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称论文知识库 > 曹达华发表论文

曹达华发表论文

发布时间:

曹达华发表论文

吊个钢丝有什么好吹嘘的 你不发明自然有人发明 你就说香港的是曹达华发明就是了 就像三线战术一样 欧洲说他发明了 日本也有人发明啊 中国也有人用过啊 本身就不是很高明 简简单单的玩意无所谓那么认真

曹明华发表论文

在“五四”以来的现代散文创作中,最早发端和得到发展的是议论性散文。

由于当时正在展开反对封建主义的思想启蒙运动,这种说理的文字就特别发达起来,当时除有很多政治性、社会性的论文之外,也出现了一些具有文学色彩的议论文字,象《新青年》杂志刊登的李大钊的《青春》、《今》,和陈独秀的《偶象破坏论》、《克林德碑》就是这样的作品。

《新青年》杂志从第4卷第4号(1918年4月)起,还增设了“随感录”这个栏目,陆续发表陈独秀、刘半农、钱玄同等人撰写的短小精悍的议论文字,猛烈地攻讦了封建主义的痼疾。其中,刘半农的文章,在抨击论敌时嬉笑怒骂,寓庄于谐,极尽揶揄与夸张之能事。

与此同时,还有不少重要的报刊杂志也都增设类似的栏目,在这一年12月创刊的《每周评论》和1919年 8月创刊的《新生活》,就都设有“随感录”的栏目。

在这类有关社会和文化思想的评论文字中,有不少都写得生动晓畅,淋漓尽致,很有文学意味,它们的大量出现,促进了议论性散文的发展和繁荣。

在《新青年》“随感录”中最精辟的文字,是由鲁迅所撰写的。

他尖锐地抨击那些吹嘘保存“国粹”的顽固派,“都是‘屠杀者’”(《随感录五十七·屠杀者》),“没一件不与蛮人的文化恰合”(《随感录四十二》),如果还要保存“国粹”,将会发生的严重后果是“中国人要从‘世界人’中挤出”(《随感录三十六》),识见精深,启人深思。

鲁迅还发表了不少篇幅略长的议论性散文,对封建专制制度和它所造成的腐化与愚昧,进行了鞭辟入里的剖析。这些作品充满了深沉而炽热的感情,不仅思想深刻,在艺术上也很有魅力,将议论性散文提到了前所未有的境界。

他终生都撰写这种议论性散文,作为鞭挞反动派以及旧制度、旧思想的武器,以独创的艺术形式,广泛地总结了有关社会与文化思想斗争的经验和规律。

议论性散文是鲁迅的文学遗产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由鲁迅参加奠基和开创的这种议论性散文,后来通常都被称为“杂文”。这种文体在现代散文史和现代文学史上都有极重要的地位。

抒情性散文在“五四”时期常被称为“美文”,它的出现和成长,对于保卫和繁荣新文学创作有着重要的意义。证明“旧文学的示威,在表示旧文学之自以为特长者,白话文学也并非做不到”(鲁迅《小品文的危机》)。它的出现稍晚于杂文,然而在后来获得了很大的发展。

冰心是较早撰写抒情性散文的作者,她的《笑》、《往事》与《寄小读者》,奠定了她在散文创作中的地位。她经常赞颂的主题是母爱、童心和美好的大自然风光,这本身就是对于冷酷和僵化的封建伦理观念的冲击。她的文笔也委宛隽秀,清新明媚,在读者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比起冰心来,叶绍钧的散文创作更能跟上时代的发展,他的散文集《剑鞘》(与俞平伯合著)和《脚步集》中那些吟味社会人生的文字,写得谨严切实,朴素隽永。他在“五卅”以后的有些作品,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

周作人是“五四”时期提倡抒情性散文最力的作者,他的《美文》一文对于此类散文的创作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收录于《自己的园地》、《雨天的书》和《谈虎集》中的抒情小品,写得苍劲古朴,舒徐自如,往往于淡泊之中显出一股凌厉之气,发生过不小的影响。但那些品赏草木虫鱼,沉溺于说理谈玄的作品,却流露出封建士大夫式的闲情逸致。

在文学研究会的作家中,朱自清也是一个重要的散文作家。

他具有多种文字风格,像《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写得绮丽纤秾,情景交融;《荷塘月色》和《绿》,运用对于音乐和色彩的感受,进行巧妙的比喻和联想;《背影》却以白描的文字,勾画了父子离别的凄切场面;《执政府大屠杀记》则是细致曲折地描绘“三·一八”惨案的实况。

朱自清在思想和艺术上作了严肃认真的探索,写出过不少出色的小品散文,为中国现代散文的发展和繁荣作出了贡献。

创造社的主将郭沫若,用一种激荡和奔腾的情调,写出了自己在人世的坎坷,控诉社会的罪恶,倾诉内心的悲愤,《星空》、《橄榄》、《水平线下》等集子,所收入的就是这类作品。

郁达夫的散文具有更大的影响,《还乡记》、《还乡后记》、《日记九种》等篇章,诅咒丑恶的社会,渴望真挚的情爱,坦率地剖析着内心的苦闷与愤慨,写得清新流畅和富有激情。

他写于30年代的《屐痕处处》、《达夫游记》等作品,则又俊秀圆润,富有神韵和气势,而且还表达出憎恶黑暗现实的沉痛和愤激的感情。

以“新月派”诗人闻名的徐志摩,他的散文在20年代也产生过不小的影响。这些作品直抒胸臆,较多表达了他作为自由主义者的思想情趣,艺术上刻意追求,注重锤炼字句,但有的内容伤于轻佻,文字也因追求辞藻的华丽而显得过度的铺张繁复。

“五四”以后,还兴起了一种篇幅短小、更多地省略了叙事因素、同时又具有较多诗意的抒情性散文,即散文诗。

许地山的《空山灵雨》是这类创作首次较大的结集,它抒发情怀,探索哲理,既执著人生、谴责黑暗,又怀疑现世、畏惧斗争,反映了当时某些追求进步与正义的知识分子,也有着软弱和遁世的一面。

在这之前,鲁迅的《自言自语》、郭沫若的《我的散文诗》和刘半农的《老牛》、《晓》等篇什,都是散文诗创作的最初的尝试。至于鲁迅的《野草》,更是散文诗创作中的名著。王统照当时写的一些散文诗,也以激昂的感情打动过读者。30年代从事散文诗创作的还有丽尼和陆蠡。

“五四”前后的散文创作,大都洋溢着反封建的思想感情,体现了个性解放的强烈要求,文学研究会的作家大都表现出了这种倾向,主张浪漫主义的创造社作家在这方面自然表现得更鲜明和突出。

随着社会主义思潮的不断传播和工农革命运动的逐渐高涨,他们都不同程度地将个性解放的要求与对于社会主义的向往结合起来了。

“五四”新文化运动统一战线开始分化以后,坚持反封建斗争的杂文创作依旧在前进着,1924年创刊的《语丝》(见语丝社)周刊,登载的文字就“大抵以简短的感想和批评为主”,1925年创刊的《莽原》周刊,也是为了进行“‘文明批评’和‘社会批评’”,“继续撕去旧社会的假面”。

除了鲁迅之外,周作人和林语堂也是《语丝》的重要作者,围绕着“三·一八”惨案等事件,他们也曾写过一些很有思想锋芒的杂文。但是与此同时,两人也开始表现出妥协和自由主义的消极情绪。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许多革命作家向国民党反动派的文化“围剿”展开了英勇顽强的斗争,左翼或进步的文学刊物都重视刊登杂文,在当时还出版过一些以登载杂文为主的刊物。

鲁迅这个时期的杂文,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为了冲破国民党反动派当局严密的文网,他不得不经常变换笔名,写得较为隐晦曲折,虽是“带着枷锁的跳舞”(《且介亭杂文二集·后记》),却说明他运用这一武器,达到了熟练的地步。

瞿秋白最早认识到鲁迅杂文的重要意义,认为在“这里反映着‘五四’以来中国的思想斗争的历史”(《〈鲁迅杂感选集〉序言》),对于鲁迅杂文的成因、特征和社会作用,进行了精辟的分析。

这一时期,他自己也写了一些杂文,像《民族的灵魂》和《王道诗话》,就都是精粹的作品。郭沫若、茅盾、郁达夫等,也写了不少抨击时弊的杂文。由于杂文创作在30年代的广泛发展,从青年作者笔下涌现出不少成功的作品。

像唐弢的《推背集》、《海天集》,写得犀利劲遒;柯灵的《市楼独唱》,写得简练深切;徐懋庸的《打杂集》,写得质朴隽永,都为战斗的杂文创作增添了光彩。

20年代中期到30年代之间,出现了一批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抒情小品作者。

丰子恺的《缘缘堂随笔》、《车箱社会》,洗练流畅,颇具神韵;梁遇春的《春醪集》、《泪与笑》,娓娓而谈,吟味人生;

李广田的《画廊集》,散发出泥土的芳香,显得绚丽而又浑厚;何其芳的《画梦录》,以令人眩目的色彩,勾画着朦胧和缥缈的图景;

陆蠡的《竹刀》,时时在美丽动人的景色中,编织着令人悲愤的故事;

吴伯箫的《羽书》,善于从生动的形象中,展开海阔天空的遐想。还有钟敬文、靳以、丽尼、缪崇群等,也都各具自己的风格。

广阔地反映生活的散文,是由一批著名的小说家写出的。茅盾的《上海的大年夜》、《故乡杂记》,以深切透辟的文笔,描写出中国城乡在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下,走向萧条和败落的情景;

蹇先艾的《城下集》,愤懑地揭露着麻醉和堕落的社会;

鲁彦的《驴子和骡子》、《旅人的心》,以忧郁的调子诉说着苦难的人生;

巴金的《旅途随笔》、《短简》,愤怒地诅咒黑暗和热情地追求光明;沈从文的《湘行散记》,在舒徐的牧歌情调中,呈现了纷繁的社会小景;

叶紫的《夜的进行曲》、《长江轮上》,象是用皮鞭抽打着腐败和残暴的旧世界;

萧红的《商市街》和《桥》,描写自己在饥饿与死亡线上挣扎时,闪烁出青春与理想的光芒;

吴组缃的《黄昏》、《泰山风光》,淋漓尽致地描绘着各种世态,对于性格的勾勒尤其逼真。

在散文创作获得丰收的时候,林语堂于1932年创办《论语》(见论语派),1934年出版《人间世》,1935年刊印《宇宙风》,提倡离开现实斗争的“幽默”、“性灵”和“闲适”的小品文,形成一时的风尚。

