意见表》。五、答辩规范要求1.毕业论文(设计)答辩由学院自行组织,可采取集中或分组形式进行,答辩组成员由至少三名中级以上职称教师和一名答辩秘书组成。2.答辩须填写《巢湖学院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答辩记录表》,由答辩小组成员负责填写,学生本人不得填写。3.答辩记录表须有答辩成绩并经答辩小组成员签字确认,纸质材料交由学院统一保管。六、成绩评定规范要求毕业论文(设计)综合成绩采取不及格、及格、中等、良好、优秀五等级制,由学院答辩委员会根据指导教师成绩(40%)、评阅教师成绩(30%)、答辩成绩(30%)等综合评定,填写《巢湖学院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成绩综评表》及《巢湖学院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综合评定意见表》。其中,优秀率控制在15%;良好率由学院视学生实际确定;不及格的论文(设计)原则上应有一定比例。学生须参加论文(设计)答辩后,方可评定最终成绩;未参加答辩不得评定成绩,视同答辩未通过并组织二次答辩,二次答辩不及格视为答辩未通过,不再另行组织答辩。七、打印规范要求论文终稿应按照有关规定用A4标准纸打印输出,一般应有篇眉,力求整洁、清晰、美观。从正文首页开始应添加页眉页脚,单页页眉使用“巢湖学院20 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标明,双页页眉为论文或设计题目,页脚中间加注页码等。八、存档规范要求1.存档内容:学院存档材料: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档案袋(装订成册的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含综合评定意见表以及必要的软硬件材料等)、工作方案、工作总结、选题及成绩汇总表、质量评析表、指导教师基本情况一览表、指导工作量及答辩工作量统计表等。工作结束后,学院须将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等相关工作材料以及优秀毕业论文(设计)电子档按照要求整理好报教务处备案。2.存档期限:六年。滁州学院和巢湖学院哪个好滁州学院比较好,学科建设比较全面,下面是滁州学院和巢湖学院的各方面对比介绍:一、师资力量:1、滁州学院:滁州学院有教职工1170人,其中正高级职称89人、副高级职称232人,博士274人、硕士737人。2、巢湖学院:有教职工952人,其中具有副高以上职称267人,硕士以上学位813人,皖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3人。二、学科建设:1、滁州学院:有省级产业创新团队1个、滁州市“221”产业创新团队3个,省级科技创新平台8个,获批设立院士工作站2个。2、巢湖学院:学校拥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9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5个。三、科研成果:1、滁州学院:学校承担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187项,厅(市)级科研项目572项;与企事业单位签订产学研合作项目318项,获得国家授权专利265项。2、巢湖学院:教师承担省部级以上纵向科研项目100余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000余篇,出版专著、编著、译著13部。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滁州学院、百度百科—巢湖学院安徽春招能考巢湖学院吗?一、学校全称:巢湖学院二、办学层次:本科三、办学类型:公办普通本科高校四、办学地址:安徽巢湖经济开发区五、录取规则及要求:1.依照教育部和生源省份最新颁布的当年有关招生文件精神,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择优录取。2.专业录取按照“分数优先,遵循专业志愿”的原则。第一专业志愿无法满足的,按所填专业志愿顺序进行录取。所报专业志愿均不能满足,如果服从专业调剂,根据具体情况调剂到有空缺计划的专业;考生成绩无法满足所填报的专业志愿,又不服从调剂的,作退档处理。3.我校以英语作为第一外语安排教学,非英语语种考生不宜报考我校,以免影响大学阶段外语学习。4.报考英语类专业的考生,一般要求高考英语单科成绩不低于110分(150分制),必须参加口试,口试成绩须达到4分以上(含4分)。考生总分达巢湖学院最低录取线以上,根据其英语单科成绩从高分到低分依次录取。5.艺体类专业均使用生源省份专业统考成绩。以平行志愿方式进行投档的,按投档成绩高低择优录取(投档成绩相同时,按照专业成绩、文化课总分、综合、语文、数学、外语次序选择);非平行志愿方式进行投档的,以专业统考成绩高低择优录取(如专业成绩相同,按照文化课总分、综合、语文、数学、外语次序选择)。6.中外合作培养专业:酒店管理专业。经教育部批准,我校与爱尔兰阿斯隆理工学院合作举办酒店管理专业本科教育项目,该项目前三年在巢湖学院学习,经考核合格后,第四年赴爱尔兰阿斯隆理工学院学习。学生按规定完成学业,成绩合格,由双方院校分别发给毕业证书;符合双方学士学位授予条件的,由双方院校分别授予学士学位。7.学生进校后,转专业按照巢湖学院学生转专业管理办法执行。8.各专业体检标准执行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的有关规定。六、颁发学历学位证书的学校名称:巢湖学院七、毕业证书种类:普通高等学校学历证书八、学费标准:按照安徽省物价局、安徽省财政厅和安徽省教育厅核准的标准执行。九、奖助政策:我校建立了完善的学生奖助体系,通过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校长奖学金、优秀学生奖学金、国家助学金、生源地助学贷款、困难补助、学费减免、勤工助学、隐形资助以及社会资助等多项学生资助政策,激励学生努力学习,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巢湖学院是一本院校还是二本院校?目前根据教育部公开信息规定,已经没有明确的本科一批次、二批次概念,巢湖学院在安徽是本科第二批次招生,在全国其他大部分省份也均为本科第二批次招生。巢湖学院是一所本科类院校,有国际经济与贸易(跨境电商方向)、法学专业、金融工程专业、互联网金融专业、英语专业、商务英语专业等专业,建校45年。巢湖学院简介:巢湖学院(Chaohu University),位于安徽省合肥市巢湖半汤温泉养生度假区,是一所安徽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院校。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法学、广播电视学、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市场营销、旅游管理、动画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旅游管理、公共事业管理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体育教育、国际经济与贸易。巢湖学院前身是1977年秋创建的安徽师范大学巢湖专科班;1983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正式设立巢湖师范专科学校;2002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院校,并更名巢湖学院。2019年,学校正式成为安徽省省级硕士立项建设单位。学校图书馆拥有图书文献资源总量324.46万册,其中纸质文献111.39万余册,电子图书约109.55万册(其中电子图书79.5万余册,电子期刊30万余册),学位论文103.51万余篇;订阅纸质期刊1188种、报纸30份;收藏有《四库全书》、《续修四库全书》、《中国地方志集成·安徽府县志辑》等工具书;通过购买和共享等方式拥有使用权的中外文数据库资源56个。2021年6月学校现有教职工952人,其中具有副高以上职称267人,硕士以上学位813人,皖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3人,省级高水平教学团队12个,省级教学名师13人,省级教坛新秀31人。学校拥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9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5个,省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6个,省级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4项、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个、省级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5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省级精品开放课程3个、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0个。

