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资深打酱油科研小白,第一篇SCI论文初稿到终稿历时两年修改了14遍最终成功发表到一区4.4分杂志Nutrients,到现在手握两篇一区文章,一篇undereivew,虽说这样的成绩和许多大牛真的无法比,但我就想说说作为一个普通的不起眼的打酱油小白,该如何开始你的第一篇SCI论文,都是我自己真实的方法总结。 ----------------------------------------------------------------------------------------------------------------- 那么一篇完整的SCI论文,包括了前言(Introduction),方法(Method),结果(Result),讨论(Discussion),结论(Conclusion)五个部分。 当你拿到数据确定了论文题目之后,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收集资料,我把这个过程称为准备过程。 收集资料也就是查找文献一定要 “全”, 那么如何做到 “全” ,我有 两个TIPS 1、找出核心文章---与题目相符合的文章,这里分两种 新文章(三年内)--- 找新文章的参考文献 老文章(十年内,被cite多次的)--- 找出cite这篇文章的文献 这个过程中会找到很多的文献,根据你的题目、实验目的、实验方法、实验内容进行筛选,最快的筛选方法是看题目,如果题目符合则快速扫一眼摘要,不需要阅读整篇文章进行筛选。 注意一定要对文献进行分类,我习惯用数字给文献进行编号,根据论文的特点用中文进行重命名;其实更建议的方法是用Excel来整理文献,将题目、作者、时间、实验方法、实验内容、实验对象、优缺点进行分类,并且在整理的过程中对文献进行扫读,这样会非常清晰有条理,在对文章进行扩充的时候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道理我都懂但是我太懒了,我把这一步省略了 2.、找出与题目相关的Meta-analysis(这是我觉得最好用的方法也是一个比较偷懒的方法哈哈哈哈哈哈) 因为Meta直接就是一个核心文章,通过阅读Meta,你就会形成一个对于这个领域的宏观认识,而且你会很容易找到矛盾点,将矛盾点记录下来写Intro的时候会有帮助。 写Intro之前最重要的一点是把思路理顺,我通常会用笔在纸上画出逻辑图,最好可以像讲故事一样讲给别人听,在复述的过程中理顺自己的逻辑,而理思路的核心是说明研究意义即标尺-为何研究?找出与文献的不同 我总结了三种方法: 引用文献的目的是让大家得知你和已经发表过的文章的差别,比如角度略微不同-实验对象、实验方法; 也可以是你可以去解决一个矛盾,已经发表文献间的矛盾; 完全是一个GAP,没人研究---这个好但是也很难写,因为没有可对比的文献,而且还需要思考这个GAP是没人研究呢还是根本就没有研究意义所以没人研究 接下来就是在思路理顺的条件下进行扩充(加文献引入的过程,与第一部分息息相关) 然后就是具体的Intro的写法: 我习惯从标题细分,打个比方,我的文章标题是 ‘ Affective and Enjoyment Responses to Short-Term High-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 with Low-Carbohydrate Diet in Overweight Young Women’ 我就会根据标题进行分段介绍,先根据实验对象 ‘ Overweight Young Women’ 说明肥胖的现象和危害,然后根据实验条件 ‘ Low-Carbohydrate Diet ’ 介绍低碳饮食,接着根据实验目的 ‘ Affective and Enjoyment Responses ’ 引出心理指标是什么以及印象因素,再根据实验方法 ‘ Short-Term High-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 ’ 介绍运动和饮食相结合,最后写出研究目的也就是我准备填补的GAP。这就是这篇文章如果有兴趣可以下来看看 (Kong, Z., Hu, M., Liu, Y., Shi, Q., Zou, L., Sun, S., ... & Nie, J. (2020). Affective and Enjoyment Responses to Short-Term High-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 with Low-Carbohydrate Diet in Overweight Young Women. Nutrients, 12(2), 442.) 方法部分是最简单的部分,就是将你的完整的实验步骤以及数据分析过程清晰地表达出来,表达清楚就好了,我是先找一两篇实验方法、统计方法和我类似的文献,模仿他的遣词造句以及句间逻辑换种表达方式写出来,都说刚开始写论文就是要模仿,大概就是这个道理,照葫芦画瓢照虎画猫。 我将方法和结果放在一个部分的原因是因为这两个部分是整篇论文里最为简单的,需要做的就是讲清楚你实验得出的结果,还是一个方法照葫芦画瓢,照着别人的文献里的写法写出你的结果。 这里和写Intro就有异曲同工之妙了,首先你要做的就是理思路,那么如何理顺思路呢,你的Intro是根据题目的要点进行扩充,那么讨论呢就是根据你的实验结果进行叙述。 如果你的Intro是前面叙述的一二点,你要对比你的实验结果和重点文献的实验结果的一致性(consistent or inconsistent),然后进一步分析原因 如果你在Intro里是一个全新的GAP,无论你的结果是否有独创性,你都要对你的结果进行更深入的分析,eg. 为什么得出这个结果?你得出这个结果的原因是什么? 从已有的文献中推敲出得到你实验结果的原因。打个比方,这里就和我前面提到的那篇文章一样,我们的实验结果具有独创性,讨论是从生酮对运动能力的影响进而到运动之后是否开心的影响进行了曲线救国的描述。 (Kong, Z., Hu, M., Liu, Y., Shi, Q., Zou, L., Sun, S., ... & Nie, J. (2020). Affective and Enjoyment Responses to Short-Term High-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 with Low-Carbohydrate Diet in Overweight Young Women. Nutrients, 12(2), 442.) 接着写你研究的局限性和优势,这个部分其实你在写Intro的时候就有,通过你在阅读其他文献的时候发现别人的优点,而正好是你没有的,你就可以记录下来写在这个部分。 这个部分可写可不写,如果你的字数不够你就写吧,因为通常来说在讨论部分的每一段的末尾都会有一个结论,所以结论是不需要单独写的;但是如果你的结论太多太散而且在讨论部分没有讲清楚的话这里就可以概括的来一段结论。 写结论这部分一定要注意不要太Detail了,因为会让人感觉太啰嗦给人重复的感觉,这里一定是概括性的语言,而且千万不要出现重复的语言,同意转换用起来!!!----------------------------------------------------------------------------------------------------------------- 最后我还想分享一个我的小习惯 --- 写日志 因为写论文的是一个需要花费心血花费时间的过程,可能有很多天一个字都没有写感觉没有进度人就很焦躁,所以需要将一个庞大的项目一节一节细分,我的方法是每天写下论文进度(就是关于论文我每天做了些什么)以及明日目标,比如说查到了几篇文献,明天的目标是阅读这些文献。因为我没有用Excel整理文献,所以我是将文献的总结写在日志里的。
