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称论文知识库 > 各期刊投稿占比高吗

各期刊投稿占比高吗

发布时间:

各期刊投稿占比高吗

不多,作者人数最多不超过

国人论文占比越高,期刊的质量越低,被剔除的风险越大。为了预测其影响因子未来的走向,笔者通过查询,发现该刊2017-2018年总共发表了332篇原始研究类论文和综述类论文,2019年所有论文总引用1012次(2019年9月21日查询)。由此可以算出该刊目前的即时影响因子为3.048分,因此,相信该刊今年的影响因子会有所上升,说不定会突破5分大关。首先是期刊显示各个日期时很具有中国特色,感觉就是方便我们查看;其次,随意选择的三篇论文竟然都是国人发表的。这些迹象表明,国人在该刊上发表的论文数目应该不少。事实也是如此,经过查询,作者惊讶的发现国人在该刊上发表的论文占比高达90%。

我作了二十多年的机关杂志编缉工作,若问一本杂志的文章有多少是来自外来的投稿?我的体会最深,可以这样对你说: 除了本刊编缉部必要的指导的署名文章外,杂志百分之九十九都是用投来的稿件。 “杂志”之所以叫杂志,就是因为它能博采众家之长,关键在于一个“杂”字,而当编缉的人,也最好是一个“杂家”。 作为一个编缉,首先得有一种奉献精神。他工作的职责就是处理案头上的稿件。每天一上班,案头上简直是太多太多来自基层的和社会的稿件。再加上读者来信来访、编辑部内部召开的编务会、业务和政策的学习,以及有关的出版、发行等项工作,一天忙得头都抬不起来。两只眼睛由不花,到戴100度、200度、300度,退休。那能顾自己的文章写来发表。 想写也可以,回家关上门深夜加班写吧。一般地说,回家以后就没有那么大的精力了,倒头便睡。那种“近水楼台先得月”的说法,不是没有根据,想写点像样的东西奉献给读者,不是不可以,但你得有时间哪。再者说,就是有时间,自己的作品也不是轻易地就能拿出来的,要考虑水平,要考虑影响,还要是考虑面子。 换个角度说,一本杂志光听你自己说,光一家之言,所用稿件全来自后门,谁还会买你的帐?这本杂志照这样发展下去,准就会离停刊不远了。从这个意义上说,一个编辑部,他就要有广大的读者群和作者群。这方面哪个杂志社做得好,所占的比重越大,谁的杂志就吃得开,就会受作者和读者的欢迎。

各期刊投稿占比高

我作了二十多年的机关杂志编缉工作,若问一本杂志的文章有多少是来自外来的投稿?我的体会最深,可以这样对你说: 除了本刊编缉部必要的指导的署名文章外,杂志百分之九十九都是用投来的稿件。 “杂志”之所以叫杂志,就是因为它能博采众家之长,关键在于一个“杂”字,而当编缉的人,也最好是一个“杂家”。 作为一个编缉,首先得有一种奉献精神。他工作的职责就是处理案头上的稿件。每天一上班,案头上简直是太多太多来自基层的和社会的稿件。再加上读者来信来访、编辑部内部召开的编务会、业务和政策的学习,以及有关的出版、发行等项工作,一天忙得头都抬不起来。两只眼睛由不花,到戴100度、200度、300度,退休。那能顾自己的文章写来发表。 想写也可以,回家关上门深夜加班写吧。一般地说,回家以后就没有那么大的精力了,倒头便睡。那种“近水楼台先得月”的说法,不是没有根据,想写点像样的东西奉献给读者,不是不可以,但你得有时间哪。再者说,就是有时间,自己的作品也不是轻易地就能拿出来的,要考虑水平,要考虑影响,还要是考虑面子。 换个角度说,一本杂志光听你自己说,光一家之言,所用稿件全来自后门,谁还会买你的帐?这本杂志照这样发展下去,准就会离停刊不远了。从这个意义上说,一个编辑部,他就要有广大的读者群和作者群。这方面哪个杂志社做得好,所占的比重越大,谁的杂志就吃得开,就会受作者和读者的欢迎。

