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称论文知识库 > 刘英省中医发表多少论文

刘英省中医发表多少论文

发布时间:

刘英省中医发表多少论文

主编:张广清主任护理师,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广东省中医院护理部主任,兼任广州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副院长。中华中医药学会护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护理学会副理事长、广东省护理学会中西医结合护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护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护理学报》、《护理学杂志》等杂志的编辑委员。在中医护理、护理管理等方面励精图治,主持和参与厅局级科研课题30余项,其中部级科研课题《中西医结合护理操作学》优化研究排名第二。公开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主编《中西医结合护理操作学(第2版)》、《临床中西医结合护理全书》、《临床常见病中医专科专病护理常规》,并担任《中西医结合护理学》、《中医整体护理计划指南》、《中医整体护理丛书 内科分册》的副主编,参编《护理工作管理规范》、《临床护理技术规范(基础篇)》、《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方法学》等10余种,出版和发行中华医学会视听教材《中医护理基础操作》。主持的《中西医结合护理操作学》教材和中西医护理操作光盘荣获广东省护理学会首届广东护理科技进步三等奖,“21项护理操作技术VCD教学片”荣获广州中医药大学视听教材成果二等奖,《中医护理学基础学习》网络课程荣获“首届广东省医药类教学媒体教材评比”一等奖,《中医护理技能掊训体系的建设与成效》荣获广州中医药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曾荣获全国中医药特殊贡献奖,中华中医药学会“首届全国百名护理标兵”、“护理科研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主审:夏光辉副主任护师,现任广东省中医药学会护理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1962年毕业,就职于广东省中医院,主攻和擅长中医护理、护理教育和护理管理。1986—1998年任护理部副主任、主任。曾担任中华中医药学会护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护理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中华中医药学会护理分会名誉顾问,广东省中医药学会护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在公开的学术杂志上发表论文数篇,主编《中医整体护理计划指南》等书籍。举办过多期中医、中西医结合护理管理和护理技术操作学习班,率先在省内开展中医护士的规范化培训,在医护理界有一定声誉。

