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称论文知识库 > 医学上发表第一篇论文是

医学上发表第一篇论文是

发布时间:

医学上发表第一篇论文是

把消毒法运用于外科手术的英国外科医生利斯特,1827年生于英国伊顿。1852年,他以优异成绩在伦敦大学获得医学学位。1861年,他在格拉斯哥皇家医院当外科医师达8年之久。在此期间,他创造和发展了外科消毒法。

在格拉斯哥皇家医院,利斯特负责一个新的外科病房。当时外科手术后极高的死亡率使他极为震惊。严重的感染,如环疽症,是十分普遍的手术后遗症。利斯特曾千方百计将外科病房搞得十分干净,但仍不足以降低高死亡率。许多医生认为医院周围的有毒气体“瘴气”是发生感染的原因。但利斯特并不相信这一说法。

1865年,利斯特读到巴斯德关于细菌学说的论文,深受启发。如果感染是由细菌引起的,那么防止术后感染的最好方法是在细菌进入创口之前把它消灭。

利斯特用石碳酸消毒,并建立了一套消毒程序。他不仅在每次手术前彻底把双手洗净,而且确保手术用的器械和纱布严格消毒。每隔一段时间,他都在手术室中喷洒石碳酸。

结果,手术后死亡率大幅降低。在1861~1865年期间,男性急诊病房的术后死亡率为45%。到1869年,术后死亡率下降到15%。后来,利斯特在这一领域取得了很大成就,于1912年去世,享年85岁。

利斯特第一篇关于外科消毒学的重要论文发表于1867年。他的思想没有立即为大家所接受。1869年,他被任命为爱丁堡大学临床外科主任。任职7年间,他名声大噪。1875年,他赴德国讲授他的思想和方法。次年,他赴美进行类似的学术访问。但大多数医生不相信他的方法。

1877年,利斯特出任伦敦帝国学院临床外科部主任,任职达15年之久。在伦敦,他的外科消毒法引起了医学界极大的兴趣,并为更多的医生所接受。在他去世前,消毒外科学的主要原理已经普遍地为医生所采纳。

利斯特以他开创性的工作赢得了许多荣誉。他担任皇家学会主席达5年之久,他还是维多利亚女王的私人外科医生。

利斯特的创新是外科领域的一场革命,它拯救了千百万人的生命。今天,绝大多数患者不再因术后感染而死亡。不仅如此,由于术后感染的危险性同以前相比已大大降低,使得更多的人愿意接受外科手术治疗,以挽救生命。现在外科医生能够做更为复杂的手术,如胸腔手术。如果是在感染危险极大的100年前,他们是不会施行这类手术的。诚然,今天的无菌手术技术不同于利斯特的消毒法,但其原理基本相同,只不过是将其推广使用而已。

