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法国知识分子的群体像中,雅克·拉康一直都是晦暗不明的那一位。尤其相对于萨特、阿隆、加缪等人在国内声望如日中天,拉康的理论知者更是寥寥无几。这是由于拉康的精神分析理论自成一派,晦涩难懂,翻译传播起来尤其困难,至今尚无全面整体的译介之故。某种程度上,著名的西方哲学家斯拉沃热·齐泽克的出现弥补了这一缺憾,他在世界各地发表演说,出席会议,举办讲座的时候都是以拉康传统的继承人的身份出现的。而这种身份的获得一方面是因为他早年曾经远赴法国在拉康的女婿和知识继承人雅克-阿兰·米勒(Jacques-Alain Miller)的指导下学习进入了精神分析领域的;另外一方面,齐泽克这些年的著作的一个主题就是把拉康的精神分析运用到各种实践领域,尤其在通俗文化的研究中,对大众电影和小说进行精彩的解读。 齐泽克当然不甘心只是以传播拉康理论为己任。事实上,在他远赴法国之前,他的知识兴趣已经涵盖了德里达、克里斯蒂娃、马克思主义、大众文化领域等等。对齐泽克而言,拉康的理论只是他掌握的众多理论中最具有神秘色彩,最具有分析性的理论之一。理论终归是理论,如果没有对现实进行指导实践的作用,只能沦为一种“理论的贫困”。齐泽克最为大胆之处就在于,他敢于打破各种哲学理论的流派局限,杂糅各种理论,自成一派,并对当今光怪陆离的文化境况进行分析。《斜目而视》一书有个副标题“透过通俗文化看拉康”,其实就是这种文化研究的阶段性成果。如果你稍有留意的话,2007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过一本齐泽克编选的《不敢问希区柯克的,就问拉康吧》,基本延续的是相同的理论旨趣,就是“把某种文化内的最高精神产品与普通的、平凡的、世俗的精神产品并置一处,同时解读”,用拉康的精神分析理论,对大众文化的产品,比如希区柯克的电影、斯蒂芬·金的小说、福尔摩斯、色情电影、侦探小说等进行透彻清晰的解读。 千万不要误会《斜目而视》是一本枯燥无味的论文汇编。齐泽克最为擅长的就是天马行空肆无忌惮的书写风格,他的文字中看似充满了眼花缭乱的理论术语,但当他陈述某种理论的时候,一定会从某种文本的细节和例证出发,力争用极其通俗的语言诠释清楚他的理论旨趣。这也可能是他这些年最受争议之处,很多人看他不是哲学家,而把他看作了一个学术明星,一个可以通过严肃的精神分析和低级的黄色笑话巧妙融为一体的学术明星。一般来说,严肃的哲学家只对高深的理论感兴趣,对大众通俗文化会嗤之以鼻。而齐泽克偏偏反其道而行之,需要“正视”的理论,他偏偏要“斜视”;需要严肃对待的分析,他偏偏要大加嘲讽,以解构的姿态面对理论。读他的文字很容易产生阅读的快感,那些高深的精神分析的术语在他的笔下一个个被肢解,变成了一个个形象的语词流动起来,仿佛被压抑的激情释放而出,产生一种理论和文本的狂欢,悖论和矛盾的狂欢,高雅文化和通俗文化的狂欢。 读《斜目而视》这本齐泽克的理论狂欢的论文集,我无意于引介各种文本术语和佐证,其实说来我本人就是一个很有趣的例证。这本书是我在出门远游的火车上断断续续地读完的,我印象最深的是齐泽克解释拉康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实在界”的过程。齐泽克用坐车打比方,我们都有过这种经验,对于坐在车内的人来说,外在现实似乎很遥远,它处于玻璃窗外的另一端。车外的世界和车内的世界仿佛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它们之间被玻璃窗所隔断,车窗充当着某种保护性的屏障,使我们与外在现实保持着安全性的距离。尽管这样的距离其实近在咫尺,但是当我们从车内观望车外的世界仿佛它的存在十分遥远,显得十分不真实。而当我们打开车窗的时候,突然会觉得两个世界联系在了一起,那种不真实的感觉没有了,这个时刻车窗就相当于“实在界”。实在界入侵了现实,打乱了真实与虚幻的界限。用实在界解释做梦,比如我们都有过类似的经验,经常会做噩梦,从梦中惊醒的时候才会放松下来,觉得那只不过是一场梦:“这不过是一场梦罢了。在现实中,我与他人无异,是正常人,不是杀人犯!”但根据拉康的理论分析,这样的梦传递出了一个信息就是:在我们的意识深处,就我们的欲望实在界而言,我们全都是杀人犯。