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称论文知识库 > 如何查找矿床地质发表论文

如何查找矿床地质发表论文

发布时间:

如何查找矿床地质发表论文

您好,PublishExpert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您可以搜索登陆官网了解更多。)矿床类的主要杂志是《Economic Geology》,《Mineralium Deposita》《Ore geology review》。这些杂志会对矿床的基础情况介绍要求比较高,描述的要比较多。尤其是EG。这三个杂志中,EG,MD相对来说比较慢,周期在一年左右。OGR要相对快一些,Elsevier的期刊最大的好处就是这个。另外矿床类的杂志还有《Journal of Geochemical Exploration》和《Resource Geology》。要说最好发的,应该是Resource geology了。《International Geology Review》不是矿床类的杂志,基本上地质相关的文章都发。《Chemical Geology》还有《Geochimica et Cosmochimica Acta》上面偶尔也有一些矿床的文章,不过主要偏地球化学的解释。最关键的还是内容,写评论就发《ore geology review》,如果是国际上比较空白的区域也可以发《international Geology Review》,后者难度比前者小一些,另外,做矿床就看你的功夫怎么样,做了些什么东西,做矿物就发《canadian minerologist》《America minerologist》,矿床的一段特征就发《Economic Geology》,也可以考虑一下《mineralium deposita》,不过这个是比较难发的,做应用地球化学可考虑一下《Chemical Geology》,影响因子比较高,英语要求很不低。SCI论文发表最关键的还是看您的研究的内容是否新颖或是有突破。其次就是相关期刊的选择和您整篇论文的英文表述和格式如何。所以说内容是核心。而对国内科研人员来说最大的困难就是英文水平无法达到要求。这就使很多科研人员的论文一次次的被退回来,要求对英语进行润色。从而国内就产生了很多为学者提供论文评估、翻译、润色、发表等服务的机构和公司。1、自己的研究方向,研究内容是否新颖或是有突破。2、自己的研究、论文表述是否充分,各项数据资料是否都准备好。3、自己的英文水平是否达到母语水平或近母语水平。以上是自己发表SCI论文的基础。如果没有达到,那就需要寻找相关的论文服务机构(如:PublishExpert)来帮你实现目标了。当然服务机构要开具发票,科研机构可以报销的。以上都需要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仔细斟酌。PS:如果需要相关SCI论文发表方面的服务和帮助,您可以搜索登录我们的官网(PublishExpert)了解一下。希望可以帮到您~

合著出版主要专著: 1、《祁连山大地构造与造山作用》,1997,地质出版社; 2、《中国天山及邻区地质图(1∶100万)》及《说明书》,2007,地质出版社; 3、《中国西北部地质概论—秦岭、祁连、天山地区》,2008,科学出版社;发表主要论文: 1、西秦岭鱼洞子群的建立和时代归属.1990,《秦岭—大巴山地质论文集,〈一〉变质地质》,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2、陕、甘、川交界处摩天岭区碧口群层序及时代划分.1990,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所刊第30号; 3、陕、甘、川境内碧口群含金性研究.1995,《中国金矿主要类型找矿方向与找矿方法文集》,地质出版社; 4、中川岩体和柴家庄岩体周边金矿的显微特征及其找矿意义.1995,河南地质,13(2); 5、祁连山及其邻区大地构造基本特征——兼论早古生代海相火山岩的成因环境.1995,西北地质科学,1(1); 6、老虎山蛇绿岩的特征及其形成环境.1996,《蛇绿岩与地球动力学研究》,地质出版社; 7、北天山上石炭统奇尔古斯套组中发现早二叠世珊瑚化石. 2002,地质通报,21(10); 8、甘肃内蒙古北山地区构造单元划分. 2002,西北地质,35(4); 9、甘肃北山中泥盆统砾岩中放射虫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2004,西北地质,37(3); 10、甘肃内蒙古北山地区古生代地壳演化. 2005,西北地质,38(3); 11、北祁连东端陇山岩群斜长角闪岩锆石LA-ICP-MS测年及其地质意义. 地质学报,2006,80(11); 12、北秦岭西段宽坪岩群斜长角闪岩锆石LA-ICP-MS测年及其地质意义. 地质学报,2006,81(1); 13、甘肃白银矿田变酸性火山岩锆石LA-ICP-MS测年—白银式块状硫化物矿床形成时代新证据. 矿床地质,2006,25(4); 14、LA-ICP-MS U-Pb Zircon Geochronology of Basic Dikes within Maxianshan Rock Group in the Central Qilian Orogenic Belt and Its Tectonic Implications.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英文版),2007,18(1); 15、北祁连山东段红土堡基性火山岩锆石LA-ICP-MS U-Pb 年代学及其地质意义. 地球科学进展,2007,22(2); 16、北祁连东段红土堡基性火山岩和陈家河中酸性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环境. 岩石矿物学杂志,2007,26(4); 17、中祁连马衔山岩群内基性岩墙群锆石LA-ICP-MSU-Pb年代学及其构造意义. 地球科学,2008,33(1);

矿床地质期刊发表论文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作为中国地质调查局直属的事业单位,既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中央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的主体力量和重要技术支撑。主要开展矿床地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成矿规律、成矿预测、矿产勘查新理论新方法、矿产资源调查评价、矿产资源战略和可持续发展研究,以及重大矿产资源科学问题研究等。中国地质学会矿床地质专业委员会、矿物专业委员会挂靠在所,主办学术刊物《矿床地质》。

王瑞江所长在典型示范成果技术委员会验收会上做报告

国内知名专家、院士评估潜力评价典型示范成果

王瑞江所长(中)、张佳文副所长(右二)、毛景文副所长(左二)、王宗起副所长(右一)、邢树文副所长(左一)

2009年矿产资源研究所承担项目200余项,其中国家科技支撑课题12项、国家863课题4项、国家973课题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项、地质大调查项目38项、深部计划专项项目1项、部危机矿山项目11项、部公益性行业专项项目3项、部百人计划项目3项、各省局地勘项目3项、公司等委托项目28余项等,以及所基本业务费项目和院实验室项目若干项。获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发表论文153篇,其中SCI收录23篇,ISTP论文3篇,EI检索2篇,国外一般13篇,国内核心期刊99篇,国内一般13篇,出版专著9部。

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新一轮技术培训研讨会

国土资源部地勘司和地调局有关领导亲临验收会

2009年度重要科研成果

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属国土资源大调查重点计划项目,2009年整体工作有序推进,省级工作全面展开并取得实质性进展,基本完成除新疆、西藏、青海、内蒙古、黑龙江5省(区)外的全国各省(区、市)铁矿和铝土矿单矿种资源潜力评价工作(包括与铁、铝潜力评价相关的成矿地质背景、成矿规律、物探、化探、遥感、自然重砂、矿产预测、数据库建设等项工作),及省级基础编图工作(包括1:25万实际材料图和建造构造图、全省/区/市重力、磁测、化探、遥感、自然重砂等基础编图)。煤炭、铜、铅、锌、钨、锑、稀土、金、钾、磷等单矿种资源潜力评价工作正按计划有序推进;全面完成全国典型示范工作,成效显著并及时应用于矿产勘查年度工作安排和“十二五”规划部署研究中;完成技术要求的最后审定和编制,交付正式出版;成功举办全国新一轮技术培训;成功召开了2009年度全国工作会议,进一步加强和推进了项目组织管理和工作进度;开展了自2006年以来省级项目工作进度统计分析,按月及时、全面地掌握了工作进展情况;以开通专门网站和签订宣传合作协议的方式,加强了项目成果的宣传。

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2009年度工作会议现场

全国铁、铝单矿种潜力评价成果示范验收会

全国矿产资源利用现状调查项目技术要求培训会

全国矿产资源利用现状调查:该项目是国土资源部开展的矿情三项调查任务之一。项目由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承担,全国31个省(区、市)和相关行业部门参加,项目办公室设在矿产资源研究所。本项工作于2007年启动,计划2010年底基本完成任务。

经过两年的努力,本项工作已在全国全面展开。2009年主要进展如下:①按六大区片系统组织了全国技术培训,另应安徽、广东、广西、河南、山西等十多个省(区、市)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开展了省级培训,共计培训技术人员5000人次,为本次核查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②全面展开了全国矿产资源储量动态监督管理支持系统建设,包括煤炭矿区三维可视化系统开发、矿区资源概略技术经济评价软件开发及试点等;③省级试点及调研工作全面推进。为了发现和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全国项目组开展了黑龙江鹤岗煤炭矿区储量核查试点、煤炭三维可视化系统试点、湖北及北京单矿种汇总试点、北京评审验收办法细则试点等一系列试点工作,并组织了山西、黑龙江的省级调研,这些工作均取得了良好的指导示范效应;④矿区资源储量核查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全国计划核查矿区为22589个(含各省自选矿种),已完成核查4838个,完成比例为21%;部规定核查的大中型矿区5175个,已完成核查1196个,完成比例23%。