利斯特把巴斯德的思想理论加以发展和推广利用,他的著作报告和论证使科学界相信了消毒法在医疗过程中的必要性,使外科手术的成功率大大提高。

利斯特立足本职工作,勤于思考,善于借鉴别人的理论,创立外科手术消毒法,挽救了无数生命,受到世人的赞誉。

我也试过,觉得有点用 回答者:57357992 - 见习魔法师 三级 12-26 00:34--------------------------------------------------------------------------------有效的,耳朵上有好多个穴位直接跟身体有密切的关系的。跟足底按摩同样道理。 回答者:qiandon - 经理 四级 12-26 00:46--------------------------------------------------------------------------------耳贴是有效的,也叫耳压.用的是反射区的原理.局部反映整体,也能影响到整体,这样说好动么? 回答者:weiaiduwu - 助理 二级 12-27 09:48--------------------------------------------------------------------------------中国古老的针灸技术很早就传到了日本、越南、朝鲜等一些东方国家。古希腊、埃及等国早已有人注意到外耳同机体整体之间相互联系的奇妙关系。古希腊:希波克拉底曾用割断耳后血管的方法治疗阳痿和男性不育症:他还发现外耳与"情绪低落"有关。 古埃及:有针刺耳廓以达到妇女节育的记载…… 以上说明在古代,虽远隔重洋的东西方两个古老的文化中心,都注意到了耳与整体的关系,都有通过耳廓诊疗疾病的记载。 耳穴诊治法在国外颇受重视,有几十个国家、地区应用和研究耳穴诊治法,其各国应用研究有如下特点: 法国:中国的针灸术是17世纪传入法国的。本世纪初,法国驻中国的领事粟理莫兰特等写的《真正的中国针术》(1943年出版)对欧洲针灸疗法推动很大,所以法国是国外应用耳针最早的国家。该国医学博士、外科医师诺吉尔早年学习过针灸,现在在里昂开业。据报道,1950年他亲自拜访过一位民间医生用烧灼同侧耳廓后使一位患顽固性坐骨神经痛的病妇症状完全消失,这位民间医生的治疗方法是向旅居马赛的中国人学来的。以后诺吉尔自己又用铁制有洞的"耳型"定位,以火筷烧灼对耳轮下脚--称为坐骨神经特效点的部位,治疗了几例同样的患者。但他认为烧灼耳廓太残忍,而采取针刺耳廓可获得同样的效果,经过6年的研究,并用耳针缓解各种疼痛和治疗高血压、癫痫、月经不调、书写痉挛等病症,扩大了治疗范围,在《德国针术杂志》1957年3-8月号上发表第一篇论文。根据压痛法提出耳穴分布大致如一个倒置胎儿的"耳针治疗点图"。从此耳针传入德国及其他国家,引起世界学术界的关注。 1957年以后,诺吉尔和他的学生在历次国际针灸会议及法文、德文针灸杂志上又发表了许多文章。法国有专门研究耳针的杂志,他们研究介绍的内容主要包括:(一)耳穴的定位问题;(二)金针和银针问题;(三)心耳反应及其在诊断上的应用等。 1961年继胚胎倒影的耳穴图发表后,1962年又补充了饥点、垂体、大脑忧郁点、顶叶、视丘下、强迫观念点等。 1975年,诺吉尔和R.Bourdiol又得出了全身各部位的神经、肌肉、骨骼、血管、内脏、内分泌系统分别与耳廓各部相应关系的新耳穴图,并认为耳廓前面反应感觉障碍,背面则反应运动障碍。 1975年,诺吉尔在维也纳欧洲针刺学术会上首次报告耳脉反射,又称耳心反射,简称A.C.R。1976年5月R.Bourdiol提出将此反射改称为诺吉尔反射。 A.C.R是指在进行耳廓物理刺激时,在脉搏上反射性出现宽度、强度和节律的变倾化,这种变化的明显程度,取决于受刺激的耳穴的特性,而与刺激的强度无关。激发A.C.R所用的刺激包括:1. 接触--用橡皮头或探棒或软木塞接触耳穴。2. 温度--用高于室温或低于室温的冷热刺激来刺激耳穴。3. 磁场--用一强磁铁在耳穴前面不断翻动,改换南北极,而不接触皮肤。4. 光波--选用七种不同颜色的滤色玻片造成不同的色光照射耳穴,或用能发出7种不同脉冲频率闪光装置的光探头照射耳穴。一般认为光波刺激效果最好。刺激一般持续2-3脉搏的时间即可A.C.R的感知方法是:当相应耳穴受刺激后,医生切脉感知浅表的搏动。若感到脉搏变:洪(宽)、弦(硬)、浮(浅)、数(快)-- 耳脉反射增强。 窄(细)、濡(软)、沉(深)、迟(慢)--耳脉反射减弱。 受刺激后可在第2、3个脉搏--15个脉搏以内,出现增强或减弱,经几秒钟至几分钟内自然恢复,然后再做第二次检查。他们认为这一反射可相当准确地用于进行疾病定位诊断,探知某部病症,属功能性或器质性,判断病人属交感或副交感偏亢以及该用正电流或负电流,该用金针或银针等。 在作用原理研究上,注意到耳廓与经络的关系。1961年,法国医生诺吉尔设想耳廓上有两条既非血管、又非神经的能量通道,一条自耳屏下方开始向下,经耳垂转个弯至对耳屏,再沿对耳屏上升到耳廓上方与耳轮交界处。另一条从耳轮尾向上,沿耳轮缘成一大环状,止于耳轮脚。他认为这两条管道及其更细的分枝把耳廓各敏感点联系成一个整体,能量在这两条管道中不断循环,可发生加速和减速。按摩这两条能量管道,能影响全身,治疗许多疾病。 1972年,法国R.Bourdiol在叙述耳屏尖时指出:左右耳屏游离的作用是不同的,即右利者,左耳相当于督脉,屏尖相当于长强,屏底代表龈交,对骨、韧带和肌肉有强壮作用,对督脉病如腰背、躯干、头部和四肢疾病均有效。右耳屏相当于任脉,屏尖相当于会阴,屏底代表承浆,对植物神经有调节作用,能治疗泌尿生殖系统病症,左利者相反。 德国:从1952年就开始发行《德国针术杂志》,德国的耳针疗法是从法国传去的。在60年代初,德国就有在减少用药的情况下,用耳针治疗偏头痛的报告。近年来,德国临床医生学习针灸、耳针者显著增加。以福兰克、巴尔为主的"德国针灸系统"不断组织有执照的医生学习和验证耳针疗法,并不定期出版耳针专刊。他们多次来华参观、学习针灸和耳灸。在刺激耳穴的方法上,德国和法国强调金针和银针的应用,临床上遇到针刺无效的病例,改用针具可获得显著疗效,也有的经针刺治疗见好的病例,一旦改换针具后病情反加重。并注意到金针和银针作用不同。 细胞功能低下者,如坐骨神经痛运动后加剧者,或胆囊病饭后加重者,宜用金针--补法: 细胞功能亢进者,如运动后症状减轻、休息时反增剧者,宜用银针--泻法。德国最先开始应用激光耳针,用低功率氦氖激光器的光束来代替耳针,作用于耳穴,由于这种方法无刺激性,无任何不适感,易于患者接受。另外也有用磁棒刺激耳穴,使磁棒的南北极交替接近某些耳穴,发挥磁效应治疗疾病的。 1975年5月,在德国巴特霍姆堡由国际针灸协会和德国针灸协会联合举办的针灸会上,还举办了耳针疗法学习班。 1976后5月在里昂召开了德国、拉美各国针灸和耳针会议。 奥地利:除编译和综述我国的耳针资料,将我国的耳穴进行编号加以验证外,有的还用彩色照片拍摄耳廓外形和颜色的改变,进行耳廓视诊的研究。柯尼希、汪古拉合编的《耳针疗法》中详细介绍了中国开展耳针的情况,主张一般情况下均采用不锈钢针,只有在需要强刺激时才采用金针和银针。 日本:日本最初应用耳针见于1965年5月号《医道与日本》杂志所介绍的和田秀的《针刺耳垂治疗泪囊炎》一文。 1960年,长友次男介绍法国和我国耳针的情况,在临床上验证并成立耳针研究会。 1970年台湾青年医生张谦赴日,介绍中国耳针疗法和针麻资料。1972年在大阪参加小林研究会,与小林良英一起研究耳针。 1975年10月在东京港区北里研究所召开日本第一次耳针会议。 日本在耳针的应用和研究方面有几个特点:①应用耳针治疗病种较广,并用于减肥和戒烟,刺激方法也较多,如毫针、电针、皮内针、耳捏法、点刺法、耳穴离子透入法。在针具上推行M·P针和昭和针。 M·P针,又称阴阳针。根据耳针深度约5毫米为适应点,为了增强金针、银针的补泻作用而设计的长7毫米,并且用锌和铜的合金针M针代替银针,用铜和钢的合金针P针代替金针。由于 M·P针比银针、金针间的电位差大, M·P针的补泻作用也较强,急性痛症留针5-10分钟,慢性虚症留针30~60分钟。 昭和针是将 M·P针浅刺,起针后再在拔针痕上用胶布贴敷金属粒( M粒和P粒),此法对腰痛、肩凝症效果好。 ②用中医理论来指导耳针的应用,在选穴上,按脏象学说取穴,针对疾病的虚实分别采用 M针或P针,并注意耳针的手法,针感及耳与十二经络的关系等。 ③提出新的耳穴 耳肝点:因按压神门稍后的对耳轮隆起处能使胸部肝经期门部位的压痛消失而将此点为耳肝点。 疲劳恢复点:太田氏因发现外出步行较多,处于劳累状态下的同时,耳廓相当于我国耳穴口区处压痛明显,针刺后疲劳很快恢复,而定其为疲劳恢复点,又称太田氏第一点。腰痛区:三角窝内,对耳轮上、下脚分叉处向后一片定为腰痛区。 腮腺点:在耳垂相当我国眼区附近定为腮腺点,原称阿多福。 速听点及速听经:1971年日本三谷颖根据按压耳舟中部"速听点"引起的感传及把耳廓上能引起听力增加的点连接起来,绘出了一条线,从耳轮背部上行,绕耳轮向前达耳屏,从耳屏下缘,经耳屏内侧反回耳门,并称其为"速听经"。④对作用原理进行了研究 日本长友次男,认为应从胚胎发育过程来认识耳穴。日本并注意耳和经络的关系。1972年,石川县岸勤曾报道他和藤田六郎一起进行家兔经络主线的实验,认为耳上也存在十二经络,但未见具体实验方法。后来又发现刺激人体各经络原穴一分钟后,针感经听营入耳,从听宫开始用触诊法能检查出阴经反应在耳廓前面,阳经反应在耳廓背面。1974年,小林良英等从耳针的针感来分析经络与耳针的关系,看到针刺耳穴有时能在体内相应的经络上出现针感,如针刺肺穴,有人引起上肢内侧酸重感,针刺坐骨穴,有人有一股暖气从耳廓向下传向患肢,其疼痛立即消失;针刺胃穴胃经的冲阳穴电阻变低……此外,间中喜雄在1954年曾在赤羽氏现象的实验中观察过39例一侧耳廓少量放血前后胆经足窍阴穴的赤羽氏指数变化。结果赤羽氏指数显著增加者25例,显著减者8例,影响少或不变者仅6例。说明加于耳廓的刺激能使远隔部位的胆经经穴知觉感度出现规律的影响。本实验提示耳与胆经的联系。 日本大阪医大的北出利胜也进行了电针不同耳穴,对人体、头颈、胸腹、上下肢代表点上耐痛阈变化的观察,证明耳穴电针能提高痛阈,并在实验中看到耳针镇痛有一定的后作用。 美国:近年来,耳针疗法在美国比较盛行,治疗病种上以减肥、戒烟、解除药瘾等为主,耳针治疗多发性硬化症,结肠炎等方面也有报导。 在中国针灸学会《国际耳穴诊治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中,美国纽约Cabrini医学中心葛玉兰报道,用耳穴治疗酒精中毒成瘾者707例,治疗达7次以上者50例,有30例停止饮酒达2个月以上。 宋悦湘报道:用针刺、耳穴埋针胃、脾、胰、口、神门、饥点及内分泌穴减肥222人,有效率92.5%,每次治疗减肥平均数为1.60磅,同时他还用针刺和耳穴埋针:神门、胃、肝、肺、口戒烟200例,完成戒断者94例,减少者74例,有效率84%。 美国在治疗方法上有以下几种:1. 超声耳针:是以超声波发生器,配以耳穴专用的输出探头对准耳穴,将输出功率调至1/4-1/2瓦,每穴刺激0.5-1分钟,用此法治疗哮喘、鼻炎、胃肠病、皮肤病等15000人次以上。2. 耳穴埋藏U形针:将一枚U形针的两只脚同时埋入穴位,用胶布固定,嘱病人定时按压。3. 耳穴振荡法:利用电按摩机原理制成振荡器小型探头放在耳穴上,包括已行埋针、压丸的耳穴上,振动刺激的方法,每穴10秒到1分钟。 在作用原理上:提出"德尔他反射学说"这是美籍朝鲜人赵敏行(M.H.Cho)提出的,他是内科医生,任过大学生理助教,他多次访问法国、日本,并到法国、日本学习耳针疗法,喜欢用耳针与体针相结合的"电针体耳疗法"。 "德尔他反射"是用胶布将电子测温计探头固定在耳廓的手、足、膝、腹等区点上,每次固定一个探头,等测温计指针稳定后,双手或足、膝等部位,用冷、热或扎针进行刺激,则见10-15秒内,耳廓上与受刺激部位的相应相应的区域皮温上升1-5.5℃,维持时间不等,最长可达2小时以上,并有个体差异,而不相应的区域未见温度升高,同样刺激耳廓某区点亦可在相应的躯体上出现皮温升高。从德尔他反射通路看出,这种躯体内脏 中枢 耳廓(或其他脏腑、躯体)间的通路是双向反射径路。这种反应径路不仅是耳针疗法的基本反射通路,也是其他穴刺激疗法的生理学基础。由于这一反射图呈三角形,颇似尼罗河下游的德尔他三角洲,故称德尔他反射。 从实验中提出,躯体某部与其相应的耳穴间有犹如钥匙和锁孔一样的关系。 1946年,美国病理学家E.L.Potter曾观察到一些先天性两肾未发育的婴儿具有耳廓低,外形较小,软胃相应少及耳尖呈水平角度等特征,认为耳廓的外形与内脏发育有一定的关系,这与我国《黄帝内经》中"肾开窍于耳"说法不谋而合。1957年Sternlieb及1976年Edgar、Lichstein的报告均指出:耳垂部的斜行皱纹与冠心病有一定的关系。 在耳穴作用原理的研究上:美国国立麻醉研究所,首次报道了用电耳针能使人鼠实验戒断症(皮下埋藏吗啡后注射Naloxone使产生实验性戒断症状)显著缓解。 苏联:1959年卡尔辛斯基在其专著中认为:"耳针治疗是超节段的反射过程",刺激耳廓或鼻粘膜可获得一定疗效。 近年来临床应用耳针还进行实验研究:高尔切关于针刺耳廓反射点治疗7例各种眼痛报告及V.L.Krichisvili在苏联针灸会议上发表的《人和动物不同部位在耳廓上的投影》一文指出耳与躯体的联系,与交感精神经有关等。 在1987年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第一届针灸学术大会上P.Ja.Gaponiuk,T.Ju.Sher-kovina报道了针刺耳穴,对114例一 、二期高血压及不同类型的血液循环患者的中心血液动力学的参数的影响。针刺耳穴:皮质下、脑干、肾、高血压点、耳尖和降压沟,可降低过度运动型血液循环张力亢进的血压。 针刺耳穴:降压沟、枕小神经、耳尖、心、肾,可调节心脏节律与收缩力引起运动减退型或正常血液循环的血压。 其中94%患者症状改善,6%患者无显著改变。近代耳穴疗法,在世界各国应用较为普遍,特别是1971年,我国对外公布针麻成果以后,许多国家都来我国访问,研究针麻,研究应用耳针。如罗马尼亚Biance Donose和Awrelia Banica报告了耳针治疗100例由于颊颌颜面和耳鼻咽喉疾病引起的头痛,80%头痛获得缓解,20%有改善,朝鲜Kim Won Chol等报道了针刺对脑震荡患者的穴位反应性和脑电图的作用的临床研究。朝鲜Pak Yong Sun等报道了耳穴的生理特性的研究。他们研究了耳针穴位、电生物活性及其针刺刺激的镇痛作用,实验结果表明,耳针可使疼痛阀值升高,降低由于疼痛引起的血压升高,药物对中枢神经的抑制作用越弱,耳针的效果就越好。印度J.K.Chandnani报道了耳针和体针治疗肥胖病100多例, 10次治疗后体重下降2-3公斤,30次治疗后80%患者体重下降6-10公斤,20%患者体重不降。印度Snbhaon Daeal,Nirmalchandra Sh Tty报道了耳针在小儿外科术后止痛方面的应用,129例在耳神门、皮质下、肺和相应穴位区域埋针,结果获得止痛、镇静和睡眠良好,没有副作用,与应用和止痛药物相比,耳针作用强;经止痛药治疗无效的病人改用耳针后疼痛可立即缓解。加拿大中医针灸学会Ledrich.T.Cheung报道了电刺激双侧耳针穴位:交感、肺、神门、皮质下,防治吸烟嗜好。耳穴诊治法已在几十个国家应用,并从耳穴的特异性、耳穴和经络、脏腑的关系、耳穴作用机理去研究,而且在研究上也注意多学科协作,在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法上也日趋增多,有其特色,可供我们借鉴,然而耳针源于中国。我们既要学习国外先进经验,更要努力发挥中国宝贵医学遗产,为发展耳针事业,做更大努力!自己不懂 但给楼主找了点参考资料