我们从梦中醒来,其实是为了继续做梦——梦想成为与其他人一样的正常人——我们以为从梦中醒来,是从一种虚幻中醒来,但是我们忽略了一个重要的现实,即使清醒的时候,我们也只是处于“他的梦的意识状态而已”。用齐泽克的话说,我们以为现实生活中我们是个正派亲切的人,只是在梦中变成了杀人犯,恰恰相反,我们看到的本质上是一位杀人犯,只是他梦想着在日常中成为一个正派亲切的人而已。 我再强调一次我的经验,这本《斜目而视》是我在出门远游的火车中断断续续读完的。当我读完这部分在摇摇晃晃的火车轰鸣声中掩卷而眠之时,我清晰地记得我的那个噩梦:我在睡梦中亲手掐死了我的债主。这种有些恐怖的阅读经验让我至今难忘,似乎通过齐泽克的这种精神分析的文本,自我的欲望实在界打破了现实与虚构的局限,自身某种罪恶的欲望尽力蔓延开来,无处不在。 我们能把齐泽克的理论当真吗?正如《纽约客》上发表的一篇关于齐泽克的文章所写的:“我们未必总要过分认真地看待他的观点,因为这会导致范畴谬误(category mistake)。”也许连齐泽克都不会把自己的观点当真,他很喜欢在一种悖谬的理论困境中论证自己的观点,他喜欢把任何现象都理论化,他喜欢把各种理论杂糅到一起形成一种理论的狂欢。归根结底,他是一个无法归类的哲学家、精神分析学家、总统候选人、老顽童、侦探小说爱好者、希区柯克的影迷…… 思郁2011-4-14书 斜目而视:透过通俗文化看拉康,【斯洛文尼亚】斯拉沃热·齐泽克著,季广茂译,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年3月第一版,定价:45.0
齐泽克是美国著名《新左派》杂志力捧的政治哲学家,能说六种语言,著作被译成二十几种文字,涉猎的主题无所不包,享有国际声誉,誉满天下的精神分析大师。立志以精神分析为利器,揭露资本主义是以何种方式左右公众的想象力的。不读他的著作,不仅无法理解拉康学说,也无法把握形形色色的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理论。他的表述方式是杂耍演员般的大话连篇,独树一帜的反直觉大师。'"他将拉康的理论深化和发展,并使之驰骋于各个领域。齐泽克的学术风格是将精神分析、主体性、意识形态和大众文化融于一炉,从而开倡一种全新的哲学领域。齐泽克在欧美学界取得了巨大成功,他风靡于哲学界、文学界,并对社会学和政治学产生影响。齐泽克正奔波于欧美两地,接受采访、出席会议、发表演说、举行讲座,他还继承了左派的介入传统,曾竞选过斯洛文尼亚总统。在西方,齐泽克取得的巨大声誉完全可以同爱德华·萨义德、以赛亚·伯林、朱莉亚·克里斯蒂瓦等相提并论。詹姆逊说齐泽克"发出了一种不平常的声音,我们将在今后数年内反复聆听";伊格尔顿评价他是"欧洲近十多年来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美国评论家丽贝卡·米德的发表在《纽约客》上的文章,把齐泽克称作一个"从天而降的第欧根尼"。
斯拉沃热·齐泽克(Slavoj Zizek)(1949.3.21~),斯洛文尼亚卢布尔雅那大学社会和哲学高级研究员,拉康传统最重要的继承人,他长期致力于沟通拉康精神分析理论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将精神分析、主体性、意识形态和大众文化熔于一炉,形成了极为独特的学术思想和政治立场,成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最为耀眼的国际学术明星之一,被一些学者称为黑格尔式的思想家。现任教于伦敦大学伯贝克学院,担任伯贝克学院人文研究所所长。
齐泽克在家中是独子,十几岁时就热衷电影和书籍。他在卢布尔雅那大学的硕士毕业论文着重考察了拉康、德里达、克里斯蒂瓦以及其它欧陆哲学家的著作。尽管这篇论文才华横溢,但齐泽克还是无法获得硕士学位,直到他同意增加一个附录,对上述哲学家的著作进行充分的马克思主义批判。尽管修订了论文,学校还是认为齐泽克不适合任教,于是他只好前往法国,在拉康的女婿和知识继承人雅克-阿兰·米勒(Jacques-Alain Miller)的指导下学习,跟着米勒进入了精神分析领域。齐泽克说,面对斯洛文尼亚的独立,他内心充满了矛盾:从理论上讲他反对独立,但又接受独立带来的政治利益。他花了很长时间平息内心的不安,然后开始竞选斯洛文尼亚四人总统委员会中的一个席位。