年发表论文数量7万余篇

说明中国近年来投身自然科学领域研究的人越来越多,也得到了认可,是一个值得肯定的事情。

在刚刚过去的2022年,我国科研论文发表数量和质量依然呈现出持续增长的趋势。据SCI数据库最新检索至少包含一位中国作者的论文结果显示,去年中国科研人员发表SCI论文的总数已累计78万余篇,较2021年(66万余篇)约增长17.2%,位居世界第二。其中,各高校在中科院JCR一区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总数161,973 篇,较2021年(92,551篇)增长约75%

我觉得这是作为中国人值得自豪的,这说明我们的科技科学领域在进步,在向前看,至少不再落后,也说明经过努力,我们的科学走在了世界的前面。

全世界每年的论比这个你怎么探讨的

发表论文余篇

真的非常的优秀,这个博导基本上就是一个月发表一篇论文,她的这些文章也让其他的一些学生吸取了很多知识经验,给很多人都提供了帮助,非常的优秀。

其名为李晟曼,有天赋还很努力,在学术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上学期间包揽过国家奖学金等多项奖项,在Nature Materials等期刊上发表十余篇论文。

非常优秀。她的爸爸也是一位优秀的科研人员,所以她从小受到了熏陶。

胡玥2016年入职华中科技大学 ,而她截止到2016年的一作论文如下,总共四篇。化学本身就是内卷非常严重的学科,这种水平的论文只能说太普通了,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能拿到华中科技大学的教职。一查背景恍然大悟,外公是华东理工大学教授,院士。The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C 120 (28), 15027-15034Frontiers of Optoelectronics 9 (1), 38-43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 4 (7), 2509-2516European Journal of Inorganic Chemistry 2015 (36), 5864-587390后青年研究者,一月一篇 SCI ,可见科研潜カ之深厚希望她早日成为最年轻的院士。从而更好推动我国特色色会注意科学理论建设,成为青年带头搞科研的先锋力量。要继续狠抓两个落实,把握四个关键,保证科研经费°用之有道,保障科研成果节节攀高。科研家族的形成减少人才流失率,不断有新的青年人オ从科研家族走出,持续为科研注入活カ。科研家族出来的初高中学生的科研成果已经可以超越研究生甚至部分博士生的水平,而未来也将有更多的00后、10后硕导博导,他们的出现也标志着科研强国建设之路的新成就,标志着我国应试教育的新里程。科研家族分分秒秒埋头干,生生世世做科研,国之栋梁,种花°脊梁,为早日建成科技强国提供了更强劲的动カ引擎!