医学论文是从美国开始的。根据查询相关资料显示,医学论文是从美国开始的第一本出版的医学论文杂志是1797年的《医学资料库》,美国在医学研究和学术出版方面的确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许多著名的医学期刊和出版社都位于美国。

医学上发表第一篇论文

医学论文是从美国开始的。根据查询相关资料显示,医学论文是从美国开始的第一本出版的医学论文杂志是1797年的《医学资料库》,美国在医学研究和学术出版方面的确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许多著名的医学期刊和出版社都位于美国。

把消毒法运用于外科手术的英国外科医生利斯特,1827年生于英国伊顿。1852年,他以优异成绩在伦敦大学获得医学学位。1861年,他在格拉斯哥皇家医院当外科医师达8年之久。在此期间,他创造和发展了外科消毒法。

在格拉斯哥皇家医院,利斯特负责一个新的外科病房。当时外科手术后极高的死亡率使他极为震惊。严重的感染,如环疽症,是十分普遍的手术后遗症。利斯特曾千方百计将外科病房搞得十分干净,但仍不足以降低高死亡率。许多医生认为医院周围的有毒气体“瘴气”是发生感染的原因。但利斯特并不相信这一说法。

1865年,利斯特读到巴斯德关于细菌学说的论文,深受启发。如果感染是由细菌引起的,那么防止术后感染的最好方法是在细菌进入创口之前把它消灭。

利斯特用石碳酸消毒,并建立了一套消毒程序。他不仅在每次手术前彻底把双手洗净,而且确保手术用的器械和纱布严格消毒。每隔一段时间,他都在手术室中喷洒石碳酸。

结果,手术后死亡率大幅降低。在1861~1865年期间,男性急诊病房的术后死亡率为45%。到1869年,术后死亡率下降到15%。后来,利斯特在这一领域取得了很大成就,于1912年去世,享年85岁。

利斯特第一篇关于外科消毒学的重要论文发表于1867年。他的思想没有立即为大家所接受。1869年,他被任命为爱丁堡大学临床外科主任。任职7年间,他名声大噪。1875年,他赴德国讲授他的思想和方法。次年,他赴美进行类似的学术访问。但大多数医生不相信他的方法。

1877年,利斯特出任伦敦帝国学院临床外科部主任,任职达15年之久。在伦敦,他的外科消毒法引起了医学界极大的兴趣,并为更多的医生所接受。在他去世前,消毒外科学的主要原理已经普遍地为医生所采纳。

利斯特以他开创性的工作赢得了许多荣誉。他担任皇家学会主席达5年之久,他还是维多利亚女王的私人外科医生。

利斯特的创新是外科领域的一场革命,它拯救了千百万人的生命。今天,绝大多数患者不再因术后感染而死亡。不仅如此,由于术后感染的危险性同以前相比已大大降低,使得更多的人愿意接受外科手术治疗,以挽救生命。现在外科医生能够做更为复杂的手术,如胸腔手术。如果是在感染危险极大的100年前,他们是不会施行这类手术的。诚然,今天的无菌手术技术不同于利斯特的消毒法,但其原理基本相同,只不过是将其推广使用而已。