国人论文占比越高,期刊的质量越低,被剔除的风险越大。为了预测其影响因子未来的走向,笔者通过查询,发现该刊2017-2018年总共发表了332篇原始研究类论文和综述类论文,2019年所有论文总引用1012次(2019年9月21日查询)。由此可以算出该刊目前的即时影响因子为3.048分,因此,相信该刊今年的影响因子会有所上升,说不定会突破5分大关。首先是期刊显示各个日期时很具有中国特色,感觉就是方便我们查看;其次,随意选择的三篇论文竟然都是国人发表的。这些迹象表明,国人在该刊上发表的论文数目应该不少。事实也是如此,经过查询,作者惊讶的发现国人在该刊上发表的论文占比高达90%。

应该是一本的百分之八十左右都是来自投稿的。发表的话其实也没有什么的,是比较简单的这个要看你怎么选择一般的发表的话大多都是找中介或者是自己找杂志社,主要是这两个他们互相也有好处跟坏处,好的在于省时间,不好的在于浪费时间这个就是看你自己选择,要是选择中介的话 我建议嘛 找些淘宝第三方交易的这种,就像我那样就可以了,

百度知道advancedmaterialstechnologies投稿难度Bale306贡献了超过195个回答关注成为第1位粉丝还是有一定难度的。ADVANCED MATERIALS(ISSN:0935-9648)出版国家是美国,是一本国际认可度良好,影响因子10分+,对国人友好的生物化学领域SCI期刊,各位学者可大胆尝试下。1投稿命中率(非官网数据):26.67%2国人发文占比2020年该期刊国人发文占比为 57.84%(177/306)3接收文章类型绝大部分收录论著,也接收少量其它类型文章4偏重方向生物医药高分子材料,纳米材料,化学成分5投稿经验该期刊为ADV MATER 在该细分领域可能是国际一流杂志,但是国内关注少,新材料/方法,新性质,新应用,这几新是这个杂志关注的。如果一个工作能占其中两新,就有机会冲击AM了,能占全就很保险了。文章写作方面,感觉要集中突出强的创新点,除了作者的部分彩图要求之外,期刊是免费的,同时期刊鼓励将作者按照贡献进行说明。

各期刊投稿占比高吗论文

有很多评价IEEE Access这个期刊不好的。也有些评价很中肯。

如果从中国人在其中论文投稿的占比来看问题,只能说明,这些年国家对科研支持的力度大,国内的学者有钱可以投这样的论文。

但是,这不能说明一个期刊不好。如果多做一下调研,就会发现几乎所有的IEEE的期刊,包括很多Trans,都是中国人的投稿量占到40%或者更多。中国人投稿量多,不是评价一个期刊的标准。发表论文数量多,也不是评价一个期刊好坏的标准。

广义上分类:

从广义上来讲,期刊的分类,可以分为非正式期刊和正式期刊两种。非正式期刊是指通过行政部门审核领取“内部报刊准印证”作为行业内部交流的期刊(一般只限行业内交流不公开发行),但也是合法期刊的一种,一般正式期刊都经历过非正式期刊过程。

正式期刊是由国家新闻出版署与国家科委在商定的数额内审批,并编入“国内统一刊号”,办刊申请比较严格,要有一定的办刊实力,正式期刊有独立的办刊方针。

“国内统一刊号”是“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的简称,即“CN号”,它是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分配给连续出版物的代号。“国际刊号”是“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的简称,即“ISSN号”,我国大部分期刊都配有“ISSN号”。

国人论文占比越高,期刊的质量越低,被剔除的风险越大。为了预测其影响因子未来的走向,笔者通过查询,发现该刊2017-2018年总共发表了332篇原始研究类论文和综述类论文,2019年所有论文总引用1012次(2019年9月21日查询)。由此可以算出该刊目前的即时影响因子为3.048分,因此,相信该刊今年的影响因子会有所上升,说不定会突破5分大关。首先是期刊显示各个日期时很具有中国特色,感觉就是方便我们查看;其次,随意选择的三篇论文竟然都是国人发表的。这些迹象表明,国人在该刊上发表的论文数目应该不少。事实也是如此,经过查询,作者惊讶的发现国人在该刊上发表的论文占比高达90%。