王瑞江所长(左二)、王登红研究员(右一)在西藏新嘎果铅锌矿区考察

中国成矿体系综合研究:属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项目负责单位为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参加单位有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长安大学等。主要完成人员:陈毓川、王登红、徐志刚、沈保丰、汤中立、陈郑辉等。该项目在“中国成矿体系与区域成矿评价”项目的基础上,通过对成矿作用和成矿系列的深入研究,充实了成矿系列内容,提升了中国成矿体系和成矿规律的认识;根据新资料,重新划分了全国范围的Ⅰ、Ⅱ、Ⅲ级3个层次的成矿区带,增加了海域成矿区带的划分,首次实现了国土面积的全覆盖;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提出了“全位成矿—缺位找矿”的必然性和偶然性、一般性和特殊性、现实性与可能性,以揭示成矿规律,指导地质找矿,体现了根据“现实”来预测“可能”的基本思路,对拓展找矿思路具有重要意义;在深入研究各主要地质历史时期成矿体系的地质构造环境等重大成矿基础地质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确立了中国前寒武纪以陆核构造为主的成矿体系、古生代的板块构造成矿体系和中、新生代的大陆成矿体系,充分体现了我国四大成矿体系各自的本质和特点;探索并已初步构建了数字化和系统化的中国成矿体系专家系统,为地质矿产资源勘查和矿产地质基础研究等提供了便捷的查询服务。2010年1月,该项目通过中国地质地调局成果报告评审委员会验收,成绩为优秀。

青藏高原火山沉积硼矿成矿条件与找矿标志研究:属国土资源大调查工作项目,项目主要成员有:郑绵平、齐文、李金锁、陈文西、袁鹤然、刘建华、曹建科、郑元、刘丹阳、李道明等。该项目通过多年深入研究区调查,取得下述主要成果。

发现和确认在青藏高原存在富硼二元结构火山沉积岩系,经K-Ar和SHRIMP测定年龄为21~16Ma。其成矿时代与土耳其安纳托利亚主成硼带相同;首次发现该火山沉积二元结构硼、锂、铯、铷以及砷正异常,且与安纳托利亚火山沉积岩系硼、锂、铯、铷相当,并在火山沉积岩层中发现钠硼解石和硼砂矿物,局部硼矿层已达工业品位;遥感、水化学、岩石矿物等多学科研究充分揭示卡湖地区有广泛的硼、锂(铷铯)地球化学高丰度显示,其正异常面积约近10000km2。通过区域地质和岩石学研究,查明色卡执早中新世火山沉积岩形成地质构造背景。该区与安纳托利亚同处于板块边缘附近,卡湖富硼超钾质火山沉积岩系是在印度板块与欧亚大陆陆陆碰撞期后、地壳东西向伸展背景下的封闭断陷盆地中形成的,硼(锂)物质可能是代表来自深部岩石圈和地幔部分熔融的产物。调查发现现代卡湖产硼砂和钠硼解石的厚度达1m多,发现10个现代盐湖和咸水湖湖水硼或锂达到工业品位,初步估算的B2O3和LiCl资源量分别为830万吨和4.6万吨;指出青藏高原同属中新世早期沉积(五道梁群和查保马组)的可可西里至青藏铁路中段等地,值得进行火山沉积硼矿探索。调查结果表明,西藏卡湖地区火山沉积硼矿化区具备火山沉积硼矿床构造地质、岩石矿物和地球化学的找矿先决条件,具有寻找超大型火山沉积硼矿的潜力。该成果为我国突破超大型火山沉积硼矿的先导性成果,为在青藏高原寻找该类型矿床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我国战略性矿产勘查工作运行机制研究:属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工作项目,主要完成人员有:王瑞江、崔艳合、王文、罗晓玲、孙艳、张新安、李建武、颜世强、刘树臣。项目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分析了我国矿产勘查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和形势;详细阐述了战略性矿产勘查工作的基本内涵、性质定位、主要任务和部署原则等;系统剖析了我国矿产勘查工作管理体制的变迁与特点,对计划经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两个时期我国地质工作体制和运行机制取得的成绩和存在问题等进行了评价;全面收集了世界主要以市场经济体制为主体国家的矿产勘查工作管理制度、运行机制等基本资料,结合我国实际特点,从产业管理体制、矿产勘查投资、矿产勘查主体、矿业权运作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提出构建适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矿产勘查运行机制的基本要素和下一步改革建议;对我国战略性矿产勘查的市场准入及退出、工作部署、找矿激励、科技引领、主体互动、风险勘查、投资融资、质量监控、勘查利益调配、矿产战略储备、资料公共服务等各环节的运行机制进行了细致地阐述分析;深入探讨了我国战略性矿产勘查中有关公益性地质队伍建设、国家公益性地质工作对商业性矿产勘查的引导和拉动作用,以及“走出去”等若干重大问题。提出的这些认识和建议对推动我国战略性矿产勘查工作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玢岩”型铁、硫矿床及控矿构造的反射地震探测研究:高分辨率反射地震在探测深度和分辨率方面具有其他方法无法比拟的优势。为试验该方法在探测深部“层状”矿床和控矿构造方面的有效性,吕庆田研究团队在国家危机矿山专项计划项目的支持下,于2008年在安徽庐枞(庐江—枞阳)矿集区的罗河—泥河—大包庄矿区采集了两条10km的高分辨率反射地震剖面。尽管矿区构造十分复杂,但叠加剖面仍然发现了很多反射:白垩纪沉积红盆清楚的反射特征,揭示出红盆具有3层结构,厚度约1200m。从沉积韵律分析,白垩纪以来该地区在伸展构造背景之下伸展速度和沉积环境存在阶段性变化;火山岩层大致呈现3层结构,火山沉积岩层(双庙组、砖桥组)的厚度约800~1000m。火山沉积岩之下有明显的“穹隆形”反射,推断可能存在“鼻状”隆起的侵入体。对照精细建立的地质剖面,罗河矿体、泥河矿体上方存在清晰的反射,与矿体位置基本对应,初步证实利用高分辨率反射地震可以直接探测到矿体;同时也发现,当矿体陡倾,或结构形态复杂、或空间尺寸较小时,对应矿体无反射或呈零乱弱反射。试验结果表明,高分辨率反射地震可以用于探测深部控矿构造,在条件合适情况下,可以探测层状矿体。

罗河、泥河、大包庄矿床地质简图及反射地震剖面位置(S1、S2)

图中蓝色、红色和粉色方框分别代表泥河、罗河和大包庄矿区范围;黑色、蓝色和绿色圆点分别代表泥河、罗河和大包庄矿床钻孔分布

S2偏移剖面的地质构造解释结果

K1sh—双庙组火山岩;Jzh—砖桥组火山岩;Q—第四系沉积;J—推断为早中侏罗碎屑岩沉积(罗岭组或磨山组);T—推断为三叠系灰岩;Ky1、Ky2、Ky3分别代表红盆的三层结构;粗实线为断裂,细虚线为岩性界面;ZK64—剖面经过的钻孔位置、编号及柱状图,钻孔岩性图例如下:

第四系; 杨湾组红层沉积; 凝灰岩、粉砂岩; (黑云母、辉石)粗安岩; 次生石英岩; 高岭石岩; 正长岩; 碱性长石岩; 粗面岩; 磁铁矿、黄铁矿体; (绿泥石化、碱性长石化)膏辉岩; (方沸石)透辉石岩;

加拿大萨斯喀彻温省找钾勘查:属于社会项目,主要完成人有:齐文、郑绵平、闫长明、孙伟、罗晓峰、黄适等。矿产资源研究所与中川国际矿业控股有限公司开展战略合作,在加拿大萨斯喀彻温省钾盐成矿带周缘进行找钾勘查,通过大量地震物探、钻探取心、测试分析和综合地质研究,在KP488区块找到了大型优质钾石盐矿床。该钾矿层赋存于中泥盆统顶部,共有3个钾矿层,埋深1229~1308m,矿层平均厚度19.25m。钻孔控制矿体面积37km2。矿石类型为氯化钾矿,KCl平均品位32.8%。KCl资源量巨大,达50255.85万吨,其中:控制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2)KCl3330.84万吨,推断内蕴经济资源量(333)KC146925.01万吨。勘查表明,这是一个具有良好开发前景的大型优质钾石盐矿床。

郑绵平院士带队在加拿大考察钻孔岩心

刚从钻孔中取出的钾盐岩心

新疆准噶尔盆地周边斑岩铜矿成矿条件研究:属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工作项目,报告完成人有:杨富全、闫升好、刘玉琳、周刚、刘德权、王义天、杨建民、宋会侠。该报告将新疆准噶尔斑岩铜矿床成矿时代分为4期,即晚志留世—早泥盆世(427~411Ma),主要分布在东准噶尔琼河坝地区;中泥盆世(378~376Ma),主要分布在准噶尔北缘的卡拉先格尔一带;石炭纪(327~296Ma),主要分布在准噶尔北缘的希勒库都克和西准噶尔的包古图一带;三叠纪,主要见于希勒克特哈腊苏铜矿,叠加在中泥盆世成矿作用中。新疆准噶尔斑岩成矿带体现出从东到西成矿时代逐渐变新的规律,从427~418Ma(铜华岭铜矿)→411Ma(蒙西铜钼矿)→374~378Ma(希勒特克哈腊苏铜矿和玉勒肯哈腊苏铜矿)→327Ma(希勒库都克钼铜矿)→310~296Ma(包古图铜矿)。境外的东西两段均发现了许多大型、超大型矿床,因此,处于中段过渡带的准噶尔也有形成大型、超大型矿床的条件。对包古图大型斑岩铜矿进行了系统研究,建立了包古图斑岩铜矿成岩成矿年代学谱系,探讨了成矿作用。测定了哈腊苏斑岩铜矿成矿时代,对成矿流体性质和来源进行了研究,建立了矿床模型,提出早期成矿作用发生在中泥盆世,与斑岩有关,晚期叠加成矿作用发生在中晚三叠世,与构造—岩浆—热液活动有关。

