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称论文知识库 > 接连发表论文

接连发表论文

发布时间:

接连发表论文

金坛名人传记(一)——华罗庚1985年6月3日,世界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教授,应日本亚洲文化交流协会邀请,带领应用数学助手,乘日航JL-782次班机从北京飞往东京,作为期两周的学术交流和友好访问。然而,谁也没有料到,这竟是他一生最后的旅程。为了科学,华罗庚奋斗了一生。一 1910年11月12日,华罗庚生于江苏金坛县城大桥东头,父亲华祥发以开小杂货铺为生、为取“进箩避邪,同庚百岁”的吉兆,给儿子取名罗庚。华罗庚6岁时,跟随胞姐莲青进入金坛小南门仁劬小学读书。少年华罗庚贪玩好奇,爱赶热闹,把学习置诸脑后,功课常常不及格。1922年秋,华罗庚进入韩大受先生创办的金坛县立初中读书,开始还不用功,作业涂涂改改,字又写得潦草,常惹老师生气。初二时有一天,数学老师王维克在批改作业时,发现华罗庚的作业又是涂涂改改,很不整洁,心中一阵不乐。但发现那些涂改的地方,正是他探索解题的多种思路,王老师喜不自胜,把华罗庚叫到身边鼓励了一番,这使华罗庚对学习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此后他在王维克、李月波等老师的培育下,同数学结下了不解之缘。初中毕业后,华罗庚考入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对数学的爱好与日俱增夕但数学老师对他不依照自己的规矩解题很反感,当众指责他,话语中还颇带几分讥讽和鄙视。华罗庚不甘受辱,举手起立,要求老师出题考他。老师便故意选了道难题,叫他上黑板演算,全班同学看此难题,面面相觑,老师等着看华罗庚出丑。谁知华罗庚从容上台,一一演算,正确敏捷,使全班师生惊叹不已。此后老师对他改变了看法,同学们也更加佩服他。然而,穷困无情地把他拉出了校门,他未能拿到毕业文凭,又回到了金坛,帮助父亲料理小杂货店,背起了生活的纤绳。华罗庚失学了,但他并不灰心,而是顽强地走上了自学之路;那些无穷变幻而又能变幻无穷的数字和符号,强烈地吸引着他。由于心思集中在书中,常常对进门的顾客答非所问。街坊邻居不理解,喊他是“看天书的罗呆子”。母亲见他爱书如痴,苦口婆心劝说他:“罗罗呀,我们是穿木头裙子(指柜台)的命,不是书香门弟的人,你还是省些灯油,烦烦吃饭的行当吧。”父亲见儿子常因读书而怠慢了顾客,跑走了生意,大发脾气。后来,母校金坛县立初中的校长同情华罗庚的处境,让他到学校当一名庶务员。华罗庚每天在学校从早忙到晚,夜里,帮助清理完小店账目,又一头钻进数学王国……如此从春到秋,从冬到夏,从不间断。随着读的书越来越广,解的题越来越多,他学会了一种清晰而简洁的思维方法,研究问题可以一开始就抓住核心,避免了许多弯路。这就形成了他日后独树一帜的数学风格,即被国外学者称誉的“直接法”。二 在自学实践中,华罗庚胸中产生了一种冲动,就是如果不把自己解题的思路和学习的心得写出来,就有一种不快的感觉,于是,他开始动笔写稿。可是,写得快,投寄得快,退稿也快。退稿信上往往这样说,你解的某道题,已由某国数学家所解决。对此,华罗庚不仅不气馁,反增强了自信,觉得自己虽未详读过名家的文献,却能解出来,如果加倍努力,完全可以与某些名家争高下。1929年,他的处女作《sturm氏定理之研究》终于问世。“思维世界的发展,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对惊奇的不断摆脱”(爱因斯坦语)。一天,华罗庚在《学艺》杂志上读到著名数学教授苏家驹的文章,苏氏声称他对被近世数学界判为死题的“代数的五次方程式”,找到了“可解之法”。华罗庚先是“惊奇”,继而又产生了“摆脱”的欲望。他发觉这位名教授的结论下错了,于是花了一个月的时间分析钻研,撰写了《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投寄给上海《科学》杂志。就在华罗庚满怀信心向科学高峰登攀的时候,厄运从天而降。