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长江经济带,尤其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的联系和合作,历来都受到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重视,在1992年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以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开发建设长江三角洲及沿江经济带”的重大战略决策以后,更进入了一个新阶段。10 年来,尤其是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生产力突飞猛进,民营经济蓬勃发展,GDP增长率一直居于全国的前列。正是由于生产力的飞速发展, 长江三角洲地区自然产生了在更大的范围内实现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的强烈要求,制止重复建设和重复生产,加强地区合理分工,强化联系和合作成为大势所趋。这种由生产力发展要求产生的地区联合,冲淡了地方利益观念,追求着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整体利益。上海、南京、杭州之间经济联系和合作日益紧密,昆山、嘉兴、绍兴等中、小城市更是争做大城市的“后花园”。因此,正是区域内生产力发展的内在需求,使长江三角洲地区加强区域内经济紧密联系和合作2,,今年以来长三角地区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3,, 长江三角洲地区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优势和较成熟的工商业基础而成为外商对我国直接投资的焦点。近年来长三角地区外商直接投资呈现持续稳定增长,2006年上半年长三角地区商务部确认的到位注册外资158亿美元,全国外商直接投资实际使用金额284亿美元,长三角地区到位注册外资占全国的55%以上。入世后,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龙头地区,长三角正面临着引进外资的大好时机,但是大量的引资所带来的经济效应又如何呢?本文从实证方面对长三角的FDI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相关研究。FDI与区域经济增长的文献综述对于外商直接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学术…4,,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阶段,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群城市功能重新分化重组。 上海以其优越的地理区位重新成为国际性大都市。整个城市群的经济中心、第三产业关系、城市功能进行了重新定位和分工。通过以上对上海及其周边城市群历史上,特别是近代以来的兴衰发展演变过程的分析,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即整个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群中重点城市的发展是在交通等基础设施发展的基础上,依靠港口、航道、交通枢纽等重要区位,内引外连,以上海为贸易、金融、信息中心向海外发展。这也是中国经济从封建农业经济向半封建半殖民经济近而向市场经济发展的趋势使然。解放后虽经历了计划经济的趋同化发展阶段,但经过改革开放后的城市功能的重新定位调整,依然回到了依托上海、依靠交通、向海外发展的方向上来。这是我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的必然。其间上海的中心地位有一个从确立到消失到再确立的过程,整个三角洲城市群的城市网络也经历了从发展到停滞到再发展的过程。由此可见一个中心城市的确立对一个城市带的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性。5,,<1>加强对长三角地区发展的规划引导和宏观指导 <2>推进长三角地区联合协作向纵深发展<3>加快建立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和政策环境<4>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
1.促进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因素2.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增长状况地理概念:长江入海的地方,由于河水所含的泥沙不断淤积而形成的低平的大致成三角形的陆地。万里长江由西向东奔向大海,江水滔滔直下,所携带的泥沙在入海口不断淤积,沧海桑田,历经千万年,终于形成坦荡、宽阔的三角形的陆地。 工业经济概念:以上海为龙头的苏中南、浙东北工业经济带。这里是我国目前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经济总量规模最大、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板块。2004年度统计数据表明,长三角地区占全国土地的1%,人口占全国5.8%,创造了18.7%的国内生产总值、全国22%的财政收入和18.4%的外贸出口。 城市经济概念:就是苏浙沪毗邻地区的16个市组成的都市群。长三角城市包括:上海市;江苏省的8个市:南京、苏州、扬州、镇江、泰州、无锡、常州、南通;浙江省的7个市:杭州、宁波、湖州、嘉兴、舟山、绍兴、台州。 发改委方面已对长三角区域的“定位”有了初步考虑。即努力使长江三角洲地区逐步成为空间结构合理、城市和产业分工明确、经济规模明显放大、区域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全国最重要的经济中心,成为我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和率先实现现代化的先导区,全球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技术研发中心和物流中心。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刘江认为,这一定位是从参与全球竞争的角度和全国发展总体格局中来研究考虑的。“规划以5年(2006—2010)为基本规划期,展望到2015年,对重大问题可以展望到20年或更长远”。