哈腊苏中型斑岩铜矿区景观

包古图大型斑岩铜矿区景观

岩矿和化石标本标准化整理、整合及共享试点:属科技部、财政部自然科技资源共享平台项目中的子课题,主要完成人员有:张德全、崔艳合、佘宏全、唐绍华、李进文、丰成友、张作衡、白鸽、杨郧城等。项目采集或收集整理了湖北大冶铁矿、江西德兴斑岩铜矿、云南个旧锡矿、山东焦家、新城金矿等43个大中型金属矿床标本共2882件,编写完成了所有43个矿床和2882件岩矿石标本的描述和信息记录工作。标本全部保存于资源所专业展览馆内,每一个岩矿石均建立了相关信息数据资料。可以通过网络查阅了解矿床的位置、用途、资源编号、规模大小、矿床特征、矿石和矿体特征、品位、主要地质图件、分析数据等51项信息内容;同时提供单个岩矿石标本的结构构造特征、矿石照片、提供标本的联系方式等29项具体信息。主要应用网络服务面向社会和地质专业部门提供浏览性服务,为地质科学院研究生教育提供试验教育服务。

2006~2008年岩矿石标本标准化整理矿床分布图

2013年,全院发表学术论文958篇,同比增长5.4%,其中第一作者SCI检索论文225篇、EI检索论文81篇,国内核心期刊论文446篇;出版专著21部。

中国地质科学院和中国地质学会(办事机构挂靠中国地质科学院)主办9种学术期刊,包括《地质学报(英文版)》(SCI检索刊物)、《地球学报》(EI检索刊物)、《地质学报(中文版)》、《地质论评》、《矿床地质》、《中国岩溶》、《岩矿测试》(CA收录刊物)、《岩石矿物学杂志》、《地质力学学报》(中文核心期刊)。

《地质学报》(中文版)、《地质论评》、《矿床地质》、《地球学报》、《岩石矿物学杂志》入选“2013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

2013年,在“中国地质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和“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的支持下,以上述9个刊物为依托,地学科技期刊集群化、数字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期刊网上办公系统陆续建成。“中国地学期刊网”使用效果显著(),成为国内地学界容纳期刊最多的网站,迄今为止点击率超过200万次。同时,该网站还吸引了大批海外读者,来自美国、日本、德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俄罗斯、波兰、蒙古等10余个国家,月点击率为5000余次,显示度日益增加。

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13

《地质学报(英文版)》(ACTA GEOLOGICA SINICA (English Edition)):由中国地质学会主办,创刊于1922年,原名《中国地质学会志》,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科技期刊之一。现为双月刊。刊物多次获得科技部、中宣部和新闻出版总署(广电新闻出版总局)的表彰,自2006~2011年连续6年荣获中国科协A类精品期刊工程资助,获2012~2014中国科协“优秀国际科技期刊一等奖”资助。近年来,刊物在国际化的进程中步伐大大加快。连续被美国科技情报研究所的《科学引文索引》(SCI)、《化学文摘》(CA)等10多家著名文摘或数据库选为源期刊。2013年《地质学报(英文版)》共出版6期,1746页,刊发论文132篇,海外论文27篇(占20.5%)。2012年《地质学报(英文版)》在JCR中,影响因子为1.568,仍居中国大陆地学期刊影响因子榜首。

网址:

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13

《地质学报(中文版)》(ACTA GEOLOGICA SINICA):由中国地质学会主办,其前身为《中国地质学会志》,是中国最早的科技期刊之一。它以反映中国地质学界在地质科学的理论研究、基础研究和基本地质问题方面的最新、最重要成果为主要任务,兼及新的方法和技术。现为月刊。《地质学报(中文版)》多次获得科技部、中宣部和新闻出版总署(广电新闻出版总局)的表彰,2005年获国家期刊奖,2006~2010年连续5年赢得中国科协B类精品期刊工程资助,是国内外多家文摘或数据库的源期刊。2013年度发表论文160篇,共1952页,其中超过半数为重大科研项目(如国家973项目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持成果;出版一期“同位素专辑”,为学科发展提供了动力。2012年度影响因子为2.077,总被引频次为4574次,影响因子及总被引频次在地质科学类排名分别为第4位和第3位。

网址:

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13

《地质论评》(GEOLOGICAL REVIEW):由中国地质学会主办,创刊于1936年,一直以爱国、争鸣为办刊宗旨。刊头图案,缺右上残左下,为创刊之时东北遭侵吞,西南被蚕食,一直沿用至今,表达了我国地质学家的忧国爱国之情。《地质论评》现为双月刊,以论、评、述、报为特色。

《地质论评》是中文核心期刊,曾获得科技部、新闻出版总署(广电新闻出版总局)、中国科协的国家期刊奖、优秀科技期刊奖、双奖期刊称号,被国内外众多检索系统收录。2006年入选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精品科技期刊工程;2009年被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评为中国百种杰出学术期刊。2013年度正式发表论文100余篇,通讯资料和消息报道10多篇。2012年度影响因子为1.500,总被引频次3044次。

网址:

《地球学报》(ACTA GEOSCIENTICA SINICA):由中国地质科学院主办,为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双月学术期刊。《地球学报》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全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期刊精品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核心库来源期刊,是首批“中国精品科技期刊”,并进入SCI总被引频次100以上中国期刊排行榜;2013年被EI收录,成为EI来源期刊。2012年影响因子2.115,总被引频次2099次。

《地球学报》作为中国地质科学院树立其学术形象的重要窗口,力图充分展示院综合学术水平和科研竞争实力。2013年《地球学报》共出版正刊6期,刊载论文86篇,报道各类信息快报26篇,共770页。另出版增刊1期,载文35篇,共235页。

网址:

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13

《矿床地质》(MINERAL DEPOSITS):创刊于1982年,双月刊,由中国地质学会矿床地质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主办,是中国唯一报道矿床学最新研究成果的期刊,内容包括矿床地质特征及与矿床有关的岩石学、矿物学、地球化学研究成果和科学实验成果及新技术、新方法。被《Chemical Abstracts》、《CSA Technology Research Database》、《Peферативныйжурнал》(俄罗斯文摘杂志)、《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等检索期刊及数据库收录。2013年度刊出95篇论文,并始终保持基金项目的较高比例。2012年影响因子为2.595,总被引频次3372次,位居地学类期刊前列。另外,有20篇发表在《矿床地质》2007~2012年的论文获得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论文。

网址:

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13

《岩石矿物学杂志》(ACTA PETROLOGICA ET MINERALOGICA):由中国地质学会岩石学专业委员会、矿物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联合主办的学术性期刊,创刊于1982年。2005年起改为双月刊。《岩石矿物学杂志》主要报道岩石学、矿物学各分支学科及有关边缘交叉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成果,创造性和综合性研究成果,岩石和矿物鉴定的新方法、新技术和新仪器以及与有关的最新地质科技信息。《岩石矿物学杂志》是国内外多家检索系统和文摘的源期刊,被台湾中文电子期刊思博网和国际的AJ、BIG、CA、GEOREF、CSA和国内的《全国报刊索引数据库》(自然科学技术版)、《中国地质文献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收录。

2013年度发表论文103篇,共1066页。网站日平均访问量超过1600次,比2012年提高约40%。2012年度影响因子1.075,总被引频次1334,他引率0.94,在同专业领域期刊中排名较前。

网址:

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13

《岩矿测试》(ROCK AND MINERAL ANALYSIS):1982年创刊,由中国地质学会岩矿测试专业技术委员会和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共同主办,是中国唯一的地质分析测试专业杂志,所载内容反映了中国地质物料分析测试的水平。

举办作者培训班,学习先进办刊理念。实现了从投稿到稿件发表整个过程的信息化管理。2013年,《岩矿测试》载文量增加,刊物的学术参考价值、整体质量和核心竞争力有所提升。收稿330篇,各期发表论文24~30篇,页码142~180页。在《哥白尼索引》公布的2011年度579种中国期刊的评估值中,排名靠前;在美国《科学引文索引(扩展版)》(SCIE)施引文献数558篇,比较突出。刊物订阅机构用户总计3924个,读者不乏国际高端(如牛津大学、法国国防部、美国国会图书馆等)人才。2012年度影响因子为1.37,总被引频次为1636次。

网址:

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13

《中国岩溶》(CARSOLOGICA SINICA):创办于1982年,季刊,由中国地质科学院主管,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主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岩溶研究中心、中国地质学会岩溶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学会洞穴专业委员会协办的我国唯一公开出版的岩溶学术刊物,曾多次被评为广西优秀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1992年版,2004年版),并被美国化学文摘(CA)、美国地质文献数据库(GeoRef)、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JST)、波兰哥白尼索引(IC)、美国乌利希国际期刊指南(UIPD)及美国汤姆森Gale数据库、美国国会图书馆等国际著名的文献检索数据库及国内的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国科技论文与索引数据库(CSTPCD)、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等收录。

2013年共出版4期,刊出论文66篇(487页)。2012年度影响因子为0.884,总被引频次为920次。

网址:

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13

《地质力学学报》(JOURNAL OF GEOMECHANICS):由中国地质科院地质力学研究所主办的学术性期刊,创刊于1995年,以“弘扬李四光学术思想,求实、创新、发展”为办刊宗旨,是反映地质力学领域科研成果的对外窗口。主要报道地壳运动与大陆地质构造及其动力机制等方面的前沿动态和基础理论研究成果,同时关注矿产资源勘查、地质灾害调查与防治、环境变迁规律等方面的应用科研成果。《地质力学学报》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来源期刊,中国科技论文引文数据库的来源期刊,CNKI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统计源期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全文上网期刊,被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和CNKI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全文收录。2013年度总计发表论文44篇,共446页。刊物的引用率和影响力逐年提高,2012年度影响因子为1.013,总被引频次为558次。

网址:

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13

(注:期刊影响因子根据2013年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发布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

中国地质科学院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26号

邮编:100037

网址:

联系电话:

传真:

截至2014年底,全所在职职工253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正高级职称59人,副高级职称61人;具有博士学位的157人、硕士学位的48人,在站博士后27人。内设13个研究室(中心)、6个职能处室和1个成果转化中心;有2个部级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学会矿床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矿物专业委员会挂靠资源所,主办学术刊物《矿床地质》。

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国土资源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作为参加单位获国土资源科学技术二等奖3项。获中国黄金协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获发明专利3项。第一标注单位发表论文434篇,其中,国际SCI检索论文44篇,国内SCI检索论文30篇,EI检索论文25篇。出版专著11部。获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科学院2014年度地质科技十大进展1项。

领导班子由6人组成:所党委书记、所长傅秉锋,所党委委员、副所长张佳文、毛景文、王宗起、邢树文、李基宏。

所党委书记、所长傅秉锋(左三),所党委委员、副所长张佳文(左二)、毛景文(右三)、王宗起(左一)、邢树文(右二)、李基宏(右一)

内蒙古包头哈达门金矿集区20号和32号脉成矿理论研究及找矿预测获中国黄金协会科学技术一等奖

年度重要科研成果

川西甲基卡花岗伟晶岩型矿床成矿机制再研究及找矿进展。配合“我国三稀资源战略研究”在四川甲基卡矿区外围的找矿突破,对甲基卡矿区花岗岩和伟晶岩中的熔体和富子晶包裹体进行了重点剖析,包裹体的组成和均一行为特征表明该矿床的形成是花岗岩浆液态不混溶作用的产物,以此建立了以富H2O二云母花岗岩为内因,高剥蚀程度和具有相对封闭、有限开放环境的构造变质穹窿体为外因的找矿模型,归纳出甲基卡式矿床的找矿标志,其主要包括:较大的成矿深度(约14千米),相对封闭的构造环境(构造—变质穹窿、硅铝质围岩、复式背斜轴部)与岩体和围岩的冷缩断裂并存,成矿岩体主要为二云母花岗岩,花岗岩具有富H2O的特征。根据此找矿标志,对川西—西昆仑的找矿前景进行了分析,认为甲基卡、可尔因和大红柳滩等矿床具有相同的成矿模式和找矿标志,差别仅为剥蚀程度不同。建议:在可尔因外围寻找甲基卡式矿床,在大红柳滩矿区东南部加大找矿部署工作;在甲基卡外围的瓦多、长征、容许卡等构造—变质穹窿区寻找甲基卡式矿床;在甲基卡矿区,根据变质分带和二云母花岗岩向北倾伏的特征,在北部通过地球物理探测花岗岩体,寻找新的找矿靶区。

甲基卡矿区地质图

甲基卡海子

大陆裂谷成钾作用与江陵找钾突破进展。全球板块运动对表生成钾控制明显,即从古生代稳定克拉通海盆、中生代特提斯海盆成钾,到新生代演变大陆裂谷成钾,即表生成钾模式发生了重大转变,盆地成钾从海水补给为主,转变为以盆内来源为主、海水补给为辅;研究提出了裂谷小盆地成钾理论。选择江陵凹陷进行勘查与研究,实施4口深井,开展大量地震解释等,获得工程控制的钾盐预测资源量2亿吨及其丰富的伴生硼锂铷铯溴碘资源量;发现了固体钾盐成矿显示。富钾卤水综合开发研究显示,钾及伴生有益元素都能“吃干榨尽”提取;现已完成中试工厂设计,准备进入开发阶段。

扫描电镜图像和X射线衍射图像:白色氯化钾(钾石盐)分布于灰色石盐晶间,岗钾2井盐岩,3772米

c.光卤石呈粒状被包裹在石盐中,岗钾2井,4160.79~4160.99米;g.样品钾石盐的X射线衍射谱图

华南地区成矿规律与成矿背景研究进展。华南是全球中生代成矿最集中和最具代表性地区,为什么在短时间有如此巨量金属元素堆积成矿,是全球科学家关注的重要科学问题。此次研究鉴别出华南地区中生代存在230~210Ma,170~137Ma和135~80Ma三次大规模成矿峰期,空间上分布特点分别为东西向大陆板内、钦杭—南岭中部—长江中下游三个区带和大陆边缘;相应成矿背景分别为碰撞后、斜俯冲挤压和后俯冲伸展环境。发现135~80Ma形成的矿产发育于大陆边缘的伸展盆地中,提出钦杭和长江中下游铜多金属成矿带与Izanagi板片在俯冲期间沿古构造单元结合带被撕裂密切相关,认为长江中下游铜矿带与其南侧的江南古陆钨矿带同时平行产出是同一构造事件的产物,初步揭示翁文灏先生20世纪20年代发现的华南区域成矿分带为一个中晚侏罗世复合成矿的结果。

华夏地块及邻区中生代矿产分布规律图

长江中下游地区及邻区中生代金属矿产分布规律图

长江中下游地区及邻区中生代金属矿产成矿动力学模型图

全国重要矿产和区域成矿规律研究成果:完成了全国重要矿产和区域成矿规律研究成果报告及工作报告各一份,16个单矿种(矿组)全国汇总研究报告16份;全国单矿种成矿规律图等四类系列图件64份,各种图表册4份,建立了分矿种数据库16个,汇总数据库1个,全面完成了项目任务和目标。研究提出了全国统一的重要矿产和区域成矿规律研究技术要求,有效指导了省级成矿规律的研究工作;首次实现Ⅰ、Ⅱ、Ⅲ、Ⅳ级成矿区带的全覆盖;全面梳理并提出23个矿种矿产预测类型划分方案,厘定出388个矿产预测类型。对17个单矿种进行研究,首次划分了单矿种的成矿区带。系统研究了17个成矿省的成矿规律,完善了各成矿省的区域成矿模式及区域成矿谱系,分析了找矿潜力,为矿产预测和勘查工作部署提供了科学依据。编制了《典型矿床成矿模式表册》《典型矿床野外调查图册》及11886个成岩成矿同位素年龄数据汇编,为矿产预测和勘查评价提供科学基础。在区域成矿规律研究方面:如“五层楼+地下室”新成矿模式、华南中生代岩浆成矿作用、华北板块和准噶尔板块南北两侧岩浆成矿的对称性、大区域镍矿分布等方面有重要创新。在贵州、湖南“低温成矿域”中金、锑、汞矿的多期成矿作用以及我国弧形—山字型—旋卷—帚状构造等大型变形构造与矿产的空间关系等方面提出了新认识,对发展及探讨成矿理论有重要意义。培养了一批青年骨干及19位博士、博士后等,出版专著10部,发表论文168篇。工作成果除为计划项目的矿产预测直接应用外,在一些重要矿床,如广西大厂锡多金属矿床、江西淘锡坑钨矿、盘古山钨矿、贵州大竹园铝土矿等矿床的勘查评价中起到了有效的指导作用,取得良好的找矿效果。

地质找矿类的论文发表在哪

目前有很多矿业类的期刊,但都是核心,发表起来要求学术水平非常高,对于屏职称完全没有必要。我有个同学也是矿业工程的,在新汶矿业集团,我给他发表在《价值工程》上,他评审通过了,一点问题没有。如果确实是高水平文章,可以到中国知网找相关期刊。