利斯特把巴斯德的思想理论加以发展和推广利用,他的著作报告和论证使科学界相信了消毒法在医疗过程中的必要性,使外科手术的成功率大大提高。

利斯特立足本职工作,勤于思考,善于借鉴别人的理论,创立外科手术消毒法,挽救了无数生命,受到世人的赞誉。

医学生第一篇论文发表

对从事生物学、医学与药学专业的研究生而言,能让自己的文章在SCI期刊发表是一种莫大的荣耀。说的世俗一些,一篇SCI论文(哪怕是IF低于1.5分的期刊)会为一名硕士带来不少荣耀。当然了,对博士研究生而言,SCI的IF是关系到其能否顺利毕业的保证。前期在论坛上看到博士毕不了业,对导师以死相逼。究其原因仅仅是因为一纸论文。发表sci论文真的有那么难吗?笔者看来有实验结果发表SCI论文其实不是一件难事。这里实验结果不一定就是国内的教授们的“首次报道”类的结果。如果你的试验结果可以组织成一个合理的story,完全可以去投稿SCI论文。 1. 论文写作论文写作非一日之功。前期要阅读大量文献,并将阅读文献做一个小记,这样不会出现读完后一点儿印象都没有。更重要的是为以后的参考文献选用打下良好基础。因为你引用参考文献时要有针对性,不能乱引用。比如说你在Cell中读到1985年Blackburn E H女士与其博士后Greider CW发现了端粒。那么你就记录一下,用到的时候很方便。在这里我建议大家采用Endnote管理文献,该软件对文献管理与论文写作非常有用。采用该软件你可将所有的文献进行分类管理,并可在摘要内做适当记录。在书写论文时,Endnote在参考文献管理方面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一切参考文献都是一键输入,根本不用手写。大家都知道投稿鲜有一次成功的,每种期刊都有其特定的参考文献要求,万一稿件不中,还要修改转投其他期刊,如果其他期刊的参考文献不一样,那么你惨了。你需要人工修改。使用Endnote则很简单,Endnote收录高分期刊的参考文献模板与写作模板。所以你根本不用愁格式。如果低分的期刊没有收录其参考文献模式与写作模板,你有两个办法:一,找一个相同的参考文献模板引用。例如你投稿到ABBS,你发现Cell的文献文献格式与其相同,你只需要在Endnote插入格式内选择Cell的文献格式就可以了。一键完成。二,如果你是在找不到相同的模板,那你就自己编写吧,也很简单。在这里我就不赘述了。阅读了大量论文,试验也做的差不多的时候。需要着手写论文了。写作论文时一定要集中时间写。在写作时不一定非要从Abstract写到Acknowledgement。你可以最后写方法与致谢,但是摘要一定字斟句酌,摘要是一篇文章的高度概括。大家在搜集信息时一般看看文章的摘要就知道这篇文章是否适合自己去阅读。文章的摘要需全面体现开展该项研究的意义的深度概括。Introduction主要是概括该领域的研究,引出待解决、需研究的问题。说明为何开展该项研究等等。材料与方法就相对好些了,详细阐述方法与步骤即可。结果与讨论也非常重要。结果部分将试验结果展开论述,一般辅以图片说明。试验图片一定要清晰,否则审稿人会让你重新进行一次试验的。说句不负责任的话,你可以拼错一个单词,但是图片不可以出现模糊或不清晰这种情况。讨论就是对结果的意义进行进一步探究。SCI期刊的讨论不像国内期刊最后的讨论那样写的天马行空,就事论事、简洁是讨论写作的基本原则。2. 论文定位稿件分为综述性文章与实验性文章。投稿时首先对自己的论文有一个准确的定位,这就需要阅读大量的文献,掌握目前该领域研究到了什么状态,研究的热点是什么。你的工作对当前研究有什么意义。期刊是读者交流的主渠道,很多科学家在从事类似研究,有很多未解决问题困扰着他们,如果你的研究能对这些困扰提出一个论据,哪怕是一个细小分支。你的这篇论文也可以投一篇IF较高的期刊。我研究生时的专业是端粒酶。该领域的研究主要是围绕着端粒酶活性检测与端粒与细胞衰老信号通路的关系。端粒酶检测方法在1994年就已经发表,现在方法很成熟,试剂盒都研发出来了。对于端粒酶与细胞衰老方面存在很多的信号通路,如果能找到一些调节细胞信号通路的因子,那么高的可以发到Cell,低的也可以发到3分以上的期刊。如果你对信号通路进行综述,除非是该领域的大牛进行综述,否则该综述不可能被收录,因为信号通路这一领域很难解释一个所以然。如果能解释所以然,这篇文章可以在Cell上发表。如果你对端粒酶检测方法进行综述,你就Out了。这种综述90年代就发表了。所以投稿前,一定要掌握该领域的研究趋势,明确自己的结果在投稿时的定位。3. 选定期刊稿件定位后,就开始选择期刊了。选期刊怎么选?在Google上搜索?那真是海底捞针了!我推荐大家每人拥有近3-5年的影响因子表格。一般期刊的影响因子的变动不大,在Excel表格内将采用IF升序或降序的方法排列。如果你觉得你的文章可以投稿到1分的期刊,那么你就在IF为1的期刊列内搜索,找到生物学、医学、药学领域的期刊,一次多找几个。然后到期刊的官方网站去看该期刊的征稿范围(Scope),确保范围准确。4. 在线投稿现在Elsevier、Springer、Wiley这些数据库等均采用在线投稿的模式,所以投稿者需对投稿系统有所了解。第一次投稿由于不熟悉投稿界面,经常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这个多操作几次就熟练了。每种期刊的系统不同,但是原理是相通的。一般在投稿时会需要写作Cover Letter,这个需要事先写好,到时候复制、粘贴就可以了。后续的交流主要是通过邮箱进行,所以邮箱一定是常用邮箱。这个很重要。5. 文章审理一般情况下,投稿一周内会收到期刊编辑的邮件,会告知你的稿件已经给了审稿人。文章审理工作就此开始了。审稿人对你的论文进行评述,然后将意见反馈给期刊编辑,后者将意见反馈给你。一般审稿人都会有两名,给出的意见采用概率分析方法无非就这么几种:当然有些期刊存在3名评审人员的可能,这里就不多说了。道理是一样的!两优评恭喜你,你的论文进入到了minor revision(小修)阶段。离文章发表仅有一步之遥了!当然不能大意,有些进入到这一环节也被拒稿的。只需要按照评审人的要求仔细修改,发表应该没问题一优评,一差评 这是常见的,称之为manor revision(大修)。这里你要做的就是将差评的内容进行修改,并逐条进行回复。请注意是逐条修改,逐条回复。优评的如果有要求,你也要回复。同样的处理。回信时你需要告诉编辑,建议采用分条的方法,逐条列出。这样条理清晰。如果你修改的符合评审人员的要求,你就进行minor revision或者直接发表。如果不符合要求,你的结果就是拒稿。两差评理论上你存在转变为大修与小修的可能,但实际上可能性不大。你需要转投其他稿件了。稿件派给审稿人到审稿人给出回复时间(也就是编辑给你回复的时间)差不多在25天左右。大修与小修给的时间分别不同,大修的时间有时候跟稿件派给审稿人到审稿人给出回复时间相同,小修时间会短一些,但不排除与稿件派给审稿人到审稿人给出回复时间相同的可能。6. 论文接收论文接收后的心情绝对是不一样的。那时候你会发现自己这么多年来的熬夜与坚持不懈是多么的值得。导师也会对你温和了很多。师弟师妹们会簇拥到你那里请教。。。这是闲话,说说论文接收后的工作吧,就是移交版权(你将出版权出让给期刊)。这时候官方的互动就不是你的事儿了,导师会跟那边交流。需要你的他自然会去找你。期刊一般会有稿酬,一般100-200美金。这笔费用你拿不到。因为期刊建议你不要拿这笔费用,因为他们在来信说编辑与审稿人很辛苦,这笔费可以给他们买点儿礼物。导师会顺水做个人情,告诉你这个钱咱不要了。那时觉得论文发表很开心,所以这钱就不要了。哈哈!有彩页的要交钱,不用不低,不过不用担心,只要你论文发表了,这钱导师出。版权出让,拿到接收函后过一阵子期刊排版,会给你一份稿件让你校对,看是否有错误。没错误那里就准备发表了。之后你就等着期刊在线刊登吧。这是我的一些论文发表心得,分享给大家。大家觉得有不妥的地方,欢迎交流!注:本文是我在创新医学网看到的感觉挺好转过来的希望能和大家共同学习。