各期刊投稿占比高吗知乎

PNAS的稿源有三类(Track I,II,III)。细心的读者会发现PNAS文章在作者通讯地址的下方都会有一行以“Communicated by...”、“Edited by...”或“Contributed by...”字样开头的文字。这是区分三类稿件的最直接方式。其中“Communicated by XXX”属于第一类稿件(Track I),这类文章通常是由作者交与一个美国科学院院士(含外籍院士)交流,然后该院士再向PNAS推荐发表,这个XXX就是院士的大名。在推荐之前,该院士需要请两位论文相关研究领域内的专家进行审稿,并像所有的编辑部编辑一样处理审稿人与作者之间的联系,包括将审稿意见反馈给作者和将作者的回复、辩驳以及修改稿再返回给审稿人。按PNAS规定是不能将审稿人的身份透漏给作者的,但我们知道这通常是很难做到的。审稿结束之后院士必须将通过的稿件以及所有审稿人与作者之间联系的记录一起作为推荐材料交到编辑部,最终接收与否由编辑部决定。相比较与Nature、Science,国内还是有不少好的研究结果会发在PNAS上的,其中大都是生物类的文章,谈家桢老先生作为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就曾经推荐过不少国内的文章。此类文章每位院士每年最多只能推荐2篇。第二种途径是大家所熟知的自由投稿方式,但与其它杂志还是略有不同的。投稿时作者需要推荐3个编委,3个NAS院士和5个审稿人。杂志社收到稿件后,先由编委阅读并定性稿件是否属于前10%文章,这一关大约会有2/3的文章直接不送审而被拒掉。然后编辑部会给挑剩下的1/3文章指定一个NAS院士作为member-editor,这个院士也有决定文章是否值得送审的权利,通过之后就会找审稿人评审。接下来程序跟其它大多数杂志雷同,这一关会再拒掉一半,剩下的1/2,也就是整个Track II途径稿件的1/6会被幸运录用。这个院士editor是何许人只有等到文章被接收并发表才会为作者所知晓。据PNAS网站说该类投稿占所有稿件的80%左右,但录用却只占40%。第三类稿源属院士自己署名的文章(Contributed by)。此类稿件与Track I的不同之处在于院士直接作为作者之一邀请2位审稿人给与评审意见并作修改,最后所有记录一并交于编委,并由编辑部决定录用与否。每位院士此类文章不得超过4篇/年。从上面的介绍看来PNAS沿用了早期学术论文发表的一些策略,即一些大牛尤其是诺奖获得者享有发表文章的优先权,不仅如此,其拥有的学术权威和声望也可以让其推荐的文章分量加重,从而获得发表的机会。以这些美国科学院院士的学识和眼力,他们投稿或推荐的文章应该算是上乘之作。但也不尽然。一些学术界前辈的学术成就确实让人高山仰止,我们不盲目反对权威,但历史告诉我们绝对权威的存在不是什么好事。依我阅读文献的经历,PNAS文章看的多了,反而对PNAS越来越不感冒了,因为我发现我的研究领域内发表在该刊上的很多院士的文章往往并不特别突出,至少在我看来并没有给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的感觉,有些甚至是滥竽充数。说到这一点,我想跟PNAS这种特殊的稿件处理策略或许不无联系。院士可以通过Track I和II投稿和处理审稿,这之间难免会出现猫腻。虽然PNAS对此两种途径审稿人的选择有要求,但不难想象院士们自己找审稿人还会给自己惹麻烦吗?熟人是必须的,熟人不添麻烦也是必须的,除了来点’a’改成’an’式的小意见,自然是溢美之词,尽数奉上,嗯嗯哈哈,一团和气。这样一来文章自然达不到水平,与Trakc II文章相去甚远了。情况大体就是这么个情况。大多数院士会选择用满自己的4次投稿机会和2次推荐机会,这些文章是不是都被接收了呢?用上面提到的几个数据做个简单的计算吧:PNAS每期文章数大约在80-100篇,以100篇记,Track II接收文章数应该是40篇左右,接受率为1/6,那么投稿数是240,这个数占总投稿数的80%,那么总投稿数为300,Track I和II投稿数和为60篇(20%), 这正好是文章总数与Track II接收数的差值,也就是说院士们的文章100%悉数被接收,即使被拒也是六十分之一二。100%有时候就是绝对的代名词,美国人眼里院士的地位和绝对权威可见一斑。有人开玩笑说PNAS是Passed over by Nature And Science 或Papers Not Accepted in Science,不知道是赞还是骂。

