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称论文知识库 > 教育部取消论文发表

教育部取消论文发表

发布时间:

教育部取消论文发表

不一定,条件落后的地区,教师评职称不一定要发表论文。

是的,是必须要发表的,从理论上来说论文是否发表是衡量教师教研水平的重要标准,即使你班级的升学率达到百分之九十九,没有发表论文还是白费。

第1点就是如果发论文的话就非常的麻烦,而且过程也很复杂,第2点就是硕士学位的人基本上就是很有文化修养,也不必发论文,第3点就是论文其实只是一个代表性,没有什么特殊的实质性。

我单位行政员,一篇论文都没有,一节课都没上过,就评上中级

教育部取消论文发表要求

会影响到博士生之后的发展,会出现各种压力,毕业的模式会多样化,而且也会影响到考核的情况,影响博士的水平,并且也会影响到之后博士生的数量。

会影响到之后的学业,并且也会影响到之后的教育方式,而且不利于博士的培养,也会出现很多教育方面的问题,并且也会引起很多博士生的不满。

会影响博士的成就,也会影响博士论文的发表,还会影响博士的考核,也会影响博士的水平,会影响博士的数量,这些都是会对博士产生的影响。

有好有坏吧,毕竟论文制度也是促进研究生努力干活。关于研究生毕业是否实行与发表学术论文挂钩的制度一直存有较大争议,各校对此反应不一。近日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7所高校宣布终结该制度,认为这项制度带有明显的功利性。与此同时,上海大学则进一步强化了该制度,称这是体现学校的特色,是学校未来发展必须付出的代价。我无意评价谁对谁错,仅仅站在教师的立场谈点自己的看法。为了更好地说明问题,有两个问题必须先搞清楚:研究生毕业发表学术论文到底有没有必要?研究生教育的特点如何来体现?要回答第一个问题是很难的,因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从大多讨论的情况看,他们认为“逼”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既增加了研究生学习的负担,制造了大量学术垃圾,同时还养活了一大批越办越差的所谓学术期刊。后两点我是赞同的,说要求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增加了其学习负担我认为并非实情。事实上,现在的研究生由于数量的扩张,加上对未来的职业没有明确的定位,大都有走一步看一步的心态,用一个“混”字也能囊括好大一部分人,这是事实。要求他们在校期间发表一定数量的学术论文根本没有增加什么学习负担,只不过是他们心不在焉不愿为之的托词罢了。君不见,如今有不少研究生才刚刚一年级便在校外大量接课,有的一周高达十几节课,只要挤出一点时间坐下来做些研究,完成几篇学术论文的“任务”又有何难?又到底增加了什么负担?再看第二个问题,什么是研究生教育?最简单的回答应该是比本科高一级别的教育吧?如果不再要求研究生做研究,发表一定数量和较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又拿什么来作为评价的标准?也许有人说,只要看学生毕业时高质量的学位论文就行了,这样说没有错,但请问这些年来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到底是提高了还是下降了?又有多少研究生学位论文具有原创性和突出的创新点?我常说,研究生教育一定不能办成“本科后”,除非它是名符其实的过渡学位,而我们现在恰恰不是。既然这样,研究生就必须体现研究特色,通过研究来提升自己的学术水平,增强自身的综合实力,这应该是研究生教育的必备条件。作为一名培养研究生的导师,我尤其感到无所适从的是,取消了研究生毕业必须发表学术论文这个制度,今后的研究生还怎么带?还有没有配套的激励约束机制和好的制度?如果没有,那么研究生就仅仅学习十来门课程而已,何况有的课程在本科时已学过,有炒剩饭的嫌疑。导师布置的任务学生完全可以不管,因为学校不要求我去做研究,也不要求我发表自己的研究成果。而现在不少学校的研究生课程均是采取专题讲授的形式,课程结束时写一篇所谓的论文完事,真正能学到多少东西,掌握了什么研究方法根本无法测量。如此一来,学生和老师成了互无约束的个体,成了事实上的两张皮,如此这般如何能培养出合意的学生?