这意味着,将与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小康目标时间段一致。 城市要不要进行明确的功能划分?产业该不该实施地区分工?这是近一年里政府层面、学术层面意见分歧较大的一个话题。“支持派”认为,这有利于缓解长三角日渐严重的重复投资、结构雷同的现象,可以更好整合配置资源;而“反对派”最大的担心是,行政干预下的人为分工与布局,往往会事与愿违。就像“上海经济区”的无疾而终一样。 现在看来,“支持派”意见显然占了上风,并被吸纳进入了决策层面。很有可能成为此次区域规划专家咨询组主要成员的中科院院士陆大道,在被记者问及“这是否意味着规划将可能会对上海、苏州等城市进行明确的功能分工——规划哪里将重点发展什么、哪里又不能发展什么产业”时,也作出了肯定的回答。当然,他也再三强调:这种安排、布局,将“肯定地与过去行政指令不同,而更多地依赖市场配置资源的手段”。至于具体如何不同,陆院士称 “还需进一步研究”。 不过,这些规划内容只是指明了方向,“大同”之下还是有“各异”。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工作座谈会”上,一些与会者就注意到一个细节:上海市副市长周禹鹏、江苏省常务副省长蒋定之、浙江省副省长王永明,在作关于区域规划的发言时,虽然都讲必要性,但各自认为“必要” 的侧重点与排序还是稍有差异。上海的排序是能源、流通、交通、科技;江苏的排序是流通、交通、功能布局、产业布局、环境保护和城市群;浙江的排序是交通、产业布局、环保。 “各地有不同的侧重点、不同的需求,很正常。”南京市副市长蒋裕德坦言,“但这也要求区域规划尽量要找准共同关注的问题,先易后难。”他的这个观点,得到了国家发改委及其他长三角城市的认可。 3.FDI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 4.改革开发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以来,长江三角洲地区已成为我国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在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过程中,外商直接投资(FDI )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1985年以来,长三角实际利用FDI占全国实际利用FDI 的比重由1985年的5.46%上升到2006年的48.1%。长三角是利用国际直接投资最多地区的之一,也是中国制造业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已成为国际产业资本向中国转移的前哨阵地。 对长三角地区三省市利用FDI的规模、结构、来源地、投资效果的比较,结合FDI对长三角地区的资本形成、技术溢出、产业集聚以及对GDP、就业、工资水平和环境的影响,发现长三角地区在引资过程出现引资不平衡,利用FDI的产业结构不合理,外资独资化趋强,技术溢出效应被高估,环境污染等问题,提出当前长三角地区利用FDI应转变思路,不应盲目地追求外资数量,而更应该追求外资质量,创新利用外资方式,实现国家及地方产业转移,达到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对作为吸引外资的“强磁场”——长三角地区进行分析,为江浙沪地区扬长避短、更加高效地利用外资提供了理论依据,对其他省市如何合理利用外资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5.长江三角洲地区进一步发展经济的对策长江三角洲地区与京津冀都市圈进入国家战略体系,可谓“首次”,不过,区域规划工作在新中国成立后,却一直未停止过———新规划会“与众不同”吗? 从目前掌握到的情况看,这次的长三角区域规划,肯定会出现与传统区域规划不同的鲜明特色。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刘江回顾了区域规划、区域政策的变革:新中国成立30年,实行的是“战略防御性经济布局”;改革开放初期,沿海发展战略;“七五”期间,划分“东、中、西”三大地带;到上世纪90年代,制定了七大区域发展规划,及至“十五”期间,重点确立了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础战略。 “这些区域规划,在我国的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刘江指出,“用当前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来衡量,还存在许多不足。比如,区域规划范围的确定、经济规划区和地域类型区的划分还缺乏充分、系统的研究;区域规划的方法、手段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区域规划的法律法规建设还处于较落后的状态。” “十一五”规划中的长三角区域规划,将在许多方面出现较大的突破。 规划内容上,将着重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这是基本要求和重要特点。”长三角区域规划编制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国家发改委地区经济司司长郭培章说,“因为这是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以后开展的第一次跨省市区域规划。” 实际上,初步决定的区域规划内容中就已经可以看出这一“导向”:目前已成立的8个专题研究小组中,直接关注经济增长所造成的资源、环境、生态破坏,以及这些破坏对经济社会发展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和区域间产业结构协调发展的关系等,就有能源组、水资源综合治理组、土地利用组、生态环境保护组4个,其他4个———综合交通组、城镇体系规划组、产业布局组和人力资源开发组,也都涉及整个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规划观念上,将更强调“市场经济的特色”。 刘江毫不讳言地指出,“过去的环渤海湾地区等区域规划实施效果为什么不好,主要原因在于当时的规划更多按计划经济时期的偏重于行政干预的经济管理模式”。而无锡市副市长周敏炜说得更直接:眼下,政府对企业已经没有直接的调控能力了,如果政府要求企业“优势互补,错位发展”,根本就是不切实际,必须有新思路。 制定规划本身就是一种行政干预。如何使这种“干预”成为市场经济体制中的有机组成部分,而又不违反市场规律? 国家发改委和长三角市长们的倾向性意见相当一致:突出重点,而不是面面俱到。而重点应是需要政府履行公共职责,需要政府扶持、调控和引导的领域。按照体现政府职能、体现跨行政区问题、体现共同利益、体现先易后难的原则,来确定规划内容。 规划作用上,除“指导性”外,“约束力”首次被相提并论地高调指出。 按照中科院院士陆大道的理解,这个“约束力”包括两个层面的含义:就规划内容而言,将借鉴西方国家政府在区域规划方面的做法,在“不允许做什么”上加大规划力度,比如为减轻环境资源压力,很可能未来10年内“不准”再上一些高能耗、高污染的项目、产业,“不准”为保护地方利益而设置阻碍区域统一大市场的壁垒;就规范机制而言,新规划将通过政策保障体系的建立,各种层次的协商、仲裁机构的设立,使地方“违规”现象及地区纠纷能得到及时处置。 除此之外,编制方法上,将强调“提高社会参与度”。同时,实行由国家发改委牵头、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和有关省市政府共同组织开展的上下联动、分工协作的组织形式。 “总而言之,本次规划将特别强调规划理念的创新。”刘江说。