那是1990年,这个国家第一次举行民主选举。他最后获得的是光荣的第五名--对他而言,到目前为止这是最好的结果;或许对于斯洛文尼亚来说,这也是最好的结果,因为,如果他真的当选了,他的第一个行动或许就是辞职。"我觉得占据那个位置意味着你每周都要开会,随之而来是影响和权力--不过我不稀罕,那是个一天要工作24小时的职业,承载着愚不可及的社会义务。"在地理版图上,斯洛文尼亚只是一个小巧玲珑的国家,但一旦进入了观念世界,与其狭小的疆界和稀疏的人口密度相比,斯洛文尼亚获得的声誉却大得不成比例,这都要归功于斯拉沃热·齐泽克(Slavoj Zizek)。齐泽克63岁,是来自斯洛文尼亚的首都卢布尔雅那的哲学家。他的著作已经被译成20多种文字,涉猎的范围包括希区柯克、列宁、歌剧和9·11恐怖主义袭击等等毫不相关的领域。他以天马行空式的说话风格和写作风格,以及擅长将心理分析、政治和黄色笑话融为一体而著称。
齐泽克在家中是独子,十几岁时就热衷电影和书籍。他在卢布尔雅那大学的硕士毕业论文着重考察了拉康、德里达、克里斯蒂瓦以及其它欧陆哲学家的著作。尽管这篇论文才华横溢,但齐泽克还是无法获得硕士学位,直到他同意增加一个附录,对上述哲学家的著作进行充分的马克思主义批判。尽管修订了论文,学校还是认为齐泽克不适合任教,于是他只好前往法国,在拉康的女婿和知识继承人雅克-阿兰·米勒(Jacques-Alain Miller)的指导下学习,跟着米勒进入了精神分析领域。齐泽克说,面对斯洛文尼亚的独立,他内心充满了矛盾:从理论上讲他反对独立,但又接受独立带来的政治利益。他花了很长时间平息内心的不安,然后开始竞选斯洛文尼亚四人总统委员会中的一个席位。那是1990年,这个国家第一次举行民主选举。他最后获得的是光荣的第五名——对他而言,到目前为止这是最好的结果;或许对于斯洛文尼亚来说,这也是最好的结果,因为,如果他真的当选了,他的第一个行动或许就是辞职。“我觉得占据那个位置意味着你每周都要开会,随之而来是影响和权力——不过我不稀罕,那是个一天要工作24小时的职业,承载着愚不可及的社会义务。”在地理版图上,斯洛文尼亚只是一个小巧玲珑的国家,但一旦进入了观念世界,与其狭小的疆界和稀疏的人口密度相比,斯洛文尼亚获得的声誉却大得不成比例,这都要归功于斯拉沃热·齐泽克(Slavoj Zizek)。齐泽克63岁,是来自斯洛文尼亚的首都卢布尔雅那的哲学家。他的著作已经被译成20多种文字,涉猎的范围包括希区柯克、列宁、歌剧和9·11恐怖主义袭击等等毫不相关的领域。他以天马行空式的说话风格和写作风格,以及擅长将心理分析、政治和黄色笑话融为一体而著称。
齐泽克是美国著名《新左派》杂志力捧的政治哲学家,能说六种语言,著作被译成二十几种文字,涉猎的主题无所不包,享有国际声誉,誉满天下的精神分析大师。立志以精神分析为利器,揭露资本主义是以何种方式左右公众的想象力的。不读他的著作,不仅无法理解拉康学说,也无法把握形形色色的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理论。他的表述方式是杂耍演员般的大话连篇,独树一帜的反直觉大师。'"他将拉康的理论深化和发展,并使之驰骋于各个领域。齐泽克的学术风格是将精神分析、主体性、意识形态和大众文化融于一炉,从而开倡一种全新的哲学领域。齐泽克在欧美学界取得了巨大成功,他风靡于哲学界、文学界,并对社会学和政治学产生影响。齐泽克正奔波于欧美两地,接受采访、出席会议、发表演说、举行讲座,他还继承了左派的介入传统,曾竞选过斯洛文尼亚总统。在西方,齐泽克取得的巨大声誉完全可以同爱德华·萨义德、以赛亚·伯林、朱莉亚·克里斯蒂瓦等相提并论。詹姆逊说齐泽克"发出了一种不平常的声音,我们将在今后数年内反复聆听";伊格尔顿评价他是"欧洲近十多年来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美国评论家丽贝卡·米德的发表在《纽约客》上的文章,把齐泽克称作一个"从天而降的第欧根尼"。
PART
1
概述
【1】简述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电影专业有以下几个方向:
影视编剧导演创作与制片
商业电影投资与创意实践
影视剧创意策划及编剧
论文电影研究与电影史电影创作
非虚构与实验影像研究与创作