教育部取消发表论文规定

是的,近日,教育部印发《关于破除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唯论文”不良导向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明确提出了10个“不得”的底线要求,即:

不得简单以刊物、头衔、荣誉、资历等判断论文质量,防止“以刊评文”“以刊代评”“以人评文”。

不得过分依赖国际数据和期刊,防止国际期刊论文至上。

不得为追求国际发表而刻意矮化丑化中国、损害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不得将SSCI、CSSCI等论文收录数、引用率和影响因子等指标与资源分配、物质奖励、绩效工资等简单挂钩,防止高额奖励论文。

不得将SSCI、CSSCI等论文收录数作为导师岗位选聘、人才计划申报评审的唯一指标。

不得把SSCI、CSSCI等论文收录数作为教师招聘、职务(职称)评聘、人才引进的前置条件和直接依据。

不得将在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作为学位授予的唯一标准。

不得将学历、职称等作为在教育系统学术期刊发表论文的限制性条件。

不得多头评价、重复评价,严格控制涉及论文的评价活动数量和频次。

不得盲目采信、引用和宣传各类机构发布的排行榜,不过度依赖以论文发表情况为主要衡量指标的排行性评价。

扩展资料:

《意见》强调:

要优化评价方式,坚持分类评价、健全综合评价、探索多元评价、推行代表性成果评价、完善同行评价;要加强学风建设,弘扬马克思主义学风、加强学术共同体建设、加强科研诚信建设、坚持学术不端“零容忍”、加强学术期刊建设和管理;

要健全长效机制,落实高校在学术评价中的主体地位和自主权,激发学术创新创造活力,正确理解破除“唯论文”不是不要论文,正确看待SSCI、CSSCI等相关引文索引的作用与功能。

参考资料来源:中青网-教育部:不得为追求论文国际发表而刻意矮化丑化中国!

不一定,条件落后的地区,教师评职称不一定要发表论文。

关于研究生毕业是否实行与发表学术论文挂钩的制度一直存有较大争议,各校对此反应不一。近日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7所高校宣布终结该制度,认为这项制度带有明显的功利性。与此同时,上海大学则进一步强化了该制度,称这是体现学校的特色,是学校未来发展必须付出的代价。我无意评价谁对谁错,仅仅站在教师 的立场谈点自己的看法。 为了更好地说明问题,有两个问题必须先搞清楚:研究生毕业发表学术论文到底有没有必要?研究生教育的特点如何来体现?要回答第一个问题是很难的,因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从大多讨论的情况看,他们认为“逼”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既增加了研究生学习的负担,制造了大量学术垃圾,同时还养活了一大批越办越差的所谓学术期刊。后两点我是赞同的,说要求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增加了其学习负担我认为并非实情。事实上,现在的研究生由于数量的扩张,加上对未来的职业没有明确的定位,大都有走一步看一步的心态,用一个“混”字也能囊括好大一部分人,这是事实。要求他们在校期间发表一定数量的学术论文根本没有增加什么学习负担,只不过是他们心不在焉不愿为之的托词罢了。君不见,如今有不少研究生才刚刚一年级便在校外大量接课,有的一周高达十几节课,只要挤出一点时间坐下来做些研究,完成几篇学术论文的“任务”又有何难?又到底增加了什么负担?再看第二个问题,什么是研究生教育?最简单的回答应该是比本科高一级别的教育吧?如果不再要求研究生做研究,发表一定数量和较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又拿什么来作为评价的标准?也许有人说,只要看学生毕业时高质量的学位论文就行了,这样说没有错,但请问这些年来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到底是提高了还是下降了?又有多少研究生学位论文具有原创性和突出的创新点?我常说,研究生教育一定不能办成“本科后”,除非它是名符其实的过渡学位,而我们现在恰恰不是。既然这样,研究生就必须体现研究特色,通过研究来提升自己的学术水平,增强自身的综合实力,这应该是研究生教育的必备条件。 作为一名培养研究生的导师,我尤其感到无所适从的是,取消了研究生毕业必须发表学术论文这个制度,今后的研究生还怎么带?还有没有配套的激励约束机制和好的制度?如果没有,那么研究生就仅仅学习十来门课程而已,何况有的课程在本科时已学过,有炒剩饭的嫌疑。导师布置的任务学生完全可以不管,因为学校不要求我去做研究,也不要求我发表自己的研究成果。而现在不少学校的研究生课程均是采取专题讲授的形式,课程结束时写一篇所谓的论文完事,真正能学到多少东西,掌握了什么研究方法根本无法测量。如此一来,学生和老师成了互无约束的个体,成了事实上的两张皮,如此这般如何能培养出合意的学生? 最后我想提一点个人的想法。一是研究生毕业要发表学术论文是一个目前有效的制度,不能随意舍弃,如果要彻底废除,必须有较完善的新制度出台。二是研究生教育可分为两个层次,其一是课程研究生,读完规定的课程且考核合格即可毕业;其二是学术型研究生,不光要学习规定的课程,同时必须发表较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完成较高质量的毕业论文方可毕业。这两种规格的研究生在文凭上有所区别,以扩大社会对不同层次人才的选择范围。这样一来,对不同层次的研究生有不同的要求,教师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教与学才能做到规范有序。