作为一个资深打酱油科研小白,第一篇SCI论文初稿到终稿历时两年修改了14遍最终成功发表到一区4.4分杂志Nutrients,到现在手握两篇一区文章,一篇undereivew,虽说这样的成绩和许多大牛真的无法比,但我就想说说作为一个普通的不起眼的打酱油小白,该如何开始你的第一篇SCI论文,都是我自己真实的方法总结。 ----------------------------------------------------------------------------------------------------------------- 那么一篇完整的SCI论文,包括了前言(Introduction),方法(Method),结果(Result),讨论(Discussion),结论(Conclusion)五个部分。 当你拿到数据确定了论文题目之后,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收集资料,我把这个过程称为准备过程。 收集资料也就是查找文献一定要 “全”, 那么如何做到 “全” ,我有 两个TIPS 1、找出核心文章---与题目相符合的文章,这里分两种 新文章(三年内)--- 找新文章的参考文献 老文章(十年内,被cite多次的)--- 找出cite这篇文章的文献 这个过程中会找到很多的文献,根据你的题目、实验目的、实验方法、实验内容进行筛选,最快的筛选方法是看题目,如果题目符合则快速扫一眼摘要,不需要阅读整篇文章进行筛选。 注意一定要对文献进行分类,我习惯用数字给文献进行编号,根据论文的特点用中文进行重命名;其实更建议的方法是用Excel来整理文献,将题目、作者、时间、实验方法、实验内容、实验对象、优缺点进行分类,并且在整理的过程中对文献进行扫读,这样会非常清晰有条理,在对文章进行扩充的时候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道理我都懂但是我太懒了,我把这一步省略了 2.、找出与题目相关的Meta-analysis(这是我觉得最好用的方法也是一个比较偷懒的方法哈哈哈哈哈哈) 因为Meta直接就是一个核心文章,通过阅读Meta,你就会形成一个对于这个领域的宏观认识,而且你会很容易找到矛盾点,将矛盾点记录下来写Intro的时候会有帮助。 写Intro之前最重要的一点是把思路理顺,我通常会用笔在纸上画出逻辑图,最好可以像讲故事一样讲给别人听,在复述的过程中理顺自己的逻辑,而理思路的核心是说明研究意义即标尺-为何研究?找出与文献的不同 我总结了三种方法: 引用文献的目的是让大家得知你和已经发表过的文章的差别,比如角度略微不同-实验对象、实验方法; 也可以是你可以去解决一个矛盾,已经发表文献间的矛盾; 完全是一个GAP,没人研究---这个好但是也很难写,因为没有可对比的文献,而且还需要思考这个GAP是没人研究呢还是根本就没有研究意义所以没人研究 接下来就是在思路理顺的条件下进行扩充(加文献引入的过程,与第一部分息息相关) 然后就是具体的Intro的写法: 我习惯从标题细分,打个比方,我的文章标题是 ‘ Affective and Enjoyment Responses to Short-Term High-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 with Low-Carbohydrate Diet in Overweight Young Women’ 我就会根据标题进行分段介绍,先根据实验对象 ‘ Overweight Young Women’ 说明肥胖的现象和危害,然后根据实验条件 ‘ Low-Carbohydrate Diet ’ 介绍低碳饮食,接着根据实验目的 ‘ Affective and Enjoyment Responses ’ 引出心理指标是什么以及印象因素,再根据实验方法 ‘ Short-Term High-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 ’ 介绍运动和饮食相结合,最后写出研究目的也就是我准备填补的GAP。这就是这篇文章如果有兴趣可以下来看看 (Kong, Z., Hu, M., Liu, Y., Shi, Q., Zou, L., Sun, S., ... & Nie, J. (2020). Affective and Enjoyment Responses to Short-Term High-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 with Low-Carbohydrate Diet in Overweight Young Women. Nutrients, 12(2), 442.) 方法部分是最简单的部分,就是将你的完整的实验步骤以及数据分析过程清晰地表达出来,表达清楚就好了,我是先找一两篇实验方法、统计方法和我类似的文献,模仿他的遣词造句以及句间逻辑换种表达方式写出来,都说刚开始写论文就是要模仿,大概就是这个道理,照葫芦画瓢照虎画猫。 我将方法和结果放在一个部分的原因是因为这两个部分是整篇论文里最为简单的,需要做的就是讲清楚你实验得出的结果,还是一个方法照葫芦画瓢,照着别人的文献里的写法写出你的结果。 这里和写Intro就有异曲同工之妙了,首先你要做的就是理思路,那么如何理顺思路呢,你的Intro是根据题目的要点进行扩充,那么讨论呢就是根据你的实验结果进行叙述。 如果你的Intro是前面叙述的一二点,你要对比你的实验结果和重点文献的实验结果的一致性(consistent or inconsistent),然后进一步分析原因 如果你在Intro里是一个全新的GAP,无论你的结果是否有独创性,你都要对你的结果进行更深入的分析,eg. 为什么得出这个结果?你得出这个结果的原因是什么? 从已有的文献中推敲出得到你实验结果的原因。打个比方,这里就和我前面提到的那篇文章一样,我们的实验结果具有独创性,讨论是从生酮对运动能力的影响进而到运动之后是否开心的影响进行了曲线救国的描述。 (Kong, Z., Hu, M., Liu, Y., Shi, Q., Zou, L., Sun, S., ... & Nie, J. (2020). Affective and Enjoyment Responses to Short-Term High-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 with Low-Carbohydrate Diet in Overweight Young Women. Nutrients, 12(2), 442.) 接着写你研究的局限性和优势,这个部分其实你在写Intro的时候就有,通过你在阅读其他文献的时候发现别人的优点,而正好是你没有的,你就可以记录下来写在这个部分。 这个部分可写可不写,如果你的字数不够你就写吧,因为通常来说在讨论部分的每一段的末尾都会有一个结论,所以结论是不需要单独写的;但是如果你的结论太多太散而且在讨论部分没有讲清楚的话这里就可以概括的来一段结论。 写结论这部分一定要注意不要太Detail了,因为会让人感觉太啰嗦给人重复的感觉,这里一定是概括性的语言,而且千万不要出现重复的语言,同意转换用起来!!!----------------------------------------------------------------------------------------------------------------- 最后我还想分享一个我的小习惯 --- 写日志 因为写论文的是一个需要花费心血花费时间的过程,可能有很多天一个字都没有写感觉没有进度人就很焦躁,所以需要将一个庞大的项目一节一节细分,我的方法是每天写下论文进度(就是关于论文我每天做了些什么)以及明日目标,比如说查到了几篇文献,明天的目标是阅读这些文献。因为我没有用Excel整理文献,所以我是将文献的总结写在日志里的。
发表期刊论文的整体流程:1.投稿先根据自己的论文研究方向,选择合适的期刊,写作后进行投稿。2.三审三校初审责任编辑对已登记编号的来稿进行初审,初审的主要内容为:1. 有无政治性和政策性问题;2. 是否违反保密性和著作权的有关法规;3. 是否符合办刊方向;4. 论文的学术性、科学性如何,确定有无必要请专家复审;5.论文组成的各要素是否齐全,图表是否符合要求,格式是否规范;复审即专家评审。通过初审的论文,及时送评审专家库中的有关专家评审,复审的重点是学术水平。为保证审稿的公平、公正,采用“内稿外审,外稿内审”的原则。审稿专家建议“修改后发表”,并有重要修改意见时,应将稿件作退修处理,必要时再次复审。复审时间为两个月。终审主编(或常务副主编)在前二审的基础上作进一步审理,并提出拟用稿清单,供常务编委会会议定稿。3.录用通知有些录用通知就在官网系统里,有些录用通知通过邮件发送,收到录用通知后就静等出刊就好啦。4.出刊期刊出版后,杂志社会把纸质版样刊寄给作者。5.检索文章出刊后1-3个月被网站收录,比如知网、维普、万方、龙源,可以上网检索到。(有需要文章上网朋友要注意这一点)如何投稿:投稿是有技巧的,而不是说写完学术论文就大功告成,而且还有可能,一不小心就前功尽弃。例如; 如果你所在的单位是金融行业,那你就投稿在相关领域的期刊社上,又或者你是为了评定职称,那你就要根据当地的政策文件来选择,核心还是普刊。千万别小看了这一步,这是很多新手小白第一次发表期刊论文最容易踩的坑。哪些行业可以准备期刊论文?教师、工程师、经济师等发表期刊论文通常是为了每年的职称评定,而像医生、大学生、金融行业、科研人员等,都可以根据自身领域的发展空闲去规划发表期刊论文。以上就是发表期刊论文的整体流程啦,论文投稿并不难,但是过程很复杂,准备的时间也很长,所以如果是邻近毕业或者即将参加评审的小伙伴,论文一定要提前准备!