长三角城市群是指以上海、江苏省南京、苏州、无锡、常州、镇江、扬州、南通、泰州、徐州和浙江省杭州、宁波、温州、嘉兴、湖州、绍兴、金华、舟山、台州和衢州等20个城市为中心,涵盖面积约25.8万平方公里的城市群。以下是长三角城市群发展的一些现状:1. 经济实力:长三角地区经济总量超过全国的1/4,是中国最具发展活力和潜力的地区之一。2. 人口规模:长三角城市群人口超过1亿,是中国最大的城市群之一。3. 城市发展:长三角城市群的城市发展水平较高,城市化率超过70%,综合交通网络相对完善。4. 产业结构:长三角城市群的产业结构较为优势,制造业、服务业、商贸业等领域发展迅速,科技创新能力领先国内其他地区。5. 对接作用:长三角城市群作为中国经济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接全球经济格局的能力日益增强,尤其是在国际贸易、物流、金融服务等方面的优势更为明显。6. 创新发展:长三角城市群已形成以杭州为代表的创新型城市带动其他城市发展的新模式,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初具规模,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等领域也具有较强的发展潜力。总之,长三角城市群作为中国经济中心版图上非常重要的一个区域,其发展现状逐渐走向稳健和多样化,各城市间的协调发展和互通互联也越来越密切,为这个地区和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进入新世纪以来,国际局势风云变幻,世界经济波澜壮阔,尤其是加入WTO后,融入世界经济体系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如何加快国内统一市场的建设,提升国际竞争力已成为我国迎接世纪挑战的当务之急。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加快长江经济带,尤其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协调发展是一个迫切的问题。一、加快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趋势二战后,科学技术和先进生产力的迅猛发展,使经济全球化、新科技革命和产业结构调整成为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经济全球化要求冲破商品和生产要素流动的地域和国界障碍,推进贸易自由化、投资自由化和金融自由化。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区域经济一体化作为经济全球化的组成部分和先行步骤而逐步发展起来。自1958年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以来,1967年亚洲建立东南亚国家联盟(东盟);1967、1975年非洲成立东非、西非共同体;1965年大洋州成立新、澳自由贸易区;1989年美、加、墨三国成立北美自由贸易区。根据有关资料统计,全球具有一体化性质的区域经济组织已超过40个,所包含及正在申请的国家达100 多个,其中多数为发展中国家。区域经济一体化正在蓬勃兴起,方兴未艾区域经济一体化形式的出现,不但对世界经济的发展影响深远,而且对区域经济发展更有着直接的意义。通过在更大范围内建立统一市场,进行更为深刻的国际分工、更为广泛的国际交换,达到在更广范围内的资源利用和优化配置,从而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以区域经济一体化典范的欧共体(欧盟)为例:欧共体在1992年底形成统一大市场,使12个成员国GDP平均提高4.5%,创造了180万个新的就业机会,使商品价格下降6.1%,并改善了成员国内部的对内、对外经济平衡。 而新增经济福利值则更为可观,由于取消贸易壁垒所取得的获益相当于欧共体GNP的0.2%,由于取消影响生产的壁垒所取得的获益达到欧共体GNP的2.2%,由于充分利用规模经济取得的获益达到GNP的1.6%。面对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我国采取了积极的应对措施,一方面成功加入WTO,为我国创造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赢得了参与制定世界经济规则的权利;另一方面成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的重要成员,并成功举办了APEC上海会议;与俄罗斯、中亚一些独联体国家发起并成功地组建了上海合作组织;并正在与东盟十国构建东盟与中国的自由贸易区(10+1)等。但是,在目前国内地区市场分割严重、地区间产业结构严重趋同化、经济发展不平衡、国内企业竞争力较弱等现实面前,我国仍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压力。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应当借鉴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经验,在国内一些经济发展水平相近的地区,加强域内经济的联系和合作,促进商品和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从而推动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在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同时,不断缩小地区间的发展差异,提高地区的综合竞争力,并且通过发展若干跨地区的经济实体(大企业集团),来推动国内统一市场的建设,最终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有些学者把此称之为“地区经济一体化”。