近日教育部官网发布了一则通知,针对“高校SCI论文指标使用”提出了10条意见,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其中三点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我们简单称之为“三不”,不把SCI论文相关指标作为职称(职务)评聘的直接依据和人员聘用的前置条件;不宜将发表SCI论文数量和影响因子等指标作为学生毕业和学位授予的限制性条件;不可直接一句SCI论文相关指标对个人和院系进行奖励。我觉得这既是对近年来高校种种论文造假的回应,也是对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把论文发的一些论文高产大户的一些警示。

很长时间以来,高校在职称(职务)评聘,学生毕业,学位获得,对高校院系和个人的而奖励中将论文指标看得过重,导致很多人为了发表论文不惜抄袭造假,论文从学术走向功利。形成一种怪现状:研究做得好,不如论文发得多。高校教授们屡屡爆出论文造假的丑闻,教育部这次出手整治也应该算是顺应人心了。

作为一个小学老师,SCI论文这种高大上的东西自然是我等不敢企及的,但是论文却是非有不可的东西,因为没有论文,你就评不了职称,所以对中小学老师来说,每个老师都是需要发表论文的,而且发表论文的刊物等级直接跟职称评聘挂钩,省级刊物国家级刊物都是有对应的分值的。

以我们县区中小学高级职称评聘而言,有几个硬性的条件,首先是你要有县区级以上的荣誉,比如优秀老师,优秀班主任,师德标兵什么的,其次是必须有省级以上刊物的论文发表,当然还有什么示范引领,优质课,指导学生等等方面的要求。论文作为评聘的一项重要指标列入其中。

作为老师,如果搞教学研究,把自己的教育心得整理发表,当然是极好的,也能够说明老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但是每个老师都能够搞研究吗?每个老师都有发表论文的水平吗?事实上不管你有没有成果,不管你有没有发表论文的水平,你都必须发表,因为没有论文发表,你就不能评聘职称。

这就很矛盾了,一方面没有那个能力和水平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一方面又必须要有这个论文才能晋升职称,怎么办呢?所谓有需求就有市场,其实并不必担心,现在的论文发表可以说已经有相当成熟的产业链了,哪个老师的微信中还没有那么几个论文代发的“朋友”呢?明码标价,省级刊物的一般七八百,国家级的就要贵一点了,1200元左右,当然,具体的也还要看这刊物的影响力。只要你交钱,其他一切自然帮你搞定,你只需要在家里安心等待,一两个月,一本有你的大名论文的省级刊物就会邮寄到你的手中。

当然,这个刊物你以前可能听都没听说过,不过那又有什么关系呢?只要在万方,知网,维普能够检索,职称评聘时候能够加分就行了。这样的刊物外面基本上是看不到的,也就是说,它们就是为了职称评聘而诞生的,这样的“论文”能有多大作用?能表现什么教育教学水平?

这样的“论文”唯一的作用只怕就是养活了那些野鸡的出版社吧,只要搞一个省级的刊号,剩下的就是发发广告,坐等收钱了。为了评聘职称,我去年也发了一篇省级刊物的论文,一篇800元,你甚至都不知道论文题目是什么,只需要提供自己的工作单位,姓名就可以了,没办法,没有这个还真的评不上。