发表论文无非就两种方式:第一种就是自己投稿,买本杂志,根据版权页上的投稿方式去投稿(这种的弊端就是周期太长,对于着急的客户,不适用)当然,跟杂志社关系好能顺利发表的请无视我的话 因为直投杂志社容易,能成果发表难,我认识的主编跟我说他们邮箱里的稿件基本上没有低于过1000篇,而且杂志社就那么几个人,根本不可能忙的过来,就算抽时间看下邮件也就是看个题目,题目不新颖没吸引力的直接略过,就算点开文章,也是先大概看下职称、单位、研究方向、摘要、关键词,没什么吸引人眼球的内容也直接pass掉。第二种就是找代理机构发表(这种的需要睁大眼,发表行业鱼龙混杂,必须得保证自己发的杂志是正刊,也不能是增刊)。找代理机构认准以下几点;一、首先选择国家新闻出版广电局能查到的正规杂志二、其次是某宝担保交易,更有保障三、最后录用通知下来后,亲自打版权页或者收录网站(知网、维普、万方、龙源)上查稿电话查稿确认录用后,再付款。
1.论文内容的准备
想要发表的话对于论文的质量也是有要求的,出于精益求精的要求,论文提前一段时间准备。所以如果想要发核心期刊的话,建议最好大二下开始,因为这时候专业基础知识有了一些,另外核心周期在年至一年,这之前还要联系指导老师(本科生没有指导老师几乎不可能发上核心),准备素材、查找资料等。如果是为了保研发普刊,大三下的二三月份是高峰期,平时普刊周期两到三个月,这段时间就要延长半个月左右。
2.弄清楚发表的要求发期刊论文有很多用途,可以平时加分、保研加分、评奖学金、结项以及考研复试等,总的来看还是跟学校、单位要求相关,所以就要先搞清楚相关政策才能保证发出去了有用。
3.注意需要各种时间期刊论文得在规定时间内提交才有用,所以要注意各种时间节点。审稿时间审核通过后才有录用证明。如果是自己投稿的话,一般审稿要半个月以上。期刊质量越高,审核时间越久,拿到录用后就知道该期刊的出刊时间了,最快也要一到两个月才能出版,慢的话要等半年以上。质量高的期刊一般都会出现超前收稿的现象,而出版也是有规定时间的,所以如果想发论文用来加分之类的,就需要提前做准备。上网时间还有的要看到在网上检索证明才能认定,一般非知网的普刊在出刊后1-3个月上网,知网的普刊在出刊后2-3个月上网。
4.投稿渠道的选择首先需要确定的是发在哪个期刊上,如果是自己投稿,那可以去知网、维普、万方等数据库找期刊。先搜研究方向,然后确定想要发的期刊,一般会有投稿联系方式,根据这个联系编辑就可以了。还可以认真去各个期刊官网寻找编辑老师或者征稿电话联系方式,听从编辑老师的格式要求或修改建议,然后耐心等待。在这里学姐建议去数据库查找期刊信息,这里的才是最可信的,很多百度页的期刊官网都是假网站。
最后,不管你是自己投稿还是找的渠道或者机构代投,拿到录用证明后都可以去打该期刊的查稿电话去核实自己的文章有没有被录用,能查到就是可信的哦。
作为一个资深打酱油科研小白,第一篇SCI论文初稿到终稿历时两年修改了14遍最终成功发表到一区4.4分杂志Nutrients,到现在手握两篇一区文章,一篇undereivew,虽说这样的成绩和许多大牛真的无法比,但我就想说说作为一个普通的不起眼的打酱油小白,该如何开始你的第一篇SCI论文,都是我自己真实的方法总结。 ----------------------------------------------------------------------------------------------------------------- 那么一篇完整的SCI论文,包括了前言(Introduction),方法(Method),结果(Result),讨论(Discussion),结论(Conclusion)五个部分。 当你拿到数据确定了论文题目之后,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收集资料,我把这个过程称为准备过程。 收集资料也就是查找文献一定要 “全”, 那么如何做到 “全” ,我有 两个TIPS 1、找出核心文章---与题目相符合的文章,这里分两种 新文章(三年内)--- 找新文章的参考文献 老文章(十年内,被cite多次的)--- 找出cite这篇文章的文献 这个过程中会找到很多的文献,根据你的题目、实验目的、实验方法、实验内容进行筛选,最快的筛选方法是看题目,如果题目符合则快速扫一眼摘要,不需要阅读整篇文章进行筛选。 注意一定要对文献进行分类,我习惯用数字给文献进行编号,根据论文的特点用中文进行重命名;其实更建议的方法是用Excel来整理文献,将题目、作者、时间、实验方法、实验内容、实验对象、优缺点进行分类,并且在整理的过程中对文献进行扫读,这样会非常清晰有条理,在对文章进行扩充的时候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道理我都懂但是我太懒了,我把这一步省略了 2.、找出与题目相关的Meta-analysis(这是我觉得最好用的方法也是一个比较偷懒的方法哈哈哈哈哈哈) 因为Meta直接就是一个核心文章,通过阅读Meta,你就会形成一个对于这个领域的宏观认识,而且你会很容易找到矛盾点,将矛盾点记录下来写Intro的时候会有帮助。 写Intro之前最重要的一点是把思路理顺,我通常会用笔在纸上画出逻辑图,最好可以像讲故事一样讲给别人听,在复述的过程中理顺自己的逻辑,而理思路的核心是说明研究意义即标尺-为何研究?找出与文献的不同 我总结了三种方法: 引用文献的目的是让大家得知你和已经发表过的文章的差别,比如角度略微不同-实验对象、实验方法; 也可以是你可以去解决一个矛盾,已经发表文献间的矛盾; 完全是一个GAP,没人研究---这个好但是也很难写,因为没有可对比的文献,而且还需要思考这个GAP是没人研究呢还是根本就没有研究意义所以没人研究 接下来就是在思路理顺的条件下进行扩充(加文献引入的过程,与第一部分息息相关) 然后就是具体的Intro的写法: 我习惯从标题细分,打个比方,我的文章标题是 ‘ Affective and Enjoyment Responses to Short-Term High-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 with Low-Carbohydrate Diet in Overweight Young Women’ 我就会根据标题进行分段介绍,先根据实验对象 ‘ Overweight Young Women’ 说明肥胖的现象和危害,然后根据实验条件 ‘ Low-Carbohydrate Diet ’ 介绍低碳饮食,接着根据实验目的 ‘ Affective and Enjoyment Responses ’ 引出心理指标是什么以及印象因素,再根据实验方法 ‘ Short-Term High-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 ’ 介绍运动和饮食相结合,最后写出研究目的也就是我准备填补的GAP。这就是这篇文章如果有兴趣可以下来看看 (Kong, Z., Hu, M., Liu, Y., Shi, Q., Zou, L., Sun, S., ... & Nie, J. (2020). Affective and Enjoyment Responses to Short-Term High-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 with Low-Carbohydrate Diet in Overweight Young Women. Nutrients, 12(2), 442.) 方法部分是最简单的部分,就是将你的完整的实验步骤以及数据分析过程清晰地表达出来,表达清楚就好了,我是先找一两篇实验方法、统计方法和我类似的文献,模仿他的遣词造句以及句间逻辑换种表达方式写出来,都说刚开始写论文就是要模仿,大概就是这个道理,照葫芦画瓢照虎画猫。 我将方法和结果放在一个部分的原因是因为这两个部分是整篇论文里最为简单的,需要做的就是讲清楚你实验得出的结果,还是一个方法照葫芦画瓢,照着别人的文献里的写法写出你的结果。 这里和写Intro就有异曲同工之妙了,首先你要做的就是理思路,那么如何理顺思路呢,你的Intro是根据题目的要点进行扩充,那么讨论呢就是根据你的实验结果进行叙述。 如果你的Intro是前面叙述的一二点,你要对比你的实验结果和重点文献的实验结果的一致性(consistent or inconsistent),然后进一步分析原因 如果你在Intro里是一个全新的GAP,无论你的结果是否有独创性,你都要对你的结果进行更深入的分析,eg. 为什么得出这个结果?你得出这个结果的原因是什么? 从已有的文献中推敲出得到你实验结果的原因。打个比方,这里就和我前面提到的那篇文章一样,我们的实验结果具有独创性,讨论是从生酮对运动能力的影响进而到运动之后是否开心的影响进行了曲线救国的描述。 (Kong, Z., Hu, M., Liu, Y., Shi, Q., Zou, L., Sun, S., ... & Nie, J. (2020). Affective and Enjoyment Responses to Short-Term High-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 with Low-Carbohydrate Diet in Overweight Young Women. Nutrients, 12(2), 442.) 接着写你研究的局限性和优势,这个部分其实你在写Intro的时候就有,通过你在阅读其他文献的时候发现别人的优点,而正好是你没有的,你就可以记录下来写在这个部分。 这个部分可写可不写,如果你的字数不够你就写吧,因为通常来说在讨论部分的每一段的末尾都会有一个结论,所以结论是不需要单独写的;但是如果你的结论太多太散而且在讨论部分没有讲清楚的话这里就可以概括的来一段结论。 写结论这部分一定要注意不要太Detail了,因为会让人感觉太啰嗦给人重复的感觉,这里一定是概括性的语言,而且千万不要出现重复的语言,同意转换用起来!!!----------------------------------------------------------------------------------------------------------------- 最后我还想分享一个我的小习惯 --- 写日志 因为写论文的是一个需要花费心血花费时间的过程,可能有很多天一个字都没有写感觉没有进度人就很焦躁,所以需要将一个庞大的项目一节一节细分,我的方法是每天写下论文进度(就是关于论文我每天做了些什么)以及明日目标,比如说查到了几篇文献,明天的目标是阅读这些文献。因为我没有用Excel整理文献,所以我是将文献的总结写在日志里的。
一、怎么判断发表的论文是几区?
SCI期刊分区共有两种,一类是JCR分区,也就是汤森路透分区,共有Q1、Q2、Q3和Q4四个区,前25%(含25%)期刊划分为Q1区,前25%~50% (含50%)为Q2区,前50%~75% (含75% )为Q3区,75%之后的为Q4区。另一个分区是中科院分区,中科院分区也是有四个区,1区-4区,在称谓上与JCR分区不同,前5% 为该类1 区、6% ~ 20% 为2 区、21% ~50% 为3 区,其余的为4 区。
其实这两类分区最大的区别在于影响因子的区间标准不同,中科院分区中1区期刊比JCRQ1区期刊要少,质量上要更高,两种分区都是可以选择的,具体按照哪一种分区标准选择期刊要看作者单位的要求,目前来看,国内高校和科研单位应用比较多的是中科院分区,也有一些单位自己根据实际需求进行了期刊的分区,所以作者要看单位的具体标准来选择刊物。
二、如何学习SCI论文写作?
很多人认为,SCI论文写作技能就是英语写作能力。这个观点大错特错。SCI论文写作的核心是如何有逻辑的表达,而英语写作能力只是表达的载体。就像我们人人都会说中文,但演讲和写作水平却参差不齐。那么,应该如何培养自己的SCI论文写作技能呢?