鲁迅和茅盾等左翼作家,及时地批评了他有违于新文学战斗传统的不良倾向,并支持前进的小品文刊物《太白》的工作。

由于时代的需要,叙事性散文也在20年代应运而生,并迅速地产生了比较成熟的作品。

象瞿秋白的《饿乡纪程》和《赤都心史》,记载了十月革命后俄国的真相,以悲壮的史实、昂扬的诗意、激荡的感情和坦率的内心独白,交织成清新奔放和雄浑沉着的艺术风格,表现了作者对于社会主义理想的赤诚追求,是中国出现得较早的报告文学作品。

又如反映“五卅”惨案的《五月三十一日急雨中》(叶绍钧)、《暴风雨》(茅盾)、《街血洗去后》(郑振铎),也都满怀激情地描写了这一重要和难忘的历史场面。

叙事性散文进一步繁荣的标志,是30年代出现了大量报告文学作品。其中,柔石的《一个伟大的印象》,就是较为成功的作品,它以明丽和刚健的笔墨,写出了在革命斗争中锤炼出来的具有共产主义思想觉悟的新人。

韬奋的《萍踪寄语》和《萍踪忆语》,是他游历欧洲的记录,以朴素平易和真挚隽永的文字,写出了资本主义世界种种无法克服的矛盾,却又肯定它在发展生产方面获得了巨大的成就;

写出了资产阶级民主虚伪和残缺的一面,却又认为它比尚未摆脱封建专制的国民党政权,具有无法比拟的民主,表现出严肃认真和实事求是的文风。他的这些作品引起了广大读者的注意,被认为是创造了一种崭新的游记格调。

这说明由于时代和社会的需要,有些游记体裁的作品发生了从侧重于抒情的小品文类型,向侧重于叙事的报告文学类型的转化。

与此相类似的,还有刘思慕的《欧游漫记》,范长江的《中国的西北角》和《塞上行》,以朴实苍劲和议论横生的文字,揭露了当时的黑暗,渲染出日本侵略者强兵压境的危急气氛,激励了许多读者的爱国情绪。他对陕北革命根据地的报道,更是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1936年是报告文学的丰收年,在当时涌现出来的大量作品中,《包身工》(夏衍)和《一九三六年春在太原》(宋之的)是尤为出色的篇章。《一九三六年春在太原》以揶揄的笔墨和别致的结构,写出了山西省的反动统治者推行“防共”措施的恐怖统治;

《包身工》则通过几个令人战栗的人物,揭露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相互勾结,对包身工进行压榨和蹂躏的罪行。这两篇作品,将新闻的真实性和报告的文学性结合在一起,长期以来成为报告文学的示范性作品。

扩展资料:

中国现在散文的创作演变:

从抗战爆发直到解放战争时期,随着社会的动荡和时代脉搏的变化,散文创作的面貌也发生了变化。

虽然整个说来,这个时期散文创作的成绩较之20、30年代要逊色一些,但仍然有自己的特点。首先杂文创作继续取得了新的收获。巴人和他周围的一群作者曾在号称“孤岛”的上海,用杂文作武器同日本侵略者及汉奸走狗战斗,著有《边鼓集》、《横眉集》等。

在大后方的作者中,聂绀弩的《历史的奥秘》、《蛇与塔》,观察犀利,分析透辟,揭露出许多封建主义的痼弊。冯雪峰的《乡风与市风》、《跨的日子》,抨击了封建主义和殖民主义造成的精神创伤,颇具哲理。

夏衍的《此时此地集》、《长途》,孟超的《未偃草》,宋云彬的《破戒草》,秦似的《感觉的音响》,朱自清的《标准与尺度》,林默涵的《狮与龙》等杂文集,都尽了抨击黑暗和歌颂革命的任务。

这个时期里杂文写得最多的是郭沫若,有《羽书集》、《蒲剑集》、《今昔集》、《沸羹集》、《天地玄黄》等集子,以昂扬的激情,智慧的预见,激励广大读者为民主和自由的新中国而奋斗。

相形之下,这一时期的抒情诗与记叙散文数量较少,但很多有成就的作者依旧写出了一些佳作。茅盾是这方面收获最丰富的作者。他的《白杨礼赞》、《风景谈》,就是激荡着时代风云,蕴含着哲理意味的作品。

在抗日根据地和解放区成长起来的大批作家中,也开始写出了具有独特风格的作品,像孙犁的《识字班》、《织席记》等,写得清新朴素,优美动人,达到了相当成熟的地步。

这一时期,由于时局的动荡和客观形势的急遽变化,为读者所关心的报告文学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成为散文创作中最为重要的样式。

继抗日战争前夕茅盾主编的《中国的一日》之后,抗战初期,又出现了梅益等主编的《上海一日》,解放区也曾出现过《五月的延安》、《冀中一日》等报告文学的集体著作。

抗日战争期间,几乎所有的作家都运用这种最具战斗性和群众性的文学样式,敏捷地反映千变万化的现实生活,像丘东平的《第七连》、《我们在那里打了败仗》,对抗战初期硝烟弥漫的气氛、国民党军队的腐败、下级官兵的抗日要求以及敌军的暴行等等,都写得栩栩如生;

曹白的《这里,生命也在呼吸》、《在敌后穿行》,写出了人民群众强烈的抗日要求,以及国民党救亡机构的腐败;萧乾的《矛盾交响乐》、《血红的九月》,以洒脱、秀丽的文字,反映了战时英国的景象。

由于国民党当局加强野蛮的书报检查制度,揭示真实情况的报告文学曾经一度沉寂下来。抗战胜利后,郭沫若的《南京印象》和茅盾《苏联见闻录》,都是值得注意的报告文学著作。

在抗日根据地和解放区,报告文学创作始终在蓬勃地发展着,丁玲的《陕北风光》,以朴素、亲切的文字反映了边区人民的新生活、新风尚;

周立波的《晋察冀边区印象记》和《战地日记》,以一种简洁和严峻的风格,写出了很多打击日本侵略者的战斗故事;

刘白羽的《环行东北》和《历史的暴风雨》,以昂扬的激情抒写了解放战争时期的激烈战斗,跃动着振奋人心的时代脉搏。

此外,《日本人的悲剧》(何其芳)、《新人的故事》(叶以群)、《铁骑兵》(杨朔)、《陈赓将军印象记》(荒煤)等,也是引人注意的收获。

沙汀的《随军散记》,以深切感人的抒情气息,绘声绘色地写出了贺龙将军坚韧、豪爽、诚挚、开朗和富于同情心的鲜明性格,给读者留下了强烈的印象。在这一时代环境中,还有不少年轻的报告文学作家成长起来,写出了具有独特风格的作品。

象黄钢的《开麦拉前的汪精卫》、《我看见了八路军》,有着生动的描绘、辛辣的讽喻和充满鼓动力量的政论性,显出了壮阔的气势;华山的《窑洞阵地战》、《碉堡线上》,在描写艰苦的战斗岁月时,洋溢着质朴的泥土气息和诙谐的乐观主义精神。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现代散文

我也很喜欢散文的,有时间我就会拜读好的文章的。

根据1987-2015年最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一级美术师数据库》名单 ,国家一级美术师目前全国共有140人,他们分别是:

北京市

曲毓琦(书法)、韩美林(国画)、沈鹏(书法)、孙长杰(国画)、杨晓阳(国画)

湖北省

丁竹君(国画)、周韶华(国画)、冷军(国画)、 蒋昌忠(国画)、杨坤炳(书法)

河南省

张清渠(国画)、赵家贵(国画)、张海(书法)、李自强(国画)、杨百亮(国画)

安徽省

陈玉先(国画)、柏龙华(水彩)、王涛(国画)、程宏月(国画)、朱宝善(国画)

湖南省

刘云(油画)、雷双(油画)、刘大明(书法)、王政(书法)、莫克展(国画)

河北省

康连顺(油画)、李秀锋(国画)、张济海(书法)、赵振川(国画)、胡晔明(书法)

吉林省

王云鹏(油画)、孙维国(国画)、孙云天(国画)、路燕斌(国画)、朱嘉凡(油画)

陕西省

崔振宽(国画)、郭全忠(国画)、江文湛(国画)、张文祥(国画)、王天任(雕塑)

四川省

郭汝愚(国画)、汪天寿(国画)、杨晓亮(国画)、钱坤(油画)、罗中建(书法)

山东省

孔维克(国画)、吕建德(书法)、岳本贵(国画)、赵文成(国画)、刘国明(书法)

贵州省

鲁风(国画)、杨凡(书法)、王系松(国画)、陈国梁(工美)、沈宁波(国画)

内蒙古自治区

孙海晨(国画)、范建春(国画)、康文磊(书法)、靳文艺(国画)、杨凌春(书法)

山西省

李元茂(书法)、陈巨锁(书法)、赵贵明(国画)、胡晓明(国画)、亢银中(书法)

江苏省

喻继高(国画)、言恭达(书法)、陈太明(国画)、孙晓云(书法)、蒋义海(国画)

宁夏自治区

刘正谦(书法)、胡正(国画)、赵忠字(国画)、王枰(国画)、吴善璋(书法)

海南省

陈茂叶(国画)、朱东晓(国画)、吴东民(书法)、游小林(书法)、陈银平(国画)

江西省

黄若澄(工美)、俞新民(国画)、冯林(工美)、张元华(书法)、贺梓金(书画)

天津市

高振远(国画)、张兆年(油画)、高晓笛(国画)、史玉(工笔)、戴玉萍(工笔)

浙江省

姜宝林(国画)、张洪庆(书法)、戴宏海(国画)、徐竹初(雕刻)、曹明华(国画)

广东省

庞国华(彩绘)、唐大禧(雕塑)、陈永锵(国画)、徐子屏(书法)、周信雄(油画)

福建省

曾贤谋(国画)、陈立德(漆画)、陈奋武(书法)、卓成化(工美)、邓根法(油画)

辽宁省

白国文(国画)、萧玉田(国画)、曹广福(国画)、崔瑛(书画)、史永志(国画)

甘肃省

刘鸢(国画)、伯凤麟(国画)、周振东(国画)、王洁(书法)、牟水元(工美)

广西省

续晋荣(国画)、张超文(水彩)、赵荣昌(国画)、覃绍殷(国画)、谢中平(国画)

云南省

傅小冰(书法)、李文献(书法)、向进兴(国画)、杨照昌(国画)、黄河(国画)

青海省

杨明(国画)、赵君元(书法)、钟万明(书法)、徐喜荣(国画)、王太平(书法)

黑龙江省

姜作杰(国画)、王革滨(油画)、王誉添(书法)、高君(国画)、范喜伦(国画)

上海市

蔡超(国画)、丁观加(国画)、张森(书法)、罗昌(国画)、李建(国画)