发表论文40余篇

他在科研领域是非常厉害的,教授和知识学者,他拥有的专利和学术研究都很先进。

一、著作1. 《无机材料机械基础》(主编),中国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年1月。2. 《凝胶注模成型制备高温结构陶瓷》(第三),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年9月二、论文(发表论文40余篇,1989年以来发表论文如下)1. 齿科合金熔炼用陶瓷坩埚的材质选择研究,中国陶瓷,1995年第4期;2. 粘土对硅线石烧结性能的影响,河北陶瓷,1995年4期3. 釉面砖上凸变形缺陷及工艺改进的研究,陶瓷,1996年3期4. 不烧电炉顶砖的试制与应用研究,河北理工学院学报,1996年2期5. 高温节能复合陶瓷涂料的研制,耐火材料,1997年3期6. 熔制玻璃用坩埚抗热震性的改进,耐火材料,2002年3期7. 磁铁矿—长石质高温节能涂料试验研究,非金属矿,2002年6期8. 硅线石高温莫来石化及烧结试验研究,非金属矿,2003年1期9. 磁铁矿—长石质高温节能涂料抗热震性能的试验改进,非金属矿,2003年3期10. 吉林宝仁球粘土的性能及其在耐火材料中的应用,非金属矿,2004年1期11. 吉林宝仁球粘土在卫生陶瓷中的应用,陶瓷,2004年1期12. 石墨坩埚浸渍法抗氧化试验研究,非金属矿,2004年3期13. 理化瓷抗热震性能的改进试验,中国陶瓷工业,2004年4期14. Al-AlN-Al2O3复相滑板的开发与应用性能,钢铁钒钛,2004年4期15. Al2TiO5-ZrO2复相材料中ZrO2的相变特性,耐火材料,2004年6期16. Sialon-SiC材料的氮化热力学研究,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2005年2期17. sialon结合SiC材料的氮化动力学研究,硅酸盐学报,2005年2期18. 金属-氮化物结合刚玉质滑板抗渣性研究,硅酸盐学报-2005年2期19. 球黏土对Sialon-SiC材料氮化烧结性能的影响,非金属矿,2005年2期20. 铝-氮化铝结合刚玉质滑板的抗氧化性能,耐火材料,2005年2期21. 合成温度对钛酸铝材料热膨胀系数和抗热震性的影响,耐火材料,2005年2期22. 金属-氮化物结合刚玉质滑板的结构与性能,过程工程学报,2005年3期23. Al2TiO5-ZrO2复相材料的制备与性能,材料工程,2005年5期24. 干压成型法制备SiC-Sialon复相材料的研究,硅酸盐通报,2005年6期25. 碳复合材料的Si-SiO2-SiC抗氧化涂层研究,耐火材料,2006年1期26. 再结合MgO-ZrO2复相材料的试验研究,耐火材料,2006年2期27. 氧化锆-钛酸铝系复相材料的研究进展,陶瓷,2006年4期28. 粘土坩埚的使用损毁机制及性能改进,玻璃与搪瓷,2006年5期29. 凝胶注模成型Sialon-SiC材料的氮化过程研究,中国陶瓷,2006年6期30. 共沉淀法制备ZrO2-Al2TiO5复合材料烧结性能研究,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7年1期31. 碳热还原氮化法制备β-SiAlON的工艺条件研究,耐火材料,2007年1期32. 熔融石英陶瓷材料的晶化抑制研究,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7年1期33. ZrO2-Al2TiO5复相材料的抗热冲击性能,硅酸盐学报,2008年2期34. Preparation and Performance of AlN-ZrO2 Multiphase Material, HIGH-PERFORMANCE CERAMICS, 2007年5期35. 钛酸铝-板状氧化铝复合材料合成与性能,河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2期36. FeSi对Si3N4结合SiC材料烧结性能的影响,陶瓷,2008年3期37. 钛酸铝含量对Al2O3-Al2TiO5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耐火材料,2008年5期38. ZrTiO4材料的合成与性能结构研究,陶瓷,2008年5期39. 烧结温度对Al2TiO5-ZrO2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耐火材料,2008年6期40. Al2TiO5/ZrO2纳米复相陶瓷的制备及性能研究,中国陶瓷,2008年12期41. Al含量对Al2TiO5-AlN-Al材料性能的影响,陶瓷,2009年1期42. ZrO2-AlN复相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陶瓷,2009年2期三、承担的科研项目1. “齿科铸造合金熔炼用钛酸铝坩埚的研制”,河北省科技厅项目,1992--1993.2. “复合高温辐射节能涂料的研制”,河北省教委项目,1995--1996.3. “堇青石质理化陶瓷”,唐山市科技局项目,2002--2003.4. “不定形耐火保温材料”,唐山市科技局项目,2003--2004.5. “氧化锆-钛酸铝质高温结构陶瓷材料的结构、性能研究”,河北省科技厅项目,2003--2004.6. “碳化硅-赛隆材料凝胶