1.不同的受众人群应该有不同的学习方法。刚刚步入科研行列的初级小白,应该以学习SCI论文的构造和创新性凝练为主,预知科研,提升速度;期望质量齐生的中级潜力股,应该以学习SCI论文的语言和发现科学问题为主,提高产量,提升效率;有望冲击顶刊的未来科学家,应该以学习SCI论文的逻辑表达和凝练前沿科学问题为主,提升水平,冲刺顶刊。
2.要目标明确,不能从零开始。现在,很多研究生的桌旁(如果有办公位的话)好像都有几本语法书、词汇书。但是,从头学习英语真的有帮助吗?切记,英语水平的高低与SCI论文的质量是没有绝对关系的。SCI论文写作技能的提升,不应从基础英语上提升,而是应该找到参照物,对比性地提高写作技能。这个参照物就是:文献。
3.真正读懂文献,合理使用文献,练习仿写文献。很多人把文献当作小说来读,从中获取的内容和知识点要么过于宏观,要么过于微观,这是不对的。最典型的问题,就是看时不懂,看完就忘。如何真正地会读文献和读懂文献,是迈入科研之门的门槛。除此之外,我们不仅仅是读者,将来还要当作者。这是读文献和读小说的本质区别。因此,如何把文献从小说变成工具书,是提升SCI论文写作技能的关键。解决以上问题的方法就是练习仿写,逐渐将作者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料库。
4.逻辑永远大于内容,内容永远大于语言。这里的逻辑、内容、语言三大要素,不仅仅指科技论文,也泛指整个科研过程。先想好,再做,再说。先了解编辑、审稿人和读者的关注点,再去有的放矢地投怀送抱,方能事半功倍。
5.尊重学习规律,按需逐级提升。如下图所示,要根据不同层级所遇到的问题,逐步地进行提高,逐渐实现质的飞跃。
三、怎样确定论文的研究方向?
1.领会自己感趣味的课题
或是钻研自己感趣味的形式是1件很幸福的事故。个体深造与翻阅业余文献,可能副手你更好地找到自己的趣味点。有了感趣味的形式,就要付之实际。
首先是查找关连材料,经由知网等东西可能紧急地检索到自己感趣味形式的关连文献,诚然还可能经由baidu、谷歌等浏览器以及图书馆等社会利润下载所需文献。有了具体的领会之后,再考虑是否要中止更深条理的钻研。
2.领略导师的钻研倾向
领会导师制定的钻研倾向和预期目的是必然钻研形式的又1行之无效的办法。
首先,应当具体地领会导师的钻研倾向。
其次,假设是导师给出的钻研倾向,那么1般是可行的;这时候咱们就要积极与导师近似,领会导师关于该课题的想法主见;在中止充盈、无效地更改之后,咱们就要对导师提出的提倡中止卖力考虑,可行度较高的话,便可能着手最先搜集材料,为论文完成打好根蒂根基。
3.向学长学姐咨询见识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师兄师姐都是从这个阶段1步1步走夙昔的,已有1定的文献贮藏和丰富的履行指点,相关于咱们来讲,对导师的钻研作风也加倍领会,而且另有丰富的文献利润和论文写作指点。
以是在必然钻研课题早年,要积极主动地向学长学姐咨询,勇于向他们请教,冉冉积攒,梗概会有新的创作发明。
4.必然钻研思路和计划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经由与导师、学长学姐的近似,咱们可能会对这个课题有1定新的认识,必然了钻研倾向之后,就要对近几年的文献中止更深的领会。
精读和泛读相结合,同时对论文的首要观念、论证举措措施中止记载,同时要中止思索钻研课标题标题前存在的标题以及须要改进的处所,形成1个完整的钻研计划。
5.坚持优良的心态
论文的写作注定不是1个简单的过程,但这恰正是磨练提高常识与伎俩的过程。伎俩不但采集业余常识的浸染,还采集优良的心态。
要学会充足自己的个体保留,找到合适的减压举措措施,在钻研倾向必然的过程中碰着瓶颈期要学会给自己加油鼓劲,信赖风雨之后总能见到彩虹。
以上就是怎么判断发表的论文是几区的全部内容。
小白可以请教导师,也可以找人代写
学术小白怎样发表论文呢? 第一次发表论文的社会在职人士很有可能并不是很清楚,并且也非常容易踩到雷区,论文发表全过程是很繁杂的,并且必须担负的风险性是非常大的,哪一个阶段没有注意到就会造成论文不能成功的发表。 最近,有很多工作人员资询我有关初学者怎样发表论文的问题,下面,我详尽的说说:论文发表是必须审核的,哪一个阶段没有留意,审核很有可能就走不过去了,论文审核关键的好多个点我说一下,期待能为初学者作者发表论文提供参考。 1、撰写论文的情况下一定要掌握清楚有关的要求,例如论文格式、篇幅等,在论文审核的情况下论文格式不符地话会立即被拒的,因此论文写是非常好写,谁都能够写可是不一定都能够成功发表。 论文发表的要求很高,必须留意的地方也是有很多的。一定要提早依照要求撰写论文,那样才可以成功的发表。 2、论文刊物的挑选是很重要的,千万不要随意找个刊物就投稿了,要根据论文的内容方向挑选合适的刊物投稿,而且也要挑选正规的刊物投稿,论文一旦在假刊上投稿会立即造成论文无效的。 正规的刊物全是有双刊号的,但有的假刊也是有双刊号,因此在挑选刊物投稿的情况下,作者一定要慎重挑选。如果不知道怎么选,可以来问我。 3、论文投稿返修是常碰到的事儿,作者要依照编辑返回的修改意见来修改论文,要耐心一点等候。 在论文发表全过程中实际上作者也需要注重很重要的一点,那便是等待,千万不要去催编辑,越催的紧很有可能会起相反效应,编辑每日接到的论文有很多,处理起来花费的时间也很多,所以作者一定要耐心等待。 之上是我汇总的有关学术小白怎样发表论文的内容,仅作相关人员参照。
1。首先决定投那份SCI刊物。作者一般在撰写论文时就已经做出决定。主要决策依据应是主题内容合适,学术声誉好,读者多等。当然也要看自己成果的大小,论文的质量而定。勿一稿两投。论文完成后,要按照每份刊物的投稿要求投稿。一般的投稿清单包括:投稿信足够的稿件数所有图表齐全以及其它要求的材料将上述内容打包邮寄,或通过电子网络按要求投递稿件。2。论文投出后,一般刊物编辑部会给投稿作者发送收到稿件通知。如果编辑觉得论文题材不适合所投刊物,会回信退稿。否则,作者就进入等待期。收到稿件后,编辑挑选2-3名同行对论文进行评审。论文评审是对作者采用匿名形式。评审者不是专职,是自愿花时间评阅论文(并无评审费)。由于评阅人一般是已经在本领域建立了地位,比较忙,因此往往需要花较长时间。投稿者应对此予以理解。另外,由于评阅人较忙或其它原因,有的评审意见不一定贴切。是值得商榷的。编辑在审稿过程中是仲裁和最后决策者。审稿期间,作者一般应耐心等待。除按收稿通知建议时间与编辑联系外,一般应给评审4-6个月时间。若仍无消息,可以与编辑联系催促一下。3。论文评审的分一般内容和专业内容两部分。一般评审内容包括:稿件是否适合所投刊物若发表此文读者面会有多大是否有现势性-即是否需要尽快发表论文的理论、方法、和数据等是否有创新性论文有无重大缺陷(理论、方法、实验结果等)论文结果是否重要(若设立奖励的刊物会征求是否建议奖励)论文可读性如何长短是否合适-与论文重要性是否平衡图表是否必须,质量如何有没有忽略重要前人工作专业内容是评审者对论文中不正确或存有疑问的内容、表述方法、写作缺陷等提出批评。没有具体形式。4。审稿结束,作者迟早会收到稿件评审意见和编辑的仲裁结果。一般有四种情况:接收修改后可接收 可以修改后再投拒绝对第一种情况,作者会收到投递最终稿的指南。现在,一般需要提供数字文件,按要求提供图表。对第二种情况,应按照评审意见修改论文。提出拒绝修改某些部分的理由。将修改部分单独写成报告提供给编辑。一般来说编辑比评审者更具同情心。因此,一般可以期望收到象第一种情况那样的论文接收信。对第三种情况,看看评审意见,这种决定一般是由于论文需要补充材料,编辑希望继续修改提高。不要轻易放弃。修改后被接收的机会还是很大。对于高质量的杂志,多数论文第一次投稿时都会被按这种情况退回来。作者应根据评审意见认真修改。当然也可以提出对某些部分不修改的理由。若得到最后一种情况的答复,应根据评审意见修改文稿,然后投往其它刊物。国外刊物的拒稿率高低不等,一般专业刊物拒稿率在30%以上。不妨投到拒稿率低些或引用率低些的刊物上。5。论文被接收后。按照提供印刷稿件要求投稿后。下一个回合就是收到印刷编辑寄回的校样。校样一般需要尽快寄还给印刷编辑。寄校样时,出版商会要求填写版权转让书(Transfer of Copy Right),并告知支付版面费的办法和订购单行本的方法。许多刊物不收版面费,但对特殊印刷(如彩版印刷)收费。有的对超过定额免费页数的页面按页收费。不少收版面费的刊物费用都挺高。如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IEEE Transactions的系列刊物收费可以高达数千mei元。必须有所准备。版面费一般可以用信用卡支付。对校样要认真细读,特别注意公式和图表。 参考资料:脚丫代写论文
SCI论文只需要联系相关报刊机构即可发表。(相关机构联系方式是机密,无法透露,请自行收索相关网页获取联系方法)
最重要的是选择意向投稿期刊。根据本领域SCI收录期刊来选择。通过查看期刊的影响因子、发文频次及数量等来判断发文容易程度;