分类: 医疗健康 >> 传染科 问题描述: 要至少150个字 解析: 向她学习 叶欣1956年7月9日出生于广东徐闻一个医学世家。1974年被招进广东省中医院卫训队。1976年毕业时,因护理能力测试成绩名列前茅被留院工作。1983年,被提升为广东省中医院急诊科护士长,是该院护士长中最年轻的。 急诊科是省中医院最大的护理单位,下设120、补液室、抽血室、注射室、留观室、治疗室六个部门。“快速、及时、有效”的工作性质、复杂多变的病情、触目惊心的状况,需要护士长不仅需要超一流的护理专长,更要有临危不惧、指挥若定的领导能力和冷静快捷的思维能力。生死一瞬间,在以痛苦、哀号、无助为氛围的工作环境里,每位医护人员都必须具备强健的身体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对于女性而言,这何尝不是对身心的超级挑战。而叶欣在急诊科一干就是几十年。每当急诊科有传染性疾病患者前来急诊时,叶欣总是一马当先,冲锋在前,尽量不让年轻的小护士们沾边。每次她总是说:你们还小,这病危险!对待这类病人,她护理得格外耐心、细致,没有一丝的嫌弃。对于家境贫寒的病人,她甚至主动出钱为病人买东西。她常常对护士们说:“病人得了传染病已经够不幸了,但社会的歧视给他们心理造成的伤害也许比病痛更难受!作为护士,我们一方面要解决他们身体的痛苦,更要给他们爱的力量,生活的力量。”一次是一位刚参加工作的护士为病人服务时引发了病人的不满,叶欣主动到患者家登门道歉,并作自我批评。广东省中医院二沙分院刚建立时,叶欣主动请缨,提出到二沙急诊科担任护士长,负责繁重的护理组建工作。 2001年,一位来自福建某山区的重症患者到急诊科治疗,病情刚稳定就急着要求回家。叶欣苦心规劝,但病人就是不听,于是科室决定用救护车送病人回家。叶欣又主动申请沿途护理。22小时的颠簸和护理,病人安全到家了,可她却累得直不起腰来。为了尽快赶回上班,第二天一上午,叶欣自己出钱乘飞机回到了广州。 2003春节前后,一种病因未明的非典型肺炎开始在广州一些地区流行。2月上旬刚过,广东省中医院二沙急诊科就开始收治确诊或疑为“非典”的病人,最多时一天5人。面对增加了两倍的工作量,叶欣周密筹划、冷静部署,重新调班时,安排了加强班。随着“非典”患者的急剧增多,广东省中医院当机立断,紧急抽调二沙分院急诊科部分护士增援位于市中心的院本部。二沙急诊科护士力量出现了明显的不足。叶欣身先士卒,从2月8日便开始加班。 3月4日中午,极度疲倦的叶欣开始出现发热症状,后确诊染上了非典型性肺炎。为了救治叶欣,医院在最短时间内成立了治疗小组。叶欣的病情几乎牵动了所有人的心。广东省委书记 *** 委托蔡东士秘书长慰问她和家属;雷于蓝副省长也在省 *** 副秘书长黄业斌、省卫生厅厅长黄庆道的陪同下,亲自到医院了解治疗情况。省卫生厅、省中医药管理局、广州中医药大学的领导也为抢救叶欣提供了技术、物质、器械的支持。 2003年3月25日凌晨1:30,就在叶欣最后所抢救的、也是传染给她“非典”的那位患者健康出院后不到一个星期,叶欣永远离开了她所热爱的岗位、战友和亲人,享年47岁。 叶欣在担任护士长期间,始终把培养护理人才作为本科室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她常利用午休给护士们上业务课,让刚进急诊科的姑娘们在她身上练习扎针。 叶欣在担任护士长期间,始终没有放弃对新知识的钻研,她总是在第一时间掌握最新技术。1995年,论文《甲黄膜液对褥疮治疗护理的应用研究》获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三等奖,实现了该院护理课题在科技创新中零的突破。直到去世前,共有发表论文13篇。 叶欣是一个性格恬淡的人,她不求闻达,只讲奉献。作为领导,她的宽容、平和、正直,她的忍让、内秀和公正,无不深深折服着她的同事和朋友。科室里的小护士曾诗意地说:叶护士长简直就是阳光和微笑的化身,那么透明,又是那么明媚。加班、顶班,对她可谓司空见惯,尤其是节假日,她会主动给自己排上班。叶欣去世后,她爱人动容地说:“我和叶欣结婚22年了,但只有结婚那年我们一起在家过了春节,其余她全是在医院度过的。” 2003年4月16日《健康报》发表了《永远的白衣战士——追记广东省中医院护士长叶欣》的通讯,讲述了叶欣护士长不顾个人安危顽强抗击“非典”的感人事迹。 叶欣1956年7月9日出生于广东省徐闻县一个医学世家。 1974年被招进广东省中医院卫训队学习。 1976年毕业,因护理能力测试成绩名列前茅被留院工作。 1983年,被提升为省中医院急诊科护士长,是该院护士长中最年轻的。广东省中医院建立二沙分院时,叶欣主动请缨到二沙急诊科担任护士长,负责繁重的护理组建工作。在急诊科护士长任上连续工作二十年。 1995年,论文《甲黄膜液对褥疮治疗护理的应用研究》获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三等奖,实现了该院护理课题在科技创新中零的突破。直到去世前,共有发表论文13篇。 2001年,一位来自福建某山区的重症患者到急诊科治疗,病情刚稳定就急着要求回家。叶欣苦心规劝,但病人就是不听,于是科室决定用救护车送病人回家。叶欣又主动申请沿途护理。22小时的颠簸和护理,病人安全到家了,可她却累得直不起腰来。为了尽快赶回上班,第二天一上午,叶欣自己出钱乘飞机回到了广州。 2003春节前后,一种病因未明的非典型肺炎开始在广州一些地区流行。2月上旬刚过,广东省中医院二沙急诊科就开始收治确诊或疑为“非典”的病人,最多时一天5人。面对增加了两倍的工作量,叶欣周密筹划、冷静部署,重新调班时,安排了加强班。随着“非典”患者的急剧增多,广东省中医院当机立断,紧急抽调二沙分院急诊科部分护士增援位于市中心的院本部。二沙急诊科护士力量出现了明显的不足。叶欣身先士卒,从2月8日便开始加班。 3月4日中午,叶欣开始出现发热症状,后确诊染上了非典型性肺炎。为了救治叶欣,医院在最短时间内成立了治疗小组。叶欣的病情几乎牵动了所有人的心。广东省委书记 *** 委托蔡东士秘书长慰问她和家属;雷于蓝副省长也在省 *** 副秘书长黄业斌、省卫生厅厅长黄庆道的陪同下,亲自到医院了解治疗情况。