初试专业课考试科目为:336艺术基础与844电影创意与批评。
考试的难度不是很大,重点考察范围在影视史论方面。
重庆大学的专业一在考试时,是第二天上午的时候考察,考试时间为8:30-11:30,考试分值150分。专业二在考试时,是第二天下午的时候考察,考试时间为14:00-17:00,考试分值150分。
【2】考试范围
这个科目要求考生了解中外电影史论以及影视艺术理论与批评。
同学们在备考过程中需要除了基础的参考书需要阅读,对于导师的论文,艺术理论的研究动态也需要多多关注。
【3】真题解读
题型以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为主。考题的难度其实不是很难,都是比较基础的内容,贴合时事。
PART
2
必读参考书
这门科目官方没有给出大纲跟参考书,但根据近年来的考题、考试要求,以及考上的同学的复习情况,同时也有145分以上大神的整理,我们归纳总结出来了下面的参考书。
《中国电影史》钟大丰 / 舒晓鸣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4年
本书介绍各个时期主要的艺术运动和艺术思潮、重要的电影艺术家和代表性作品等,以求有助于了解中国电影的历史发展线索和优秀传统。
《外国电影史》郑亚玲,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5
这本书的作者强调了在各个历史阶段,记录电影的发展,尤其是几次大的记录电影运动,对故事电影的发展的重大影响,以及各时代的流派的一脉相承的关系。对好莱乌电影的发展是从电影工业的发展来讨论的。这是完全准确的。另外,把前苏联最早期的电影大师门,如爱森斯坦、普多夫金等人的电影活动归为20年代先锋主义电影运动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是非常重要的。长期以来,社会主义的电影史学家始终不诚实地回避这一点。
《认识电影》(美)路易斯 .贾内梯著,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后浪出版公司
《认识电影》是电影入门书中的经典之作,问世四十多年来,始终是世界各地影视从业人员和主流专业院校的必备之选,更是电影爱好者不可或缺的手边书。面对电影中复杂的语言系统、构成要素、表意手段,作者划分了现实主义、形式主义两大阵营,用深入浅出、简明扼要的笔触,引出了电影作为艺术、作为工业、作为意识形态等方方面面。
《电影理论与批评》戴锦华,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
这本书重点介绍和示范的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影评写作,而是基于现代电影理论基础和背景的影片精读和分析,通过对一部影片的细读来展示对这一理论方法的运用,旨在通过理论化影评写作的介绍,让大家了解现代电影理论的主要脉络。
《电影史:理论与实践》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后浪出版公司 (美) 艾伦、戈梅里 著李迅译
本书从实在论的哲学高度,全面考察以往的电影史研究方法,清晰梳理美学、经济、技术、社会诸种生成机制,彻底更新了电影史学的问题框架和研究范式。同时,作者例举多种视野独特的个案研究,作为理论的实践,使读者能够以全新的视点认识电影的历史。
《故事》 (美)罗伯特·麦基,天津人民出版社
该书集结了罗伯特·麦基30年的授课经验,对《教父》《阿甘正传》《星球大战》等经典影片的详细分析中,清晰阐述了故事创作的核心原理。
《创意制片完全手册》 (美)莫琳·A·瑞安(Maureen A. Ryan)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后浪出版公司
本书立足于作者二十余年的制片经验,全面总结梳理了美国独立电影制片管理工业化的规范流程,是一本关于不同规模、类型影片制作的实用工具书。全书有体系有步骤地讲解了如何在剧本策划阶段兼顾艺术创作和市场前景,合理分配有限的资金和时间,高效周全地勘察场地、招募剧组、安排摄制日程,成片之后有策略有计划地宣传发行,靠创意来回收成本、实现盈利并参投电影节。此外,作者列出了制片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与陷阱,收录了大量一线访谈,可以作为查验制片工作各环节的索引。