尽管这种提法可以推敲,但其本意是促进商品和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形成具有特色的地区经济,这是应该予以认真考虑的。我们认为,加快一些地区的经济协调发展,形成以大城市为中心、区域内经济紧密联系和合作的经济区,是应对经济全球化、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措施,也是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必然趋势。二、长江三角洲地区有望成为区域内经济紧密联系和合作的重要经济区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经形成了一些地区性的经济联合,尤其是在一些经济基础较好、开放较早的沿海、沿江地区,区域内经济体之间的联系和合作比较紧密,已经出现了一些跨省市的经济区域。其中最著名的有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以广州、深圳、珠海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地区,以北京、天津为中心的渤海湾经济圈,以重庆为中心的渝西经济走廊,以成都为中心的成都平原经济圈,以及以大连、沈阳为中心的东北经济圈等等。以上这些地区在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加强区域内经济联系和合作方面,都取得不少进展,各有特色。相比之下,无论从经济发展水平、市场完善程度来看,还是从产业结构布局、科技研发力量角度考虑,长江三角洲地区较有可能率先成为区域内经济紧密联系和合作的重要经济区。(一)长江三角洲地区加强区域内经济紧密联系和合作是区域生产力发展的内在需求长江经济带,尤其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的联系和合作,历来都受到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重视,在1992年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以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开发建设长江三角洲及沿江经济带”的重大战略决策以后,更进入了一个新阶段。10 年来,尤其是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生产力突飞猛进,民营经济蓬勃发展,GDP增长率一直居于全国的前列。正是由于生产力的飞速发展, 长江三角洲地区自然产生了在更大的范围内实现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的强烈要求,制止重复建设和重复生产,加强地区合理分工,强化联系和合作成为大势所趋。这种由生产力发展要求产生的地区联合,冲淡了地方利益观念,追求着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整体利益。上海、南京、杭州之间经济联系和合作日益紧密,昆山、嘉兴、绍兴等中、小城市更是争做大城市的“后花园”。因此,正是区域内生产力发展的内在需求,使长江三角洲地区加强区域内经济紧密联系和合作具有动力,具有成功的可能。(二)长江三角洲地区加强区域内经济紧密联系和合作是适应国际经济环境发展的必然选择长江三角洲地区历来是我国与外界联系最频繁的地区之一,其中上海在新世纪的目标是尽快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昆山、苏州等地已经成为台商的集聚地,宁波与华侨资本有着天然的联系。随着地区经济的发展,整个长江三角洲地区都产生了与国际市场加强联系的渴望;同时,长江三角洲地区与国际市场融合的努力也得到了丰厚的回报,跨国公司在这里布下了一颗颗具有全球性战略意义的棋子。长江三角洲地区无疑将是我国加入WTO后迎接国际竞争的前哨阵地。 但是、如果在全面推行WTO规则之时,地区内依然还存在着市场分割、 资源流动困难等障碍,则必然会使地区经济运行与WTO规则产生剧烈的碰撞, 并付出十分巨大的成本。因此,形成地区内的统一市场,实现区域内经济的紧密联系和合作,是长江三角洲地区融入外部经济的必然选择。(三)与国内其他地区相比,长江三角洲地区更具备实现区域内经济紧密联系和合作的条件国内目前经济最发达、体制条件最好,也最有可能实现区域内经济紧密联系和合作的三个地区,分别为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和渤海湾经济圈。有的学者从竞争力的角度对三个地区作了比较,具体如下表:竞争力指数 长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 渤海湾经济圈综合竞争力 73.26 72.76 69.42初始竞争力 13.00 14.36 13.79潜在竞争力 23.21 22.20 22.50现实竞争力 37.15 36.20 33.13表中,初始竞争力包括该地区的区位、自然条件、人口、劳动力等因素;潜在竞争力包括该地区的基础设施、法律环境等软环境因素;现实竞争力包括当年运行效果、劳动生产率、GDP等指标(参见“培育区域经济优势”,解放日报2002年7 月 29日)。可以看出,三个经济区域虽然各有优势, 但从现有经济实力及其发展潜力看,长江三角洲地区有着比其他地区更好的经济基础和发展空间来加强区域内经济的紧密联系和合作,提高地区综合竞争力。但也要看到珠江三角洲地区、渤海湾经济圈以及其他地区在这方面也有许多好的经验,需要长江三角洲地区认真学习和借鉴。此外,长江三角洲地区在长期的历史变迁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到的吴越文化。深厚的文化底蕴,使长江三角洲区域内的经济交流更为便利。而且,长江三角洲地区还拥有丰富的区域合作经验,通过“长江三角洲城市协调会”频频开展区域合作。例如,上海在国内的经济协作项目中,有1/3是与长江三角洲其他市县合作,有60 %的市外投资投向了长江三角洲地区。在经过了多年对区域合作的探索实践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各地政府对于如何加强区域内经济紧密联系和合作已经有了相当的认识和准备。(四)长江三角洲地区加强区域内经济紧密联系和合作有利于促进国内统一市场的建设加强区域内经济紧密联系和合作的直接目的是促进区域内商品和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资源优化配置,从而提高区域的整体实力。然而,更深远的意义在于促进国内统一市场的建设,在更广的范围内实现资源优化配置。