省卫生厅、省中医药管理局、广州中医药大学的领导也为抢救叶欣提供了技术、物质、器械的支持。 2003年3月25日凌晨1:30,就在叶欣最后所抢救的、也是传染给她“非典”的那位患者健康出院后不到一个星期,叶欣永远离开了她所热爱的岗位、战友和亲人,享年47岁。 3月29日下午,广东省中医院在广州殡仪馆青松厅举行叶欣遗体告别仪式,全体员工为她做最后的送别。花圈如海,泪水如雨。 2003年4月16日《健康报》发表了《永远的白衣战士——追记广东省中医院护士长叶欣》的通讯,讲述了叶欣护士长不顾个人安危顽强抗击“非典”的感人事迹。 科室里似乎仍回荡着她那爽朗的笑声,病人似乎仍记得她那永远穿梭忙碌的身影和那春风般的关切与抚慰。然而,在万物复苏的阳春三月,47岁的叶欣——广东省中医院二沙分院急诊科护士长却永远地走了。她倒在了与非典型肺炎昼夜拼搏的战场上。 担任公司老总的爱人不相信,总是泰然处之、波澜不惊,危险和死亡似乎从来没有真正地走进明亮双眸的妻子,会永远离开了他和还在上大学的儿子。以前连家中水电费多少都不知的他,如今要父子相依为命,从烧菜、洗衣开始照料自己。他强忍悲痛从叶欣工作的科室取来了她心爱的工作服和燕尾帽,让她与人们作最后的诀别。因为,“她喜欢工作服,哪怕再旧再破她也喜欢”。眼含热泪,他对前去采访的记者说:“其实,叶欣是知道这次抗击‘非典’危险的。她病倒前两周,我们连周末去老人那的聚餐都取消了。当病魔袭来时,叶欣是迎着上去的。她没有当逃兵,我们为她骄傲!” “这里危险,让我来吧” 今年春节前后,一种病因未明的非典型肺炎开始在广州一些地区流行。2月上旬刚过,广东省中医院二沙急诊科就开始收治确诊或疑为“非典”的病人,最多时一天5人。面对增加了两倍的工作量,叶欣周密筹划、冷静部署,重新调班时,安排了加强班。无形的病魔,看不见、摸不着,即便你全副武装,有时也防不胜防。超负荷、紧张的工作,使人们常常无暇顾及没戴紧的口罩;体力的严重透支,使病魔乘虚而入。有的护士病倒了,叶欣心急如焚。每天上班,她第一件事就是亲自打来开水拿来预防药,亲眼看着大家吃下去。她苦口婆心地提醒大家落实各项隔离措施,从医生到护工,一个也不能落下。其检查的严谨和认真几乎到了吹毛求疵的地步。 随着“非典”患者的急剧增多,广东省中医院当机立断,紧急抽调二沙分院急诊科部分护士增援位于市中心的院本部。二沙急诊科护士力量出现了明显的不足。叶欣身先士卒,从2月8日便开始加班,忙的时候,甚至拒绝接听家人的来电。 这是一场艰难的阻击战。 在对非典型肺炎患者的救治中,叶护士长注意到,很多病情危重的患者往往同时患有其他严重的疾病。原本虚弱的身体明显不敌新疾,多脏器衰竭随时可能发生。此时此刻,挽救生命不仅需要高度的责任心,更要有精湛的技术和医护的通力协作。原有冠心病,且处于心脏搭桥术后的患者梁先生因发热咳嗽前来急诊,短期内病情急剧恶化,呼吸困难,烦躁不安,面色紫绀,出现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叶欣护士长迅速赶来,娴熟地将病床摇高使患者呈半坐卧位,同时给予面罩吸氧,接上床边心电图、血压血氧饱和度监测仪,静脉注射强心药、血管活性药、呼吸兴奋药,监测心率、血压、呼吸……两小时过去了,患者终于脱离了危险,叶护士长顾不上休息,拖着疲惫的身躯又投入到另一个患者的抢救中去。因为还有上了呼吸机的危重病人7床冼伯和9床高伯的护理工作等着她去检查……就这样,高风险、高强度、高效率的工作一直伴随着叶欣。她像一台永不疲倦的机器全速运转着,把一个又一个患者从死神手中夺了回来。可谁能想到,此刻的叶欣,是强忍着自身病痛的折磨完成着一次次的抢救和护理。 为了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必须将堵塞其间的大量浓血痰排除出来,而这又是最具传染性的。一个“非典”重症患者的抢救往往伴随多名医护人员的倒下。面对肆虐的非典型肺炎,危险和死亡那么真切地走向医务人员。“这里危险,让我来吧!”叶欣和二沙急诊科主任张忠德默默地作出一个真情无悔的选择——尽量包揽对急危重“非典”病人的检查、抢救、治疗、护理工作,有时甚至把同事关在门外,声色俱厉,毫无协商的可能。他们深知,也许有一天自己可能倒下,但能够不让或少让自己的同事受感染,他们心甘情愿! “不要靠近我,会传染” 2月24日,对于叶欣来说是一个紧张而又寻常的日子。前天晚上值夜班时只觉得周身酸痛,疲倦得很。自从急诊科出现“非典”患者以来,她已经没有节日或周末的概念了。近一段时期以来,她明显地感到精力不济,尤其是颈椎病、腰椎病和膝关节病似乎凑热闹般一齐袭来,可急诊科有太多的事需要她,她放不下。她更不敢将自己的病痛告诉同事和领导,否则她又要被强迫休息了。上午,一位怀疑肠梗阻的急腹症患者前来急诊,需要紧急手术,同时患者的某些症状引起了医务人员的高度注意。随着检查结果的反馈,怀疑终于被证实:是非典型肺炎!紧接着患者的病情急转直下,一切严重的症状都出现了,这是一位“毒”性极大的重症患者!叶护士长与专家组的成员迅速展开了抢救工作:气管插管、上呼吸机。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患者终于从死亡线上被拉了回来。可“非典”病毒就在这个时候闯进了已经在一线连续奋战了好多天的叶欣身体。 3月4日清晨,叶欣仍像往常一样早早来到科室:巡视病房,了解危重病人病情,布置隔离病房……虽然上班前她就感觉到身体疲倦不适,但还是坚持在科室里忙碌着,密切注意着每一个患者的病情。劳累了一上午,水没喝一口,饭没吃一口,只觉得周身困痛,不得不费力地爬到床上休息。中午刚过,极度疲倦的叶护士长开始出现发热症状,不得不到病房隔离留观。体温在升,补液在滴,但叶护士长记挂的还是科室里的几个危重病人。通过呼叫仪,急诊科的同事们又听到她那微弱但亲切的声音:“9床上呼吸机后,血氧饱和度上去没有?下午每隔两小时的吸痰量多不多?”“7床每两小时尿量有多少?危重病人可要按时翻身并做好皮肤、口腔护理哦!” 病魔终于没有放过她。经确诊,叶欣染上了非典型性肺炎,她不得不住进了她为之工作了27年的省中医院总部。在她刚进呼吸科的那几天,每当医护人员前来检查和治疗,她总是再三叮嘱他们多穿一套隔离衣,多戴几层口罩。她甚至提出自己护理自己:“我是老护士长了,什么不行?”