他染上了可怕的伤寒病,缠绵病榻半年多,家境清贫如洗。命总算保住了,人被折磨得骨瘦如柴,左腿胯关节骨膜粘连,变成了僵硬的直角,年纪轻轻落下了终身残疾。华罗庚刚刚病愈,上海《科学》杂志(1930年)第15卷第2期上,把他那篇批评苏家驹的文章登出来了,引起了数学界的广泛注意。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教授读了这篇简明精当的文章,一心要打听到华罗庚是从哪国回来的留学生,是哪所大学的教授。但周围的同事都摇头说一无所知。当他从江苏籍教员唐培经处得知华罗庚仅是金坛县立初中的一名庶务员,只读到初中毕业的时候,怦然心动,会心赞叹这位奋力自强的青年,于是主动邀请华罗庚到清华大学去工作和学习。三 1931年秋,华罗庚带着简陋的行装,蹒跚北上,迈开了他一生中至关重要的一步。熊庆来教授热情接待了这位面目清瘦并患有严重腿疾的青年。简短的交谈,发现华罗庚才思敏捷,谦和真诚,双目不禁一亮:“好一匹千里驹!”于是,这位仅有初中毕业浅薄学历的残疾人,破天荒地进入了向来非常讲究学历的清华学府,在数学系图书馆,当上了一名通常要大学毕业才能得到的职务——助理员。在清华,华罗庚一时很难适应,但他以极大的毅力对待所面临的困难。每天,他挪动着“圆和切线运动”的步履,首先努力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整理资料,保管图书,收发文件,打印文稿,代领文具,绘制图表等等,然后,争分夺秒旁听和进修数学课程。他只用了一年半时间,就学完了数学专业的全部课程,而且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大超过了大学毕业生水平。用四个多月时间攻读英语,达到了可以阅读英文版数学文献的水平,还学会了用英语写作。之后,又自学了德语和法语。在当时,我国的现代数学还处于起跑线上,华罗庚一次向国外投寄的三篇论文全部发表,开创了清华在国外发稿的新记录。1933年冬,清华大学的教授们聚集一堂,讨论一个从来没有遇到过的问题——学校想请华罗庚教微积分,但他只有初中毕业文凭,不合格。会上发言热烈,反对者说这样做有失体统,会损害清华的声望;赞成者认为华罗庚虽无学历,但有真才实学,他的学识甚至超过了某些教授。理学院长叶企荪果断定论:“清华出了个华罗庚是好事,我们不能被资格所限!”这样,华罗庚又一次打破了清华相传多年的职员系统决不能跨转教员系统的规定,当上了正式助教。四 1936年,华罗庚经熊庆来的引荐,由中华文化教育基金会资助,赴英国剑桥大学深造两午。华罗庚到达剑桥时,适逢该校数学系主任著名数学家哈定去美旅行。事先,哈定从另一位名家维纳处知道了华罗庚的情况,临行时关照他的代理人:“凡东方人到我们欧洲来深造,都是想在短期内获得博士学位,你可以告诉华氏,他在此只需两年即可获得。”通向剑桥博士之路,一般要三年至七年,可见哈定对华罗庚已经是另眼相待了。不料华罗庚这样回答:“我来剑桥只有两年时间,要修博土学位,就只能跟随一位教授学习,如果这样我的思想和学识就会受束缚,我想在两年中尽可能多地学得各家之长,志愿在数论和分析两方面都得到深造的机会。”华罗庚在英国剑桥两年中,虽未去攻读博土学位,却出色地解决了华林问题、塔内问题、奇数的哥德巴赫猜想问题等难题。在英、美、德、日、印等国权威刊物上发表了近20篇学术论文。他建立的关于塔内问题的“华氏定理”,连哈定都连声赞叹:“太好了,我以为自己的著作已经写成无法改进的,这回却非改不可了!”华罗庚当年对高斯问题的研究,至今仍占据着制高点。1938年夏,华罗庚听到祖国全面抗战已经开始的消息,心头不能平静了。他毅然飘洋过海,登上万里迢迢的漫长旅程,回到祖国抗战的大后方昆明。五 由北大、清华和南开三所大学南迁昆明组合的西南联大热情欢迎华罗庚的归来。但学校当局究竞以何种名义聘他执教却犯了愁——尽管华罗庚已成为国际数学界注目的学者,但他的职称仍然只是助教。为此,清华大学教授资格审察委员会召开了专门会议。委员们面对华罗庚在国内外发表的几卜篇高水平的学术论著,一致同意他直接取得正教授的资格。28岁的华罗庚,在不到8年的时间里,连续三次冲破清华的传统制度,创造了至今在这方面仍未被超越的“最高纪录”。