长江三角洲地区比国内其他地区具有更广阔的辐射空间,它不但处于我国沿海地区的中端,有利于沿着“ 黄金海岸”向全国辐射,而且是长江流域的龙头,以长江这条天然的“黄金水道”,通过上海、南京、武汉、重庆等城市可以一直辐射到我国的内陆地区和西部地区。这对于促进国内统一市场的建设,推动西部大开发,促进全国经济的协调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三、长江三角洲地区加强区域内经济紧密联系和合作的目标设计(一)直接目标:促进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的共同发展长江三角洲地区加强区域内经济紧密联系和合作的直接目标是以加强区域内15 个城市的联系合作为重点,扫除有关体制障碍,促进区域内商品和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将资源争夺转变为资源共享,由产业恶性竞争转变为有效的产业分工和合作,从而使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资源实现优化配置,大幅提高区域内的生产效率,使长江三角洲地区作为一个整体成为我国在新世纪重要的经济增长极。(二)重要目标:促进长江三角洲周边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更多地考虑自身区域内的经济合作,在促进自身经济发展的同时,往往把区域外的国家和地区视作竞争对手,往往带有封闭性的特征。但是,长江三角洲地区内部经济的紧密联系和合作则是开放式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作为整个国民经济总体发展格局中一个重要经济区的经济发展。这也是与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不同之处。当长江三角洲地区在其原有范围内的比较利益达到极限时,必然向更大的区域范围内发展,必然不断地吸收包容周边的地区,必然会促进包括苏北、浙南、安徽、江西、湖南、湖北、福建等在内的周边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实现更大范围内的资源优化配置。可以预见,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将会带动整个长江流域经济的共同繁荣。(三)最终目标:促进国内统一市场的建设加强长江三角洲地区内部经济的紧密联系和合作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国内统一市场的建设。长江三角洲地区实现区域内经济紧密联系和合作必将使区域内生产效率、社会福利大幅提高,区域的整体竞争力也将得到大大增强,这将影响国内其他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渤海湾经济圈及其他地区的发展也会推动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既有竞争也有合作、互补,在互动中促进各地加强区域内的联合和区域间的合作,将使原本分散的国内市场逐渐演变为几个以大城市为中心的区域性大市场,从而最终促进国内统一市场的建设。四、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实现区域内经济紧密联系和合作的若干建议(一)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长期以来,虽然长江三角洲地区与国内其他地区相比,加强经济联系和合作的意识较强。但是,由于计划经济的影响,一些地方从自身利益出发“划地为牢”,阻碍地区间商品和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资源配置受到扭曲,恶性竞争、相互内耗时有发生。因此,实现区域内经济紧密联系和合作,首要的任务就是要与时俱进,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不再局限于地方利益的得失,而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整体利益出发。企业尤其是跨地区的大型企业集团,应当为整个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服务、为加强区域内外经济联系和合作服务。(二)建议政府进一步转变职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的联系和合作,应以企业为主体进行。企业是市场竞争的主体、资源配置的主体,企业通过市场竞争选择合作伙伴,进行重组联合,优化资源配置。建议政府主要抓规划制定,明确发挥地区比较优势的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方向,管理公共事务,提供公共服务,维护公共秩序,为企业加强经济联系和合作创造公正、公平、公开的市场环境,在投融资、产权交易、人才流动、地方税收等方面提供条件,不要进行“拉郎配”,也不要干预企业间联系合作的谈判、协商和作出有关规定。(三)建立强有力的推进机构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是一个系统性的建设工程,需要建立包括指导机构、协调机构、执行机构在内的强有力的推进机构:1、建议由国家计委、经贸委、财政部、 中国人民银行等有关部门领导和区域经济专家组成“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协调发展指导委员会”。该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协调发展提出战略性、方向性的指导意见,并协助解决与国家规划、有关政策的衔接事宜。2、 建议进一步提升目前已有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市长联席会议”的功能和职责,使之成为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协调机构,就区域内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进行协商,并对关系共同利益的基础设施建设、打击经济犯罪、维护市场秩序等作出规划或决定。3、建议由长江三角洲地区15个城市的协作办、计委、经贸委、财政税收、 金融等部门和若干跨地区的大型企业集团组建“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协作办公室”,可下设基础设施统筹建设处、产业结构协调处、区域环境综合整治处等分支机构,贯彻落实“市长联席会议”作出的规划和有关决定,负责组织区域内加强经济联系和合作的有关业务。