中国现代散文三十年丰富多样、起伏变迁的发展,反映了现代中国社会整个生活面貌,而且从各种典型的散文作品中,都可以发现出作家的心灵轨迹,个性特色,郁达长说:“现代散文的最大特征,是每一个作家的每一篇散文里所表现出的个性,比以前的任何散文都来得强”。现代散文的发展变迁深受时代的推动和制约。现代中国社会在各方面所进行的反帝反封建,民族民主革命是时代发展的主流,现代散文作家队伍在时代的变迁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一次次的分化的组合,各人的选择不一,在历史上起的作用也就因人而异、对现代的中国文学,现代的中国散文史作出的贡献也不同,这一时期作家有:林语堂、周作人、郁达夫等,可以说,鲁迅是中国现代散文的最主要的奠基人,鲁迅的散文,以其博大精深的思想内容和无与伦比的艺术成就,被公认为是世界文学的奇葩。当代散文同样渊源于中华民族的文化母体,有着相同或相近的语言形态,以及隐含在语言之中的民族性格、心理、情感、思维方式和浮现于语言之上的道德规范、价值取向、人格理想、生活态度、审美观念,因此,半个世纪以来的中国当代散文史堪称“一部民族文化性格的演变史,一部民族审美性格的变迁史和发展史”。一、现代中国现代文学是指1919年-1949年间的文学,中国现代散文也同样如此,在这三十多年中,散文的发展也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1919-1927,以反帝反封建为主题,从五四新文学革命至1927年,这是中国现代散文的开创时期。开创了现代散文关注人生、参与历史变革,其基本主题是反帝反封建,艺术上创建了各式各样;有效表达现代人思想感情,适合现代读者审美需要的散文,奠定了现代文学的发展基础,这一时期在中国的散文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第二阶段1928-1937,以阶段斗争为主题,大革命失败后,革命形势的逆转,新文学阵营地也在这个历史转折关头发生了新的分化和组合,广大作家的创作面临了新的考验和选择,这一时期散文取材的范围扩展,写实性,战斗性增强,社会政治思想主题深化,使现代散文沿着反帝反封建的方面继续前进,并为下一阶段的服务于民族,民主革命的战争提供了宝贵经验。第三阶段,1937-1949,以抗日战争、抗日救亡主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中国社会进入了战时大动荡、大变迁的状态,由于这一时期客观上不同政治区域,文化据点不同,作家的创作也因时因地而异,比如上海的“孤岛”时期,国统区,解放区各地的散文创作及特点也有不同。在“文学革命”的呐喊中就有散文变革的呼声。刘半农首先提出“文学散文”的概念。周作人率先把文学散文称为“美文”。王统照在《纯散文》一文中,则把文学散文称为“纯散文”且分为五类:一、历史类的散文,又称叙述的散文;二、描写的散文,包括状物写景一类的作品;三、演说类的散文,又称激动的散文;四、教训的散文,又称说明散文;五、时代的散文,又称杂散文。这些理论观点,更新了散文观念,在散文的语言形式、文体格式、思想内容诸方面提出了革故鼎新的任务和要求,对现代散文的创建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五四”时期的新型散文以性质和功用区分,主要包括议论性散文和记叙抒情散文两大类型。中国现代散文中的记叙抒情文,是以众多的记游之作开头的。游记、通讯一类文体适应社会开放、中外沟通的时代需要而迅速兴起,风行一时,出现了一批游记名家和游记专集,如瞿秋白的《饿乡纪程》和《赤都心史》,谢冰心的《寄小读者》,徐志摩的《巴黎的鳞爪》,徐蔚南和王世颖的《龙山梦痕》等。早期游记体散文中还出现了一些可称为“漂泊记”、“流浪记”的作品,如郁达夫的《还乡记》、成仿吾的《太湖游记》等。这些作品侧重抒写作者的漂泊生涯、不幸遭遇及其不满现实、崇拜自然的浪漫感伤情绪,带有浓厚的自叙传色彩和释愤抒情气息。抒情性散文小品的勃兴发生在“五四”运动爆发之后。觉醒的知识分子挣脱封建主义束缚,思想感情获得大解放,他们热烈追求新的人生理想,积极探索个人和社会的出路,但同时也“更分明的看见了周围的无涯际的黑暗”(鲁迅语),更真切地感到觉醒的痛苦和前途的渺茫,更敏锐发觉理想追求与现实社会的尖锐对立,大多处于梦醒之后而无路可走的苦闷彷徨状态。这种社会心态促成了抒情散文的蓬勃发展。第二个十年的散文继承和发扬“五四”文学期刊的传统,适应时代需要,在现实生活土壤中不断拓展散文的疆土,充分发挥了散文反映现实轻便自由的特长,在现代散文史上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散文诗跨过幼稚的试作阶段,出现了鲁迅《野草》这样的艺术丰碑,和焦菊隐《夜哭》、高长虹《心的探险》、于赓虞《魔鬼的舞蹈》以及不少单篇的成功之作,标志着散文诗这种新创的抒情文体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鲁迅的散文创作有散文集《野草》(1924-1926)记叙散文《朝花夕拾》。《野草》侧重于展示作家主体的自我内心世界,复杂、尖锐的茅盾和斗争,通过自我的抒怀述志来折射,几乎包括鲁迅情绪,性格,甚至整个内心世界,各个侧面,是启蒙时期的文化批判者间者向启蒙时期后的战斗者转折过渡的心灵历史,是苦闷中求索,失望中抗争,孤独中前进。《朝花夕拾》则围绕自己的生活道路,回忆、记述一些人和事,通过记事怀人来反映时代变迁。其中《野草》在艺术上:广泛采取象征主义的方法(造词)、(结构)……、有时借助于眼前自然景观的象征性描写等,有时借助于梦境,幻境等,有时借助于寓言故事创造等,都体现出从小见大,实中见虚,由一而众,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以形带意的特点;《野草》是鲁迅融化中西文化的艺术创造,“散文诗”“象征主义”概论手法是新文化运动初期从国外引进,鲁迅散文诗受波德莱尔、屠格涅夫等影响,同时,《野草》中受到中国古典文学和民间文学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唯其如此,鲁迅才取得艺术手法,探索手法上的极大成功。冰心《笑》和《往事》,许地山《空山灵雨》,是这时期最早的抒情小品名篇和“美文”佳作。随后,周作人陆续发表了那些影响很大的平和冲淡之作,朱自清也写出了脍炙人口的《背影》和《荷塘月色》,鲁迅在《朝花夕拾》中忆旧述感,郭沫若在《小品六章》中捕捉“牧歌的情绪”,……在短短五六年间,抒情性散文小品领域就出现了名家辈出、佳作连篇、形式多样、风格各异的盛况。“五四”记叙抒情散文率先发展成为一种自觉的艺术创作和独立的文学形式,形成了以它为文学散文主体的新的发展格局。这是“五四”散文艺术变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另一个重要方面是,散文的语言形式发生了根本变革。人们不仅用白话写作议论文、杂感文,而且用白话创作叙事抒情散文,不仅写得平易畅达,自然活泼,而且也能写得简洁缜密,优美隽永。在20世纪20年代末,杂感短评因为形势严峻,不能不由正面交锋变为旁敲侧击,由锋芒毕露变为隐晦曲折。散文小品领域也发生明显的分化和变化:茅盾等人的抒情小品曲折表达自己对大革命失败的情感经验和理性反思,沉郁顿挫,含蓄蕴藉;周作人等人开始改弦易辙,往闲适、趣味一路发展。游记方面出现了流亡、避祸、销忧之类的新内容。这种种变迁的迹象预示着20世纪30年代散文将迎来一个更为丰富复杂、五光十色的发展前景。进入30年代,伴随民族民主革命浪潮日益高涨,散文界重新趋于活跃。以1932年底黎烈文接编并改革《申报·自由谈》为重要标志,散文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繁荣兴盛期。专注于散文的刊物有《太白》、《论语》等,1933年和1934年分别被称为“小品文年”和“杂志年”,可见极一时之盛。30年代散文创作队伍空前壮大,老作家中,鲁迅、周作人等人,都不断有散文新作问世,仍是这一时期散文界的主干;20年代中期开始从事散文创作的作家,如茅盾、丰子恺、鲁彦、沈从文等,到这时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还有20年代末30年代初陆续涌现的一大批文学新人,如何其芳、李广田等活跃于散文界,成为30年代创作的一支生力军。在新老作家的辛勤耕耘下,30年代散文园地呈现出繁花似锦、全面丰收的动人局面。另外,在20世纪30年代这热闹繁杂的散文界,存在着两种主要艺术倾向、两种流派的鲜明对立,即“论语派”和“太白派”的抗争:1932年9月,林语堂创办《论语》半月刊,提倡“幽默小品”和“趣味小品”;继而创办《人间世》,打出“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的旗号;后来还创办了《宇宙风》,从而形成了以林语堂、周作人为代表的“论语派”。他们在趣味、游戏、幽默、闲适中改变了20年代散文“问世”的路径,从意兴湍扬的激扬文字走向了沉潜适世的生命关怀与日常人生的吟味咀嚼。所谓“太白派”,指的是团结在《太白》杂志周围,以左翼作家为骨干,包括鲁迅、茅盾、陈望道、胡风、聂绀弩、曹聚仁、徐懋庸、唐弢、陈子展、夏征农等。他们支持创办了《涛声》、《新语林》、《太白》、《芒种》、《中流》等刊物,积极提倡反映现实生活斗争的“新的小品文”,促进了30年代散文写实精神的发展和深化。超然于“论语派”和“太白派”之外,有些名作家独自拓展个人的创作道路,如朱自清、谢冰心等,或絮语家常琐事,领略人生情趣;或记述异域文化风习,陶写古国山水名胜;或回忆个人经历,怀念师友亲人;大多回避政治性题材和尖锐问题,但又不流入消闲玩世之类,主要以益人心智的知识、情趣和自然美吸引读者,在随笔、游记、传记和抒情散文等方面取得很高艺术成就。平津一带文坛新崛起的一批年青作家,如何其芳、李广田、缪崇群、丽尼、陆蠡等,他们专注于叙事抒情散文的创作,力图把散文作为“一种纯粹的独立的创作”(何其芳语),刻意追求散文艺术本身的圆满完美。这种有意追求散文艺术性的倾向,突出地表现在所谓“小说家的散文”和“诗人的散文”两类作品里。东北作家群,代表作家有萧军、萧红等。“东北作家群”的散文创作以反映东北沦陷区人民的生活斗争和自身的逃难经历为主要内容,充满着血泪的控诉、悲愤的呼号和对白山黑水、父老同胞的刻骨镂心的思念,开了抗战文学的先声。二、当代散文新时期散文的创作在内陆主要继承了四十年代解放区以记实为主的记实性散文和古典散文,导致建国初期“通讯”、“报告”极盛一时,后者则促成六十年代“诗”化的散文创作的热潮,在前二十七年的时间里,散文创作缓慢而有限地发展,无论创作方法,艺术个性,还是品种样式,风格流派,都比较单调,甚至趋于雷同化、模式化、公式化。为了摆脱这样的框架和模式,一辈散文作者回归“五四”散文创作传统,他们在作品中高扬个性意识、文体品位和文体意识,使现代散文得以薪火相传,只有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思想个性的解放,封闭体制的打破,艺术视野的扩大,才使大陆散文经历了长时间的徘徊与停滞之后,迎来了真正的转机,散文创作形成热潮。在台湾,散文继承和发扬了中国古典文学传统和“五四”文化余韵,成为台湾文坛最能保持中国传统中国气派的一种文体,台湾早期散文出现软硬两种主要倾向。“硬性散文”即是带有强烈反共意识,文章中有口号式的宣言;“软性散文”即继承冰心《寄小读者》风格的“闺秀散文”,“其内容则是爱心、真理、哲言、梦幻。其文风则是怀旧、感伤、浪漫、纯情与唯美。其文字情调则是刻意雕镂,潜心修饰,充满文绉绉的软性腔调”。八十年代末期,台湾当局解除戒严令,言论尺度大为开放。随着政治禁忌的减少,散文中意识形态的杂然并呈,实为七十年来所未见,出现了“山林/乡土散文”、“生态环保散文”、“政治散文”和“私散文”。正是在振兴散文创作的诉求下,一直被认为是超稳定结构的散文文体从八十年代开始在台海两岸掀起变革热潮。在大陆,首先是一批老作家突破了散文“简约”、“抒情”的审美规范,接着是一批学者、小说家、诗人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大散文”的理论主张,重新恢复散文的大度和洒脱。真正给传统散文美学观念带来天翻地覆的变革,并在散文文体的创新发展上具有革命性意义的是唐敏、赵玫、黄一鸾、斯妤等女作家和曹明华、胡晓梦、元元、苇岸、钟鸣、张锐锋等新生代散文家。在台湾,散文文体求变革新的追求一直未曾中断。早在六十年代,余光中就提倡过“散文革命”,他的散文文体革新,从理论到创作实践都比较全面。到了八十年代,余光中仍然不忘提倡散文文体的开拓与变通,主张“众体兼擅”。在余光中之后,林燿德、简媜、杜十三、张启疆、周志文等人的都市散文则被认为是摆脱感性散文的形式与内容的“一只突起的异军”。八十年代兴起的都市散文不再耽溺于以抒情为主流的叙述模式,突破抒情散文第一人称的主体中心,改以知性的角度观察人生的感官世界,发掘其背后潜藏的多重形而上意义,因而越来越趋近于当代小说形构的思维,并明显地寓言化。内陆作家在散文文体实践上最大胆也最有创新的是钟鸣,他在1998年推出150万字的三卷本《旁观者》一书,文体纵横交错,新颖复杂,作者熔随笔、小说、诗歌、文论、传记、注释、翻译、文献、新闻、摄影、手稿等于一炉,通过“自由的文体展示出自由的精神”,体验了“一次飘逸而精致的文本解放”。这部极富实验精神和先锋意味的书甫一问世,立即引起出版界和文学界的极大兴趣。《旁观者》被认为“是九十年代以来最具个性的散文作品之一”。进入九十年代,一股散文文体革命潮正悄然勃兴于台海两岸文坛,这就是文类的跨越与整合。台湾的罗智成,相继推出《无法归类的专辑》及《无法归类的专辑2》,有人称罗智成是“一个无法归类为散文家、诗人或插画者、摄影者的作者”,郑明娳认为他“不满既有散文文类的单纯性,蓄意向其他文类寻求营养,以突破类型界限,希望藉此别创一格,开拓一超越文类的新局面”。第二个十年的散文继承和发扬“五四”文学期刊的传统,适应时代需要,在现实生活土壤中不断拓展散文的疆土,充分发挥了散文反映现实轻便自由的特长,在现代散文史上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来源:中国散文网)