《电影概论》 杨远婴,后浪丨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这是一本有关电影功能和传播的基础性教材, 分媒介特质、 创作流程、 生产机制、 历史过程、国族特色、批评框架六部分,涵盖电影所涉及的技术、工业、文化问题,全面梳理人类认识影像、制造影像的过程与途径,着意呈现电影作为一种艺术、 一门语言、 一项产业的三体特性,尽可能系统、完整地构建其光影与视听、生产与销售、嬗变与评说的结构。
《电影理论读本》 杨远婴,后浪丨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本书是为了与电影理论的新动态、电影技术和美学、电影产业的新发展相适应而编选的电影理论“新读本”,在拓展选集思路的前提下,破除“纯理论”樊篱,增加“实践型”文本,建立一个由媒介、语言、纪录、纪实、作者、类型、明星、叙事、经济、历史、性别、心理、意识形态组成的章节体例,通过工业与艺术、技术与文化、身份与表达、影像与社会等理论层面展现各类研究观点,呈示电影言说的多样路径,旨在为电影研究提供更加开阔的话语平台和更加宽泛的问题意识。
“新读本”中,既囊括了巴拉兹·贝拉、爱森斯坦、巴赞、爱因汉姆、格里尔逊、麦茨、德勒兹等电影理论家的经典作品,又加入了汤姆·冈宁、比尔·尼克尔斯、大卫·波德维尔、米莲姆·汉森、齐泽克等新一代学者的重要文章。面对新的影像生产与作品对象,希望能够为研究者提供更为多元化的思维方式和理论武器。
《电影是什么》(法)安德烈·巴赞编,崔君衍译,商务印书馆,2017年版
本书为法国新浪潮电影之父巴赞发表的一系列高质量影评和电影评论的结集,涉及电影本体论、电影社会学、电影心理学和电影美学等诸多话题,是研究巴赞和当代电影美学的必备读物。在电影理论史上,巴赞的电影理论是一座卓越的里程碑,他的现实主义美学深刻影响了世界电影的发展,他宣扬的摄影影像本体论和真实美学也形成了与蒙太奇理论不同的电影美学体系,开拓了电影研究的领域。正是由于巴赞的努力,电影才成为严肃的研究课题。作为巴赞电影理论的经典代表,《电影是什么?》从问世之初就受到电影从业者和广大影迷的好评,被誉为“电影的圣经”,也为巴赞赢得了“电影的亚里士多德”的崇高荣誉。
《电影美学》(匈)贝拉·巴拉兹编,何力译,中国电影出版社,2003年版
本书核心内容是通过电影艺术形式的发展过程及电影与其他艺术形式的联系来探讨电影艺术本性。
PART
3
补充参考书
《中国电影史》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李少白
《世界电影史》【美】克莉丝汀·汤普森 大卫·波德维尔 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电影艺术词典》许南明 中国电影出版社
《电影艺术:形式与风格》【美】大卫·波德维尔、克莉丝汀·汤普森著,曾伟祯译,后浪出版公司,2015年版
《经典电影理论导论》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后浪出版公司2013年版 [美] 达德利·安德鲁 李伟峰译
PART
4
辅导资料
辅导资料包含以下这些:
《北京大学844电影创意与批评三驾马车系列·中国电影史论》
《北京大学844电影创意与批评三驾马车系列·世界电影史论》
《北京大学844电影创意与批评三驾马车系列·必备题库》
《北京大学844电影创意与批评·影视理论与批评》
《北京大学844电影创意与批评·商业电影投资与制作》
《北京大学844电影创意与批评·商业电影投资与营销》
《北京大学844电影创意与批评·影视剧本创作-剧本结构》
《北京大学844电影创意与批评·影视剧本创作-人物塑造方法》
《北京大学844电影创意与批评·新媒体影像》
《北京大学844电影创意与批评·新媒体题库整理》
目前,北京大学艺术学院电影专业844电影创意与批评考研资料已更新完毕。
才思·考研祝您考研顺利!在这里,我们可以让你有更高的效率,可以让你一次圆梦,可以让你的人生没有遗憾,才思欢迎你!