您好,本人也是采矿工作者。采矿方面的论文可以发表到以下期刊: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矿业安全与环保金属矿山矿冶工程煤矿机械矿业研究与开发煤矿安全煤炭学报煤炭工程煤炭科学技术中国矿业大学学报中国矿业有色金属中国煤炭矿山机械西安科技大学学报湖南科技大学学报中南大学学报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中国煤炭露天采矿技术河北煤炭建井技术采矿技术矿冶矿业工程江西煤炭科技煤矿爆破煤矿机电煤煤矿现代化中国矿业大学学报:英文版煤矿开采煤炭科技煤炭学报:英文版煤炭技术山东煤炭科技山西焦煤科技能源技术与管理陕西煤炭水力采煤与管道运输广东有色金属学报中国煤层气有色矿山有色金属:矿山部分中国矿山工程中州煤炭黑龙江科技学院学报山东科技大学学报华北科技学院学报太原理工大学学报安徽理工大学学报以上比较详细了,望采纳。

截至2013年底,全所在职职工225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4人,正高级职称57人,副高级职称63人,中级职称101人;有博士学位的137人,硕士学位48人。内设机构包括6个职能处室、12个专业研究室、1个成果转化中心,2个国土资源部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调查局矿产资源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研究中心、核心期刊《矿床地质》和中国地质学会下属矿床地质专业委员会、矿物学专业委员会和同位素地质专业委员会挂靠资源所。

2013年,共承担国家级、省部级、横向和其他类科研项目213项,总经费2.18亿元。其中,国家级项目109项,经费3041万元;部级项目95项,经费1.73余亿元;横向项目12项,经费1275万元;省级地勘项目3项,经费139万元。以第一作者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6篇,其中,SCI收录国外论文33篇,SCI收录国内论文17篇,EI收录论文26篇,国内核心101篇;出版专著5部;荣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4项,其中以第一单位获得国土资源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获得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软件著作权4项。

全国矿产资源利用国情调查获2013年度国土资源科学技术一等奖

所长、党委副书记王瑞江(中),党委书记、副所长张佳文(右二),副所长毛景文(左二),副所长王宗起(右一),副所长邢树文(左一)

袁顺达荣获青年地质科技金锤奖

3人分别获得中国地质科学院新华联科技奖杰出成就奖、突出贡献奖;1人进入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并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和国家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2人入选首批国土资源科技领军人才开发和培养计划;3人入选首批国土资源杰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计划,“西藏主要成矿带大型—特大型矿床勘查评价科技创新团队”入选首批国土资源科技创新团队培育计划;2人分别获得第14届中国青年地质科技奖金锤奖和银锤奖;4人入选第三批地调局地质英才计划;1人获得李四光优秀学生奖和程裕淇优秀学生论文奖;1人获得中国地质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奖。1人担任经济地质学家学会理事,1人担任国际矿床成因研究协会稀缺金属工作组秘书长,1人新担任第六届同位素专业委员会委员。

领导班子由5人组成,所长、党委副书记王瑞江,党委书记、副所长张佳文,副所长毛景文,副所长王宗起,副所长邢树文。

年度重要科研成果

林西组上部发现含大量苔藓虫、海绵等典型海相生物格架的灰岩透镜层和生物礁

兴蒙地区晚二叠世林西组上部发现海相化石。古亚洲洋在兴蒙地区的最终闭合、兴蒙海槽褶皱隆起的时代是地学界长期争论的重大地质问题,争论的焦点是以林西组为代表的晚二叠世构造—古地理环境。本次研究在内蒙古东部林西县官地剖面林西组上部首次发现多个海相灰岩透镜层和厚层块状礁灰岩,其中含有大量苔藓虫、海绵、钙藻等典型海相化石,氧碳同位素分析结果Z值平均为116.1,接近海相灰岩经验值120,结合其他剖面相同层位发现的海相沉积,表明兴蒙地区在晚二叠世晚期仍属海相或以海相为主的沉积环境。这一发现对厘定兴蒙海盆的最终闭合提供了新的可靠证据,并将促进东北—兴蒙地区晚二叠世战略接替新层系常规油气、页岩气(油)和其他金属、非金属矿产勘查部署思路的调整。

西藏班怒成矿带中段找矿取得新突破。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作为印度与亚洲大陆碰撞拼贴的两条主缝合带之一,不仅是研究全球大陆动力学的窗口,而且造就了极其优越的成矿条件,孕育了丰富的多金属矿产资源。雄梅斑岩铜矿是近年来在藏北空白区开展遥感异常检查时在成矿带中段找到的地表露头矿,通过矿区大比例尺填图,初步查明了铜矿体的规模和形态,目前已控制地表铜矿(化)体东西长近1000米,南北宽近800米,具有大型矿床潜力。该矿床的发现和评价为班怒成矿带中段地质找矿带打开了新的局面。

雄梅铜矿含矿斑岩露头及其铜矿化

华南西部地区晚白垩世成岩成矿作用深部背景与过程示意图

西藏班公湖—怒江和雅鲁藏布江两条斑岩铜矿带

云南个旧超大型锡—铜多金属矿床研究取得新认识与新进展。研究表明,在晚白垩世,个旧地区的地壳物质与地幔物质之间存在强烈的相互作用;区内锡多金属矿集区的矿化与同期发生的岩浆作用存在密切成因联系,提出矿床为岩浆热液成因,而非同生成因。

个旧超大型锡铜多金属矿区矿床模型

蒙古—鄂霍次克洋构造演化与大兴安岭北段多金属成矿关系。提出蒙古—鄂霍次克洋造山带可能在中三叠世末期碰撞闭合,大兴安岭北段早中生代期间(250~160Ma)的构造、岩浆与成矿作用主要受蒙古—鄂霍次克造山作用的影响,自160Ma左右才转为太平洋构造体系。蒙古—鄂霍次克洋的构造演化大致可以分为五个阶段,并在不同的构造演化阶段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多金属矿床。即①250~225Ma(T1+2):兴蒙造山后伸展,蒙古—鄂霍次克洋活动陆缘阶段(代表性矿床如八大关斑岩型铜钼矿);②225~190Ma (T3-J1):蒙古—鄂霍次克洋陆内俯冲,陆陆碰撞阶段(代表性矿床如太平川斑岩型钼矿、沙麦钨矿);③190~175Ma(J2+3):蒙古—鄂霍次克洋碰撞晚造山阶段(代表性矿床如乌奴格吐山斑岩型铜矿,红花尔基钨矿,三矿沟矽卡岩型铜矿);④175~160Ma(J3):碰撞造山后伸展跨塌阶段;⑤160~125Ma(J3-K1):造山后伸展垮塌与太平洋构造域陆缘岩浆作用联合作用阶段(斑岩型、矽卡岩型、热液型钼铅锌金银多金属矿成矿作用时期,如岔路口斑岩型钼矿,二道河矽卡岩型铅锌矿、甲乌拉热液脉型铅锌银矿)。

琼河坝覆盖区实现找矿突破的第一孔(ZK01孔)

东准琼河坝覆盖区隐伏矿预测与找矿取得重要突破。开展了隐伏矿靶区优选和示范评价研究,识别并提出覆盖区隐伏矿地球物理异常关键标志,在东准琼河坝覆盖区发现多处异常。采用研究项目确定找矿靶区,基金预查项目适时跟进的策略,对拉伊克勒克靶区进行了验证,在厚覆盖区成功发现了斑岩—矽卡岩铜矿,仅在局部勘查已获得资源量(333+3341):铁矿石量为245.4万吨(平均品位50.4%);铜金属量12.1万吨,其中富铜矿4.4万吨(平均品位2.35%),通过综合资料分析,该矿成为大型铜矿的前景十分明朗,为东准地区找矿突破打开了新局面。

大瑶山地区与加里东期花岗闪长斑岩有关的钨钼铜成矿作用。提出大瑶山地区存在加里东期与花岗闪长(斑)岩有关的斑岩—矽卡岩—石英脉型钨钼铜成矿系列,具有巨大的找矿潜力,是今后大瑶山地区找矿的主攻方向之一。在此基础上,提出古龙—倒水—夏郢和大黎断裂带两个找矿远景区,并在已知社垌大型矿床外围新发现了3个斑岩型—矽卡岩—石英脉型钨钼铜铋矿床,在成矿理论创新指导矿产勘查工作方面作出了新的成绩。