医学SCI论文快速发表,sci医学论文代发。

大一医学生论文

作为一名学习医学专业的大学生,我们知道怎么样书写自己的专业论文吗?以下是我整理好的大一医学生论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摘要】 目的 探讨STA局部麻醉(局麻)仪在儿童乳磨牙深龋治疗过程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40例(80颗)7~10岁的就诊的儿童龋病患儿, 左右侧均有龋坏的第一或第二乳磨牙, 采用自身对照方法, 一侧使用STA无痛局麻仪进行术前浸润麻醉(实验组), 另一侧使用传统的注射器进行麻醉(对照组), 注射后5 min时进行去腐备洞常规充填治疗。比较两组麻醉过程中疼痛程度。结果 实验组患儿轻度疼痛占65.0%, 中度疼痛占32.5%, 重度疼痛占2.5%;对照组患儿轻度疼痛占7.5%, 中度疼痛占70.0%, 重度疼痛22.5%, 两组患儿疼痛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5 min后物起效, 治疗术中两组患儿多数未感受疼痛。结论 对儿童龋病患儿进行术前麻醉时, STA无痛局麻仪可更好的缓解疼痛, 效果显著。

【关键词】 STA局麻仪;深龋;牙科畏惧症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8.04.035

大部分患有口腔疾病的儿童在就诊时均有牙科畏惧症(dental fear, DF)表现, 具体指在诊治过程中所出现的焦虑、紧张、恐惧的状态, 在行为上表现为敏感性增高、耐受程度降低、烦躁不安、哭闹甚至拒绝治疗的现象[1]。只有消除患儿的畏惧情绪, 与医生有效配合, 才能完成诊疗工作。引起牙科畏惧症的原因不仅是治疗过程中牙钻的噪音, 更主要的因素是治疗中的疼痛, 为缓解深龋治疗时儿童难以忍受的痛觉, 国内外提倡术前对患牙进行局部浸润麻醉, 无痛治疗是保证儿童口腔疾病得以顺利诊治的关键。美国Milestone公司的STA口腔局部麻醉仪是一种计算机控制的仪器, 理论上具有减弱或缓解注射疼痛的作用。为探讨其使用方法和临床效果, 本研究对两种术前局部麻醉的方式进行对比, 旨在找出更适合儿童的治疗方法。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6月~2016年6月于沈阳市口腔医院儿童口腔科门诊就诊的7~10岁龋病患儿40例, 左右侧均有龋坏的第一或第二乳磨牙, 患牙共80颗, 采用自身对照方法, 一侧使用STA无痛局麻仪进行术前浸润麻醉(实验组), 另一侧使用传统的注射器进行麻醉(对照组)。纳入标准:①家长知情同意并配合接受实验, 患儿具备疼痛判断能力;②每例患儿均同时患有2个同名不同侧的乳磨牙深龋;龋坏深度达到牙本质深层, 但无自发痛病史, 无根尖周病变;

③两侧龋坏深度大致相同;④患儿无其他系统性疾病。

1. 2 材料和器械 STA计算机控制局部麻醉仪及配套手柄和针头(Milestone公司, 美国)、金属卡局式注射器、阿替卡因肾上腺素注射液(碧兰公司, 法国)、高速及低速手机(NSK, 日本)。

1. 3 方法 术前常规对两组患儿及其家长进行明确告知, 接诊时注意态度要亲切和蔼, 减少儿童的畏惧心理。对诊断明确的患牙, 探诊的动作要轻巧, 避免引起不必要的疼痛产生假阳性的结果。实验组使用STA局麻仪进行局部浸润麻醉, 对照组使用金属卡局式注射器进行局部麻醉, 两组均缓慢注射, 且进针位置大致相同。局麻药都使用阿替卡因肾上腺素注射液, 商品名为碧兰。5 min后麻药完全起效, 两组患牙进行常规去腐备洞, 均用Dycal垫底护髓, 再将Fuji IX玻璃离子严密充填于龋洞内, 去除咬合高点。

1. 4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采用双盲法, 操作均由同一有资历医生完成, 记录者也由同一助手完成。分别记录两组注射麻药时的疼痛程度和传统牙钻去腐备洞时的疼痛程度。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价不同注射方法的疼痛程度, 测量标尺用10 cm线段表示, 0~10间的数字表示疼痛程度, 即VAS值, 1~3为轻度疼痛, 4~6为中度疼痛, 7~10为重度疼痛[2]。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患儿轻度疼痛占65.0%, 中度疼痛占32.5%, 重度疼痛占2.5%;对照组患儿轻度疼痛占7.5%, 中度疼痛占70.0%, 重度疼痛22.5%, 勺榛级疼痛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5 min后物起效, 治疗术中两组患儿多数未感受疼痛。

3 讨论

现阶段, 我国儿童口腔疾病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就诊率却不高, 除家长的卫生保健意识没得到相应提高, 患儿配合程度较差也是主要因素之一[3, 4]。儿童的心理干预及行为管理固然是有效预防牙科畏惧症的手段, 但切实缓解治疗疼痛才是让儿童配合治疗的根本方法, 用局部药物麻醉控制疼痛是目前普遍采用的手段[5]。

随着牙科器械的不断革新, STA局麻仪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它是由计算机控制的主机、脚踏控制器及一次性的Wand手持注射针3个部分组成, 注射速度有STA、Normal和Turbo三种模式[3]。首先由针尖渗出少量麻药至进针点的.黏膜表面, 减少疼痛感, 刺入组织后采用STA模式给药, 通过计算机控制药液的输出量, 减少软组织的胀痛感, 使整个注射过程保持无痛状态[6-7]。与传统的注射麻药方式不同, 大大减少了单位时间内进入组织的液体量, 减小对进针点周围组织的压力刺激, 避免患者的心理恐惧和不适感[8, 9]。

STA麻醉仪都能起到很好的缓解疼痛效果, 保证儿童口腔疾病的顺利诊治。本实验选择患儿为7~10岁儿童, 原因是学龄儿童比低龄者更能准确表达出治疗的真实感受, 术前, 医护人员均根据儿童的性格特点予以充分的交谈解释, 使医患关系更加和谐, 保证诊治工作顺利开展。但尽管如此, 本实验组的中度疼痛患儿比其他研究稍多, 可能是由于实验对象均为儿童, 表达不甚清楚准确, 在恐惧情感的支配下仍然表达有痛觉, 不排除有假阳性的结果。两组患儿因为使用同一种麻醉剂, 剂量由患儿体重决定, 且麻药充分起效后进行去腐操作, 治疗时的疼痛感无差别。与其他学者研究一致 [10]。

综上所述, STA局麻仪在儿童口腔疾病的诊治中具有广阔前景, 儿童口腔科医生应该将新的诊疗器械和综合心理干预的方法相结合, 不断探索适合儿童特点的治疗方法, 为更多患儿提供舒适的医疗服务。

参考文献

[1] 张芳, 王非, 王彦铃. 根管治疗患者牙科恐惧症的调查分析.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07, 25(4):375-377.

[2] 荣刚, 姚声. 无痛麻醉仪在缓解磨牙牙髓炎治疗过程中的疼痛效果分析.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16, 32(6):351-352.

[3] 杨霞, 侯锐, 许广杰, 等. STA无痛麻醉仪在口腔治疗中的应用特点.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2015, 8(7):442-446.

[4] 费继新. STA口腔局部麻醉仪在去髓术中麻醉效果的比较. 中外健康文摘, 2013(25):186.

[5] 康媛媛, 孙妍, 张英. STA麻醉仪用于牙科畏惧症临床意义研究.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2013, 6(2):100-101.