查看期刊近几期或近几年发文情况,判断其主要刊载主题、研究方向。根据所选意向期刊要求,回阅读大量相关中外文文献,进行论文撰写。
扩展资料:
SCI论文本身来说,我国科研工作者大多面临英语能力匮乏的缺陷,尤其对于年龄大和专业性强的科技工作者来说,内容不是问题,英语往往成为了制约的瓶颈。
SCI论文对我国大部分科技工作者来说依然是神秘的,难于发表的,正基于此,大部分科研机构、高校等单位引入作为评价标准,这也是有失公正,破坏了中文期刊的发展,降低了中文在科技领域的“币值”。
据学术堂的了解,想要快速发表sci论文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1. 要有好的想法(idea)2. 想好文章的核心观点3. 构思论文的大框架4. 提前整理好数据5. 论文写作和修改6. 投稿六步法则一:输出文章的核心观点文章的核心观点,写出来很容易,但要想到好的观点却很难,这里我想跟大家说核心观点不要太宽泛一定要很细致,要让别人一看就明白你要研究什么.核心观点也时常叫做创新点,所有的研究都是基于某个小的创新点而来的,后面的实验设计,数据分析部分都是基于创新点来的.六步法则二:好的想法好的想法是文献的核心,所以在写小论文的时候,要很清楚自己的论文创新点在哪儿?想法需要多看文献才能获得,很多人就卡在第一个点了没有想法,一是文献阅读量绝对不够(绝大部分同学是文献阅读量不够),二是不会深度思考文献意义,导致理解的比较浅显.六步法则三:构思论文的大框架论文逻辑思路严不严谨,能否具有说服力,关键在于论文的框架.框架的设计就涵盖这几部分的整体脉络.其中引言部分、实验设计、结果讨论部分的设计十分重要.六步法则四:提前整理好数据结果和讨论部分是把对照组的样品进行细致的比较和分析,对于那种纯理论或者仿真的文献,讨论部分就是实际验证,往往会通过大量的数据输入,然后对比输出进行验证.六步法则五:论文写作和修改真正开始写的时候,最需要注意的就是写作思路和语法这两点,很多时候我们习惯性用中式英语来表达,所以大家多参考文献的写作技巧,最好是那种老外写的文献.六步法则六:投稿写完并改好后就可以投稿啦,投稿涉及到选期刊的问题,其实解决了写作的问题后,投稿就简单很多了,选刊选自己专业的常用期刊.通常来说,投稿后都会收到修改意见,有的投稿意见只要做小小修改就可以,但也有的需要大改,这时候你需要自己衡量是改还是换投.
学术小白怎样发表论文呢? 第一次发表论文的社会在职人士很有可能并不是很清楚,并且也非常容易踩到雷区,论文发表全过程是很繁杂的,并且必须担负的风险性是非常大的,哪一个阶段没有注意到就会造成论文不能成功的发表。 最近,有很多工作人员资询我有关初学者怎样发表论文的问题,下面,我详尽的说说:论文发表是必须审核的,哪一个阶段没有留意,审核很有可能就走不过去了,论文审核关键的好多个点我说一下,期待能为初学者作者发表论文提供参考。 1、撰写论文的情况下一定要掌握清楚有关的要求,例如论文格式、篇幅等,在论文审核的情况下论文格式不符地话会立即被拒的,因此论文写是非常好写,谁都能够写可是不一定都能够成功发表。 论文发表的要求很高,必须留意的地方也是有很多的。一定要提早依照要求撰写论文,那样才可以成功的发表。 2、论文刊物的挑选是很重要的,千万不要随意找个刊物就投稿了,要根据论文的内容方向挑选合适的刊物投稿,而且也要挑选正规的刊物投稿,论文一旦在假刊上投稿会立即造成论文无效的。 正规的刊物全是有双刊号的,但有的假刊也是有双刊号,因此在挑选刊物投稿的情况下,作者一定要慎重挑选。如果不知道怎么选,可以来问我。 3、论文投稿返修是常碰到的事儿,作者要依照编辑返回的修改意见来修改论文,要耐心一点等候。 在论文发表全过程中实际上作者也需要注重很重要的一点,那便是等待,千万不要去催编辑,越催的紧很有可能会起相反效应,编辑每日接到的论文有很多,处理起来花费的时间也很多,所以作者一定要耐心等待。 之上是我汇总的有关学术小白怎样发表论文的内容,仅作相关人员参照。
1.论文内容的准备
想要发表的话对于论文的质量也是有要求的,出于精益求精的要求,论文提前一段时间准备。所以如果想要发核心期刊的话,建议最好大二下开始,因为这时候专业基础知识有了一些,另外核心周期在年至一年,这之前还要联系指导老师(本科生没有指导老师几乎不可能发上核心),准备素材、查找资料等。如果是为了保研发普刊,大三下的二三月份是高峰期,平时普刊周期两到三个月,这段时间就要延长半个月左右。
2.弄清楚发表的要求发期刊论文有很多用途,可以平时加分、保研加分、评奖学金、结项以及考研复试等,总的来看还是跟学校、单位要求相关,所以就要先搞清楚相关政策才能保证发出去了有用。
3.注意需要各种时间期刊论文得在规定时间内提交才有用,所以要注意各种时间节点。审稿时间审核通过后才有录用证明。如果是自己投稿的话,一般审稿要半个月以上。期刊质量越高,审核时间越久,拿到录用后就知道该期刊的出刊时间了,最快也要一到两个月才能出版,慢的话要等半年以上。质量高的期刊一般都会出现超前收稿的现象,而出版也是有规定时间的,所以如果想发论文用来加分之类的,就需要提前做准备。上网时间还有的要看到在网上检索证明才能认定,一般非知网的普刊在出刊后1-3个月上网,知网的普刊在出刊后2-3个月上网。
4.投稿渠道的选择首先需要确定的是发在哪个期刊上,如果是自己投稿,那可以去知网、维普、万方等数据库找期刊。先搜研究方向,然后确定想要发的期刊,一般会有投稿联系方式,根据这个联系编辑就可以了。还可以认真去各个期刊官网寻找编辑老师或者征稿电话联系方式,听从编辑老师的格式要求或修改建议,然后耐心等待。在这里学姐建议去数据库查找期刊信息,这里的才是最可信的,很多百度页的期刊官网都是假网站。
最后,不管你是自己投稿还是找的渠道或者机构代投,拿到录用证明后都可以去打该期刊的查稿电话去核实自己的文章有没有被录用,能查到就是可信的哦。
从攻读硕士学位、博士学位到作为研究人员,几乎很少有人真正研究过如何写好一篇学术论文的问题。在读书期间,导师一般是交给学生专业知识和获得专业知识的方法,而不会教给学生写好论文的方法, 从事研究之后,大多数人又忙于写论文,急于发表论文,而不会去考虑撰写论文的方法。 因此,国内学术界存在着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为拿学位、为职称、为获奖而撰写论文,基本上不会去考虑如何使自己的论文有学术创新。结果,都很难发表出来,而为了发表出来就走关系,找熟人。一旦达到自己的目的之后,学术就永远拜拜了,什么学术研究、学术创新,都不过是人生目的的手段而已,根本就不是目的。因此,有学术责任感的学者越来越少,甚至根本没有,而为学术之外的目的来捞取学术功名的却比比皆是。也难怪有中国学术大多数是垃圾之说了。 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要撰写好一篇学术论文,必须要掌握好撰写学术论文的方法。 本人从事研究二十余年,从事学术刊物的主编已有近十年的经历。从事学术研究使我有专业的眼光来看待学术问题,而作为主编则使我有机会抛弃学术研究的浮躁而冷静地从刊物的角度来思考学术创新的可能性。因而,我可以有机会把两种不同的眼光和视角交织在一起来谈谈如何撰写好一篇学术论文的问题。 选题是否成功是研究成功的前提。 有一种说法,哲学社会科学不像自然科学,没有成功与不成功之说,只要愿意去做,最后必然成功。此话谬矣。没有好的选题,即便是洋洋洒洒数万言乃至数十万、数百万言,结果都是无用的废话。这就不能视为成功的研究。成功的研究一定是建立在成功的选题之上的。那么,什么是成功的选题呢?简而言之就是选题要有问题意识。 1.问题意识是什么呢? 一是指研究的目标取向。 成功的选题应该是揭示研究的目标取向,也就是要使研究达到什么样的目标。研究的目标取向所反映的是研究是否有价值,是否值得研究。因此,从选题来看就可以知道该问题研究的状况和可能发展的趋势。如果选题没有揭示研究的目标取向,而只是陈述了一个事实,那么就意味着该研究不值得研究,或者说前人已经做了比较详尽的研究,在目前的状况下已经没有深入的可能了。这种选题就不应该去选。 二是指研究的具体范围。 成功的选题应该是范围具体的,不是大而全的。也就是选题不能过大,过大的选题会使研究无法深入下去,只是如蜻蜓点水。另一方面是题目太小,研究就会过于沉迷于琐碎的细节,从而使研究失去了价值和品位。特别是有的细节并不具有代表性,也不能真正反映事物发展的趋势,但由于研究者的视野太小,没法从细节中发现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特别是做历史史料研究的往往都有这样的毛病。 三是要对一个学术问题产生质疑,或者说要有争鸣性。 学术研究是无止境的,真理更是无止境的。很多学术观点在当时是对的,或者说是真理,但时间和条件都变化了,因而其真理性也会发生变化。因此,选题一定要敢于质疑,但质疑必须要有理有据,而不是随便怀疑。在有理有据的基础上的怀疑,这样的选题一定是有价值的。 总之,选题是很讲究技巧的。