教育部取消SCI论文作为高校职称评聘中的依据,那么,中小学老师职称评聘中的论文什么时候能够取消呢?这是一线老师都很关心的事。

教育部取消硕士发表小论文

长期以来,我国“唯论文”是高校评价体系中挥之不去的痼疾。目前国内科研成果和人才评价过于偏重SCI影响因子,对国内优秀科技期刊认可度不高,导致中国优秀科技论文争相到国外期刊发表,中国的科研成果无偿由国外编辑评判,创新成果在国外期刊首发。有专家指出,清华大学这项措施有利于破除“唯论文”顽疾,首先,这个理念在价值层面是正向的,接下来再讨论技术路线。怎样找到切实可行的办法,保证不降低培养水平、严把论文质量和毕业出口,还有较多研讨空间。没有发表论文的限制后,还要制定相应的配套措施去规范。

可能是在鼓励他们在其他方面做出成绩,不一定要用论文的方式来毕业。这也可能是教育发展的一个趋势。

我觉得清华的这个举动,就是想招到真正的人才,而不是只会写论文的人才,毕竟论文也是可以造假的。

如何看待清华大学规定申请硕士学位不必发表论文。,其实我个人认为清华大学的规定肯定是有它的道理的,首先,清华大学的学生是我国最顶尖的学习成绩的人所入的院校,那么他们不用发表论文,说明他们都有资格,而且都有这个发表论文的水平,所以说没有必要再走一次重复的路!这样子可以使清华大学的硕士研究生申请硕士学位,不再硬性要求上学期间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这可以说是给所有的清华硕士研究生解绑了。他们可以全身心的投入他们所研究的课题之中,不要求在期刊上发表论文,但并不意味着可以任性随意的毕业,最后的毕业学位论文成为了衡量一个学生在研究生期间成绩是否合格的终极考量标准。

取消发表论文

会影响博士的成就,也会影响博士论文的发表,还会影响博士的考核,也会影响博士的水平,会影响博士的数量,这些都是会对博士产生的影响。

可以撤下来!

最好的途径就是联系发表你文章的杂志社帮你。

不过理由一定要找一个对自己有利的,千万不能说是一稿多投或者抄袭等等这样的原因,会对你今后投稿发表文章很不利。

CNKI介绍

国家知识基础设施(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NKI)的概念由世界银行《1998年度世界发展报告》提出。1999年3月,以全面打通知识生产、传播、扩散与利用各环节信息通道,打造支持全国各行业知识创新、学习和应用的交流合作平台为总目标,王明亮提出建设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并被列为清华大学重点项目。