[6] 孙欢, 吴杨, 王莉, 等. STA无痛注射仪在口腔局部浸润麻醉中的应用.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1, 30(3):467-469.

[7] 杨静. STA麻醉仪在儿童口腔治疗中的应用观察.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2014, 23(22):1921-1922.

[8] 张欣. STA无痛麻醉仪微创拔牙与传统拔牙比较临床体会.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1, 10(9):674-675.

[9] 杨霞, 侯锐, 尚磊, 等. STA无痛麻醉仪在老年牙周病患者牙拔除术中的应用. 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 2015(2):88-91.

[10] 吴昊, 朱丽雷. STA 麻醉系统在牙周治疗中的应用. 医学临床研究, 2015(6):1113-1114.

医学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伙伴,治愈是人类的疾病是最终的期盼,医学是一门神圣的学科。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医学的论文发表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析提高临床医学基础检验技术的措施

在诊断和治疗患者的过程中,临床医生需要运用到基础检验技术作为诊断与质量的主要方式。在现代化临床医学中,基础检验技术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临床医生诊断疾病的准确率,还会对病人的健康和安全带来不良影响。快速而又准确的检验技术有利于节约救治病人的时间,从而保证了诊疗的效果。

一、临床医学检验项目、需求及重要性分析

针对临床医疗诊断需求,临床医学检验分为血液检验、尿液检验、粪便检验、脑脊液检验、浆膜腔积液检验、痰液与支气管灌洗液检查、胃液检查等内容。针对检查项目的领域以及对临床诊疗活动的影响,各项检查内容及技术应用也存在差异。而且,根据不同疾病的特点临床医学检验,不仅关系到疾病的诊断与治疗,还关系到患者能否在最佳治疗时间内开展治疗活动。因此,现代临床医学检验工作对临床诊疗活动有重要的意义。而且,药敏试验等工作更是关系到治疗活动开展方向和治疗效果。了解现代临床医学检验技术的发展情况以及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应用现状,能够促进临床医学检验工作的开展、促进现代临床医学检验质量的提高。

二、提高临床医学基础检验技术的措施

1、临床医学检验技术现状分析

现代临床医学中应用的检验技术的进步,需要多种学科互相配合,才能达到准确诊断和治疗的目的。基础检验技术是一门具有综合性的科学,每一门单独学科在技术上的进步都会推动检验技术的提高。现代科技对物理学、生物学、光学等的具体应用,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检验技术的提高,因此,基础检验技术发展的最为迅速。现阶段,临床医学的检验技术既能够运用在诊疗工作中,还能够运用在人们对疾病的预防或者康复活动等。

现阶段,我国的基础检验技术的基础设备、设置规模、应用范围以及技术的提高方面都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在医院体系中临床检验科室是基础的组成单位。根据临床医学检验的要求,应该预先掌握检验技术应用的方法。然后,再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和管理检验技术,加强对检验科室的内部管理,对先进技术的运用进行有效的评估等。

2、探究基础检验技术在实际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我国在临床医学中运用的检验技术,绝大部分是以检测技术规定标准为基础的。但是因为没有专业化的管理模式,在实验方面的设施、医疗器械的配置、管理药材和科室等方面还有一些不足之处。除此之外,新型技术的运用也对临床医学检验的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需要具备足够的检验知识和技能,学习新知识的能力。以上这些问题需要根据临床医学基础检验技术在运用中的效果,适当地进行改善,在实践中及时的发现问题,及时找出解决的办法,对使用检验技术的效果进行评估等,以此推动检验工作的完善和进步,从而促进临床医学检验技术的提高。

3、促进检验设施的完善,推动临床医学检验技术的进步

临床医学工作中,检验设施的完善有利于推动临床医学检验技术的进步。应该大力扶持医学检验设施单位,推进检验设施的更新和完善,有利于提高检验设施单位的经济效益。政府相关政策的颁布或者采用利税的方法都能够提高医学检验生产单位在市场中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这样会促进设备单位更加有动力研究和发明更先进、更高端的检验设备,有利于推动医学临床基础检验技术的提高,同时还有利于推动我国医学的检验工作的进步。1100

4、加强对检验科室的内部管理,推动基础检验技术的提高

我国对于医院的管理工作不仅应该以传统的管理模式为标准,同时还需要更新管理标准。以此来扩大检验技术的应用范围,推动检验技术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使用统一的管理标准和规则加强对检验科室的管理,能够保证医学检验工作效率和质量的提高。同时,通过对人员素质的考核等硬性标准的发布,保持检验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促进临床医学检验技术的应用。针对新设备、新技术应用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制定应对预案,保障临床医学检验新技术应用的基础。

5、加快临床医学检验成果的转化,促进临床医学检验技术的发展

受市场经济因素影响,许多临床医学检验技术的研究成果并未实现产品化。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临床医学检验事业的发展。针对这一问题,现代科研机构应加强成果的宣传与转化。针对一部分企业缺乏专利、成果转让费用的情况,采取技术入股等形式进行科研成果的转化。通过技术入股降低科研成果转让门槛、同时开拓院校、科研机构研究经费来源,促进研究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6、以经验交流为重点,促进临床医学检验技术的发展

临床检验人员是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应用的一线人员,他们对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解决措施及发展方向有极大的发言权。目前的临床医学检验技术研发中,由于缺乏这类人员的参与,导致了许多技术实际应用操作性不强等问题。因此,我国临床医学检验技术研发单位应在检验技术研究中,加强与一线检验人员的经验交流,使技术研究人员了解检验技术的实际应用情况,以此为基础提高临床医学检验设备操作的便捷性。同时针对临床医学检验工作快速检验的需求,加强研究工作中检验时效性的应用,提高临床医学检验新技术的发展水平。

三、结语

总而言之,现代临床医学中的基础检验技术能够促进临床诊断和治疗效果的提高,增强医生对疾病的诊断率。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提高,医疗系统的完善,在实际的医疗工作中对基础检验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国应该加强对基础检验设施的研究和开发工作,生产医疗器械的单位也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大研究的力度。在此过程中,应该以自主知识产权为核心,以此提升我国临床医学检验技术,推动我国医学的检验工作的进步。

浅谈临床实习对医学生的重要性

临床实习是医学高等教育的重要环节之一,是医学生由学校走向工作岗位的桥梁, 是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临床实习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关系着医学生今后的工作与发展。如何提高临床实践教学质量,提高实习效果,成为广大临床教师的一大课题[1]。

一、医学本科生临床实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临床实习是医学教育的重要阶段,其主要任务是促进实习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临床实践,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习生的临床实践能力直接影响着医疗活动的效果。由于体制的原因,我国的医学教育忽视了实习生临床实践能力的训练,影响和阻滞了医学生日后的发展与提高。因此,作为一名实习医生,应该把实习看成是从理论到实践的桥梁,把自己对每一个疾病的认识看成是自己在认识论上的一次飞跃。这样就能不断地激励自己,去认识新的疾病,学到更多的治疗疾病的方法。

其次,实习的目的是实现从学生到医生的转变过程。这种转变不仅仅是角色的转变过程,而是包括思维方式,工作态度,责任,心理素质等多方面的转变。在实习中,我们遇到的一个突出问题是理论上头头是道,而面对实际病人却不知所措。因此,作为实习医生,在实践过程中,应有意识地使自己实现这种转变,把自己锻炼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这是非常重要的过程。

二、临床实习常遇到的问题

病人的抵触情绪:随着经济的发展,医疗改革的不断的推陈出新,国家的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国家不断的出台保护患者的各种权益,但保护医生以及保护医务工作者的权益却很少见,但保护实习,见习的医学生少而又少。此外,患者的很多的医疗操作都不愿意向实习,见习的学生倾诉与表达。在临床问诊与体格检查的时候,不愿意合作与配合。最后没有达到学校临床实习,见习的最终目的。