因为张齐华老师是数学语言里的艺术家,所以被同行誉为“数学王子”。
张齐华,男,1976年6月出生,小学特级教师,本科学历。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教科室主任。
2005年代表江苏参加全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优质课评比获一等奖。四十余篇教育教学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先后被评为南通市骨干教师、市十佳青年教师、市十佳教坛新秀,学科带头人,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人民教育》、《小学青年教师》等刊物对他的教学艺术作过专题报道。曾30余次应邀到北京、上海、广东、湖南、浙江等地上示范课和讲学,深受专家和教师们的好评。
人物评价
张齐华老师用生动的表情,和蔼可亲的姿态演绎着数学。他的课堂,不仅令学生陶醉、痴迷,更让我们连声赞叹,随之引领。他气定神闲、挥洒自如的语言,总在不经意间触动学生思考、质疑乃至探究。在我看来,他的“教”是令人惊喜的,变解决问题为发现问题,为孩子打开了好奇之门。他的“思”也是触动人心的。
从最初课堂上蹒跚学步的“丑小鸭”,到如今众多数学教师心目中追随的“数学王子”,有人惊叹于他教学技艺的高速攀升,有人折服于他对数学课堂的深刻见解,亦有人陶醉于他对数学课堂的诗化演绎因为热爱、执著和超越,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艺术王国里演绎精彩自我的真实历程。男,1976年出生,本科学历,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教导处副主任,小学一级教师。曾获“南通市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海门市学科带头人”等称号,被誉为“数学王子”。一直致力于数学课堂文化的探索与研究,《人民教育》《小学青年教师》先后对其在数学文化领域的探索给予报道。曾多次获南通市和海门县数学教学评比一等奖,2003年获江苏省小学数学评比一等奖,连续三次在“教海探航”征文评比中获一等奖,50余篇教育教学论文发表在省级以上刊物。参与苏教版数学国标本教材的编写。2005年代表江苏参加全国小学数学优课大赛获一等奖,连续四次在江苏省教育厅举办的征文大赛中获一等奖,六十余篇教育教学论文在国家、省级刊物发表。参与数学课程标准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的编写工作。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生可以发sci。SCI本质为一个引文库,全名为“科学引文索引”。简要地说,全世界有许多可以发表科学论文的期刊,但这些期刊良莠不齐,能够被SCI引文库收录进去的期刊,相对来说都是比较靠谱的期刊。因此,在SCI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相比于非SCI期刊上发文,也就更具公信力。
不可以。发表论文两篇需要看发表的是一个水平达到何种级别的论文。申请博士最少也要有两个核心期刊论文,并且完成了博士课程考核和学位论文工作才可以,拿两篇省级期刊去申请博士,有很大的可能就是被同样申请的给比下去了。