(四)加快建设区域性要素市场为促使生产要素在区域内实现自由流动,必须要有发育完善的市场体系和区域性的要素市场。建议在目前已有的区域内各产权交易中心的基础上,联合组建区域产权交易中心;建议组建长江发展银行,帮助长江三角洲地区企业实现异地融资;建议联合各地人才交易中心,组建长江人才市场;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加快上市步伐,并且建议在民营经济发达的浙北和苏南地区允许开展一些民间的资本融通。通过这些区域性要素市场的建设,来促进区域内资源的优化配置。(五)充分发挥跨地区大型企业集团的作用在加强区域内经济紧密联系和合作的过程中,跨地区的大型企业集团应成为区域经济运行中的主要力量。通过跨地区的大型企业集团,整合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结构,并通过市场交易内部化,降低交易成本和风险,从而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可否考虑,对长江三角洲区域内的几个重点行业加大企业间的购并活动,并形成较大规模的跨地区的企业集团,建议通过收购、兼并、合并等方式在钢铁、汽车、石化、服务贸易等行业组建超大型的企业集团。同时,支持和依靠像“长江联合发展 (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长发集团)这样跨地区经营的大型企业集团,促进地区经济联系合作,并给予必要的政策扶持,帮助其做大做强,使之成为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支柱性企业。在跨地区的大型企业集团整合形成过程中,建议各地政府给予支持指导,并协助解决有关问题。如果经过努力,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内形成十几家到几十家的跨地区的大型企业集团,则长江三角洲地区率先成为全国区域内经济紧密联系和合作的重要经济区就指日可待了。FDI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
长三角城市群是指以上海、江苏省南京、苏州、无锡、常州、镇江、扬州、南通、泰州、徐州和浙江省杭州、宁波、温州、嘉兴、湖州、绍兴、金华、舟山、台州和衢州等20个城市为中心,涵盖面积约25.8万平方公里的城市群。以下是长三角城市群发展的一些现状:1. 经济实力:长三角地区经济总量超过全国的1/4,是中国最具发展活力和潜力的地区之一。2. 人口规模:长三角城市群人口超过1亿,是中国最大的城市群之一。3. 城市发展:长三角城市群的城市发展水平较高,城市化率超过70%,综合交通网络相对完善。4. 产业结构:长三角城市群的产业结构较为优势,制造业、服务业、商贸业等领域发展迅速,科技创新能力领先国内其他地区。5. 对接作用:长三角城市群作为中国经济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接全球经济格局的能力日益增强,尤其是在国际贸易、物流、金融服务等方面的优势更为明显。6. 创新发展:长三角城市群已形成以杭州为代表的创新型城市带动其他城市发展的新模式,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初具规模,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等领域也具有较强的发展潜力。总之,长三角城市群作为中国经济中心版图上非常重要的一个区域,其发展现状逐渐走向稳健和多样化,各城市间的协调发展和互通互联也越来越密切,为这个地区和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长三角城市群是中国经济最为发达和人口聚集最为集中的区域之一,主要包括上海、南京、杭州、苏州、无锡等城市,紧密相邻,地理位置优越,形成了高速公路、高速铁路、机场、港口等现代交通体系,成为了中国经济的增长极和开放窗口。长三角城市群发展现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经济总体发展:长三角城市群的经济总量已经达到全国的1/4左右,是中国最具活力和创新力的地区之一,优势产业包括电子信息、汽车制造、机械制造、生物医药等。2. 城市协同发展:长三角城市群各城市之间在政策、产业、人才等方面有了更深层次的协作,实现了资源互补和协同创新,增强了整体的经济竞争力。3. 区域一体化发展:长三角城市群正加速推进区域一体化发展,实现城市群各城市之间的交通、能源、环保、文化、卫生等公共服务资源的整合,建立现代化城市群的治理格局。4. 生态环保建设:长三角城市群加大了生态保护力度,促进绿色发展。在垃圾分类、城市污水处理等方面推动了生态建设进程。总之,长三角城市群一直在朝着更加开放、创新、协调、绿色、共享的方向发展,成为了中国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引擎和示范。
长三角城市群是中国东部地区重要的城市发展带,长三角城市群是我国经济最发达、文化最繁荣的地区之一,拥有大量的良好经济环境和优质资源。在未来,该地区将继续加强互联互通,提升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应用,深化产业合作等方面进行探索与发展,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是的有这样的期刊,也是合法的正规期刊。给大家推荐国家级期刊《新财经》和省级期刊《长三角》,有意进空间看看。
是,《长三角》杂志社现面向国内外学术界诚征学术研究论文。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著作权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2年) 第十九条 出版者、制作者应当对其出版、制作有合法授权承担举证责任,发行者、出租者应当对其发行或者出租的复制品有合法来源承担举证责任。举证不能的,依据著作权法第四十六条、第四十七条的相应规定承担法律责任。 第二十条 出版物侵犯他人著作权的,出版者应当根据其过错、侵权程度及损害后果等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出版者对其出版行为的授权、稿件来源和署名、所编辑出版物的内容等未尽到合理注意义务的,依据著作权法第四十八条的规定,承担赔偿责任。 出版者尽了合理注意义务,著作权人也无证据证明出版者应当知道其出版涉及侵权的,依据民法通则第一百一十七条第一款的规定,出版者承担停止侵权、返还其侵权所得利润的民事责任。 出版者所尽合理注意义务情况,由出版者承担举证责任。所以,杂志社只要能证明其已经尽到合理的注意义务即可免责,只需停止侵权、返还其侵权所得利润。所以有的杂志社为了降低成本,不对学术论文进行检测,或者检测后仍然放行等等......