患者对医生这个行业的不了解与不尊重,有的患者认为医生都是为了赚更多的费用,让他们做各种医疗检查,各种开单,医闹事件比比皆是。这个问题是国家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临床学生对见习实习的不重视:由于本科生在临床实习阶段面临大的就业压力,家庭压力,社会压力,因此其关注重点放在了寻找工作和考取研究生上,导致许多本科生轻视和忽略临床实习阶段。我国传统观念,临床实习注重传授经验,对能力培养比较缺乏,因此对于见习,实习生在临床阶段大部分是走马观花,大部分以一种被动状态来接受医学知识,且学生与教师交流少。与此同时,我国医疗改革制度如雨后春笋,各种法律法规限制了实习生进行临床实践的机会,动手机会,最终导致本科见习,实习生在接触临床后出现实践能力低下、医患沟通能力低下、医学科研及教学能力方面的缺陷,导致医学人才流失[3]。

三、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与职业道德水平

临床思维能力:国外医学教育界高度重视临床技能知识的培训,重视临床水平的提高,其课程应该是以临床课程为核心,组成多学科、跨年度的综合课程,内容覆盖医学伦理学、医学心理学、交流技能、各个学科应该以服务临床为主,各个学科应该相互交叉,相互覆盖,相互联系,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医学生结束了理论实习,进入了临床阶段,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理论基础,把纵向能力转变为横向能力,对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临床诊断,实验室检查,以及治疗有了一定的了解,也有了自己的一定思想,所以这个时候老师是起关键作用的时候到了。老师应该加以引导,临床联系理论,在病床面前,在疾病面前,最真实的接触疾病,认识疾病,认真的给病人做体格检查,这样对于一个初学者来说,会记忆犹新。

职业道德:重视培养医学生树立无私奉献的精神,树立奉献意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切以经济效益为依据,医生受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加上医院对违反医德的行为惩处不严,施之过宽,使得医疗工作中谋私和混乱现象禁而不止,少数医务人员不讲医德原则,给患者乱检查、乱用药、乱收费。更有甚者,收取红包,见利忘义[4],严重影响社会的医疗秩序。

促进社会的不良风气的发展。所以在见习,实习阶段,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学生誓言牢记心中,在心里应该有杆秤,决心出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维护医术的圣洁与荣誉,救死扶伤,决心为医学事业奉献终生,记住永远不要触犯法律的规定。严格要求自己做个合格的好医生。

展望

第一篇精算学论文是谁发表

1672年2月6日,牛顿来到伦敦参加例会,作为对皇家学会的回报,牛顿将他精心准备的“关于光和色的新理论”的论文递交皇家学会,并于2月19日刊登在皇家学会的会刊《哲学汇刊》上,这是牛顿正式公开发表的第一篇论文。

电脑之父冯·诺依曼��这是关于第一台电脑埃历阿克巧遇"电脑父"的小故事。1944年仲夏的一个傍晚,戈德斯坦中尉来到阿伯丁车站,等候去费城的火车,突然看见前面不远处有个熟悉的身影向他走过来。来者正是闻名世界的大数学家冯·诺依曼。��天赐良机,戈德斯坦感到决不能放过这次偶然的邂逅,他把早已埋藏在心中的几个数学难题,一古脑儿倒出来,向数学大师讨教。大数学家和蔼可亲,耐心地讲解。讲着讲着,冯·诺依曼不觉流露出吃惊的神色,敏锐地从数学问题里,感到眼前这位青年身边正发生着什么不寻常的事情。他开始反过来向戈德斯坦发问,戈德斯坦毫不隐瞒地告诉了他莫尔学院的电子计算机课题和目前的研究进展。��冯·诺依曼真的被震惊了,随即又感到极其兴奋。从1940年起,他就是阿伯丁试炮场的顾问,同样的计算问题也曾使数学大师焦虑万分。他急不可耐地向戈德斯坦表示,希望亲自到莫尔学院看一看那台尚未出世的机器。��莫契利和埃克特高兴地等待着冯·诺依曼的来访,他们也迫切希望得到这位著名学者的指导。埃克特私下对莫契利说道:"你只要听听他提的第一个问题,就能判断出他是不是真正的天才。"��骄阳似火的8月,冯·诺依曼风尘仆仆地赶到了莫尔学院的试验基地,马不停蹄地约见攻关小组成员。莫契利想起了埃克特的话,竖着耳朵静听数学大师的第一个问题。当他听到冯·诺依曼首先问及的是机器的逻辑结构时,不由得对埃克特心照不宣地一笑,两人都被这位大科学家的睿智所折服!从此,冯·诺依曼成为莫尔学院电子计算机攻关小组的实际顾问,与小组成员频繁地交换意见。年轻人机敏地提出各种设想,冯·诺依曼则运用他渊博的学识,把讨论引向深入,并逐步形成电子计算机的系统设计思想。人们后来把"电脑之父"的桂冠戴在冯·诺依曼头上,而不是第一台电脑的两位实际研制者,这并不是没有根据的。��冯·诺依曼,美籍匈牙利人,1913年出生,曾被称为"数学神童"--他6岁能心算8位数除法,8岁学会微积分,12岁读懂了函数论。在17岁那年,他发表第一篇数学论文,不久又在最新数学分支--集合论、泛函分析等理论研究中取得突破性进展。22岁时,他获瑞士苏黎士联邦工业大学化学工程师文凭;一年之后,又获得了布达佩斯大学的数学博士学位。他继而转攻物理,为量子力学研究数学模型,使他在理论物理学领域也占据了突出的地位。1933年,与爱因斯坦一起被聘为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的第一批终身教授。��当然,往日的辉煌不足以说明冯·诺依曼在电子计算机上做出的贡献。埃历阿克虽然威力强大,但是它毕竟还很不完善,比如存在着耗电多、费用高的缺点。它的耗电量超过174千瓦,据说那些年,只要埃历阿克一开动,整个费城市的所有灯光顿时黯然失色。那些个电子管发光又发热,平均每隔7分钟就要损坏一只。虽然当初只花了军械部40万元的研制费用,可谁能料到,维护它的费用后来竟超过200万之巨!埃历阿克最致命的缺点是程序与计算两分离。指挥埃历阿克2万电子管工作的程序指令,被存放在机器的外部电路里。需要计算某个题目前,埃克特必须分派几十员精兵强将,把数百条线路用手接通,像一群电话接线员那样手忙脚乱地忙活好几天,才能进行几分钟运算。��现在的人不应该因此而责难莫契利和埃克特,因为电子计算机的设计毕竟是前无古人的。这时,冯·诺依曼仗剑而出,用高超的十八般"武功",一举攻克了巨大的难关。��在埃历阿克尚未投入运行前,冯·诺依曼就已开始着手起草一份新的设计报告,要对这台电子计算机进行脱胎换骨的改造。他把新机器的方案命名为"离散变量自动电子计算机",英文缩写译音是"埃德瓦克"(EDVAC)。正是这份方案,奠定了现代电脑体系结构坚实的根基。1945年6月,冯·诺依曼带领他的"得意门徒"戈德斯坦等人,撰写完成了埃德瓦克方案。他明确规定出计算机的五大部件,并用二进制替代十进制运算,大大方便了机器的电路设计。埃德瓦克方案的革命意义在于"存储程序"---程序也被当作数据存进了机器内部,以便电脑能自动依次执行指令,再也不必去接通什么线路。长达101页纸洋洋万言的埃德瓦克方案,是现代计算机发展里程碑式的文献,人们后来把按这一方案思想设计的机器统称为"诺依曼机"。��自冯·诺依曼设计的埃德瓦克始,直到今天我们用"奔腾"芯片制作的多媒体计算机为止,电脑一代又一代的"传人",大大小小千千万万台计算机,都没能跳出诺依曼机"如来佛"的手掌心。在这个意义上,冯·诺依曼是当之无愧的"电脑之父"。当然,随着人工智能和神经网络计算机的发展,诺依曼机一统天下的格局已经被打破,但是,冯·诺依曼对发展电脑作出的巨大功绩,永远也不会因此而泯灭其光辉!