注模成型及烧结性能研究”,河北省教育厅项目,2003--2005.7. “金属-氮化物结合滑板抗损失机理研究”,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4--2006.8. “石墨坩埚抗氧化试验研究”,唐山市科技局项目,2005--2006.9. “再结合镁锆砖的研制”,唐山市科技局项目,2005--2006.10. “金属Al-氮化物结合氧化锆复相材料的结构与性能研究”,唐山市科技局项目,2006--2007.11. “赛隆-氧化铝复相理化陶瓷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唐山市科技局项目,2006--2007.12. “钛酸锆-钛酸铝复相材料的结构与性能研究”,河北省教育厅项目,2006--2008.13. “纳米ZrO2结合Al2TiO5复合材料研究”,唐山市科技局项目,2006--2008.14. “高抗热震氧化锆-钛酸铝复相材料的结构性能设计”, 国家自然基金项目,2006--2008.15. “唐山市耐火材料民营科技特色产业群建设”, 唐山市科技局项目,2008--2008.16. “Al2TiO5-Si3N4复合材料研究”,河北省教育厅项目,2008--2009.17. “新型高致密度硅质耐火材料的开发研究”, 唐山市科技局项目,2008--2009.18. “金属铝-氮化铝-氧化锆复相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国家自然基金项目,2009--2011.19. “高温气体净化陶瓷过滤器”, 河北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9--2011.20. “熔融石英陶瓷的析晶抑制及烧结研究”, 河北省自然基金项目,2008--2010.四、主要获奖情况1. 堇青石质理化陶瓷,2004年6月获唐山市科技进步奖奖二等奖2. 碳化硅-赛隆材料凝胶注模成型及烧结性能研究,2007年6月获河北省教育厅科技进步二等奖、唐山市科技进步三等奖3. 金属-氮化物结合滑板抗损失机理研究,2008年6月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唐山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2000年以来,共发表论文40余篇, 完成课题18项,在研课题2项,出版专著、译著和教材12部。论文: 体制性产能过剩:内部成本外部化视角下的解析《财经问题研究》(封面)2013.32. 地方政府干预、企业过度投资与产能过剩:基于26个行业样本《改革》2012.123.铝工业行业产能过剩成因及治理对策研究《宏观经济研究》2012.84.生态经济学视角下建筑工程可持续建设体系的研究《建筑经济》2012.10(第2作者)5.中国制造业产能过剩的测度、波动及成因研究《经济研究》(封面文章)2011.12(第3作者)6.理性发展现代煤化工行业的思考——基于防范产能过剩风险的视角《宏观经济研究》2012.17.基于技术进步视角的产能过剩问题研究《财经问题研究》2012.28.地方政府公共投资制度与投资决策问题研究——基于完善投资体制和投资决策科学化的文献综述《财经问题研究》2011.99.谨防风电设备、多晶硅行业性产能过剩的风险《宏观经济研究》2011.510.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市场化融资研究——基于专用性投资不足的视角《城市发展研究》2011.111.财政分权背景下的产能过剩问题研究——基于钢铁行业的实证分析《财经问题研究》(重点文章)2010.1212.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市场化融资问题再探讨-以大连市污水处理项目为例《建筑经济》2010.913.我国“4万亿”计划的作用机理及政策效应分析《投资研究》2010.7(第2作者)14.重复建设与产能过剩的双向交互机制研究《企业经济》2010.615.辽宁省投资及其效率区域差距的考察《财经问题研究》2009.1216.地方政府投资对私人投资的挤出效应分析—基于时间序列数据的实证研究《生产力研究》2009.1017.基于价值集成理论的城市基础设施项目投融资模式探讨《投资研究》2009.318.基于政府投资视角的大学科技园建设《生产力研究》2008.219.政府投资项目决策科学化问题研究《财经问题研究》(重点文章)2008.12(人大复印资料《管理科学》2009年第3期全文转载)20.隐性投资效率损失问题研究《投资研究》2007.621.经济可持续增长中的投资效率问题探讨《投资研究》2006.122.对风险投资定价模型的探讨《财经问题研究》2003.323.运用政府采购制度扶持风险投资业的发展《投资研究》2000.824.改革我国现行投资项目审批制度的思考《财经问题研究》2000.725.我国项目融资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经济问题》2000.526.论进一步开展可行性研究的条件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0.327.利用TOT方式引进外资的思考《中国投资》2000.1课题:1.《地方金融机构资产融通资金模式和运行机制的研究》(2001年,辽宁省软科学课题,已完成)2.