内蒙古晨报报道(记者 宫立灵 实习记者 其木格 席婷)完成毕业论文是每个大学生毕业的基本条件,但近年来,毕业生忙着找工作,往往无暇顾及论文,部分毕业论文也出现“东拼西凑”的情况,甚至一些学生找枪手代写或者望楼搜集整理毕业论文。 有些教育学者提出了看法:“与其滥竽充数,东拼西凑,不如取消本科毕业论文。”华中师范大学涂艳国教授建议取消本科毕业论文:“本科毕业论文并非必不可少。在美国,不仅本科生不写毕业论文,连硕士生都不用写毕业论文。高等教育日益大众化,取消本科毕业论文可能是大势所趋。” 毕业论文该不该取消,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看法。 ★事件由头 学生毕业论文东拼西凑 每年的三、四月份,是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写毕业论文的时段,但同样也是很多毕业生找工作的最后冲刺阶段。“我从去年底和公司签约之后,就提前上班了。公司经常要加班,回到宿舍只想睡觉,毕业论文到时候再说吧。”内蒙古大学的应届毕业生小崔告诉记者,一些同学和她一样,工作尘埃落定,现在已经提前成了“上班一族”,根本没有时间写毕业论文。 “实在不行,到时候上网多下载点资料,拼拼凑凑也就成了。”小崔的同学小张说,他们班目前还有一半左右的同学没有落实工作单位,这段时间都在忙着面试、实习。 网络上论文市场繁荣 记者上网发现,在互联网上随意一搜索,就能看到很多论坛上贴有“急需计算机本科毕业论文”“寻代写金融本科毕业论文”之类的帖子。有需求就有供给,网络上同样存在着“优价转让个人原创优秀本科毕业论文”“转让优秀英语本科毕业论文”等帖子,各式各样的专业论文网站,毕业论文成为有价商品。“其实也没必要去‘买’论文,现在网络资源那么多,上网多搜索点同主题的文章,然后整理加工,就成了一篇像样的论文。网上那么多文章,老师怎么可能看得过来啊?”去年本科毕业的小李告诉记者,在一些同学中流传着这样的话:“只引用一篇叫抄袭,引用十篇就叫借鉴。” 专家建议取消本科毕业论文 “与其滥竽充数,东拼西凑,不如取消本科毕业论文。”有些教育学者提出了这样的看法。华中师范大学涂艳国教授建议取消本科毕业论文:“本科毕业论文并非必不可少。在美国,不仅本科生不写毕业论文,连硕士生都不用写毕业论文。高等教育日益大众化,取消本科毕业论文可能是大势所趋。” 首都师范大学教授陶东风建议,本科生应该学会写论文,但这种能力可以从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培养,比如在学期中增加小论文的训练。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顾海兵认为,毕业论文应该改变形式,比如写调查报告,与社会实践联系得更紧密,这样学生就业也能从中获益。 ★支持方 学生:找工作重于写论文 很多大学生都无法安下心来写论文,因此各种各样的“写法”也就应运而生。在互联网上随意一搜索,就能看到很多代写论文的枪手帖。不少学生都认为,“找个好工作能让我受益一生,毕业论文写得好能怎么样?能过就行了。” 有的学生表示,面对日益加剧的就业竞争,临近毕业期间操作论文有点“添乱”的感觉。取消毕业论文,把平时的成绩记入毕业考核就可以了。平时踏实学习,毕业论文一定不成问题。 学生:生存重要,论文无所谓 说起论文,我觉得自己写不写无所谓,我宁可找个人替我写,就算花钱也值得。因为我认为,第一,省时间,写一份论文需要一到两个月时间,又去图书馆,又去资料室,整天翻一些书,并且也保证不了论文的质量,写的不合格就得重写,多浪费时间,有这样的时间干点什么不行;其次,都是从网上或书本里抄的,很早就有人写过的资料,根本就没有自己的东西,这跟我们在小学时候抄别人的作业有什么区别?还有就是现在大四学生最主要的是怎么样才能找份如意工作,根本就没有心情管那些论文什么的,也影响不了学位,只不过是个形式而已,现在的竞争这么厉害,生存这么难的前提下还是工作是首要的。 教授:与其流于形式,不如壮士断腕 “没办法,现在学生就业压力这么大,我们指导老师也不好意思太催他们。毕竟不能耽误孩子找工作啊。”我区一所大学的一位教授说。记者发现,部分大学暗中降低了对本科毕业论文的要求。某大学教授说,“不少本科生论文一眼就能看出是东拼西凑的,但我也就让他过了,评个‘及格’或是‘良’,不能让这么多孩子都不能毕业吧。”还有一些大学对论文字数要求降低,以前要求10000字,现在8000字就可以了。 ★反对方 教育专家:没必要取消毕业论文 内蒙古师范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张树天说,没有必要取消大学生过毕业论文这一关,因为可以想办法尽量杜绝或避免大学生针对毕业论文创作的非正常做法。如内蒙古师范大学的每名毕业生都要准备30张与写毕业论文相关的“卡”,以此作为创作论文的关键依据和前提。张院长还明确表示,他反对取消大学生毕业论文创作和过关这一关,因为论文是相对反映学生对专业知识掌握程度的载体,不论学生取得何档过关成绩。最后,张院长又站在中立的立场上说,如果考虑取消毕业论文,首先应想到如何证明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已过关或合格,更重要的是如何做到对其在校学习期间督促。 学生:毕业论文还是有好处的 内蒙古大学计算机系大四学生刘敏正在做本科毕业论文,她列出了毕业论文的三大好处:其一,借论文的实践机会提早进入学校和社会、理想与现实的磨合期;其二,可以将自己的职业和学业关联起来;其三,了解如何进行一件创造性的工作,“论文的写作其实大多数是一个从无到有的创造过程,我们今后工作中的业务、专业,无论和现在的论文有多大的关系,至少其工作步骤、模式、论文写作的格式等是一样的,所以能在老师的专业指导下完成一点东西不是更加好吗?”而至于论文抄袭,她认为“那只是一种现象而已”。 ★当事者心声 学生:我们也是无奈之举 “眼看还有几个月就要毕业了,交毕业论文是迫在眉睫了。先前忙着找工作,现在忙着实习。写论文的事是一拖再拖,眼看着再也拖不下去了,于是如何写速成论文成了毕业生闲时必谈的话题,自己写毕业论文从网上整理一下或者干脆找人代写。”内蒙古体育职业学院的婷婷说。 由于毕业论文内有太多的引用作为论点的支持,平时要不是个读书破万卷的主,在这短短的几个月里是无法写出让人满意的东西的。这对于班上那些几年里只有在快考试时才临阵磨枪的同志们来说简直就是末日,此时网络便成了他们的救世主。大有鼠标一点,世界尽在我掌中的派头。即省时又省事,成为大多同学的首选。 自己没有时间和能力的人,但希望毕业论文完美并得到好评的人,当然就选择找人代写啦。既然有这样的机会谁又会错过呢! 总的来说就是没时间,也没条件。一到这时候想到图书馆借本书都难,总不能不写吧。所以我们只得用这样或那样的方法来代替啦。 枪手:来者不拒,多多赚钱 就读于广东某高校理科专业的朱晓化名是一名具有相当资力的“枪手”,虽然她只是大三的学生,可当枪手已经有两年的时间,代写的毕业论文不下5篇,这样的优势让她在“枪手圈”里享有盛名。朱晓告诉记者,尽管是理科生,可她平时爱写文章而且文笔也不错。代写论文开始于一次偶然的“两肋插刀”:“第一篇毕业论文是帮朋友写的,当时她强调自己要找工作难以抽出时间写,我没办法推脱只好答应了。”可是,接手论文后朱晓忐忑不安:“一方面是担心事情会败露,另一方面是担心毕业论文要求太高自己难以胜任,不过,朋友说学校对论文要求不高打消了我的疑惑。”朋友还说,要通过没问题,老师总会给一条“生路”,关键是招聘单位也不会太注重你的论文成绩。 因为客人都是相熟的朋友介绍的,所以朱晓从来不担心事情曝光,她很镇定地说:我只是负责把他们和指导老师交流的东西写下来,他们去答辩。“他们都不害怕,我没什么担心的。加上我们是秘密达成协议的,学校不会知道。”对于要价方面,朱晓有这样的看法:“如果真的是忙于找工作的话,我就便宜一点,如果家境有钱不想自己写的话,我就会要高价。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嘛。”