广西大瑶山地区主要矿床时空分布图

石英大脉型矿体

如何发表高质量临床论文

论文分类1 按科技文章的写作目的和作用一般可分为:1.1 学术类:1.11 科技论文 (也称科学论文或学术论文)1.12 学位论文 (学士、硕士、博士学位论文)1.13 科技报告 (可行性、开题、进展、实验、考察 )1.14 专题研究、研究简报和快报1.15 综述与评论2 按科技论文发挥作用可分为:2.1 理论型论文2.2 技术型论文2.3 学位论文3 按研究的方式和论述的内容可分为:3.1 实(试)验研究报告3.2 理论推导3.3 理论分析3.4 设计计算3.5 专题论述3.6 综合论述2、云医学写作要求和特点2.1 学术论文2.11中国国标GB7713─87所指的学术论文是:“某一学术课题在实验性、理论性或观测性上具有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或创新见解和知识的科学记录;或是某种已知原理应用于实际中取得新进展的科学总结”2.12 学术论文不同于实验报告、阶段报告和工作总结,而应对实验工作素材有整理和提高,要形成论点。实验报告和工作总结多属于如实地汇报实验工作经过,可以没有创新成果和见解,可以模仿和重复前人必要的结果,可以不作判断和推理,不形成论点。学术论文的内容应提供新的科技信息,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新,而不是重复、模仿、抄袭前人的工作。2.2科技报告2.21国际标准ISO 5966─1982给出的科技报告的定义是: 科技报告是记述科学技术研究进展或结果的文件,或是陈述科学技术问题现状的文件。科技报告按类型可分为报告(report)、札记(note)、论文(paper)、备忘录(memo)和通报(bulletin)等5种。从内容可分为可行性报告、开题报告、进展报告、考察报告、实验报告等。2.22 同学术论文比较而言,科技报告是实验、考察、调查结果的如实记录,侧重于报告科技工作的过程、方法和说明有关情况。不论结果如何,是经验或教训都可以写入报告。而学术论文则要求有见解或理论升华。科技报告有时是向有关部门报告科研工作进展的一种文件。科技报告作为内部的科研记录,内容具体,一般不公开发表,保密性强于学术论文。2.23 科技实验报告是描述、记录某项科研课题实验过程和结果的一种报告。实验报告有两种:一种是理工科大学生为验证某定理或其结论所进行实验而撰写的实验报告。其实验步骤和方法是事先拟定的,是重复前人的实验。另一种是创新型实验报告。它是研究者自己设计,从过程到结果都是新的实验,要求有所发现、发明和创造。2.24 与学术论文比较而言,实验报告的侧重点是介绍实验过程中的新发现,不要求在理论上进行细致的论证。实验报告的主要表达方式是说明,要求说明准确,言之有序。但不是全部科研工作及其实验过程和观察结果都要写出或可以写出学术论文。2.3学位论文2.31国家标准GB 7713─87对学位论文的定义是:“学位论文是表明作者从事科学研究取得创造性的结果或有了新的见解,并以此为内容撰写而成、作为提出申请授予相应的学位时评审用的学术论文”。学位论文分为学士学位论文、硕士学位论文和博士学位论文三种。2.32 学位论文不同于一般学术论。文学位论文为说明作者的知识程度和研究能力,一般都较详细的介绍自己论题的研究历史和现状、研究方法和过程等。而一般学术论文则大多开门见山,直切主题,把论题的背景等以注解或参考文献的方式列出。学位论文中一些具体的计算或实验等过程都较详细,而学术论文只需给出计算或实验的主要过程和结果即可。学位论文比较强调文章的系统性,而学术论文是为公布研究成果,强调文章的学术性和应用价值。2.4学士学位论文2.41学士学位论文应能表明作者确已较好地掌握了本门学科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应能体现作者具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士论文的篇幅一般为0.6~2万字。学士学位论文是对选定的论题所涉及的全部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取舍、提高,进而形成自己的论点,做到中心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严密。学位论文写作时还可以借鉴前人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以至重复前人的研究工作,但应具有自己的结论或见解。学士学位论文格式一般按学术论文格式写作。学士论文的选题可从如下方面考虑:2.411 可选择具有创新意义的研究内容为题(对一些定理、命题给出新的证明、解释;通过实验和调查研究发现一些新的规律和结果。这类选题难度较大)。2.412 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发展、提高的角度选题(对已发表的论文或教课书上的一些结论、结果做一些订正、改进、推广、深化和提高等工作)。2.413 采用“移植”方法选题(运用不同学科的理论、研究思想、方法、实验技术去解决另一学科的有关问题)。2.42 进行不同学术观点的讨论作为论文的选题。2.43 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作为论文的选题。2.44 对有关学科、领域或研究专题等进行综述、评述作为论文选题。2.5硕士学位论文2.51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明确要求硕士学位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论文具有自己的新见解,有一定的工作量。可见硕士学位论文只要求在某方面有改进、革新,即有新见解。硕士学位论文应能表明作者确已在本学科上掌握了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并对所研究课题有新的见解,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硕士学位论文的篇幅一般不受限制。但下列内容的论文,不能算有新见解,不能作为硕士学位论文。2.511 只解决实际问题而没有理论分析;2.512 仅用计算机计算,而没有实践证明和没有理论意义;2.513 对于实验工作量比较大,但只探索了实验全过程,做了一个实验总结而未得出肯定的结论;2.514 重复前人的实验或自己设计工作量不大的实验,得出的结论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只做过少量几个实验,又没有重复性和再现性,就匆忙提出一些见解和推论的;2.515 资料综述性文章。2.6博士学位论文2.61博士学位论文应能表明作者确已在本门学科上掌握了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并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科学和专门技术上做出了创造性的成果。博士学位论文应具有系统性和创造性。博士学位论文应是一本独立的著作,自成体系。有本课题研究历史与现状、预备知识、实验设计与装备、理论分析与计算、经济效益与实例、遗留问题与前景、参考文献与附录等,形成一个体系。博士学位论文的创造性从以下几条来衡量:发现有价值的新现象、新规律、建立新理论。设计实验技术上的新创造、新突破。提出具有一定科学水平的新工艺、新方法,在生产中获得重大经济效益。创造性地运用现有知识、理论,解决前人没有解决的工程关键问题。博士学位论文的结构是书的章节形式,每章节的写作均可按一般学术论文的格式写作。博士学位论文的摘要一般不要超过6000字。美国学者A.D.罗伯特认为博士学位论文应将自己的原始资料(不管是否发表),都收编进去,博士学位论文是对多年研究和所著论文的总结和评论。2.62 专题研究论文专题研究是指对某专项课题的研究。专题研究论文是对其创造性的科学研究成果所作的理论分析和总结。专题研究论文与科技报告和学术论文有所不同。科技报告侧重过程记录;学术论文主要体现创造性成果和理论性、学术性。可以通俗地说,专题研究论文介于二者之间。2.63 简报由于版面字数等的限制,有些专题研究论文常以研究简报(研究快报和研究通讯)的形式发表。研究简报主要展现作者的观点和独到的研究方法。其篇幅以2500-3000字为限。可以写研究简报的情况有:1.重要科研项目的阶段总结或小结(有新发现); 2.某些方面有突破的成果;3. 重要技术革新成果,包括技术或工艺上取得突破,经济效益好。快报类科技期刊只收研究简报类文章。2.64 综述和评论综述是以当代某领域科学技术成果为对象,通过对广泛的国内外资料的鉴别、整理、重新汇编组合,并反映自己见解观点的文章。其目的是使读者在短期内了解某问题的历史、现状、存在问题、最新成果以及发展方向等。评论是在综述基础上进行分析、推断、评论、预测未来和提出建议的文章。一般来说综述和评论合为一体写作,只“综”不“评”的文章多不受欢迎。综述和评论可以节约科技工作者查阅专业文献时间,了解动态,提供文献线索,从而帮助选择科研方向,寻找科研课题等。2.65 设计计算它一般指为解决某些工程问题、技术问题和管理问题而进行的计算机程序设计;某些系统、工程方案、机构、产品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和优化设计,以及某些过程的计算机模拟;某些产品(包括整机、部件或零件)或物质(材料、原料等)的设计或调制或配制等。这类论文相对要“新”;数学模型的建立和参数的选择要合理;编制的程序能正常运行;计算结果要合理、准确;设计的产品或调、配制的物质要经试验证实或生产、使用考核。2.66 理论分析这类论文主要是对新的设想、原理、模型、材料、工艺、样品等进行理论分析,对已有的理论分析加以完善、补充或修改。其论证分析要严谨,数学运算要正确,资料数据要可靠,结论要准确并且需要经过实(试)验验证。2.67 理论推导这类论文主要是对提出的新的假说通过数学推导和逻辑推理,从而得到新的理论,包括定义、定律和法则。其写作要求是:数学推导要科学、准确,逻辑推理要严密,准确使用定义和概念,结论要力求无懈可击。2.7 按医学期刊常用格式分类一般医学刊物中刊用的文章,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述评、论著(论著摘要、实验研究、诊断技术等),病(例)现报告,临床病(例)理讨论、学术交流、综述、专题笔谈、经验介绍、讲座、简讯等。