曹帮华发表的所有论文

森林培育博士点森林培育博士点于2003年申报成功,于2004年开始招生。研究方向:1. 人工林培育与植被重建方向: 本方向长期以来注重分析造林地立地因子与林木生长发育生物学、生态生理学特性的关系,开展了造林树种选择、人工林群体结构和混交林种间关系的研究,提出了集约栽培条件下工业人工林优化栽培模式;开展了困难造林地植被重建与生态恢复理论与技术的研究,揭示了植被自然恢复规律和人工重建机理。本方向是林学学科传统的研究领域。下设2个领域(1)人工林定向培育理论与技术;(2)困难造林地植被恢复理论与技术;2. 林木良种壮苗繁育理论与技术方向: 本方向形成了以林木良种选育、快速繁殖、技术推广三大模块为主体的科研模式。运用树种改良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收集了国内外杨树、银杏、刺槐等树种种质资源350余份,建立了固定的种质资源基因库;经过区域化试验,筛选出一批综合性状优良的品种;研究了主要树种种子后熟生理和苗木活力。3. 经济林栽培理论与技术方向: 以华北地区主要经济树种为研究对象,以经济林丰产、优质、高效栽培为研究目标,深入研究了主要经济树种的生物学、生理学和生态学特性,揭示了集约栽培条件下经济林个体和群体的生长发育规律、产量增长进程和质量形成机制,掌握了实现高产、优质、高效栽培的林地环境调控、土壤培肥、节水灌溉和树体管理技术,形成了一整套具有鲜明特色的华北农区林业发展和经济林开发技术模式。导师队伍:人工林培育与植被重建方向 王华田、张光灿 教授。林木良种壮苗繁育理论与技术方向 邢世岩、孙明高 教授。经济林培育理论与技术方向 牟志美、陈学森、侯立群教授。森林培育硕士点森林培育硕士点于1981年开始招生,目前(至2002年)共培养硕士50人。研究方向:1. 人工林培育与植被重建方向: 本方向注重分析造林地立地因子与林木生长发育生物学、生态生理学特性的关系,开展造林树种选择、人工林群体结构和混交林种间关系的研究,开展困难造林地植被重建与生态恢复理论与技术的研究,揭示植被自然恢复规律和人工重建机理。本方向是林学学科传统的研究领域。下设2个方向(1)人工林定向培育理论与技术;(2)困难造林地植被恢复理论与技术;2. 林木良种壮苗繁育理论与技术方向: 本方向以林木良种选育、快速繁殖、技术推广三大模块为主体的科研模式。运用树种改良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收集了国内外树种种质资源,建立种质资源基因库;经过区域化试验,筛选出一批综合性状优良的品种;研究主要树种种子后熟生理和苗木活力。3. 经济林栽培理论与技术方向: 以华北地区主要经济树种为研究对象,以经济林丰产、优质、高效栽培为研究目标,深入研究主要经济树种的生物学、生理学和生态学特性,揭示集约栽培条件下经济林个体和群体的生长发育规律、产量增长进程和质量形成机制,掌握实现高产、优质、高效栽培的林地环境调控、土壤培肥、节水灌溉和树体管理技术。导师队伍:人工林培育与植被重建方向 王华田、林全业 教授。林木良种壮苗繁育理论与技术方向 邢世岩、孙明高 教授、曹帮华 副教授。经济林培育理论与技术方向 陈学森、侯立群 教授、李 键 副教授。林木遗传育种硕士点林木遗传育种硕士点于2003年申报成功,于2004年开始招生。研究方向:1. 经济林种质资源搜集、保存、研究与利用方向: 本研究方向将应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相结合、资源评价与遗传育种相结合、常规有性杂交与生物技术相结合、品种选育与配套栽培技术措施研究相结合选育新品种。2. 林木分子生物学与生物技术: 以木本植物为研究对象,以创建丰产、优质、多抗木本植物新种质为目标,运用植物分子生物学理论和基因工程技术,对木本植物目标基因进行了定位、分离、克隆和转化。导师队伍:经济林种质资源收集、保存、研究与利用 邢世岩、陈学森、冯殿齐。林木分子生物学与生物技术 张克强、丰 震。林木良种选育 孙明高 、王长宪。特种经济动物饲养硕士点山东农业大学特种经济动物饲养(蚕)硕士点,挂靠在林学院蚕学系,1995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设立,1997年正式招生,已招生7届,共34人,另外招收在职农业推广硕士生16人,已毕业研究生4届,11人,其中有7人考取了浙江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农科院等单位的博士研究生。导师队伍:本学科点现有正式导师8人,其中博导2人,导师中获博士学位或在读博士5人。他们是:牟志美 教授(博导)、崔为正 教授(博导)、刘训理 教授(博导)、刘庆信 教授(博导)、王洪利 副教授、李卫国 副教授、王彦文 副教授、邹风竹 副教授、周垂钦 研究员。另外,从日本国立遗传学研究所、浙江大学、西南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中国农科院蚕业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昆虫研究所等单位聘请客座教授和兼职导师13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研究方向:蚕桑种质资源与遗传育种、家蚕生理生化与饲养技术、家蚕病理与蚕病防治、蚕桑生物技术、丝茧学与蚕丝化学、生物资源工程。学位课程:自然辩证法、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外语、高级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高级蚕桑学、动物生化实验技术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学科硕士点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创建于1990年,2000年被批准为硕士学位授权点,2002年开始招收研究生,目前在校研究生(两届)15人。本学科现有山东农业大学水土综合治理研究所、生态环境工程实验室。研究方向:流域管理与信息技术: 本方向密切结合中国目前的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以北方土石山区为重点,以山东省石质山地为核心,以3S技术为基础,开展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和经济开发理论与技术研究。植被恢复与生态修复:本研究方向密切结合目前我国六大林业生态工程建设,重点研究北方石质山区、山东省黄河故道风沙区以及工矿区废弃地等退化生态系统的植被恢复与生态修复理论与技术。沙地治理与经济开发:本研究方向密切结合目前我国的荒漠化防治工程建设,以山东省的沿海风沙化土地与内陆风沙化土地为主体,研究各种类型沙地的综合治理与经济开发理论与技术。导师队伍:本学科现有导师组成员10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5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有4人。分别是:张光灿 杨吉华 张良成 马树升 刘福胜李传荣 刘 霞 倪深海 张庆华 李天科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硕士点山东农业大学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硕士点,挂靠在林学院,2003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设立,并正式招生。研究方向:园林植物栽培生理;园林植物种质资源;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园林植物造景应用导师队伍:本学科点现有导师8人,其中博导2人,导师中获博士学位或在读博士3人。他们是:赵兰勇 教授(博导)、张志国 教授(博导)、臧德奎教授、丰震 副教授、樊金会 副教授、邢黎峰 副教授、陈东田 副教授、于东明 副教授。科学研究:近年来共承担国家、省、厅级科研课题30余项,获得各种科技奖励20多项,在核心期刊发表科技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10多部。学位课程:自然辩证法、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外语、高级植物生理学、园林植物品种分类学、园林植物造景与应用。出现:09级园林专业王勇,网上钱财,尚未解决