选题实际上是积累后的第一次思想井喷,没有积累就无法进行选题。好的选题可以使研究事半功倍,好的选题是论文成功的前提。在选题之后,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题目的表达,即怎样把这个内容表达出来。 2.内容表达方式 一是题目不宜太长。 太长表明作者缺乏概括能力和抽象能力,题目要求精炼、简洁,要力求达到多一个字太长、少一个字太短的水平。 二是核心概念不宜多,最多两个,最好一个。 这就必须贯彻“计划生育”政策。核心概念超过两个,论文到底研究什么就非常难把握了,而且概念太多通篇很可能就是在解释概念,实质性的内容就被冲淡了。 三是表达要精准。 题目如果引起歧义,或者模糊不清,那么论文在写作是很可能出现跑题现象。 文献是写好论文的材料,也是研究的基础。 它反映的是研究者的专业基础和专业能力。没有文献,就相当于造房子没有砖块一样;同时,没有文献也像在空中造房子一样没有基础。文献是学术传承和学术伦理的载体。尊重文献就是尊重前人的研究,尊重文献,也体现了学术发展的脉络。因此,文献在撰写论文中至关重要。在撰写论文之前, 一是要对文献进行必要的梳理,二是要善于使用文献。 1. 梳理文献的目的 选题的问题意识来源于对文献的阅读和分析,问题意识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基于既有的研究而发现问题。梳理文献的目的在于: 其一,梳理所选问题的历史发展脉络。 任何问题都有一个发展脉络,不了解学术发展的脉络就不能对学术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也就是说,这个问题是从哪里来的,然后才能预判这个问题的未来发展方向可能是什么。不仅要梳理这一问题国内的研究现状,而且还要梳理国际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现状,从而全面把握这一问题研究的基本状况。如果打开电脑就直奔主题,对某一具体问题洋洋洒洒地写下去,也不去查阅相关文献,结果可能是低水平重复的东西。这样的论文是没有任何价值的,即便发出来,也仅仅是作为工作量或评职称的成果而已,并不代表它对学术有什么贡献。在学术论文中,开头就直奔主题的论文,一般都不是好的论文。人贵在直,文贵在曲。论文的贵也在曲。而这种曲是通过对前人既有研究的追述和分析表现出来的。 其二,梳理文献是充分肯定前人所做的学术贡献。 任何人的研究都是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进行新的探索。这就是牛顿所说的,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在研究中,这个巨人不是具体的一个人,而是所有对该学术问题作出了贡献的前人。学术的传承就是要尊重历史,不尊重前人的学术贡献,就难以开拓新的研究领域,也难以对学术研究进行深入研究。不尊重历史,我们同样会陷入盲目自大的学风,以为别人都没有达到自己的水平,从而最终也会陷入重复别人已经说过的故事,浪费学术资源。 其三,梳理文献最根本的目的是发现前人研究中的问题, 从而为自己的研究找到突破口。 学术问题大多不是一代学人就能解决的,一代学人只能解决那一代学人的认知水平之下所能解决的问题,但即便如此,也存在着研究的疏忽和漏洞,也会因主观能力的不足而存在着研究的缺陷。因此,后辈学人就是要反复不断地阅读、比较和分析前人的既有研究成果,从中发现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漏洞。这样,自己的选题就有可能或者延续前人的研究使之深化,或者发现前人研究的漏洞和不足以进行弥补,或者在原有的问题领域发现新的研究处女地。这才真正体现了所做选题的研究价值。 2. 如何梳理文献? 不少作者喜欢在引言中一口气把所有相关的文献都罗列出来,认为这就叫文献梳理。但是,把所有相关文献罗列出来肯定会占据了论文的篇幅,会导致喧宾夺主的论文结构。文献罗列太多,正文就要腾出篇幅来,结果正文想写下去但发现篇幅越拉越长而不敢深入下去了。这种文献梳理方法是最不可取的。正确的文献梳理方法是: 其一,选择有代表性的文献。 即在权威刊物上发表的论文和权威论著,这些论文论著代表了学术发展的基本状况。不能把那些不入流的刊物上的文章都罗列出来。 其二,选择有代表性的作者的论文。 也就是权威学者,或者是活跃在学术界的作者的论文、论著。这些论文论著同样也代表了学术发展的基本态势。 其三,选择研究的视角来梳理文献。 也会是结合你要研究的视角特别是具体的问题来梳理文献,这样范围就大大缩小,也有利于作者把握文献。 其四,不一定千篇一律地在引言中进行文献梳理。引言可以对问题的来龙去脉进行适当阐述,在正文撰写的过程中,可以对具体的观点进行文献追述。这种方法要求作者对学术史特别是前人的学术观点十分清楚,对论文的写作已经有娴熟的技术。这就不是一般的新手能够把握的了。 3.如何使用文献 在文献的使用上,相当多的作者以为文章有注就是使用了文献。但是,论文究竟使用了什么文献?还有就是所用文献是否与所引用观点具有一致性。在使用文献上有以下几种错误倾向: 一是为文献而文献,即是在文献上凑数。 用一大堆文献来吓唬读者,显示作者是阅读了大量文献的,但仔细看后,会发现文献与论文的观点关联度不高。实际上就是假文献。一般的审读者可能不会认真看文献,但作为编者,特别是主编第一眼就是要把好文献关,决不能让作者在文献上鱼目混珠。 二是文献与所引用的观点属于张冠李戴。 引用的观点本来是张三的,但作者因有惰性不愿意去查对,只是在二手文献中看到了李四用了该观点,于是就以为这个观点就是李四的。这种情况非常严重。 三是绝大多数是自引文献,完全回避其他学者的研究。 这种情形体现出作者的是自傲,以为这个问题没有人超过自己,因此不愿意引用他人的观点。甚至为了突出自己,把自己在非常不起眼的刊物、报纸上发表的小文章都自引出来。这种情形表明作者有沽名钓誉之心。 因此,使用文献是不能有任何投机取巧的方法的,必须老老实实。使用文献体现了一个学者治学是否严谨,研究是否下功夫。因此,使用文献时: 一是切忌文献堆砌。 使用文献的价值在于体现论文的研究深度和严谨性,而不是通过堆砌文献了炫耀自己的专业知识多么广博。如果是这样,结果可能是适得其反。 二是切勿张冠李戴。 一定要去查找文献的源头,如果是经典著作的文献,就更加需要去阅读和查对。比方说,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是合在一起的,但有的作者没有去读他们的著作,而是从别人的引用中直接就引过来。同时由于没有弄清楚究竟是马克思的观点还是恩格斯的观点,可能会弄错了。这样就成为学术笑话了。切记要查阅文献,不可“人云亦云”。尤其是外国文献有的作者不愿意阅读,而别人引用之后,自己在没有阅读的情形下而引用了,甚至还想用外文形式来冒充。这在学术界是有公案的。 张冠李戴还有一种情形就是引用观点时是一个学者,但注释文献时却是另一名学者。这表明,作者根本没有读过被引观点的学者,而是从注释文献归属作者的论文中看到了这句话,同时又不愿意花时间去查对,所以也是一种张冠李戴的情形。 三是切勿用网络文献、报纸文献。 学术的浮躁与否,学术的严谨与否,从文献的使用上一看就清清楚楚。如果通篇文章的文献都是网络文献或者是报纸文献,这样的论文无论如何都是不深入的。有的作者会说,网络文献、报纸文献表明论文是最新的观点。但是,网络文献和报纸文献并非是学术观点,也并非是经过严格论证的学术观点。 或者说,这样的观点没有学术底蕴。因而,这些文献不能支撑一篇学术论文。当然,网络文献、报纸文献是否就不能用了呢?那也未必。有的数据必须通过网络来发布,如一些统计机构的统计数据、调查数据等都是从网络上发布的。简而言之,权威机构的网站、权威学术机构的学术网站、国际知名的研究机构网站等,这些网络文献完全可以用。 四是切勿想当然地使用文献。 包括弄错出版时间、引用内容错误、页码错误、作者和译者错误等。这些会导致论文出现严重的硬伤。 研究是一个论证的过程,论证是一个严密的逻辑思维过程。然而,当前众多的论文缺乏这种思维,大多数用发散性思维来写论文的,因而论文就缺乏深度。论争的逻辑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层次感,而不是平面感 好的论证逻辑一定是立体的、有层次感的,而不是平面性的。世界是平的,这只是一种臆想,论文的论证逻辑是立体感的,这是一个刚性的现实要求,而不是臆想。 好的论证逻辑就像拨洋葱,一层一层拨到中心,最后才知道洋葱中心究竟是什么。 而平面性的论证逻辑缺乏新奇感,就像摊大饼,一开始就知道大饼中是什么内容了,所以这样的论证不会给人遐想,也不会带来新奇。好的论文,同样要给读者带来出人意料的结果。 2.缜密性,而不是一盘散沙 论证缜密性体现的是作者的思维能力,也体现作者对专业知识掌握的程度。专业基础扎实的,其逻辑思维能力肯定要强。 相反,没有扎实的专业根基,那么其论证肯定是碎片化的。因为,他掌握的专业知识本身就是碎片化的。