院领导前来探望,她首先讲的不是自己的疾患,而是检讨自己的不足,责怪自己不慎染病,给医院和领导添了麻烦。她甚至询问自己科室的覃医生看看还有没有自己可以力所能及干的工作让她在病床上完成。 为了救治叶欣,医院在最短时间内成立了治疗小组,抽调一名主任负责全程治疗方案的实施。吕玉波院长要求医疗小组用最好的治疗方法、手段和药物为叶欣治疗。治疗小组还特别邀请了中山大学医学院、广东省人民医院、广州医学院的专家参与了整个治疗方案的制订,同时积极向全国寻求支援。一次专家会诊时,吕玉波院长听说天津有位医学专家对治疗多脏器衰竭有独到心得,当晚即打电话给这位远在天津的专家,专家被吕院长的急切和真情所感动,第二天上午即乘第一班机赶来广州。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叶护士长的病情始终没有好转。 不知有多少人在挂念着叶护士长,不知有多少人一上班就关切地询问“叶护士长怎么样了,好转了吗?”叶欣的病情几乎牵动了所有人的心。广东省委书记 *** 委托蔡东士秘书长慰问她和家属;雷于蓝副省长也在省 *** 副秘书长黄业斌、省卫生厅厅长黄庆道的陪同下,亲自到医院了解治疗情况。省卫生厅、省中医药管理局、广州中医药大学的领导也为抢救叶欣提供了技术、物质、器械的支持。在叶欣转入ICU病房不久,由于戴上了面罩,她已经不方便讲话了。一天,面对前来治疗的医生,她忽然急切地示意护士递给她纸和笔,颤颤巍巍地写道:“不要靠近我,会传染。”护士含泪把纸递给了同事,但大家仍不怕危险,积极抢救。院长吕玉波回忆:“叶欣刚入院时,我去看她,为怕我靠近,隔着老远她就说,‘我39摄氏度,能顶住!’”现在已痊愈的张忠德主任哽咽着说:“当时我和叶欣都被传染了,同住在ICU病房,我们常写纸条,相互鼓励。” 多少人的努力和呼唤,都没能挽留住叶欣匆匆离去的脚步!就在她最后所抢救的、也是传染给她“非典”的那位患者健康出院后不到一个星期,3月25日凌晨1:30,叶欣永远离开了她所热爱的岗位、战友和亲人!3月29日下午,广州殡仪馆青松厅,省中医院全体员工在这里为她做最后的送别。花圈如海,泪水如雨。遗像中,留给人们的是永恒的微笑。 “叶欣是一本书,每一页都燃烧着生命的 *** ” 一位熟悉叶欣的医学专家说:“叶欣是一本书,每一页都燃烧着生命的 *** 和热烈的追求。” 叶欣1956年出生于广东徐闻一个医学世家。1974年被招进广东省中医院卫训队。很快,年轻的叶欣从同期护理班学员中脱颖而出,1976年毕业时她的护理能力测试成绩名列前茅。叶欣留院工作了。光阴荏苒,1983年叶欣由于工作成绩突出,被提升为省中医院急诊科护士长,是该院护士长中最年轻的。急诊科是省中医院最大的护理单位,下设120、补液室、抽血室、注射室、留观室、治疗室六个部门。“快速、及时、有效”的工作性质、复杂多变的病情、触目惊心的状况,需要护士长不仅需要超一流的护理专长,更要有临危不惧、指挥若定的领导能力和冷静快捷的思维能力。生死一瞬间,在以痛苦、哀号、无助为氛围的工作环境里,每位医护人员都必须具备强健的身体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对于女性而言,这何尝不是对身心的超级挑战。而叶欣在急诊科一干就是二十年。同伴们忘不了,每当急诊科有传染性疾病患者前来急诊时,叶欣总是一马当先,冲锋在前,尽量不让年轻的小护士们沾边。每次她总是说:你们还小,这病危险!对待这类病人,她护理得格外耐心、细致,没有一丝的嫌弃。对于家境贫寒的病人,她甚至主动出钱为病人买这买那。她常常对护士们说:“病人得了传染病已经够不幸了,但社会的歧视给他们心理造成的伤害也许比病痛更难受!作为护士,我们一方面要解决他们身体的痛苦,更要给他们爱的力量,生活的力量。” 2001年,一位来自福建某山区的重症患者到急诊科治疗,病情刚稳定就急着要求回家。叶欣苦心规劝,但病人就是不听,于是科室决定用救护车送病人回家。叶欣又主动申请沿途护理。22小时的颠簸和护理,病人安全到家了,可她却累得直不起腰来。为了尽快赶回上班,第二天一上午,叶欣自己出钱乘飞机回到了广州。 在叶欣的护理生涯中,她的温情护理不知感动了多少绝望的患者。救死扶伤已经化成了她人性的一部分,护理工作对叶欣而言几乎就是一种本能的奉献!院长吕玉波忘不了,叶欣是知青返城后和他同时进入省中医院卫训队的。在他做院长后,叶欣只在电话里找他两次约谈。一次是二沙分院刚建立,她主动提出到二沙急诊科担任护士长,负责繁重的护理组建工作;另一次是一位刚参加工作的护士为病人服务时引发了病人的不满,叶欣主动到患者家登门道歉,然后打电话给他作自我批评。 伴随着急诊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急诊救治设备的快速更新,叶欣从没有放弃对新知识的钻研。她总是在第一时间掌握最新技术,连那些自视甚高的小护士都觉得汗颜。1995年,叶欣关于《甲黄膜液对褥疮治疗护理的应用研究》,获省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三等奖,实现了该院护理课题在科技创新中零的突破。直到去世前,她前后共有13篇论文发表。 在叶欣担任护士长期间,她始终把培养护理人才作为本科室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她常利用午休给护士们上业务课,让刚进急诊科的姑娘们在她身上练习扎针。院领导戏言:急诊科是医院培养和输送人才的窗口。叶欣是一个性格恬淡的人,她不求闻达,只讲奉献。作为领导,她的宽容、平和、正直,她的忍让、内秀和公正,无不深深折服着她的同事和朋友。科室里的小护士曾诗意地说:叶护士长简直就是阳光和微笑的化身,那么透明,又是那么明媚。加班、顶班,对她可谓司空见惯,尤其是节假日,她会主动给自己排上班。叶欣去世后,她爱人动容地说:“我和叶欣结婚22年了,但只有结婚那年我们一起在家过了春节,其余她全是在医院度过的。” 在叶欣的办公桌上,留下了一本本厚厚的工作记录,那是用废弃的化验单背面写的工作记录。点点滴滴,记载着她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拼搏的足迹,凝聚着她一生对护士职业永恒的热爱与追求。