清华大学曹越发表论文

百度,栗红强

问得刁钻阿序号 书名 责任者 分类号 出版社1 1949解放 葛红国,裴志海著 I25/464 江苏文艺出版社2 C形包围:内忧外患下的中国突围 戴旭著 E2/1 文汇出版社3 photoshop中国画绘画技法 王晓红等编著 TP391.41/102 清华大学出版社2 C形包围:内忧外患下的中国突围 戴旭著 E2/1 文汇出版社3 photoshop中国画绘画技法 王晓红等编著 TP391.41/102 清华大学出版社4 阿里 毕淑敏著 I247.7/280 江西人民出版社5 埃及艺术 高火编著 J141.109/1 河北教育出版社6 奥运激情满校园 湖南省教育厅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编 H194/8 银河出版社7 八大山人生平及作品系年 萧鸿鸣著 I102.2/1-2 北京燕山出版社8 巴罗克艺术 邵亮编著 J110.94/2 河北教育出版社9 把握当下 刘丙仁编著 B821-49/83 中国致公出版社10 百年大栅栏 张金起著 K291/21 重庆出版社11 百喻经释义 王孺童校释 B942.1/4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2 棒喝人生:佛道儒家点醒人生的妙语 王诗书编著 B948-4/1 新世界出版社13 宝贝,宝贝 周国平著 I267/463 江苏人民出版社14 不抱怨的世界②:关系决定命运 (美)威尔·鲍温著 B821-49/75/2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5 不焦虑的秘密:21种自愈方法迅速摆脱焦虑 (美)波特著 R749.7-4-/1 万卷出版公司16 餐巾纸上的创业课 (日)神田昌典著 B848.4-49/103 重庆出版社17 苍穹之昴 上 (日)浅田次郎著 I313.45/24/1 湖南出版社18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德)尼采著 B516.47/7 湖南文艺出版社19 超级歌霸MP3(激情广场) 《音乐无限》主编 J642.1/40 伊犁人民出版社20 超级歌霸MP3(想唱就唱) 《音乐无限》主编 J642.1/39 伊犁人民出版社21 超现实数码影像创意 1 (英)哈金斯著 TN911.73/1/1 浙江摄影出版社22 超现实数码影像创意 2 (英)雷诺-克拉克编著 TN911.73/1/2 浙江摄影出版社23 出入命门:中医文化探津 李良松,郭洪涛著 R2-05/1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4 创业成功的秘诀 姜博仁著 F276.3/1 当代中国出版社25 此情自可成追忆 白衣萧郎著 I217.2/174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6 大师的艺术课:神韵天成 学养斋编 J-49/3 河北大学出版社27 大学生科研导论 陈中文,袁小鹏编著 G644/3 科学出版社28 大洋洲艺术 张荣生编著 J160.09/1 河北教育出版社29 带着感恩的心去工作 于学红著 B821-49/81 哈尔滨出版社30 当中国统治世界:中国的崛起和西方世界的衰落 (英)雅克著 F120.3/1 中信出版社31 道德箴言录 (法)拉罗什福科著 B825-49/33 湖南文艺出版社32 狄小杰侦探社 蔡骏工作室著 I247.7/282 重庆出版社33 第三只眼:《同舟共进》精华系列 王家声主编 D602-62/2 广东人民出版社34 第一次当主管 唯高主编 F719.3/2 中国物资出版社35 东南亚艺术 朗天咏编著 J133.09/1 河北教育出版社36 读史举要 苏渊雷著 K0/7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37 读史入门 许凌云著 K0/8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38 俄罗斯艺术 胡建成编著 J151.2-64/1 河北教育出版社39 二十世纪西方艺术 曹庆晖编著 J150.095/1 河北教育出版社40 非洲黑人雕刻艺术 张荣生编著 J309.4/2 河北教育出版社41 飞扬与落寞:老舍的沉浮人生 蒋泥著 K825.6/187 东方出版社42 风俗民情 刘泓,浩瀚主编 H319.4:K/4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43 凤飞千仞:吉首大学形象与精神阐释 游俊,张建水主编 G649.286.4/2 高教出版社44 佛传:《释迦如来应化事迹》注译 王孺童注译 B949.935.1/1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45 佛典辑要 赖永海著 B948/11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46 佛教基本知识 正果法师编述 B94/27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47 佛教入门—历史与教义 姚卫群著 B94/26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48 佛教三字经汇解:含《金刚经述义》《正信录校注》 王孺童校注 B942/1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49 富同学穷同学 王海滨著 B848.4-49/105 山西经济出版社50 哥特式艺术 洪洋编著 J131.309/1 河北教育出版社51 跟我学数码摄影 三品羊编著 TB86/2 人民邮电出版社52 共和国部长访谈录 马国川著 K827.7/43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53 古代西亚艺术 高火编著 J137.09/1 河北教育出版社54 古今名人 浩瀚,李生禄主编 H319.4:K/3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55 国歌 袁子弹著 K825.7/48 湖南出版社56 国史要义 柳诒徵著 K207/30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57 国学词典 谢谦编著 Z126/5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58 国学导读 刘兆佑等著 Z126/4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59 国学治学方法 杜松柏著 Z126-3/1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60 好莱坞与情路难 (法)朱利耶著 J905.712/2 北京大学出版社61 和平礼物 林徽因随笔 林徽因著 I266.1/5 北京大学出版社62 黑道 上部 何顿著 I247.5/1757/1 湖南文艺出版社63 黑道 下部 何顿著 I247.5/1757/2 湖南文艺出版社64 红楼梦八十回后真故事 刘心武著 I207.411/59 江苏人民出版社65 红色后代的苏联印记 赵嘉麟,葛万青著 I25/465 湖北人民出版社66 红叶诗风:第二辑 红叶诗词研讨组编 I227.8/6/267 花样少年少女:写真书 八大电视公司著 J905.2/4 上海人民出版社68 恍若梦中一相逢 胥智慧著 I217.2/173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69 回归 (英)希斯洛普著 I561.45/63 南海出版公司70 计较,是贫穷的开始 周春明著 B821-49/80 万卷出版公司71 家庭生活 沈光煜,浩瀚主编 H319.4:D/2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72 甲午战争史 戚其章著 K256.306/1 上海人民出版社73 教育局长 岳东西著 I247.5/1754 春风文艺出版社74 接触 (美)卡尔·萨根著 I712.45/170 重庆出版社75 静静的峒河 刘哲主编 I217.1/50 海南出版社76 居高声自远 马思聪著 I267/467 百花文艺出版社77 局 叶韧著 I247.5/1756 新世界出版社78 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导读 本书编写组编 D616/10 人民出版社79 科学发展观专题辅导 本书编写组编 D616/11 人民出版社80 孔子很着急:从“于丹红”现象说起 鄢圣华主编 B222.55/1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81 跨文化交际 王催春主编 H31/103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82 老师 梁晓声著 I217.2/175 中国物资出版社83 老照片 捌 冯克力主编 K106/1/8 山东画报出版社84 老照片 贰 冯克力主编 K106/1/2 山东画报出版社85 老照片 玖 冯克力主编 K106/1/9 山东画报出版社86 老照片 陆 冯克力主编 K106/1/6 山东画报出版社87 老照片 柒 冯克力主编 K106/1/7 山东画报出版社88 老照片 叁 冯克力主编 K106/1/3 山东画报出版社89 老照片 拾 冯克力主编 K106/1/10 山东画报出版社90 老照片 拾贰 冯克力主编 K106/1/12 山东画报出版社91 老照片 拾叁 冯克力主编 K106/1/13 山东画报出版社92 老照片 拾壹 冯克力主编 K106/1/11 山东画报出版社93 老照片 肆 冯克力主编 K106/1/4 山东画报出版社94 老照片 伍 冯克力主编 K106/1/5 山东画报出版社95 老照片 壹 冯克力主编 K106/1/1 山东画报出版社96 黎原回忆录 黎原著 K827=7/15 中国人民解放军出版社97 历史的性格:布衣读《资治通鉴》 刘义光著 K204.3/11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98 历史人物(含《甲申三百年祭》) 郭沫若著 K820.2/4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99 历史深处:《同舟共进》精华系列 王家声主编 K209/38 广东人民出版社100 绿山墙的安妮 (加)蒙哥马利著 I711.84/2 重庆出版社101 罗马式艺术 王琳编著 J154.609/1 河北教育出版社102 逻辑 金岳霖著 B81/20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03 马上天下 徐贵祥著 I247.5/1755 人民文学出版社104 蛮族艺术 廖旸编著 J110.9/17 河北教育出版社105 美国艺术 郭西萌编著 J171.209/1 河北教育出版社106 美洲印第安艺术 张荣生编著 J170.9/1 河北教育出版社107 蒙田随笔 (法)蒙田著 I565.63/1 湖南文艺出版社108 名山之谜:探秘中国十八座名山 宋本蓉编著 K928.3/5 哈尔滨出版社109 命在心 运在手 马银春编著 B848.4-49/106 中国物资出版社110 谋职:职业规划中的9个设问 孟娟编著 C913.2/6 中国物资出版社111 你的礼仪价值百万②:职场修炼篇 周思敏编著 K891.26/3/2 纺织工业出版社112 你的礼仪价值百万③:商务社交篇 周思敏编著 K891.26/3/3 纺织工业出版社113 扭力中的思考 易江著 C53/50 中山大学出版社114 女人平凡不平庸 罗鲜编著 Z228.4/5 中国物资出版社115 欧洲史前艺术 高火编著 J150.092/1 河北教育出版社116 欧洲文艺复兴造型艺术 下 洪洋编著 J331(5).64/1 河北教育出版社117 戚继光 张笑天著 I247.5/1759 作家出版社118 牵梦北大:北大新生畅谈中学学习与成长 刘明利主编 G635.5-53/1 北京大学出版社119 青少年生存智慧故事 张卫红编著 B821-49/82 时代文艺出版社120 清代学术概论 梁启超著 B249/1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21 圈单 元亨著 I247.5/1758 华文出版社122 全明诗 第二册 全明诗编纂委员会编 I222.748/2/2 上海古籍出版社123 全明诗 第三册 全明诗编纂委员会编 I222.748/2/3 上海古籍出版社124 全明诗 第一册 全明诗编纂委员会编 I222.748/2/1 上海古籍出版社125 全球最美的100风情小镇 《图说天下.国家地理系列》编委会编 K915/9 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126 群经要义 陈克明著 Z126.1/2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27 人间词话 王国维著 I207.23/44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28 认识你,是命运对我的恩赐 艾米等著 I207.425/6 万卷出版公司129 日本艺术 史玲编著 J131.309/2 河北教育出版社130 儒家、儒教与中国制度资源 干春松编 B222.05/6 江西人民出版社131 瑞龙吟草续集 彭瑞龙著 I227/140/2132 善斋花卉印谱 陈善群著 J821/5 广东人民出版社133 舍得:星云大师的人生经营课 星云大师著 B948-49/3 江苏文艺出版社134 设计素描研究 罗兴华著 J214/30 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135 诗经讲义稿(含《中国古代文学史讲义》) 傅斯年著 I207.22/157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36 诗经韵读 楚词韵读 王力著 H111/3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37 十九世纪下半叶西方艺术 上 邵亮编著 J110.94/1/1 河北教育出版社138 十九世纪下半叶西方艺术 下 邵亮编著 J110.94/1/2 河北教育出版社139 史学方法导论(傅斯年史学文辑) 傅斯年著 K207-53/3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40 书香门第:王统照随笔 王统照著 I267.1/159 北京大学出版社141 数码人像摄影—主题摄影 向诚编著 J413/6 人民邮电出版社142 数码摄影工坊—构图 (美)费尔著 J406/3 人民邮电出版社143 数字技术时代的中国电视 彭吉象主编 G229.2/2 北京大学出版社144 谁在拍卖中国 吴树著 F724.787/1 山西人民出版社145 四川读本 周啸天编著 K927.1/1 四川文艺出版社146 四十五岁风满楼 孔庆东著 I267.1/158 文化艺术出版社147 宋太祖时代 刘锋著 K827=441/1 哈尔滨出版社148 孙正义:梦想与激情 招毅慧著 F49/1 中国经济出版社149 天朝向左,世界向右:近代中西交锋的十字路口 王龙著 K817/5 华文出版社150 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研究的新视野:中国社会科学情报学会成立20周年学术论文集 中国社会科学情报学会编 G25-53/2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49 天朝向左,世界向右:近代中西交锋的十字路口 王龙著 K817/5 华文出版社 35150 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研究的新视野:中国社会科学情报学会成立20周年学术论文集 中国社会科学情报学会编 G25-53/2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69151 图书馆事业与图书馆学教育 吴慰慈著 G25-53/1 书目文献出版社 32152 土家族发祥地首八峒 政协保靖县委员会文史学习委员会,保靖县民族事务局主编 K296.42/14 湖南出版社 48153 退膛 黄贺著 I247.5/1760 花山文艺出版社 29.8154 网络艺术教育 石恒利,王春光,徐明君著 J0-39/1 人民出版社 38155 文化局长 吴国恩著 I247.5/1753 春风文艺出版社 28156 文化艺术 浩瀚,李生禄主编 H319.4:G/1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12157 文化与哲学 张岱年著 G04-53/5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6.8158 文化卮言 金克木著 G112-53/1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5159 文献检索 汤林芬,苏丽主编 G252.7/4 吉林大学出版社 29.5160 文心雕龙札记 黄侃著 I206.2/122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2.8161 我的北大青春纪事 马化祥主编 G645.5/41 北京大学出版社 22162 我的乡村记忆 周佩红著 I267/464 上海远东出版社 19163 我的乡土 上册 湘西自治州作家协会,吉首市作家协会编 I21/80/1 海南出版社 50164 我的乡土 下册 湘西自治州作家协会,吉首市作家协会编 I21/80/3 海南出版社 50165 我的乡土 中册 湘西自治州作家协会,吉首市作家协会编 I21/80/2 海南出版社 50166 吴正义国画 吴正义著 J222/52 中国画报出版社 22.5167 武陵诗风 第四辑:2009年卷 熊福,贾绍喜主编 I227/141 15168 希腊艺术与希腊精神 李军编著 J154.509.2/1 河北教育出版社 49.8169 显密《道德经》 曹越编著 B223.15/5 汕头大学出版社 38170 现代心理学原理与应用 朱宝荣等著 B84/23 上海人民出版社171 现代中国文学史 钱基博著 I209.6/8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72 湘西旅游诗词选 刘黎光,彭瑞龙编 I22/37 青海人民出版社173 湘西苗疆志 龙庆和撰 K281.6/20 天马出版有限公司174 湘西苗族调查报告 凌纯声,芮逸夫著 K281.6/19 民族出版社175 湘西苗族革屯史志 刘善述编著 I127/1-2 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76 湘西苗族建筑文化 龙杰著 TU-092.816/1 青海人民出版社177 湘西苗族实地调查报告:增订本 石启贵著 K281.6/21-2 湖南出版社178 湘西民间工艺美术精华 龙颂江,张心平主编 J528/8 学苑出版社179 湘西诗词:2008年第2期(总第17期) 湘西州诗词学会编 I227.8/2/2008/2 湘西州精美印务有限公司180 湘西诗词:2009年第1期(总第18期) 湘西州诗词学会编 I227.8/2/2009/1 湘西州精美印务有限公司181 湘西诗词:2009年第2期(总第21期) 湘西州诗词学会编 I227.8/2/2009/2 湘西州精美印务有限公司182 湘西诗词(特刊):湘鄂黔渝毗邻民族地区诗词联谊会第四次年会暨重访屈原文化路专辑 湘西州诗词学会编 I227.8/5 湘西州精美印务有限公司183 小文百篇 叶小文著 D635-53/1 人民出版社184 欣赏的神奇力量 陶思璇著 B821-49/78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85 新中国 (清)陆士谔著 I242.47/2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86 心会跟爱一起走 朱泽军主编 I267/465 哈尔滨出版社187 心理医生:心理疾病自查和防治专家 闻君,金波编著 R395.6-49/2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188 行走天地间 舒山著 K919/18 吉林人民出版社189 学校管理的50个典型案例 程凤春主编 G471.2/2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0 寻根问祖:华夏文明起源的诗意遥想 峻峰著 K203-49/3 华文出版社191 亚美尼亚艺术 廖旸编著 J136.909/1 河北教育出版社 49.8192 颜斐小说集 1:十姊妹·苦鸭 颜斐著 I247.5/1761/1 文化艺术出版社193 颜斐小说集 2:为了梦中的橄榄树 颜斐著 I247.5/1761/2 文化艺术出版社194 颜斐小说集 3:官园夜月 颜斐著 I247.5/1761/3 文化艺术出版社195 一个孤独散步者的遐想 (法)卢梭著 I565.64/5 湖南文艺出版社196 一念之转:四句话改变你的人生 (美)凯蒂,(美)米切尔著 B821-49/79 华文出版社 28197 一生必读的关于信仰与人生的30部经典:从《忏悔录》到《复活》 齐宏伟著 I106/73 江西人民出版社198 伊斯兰艺术 郭西萌编著 J137.09/2 河北教育出版社199 蚁族:大学毕业生聚居村实录 廉思主编 D663.9/1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 易经的奥秘 曾仕强著 B221.5/14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 隐藏的智慧 (荷)哈木诺著 B848.4-49/104 天津教育出版社202 隐之书 (英)拜雅特著 I561.45/64-2 南海出版公司203 印度艺术 王琳编著 J135.109/1 河北教育出版社204 犹太艺术 廖旸编著 J138.209/1 河北教育出版社205 有效教学 崔允漷主编 G632.0/6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6 幼儿教师88个成功的教育细节 (美)科特曼著 G613/18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7 窄门:宽巷子·窄巷子 古成都的两根脐带 章夫著 K927.11/1 四川文艺出版社208 哲人与文士 杨天石著 K250.3-53/1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9 政党、国家与法治—改革开放30年中国法治发展透视 封丽霞著 D920.0/3 人民出版社210 知堂书话(上) 周作人著 I266/66/1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11 知堂书话(下) 周作人著 I266/66/2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12 中国佛教文化论 赖永海著 B948-49/2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13 中国服饰史略:新版 黄士龙著 TS941.742/4 上海文化出版社214 中国共产党基本知识读本:第二版 朱新民主编 D2/2-2 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15 中国文化论争 张岱年,程宜山著 G12/15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16 中国文学发展史 刘大杰著 I209/69 百花文艺出版社217 中国戏曲概论 吴梅著 J82/2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18 中国哲学小史 冯友兰著 B2/40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19 中国政治通史 10:步步悲歌的晚清政治 戴鞍钢著 D69/14/10 泰山出版社220 中国政治通史 11:巨变与重组的民国政治 温锐等著 D69/14/11 泰山出版社221 中国政治通史 12:开天辟地的新中国政治 汤应武,柳建辉,谢春涛著 D69/14/12 泰山出版社222 中国政治通史 1:萌生中的远古政治 齐涛,马新著 D69/14/1 泰山出版社223 中国政治通史 2:从邦国到帝国的先秦政治 王和著 D69/14/2 泰山出版社224 中国政治通史 3: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王子今著 D69/14/3 泰山出版社225 中国政治通史 4:分裂与对峙的魏晋南北朝政治 胡戟著 D69/14/4 泰山出版社226 中国政治通史 5:繁盛中转型的隋唐五代政治 马新,齐涛著 D69/14/5 泰山出版社227 中国政治通史 6:动荡与变迁的宋辽金政治 李晓,江晓涛著 D69/14/6 泰山出版社228 中国政治通史 7:恢宏与草味的元朝政治 齐涛,赵文坦,张金铣著 D69/14/7 泰山出版社229 中国政治通史 8:精致极权的明朝政治 朱亚非著 D69/14/8 泰山出版社230 中国政治通史 9:落日余辉的清朝政治 王景泽,赵毅著 D69/14/9 泰山出版社231 中国禅宗思想史略 麻天祥著 B946.5/9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32 中文版Flash MX 2004动画设计教程 蔡本有,张金波主编 TP391.41/101 海洋出版社233 舟边絮语:《同舟共进》精华系列 王家声,应春山主编 I267.1/160 广东人民出版社234 周易文化大学讲稿 杨军著 B221.5/13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35 走进五溪大湘西 夏长阳著 I267/466 百花文艺出版社236 左手写他,右手写爱 楚妆著 I247.5/1762 重庆出版社237 做一个幸福的教师:陶继新教育讲演录 陶继新著 G4-53/8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38 禅宗文化大学讲稿 麻天祥著 B946.5/10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39 锉刀下的风景:湘西苗族剪纸的文化探寻 田茂军著 J528.1/6 贵州民族出版社······································说行天下 朋友推荐的小说网站大全,好东西要一起分享。