杜慧滨教授不让研究生发表论文是真的在本校的一次专家会议上,我曾郑重地向校方建议:取消现行关于研究生必须发表学术论文的规定,将此规定改为 ,研究生在读硕或读博期间发表学术论文,学校将视情予以不同程度的奖励或资助。这就是要把强迫性或强制性的要求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变为引导性或鼓励性的要求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这个变动的实质性意义在于,改变由于现行不合理的规定所导致的研究生普遍以金钱购买或以不正当手段搞人际关系来获取论文(大多数甚或绝大多数是垃圾文章)发表权的现状,从而为改善学术环境,端正学术风气做出积极的贡献。但是,学校并未采纳我的建议, “研究生发表论文是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必须掌握的一种能力”的观点是不能成立的,因为研究生发表论文的能力与研究生撰写学术论文的能力或独立从事科研的能力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研究生所必须掌握的是撰写学术论文的能力或独立开展学术研究的能力,而不是发表论文的能力。道理很明显,即使研究生撰写出了具有发表价值的学术论文,其论文也未必就能发表,因为论文的发表与否取,除了论文本身的学术质量或学术水平以外,还取决于许多非学术因素——其中有些因素(甚至关键因素)是外在于研究生而为研究生自身所无法控制的,从而对于研究生来说是属于“天”而非“人”!“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以是否发表论文来衡量研究生的科研能力或学术水平,这就是以其有否“成事”来断定其有否“谋事”,亦即所谓“以成败论英雄”,这是明显不合理的,何况研究生学习期限一般为3-4年,如此短期的“成败”(有否发表论文)根本不足以证明一个研究生是否为“英雄”(其能力和水平是否够得上硕士或博士的标准)。

  • 索引序列
  • 教育部取消论文发表
  • 教育部取消论文发表要求
  • 教育部取消发表论文规定
  • 教育部取消硕士发表小论文
  • 取消发表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