《民间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的问题研究》(中国投资学会2001-2002年度研究课题,已完成)3.《辽宁省风险投资状况及其发展战略研究》(辽宁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已完成)4.《公共(公用)工业投资项目评价体系研究》(中国投资学会2004-2005年度155号课题,已完成),获三等奖;5.《经济可持续增长中的投资效率问题研究》(中国投资学会2005-2006年度研究课题,未完成)6.《新投资体制下政府投资项目经济评价方法研究》(2005年大连市城乡建设委员会科技开发项目,已完成)7.《瓦房店市新城区投资效益分析》(2004年,大连瓦房店市政府项目,已完成)8.《大连市城市建设“十一五”规划纲要》(2006年,大连市城乡建设委员会课题,已完成)9.《我国实施BOT融资模式效果研究》(中国投资学会2006-2007年度155号课题,已完成,并获三等奖10.《大连市建设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试点城市可行性研究报告》(2007年,大连市城乡建设委员会课题,已完成)11.《大连市市政公用事业发展研究》(2007年,大连市城乡建设委员会课题,已完成)12.《政府公共投资支持大学科技园建设机制研究》(2007年,辽宁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07W119—01,已完成)13.《辽宁老工业基地技术创新体系研究》(2008年,辽宁省社科联2006年度项目,2006J1626,已完成)14.《中国财政分权与地方政府公共投资效率》(中国投资学会2007-2008年度研究课题,已完成并获一等奖)15.《关于建立大连市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项目》(2006年,大连市城乡建设委员会课题,已完成)16.《关于大连市环境友好型住宅建设支持政策暂行条例》(2007年,大连市城乡建设委员会课题,已完成)17.《财政分权与地方政府公共投资效率研究》—以辽宁省为例(辽宁省教育厅人文社会可学研究项目[2008199],已完成)18.《辽宁投资内部收益率的区域差距与政府投资诱导机制构建》(辽宁省2008年度社科基金重点项目[L08AJL002],已完成)正在承担的课题:1.《财政分权背景下我国地方政府投资决策问题研究》(教育部2009年人文社科项目[09GJA790029])2.《抑制产能过剩与治理重复建设对策研究》(2009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09&ZD026])著作:1.《创业投资发展研究》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4年 专著2.《创业投资基础》(译著)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年译著3.《项目评估理论与实务》(第1版)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6年主编4.《项目评估理论与实务》(第2版)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7年主编5.《项目评估理论与实务》(第3版)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1年主编6.《工程经济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年副主编7.《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与评估》(第1版)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年主编8.《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与评估》(第2版)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年主编9.《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年主编10.《工程项目融资》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年主编11.《项目评估》(全国统编教材)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年主编12.《投资项目评估学》(第二版)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年主编13.《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理论与实践》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1998年主编14.《投资项目决策前沿问题研究》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年专著