全院在职职工665人,其中,高级中医药专家117名,博士3名,硕士24名,有国家级名老中医药专家5名,省级名老中医药专家11名;有突出贡献的专家7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18名,“三五人才”5人。胡筱娟,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卫生部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现任陕西省中医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兼任陕西省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副主任委员,陕西省内分泌学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糖尿病分会委员,中国中医药学会陕西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实践杂志》专家编辑委员会常务编委,《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专家编辑委员会编委,国家人事部、卫生部、中医药管理局指定的国家级名老中医闫晓萍主任医师学术继承人。长期从事中医临床医、教、研工作,发表学术论文48篇,出版专著9部(主编或参编),主持 “尿毒宝胶囊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的临床及实验研究”等省科技厅科研课题3项,获陕西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各类并发症、肾炎尿毒症、甲状腺病、更年期综合征、代谢综合征、风湿病、痛风、肥胖、内分泌功能紊乱等内分泌代谢及免疫风湿类疾病。尤其在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足、糖尿病胃肠神经功能紊乱、风湿病的中医治疗方面有较深入的研究韩祖成,主任医师, 硕士研究生导师,陕西省卫生系统白求恩精神奖获得者,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老年病研究所副所长,陕西省中医医院脑病科主任,中华中医药学会脑病分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陕西省中医药学会第五届、第六届理事会理事,中国针灸学会针灸康复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专病)学术带头人。承担《焦虑症中医证候的精神心理学特征的研究》等国家、省级科研课题6项;取得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奖等4项,发表论文30余篇,脑病专著5部。李宝华,主任医师,陕西省名中医,担任全国和省级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医39年,曾任国家七五攻关课题组组长、脑内科主任等职。在临床诊疗脑及脊髓病常见病、多发病和疑难危重症方面有独特的中医诊疗技术和方法,有较高造诣和创新。出版中医药学术专著两部《古今中风医案荟萃》;《中国历代名医家评介》。在各级学术刊物及学术会议上发表和交流专业论文40余篇。乔树真,主任医师 从事脑病临床并潜心研究20余年,曾参加国家七五攻关脑血管病项目及陕西省卫生厅、陕西省中医管理局等课题研究,并获陕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撰写论文20余篇,曾在西京医院神经内科进修一年,擅长中风、头痛、眩晕、癫痫、痿证、帕金森、痴呆等病的诊断与治疗,尤其在中风病、头痛、眩晕、失眠、抑郁焦虑的治疗方面有独到之处。刘冬玲,主任医师 1986年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医疗系,获医学学士学位。从事中医脑病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20多年,曾参与国家七五攻关脑血管病项目及省级科研课题多项,参与多部专著的编写工作,撰写专业论文10多篇。曾于1988年9月至1990年5月在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神经内科进修学习。擅长中风病、头痛、眩晕、失眠,及抑郁、焦虑症的诊断、治疗,对癫痫、肌无力及帕金森、痴呆等神经损害的疾病的治疗。惠振亮,副主任医师1991年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医疗系,获学士学位,毕业至今一直从事中西医结合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师从中医专家李宝华主任医师,发表论文10余篇,参加省级科研项目二项,擅长治疗中风病、痴呆﹑失眠、抑郁、焦虑、眩晕、癫痫、头痛、高血压、高血脂等病症的诊断和治疗。并参与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临床研究基地脑病专业2、3类新药研究10余项。阮绍萍 住院医师 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系中西医结合临床脑病专业硕士研究生,致力于中风病、头痛、眩晕、失眠、面神经炎、帕金森病等脑系疾病的中西医结合临床诊治与研究。吴鹏亮 住院医师 于2004年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从事中医脑病临床及科研工作5年,对中风病、痴呆﹑失眠、抑郁、焦虑、眩晕、癫痫、头痛、高血压、高血脂等病症的诊断和治疗有一定的研究。曹瑾,2006年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医疗系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2009年获得西安交通大学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位,师从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中西医结合科心脑血管疾病专家—刘素蓉教授,现任陕西省中医医院脑内科住院医师,擅长治疗中风、眩晕、头痛、高血压病等疾病。辛银虎副主任医师。1985年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针灸系,从事中医脑病的临床工作20余年。擅长治疗中风,头痛,癫痫,眩晕,失眠抑郁等疾病和中风与外伤导致的肢体功能丧失的康复工作。先后在专业刊物上发表论文10余篇。徐军锋 住院医师 1998年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从事中医脑病临床工作8年,发表论文《针灸在中风病刚柔相济法临床康复综合方案中的应用体会》等3篇。致力于中风、面瘫、头痛、不寐、眩晕、郁症、颤症的针灸治疗的研究及中风病的康复治疗及个性化辅助支具矫形器的适配技术。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疗效显著。王翠,2008年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针灸推拿系,研究生,2009年考入陕西中医学院中医临床系,师从于陕西省中医医院脑病科主任韩祖成.现任陕西省中医医院脑病科住院医师,擅长中风病、头痛、失眠、焦虑抑郁、眩晕、癫痫、痿证等中医诊治。田腊群,主治医师 1995年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医疗系,一直从事内科中西医临床医疗工作。2000年至今还从事新药研发工作,曾多次参加GCP培训,熟练掌握新药研发过程,并参与脑病科新药试验研究四十余项,其中包括:中风病、癫痫、焦虑、抑郁、失眠、头痛等项目;熟悉康复医疗工作。陈捷 肿瘤科主任,主任医师。1988年毕业后分配在陕西省结核病防治院,从事结核病防治工作四年。1992年起一直从事肿瘤内科临床工作至今,2000年获得在职研究生结业证书,从事肿瘤专业20多年,主要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运用中医辨证的方法解决了肿瘤的许多合并症、疑难症的治疗,对肿瘤的诊断和治疗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工作期间,跟随名老中医贾昆、谢远明主任医师学习,对中医肿瘤病学理论和临床知识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和掌握。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 特别是晚期肿瘤患者并发症的治疗,如癌性胸腹水、癌性疼痛、癌性发热等。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治疗方面,治疗方法独特,取得了良好疗效。在乳腺病的治疗中也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对乳腺增生、乳腺纤维瘤、乳腺导管瘤有独特的治疗方法。作为负责人参加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与陕西省卫生厅、省科委科研课题各一项。参编4部著作,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参加多项中药新药的临床研究,临床试验方案的设计等。现为陕西省药理学会化疗药物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陕西省老年学会老年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陕西省中医药学会肿瘤病专业委员会秘书、西安市抗癌协会秘书、中华医学会、中华中医药学会会员。魏琳,主任医师 毕业于陕西省中医学院,曾任陕西省中医医院肿瘤科主任,兼任“全国乳腺病疑难病研究中心主任”,“全国乳腺病专业委员会十一届委员”,“全国中西医结合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陕西省中医肿瘤专业委员副主任委员”,“陕西省抗癌协会常务理事”等学术团体职务从事肿瘤专业30多年,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特别是在乳腺病的治疗中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对中、晚期各类肿瘤的治疗,以及一些良性肿瘤有较好的治疗方法及新的见解,对乳腺增生、乳腺纤维瘤、乳腺导管瘤、乳腺癌放疗化疗有独到的治疗方法。特别是对晚期肿瘤患者的增效减毒治疗方面、控制肿瘤发展,提高生活质量,减轻患者痛苦等方面有较好的疗效。共编撰著作五部(包括参编),发表论文60余篇,主持国家及省、厅级课题3项,负责药理基地工作8年,完成新药临床试验12项。张允让,主任医师,原陕西省中医药学会委员,陕西省中医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委。1963年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医疗专业,在应用中医和中西医结合方法诊治肿瘤方面颇有成就,并发表论文数篇,出版著作数部。苗文红,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 1990年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2007年获中西医结合肿瘤临床医学硕士学位,现任陕西省中医及中西医结合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陕西省抗癌协会传统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华医学会西安分会化疗专业委员会委员。负责陕西省科技厅自然基金科研课题一项、承担陕西省卫生厅科研课题一项,作为第二负责人参加国家级课题两项,其中一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课题(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计划项目)获陕西省科委科技进步二等奖。主编和参编著作多部,在国家级和核心期刊杂志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负责和参加多项中药临床研究。1990年毕业分配至陕西省中医医院,一直从事肿瘤内科临床工作至今,主要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各种良、恶性肿瘤,运用中医辨证的方法解决了肿瘤的许多合并症、疑难症,对肿瘤的诊断和治疗积累了一定的经验。针对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妇科肿瘤及脑瘤的治疗,在继承肿瘤名家贾老、谢老等老一辈多年临床经验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体会,为病人制定适宜病情的个体化治疗方案。临床上还在乳腺病、血液病患者,在乳腺病、血液病的治疗中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李增战,主任医师。国家“天使工程”新培养肿瘤专家、陕西省老年学学会老年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会员。1989年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医疗系医疗专业,毕业后从事中西医结合内科临床工作,曾在多家三甲医院进修学习,从事肿瘤内科临床工作多年,擅长多种肿瘤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特别是在呼吸系统肿瘤、消化系统肿瘤及癌性胸腹水等诊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疗效突出。同时在中医辨证治疗良性增生性疾病:如全身泛发性皮下脂肪瘤、女性乳腺增生及乳腺导管瘤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工作期间参加国家中管局课题科研课题1项,省级科研课题1项,同时负责或参加了6项国家级药品临床试验科研工作,撰写专业论文多篇。杨晨光,副主任医师。1995年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系。此后长期从事中西医肿瘤临床及科研工作。2004-2005年在法国地中海大学马赛医学院进行恶性肿瘤的临床研修,顺利答辩并获法国临床肿瘤学深入培训证书(A.F.S.A.)。临床上主张把现代医学研究成果纳入中医体系指导临床实践,最大程度的为病人提供科学规范的个体化治疗方案;重视在中医形神观指导下进行病人个体的心理社会行为分析,指导病人配合中医养生方法辅助抗癌,十余年来积累了大量临床经验,在肺癌,乳腺癌,膀胱癌等的六经辩证,经络辩证治疗上有独到见解。研究重点是抗肿瘤药物的个体化应用。已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十余篇,研究成果多次在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年会(ASCO)上交流。参编多部学术专著。参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及省级课题4项,国家级新药临床工作十余项。许鹏,住院医师,2006年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并获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硕士学位,毕业后从事肿瘤临床工作至今,为陕西省第三批老中医学术继承人。负责病房一线工作。鱼麦侠,住院医师,2004年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医疗系中医专业,毕业后从事肿瘤临床工作至今,现攻读陕西中医学院在职研究生。负责病房一线工作。李喜凤,主管护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200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心理学本科。负责肿瘤病人的心理支持,肿瘤微波治疗。马战平,男。主任医师,研究生学历,陕西省中医医院呼吸科主任。现担任中华中医药感染病分会全国委员;陕西省中医、中西医结合呼吸病专业委员会秘书;中华结核呼吸病学陕西省分会委员;《中华现代中医学杂志》常务编委等职。 已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专业论文20余篇,主持及参与省级以上科研课题9项,2007年7月被评为陕西省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1999.7~2000.8在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进修学习1年;2007.9~2008.9被中央组织部选派为“西部之光”访问学者,师从我国著名的呼吸病专家、中国哮喘联盟主席林江涛教授,于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北京协和医院访问学习1年;2008.9始被国家“四部委”选定为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师从于陕西省十大名医、陕西省名中医刘华为教授。 从事临床工作20余年来,一直致力于呼吸系统疾病的中西医结合诊治工作,能够熟练的应用电子支气管镜、呼吸机、血气分析、肺功能、胸膜活检术、经皮肺穿术等技术解决临床实际问题,对呼吸系统的多种疑难病症能够熟练的应用中医学理论进行灵活的辨证施治,疗效突出。擅长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重症肺炎、肺癌、慢性咳嗽、间质性肺病、不明原因发热等疾病的诊断及治疗。陈鸿芳,女,副主任护师,中医护理专家,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本科学历,学士学位;现任陕西省中医医院护理部负责人主任;中华中医药学会护理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陕西省中医药学会护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现代临床护理学》等杂志常务编委。从事临床护理、护理管理、护理科研及教学研究20余年,具有多专科护理经验,尤其在中医护理和心理护理方面积累了大量的临床经验。发表科技论文10余篇;参编专著2部;参与科研课题4项,负责陕西省中医药管理局2011年度课题“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情志护理干预方案的研究”;负责卫生部2011年国家重点专科陕西省中医医院中医肾病护理部分申报及建设项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专科培育项目——陕西省中医医院护理学科项目负责人、学科带头人;承担多项陕西省继续教育项目授课任务。