西南联大的环境是十分艰苦的。敌机经常空袭骚扰,住家多次搬迁,生活动荡不安。然而,华罗庚仍然坚持教学和研究工作。他住在昆明远郊农户的小厢楼里,楼下就是喂养猪牛的牲口圈。白天,他拖着病腿赶到学校为学生讲课,晚上回到小楼里,坐在昏黄如豆的小油灯前研究学问。几年中,他在国内外接连发表了20多篇学术论文。经典巨著《堆垒素数论》在这小厢楼上一问世,就获得国际科学界的高度评价。爱因斯坦从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发来专函:“此一发现,为今后数学界开发一个重要的源泉。”与此同时,华罗庚还开展了矩阵几何、多复变函数论等方面的开拓性研究工作,并取得了重要成果。有位同乡曾问华罗庚:“你的数学成就究竟有多大?”华罗庚笑着对他说:“你不是同行,说了你也难理解。不过可以作个比方,古希腊学者们留下几十道有待解决的难题,我解答了五、六个,但还剩下百分之一、二须加澄清,没能彻底解决。只是像今天的天气十分晴朗,由此推测,明天大概也还是晴朗的日子。仅此而已,不如苏联科学院院长维诺格拉朵夫,他虽然解决了一个,但是百分之百的解决了。”六 抗战胜利后第二年,华罗庚应苏联科学院及苏联对外文化协会的邀请,到苏联进行丁三个月的访问,考察了苏联科学研究和教育的状况。感触颇多,回国后在《时与文》杂志上分四期发表了《访苏三月记》。这年秋天,他又接受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之聘赴美,担任了该院的高等研究员和普林斯顿大学的客籍教授。1947年春天,在霍浦金斯医院治疗腿病,使左腿的功能得到较好的恢复。同年秋天。夫人携孩子来美团聚。在这段时间里,他的研究又有了新的突破,掌握了二十世纪数论研究的制高点,使美国众多科学家叹为观止。1948年春,伊利诺大学又聘请他担任了终身教授。这时的华罗庚,小洋房、小汽车、高薪俸,还有四名助教和一名打字员,可以说,工作和生活条件相当优裕了。七 当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传到大洋彼岸后,正值不惑之年的华罗庚归心似箭。他决心抛弃一切优厚的待遇,巧妙地避开丁美国联邦调查局的眼睛,登上一艘邮轮,回到了新中国的首都北京,建国初期,创业维艰。华罗庚义无反顾,在担任清华大学数学系教授的同时,挑起了建立新中国数学科学的重担。1952年7月,由他负责筹建的数学研究所成立,他被任命为所长。接着,又先后建立起了基本理论数学、数理逻辑、力学,数学物理、应用数学、计算及计算机等一些研究所(室)。在五十年代,他在繁忙的社会工作和国际交流活动的同时,数学研究成果不断问世,《数论导引》、《典型群》(与万哲先合著)等重要论著相继出版,《多个复变数典域上的调和分析》;于1957年荣获国家科学发明—等奖。他在学术上的创造发明达到了鼎盛时期。从六十年代起,华罗庚的工作又有了重大转折,他将工作重点放到普及应用于工农业生产的数学方法上。他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推广“优选法”和“统筹法”,在近二十年的时间里,足迹遍及26个省、市、自治区,到过无数的工厂,为群众教授数学,解决生产建设中的实际问题,不仅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而且培养出了一大批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的科技人才。华罗庚从事数学科学事业,著述甚丰,成就卓绝。他是中国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守函数论、多复变函数论等多方面的创始人与开拓者。国际上以华氏命名的数学科研成果就是“华氏定理”、“怀依——华不等式”、“华氏不等式”、“普芬威尔——嘉当——华定理”、“华氏算子”、“华——王方法”等。他撰写了《数论导引》、《从单位圆谈起入《数值积分近似计算入《偏微分方程》等学术论文200篇,专著10部,其中8部为国外翻译出版;四十年代初发表的《堆垒素数论》,先后被译成俄、 日、德、匈、英文出版,至今仍为这方面研究所必需征引的文献;有些著作已跻入本世纪数学经典著作的行列。