大。年底投稿论文数量相较之前要多很多,再加上节假日时间较长,所以较正常审稿周期来看,相对要久一些。如果等到明年年初再投,其实稿件也是比较多的,因为年前未审完的稿件会积压到年初进行依次审稿,稿件还是比较多的。而杂志社审稿也是有先后顺序的。

各期刊投稿占比高吗英文

不管是英文普刊还是国内普刊,二者的难度相当。只要你方向符合、文章没有什么大问题,基本上都是可以发表的。英文普刊发表论文要经历以下过程:投稿、审稿、录用/被退稿、修改润色、终审、定稿、校对、排版、印刷、出刊、邮寄。英文普刊发表论文可能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会发表,因为大多数英文普刊效率很高,一般不会延迟。但是,如果有特殊情况,出版时间会延长。一般来说,3-6个月是看期刊的正常时间,较慢的时间是半年以上,有些是一年以上。不同的期刊在时间上仍然有很大的差异。建议作者能尽早计划和准备。

发SCI论文挺难的,就得看你专业知识基础不扎实,文献读的不够深入透彻,课题没有研究价值,实验数据不够真实精准。自己当初是找赛迪特帮忙编译的,见刊速度挺快。

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在还没有发英文的文章前,总觉得写一篇英文的文章是艰难万分,再加上道听途说,听那些有经验的人说审稿周期多长啦,审稿意见多难回答啊,整个过程多么复杂啊,所以对发英文SCI文章总是有一种恐惧感。有一段时间都心里安慰自己,这辈子就发发中文的文章吧,只要研究结果好,中文的照样可以引起别人的关注。再后来,身在国外,不得不用英文写文章,一段时间下来才发现,其实发英文文章不难,完全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以下是在下的分析: 首先,大部分的英文期刊(在英国、美国出版的)都是被SCI收录的,这个要比入选SCI的中文期刊占所有中文期刊的比例大很多,所以在投稿的时候,基本上是不用考虑所选的英文期刊是不是被SCI收录的。只要是经常看的文献所在的期刊,基本上都是的。在国内,有中文核心期刊跟科技核心期刊,中文核心要比科技核心层次上高一点。中文核心有一部分是SCI收录的,而科技核心的期刊给收录的非常少。那么换成英文期刊,就成了高影响因子的SCI期刊跟低影响因子的SCI期刊,只存在期刊水平的差别,不存在SCI跟非SCI的差别。 SCI一共收录3700多种期刊,所以按照研究领域划分的话,一篇文章可以找到几十个个可供投稿的期刊。如果是跨领域的文章,适合投稿的期刊的数量更多。反观中文的期刊,每一个领域一流的期刊的期刊也就是4-5个的样子。每期刊登的文章的数量受限,于与此同时,国内很多单位都有发文章的要求。在这种科研人员数量众多,一流期刊数量有限的僧多粥少的局面下,文章录用率是大大降低的。因此还不如主动出击,直接投英文的期刊。写英文的文章刚开始的时候是苦了一些,但是换来的将是更宽广的道路。在审稿周期上,综合上看英文期刊的审稿周期反而是要比中文的短。当然,这里比较的是普通的SCI期刊跟国内一二流期刊的比较。国内的一些二三流的期刊的以收版面费为生。对文章的质量控制不严格,编辑觉得差不多的文章就录用了,文章的修改主要靠作者完成,这样的审稿周期确实很短。但是国内一流期刊的审稿周期都比较长,主要也是因为学术能力强的学者通常都兼带一些行政职务,平时都比较忙,审稿的事情自然是拖得比较久一点。在审稿意见上,国外的审稿意见的确是要更加专业一些,要更难回答一些。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这何尝不是一个提高自己能力的一个好机会。一个一针见血的意见要比那种笼统的审稿意见好多了。而且国外期刊的审稿意见基本上是不会出现同行相轻的恶意评价。

找高级别期刊

  • 索引序列
  • 各期刊投稿占比高吗
  • 各期刊投稿占比高
  • 各期刊投稿占比高吗论文
  • 各期刊投稿占比高吗知乎
  • 各期刊投稿占比高吗英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