百度文库找一下或去迅雷搜索下。

如果你的分数可以顺利考上西中,而且可以进重点班,那就西中吧。但如果你的分去西中要交钱,也进不了重点,那就去西高,宁做鸡头,不做凤尾。

曹华利发表的医学论文

“十一五”期间,该校累计发表SCI论文3877篇,位居全国医学院校之首。该校2005年度共发表科技论文1888篇,其中SCI收录论文数为406篇,比2004年度统计的结果(364篇)增长了11.15%。该校在2006年共发表科技论文2265篇,其中SCI收录论文数为454篇,论文最高影响因子达23.175。“十一五”期间,承担各类科研项目共计6367项,累计获科研项目资助额达22.1亿,其中国家级科研项目资助金额占61%;累计获各类科技奖励成果199项,其中国家科学技术奖24项;累计获准专利215项,新药证书7项,位居全国医学院校之首。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美国生物医学文献联机数据库(Medical Literature Analysis and Retrieval System, MEDLARS/PubMed)及其《医学索引》(Index Medicus, IM)、荷兰医学文摘数据库 (EMBASE)、美国化学文摘数据库及其《化学文摘》(Chemical Abstracts,CA)、世界卫生组织《医学増补文摘》光盘数据库(ExtraMED)、俄罗斯《文摘杂志》(Рефсратнвньй Журнал, РЖ/AJ)及波兰《哥百尼索引》(Index Copernicus,IC)收录期刊。《中国医药导报》: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检索分析数据库收录期刊、解放军医学图书馆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收录期刊,是卫生部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核准的允许发布处方药的医学、药学专业刊物。《中国循环》:中文核心期刊、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08)收录期刊。《中华血液学》:《CA》、《Index Medicus/Medline》、《Biological Abstracts》、《Medline Exp-ress》、《CBMdisc》收录期刊。《协和医学》、《中国分子心脏病学》、《国际皮肤性病学》、《国际生物医学工程》、《国外医学情报》、《医学研究》、《中国骨与关节外科》、《癌症进展》、《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Journal》、《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中国卫生政策研究》、《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等数十种。