1983年,联邦德国斯普林出版公司用英文出版了《华罗庚著作选》。此外,华罗庚还写了10部科普著作。1984年,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了《华罗庚科普著作选集》。与此同时,华罗庚培养、影响和教育了新中国的好儿代数学家,他为发展中国数学作出了举世瞩目的贡献。美国著名数学家艾特尔.赛尔贝格经过深思熟虑,说出这样一段话:“要是华罗庚像他的许多同胞那样,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仍然留在美国的话,毫无疑问,他本会对数学作出更大的贡献。另一方面,我认为他回国对中国数学是十分重要的,很难想象,如果他不曾回国,中国的数学会怎么样。”八 1979年以后,华罗庚先后到英国、法国,联邦德国、荷兰、美国等国家及香港、澳门等地区的许多大学、研究所讲学、访问,与世界各国科学家和华裔知识分子广交朋友,进行科学技术合作交流。由于他科研成就卓著,被美国学院选为120年来的第一位中国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联邦德国巴伐利亚科学院院士;荣获美国伊利诺大学、法国南锡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荣誉理学博土学位。著名科学家贝特曼著文称华罗庚是中国的爱因斯坦,足够成为全世界所有著名科学院院士。华罗庚的名字已进入美国华盛顿斯密司——宋尼博物馆,被列为芝加哥科学技术博物馆中当今88位数学伟人之一。1963年,华罗庚为青少年写作《从孙子的“神奇妙算”谈起》一文,曾以诗作序:“神奇妙算古名词,师承前人沿用之,神奇化易是坦道,易化神奇不足提。妙算还从拙中来,愚公智叟两分开:积久方显愚公智,发白才知智叟呆。埋头苦干是第一,熟练生出百巧来。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寸辛苦一分才。”这首诗既是华罗庚治学经验的结晶,也是广大青少年向科学进军的座右铭。1979年8月,香港作家梁羽生在英国伯明翰采访华罗庚时,用曹操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诗句赞扬他,华罗庚即席以诗作答:“老骥耻伏枥,傍随千里驹。壮士垂暮年,实干永不虚。”表达了他决心为科学奋斗一生的精神境界。1984年7月,华罗庚提前结束在美国的讲学和访问,带上刚刚完成的重要论著《计划经济大范围最优化的数学理论》回到北京。接着便马不停蹄地到各地进行经济数学的研究和推广活动。从1984年7月到1985年5月,先后到过长沙、哈尔滨、内蒙古、河南、深圳、珠海、徐州、广州等地,其速度和效率都是惊人的。九 1985年4月27日,华罗庚在参加全国人大、政协会议期间会见港澳记者,一位年轻的香港记者问:“你的最大的希望是什么?”华罗庚沉思了一会,果断地回答:“我最大的希望,是工作到生命的最后时刻。”谁知仅仅隔了个半月,这最后一天竟不幸言中了。6月12日,是华罗庚访日的第十天,下午二时拜访日本学士院(相当于我国的科学院),参观天皇和学土院负责人办公的地方、院士会会场和图:馅馆,并应请在学士院留言薄上题词:“十分荣幸地来访问日本学士院,祝两国科学交流日益繁荣。”下午四时,在东京大学数理学部讲议厅,向日本数学界作题为《理论数学及其应用》的演讲。他的演讲不时为全场热烈掌声所打断。下午五时—刻,华罗庚在日本讲坛上讲完了最后的—句话,就在正要接受日本数学家献来鲜花的那一霎时间,他突然倒下了!晚十时零九分,一代数学伟人华罗庚教授因患急性心肌梗塞,经抢救无效,骤然谢世,走完了他—生的最后旅程,终年74岁。6月21日,国家领导人和首都各界代表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1986年,金坛县人民政府在县城中山公园内建立了“华罗庚纪念馆”,后中山公园、华罗庚的母校金坛县中也都以他的名字命名,以华罗庚一生“精勤不倦,自强不息,立志科学,献身祖国”的精神激励后代,教育人民。