新学期开始了,在南开大学物理学院官方网站,有同学意外发现胡金牛教授介绍中自叙也有不少“社会嗑”:读博士后的原因是因为“那时候找工作难”;发布SCI论文40余篇中,有两种杂志期刊是“水刊”,变成刊物评审人是“被别人强拉进来”等描述,学生感慨他是一个“实诚教授”,它的学生们邢同学点评:“他积极向上的生活观念让我也体会到‘乐此不疲’的奋斗精神,一日为师终生从师。”

记者打电话南开大学,一不愿透露姓名的老师表示:“网站上的个人简介全是老师自己写的,学校不容易干预。”记者向胡教授发去访谈电子邮件,截止到投稿前无法得到回应。

自我调侃读博士后主要原因是“找工作难”

新闻记者在南开大学物理学院官方网站见到胡金牛教授的教育背景:于2006年7月南开大学物理学院大学本科毕业,在2007年10月赶赴大阪大学理学院攻读研究生学士学位,2011年得到日本大阪大学博士研究生。分别在日本大阪大学、日本理化学研究所、北京大学、德国于利希研究中心进行博士研究生及出国访问学者科学研究。针对这段经历,他提到“通常是那时候找工作难”。

在科学研究中,他分别在原子核物理国际顶级期刊发布SCI论文40余篇。针对刊登的刊物,他都做了备注名称,例如:PhysicsLettersB、ScientificReport,“被界定为水刊”,他就特别提示“原子行业归属于落日课程,大部分发不了Nature和Science”。

针对出任几本书海外学术刊物评审人的主要原因,胡教授说,是“被别人强拉进来的。”在简历上,胡教授或是天津市“131”高素质人才塑造工程项目第三层级入选者,针对此项殊荣,它的备注是“报个名就可以了,在没有任何真刀真枪支助的情形下早已成功结项”。他就表明因“承蒙各位老前辈大佬们的适用”被任命为中国核物理学会理事长。

在分析方位,胡教授列举了5个方位,他就先后进行了备注名称或表明“现阶段比较火”“试验特别少,能直接坑”“原子核物理中大数据的”“这个不好说”“现阶段更火的,辉煌时代”“现阶段火得一塌糊涂,实际上都是为了活着”。

在教育中,本科生的课它会标明“近期刚开”“偶尔会全英文教学”,针对硕士研究生的课,他就尤其标明“经常会因为选修课人少而停学”。

在成就上,他自叙是“2008年打动中国尤其奖获得者”。新闻记者留意到,2008年打动中国尤其奖获得者是整体中国人。

胡教授简明扼要自我介绍和自嘲,引起了热议:“好可爱的老师”“太实诚了啊”“真正意义上的科学精神。”“真心实意!一字一句全是!”

在光荣称号中,新闻记者见到,胡教授得到2017年南开大学出色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那样,在孩子们心目中的又是怎样的品牌形象呢?记者在中国知网中检索到,胡教授引导的2017年硕士毕业论文,在其中学生们邢同学在“感谢”中点评“杨老师在学术上严谨细致,在日常生活中却不失厚道和蔼可亲。他在生活中也给了我诸多支持和协助,而积极向上的生活观念让我也体会到‘乐此不疲’的奋斗精神。一日为师终生从师,胡金牛教师科学研究与生活上风格会永远推动着我前行。”

9月17日,南开大学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教师电话中告知记者:“网站上的个人简介全是老师自己写的,学校不容易干预。从文章看,胡教授绝对是一名实诚的教师,导师的设计风格对于学生也会带来深刻的影响。”17日早上,记者向胡教授发去访谈电子邮件,截止到投稿前无法得到回应。

  • 索引序列
  • 发表论文数余篇
  • 发表论文1000余篇数学
  • 年发表论文数量7万余篇
  • 发表论文余篇
  • 发表论文40余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