碎片化的专业知识,只能导致碎片化的论证逻辑。有不少学者,虽然在学术界也有一定的知名度了,但专业基础并不扎实,所以在撰写论文时,基本上就是用1、2、3、4……进行罗列,而缺乏缜密的逻辑推理和逻辑证明。这种状况可能还不是几个人,而是一代人的问题。 因为,中国又一代学人是在文革中成长起来的,读书不多,且没有经过专业的训练,缺乏专业素养,但通过自己的努力也的确跻身于知名学者之列,但这种缺陷他本人根本就没有办法弥补。所以,这一代人基本上是在碎片化的知识结构中提出一些碎片化的观点,而不可能成为治学严谨、有深厚学术底蕴的学者、思想者。 3.科学性,而不是宣传性 学术研究无疑是一个求真的过程,这一过程需要通过大量的事实或史料经过逻辑论证之后才能得出结论。 正是这样,学术才具有真理性和科学性。然而,当今的学术研究越来越缺乏这样的精神,做历史研究的不愿泡图书馆、档案馆,做现实研究的不愿做田野调查,用的是二手材料和二手数据,并且先预设一个价值立场,用这些材料和数据来证明这个预设的立场或观点。殊不知,同样的材料和数据可以证实完全相反的两种观点。这样,学术研究因没有按照学术规范而导致学术失去了科学性和真理性。 反过来,预设一个观点,可以毫不费力地找到相应的材料和数据来证明这个观点,这同样也会导致难以找到学术的真理。这两种情况都会造成对学术的伤害,即任何人都可以从事学术研究,学术也就从根本上丧失了其尊严,也无所谓学术权威可言。正确的方法是在阅读了大量文献之后而形成新的观点,然后再回到材料通过更多的材料来证明你的观点的科学性。 预设观点然后来找材料,这是宣传的基本方法。 当前学术的科学性越来越被宣传性所取代,原因在于:一是当今行政干预学术的现象非常严重,学术质量(评奖)、学术水平(各种学术称号)、学术考核等都是行政领导来评价的,在这种情况下,甚至行政级别与学术水平成正比。 在行政干预之下,学术就越来越多地为行政服务,从而使学术成为政治的附属品,为政治宣传服务。二是一些学者为了尽快地提升自己的行政级别而不断做政治宣传的“学问”,学理性的研究被束之高阁,应景性的宣传文章则一挥而就,但往往是正确的空话、无用的废话。三是宣传性的“研究”比真正意义的学术研究容易出成果,而且也轻松。看几份报纸,浏览几个主流网站的文章,就马上形成了自己的一篇文章。而且,只要政治正确,这类文章不愁没有地方发表。学术界的浮躁也就可想而知。 4.学理性,而不是口语化 学术论文肯定是学术性很强的,它必须要超越日常生活的口语化表达。口语强调是能让读者听得懂,所以具有随意性。而学术论文并不是要大众听得懂,而是要有专业背景的人才能听得懂。如果都能听得懂,那就不是学术论文了,那就是日常的讲话了。有一种观点在嘲笑,学者的论文是在自娱自乐,别人都看不懂,这种论文对社会根本就没有用。 我觉得这种观点实在是肤浅可笑。学术论文都听得懂、看得懂,那就不叫专业学术论文了,学术论文肯定只有专业人士才能看得懂;而且学术论文传承的不是一般的文化,而是一个民族的核心文化,这种文化是民族发展最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它的影响是战略性的,而不是当前的普罗大众能不能看得懂和听得明。当然,学术的思想肯定要进行大众传播,这时候就需要用通俗的口语化方式来跟大众交流。 5.严谨性,而不是随意性 学术研究是一个求真的过程,因而需要研究者必须在论文写作中要有严谨的态度。当前学术的浮躁特别是科研管理部门要求快出成果,从而助长了学术上的各种不端行为。例如,一是随意使用数据。学术论文在使用数据时一定要是权威性的数据,也就是权威机构发布的数据。然而,由于当前数据发布的机构比较多,一些作者在选取数据时太随意,不去研究一下机构本身的权威性,结果所用的数据被学界所质疑。 有的甚至因找不到数据的来源而随意改动数据,导致数据失去了真实性。 包括所用材料和文献也是一样,近年来,外国著作引进翻译太多,翻译也太随意,甚至译著中曲解了原著的意思的都有,但作者在使用这些翻译著作时没有认真挑选,手中有什么就是用什么,结果把错误的文献内容引入自己的论文中,导致论文出现一些硬伤。此外,研究的严谨性还可以从使用文献中体现出来。有的丛书文献出版时间是不一样的,而引者可能会想当然地就整套丛书都是同一出版时间,这也是论文的严重硬伤。如《邓小平文选》(1-3卷)其出版的时间是不一样的。关于调查的可靠性在于,调查的手段是否可行,抽样的方法,以及统计的方法等。 6.围绕核心问题展开论证,而不是学术散文天马行空 学术论文肯定有一个核心观点,因而在论证过程中就必须是围绕这个核心观点展开,所有的材料的目标都是指向这个核心观点的,而不是从核心观点延伸出去。 一旦延伸出去就有可能偏离主题。 然而,现在不少作者完全是为了凑字数,为了这个目的,论文的关键词非常多,几乎是每一小节讲述一个关键词,整篇论文很有可能是一个拼盘,而不是在一个关键词或者一个核心观点统领之下的论文。结果,篇幅很长,但不知所云,完全是如脱缰的野马,怎么也拉不回来。这样的文章只可以说是学术散文,而不是学术论文。 文章不厌百回改。这是研究的一种态度。如今大多数人不愿意修改,也不愿意查证文献和材料。这显然缺乏对学术研究的认真和严谨性。 1.作者自己修改文章的要求 其一、对文章的总体结构在进行斟酌。主要是看是否在结构上存在着不合理的现象,如虎头蛇尾;或者是结构上的不相称性(把没有直接关系的两个问题放在一起来讨论); 其二,对文章的逻辑进行梳理,看是否存在逻辑上的不连贯性; 其三,对文句进行斟酌,看表达是否存在问题; 其四,对文献进行查证,看是否存在着文献的错误; 其五,对数据进行核对,看是否存在数据的错误; 其六,对注释进行核对,看是否存在差错; 2.如何对待编辑部修改的意见 其一,在正常情况下,编辑部提修改意见就意味着此文有可能经过修改后达到发表的水平。而没有任何新意的情形下和没有人脉的情况下,编辑部不会对没有任何新意的文章提修改意见; 其二,编辑部看问题一般视野要宽一些,看问题的视角要大一些,提出修改意见,作者要尽可能满足编辑部的要求; 其三,如果编辑部的修改意见确实不妥,作者可以回信阐述自己的观点,编辑部认为说的有道理的话,一般也会尊重作者; 其四,不要以为编辑部可以刁难,多次的来往只会使论文更加完善,而不是在修改多次后否定作者的文章。即便有的修改是多余的,编辑部也会反复推敲的。 论文的结尾既是整篇论文的点睛之处,也是揭示学术在未来研究的发展趋势。因而, 结尾一定要有气势,气势磅礴的结尾,往往能够凸显论文的整体品质。 从当前的学术论文来看,结尾主要有以下几种问题: 其一,论文根本就没有结尾,当论证完毕后,论文就嘎然而止。这是典型的虎头蛇尾; 其二,没有对前面的研究进行总结,而是离开前面的研究谈体会,因而没有体现结束语的作用; 其三,对前面的研究泛泛而谈,没有集中到观点上来,从而显得太平淡; 其四,太简单,有结尾与没有结尾没有什么区别,这样的结尾就没有意义。 那么,什么样的结尾才是好的结尾呢?我认为至少要体现一下几个方面: 一是要能够从宏观上对论文进行观点性的总结。 前面主要是论证,证实或者证伪,但尚未突出自己的观点,所以必须要有一个结尾来提炼作者的观点,使读者更清楚作者的观点。 二是要有大气磅礴之势,有行云流水之气。 前面的论证是一个小心求证的过程,不能展示作者的文笔,但在结尾部分,可以放开手脚,解放思想;可以充分展示作者的文采来归纳和抽象论文的要义。 三是要有科学预测和思考。 结尾除了归纳观点外,也可以对该问题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科学的预测,以及对该问题的进一步思考。 学术规范是学术的生命线。 学者必须要按照学术规范从事学术研究,而不可随心所欲提“想法”。如果仅仅是提“想法”,没有被证明的“想法”,仅仅是一个假设而已。一个假设性的观点决不能代表一种学术水平。只有用理论方法进行了符合逻辑的证明之后,如果这个“想法”具有创新性同时又符合学术逻辑,那么这个“想法”才能转变为学术观点,这个观点就代表了学者的学术水平。当前,社会的浮躁也同样渗透到学术领域,使学者不再沉寂于象牙塔,而是通过学术论文的大跃进而成就自己的虚名,从而获得各种各样的学术荣誉和学术奖项,最终获取相应的学术地位。 结果,有的就不折手段,通过各种学术不端行为和学术腐败进行学术制假造假。当前,学术不端、学术制假造假行为在论文上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抄袭剽窃 或抄袭观点,或抄袭材料,或抄袭段落,或抄袭文献,或将别人的文章略作改动整体性剽窃,或仅仅是把题目改动署上自己的名字。 2.强行在他人成果上署名 这主要有一下几种情形:一是导师与学生的关系,导师规定学生发表文章必须把导师的名字署上,甚至要求署名第一作者,但导师并没有审阅文章,一旦文章被人举报,导师就千方百计回避;或者公然宣称自己不知道,是学生自作主张署上的。二是上下级同事关系,尤其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或者是下级刻意为领导捉刀代笔;或者是上级借用行政权力强行要求 3.篡改文献和数据、故意断章取义 这主要是不愿意去核对数据和文献,而自己的论文可能又特别需要这样一组数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结果只好对边缘数据进行为我所用地篡改,或对文献的观点进行刻意地曲解,或断章取义地引用,以迎合自己研究的需要。 4.注释有误或做“伪注”,如前面所说的张冠李戴。 5.低水平重复 不愿意去阅读文献,因而不知道学术发展动态,导致自己的研究在重复着前人的研究,甚至重复着同辈学人的研究。 6.其他问题 转引二手文献并且未核对导文献导致以讹传讹。 只引证自己的论文,自我吹嘘。 阅读中文文献却引用外文表达文献,结果弄巧成拙。 源于外文书刊却译成中文,结果牛头不对马嘴。 转引外文注释却不注明原出处,让人难以查找原文献,难以辨认其真伪。 一稿多投,有的甚至是略作一点“乔装”后就投给不同的多家刊物。