德国科学家冯诺依曼

爱因斯坦在1905年发表了四篇论文。这四篇论文中每一篇都足以获得一次诺贝尔奖,这些成就深远地影响了整个世界,爱因斯坦也由此变得举世闻名。在第一篇论文《关于光的产生和转化的一个启发性观点》里,爱因斯坦通过量子理论解释了光电效应,并最终证明了能量子以及光子(即光的粒子)的存在。

另外一个是布朗运动,还有一篇是关于原子大小的测定,我们从这些成果可以看出,爱因斯坦在20世纪最重要的两个物理学学术贡献中占了一半,除了相对论之外,量子力学、光电效应都从爱因斯坦开始。

在该年度发表的论文中,爱因斯坦深信原子真实存在,直到那时,原子对科学界来说还更多的是一个对方程有用的数学工具,而不是物理实体。假设热水是由很多不稳定的水分子组成的,水是热的,这些分子不稳定,到处移动,无规则地撞击花粉;爱因斯坦推论花粉的运动是碰撞的结果。爱因斯坦遇到的最大问题是需要结合热力学和经典力学来阐述他的观点,后者描述物体的运动,前者却研究大系统。

发表的第一篇论文是SCI

本人第一篇SCI文章发表于2014年,是我硕士文章的翻译版。 由于学科专业为航空工程,没有影响因子很高的期刊,相比于其他专业来说,发表SCI文章相对困难。 我的文章发表很曲折,但结果还算好,最后发表在Aerospace Science and Technology上,影响因子2.05,在航空航天类中算是很高的期刊了。 研究生一年级边上课边科研,学期结束时基本已经把研究内容做完,也得出了一个比较好的结论,导师评价“世界前沿”。 研二整理结果,学校发表一篇EI期刊满足毕业要求,所幸很顺畅,两个月退修,一个月录用,可以毕业了。 研三很忙,出国申请、面试工作。导师看我每天心不在焉,说你再整一篇英文文章吧,加点研究内容,对你以后的职业发展或学术发展都有好处。 当时人整个很浮躁,恨不得立刻离开校园,导师想了个办法,拉一个博士师兄进来跟我一起做这个课题,文章我来当一作,师兄当通讯。 师兄人很好,毕业想留校,还差点东西。他跟勤奋,做东西很快,做完后每天都会催我整理结果。 我一看师兄这么玩命了,自己肯定不能懒惰,连着加班两个星期翻译完草稿,因为忙着毕业和工作,没跟导师商量,直接就把文章投出去,投给Acta Astronautica。 导师知道后也没说啥,静待消息呗。后来我拿到了美国大学的全奖offer,瞬间轻松下来,每天玩的不亦说乎。俩月后,文章悲剧,除了说创新性不太够,主要问题是语言不地道,语法太差。 自我感觉英语良好,说我英语不地道真的不能接受,去问老板,老板说文章写的确实不行。 本来期待老板给改改,那段时间老板在忙一个大本子,还经常出国,很没时间,让我自己找个语言润色机构,他给出钱。 不到一个星期,花了2000多,修改好,投出去。半年后录用,审稿意见很好,语言没问题后,文章的真正价值就出来了,再过几个月,成功发表。 其实第一篇SCI的文章成功发表,给人带来的主要是心理层面的鼓励:“没想到我也能发表不错的英文SCI!”打破这个心结后,第二篇、第三篇、第四篇文章就顺理成章了。 当然,第一篇文章有语言润色公司的帮助,自己心里其实是有不甘的,所以后面几篇文章全是自己整理、润色,质量都没问题,顺利发表。 从我这几年发表几篇SCI文章的经历来看,发表SCI不难,我自己也总结了几条心得体会,想与大家交流: 英语写作,可谓是很多人发表SCI期刊的最大拦路虎,基本要求是写作准确、表达简洁、用词地道。 在我几万字的英语写作后,有几点语法方面的经验,大家也可以参考: 先写这么多吧,等赞数上1000再增加,嘿嘿。 《一年6万美元,普通学渣如何拿到美国博士全奖》 《江歌案-别让民意越过了法律》 《我为什么反对减负和素质教育》 《战争与股市,人性贪婪最直观的展现》 《我喜欢的那个姑娘,像武藤兰》

慢慢来,比较快。刚踏入实验室,对SCI论文还没有概念,当时想象中作为一名小硕士,能够发一篇中文核心就算厉害了,英文是我不敢想的。 现阶段研三,面临毕业压力,我的第一篇sci也顺利接收,总的来说,还是顺利。从投稿到接受历时88天,投的是PCTOC,大类三区,影响因子2.73,尽管影响因子比较低,但作为我硕士阶段的一个小成果,也挺有成就感。 2021年11月24投稿,2022年1月4返修,审稿意见是大修,补了一点实验数据,审稿人也提出了我论文的语言问题,期刊邮件里给了8周的返修时间,正好是过年期间。论文返修回来时正好遇上搬实验室,第一周基本都在忙搬实验室的事情,也没有时间修改论文。因此决定寒假留校改论文,过年也就没回家。 直到过完年,我的文章改得差不多了,当时打算送公司润一下色,导师说拿给实验室巴基斯坦的博后改一改语法,当时2.15号,我那天鬼使神差的登录了期刊官网,鬼使神差的发现一个2.18的日期……才发现官网结稿日期和期刊邮箱给的不一致,连忙发了返修延期申请,也和导师商量了。 延期申请邮件发了之后期刊并没有回复,最终我还是在2月18按时提交了返修稿,只是没有来得及去润色也没有给博后修改就提交了。意外的事,提交后两天,2月20就收到了接受通知。 这篇文章一路相对很顺利,少不了我的导师的指导,能遇见这样一位认真负责的导师也是我人生一大幸事。 之前有跟导师提过读博的事情,现在文章有了,又找了导师跟他说了我希望留下来硕博连读。最终导师也同意了。 现在一下整个人都放松下来了,不用再为毕业发愁,也不用为去哪里读博发愁…… 未来的路还很长,读博可能也远比我想象中的更有压力和挑战,但慢慢来,希望总是会有的。

sci论文发表被看作是科研能力水平的最高衡量标尺。

如果作者可以发表sci论文,毫无疑问,可以充分证明个人的科研能力已经达到国际顶尖水平,也正是因此,国内很多科研机构对sci非常重视,是相关人员晋升与考核的重要指标。

本科生发表SCI难的原因:

原因一: 时间不够充裕,机会少,在本科期间,学生能够从事科研相关工作的机会并不多。很多同学,大一大二都在上课,真正能够进入实验室的机会可能只有大三一年,大四又要准备保研、考研、找工作。所以说,首先在时间上,对于本科生来说,并不充裕。

原因二:本科生科研训练不够系统,达不到SCI论文要求其次,SCI文章要求较高,特别是对于文章格式有着严格的要求,如果,不经过系统训练,中稿率并不高。

发表一篇sci意味着什么?sci论文发表被看作是科研能力水平的最高衡量标尺,如果作者可以发表sci论文,毫无疑问,可以充分证明个人的科研能力已经达到国际顶尖水平,也正是因此,国内很多科研机构对sci非常重视,是相关人员晋升与考核的重要指标。不仅仅是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副教授、教授的晋升也十分重视sci论文的发表,包括一些医院或者医疗机构的职称晋升,对sci论文也是硬性要求,在这些领域,不论是晋升还是考核,至少有一篇sci论文是基本要求。除了晋升,研究生毕业、博士生毕业、保研、保博中,sci论文的作用也是十分明显,尤其在博士生毕业,和保博中,sci论文发表也是硬性标准,一般需要1-3篇sci论文,保研保博中如果有成功发表的sci论文,可以说是很有竞争优势的,一般老师对发过sci的学生青睐有加。从大的角度来说,发表sci论文也是学术发展的需要,sci论文发表是国际上不同国家进行学术交流的主要途径,随着我国学术水平的不断提高,sci论文必然受到重视,这是推动学术水平进步的主要手段。

  • 索引序列
  • 医学上发表第一篇论文是
  • 医学上发表第一篇论文
  • 医学生第一篇论文发表
  • 第一篇精算学论文是谁发表
  • 发表的第一篇论文是SCI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