在提高医学医学论文质量方面,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经验。首先临床资料的收集,尽量做到全面。关于手术的文章,有高质量的手术图片最好,如果没有,可以尝试自己画图,比如手术体位的图片。另外,影像资料要清楚,要有代表性,我第一篇文章的术前术后的影像资料逐一电话联系了三四个病人(随访时没有保存资料,大家没有认识到这个病种是可以写文章的),力求最漂亮的影像资料出现在文章里。相机翻拍的图片效果往往不理想。我选择好一个病人的影像资料后,第一次是用相机拍照的,但是效果不好,当时我嫌麻烦,想随便蒙混过关,但一个同学告诉我还是要认真对待,尽量完美。术前的 CT 是外院的,术后的 CT 是本院的,于是再次找老板帮忙,打通各关节,到外院和本院电脑系统里拷贝了高质量的 CT 片。要阅读大量的文献。实际上罕见病的文献不多,容易读全。通过阅读国外的文献,将大大有益于自己手术操作步骤方面的表达,同时也了解了国外对某些细节的处理和观点,不同的观点还可以 argue 一下,从而成为自己文章的亮点。美国的杂志对语言要求较低,欧洲的较高。应该首选美国的杂志。通过投稿,初审对语言的要求不是一个决定是否据高的因素,往往会给你修改的机会(我两篇文章均是这样)。但有一个前提,你初次的 manuscript 需要用最简单的语言让审稿人知道你在说什么,要表达什么观点,就好像一个初中生说话一样,要把事情说清楚。我觉得文章的 idea 才是决定命运的关键。另外,语言上应避免长句,尽量用短句,加以适当的副词或短语,使得文章层次很清楚。修改语言时尽量发挥自己的人际关系,多找些人修改,可以找到很多自己平时不注意的错误。要对自己本专业的杂志有个大概的了解,有些杂志是倾向临床,有些是偏基础的。杂志的选择也要有变通。可能一些专业杂志认为文章没有多大价值,但是却能在综合期刊找到突破。我现在手上有篇文章是本专业和其他专业存在交叉的,在投本专业杂志屡屡受挫后,改投别的杂志,情况有所转变,大修。另外,一些杂志已发表了与你文章内容相近的文章,投稿时尽量避免,不然会打折扣。其实国内很多教授不善于写文章或做基础科研,但是手术却做的很好,据我所知,我所读的医院就有很多这样的教授。他们身上的闪光点需要去发现,去总结,还是有东西可写的。临床或手术过程中很多技术上的改进,也许在国内的牛刊看来不算什么,但是一点即成文,只要你能把这种改进写成文章,还是有发表价值的。临床类型的文章还是比较适合具有一定临床操作经验或者一定年资的医生写,因为不同年资的人可能对手术的理解不同。经验丰富的人写出来的文章或发表的观点不会出现太大的偏差。大修的文章,如果根据审稿人的意见好好改,一般都能接受,因为临床的文章一般不存在补实验的情况,一审要么觉得行,要么觉得没新意,大修往往是对文章的结构,语言作修改调整;或者补充必要的手术图片、影像资料等;或者作者对审稿人关心的文章某一细节标明自己的观点。所以临床类得文章找医刊汇SCI编辑认真地大修后一般是没有问题的。

按照流程发表就可以!!

方法/步骤 (一)论文写作—材料、观点和文字 材料是写好论文的基础,观点是论文的灵魂,文字是论文的外在表现。材料和观点是论文的内容,文字是论文的形式。形式是表现内容的,内容要通过形式来表现。三者的完美结合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材料来源于实验。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材料获得的效率与质量。整篇学术论文是由若干工作单元组成的,每一工作单元又是由每次实验材料积累起来的。因此要善待每天的实验。每天工作时都要考虑到这一数据在将来论文中的可能位置,对每一张影像记录都要认真收集保存。材料要真实可靠,数据要充足。有了异常,要及时分析处理,要保证所得结果可信,排除假象。一篇论文总要有新现象、新处理、新效果、新观点。 观点应明确,客观辩证。不要、也不能回避不同观点。从论文定题到结论,处处有观点,所以观点是论文的灵魂,是贯穿始终的。讨论观点时不要强词夺理,不要自圆其说,力戒片面性、主观性、随意性。要和国内外文献上的观点相比较,也要和自己实验室过去的观点相比较。在比较中分析异同,提高认识。也不要怕观点错误,不要怕改正错误。要百家争鸣,通过争鸣,认识真理。论文的文字要自然流畅,“言而无文,行之不远”。但也不要华丽雕琢,目的是“文以载道”。论文叙述要合乎逻辑,层次分明,朴素真实,分寸恰当。 (二)论文写作—准备和动笔 论文写得好坏,关键在于准备。会写论文的人,一般总是三步过程。论文写前深思熟虑,全局在胸;充分打好论文腹稿,提起笔来,一气呵成;写出论文初稿后,放一段时间,反复吟读,千锤百炼。不会写论文的人相反。肚子里空洞洞,脑子里乱烘烘,笔头上千斤重。写写停停,停停写写。忽儿找材料,忽儿查数据,忽儿补实验。忽儿撕掉一页,忽儿抄上几句。忽儿哀声叹气,搔头摸耳,咬笔杆,踱方步。这两种人的差别在于准备状况的不同,这是很多初写论文的人意识不到的。写论文的良好准备应该有三个阶段。 1.论文写作—近期(写时)准备 是指实验结束后到着手写作论文前一段时间的准备。应该收齐材料,处理好数据,制备好图表,完成统计处理。然后打好论文腹稿,列出论文提纲,明确基本观点和主要结论。与指导者和合作者讨论,取得共识。深思熟虑后,一气呵成。其中“打腹稿”是写论文的关键阶段。这时应将所有工作和数据通盘考虑,全局在胸。这就像战斗打响前的运筹帷帽一样,是作者脑力劳动最紧张的时刻。 2.论文写作—中期(做时)准备 会写论文的人不是做完实验后才开始考虑写论文的,而是在研究工作的全过程中都考虑着写论文。论文“题目”和“引言”是论证时各种思考的凝炼。“材料和方法”是在找方法、建方法时形成的,写论文时只要如实叙述就可以了。“实验结果”是在实验设计、实验操作、阶段归纳、资料整理等过程中不断积累、整理而来的。“讨论”是综合平时的思考,同周围人员经常讨论商量,查阅和分析文献等过程后最后归纳而成的,是将平时思考过的众多问题集中几个主要观点以讨论的形式表达出来。“结论”则只须将最终结果归纳一下就可以了。所以会写论文的人,是在做学术期刊科学研究的整个过程中不断地自然形成着最后的论文。这整个过程就是论文的中期准备。可见,中期准备以论文题目之始为始,以题目之终为终。题目结束之日,也就是论文中期准备完成之时。 3.论文写作—远期(学时)准备 如果只是着力于做好论文近期准备和中期准备,往往还不能写出上乘的论文,这就要看论文作者的远期准备,也就是学习阶段的基础准备了。这种准备是指对研究动态的掌握,专业基础的积累和逻辑思维、文字表达、分析综合等各方面能力的总体水平。这决不是一朝一夕所能企及,而是终生积累训练而就的。这就是为什么要强调“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尔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了。这些平时积累的功夫,决定着作者论文的写作水平,而论文写作水平又影响着论文的传播。这种能力不是临用时提得高的,而是要作者从年轻时就下苦功的。 (三)论文写作—审稿与修改 一气呵成写好论文稿件后,是要反复修改、千锤百炼的。论文修改时凡是属于写作规格和篇幅方面的问题应按照中文期刊规定的要求修改。作为论文作者,自己辛勤努力取得的实验数据当然十分珍惜,总希望在论文中尽量表达。但论文审稿者旁观者清,往往提出一些合并或删除的意见。这时作者应该冷静考虑,该列入论文的列入,不必列入的不要列入。写论文只有“删繁就简三秋树”,才能“领导标新”地开出“二月花”。 论文审稿者也常会对所论观点提出意见。这是需要认真推敲决定是否采纳修改的。论文作者毕竟对自己的工作己有过长期实践和思考,逐渐形成了观点。应该说这些观点是有相当根据的。只要言之有理,述之有据,可以对审稿人的意见进行解释,保留自己的观点。但有时论文作者自己局处一隅,想法越来越钻牛角尖。论文审稿人从更高的角度宏观审视,一针见血地指出论文立论和观点中的问题,这种情况也是有的。这时论文作者就应该认真思考意见的实质,调整思路,反复推敲,决定取舍。既不固执己见,也不曲意迎合。抱着探讨真理的态度,相互交流,共同提高。 论文通过审稿,有些意见不大,稍事修改即可发表。有些要有较大的改动才能发表。有的论文甚至认为基本事实不可靠或基本观点有误而无法发表。论文作者应冷静分析这些意见,妥善处理。一切都应坚持科学的、实事求是的态度。如果自己确认结果和观点无误,那么可以在论文退稿后改投他刊。同一时候是不能一稿二投的。另外论文也可以找翰林论文工作室发表。