刘爱民省中医发表论文

想问大夫经手术能否根治腋臭?患者:想问大夫经手术能否根治?北京协和医院西院整形外科黄渭清:腋窝小切口2-4厘米,手术根治术。10-14天拆线。剃腋毛穿开身衣服,带身份证周四来挂号就诊。可约周五手术。费用2500左右。要换两次药。一个月免体育课。北京协和医院整形外科黄渭清

男,博士。1966年生于山东省。1985年进入山东农业大学学习,1989年至1994年在北京农业工程大学(现中国农业大学)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1994年博士毕业并分配到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工作至今。主要研究领域是农业资源管理,主要研究方向是农业资源保障与农产品供求。主要研究工作内容有:利用平衡表方法,建立农业资源与农产品平衡表体系;确定农业资源保障与农产品供求预警指标体系和预警模型;对不同情景下的农业资源利用和农产品供求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并提出政策建议。目前承担着中国科学院创新项目和多项横向研究项目。近年在国内学术刊物和报刊上发表论文近50余篇。

刘爱民先后任第一届、第二届北京医院学会北京病案学组的委员,第三届副组长。曾任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理事,北京医学会病案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医院协会理事。现任北京协和医院病案科主任、国际病案协会理事,中国医院协会病案专业委员主任委员。中国医疗保险研究会理事、中国社区协会理事,《中国病案》杂志总编,卫生部病案专业晋升考试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刘爱民1975年投身病案管理事业, 1984至1985年赴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学习病案信息管理,导师是该病案学校校长,国际病案协会主席Phyllis Watson教授的亲自指导。30余年的工作中,作为主编或编委正式出版专业书籍或译著20余部,涉及病案信息管理、疾病分类、手术分类等各方面。发表论文30余篇,参与科研项目11个。刘爱民一直活跃于病案的国际舞台,曾访问过多个国家,进行学术交流。自1992年起,他一直是国际病案协会的理事,先后多次在国际上宣读学术论文,一些学术观点对病案专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例如,他提出的疾病名称和手术名称公式成为了今天我国医师们书写疾病诊断和手术名称的参考依据。他曾多次组织过国际培训班。2005年主持亚太地区的病案会议。

刘福龙论文发表多少篇

申报副高以下职称的中小学教师(除教研员)不严格要求发表论文,有县级以上评奖的即可。

学校教师

在教育教学类CN学术期刊上独立发表高水平、有创见的本学科学术论文3篇(其中至少1篇发表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上);或者正式出版学术著作1部(本人撰写6万字以上),或参编过经国家、省中小学教材委员会审定通过的教科书或3万字以上的`教师指导用书,同时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本学科学术论文1篇。

校(园)长

在教育教学类CN学术期刊上独立发表高水平、有创见的本学科学术论文3篇(其中至少2篇发表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上);或者正式出版学术著作1部(本人撰写6万字以上),或参编过经国家、省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的教科书或3万字以上的教师指导用书,同时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本学科学术论文2篇。

教研人员

在教育教学类CN学术期刊上独立发表高水平、有创见的本学科学术论文5篇(其中至少3篇发表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上);或者正式出版学术著作1部(本人撰写10万字以上)、参编过经国家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的教科书,同时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上独立发表高水平、有创见的本学科学术论文3篇。

烟台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单招录取线200分。

烟台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是由烟台市人民政府主办的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院校,是职业院校与本科高校“3+2”对口贯通分段培养试点学校,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全国首批试办的两所高级技工学校之一,位于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

截至2022年9月28日,学院有教职工806人,下设信息与传媒、经济管理、汽车工程等八个系,建有2个国家级资源库建设项目,拥有山东省名师工作室2个、山东省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3个、省级示范和品牌专业群3个,省财政支持重点建设专业10个、省级特色专业4个,省级教学团队5个,省级教学名师4个,省级精品课程16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1门。

科研成果:

2014年,烟台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共有在研纵向科研项目32项,其中往年立项未结题的12项,到账经费20万元,该年度新立项20项,到账经费10.3万元;在研院级校企合作横向研发课题13项,其中往年立项未结题的6项,该年度新立项7项;获得专利授权23项,其中发明专利3项;发表学术论文221篇,其中EI检索34篇,中文核心期刊37篇。

出版著作、教材8部;获得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2项,烟台市优秀社科成果奖3项;纵向科研经费到款额10.3万元。2013年,烟台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共获得省级科研成果奖1项、市级科研成果奖1项;出版教材10部、发表论文187篇、获奖论文7篇,其中被SCI、EI、ISTP收录的论文19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1篇;获得技术专利22项,其中发明专利12项。

昆明医科大学研究生导师名单如下:

1.田莹

田莹,女,汉族,医学硕士,主任护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护理部主任兼护理教研室主任,云南省医学领军人才、云南省医学卫生技术人员护理学科带头人,昆明医科大学校级重点学科临床护理学科带头人,中华护理学会理事、教育部高等学校护理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华护理学会急诊护理专委会委员等。

研究方向:临床护理、护理管理,所招研究生类型:专硕/学硕

发表论文情况:发表学术论文42篇,其中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论文36篇,SCI收录论文1篇,核心期刊13篇(北大版核心7篇、统计源核心6篇)。

2.马芳

马芳,女,回族,护理学博士,副主任护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护理部副主任,云南省医学学科带头人,昆明医科大学第三批“百名中青年学术和技术骨干”培育对象。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腹膜后与盆底疾病专业委员会护理学组委员、西部精神医学协会心理护理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云南省护理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等。