摘要:本文针对近几年医学的迅速发展、医学知识获得的快捷便利、医学教育模式的改变和医疗市场的变化等新的临床医学教育背景,初步探讨了新形势下如何作好临床医学教育工作的对应措施。 目前,在知识、信息爆炸的时代和人们获取知识的便捷性及多样性,以及在市场经济下医疗市场竞争性的愈演愈烈,医学教育模式的改变,现代学员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对临床教研室和教员的要求也不断变化和提高,简单的重复既往教育模式和教学方式、方法,已不能满足现代临床教学的要求,只有通过不断改革和完善,才有可能培养高质量、高素质的医学生,把医院建成一流的临床医学院。本文就新世纪新形势下如何作好临床教学工作作了初步探讨。 一、 新世纪的临床医学教育背景要求临床教员不断地改革和完善教学内容和方法 当前,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医学领域也获得了突飞猛长的进步,特别是分子生物学研究技术的出现、发展和完善,人类基因组计划的超常规发展,医学知识日新月异,人们对疾病有了全新的认识,临床诊治和预防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人类疾病谱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有的教科书和教学大纲已很难跟上现代医学的发展,因此必须紧密结合医学发展的动态来积极开展临床医学教育。以感染性疾病的教学为例,随着抗感染药物的不断发展和应用以及疫苗的出现和完善,一些经典的传染病如天花、霍乱、乙脑、流脑、麻疹、血吸虫病、疟疾等已被消灭或发病率已明显下降;但抗生素的滥用和一些免疫抑制剂的使用导致一些机会菌、耐药菌感染逐步增多并受到临床的重视;人们免疫水平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现代交通的十分便捷非常有利于感染性疾病的发生和传播,使得一些新的感染性疾病不断出现和某些已被控制的传染病死灰复燃如艾滋病、大肠杆菌O157、霍乱弧菌O139的出现以及性传播感染等在国内的复燃和发展等,这就要求临床教研室和教员必须根据这些变化及时调整授课内容和学时安排以满足这些变化,学习内容和临床实际的脱节不能满足现代临床医学教育的目的和宗旨。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人们沟通途径也变得十分畅通和便利,互联网的出现和不断完善,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变得非常快速和直接,也为总结和分析医学发展的动态提供了更多更全面的第一手资料,现有的教科书甚至有关参考书籍很难全面反映医学发展的实际情况,这给现代医学教育提出新的挑战,它要求临床医学教员必须不断学习和掌握相关知识,及时跟上医学发展的步伐和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固步自封、不思进取则要被现代医学所淘汰,也不能为称职的现代临床医学教员。 随着国内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医疗市场也较以前发生了很大变化,病人就医有了很大的选择性,对医院和医生乃至诊治方案的.选择有了更多的自主性,同时人们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也在不断加强,因此医院和临床医生在日常医疗和教学活动中必须尊重病人的选择权、知情权、隐私权等一些有关权利,这给临床医学教学带来很多不利。如果不能正确处理医疗和临床教学的关系,将不可避免的产生一些医疗纠纷甚至是法律纠纷,也给医院在医疗市场的竞争中产生不利因素,反之,如果处理得当,不仅有利于医学教育,也有利于提高医院和医生自身的声誉,而在医疗市场的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目前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也还不完善,滞后于目前医疗形势的改变,如何确保临床医学教学的正确和合理、合法地开展,不仅是临床医学院和临床教员所必须关心的问题,而且涉及到相关法律、法规的制订和完善。因此既往临床医学教育模式和教学方式、方法已不符合当前医疗市场的变化,作为临床教员,应提高法律意识,正确处理好医疗和教育的关系,取得病员和/或家属的配合来积极开展临床医学教育,为培养新一代临床医生和拓展医疗市场而积极努力。 医学教育模式的改革也给临床医学教员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全国各地许多高等医学院校包括我校都建立了临床医学院的教学模式,学生的临床课程将在临床医学院内实习时同步进行,学生的大部分课余时间也在医院度过,学生将有更多时间与病人接触,这有利于提高临床医学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但如何利用学生在医院的几年时间,培养学生正确和基本熟练的临床思维和处理能力,也给临床教员提出了新的要求。旧的教学模式下教员按病种讲完课或带完见习后便完成任务,这种情况将一去不复返,学生在医院内与病人接触,随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惑包括医学、心理学和社会问题,甚至语言问题,这都要求临床教员花许多时间来解释和教导。单一按病种来讲习对学习临床课程是最基本的,如果没有这个基础,学生的临床能力无从谈起,但对一个合格的临床医生来讲,仅做到这一点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教员在平时的讲课和见、实习过程中,应结合学生的自习和接受能力,把疾病的临床特点、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作为教学重点,并把它灌输于整个教学过程中,而疾病的病因学、发病原理和病理解剖等基础内容可简单地讲解或由学生自习,这样有利于学生临床思维和处理问题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我们在以往的讲课过程中,也做了一些尝试,如把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作为讲课内容,强调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的共同特点和诊治要点,突出讲解它与其他中枢神经系统非感染性疾病的鉴别诊断和感染性疾病中各种病因所致疾病的特点及鉴别,而对教学大纲所要求的流脑、乙脑等则在病因分析时讲解其特点,讲课效果明显,学生普遍欢迎,并反映在临床遇到类似病人后知道怎样去处理,我们认为这才是临床教学的目的,因此我们建议在临床教学活动中可以以临床症状为主线多讲解,在此基础上再深入讲解具体疾病各自的特点和处理要点。另一方面,在以前的教学模式下,往往对学生的临床基本功重视不够或无法给予更多的教导,而在新的教学模式下,学生整个临床阶段学习时间都将在医院度过,因此我们认为临床带教老师要用一定的时间来训练学生的临床基本功如采集病史(包括内容和技巧)、体格检查和临床基本操作等,并作严格要求,因为扎实的临床基本功是一名优秀临床医生的基础。另外,要做好一名优秀医生,必须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与病人之间的接触、沟通是非常重要的,这对于了解病情同样也是缺不可少的,在这方面也要求带教老师予以重视,因为一名医学生或年轻医生,在这一点上往往欠缺和难以领悟,需要在临床医疗活动中不断提高。 二、 临床教员自身综合素质要进一步提高 为提高教员的授课能力和效率,我校、院已多次开设讲习或研讨班,并培养了不少A级教员,临床老师的授课能力都得到了提高。但是临床老师与基础教员不同的最大之处是前者主要是为了培养高素质的临床医生,是为了培养学生正确的临床思维能力包括临床诊断和处理能力,而单纯地提高授课效率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认为,要作好一名优秀的临床老师,首先必须要有强烈的责任心,不能敷衍了事。对于一名临床医生,要带教一、二名学生并不是一件难事,难就难在认真和带好二方面,没有一定的责任心,不认真带教是很难培养出优秀医生的。一名好医生不等于是一名好老师,要做好一名临床老师,除做好自己医疗和科研的工作外,还必须负起责任,认真培养下一代医生,才能使我国临床医学不断发展和进步。其次,带教老师必须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因为医学发展迅速,知识更新快,人们获取医学知识途径既多又直接(包括医学知识讲座、书籍杂志、通信、互联网等形式),这要求任何一名临床医生都必须不断学习和钻研,这样才能在医学界立于不败之地,对临床教员而言尤其重要,只有自己不断进取,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因此,一名好的临床老师首先必须是一名好医生。第三,临床教员必须不断提高自己。 三、 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临床教育形式,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学生在医院学习时间,由于时间的限制和病人就诊情况的不同,他们在临床医学院所学知识和技能特别是对一些少见病种的理解和掌握很难完全满足以后工作的需要,因此,在临床教学中,必须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形式,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疾病的诊治规律,培养学生正确的临床思维能力及处理问题能力,单纯依靠授课和临床带教很难满足培养高质量、高素质临床医生的要求。我们根据以往的临床教育经验和近几年在教学活动中的不断改革和探索,认为通过以下诸种措施,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各种疾病的有关知识和诊治规律,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处理问题能力,以弥补日常教育中的不足。首先,制作和完善多媒体教学课件,为授课和学生自学打下基础。随着电脑及其应用的普及,学生普遍掌握电脑的使用,这是学生自学和通过互联网获取知识的 [1] [2] 下一页 基础。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和完善,一方面为授课增添丰富多彩的内容和形式,提高授课效率,另一方面由于课时的限制,一些在授课时无法讲授或讲深讲透的内容可留给同学自学,同时也便于他们不断地复习和巩固所学知识,对一些临床的操作规范和具体过程,也可通过此形式来不断加深同学的印象,以利于他们能很快地融入临床诊疗活动中去。这也要求临床教员在日常医疗工作中应注意原始资料的积累。其次,要重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对一些同学们感兴趣的疾病或其诊治,可组织他们进行教学查房,或组织同学对某一疾病的相关基础理论和临床诊治进行查阅文献、撰写综述或深入研究,以培养他们的临床科研能力。第三,对一些临床遇到的少见病例和某些疾病的特殊处理或操作,及时组织学生进行教学查房或示教,以免他们失去学习机会,这也需要临床教员要以学生的学习为主,不必过分苛求学生的分组和分科要求。当然,这一方面内容也可用多媒体课件来弥补。 总之,当前医疗形势的变化和医学迅速发展、知识信息爆炸和获得的快捷、医学教学模式的改革,使得临床医学教育面临新的挑战,需要临床教研室和教员不断改革和摸索,以最大程度地应对挑战,认真负责地培养高质量、高素质的医学生,为培养新一代名医而打下良好基础。上一页 [1] [2]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医疗行业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医学影像技术在医疗行业的应用也更加广泛,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才需求不断增大。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医学影像论文,供大家参考。