矿山地质发表论文

1. 第一作者,关于脉状热液金矿床成矿深度的思考,长春科技大学学报(全国金矿地质—找矿学术讨论会金矿专辑),20002. 第一作者,含金石英脉形成机制新探,长春科技大学学报(全国金矿地质—找矿学术讨论会金矿专辑),20003. 第一作者.Genetic implications of Te-minerals in gold deposits in Jiaodong Peninsula, eastern China. Bo-An Jang et al(eds), The 10th Korea-China joint geology symposium on Crustal Evolution in Northeast Asia. 20034. 第一作者.Geodynamic evolution of Eastern Kunlun orogenic belt, western China , Sun Ge et al (eds), Proceedings of Sino-German Cooperation Symposium on Paleontology, Geological Evolution and Environmental Changes of Xinjiang, China, 20045. 第一作者.Precious ore deposits in De’erbugan metallogenic belt, Inner Mongolia Bo-An Jang et al(eds), The 8th Korea-China joint geology symposium on Crustal Evolution in Northeast Asia. 20016. 第一作者.煌斑岩与某些热液矿床关系新探——兼论幔源C-H-O流体的分异演化.地质找矿论丛,19957. 第一作者.胶东地区中新生代区域构造演化与成矿.长春地质学院学报,19948. 第一著者.胶东金矿地质及幔源C-H-O流体分异成岩成矿.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59. 第一作者.试论幔源C-H-O流体与大陆板内某些地质作用.地学前缘,199510. 第一作者.太古代脉状金矿床研究的某些新进展.地质科技情报,199511. 第一作者.再论胶东西部金矿带划分及其意义.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矿床学专辑),200312. 第一作者.自然界存在幔源“类岩浆”吗?中国地质,199513. 第一作者.内蒙拜仁达坝银铅锌多金属矿床成矿条件研究,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814. 第一作者.胶东西部金矿化空间定位机制研究, 胶东金矿地质研讨会论文集,199015. 第一作者.山东招远金矿床地质特征、金矿化时空分布及成矿预测,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学报),1988,(2)16. 通讯作者,美国卡林型金矿与我国西部卡林型金矿的异同,地质与资源,200317. 通讯作者,青海东昆仑肯德可克钴铋金矿床成矿特征及找矿方向,地质与勘探,200318. 通讯作者,青海东昆仑肯德可克钴金铋矿床成矿条件及成矿机理初探,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00419. 通讯作者,青海东昆仑肯德可克金-有色金属矿床矿物特征研究,世界地质,2003,(1):50--5620. 通讯作者,青海驼路沟钴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研究,地质找矿论丛,200421. 通讯作者,区域地球化学中大面积、低浓度分带异常评价——以督冷沟铜钴矿发现为例,地质地球化学,2003,16(3)22. 通讯作者,山东招远灵山-北截断裂的重新厘定及其意义,地质找矿论丛,200423. 通讯作者.地幔流体研究进展.地质科技情报, 2001,20(3):21-2624. 通讯作者.东南亚北加里曼丹新生代碰撞造山带演化与成矿.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4,32(2):193--20025. 通讯作者.马来西亚沙捞越Punda走滑构造及其动力学成因,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3,31(4)26. 通讯作者.额尔古纳地块北缘早古生代后碰撞花岗岩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科学通报,2005,50(20):2278--2288. SCI检索,英文版:WU Guang, SUN Fengyue, ZHAO Caisheng, LI Zhitong, ZHAO Ailin, PANG Qingbang & LI Guangyuan. 2005. Discovery of Early Paleozoic post-collisional granites in northern margin of the Erguna massif and its geological significance. 2005 Vol.50 No. 23 .2733-274327. 通讯作者.吉林省东部韧性剪切带特征及其与金银成矿关系.地质与勘探,200428. 通讯作者.马来西亚沙捞越邦达、什兰江控矿角砾岩筒构造对比研究及其找矿意义.世界地质,200329. 通讯作者.马来西亚沙捞越西部Punda金铜矿床构造控矿作用及找矿意义,地质与勘探,200430. 通讯作者.上黑龙江盆地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矿床地质,2006,25(3)31. 通讯作者.辽东地区后仙峪及翁泉沟硼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研究,现代地质,2007,21(4):645--65332. 通讯作者.额尔古纳成矿带西北部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岩石学报,2007,23(09):2227—2240.SCI检索33. 通讯作者. 胶东地区地幔捕虏体中黄铁矿含金性及其意义,黄金,2005,26(11):7--1034. 通讯作者.山东招远灵山沟金矿床成矿流体特征研究,黄金,2007,28(6):13--1735. 通讯作者.山东招远金岭金矿埠上矿区矿体空间定位机制研究,黄金,2007,28(1):13--1936. 通讯作者.吉林珲春小西南岔地区重砂金矿物的指示意义,黄金,2008,29(1):16--2037. 通讯作者.青海北巴颜咯拉山地区浊积岩中金(锑)矿成矿地质特征—以大场—加给陇洼一带为例.黄金,2007,28(9):8--1338. 通讯作者.内蒙拜仁达坝银铅锌多金属矿床矿物特征研究,世界地质,2008(待刊)39. 通讯作者.青海路沟钴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研究,世界地质,2008(待刊)40. 通讯作者. 青海东昆仑乌兰乌珠尔铜矿金属矿物特征及意义,地质与资源,2006,15(3):191--19941. 通讯作者.Study on the geological features of Gaotaigou borate deposit, south Jilin Province, Journal of Geoscientific Research in. Northeast Asia ,2006,():42. 通讯作者.青海东昆仑鸭子沟多金属矿的成矿年代学研究,地质科学,2008(待刊)43. 通讯作者.青海东昆仑卡尔却卡铜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研究,世界地质,2008(待刊)44. 通讯作者.大功率电法在山东招远庄头刘家一带金矿勘查中的应用,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矿床学专辑),2003,33(增):53--5645. 通讯作者. 青海东昆仑肯得可克钴铋金矿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初探,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矿床学专辑),2003,33(增):47—5246. 通讯作者.马来西亚什兰江金矿床控矿角砾岩筒构造研究意义,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矿床学专辑),2003,33(增):41—4647. 第二作者.胶东西北部山上原家金矿金银矿物组合研究,黄金,2000,21(9):4--748. 第二作者. 河南枪马金矿床410脉深部成矿远景预测评价,黄金,2001,22(4):4--749. 第二作者(执笔). Northeast China's Mineral Resources Situation and Regional Cooperation, Journal of Geoscientific Research in. Northeast Asia 1999, (1):14—19,50. 第二作者,基于专家证据权重法的成矿远景区划与评价——以东昆仑地区金矿为例,地质科技情报,2006,25(1):41-4651. 第二作者. 韧性剪切带向剪破裂的转化与成岩成矿作用,地质力学学报,1997,3(1):38--4452. 第二作者,胶东地区裸露含金构造的地球化学评价,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5,3553. 第二作者,内蒙古虎拉林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黄金,2006,27(10):6—1254. 第二作者.内蒙古虎拉林金矿矿化富集规律和找矿远景评价.世界地质,2007,26(4):397-40255. 第二作者.北京市万庄金矿控矿构造类型及控矿特征,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4,34(2):206—21056. 第二作者.青海东昆仑成矿带综合选区研究.中国地质,2007,34(6):1101-110857. 第二作者.北京万庄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地质科技情报,2004,23():58. 第二作者. 基于专家证据权重法的成矿远景区划与评价——以东昆仑地区金矿为例.地质科技情报,2006,25(1):41-4659. 第二作者.青海大场金矿流体包裹体特征及地质意义,矿床地质,2005, 24(3):305-31660. 第二作者.山东招远金岭金矿埠南矿区1#脉流体特征及成矿物理化学条件研究,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04,(3)61. 第二作者.中生代敦化-密山断裂大规模左旋平移及其对金矿床形成的控制作用,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02,62. 第二作者.专家证据权重法及其东昆仑地区的应用,地质与勘探, 2005, 41(4): 88−94.63. 第二作者.河南灵宝枪马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及其地质意义,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矿床学专辑),2003,33(增):34--4064. 第三作者(执笔).山东招掖成矿带构造岩浆活动与成矿,地球科学,1987,(4):65. 第三作者.基于GIS的区域重磁空间信息集成研究,地球物理学进展,200666. 第三作者.马来西亚沙捞越州的矿业及其投资环境,中国矿业,200467. 第三作者.脉金矿床深部成矿远景预测评价的石英热爆裂特征填图法,岩石学报,2000.SCI检索68. 第三作者.蒙古-鄂霍茨克成矿带中段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构造背景.矿床地质,2006a,25(增刊):51-5469. 第三作者.青海肯德可克钴铋金矿钴铋金的赋存状态及工艺特性研究,矿产综合利用,200570. 第三作者.动力系统转换与分级构造成金机理,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矿床学专辑),2003,33(增):27--3371. 作者之一. Preliminary metallogenic belt and mineral deposit maps for northeast Asia. 2003,多国合作项目成果。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发表,USGS PUBLISHING WAREHOUSE72. 第三作者.马来西亚砂捞越州的矿业及其投资环境,中国矿业,2004,(4):73. 第三作者.流体研究与成矿预测,矿床地质,1997,16(3):278-288(部分文章未统计)

首先你是干什么用。 如果是要省级的话我有几个 很好发! 华北国土现代矿业都很好发。

给你几个不同层次的:吉林大学的《世界地质》,还有吉大、地大、北大、东北大学学报,这几个学校都有地质。除了世界地质以外都是中文核心期刊。《金属矿山》、《中国矿业》这两个都比较边缘,文章质量要求也不算太高,很容易发。《地球物理学进展》这个比较难发表一点,他的英文版《地球物理学报》应该是中国地质类期刊中SCI影响因子最高的了。还有你可以去CNKI,一般的高校网上图书馆都有入口,可以轻松查到上百中地质杂志。其实发表文章说白了就那么回事,发表了基本上没人看,也就自己图新鲜,看看自己的名字,如果不是那些非要找抄袭的JR,基本上没人仔细看,经历了硕博发论文的阶段后,猛然回头发现都是给钱就发的事,什么这编辑那编辑,P,强烈鄙视他们,一个个见到钱,垃圾都有创新意义。

  • 索引序列
  • 如何查找矿床地质发表论文
  • 矿床地质期刊发表论文
  • 地质找矿类的论文发表在哪
  • 如何发表高质量临床论文
  • 矿山地质发表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