1、《中国经贸导刊》是国家发展改革委委刊。2、《商场现代化》杂志(1972年创刊原名:商业科技)。3、《现代商业》由中国商业联合会主管,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中国计算机用户协会主办,是全国中文流通经济类核心期刊。4、《中国商人》杂志(月刊)是政府部门与国内外商会交流的主要的官方媒体,她的权威性、指导性、知识性、信息性、可读性、大众通俗性,使其发行量雄居全国经济类期刊之最,被新闻界誉为“中国财经第一刊”。5、《华商》湖南省统战部经济研究中心主办的一级期刊,中国期刊网全文收录,是广大学者与工作者进行理论探讨、政策研究、信息报道、学术交流等工作不可缺少的助手。6、《现代经济信息》杂志是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大型综合性经济类期刊,7、《中国科技财富》为月刊,国家级科技期刊 主办单位:科技日报社(国家级中央媒体)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8、《管理与财富》杂志是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的、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大型财经管理类月刊,是较具影响力和知名度的刊物,同时也是国内财经类期刊中创刊历史较长、且仍然保持着创新活力与市场地位的杂志之一。9、《现代商贸工业》杂志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中国商办工业杂志社主管主办,湖北省商业经济学会、武汉大学地方政府管理与公共事务研究中心协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一份大型政策指导与理论研究的学术期刊10、《经营管理者》杂志——中文经济管理类核心期刊,国家经济管理理论重点学术期刊,11、《改革与开放》征稿启示-江苏省发展改革委员会、新闻出版局主管、南京出版社主办的全国优秀社科类权威期刊,是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江苏省发展改革委员会、新闻出版局主管、南京出版社主办的全国优秀社科类权威期刊13、《中国经贸》杂志由商务部主管,中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企业协会主办14、《商业文化》杂志系中国商业联合会主管、中国商业文化研究会主办、商业文化杂志社出版的国家级期刊媒体,是面向海内外工商界的综合性文化财经月刊。15、《时代金融》主管:人民银行昆明中心支行,是云南省金融系统主办的综合性期刊。本刊侧重金融理财知识传播,经济研究探讨,涉及经济、管理、金融等领域的学术论文等16、《长三角》杂志是中国出版集团主管、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主办的中央级经济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17、《中国市场》是由原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国务院体改委、国家科技部、国家人事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建设部、对外经济贸易合作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统计局、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国家工商总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部委联合创办的中央级大型财经、商贸和市场资讯类杂志,现属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主管。18、《科学决策》(Scientific Decision-Making)是国家级综合性理论月刊。被航天部与国家信息中心评定为经济治理类核心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
《健康护理》杂志是省级别的刊物。《健康护理》杂志是经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批准,由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主管、长三角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主办的省级医学护理类专业学术期刊。国内统一刊号:CN 32-0034/R,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79-9657,邮发代号:46-129。
期刊简介:
《健康护理》杂志以护理学研究为办刊宗旨,以各级医院、社区护理人员及护理专业院校为服务对象,特色鲜明,标准化,规范化程度高。
《健康护理》杂志开辟有理论探讨、综述、论著、调查研究等十几个精品栏目,《健康护理》杂志在中国护理界享有较高的学术威望。所载论文被国内外多家知名医学数据库收录。
云南省省级刊物《大家》650001云南昆明市书林街100号大理文化(双月刊) 云南大理市下关人民南路26号 2125141 671000 施立卓金沙江文艺(双月刊) 云南省楚雄市鹿城南路80号 3122473 675000 芮增瑞含笑花(双月刊) 云南省文山县城东风路27号 2122042 663000 刘德荣思茅文艺(季刊) 云南省思茅市月光路1号 2122485 665000 陈天一原野(季刊) 云南省中甸县 822268 674400 杨森玉龙山(双月刊) 云南省丽江玉泉公园门口 5121040 674100 李理贵州省的省级刊物当代贵州 Guizhou Today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Guizhou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贵州画报 GUIZHOU Pictorial贵州医药 Guizhou Medical Journal贵州年鉴 Guizhou Yearbook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Journal of Guiyang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Journal