创建高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

医学影像论文摘要

摘要:近几年高职 教育 面临大好发展机遇,高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应抓住这个大好发展机遇,以专业建设为先导,明确高职教育特色;以职业能力为本位,强化实践教学改革;以学生就业为目的,创建高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

医学影像论文内容

关键词:高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医学影像检查设备在不断更新换代,诊疗手段日益先进,医院将面临严峻的挑战,这同时也对医学院校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对于高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来说,必须进行相应的改革,才能适应社会、医疗单位对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

我院2001年由鹤壁中专、鹤壁师范学校、鹤壁电大和鹤壁教育学院四所学校合并为鹤壁职业技术学院。其中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是2002年在原鹤壁卫生学校(1995年合并入鹤壁中专)医学影像诊断专业的基础上开设的新专业,现该专业有在校学生350人。

根据大量的市场调研得知,社会对医学影像技术方面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较大,因此我们设置了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确定了特定的培养目标和基本规格以适应相应的职业岗位,并进行了大胆的改革。

明确高职教育特色,促进可持续发展

当前,高职教育成为社会关注的 热点 ,面临大好的发展机遇。同时,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也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许多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高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要抓住机遇、与时俱进,以改革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为先导,在教学与改革的过程中,逐步建立适应医学发展需求、能顺利实现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高职教育思想和观念。为此,我院组织有关人员深入实习医院和用人单位,广泛开展调研和 毕业 生追踪调查,邀请医学影像专家组成教育教学改革指导委员会,对高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进行讨论。

经过充分的论证,我们认识到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高等教育的范畴。高职人才必须具备与高等教育相适应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掌握相应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工艺,以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以较宽的知识面和较深厚的理论知识,区别于中等职业教育。也就是说既不能“吃”本科教育的“压缩饼干”,也不能“蒸”中专教育的“发面馒头”,而应该按照高职教育人才规格和基本特征,把培养目标定位在基础理论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较高的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上,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树立科学的人才观、质量观和教育观。

明确培养目标,创建人才培养新模式

根据高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形势,我院分析了高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教育特点,认识到高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要以培养高等技术性医学影像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和医院需求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创建高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将培养目标定位在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现代医学影像理念,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和技术操作能力,能适应现代医学影像设备技术操作需要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上。经过探索,我们将人才培养模式概括为“人文为先,知识宽实,技能熟练,就业多向”。“人文为先”,是指面向就业岗位对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才的要求,增设人文课程,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医学理念,适应新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知识宽实”,就是给学生搭建较宽的专业基础知识平台,在专业课开设时,我们就考虑以就业为导向,开设与就业有关的基础课和专业课,充分体现对准岗位开设课程。强化“技能训练”,充分体现高职教育的特点,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并改变课程结构。从第一学期开始就在全部教学过程中加大实践训练课比例,采取有效的保障 措施 ,实现课堂训练、业余训练、实习前集中训练、实习中技能操作应用训练相统一,全面提高实践技能操作。“就业多向”即在通用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知识技能训练的基础上,按照就业岗位需求,寻求“大专业、小专门化”的课程组合模式,除通用放射专业外,还设置CT专业方向、MRI专业方向、超声专业方向、介入专业方向、放疗专业方向,以拓宽就业 渠道 ,提高就业率,实现以就业为导向的培养目的。

加强专业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对于高职院校,培养人才是根本任务,教学工作是中心工作,教学改革是各项改革的核心,提高素质是永恒的主题。近几年来,我们围绕这个思路,结合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实际情况,以专业建设为本位,以实际、实用、实践、实效为原则,重点进行了以下三项改革:

改革教学内容,重建理论教学体系按照培养目标和毕业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以突出医学影像技术操作能力,注重临床教学,加强技能实践,适应基层需要为原则,设置了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三大模块课程体系,即基本素质模块课程、专业素质模块课程、岗位素质模块课程。根据专业能力要素的具体要求及教学内容的逻辑关系,通过适当的精简、融合、重组、增设等途径,打破原有课程设计界限,优化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如精简了医用物理学、医用化学、医学病原学等非主干课程的内容和教学时数;将原来的X线机结构与维修和X线摄影技术学在增加相关新内容后,分别重组为医学影像设备学、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增设了医学影像新技术课程,如断层解剖学、介入放射学等;增开选修课,如放射治疗学、核医学、医学文献检索等。

改革实验实训环节,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加强实践教学,就必须改革过去实践教学大纲包含于理论教学大纲之中的粗化设置,建立一个目标明确、自成体系、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这个体系与理论教学体系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经过三年来的研究、探索与实践,我院高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已基本形成了一个完整、相对独立的“一个强化、四种训练、三个衔接”的实践教学体系。“一个强化”是指强化学生专业技能操作训练。“四种训练”是指基本技能操作训练、校内实训基地仿真演练、医院课间见习带练、毕业临床实习综合应用能力实练。“三个衔接”是指技能训练在校期间与考取技能证书相衔接、毕业后与考取职业资格证书相衔接、就业时与临床相衔接。

改革 教学 方法 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在教学方法上,一是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学会学习。二是对于部分实践性较强的教学内容,诸如医学影像设备学、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人体断面解剖学、医学影像诊断学、超声诊断学等专业课的教学,采取边讲、边练、边做、边学的方式,做到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化,以收到良好的效果。在教学手段上,充分利用挂图、投影、幻灯、录像,教学片、多媒体等教学设备进行教学,增加直观效果和学生感性知识,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专业课实践教学中,有时候将病人带到实验室,让学生进行X线透视、摄片、消化道造影及B超检查等,既可进行实际操作,又可培养学生与病人之间的人际沟通能力,使学生适应医院工作的能力得到加强。

医学影像论文文献

[1]朱梅初,唐陶富.与时俱进创建高职影像专业人才培育模式[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5,(1)

数字化技术在医学影像学教学中的应用

医学影像论文内容

【关键词】 数字化技术;PACS系统;医学影像学;教学

医学影像学是一门重要的诊断学科,随着计算机技术数字化的发展而不断更新,并向网络化、智能化方面发展,对数字成像技术的了解和应用十分重要。医学影像技术的数字化使得各种影像设备需数字化技术,用数字化技术代替模拟技术,使影像设备的可靠性得到大大的提高。我科采用图像存储与传输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ssystem,PACS)以数字技术为手段,充分发挥影像技术数字化优势,开展多媒体辅助教学,对教学方法进行相关的改进,顺应影像设备数字化技术发展趋势,收到良好效果[1?2]。现 报告 如下。

1医学影像学的传统教学模式

医学影像学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理论讲授与小组阅片相结合的方式。目前多数影像教学教学手段却仍然停留在胶片、投影、幻灯的方法,不能逼真地反映出图像的特点及特征,学生也很难理解和记忆;同时,教学胶片经多次重复使用,损坏现象时有发生。而幻灯片教学则不够清晰和灵活,达不到最佳学习效果,其制作相对复杂,经过转拍影像图片后,其清晰度也很差。传统的教学模式结果是学生理论考试成绩很好,但阅片能力却不够理想,在进入临床实习后许多学生仍不能独立阅读X光片,导致理论与实践脱节现象。

2数字化技术在医学影像学教学中的优势

医学影像学在诊断疾病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传统的影像设备都采用模拟技术,其信息不便用计算机处理,从应用角度看,与传统的模拟图像相比,数字图像具有密度分辨率高、可进行后处理、可存储、调阅、传输或拷贝。数字图像可存储于磁盘、磁带、光盘及各种记忆卡中,并可随时进行调阅、传输,为PACS的建立和无胶片化的实现奠定了基础。PACS系统是应用于医院的数字医疗设备如CT、MR、US、DSA、CR等所产生的数字化医学图像信息的采集、存储、诊断、管理、信息处理的应用系统,为被检查的病人建立了影像学资料,克服了影像资料存储无法保存完全的困难。通过PACS系统,凭患者的某一个信息就能查找到病情的相关资料,在任何一个终端上提取后还可打印、复制,操作简单而有效[1?2]。

3PACS系统教学符合临床教学理念

影像学的临床教学以临床见习为主,教师讲授、实际操作为辅。PACS系统不能完全弥补动手少的不足,但丰富的图像与病例资料却为教师的讲授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讲授的内容更丰富多彩,资料丰富,也引导学生以临床 思维方式 为主。对学生而言,除了见习与听课,还能通过PACS系统及时地复习相关临床资料、进行随访,按教师的引导模拟临床诊断工作,并能对感兴趣的病例进行归纳 总结 ,丰富了学习手段,锻炼了临床思维能力,关键是激发了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这样也更利于教学重心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移,最终达到提高学生临床能力的目的。在学生独立的科学的思维习惯的培养中,我们要让学生改变传统的平面图像观念,使其观察图像的思维逐步走向多维立体观念[2?3]。教师在实习课上要注意引导学生分析这些征象,允许学生自由发挥,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提高学生的思维归纳能力。

医学影像学既是医学的桥梁学科,为临床诊断服务,又是临床学科,实施临床诊断和治疗。掌握了医学影像学理论知识,才能更好地为临床服务。考试方法采用选择题、填空题、问答题等习题与解析是理论的考核办法,结合临床的图像观察、分析、阅读和诊断,能够让学生“看图识病”是教学的最终目的和要求[2?3]。利用PACS系统和图像信息库资料,根据教学目的要求,制作不同层次的教学图像案例,网络发布进行考核,培养学生的临床技能、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

医学影像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充分利用PACS系统及数字化技术在医学影像学教学中的优势和作用,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学生的在临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显增强,使学生很快适应医学影像学诊断、技术、设备三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满足医学影像学临床教学特点的需要。

医学影像论文文献

[1] 冯祥太.发挥数字化优势开展多媒体教学[J].医学教育探索,2006,5(11):1079-1081.

[2] 胡俊,丁仕义,黎海涛.PACS在影像学教学工作中的应用[J].局解手术学杂志,2007,16(1):56.

[3] 华兴,李锐.PACS系统在超声影像学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局解手术学杂志,2006,15(4):256.

有关医学影像论文推荐:

1. 医学影像本科毕业论文

2. 医学影像技术晋升职称报告范文

3. 关于医学影像的论文

4. 医学晋升职称论文范文

5. 医学影像实习心得体会

6. 超声医学论文范文精选

  • 索引序列
  • 曹达华发表论文
  • 曹明华发表论文
  • 曹帮华发表的所有论文
  • 清华大学曹越发表论文
  • 曹华利发表的医学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