马斯克的创始团队都已离开只剩下马斯克一人,这是因为马斯克没有做好相关的企业管理制度,导致自己的创始人被其他公司挖走,所以他面临了非常尴尬的局面,导致成了一个光杆司令。根据国际媒体报道,马斯克发出了一个非常具有争议的话题,就是上传大佬自云端的这个操作,马斯克宣称自己已经上传大脑自云端,而这个世界引发了人们对人脑工程学相关概念股大涨,而话音刚落,其脑机接口公司的创始人之一就被其他公司挖走,创始团队开始分崩离析。在7名创始人中已经有6人相继离职,并且还有人自立门户成为了马斯克最强劲的对手。因为马斯克自身管理不当才成为了光杆司令这个问题其实是发生在马斯克发布的一个论文上,在这次论文当中他表示已经将自己的大脑上传至云端,并且与虚拟版本的自己交谈过,这个话题说出去以后很多公司为了利润所以挖走了马斯克公司的相关创始人员,而就是因为马斯克在企业中自身管理不当才让这些人才流失,从而自己当上了光杆司令。不过马斯克称,他旗下的脑机接口技术是其他公司无法比拟的,就算创始人带了技术过去没有马斯克公司的核心芯片也无法成功研制脑机接口。总结总的来说,马斯克是因为自身企业管理没有到位才让自己当上了光杆司令,不过对于马斯克而言这些不会影响到马斯克的正常经营,毕竟马斯克所创办的公司都是一些先进的科技公司,并且该家公司的人脑工程板块上涨了超过2%,也就是说这家公司没有因为创始人的跳槽而导致公司股票下跌,并且该公司的市值正在呈现一种上升的状态。
马斯克,他过于骄傲自负有许多的人才他没有充分发挥价值和用途。
全球首富马斯克成了一篇新冠抗体研究论文的作者,论文还发在了《自然通讯》杂志上。 据悉,这篇关于新冠疫情的研究论文是马斯克与自己公司的研究团队共同完成,为了完成这项研究,他不惜豁出四千多名员工参与新冠研究。消息一出便引发外界的质疑和关注,大家纷纷猜测他这样做的原因。马斯克做出这样的决定是出于啥考虑?下面来具体分析一下:
一、马斯克此举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更好的认识新冠病毒。有一种可能性,那就是康复者的特定抗体水平没有达到保护阈值。要验证这一想法,就需要跟踪新冠患者和他们之后再次接触病毒后的状况。来自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对4300人进行了为期数月的跟踪,发现了有300人感染了新冠。研究人员选取了感染者中120人的数据,更深入地研究他们的感染情况和随后的抗体水平。其中有73人(61%)未产生任何感染症状,有症状和无症状的患者体内都有高度特异性的新冠病毒抗体,这些患者产生的抗体滴度在1ng/ml至11μg/ml之间。在产生抗体的患者中,有48名接受了至少一项额外的随访测试,其中有44名(91.6%)保持血清抗体阳性,而4名康复者失去了抗体反应。而且在多个时间点上观察到的曲线表明,抗体滴度均匀衰变的证据有限。
二、回到最初的问题,马斯克一个世界首富,怎么就成了新冠论文作者了呢?其实,这篇文章不仅有马斯克,还有SpaceX公司的医疗主管Anil Menon。而贡献最大的,是没有登上姓名的来自SpaceX的4300名员工。原来,马斯克最大的“贡献”是为研究提供了4300名“打工人”,当然他们都是自愿的,论文也是符合医学伦理的。lter博士表示,马斯克对这项研究颇有兴趣,她还向SpaceX高管介绍了抗体和疫苗的工作原理。去年4月SpaceX与哈佛大学传染病专家Eric Nilles取得了联系。为了监测员工新冠病毒的感染率,SpaceX公司和麻省理工、哈佛的研究人员合作,对4300多名员工每个月进行一次抗体检测。SpaceX的医疗主管Anil Menon为此制定了一个测试程序:招募来自不同州的员工,让他们从4月开始每月进行血液检查。
三、马斯克之所以研究新冠,更是为了自己公司员工的生命健康安全。而在去年5月,SpaceX在佛罗里达州成功用龙飞船将两名宇航员送入空间站,真是让人捏了一把冷汗。至于当时佛罗里达州员工的状况,研究人员没有透露。不过反对归反对,政策还是要遵守的,马斯克还是对SpaceX和特斯拉下达了停工令。最终,在4300名经过多次测试的SpaceX员工中,有300名感染了新冠。而马斯克自己去年11月也在新冠测试中呈阳性。
好像是因为马斯克他的股份还是比较少的,虽然表面上他才是创始人,但是他在公司里面好像没有决定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