研究方向:临床护理、护理管理、护理教育;所招研究生类型:学硕。

发表论文情况:发表统计源期刊文章4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6篇。

3.杨春梅

杨春梅,女,白族,硕士,副主任护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护理部副主任、支部书记兼护理教研室副主任,云南省医学学科带头人、中华护理学会管理委员会青年委员、中国医院协会护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云南省护理学会理事、云南省老年护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云南省医学会科学普及分会护理组成员等。

研究方向:临床护理、护理管理、护理教学,所招研究生类型:专硕

发表论文情况: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论文10篇。

4.苏真芳

苏真芳,女,汉族,医学硕士,主任护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遗传科护士长,中国妇幼保健协会辅助生殖技术监测与评估专业委员会护理学组委员。

研究方向:辅助生殖护理、糖尿病护理、护理管理;所招研究生类型:专硕。

发表论文情况:发表学术论文23篇,其中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论文10篇,核心期刊4篇(统计源核心4篇),主编护理专著1部,副主编1部,参编5部。

刘仲华发表的论文有多少

琥珀·金茶—天尊系列金茶中的极品。原料遴选一芽一叶条索紧细特级芽胚,每亩茶园在每个采茶季节可采摘的重量不足1千克,每0.5千克成品茶中约有50000颗芽叶。独尊品质,彰显极尊、奢华,只为少数政要、贵族所拥有。琥珀·金茶—天骄系列金茶中的珍品。原料精选一芽二叶条索紧结上乘芽胚,每亩茶园在每个采茶季节可采摘的重量不足5千克,每0.5千克成品茶中约有20000颗芽叶。骄人品质,是高端商务人士尊贵、优雅与健康生活方式的新选择。琥珀·金茶—天成系列金茶中的精品。原料挑选一芽三叶条索紧结稍松优质芽胚,每亩茶园在每个采茶季节可采摘的重量不足25千克,每0.5千克成品茶中约有10000颗芽叶。天成品质,是中产阶层享受优雅、健康、时尚生活方式的新选择。【品饮方式】与一般紧压茶的饮用方式不同,琥珀·金茶可以散置杯中,用沸水直接冲泡,一分钟后即可饮用,可享受“随时随地、轻松简约”的品饮方式;也可用功夫茶具茶杯冲泡,反复品饮,享受高雅与时尚,满足高端人士健康养生的独特需求,让您随时轻松体验尊贵与奢华。根据古籍《十二时辰养生法》,建议品饮琥珀金茶之最佳时令:卯时(早晨7点到9点)能促进体内垃圾毒素排出;戌时(晚上19点到21点),能保护心机正常工作;亥时(晚上21点到23点),能让身体和灵魂都沉浸在温暖的静谧中。最佳饮用量:每次2—5克,每日2—3次。【养生功效】琥珀·金茶富含一种对人体健康有巨大贡献的植物黄金元素——金花(学名冠突散囊菌),功效可媲美野生灵芝,能有效平衡人体代谢机能,增强细胞活力、提高人体免疫功能;常饮此茶可明显降脂减肥、美容瘦身、延缓衰老、调理肠胃,具有卓越的养生保健功效。酒后饮用,可快速解酒醒脑。琥珀·金茶被誉为21世纪人类健康的新希望。【刘仲华——金茶之父】刘仲华,男,1965年3月出生,湖南衡阳人,中共党员。湖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南农业大学茶学学科带头人、茶学博士点领衔导师、药用植物资源工程学科带头人。“金花提醇”技术创始人,被誉为“金茶之父”。现任湖南省天然产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湖南农业大学药用资源工程系主任、湖南农业大学茶叶研究所所长、湖南农业大学天然产物研究中心主任等职;担任中国茶叶学会副理事长兼茶提取物分会理事长、国家茶产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植物提取物分会副理事长和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茶叶进出口商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湖南省茶叶学会理事长、湖南省茶业协会副会长、湖南省营养保健食品学会副理事长等职。担任《茶叶科学》副主编、《中国茶叶》、《中华医学研究》常务编委、《Natural Products & Human Health》副主编、《湖南农业大学学报》副主编等职。还担任国家863项目评审专家、国家科学技术奖励评审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重点项目评审专家、科技部中小企业创新基金评审专家、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评审专家、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评审专家、农业部高级专家等。1993年被评为“湖南省优秀青年骨干教师”,1995年被授予“湖南省优秀中青年专家”称号,1996年入选“湖南省跨世纪人才”,1997年入选“湖南省跨世纪学术带头人”,1999年获第二届“湖南省青年科技奖”,2001年获“湖南省科技创业奖十杰”,2003年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入选“湖南农业大学首批拔尖人才”,2004年入选“湖南省新世纪121人才”、获得“湖南省青年科技创新奖十杰”、“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005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获“长沙市科技创新十佳”称号,2006年入选“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2007年入选“湖南省科技领军人才”,2008年入选农业部茶叶现代技术创新体系茶叶深加工岗位科学家,2008年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该奖项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湖南共6人获得。刘仲华教授一直从事茶叶科学和药用植物资源功能成分研究。在茶叶功能成分化学、茶叶深加工与综合利用、茶叶加工理论与新技术、茶叶制造化学与品化学等茶叶科学研究领域以及植物功能成分分离纯化工程、天然保健食品开发等研究领域具有颇深的学术造诣和颇高学术地位。他先后在国内外核心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80多篇,主编全国高等农业院校统编教材《茶叶加工学》主编《湖南十大名茶》、副主编《中国茶产品加工》、副主编《绿色化学与化工》、副主编系列丛书《现代化工小商品制造技术》等专著与教材15部。2009年,刘仲华教授带领其博士团队历经十年研发,“金花提醇”技术在琥珀·金茶得以成功应用,此项技术改变了传统的炒青茶的制作工艺,开创了第七大茶系——金茶,使茶叶符合现代精英人士的需求,并且具有巨大的养生功效,被誉为“金茶之父”。【茶学重点实验室】茶学重点实验室,是由中国农科院及教育部联合验收合格的集茶学科研与茶学教育的国家级重点实验室。该实验室由中国著名的茶学专家刘仲华教授任主任,现有教学科研人员 30 人,其中教授、博士生导师 16 人,副教授 6 人,具有博士学位者 18 人,同时聘请了校外兼职教授、研究员 7 人(其中境外教授 4 人)。实验室现设有四个主要研究方向 : 茶叶功能成分化学、茶叶加工理论与新技术、茶树生物技术与种质创新、茶树生理与无公害栽培。实验室拥有价值近 2000 万元的现代先进仪器设备,有效支撑全面开展茶叶科学研究。同时具备实验室研究、微型工厂中试和工业化规模生产的逐级放大研发条件。自成立以来,先后承担各种重点科研课题 84 项,先后在国内外核心刊物和学术讨论会上发表学术论文共 300 余篇,其中被 SCI 收录 8 篇,主编或参编出版学术专著和教材 26 部。获得国家和省部级成果奖励 10 余项,鉴定成果共 20 余项。【相关术语】金花提纯技术“金花提醇”技术,是世界著名茶学专家刘仲华教授带领的博士团队潜心十年研发而成,2009年6月成功应用于琥珀·金茶,并已在85个国家申请了知识产权保护。传统茶叶按生产工艺可以分为两大类,即发酵茶和炒青茶。发酵茶是将芽叶经过萎凋,揉切,渥堆,干燥等工序制成;炒青茶是芽叶以锅炒炒青或使用蒸气蒸压后再施以干燥制成。而采用“金花提醇”技术制作的琥珀·金茶,精选湖南境内雪峰山千米以上高山有机茶园优质芽胚为原料,通过对茶叶发酵过程的技术性控制,以改变传统发酵茶的制作工艺,利用人工技术模拟“五色石”洞内环境,通过对茶叶的瞬时杀青、智能控制堆温和湿度,诱导茶叶在不紧压的情况下茂密滋长一种对人体有巨大功效的植物黄金元素——冠突散囊菌菌落。“金花提醇”技术应用于制茶领域,减少了因萎凋不当或炒青过度而对人体有益的有机化合物的破坏,避免了因发酵而产生不同程度的青味、苦味、涩味、闷味和陈杂味。“金花提醇”技术推进了茶叶制作工艺从艺术化操作向科学化、现代化、健康化操作的重大转变。金花金花是琥珀·金茶所独有的,是由世界著名茶学专家刘仲华教授及其博士团队潜心十年研发而成。通过无极智能控制温度和湿度醇化芽叶,诱导茶叶在不紧压,自然蓬松情形下通体茂密滋长一种对人体健康有巨大贡献的植物黄金元素——冠突散囊菌,俗称“金花”,是传统茶叶所不具有的。此益生菌种可释放多酚氧化酶、果胶酶、纤维素酶、蛋白酶等活性蛋白,催化芽叶中各种生化成份发生氧化、聚合、降解、转化,产生对人体有益的小分子活性物质,能有效平衡人体的代谢机能,增强细胞活力,提高人体免疫功能,功效可媲美野生灵芝。时尚茶品时尚茶品是一种摈弃中国几千年厚重“茶文化”,从现代消费者利益出发,为消费者的实际需求而改变的时尚尊贵新茶品。时尚茶品的诞生依托“金花提醇”技术,该项技术是世界著名茶学专家刘仲华教授及其带领的博士团队针对茶叶产品存在的先天性不足进行多项突破性技术攻关,潜心10年研发而成, 2009年6月成功应用于琥珀·金茶,并已在85个国家申请了知识产权保护。琥珀·金茶作为时尚茶品的代表, 也是中国第一个时尚尊贵茶品,它像喝咖啡一样时尚、简单、便利。采用“金花提醇”技术的琥珀·金茶和传统文化茶不同:一是改变口感,避免了因炒青或发酵而产生不同程度的青味、苦味、涩味、闷味和陈杂味,将其调整为滋味甘爽醇和、口感润滑,以此变成消费者更容易接受的口味;二是改变产品包装,突破以往陈旧古董风格,使其变得时尚、尊贵;三是从功效上改变喝茶失眠问题,从而吸引了更多的消费者;四是区别于紧压茶,采取小袋散装茶,可以散置杯中,用沸水直接冲泡,一分钟后即可饮用,可享受“随时随地、轻松简约”的品饮方式,也可用功夫茶具茶杯冲泡,反复品饮,使其泡饮便利;五是富含一种对人体健康有巨大贡献的植物黄金元素——金花(学名冠突散囊菌),功效可媲美野生灵芝,能有效平衡人体代谢机能,增强细胞活力、提高人体免疫功能。常饮琥珀·金茶可明显降脂减肥、美容瘦身、延缓衰老、调理肠胃,具有卓越的养生保健功效。酒后饮用,可快速解酒醒脑。琥珀·金茶一经推出,被时尚人群广为喜爱,被誉为21世纪人类健康的新希望。