of Guizhou College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nal of Guizhou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贵州地质 Guizhou Geology贵州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nal of Guizho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贵州环保科技 Guizhou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ciednce and Technology贵州科学 Guizhou Science贵州民族研究 Guizhou Ethnic Studies贵州农业科学 Guizhou Agricultural Sciences贵州社会科学 Social Sciences in Guizhou贵州水力发电 Guizhou Water Power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Journal of Guizhou Commercial College贵州文史丛刊 Guizhou Historical Studies农技服务 Serves of Agricultural Technology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Journal of Mountain Agriculture and Biology湖北省的省级刊物《软件导刊》刊号CN42-1671 主管单位:湖北省科学技术厅;主办单位:湖北省信息学会
省级期刊是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各部门、委办、厅、局、所,省级社会团体和机构以及各高等院校主办。国家级期刊的主办单位:由党中央、国务院及所属各部门,或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各民主党派和全国性人民团体主办。领导说详情搜:高级职称论文郑密路航海路全国办、中国职称大学郑密路航海路全国办(必搜最关键的“郑密路航海路”)、高级经济师学院郑密路航海路全国办、高级农经师学院郑密路航海路全国办、高级会计师学院郑密路航海路全国办、高级审计师学院郑密路航海路全国办、高级统计师学院郑密路航海路全国办、高级政工师学院郑密路航海路全国办、高级工程师学院郑密路航海路全国办、高级教师学院郑密路航海路全国办、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学院郑密路航海路全国办等。
因为杂志社不能全面杜绝抄袭目前大多正规杂志社通过学术不端监测系统监测避免抄袭现象目前还有抄袭文章发表,说明该杂志的编辑水平有限,综合实力有限。期刊质量有限。《科技传播》杂志国家级科技学术期刊中英文目录知网 万方全文收录百度空间有详细期刊信息
这最基本的问题都最后一年了还没去请教过导师,你或者你导师也太不走心了。首先需要给自己的工作定位,预估能发表到哪个类别和档次的期刊(如果连这都没概念那谁也帮不了你了)。- 有些亲说 自己完全0基础…希望我解答的更详细一点,于是在答题部分又优化了一下,更加便于理解,,再有不懂的可以摆渡输入“壹品优”再输入“刊” 私信我,知无不言。
发表论文首先要选择合适的期刊,若有条件应该请国外的同行或者国内的专家进行评价,看适合发表在什么杂志.选择期刊要注意期刊是综合期刊还是专业期刊,其次要注意期刊刊载论文的数目,刊载量多的自然容易发表成功了,然后要看的就是期刊的发表周期,尽量选择审稿周期短而明确,且发表周期短的文章.这样做一方面有利于退稿后改投他刊,另一方面保证文章的创新性。在网上发表学术论文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直接向杂志社投稿,这种投稿方式比较慢,需要等待杂志社审核稿件,由于投稿在作者比较多,而杂志社的编辑人员精力有限,如果不提前投稿很可能会错过评职称的最佳时间,另一种方式就是通过论文机构投稿,例如选择期刊58网,登陆网站点击客服咨询,我们的网站客服会在第一时间帮您安排稿件的出刊。学术论文的发布流程1. 撰写,写作内容当然以作者从事的研究工作与成果形式为准,这个不作讨论。2. 投稿,首先决定投那份个刊物。作者一般在撰写论文时就要做出决定。主要决策有二个方面:一是刊物级别,另一个是刊物方向。3. 投稿回应,这是编辑部的事。作为投稿人也必须清楚知道所投期刊对投稿的回应时间与方式,否则稿件投出后心里没底。4.审稿及初审费费。稿件收到后编辑要初审,主要是看是否符合它们刊物的发文方向及稿件的宏观质量。5.修改。如果发来修改意见,你的稿件有门。6.发稿周期:对了说了这么多还没说发一篇文章倒底得多长时间,其实我也不说不清。7.好发的期刊: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期刊都这么仔细认真,如果你只想发文章,不关心质量,那你可以仔细研究哪些期刊属于好发类型的,对你发文会很有帮助的,的确有一些交钱就能发的刊物。
不要选择它是你自己的决定。
发表论文的平台如下:
1.知网
这里所说的是知网,是清华大学和清华同方共同办的这个数据库。在前些年他也叫中国期刊网,由于后来有人自己建了个网站也叫中国期刊网,自己收录期刊,假李逵装真李逵。玩文字游戏,导致很多作者上当。
所以现在知网对外不称中国期刊网了,就是叫知网。从论文发表来说,知网是最权威的,最有说服力的数据库。
凡是知网收录的期刊,一定是正规的,可以放心大胆的发表的,但是最近这两年知网变得更严格,所以知网收录的期刊发表费用比较贵一些。
2.万方数据库
万方数据库,也是一个比较大的论文数据库,仅次于知网。其权威性和重要性就等于是一个弱化版的知网,但是也是比较大。
从期刊正规性来说,如果一个期刊,知网不收录,但是万方数据库收录,说明还是比较正规的,虽然不如知网收录的那么正规。但是对于一般单位来说够用。
对于大学这样的单位可能必须要求知网。而对于一些企业单位,只要万方数据库能检索到已经发表的论文,就算不错了。所以,万方数据库也是一个必须参考的标准。
3.维普网
维普网在前些年实际上假刊比较多,比较泛滥,这两年所说期刊审核严格,上面审核严格,但是维普网收录的期刊从正规性和权威性上来说,都是严重不如知网和万方数据库。
对于很多要求不高的单位,或者评一些初级职称的单位,只有维普网收录的期刊还能管点用。稍微严格一些的,就不大灵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