作为一个资深打酱油科研小白,第一篇SCI论文初稿到终稿历时两年修改了14遍最终成功发表到一区4.4分杂志Nutrients,到现在手握两篇一区文章,一篇undereivew,虽说这样的成绩和许多大牛真的无法比,但我就想说说作为一个普通的不起眼的打酱油小白,该如何开始你的第一篇SCI论文,都是我自己真实的方法总结。 ----------------------------------------------------------------------------------------------------------------- 那么一篇完整的SCI论文,包括了前言(Introduction),方法(Method),结果(Result),讨论(Discussion),结论(Conclusion)五个部分。 当你拿到数据确定了论文题目之后,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收集资料,我把这个过程称为准备过程。 收集资料也就是查找文献一定要 “全”, 那么如何做到 “全” ,我有 两个TIPS 1、找出核心文章---与题目相符合的文章,这里分两种 新文章(三年内)--- 找新文章的参考文献 老文章(十年内,被cite多次的)--- 找出cite这篇文章的文献 这个过程中会找到很多的文献,根据你的题目、实验目的、实验方法、实验内容进行筛选,最快的筛选方法是看题目,如果题目符合则快速扫一眼摘要,不需要阅读整篇文章进行筛选。 注意一定要对文献进行分类,我习惯用数字给文献进行编号,根据论文的特点用中文进行重命名;其实更建议的方法是用Excel来整理文献,将题目、作者、时间、实验方法、实验内容、实验对象、优缺点进行分类,并且在整理的过程中对文献进行扫读,这样会非常清晰有条理,在对文章进行扩充的时候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道理我都懂但是我太懒了,我把这一步省略了 2.、找出与题目相关的Meta-analysis(这是我觉得最好用的方法也是一个比较偷懒的方法哈哈哈哈哈哈) 因为Meta直接就是一个核心文章,通过阅读Meta,你就会形成一个对于这个领域的宏观认识,而且你会很容易找到矛盾点,将矛盾点记录下来写Intro的时候会有帮助。 写Intro之前最重要的一点是把思路理顺,我通常会用笔在纸上画出逻辑图,最好可以像讲故事一样讲给别人听,在复述的过程中理顺自己的逻辑,而理思路的核心是说明研究意义即标尺-为何研究?找出与文献的不同 我总结了三种方法: 引用文献的目的是让大家得知你和已经发表过的文章的差别,比如角度略微不同-实验对象、实验方法; 也可以是你可以去解决一个矛盾,已经发表文献间的矛盾; 完全是一个GAP,没人研究---这个好但是也很难写,因为没有可对比的文献,而且还需要思考这个GAP是没人研究呢还是根本就没有研究意义所以没人研究 接下来就是在思路理顺的条件下进行扩充(加文献引入的过程,与第一部分息息相关) 然后就是具体的Intro的写法: 我习惯从标题细分,打个比方,我的文章标题是 ‘ Affective and Enjoyment Responses to Short-Term High-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 with Low-Carbohydrate Diet in Overweight Young Women’ 我就会根据标题进行分段介绍,先根据实验对象 ‘ Overweight Young Women’ 说明肥胖的现象和危害,然后根据实验条件 ‘ Low-Carbohydrate Diet ’ 介绍低碳饮食,接着根据实验目的 ‘ Affective and Enjoyment Responses ’ 引出心理指标是什么以及印象因素,再根据实验方法 ‘ Short-Term High-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 ’ 介绍运动和饮食相结合,最后写出研究目的也就是我准备填补的GAP。这就是这篇文章如果有兴趣可以下来看看 (Kong, Z., Hu, M., Liu, Y., Shi, Q., Zou, L., Sun, S., ... & Nie, J. (2020). Affective and Enjoyment Responses to Short-Term High-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 with Low-Carbohydrate Diet in Overweight Young Women. Nutrients, 12(2), 442.) 方法部分是最简单的部分,就是将你的完整的实验步骤以及数据分析过程清晰地表达出来,表达清楚就好了,我是先找一两篇实验方法、统计方法和我类似的文献,模仿他的遣词造句以及句间逻辑换种表达方式写出来,都说刚开始写论文就是要模仿,大概就是这个道理,照葫芦画瓢照虎画猫。 我将方法和结果放在一个部分的原因是因为这两个部分是整篇论文里最为简单的,需要做的就是讲清楚你实验得出的结果,还是一个方法照葫芦画瓢,照着别人的文献里的写法写出你的结果。 这里和写Intro就有异曲同工之妙了,首先你要做的就是理思路,那么如何理顺思路呢,你的Intro是根据题目的要点进行扩充,那么讨论呢就是根据你的实验结果进行叙述。 如果你的Intro是前面叙述的一二点,你要对比你的实验结果和重点文献的实验结果的一致性(consistent or inconsistent),然后进一步分析原因 如果你在Intro里是一个全新的GAP,无论你的结果是否有独创性,你都要对你的结果进行更深入的分析,eg. 为什么得出这个结果?你得出这个结果的原因是什么? 从已有的文献中推敲出得到你实验结果的原因。打个比方,这里就和我前面提到的那篇文章一样,我们的实验结果具有独创性,讨论是从生酮对运动能力的影响进而到运动之后是否开心的影响进行了曲线救国的描述。 (Kong, Z., Hu, M., Liu, Y., Shi, Q., Zou, L., Sun, S., ... & Nie, J. (2020). Affective and Enjoyment Responses to Short-Term High-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 with Low-Carbohydrate Diet in Overweight Young Women. Nutrients, 12(2), 442.) 接着写你研究的局限性和优势,这个部分其实你在写Intro的时候就有,通过你在阅读其他文献的时候发现别人的优点,而正好是你没有的,你就可以记录下来写在这个部分。 这个部分可写可不写,如果你的字数不够你就写吧,因为通常来说在讨论部分的每一段的末尾都会有一个结论,所以结论是不需要单独写的;但是如果你的结论太多太散而且在讨论部分没有讲清楚的话这里就可以概括的来一段结论。 写结论这部分一定要注意不要太Detail了,因为会让人感觉太啰嗦给人重复的感觉,这里一定是概括性的语言,而且千万不要出现重复的语言,同意转换用起来!!!----------------------------------------------------------------------------------------------------------------- 最后我还想分享一个我的小习惯 --- 写日志 因为写论文的是一个需要花费心血花费时间的过程,可能有很多天一个字都没有写感觉没有进度人就很焦躁,所以需要将一个庞大的项目一节一节细分,我的方法是每天写下论文进度(就是关于论文我每天做了些什么)以及明日目标,比如说查到了几篇文献,明天的目标是阅读这些文献。因为我没有用Excel整理文献,所以我是将文献的总结写在日志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