1、《清代荀学的复活》,《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1期。2、《试析清代考据学中以子证经、史的方法》,《清史研究》2001年第1期。3、《清代老庄研究概述》,《北京社会科学》,2002年第3期。4、《试论先秦诸子学在清代学术中的地位》,《安徽史学》2005年第1期。5、《雷学淇及其<竹书纪年>研究》,《唐都学刊》,2006年第6期。6、《王源交游及其遗民子弟的一生》,《清史研究》,2007年第1期。

刘仲华教授一直从事茶叶科学和药用植物资源功能成分研究。在茶叶功能成分化学、茶叶深加工与综合利用、茶叶加工理论与新技术、茶叶制造化学与品化学等茶叶科学研究领域以及植物功能成分分离纯化工程、天然保健食品开发等研究领域具有颇深的学术造诣和颇高学术地位。近年来,先后主持和参加了国家973计划们、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十一、五”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国家发改委高新技术产业化重大专项、农业部行业支撑计划项目、科技部科技创新基金项目、财政部重点科技项目、湖南省重大科技专项等30多个研究项目,获得科研经费3200多万元。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第一)、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第一)、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第一)、湖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第一)、外贸部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第三)、商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湖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外贸部科技进步四等奖1项、美国发明与新产品金质奖3项、中国新技术专利产品金质奖3项和国家专利2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项、公开国家发明专利3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4项。他先后在国内外核心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80多篇,主编全国高等农业院校统编教材《茶叶加工学》主编《湖南十大名茶》、副主编《中国茶产品加工》、副主编《绿色化学与化工》、副主编系列丛书《现代化工小商品制造技术》等专著与教材15部。

中医医案论文发表要求多少字

期刊讠仑文发表格式要求正文篇幅一般在2000--8000字不等,包括简短引言、论述分析、结果和结论等内容。文中出现的外文缩写除公知公用的首次出现一律应标有中文翻译或外文全称,有疑问追问了、。。

刊大师:为作者投发学术期刊提供智能化解决方案。职称论文及所有要投稿的论文都应该知道的十大注意事项之字数控制篇!快点进来看看吧!(侵、私、删)

一般的都在2300-2500左右,但是根据不同的期刊字符也是不同的,我上次在“爱投稿网”发的论文好像是写了2400左右,你可以到那边问问具体的期刊是什么要求,大概需要多少字符什么的,而且那边是先发表后付费的呦~

文章的字数一般的单位是没有要求的,发表的文章一般是按版面发表。杂志社也是按版面收费的,不过一般的作者都是发一个版就可以了。评职称够用就行了,一般版面大概是2400字符-2700字符。具体的还是要看杂志,期刊不同字符数也是不一样的。不知道我说的详细不,你能不能明白。要是有什么疑问你可以随时咨询国信论文网的张老师。

  • 索引序列
  • 刘英省中医发表多少论文
  • 刘爱民省中医发表论文
  • 刘福龙论文发表多少篇
  • 刘仲华发表的论文有多少
  • 中医医案论文发表要求多少字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