1. 华罗庚 1946年,美国某大学以优厚的条件聘请著名数学家华罗庚为终身教授 。但他回答说:“为了抉择真理,为了国家民族,我要回国去!”终于带着妻儿回到了北平(今北京)。回国后,他不仅刻苦致力于理论研究,而且足迹遍布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用数学解决了大量生产中的实际问题,被誉为“人民的数学家”。 此外,还有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生物学家童第周、核物理学家钱学森,高能物理学家张文裕,化学家唐敖庆……他们个个都满怀爱国之志,为国家的复兴作出了巨大贡献。 2.科学家有他的祖国 巴斯德 巴斯德是19世纪法国一位杰出的科学家,微生物学的奠基人,因发明了传染病预防接种法,为人类和人类饲养的家畜、家禽防治疾病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由于在科学上的卓越成就。使得他在整个欧洲享有很高的声誉,德国的波恩大学郑重地把名誉学位证书授予了这位赫赫有名的学者。但是,普法战争爆发后,德国强占了法国的领土,出于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对侵略者德国的极大憎恨,巴斯德毅然决然把名誉学位证书退还给了波恩大学,他说:“科学虽没有国界,但科学家却有自己的祖国。”这掷地作响的话语,充分表达了一位科学家的爱国情怀,并因此而成为一句不朽的爱国名言。 3. 钱学森 一片丹心向祖国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在美国呆了近20年的钱学森异常兴奋。在新中国诞生的第6天,钱学森夫妇就萌发了一个强烈的念头:回到可爱的担国去,为新生的共和国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但回国道路充满着的曲折和艰辛,是钱学森始料未及的,这位“无论到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的学者,在已将科学书籍和自己的研究工作笔记装好箱,交给美国搬运公司启运回国时,却遭到美国移民局的刁难。他们对中国的这位爱国学者百般恐吓,并把他关进拘留所,人身自由受到极太限制。整整5年时间,他几乎过着被软禁的生活。但重重磨难并没有泯灭钱学森夫妇返回祖国的坚强意志,他们收拾好箱子,天天准备随时搭乘飞机回国。1955年,饱受磨难归心似箭的钱学森向祖国发出了求救的呼声,中国政府出面通过谈判设法营救他回国。终于在这年9月,经过长达5年多斗争的钱学森夫妇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4.波义耳——怀疑派化学家 波义耳十分重视实验研究。他认为只有实验和观察才是科学思维的基础。他总是通过严密的和科学的实验来阐明自己的观点。在物理学方面,他对光的颜色、真空和空气的弹性等进行研究,总结了波义耳气体定律;在化学方面,他对酸、碱和指示剂的研究,对定性检验盐类的方法的探讨,都颇有成效。他是第一位把各种天然植物的汁液用作指示剂的化学家。石蕊试液、石蕊试纸都是他发明的。他还是第一个为酸、碱下了明确定义的化学家,并把物质分为酸、碱、盐三类。他创造了很多定性检验盐类的方法,如利用铜盐溶液是蓝色的,加入氨水溶液变成深蓝色(铜离子与足量氨水形成铜氨络离子)来检验铜盐;利用盐酸和硝酸银溶液混合能产生白色沉淀来检验银盐和盐酸。波义耳的这些发明富有长久的生命力,以至我们今天还经常使用这些最古老的方法。波义耳还在物质成分和纯度的测定、物质的相似性和差异性的研究方面做了不少实验。在1685年发表的《矿泉水的实验研究史的简单回顾》中描述了一套鉴定物质的方法,成为定性分析的先驱。 1670年,波义耳因劳累而中风,之后的健康状况时好时坏,当无法在实验室进行研究工作时,他致力于整理他多年从实践和推理中获得的知识。只要身体稍感轻快,就去实验室做他的实验或撰写论文,并以此为乐趣。1680年,他曾被推选为皇家学会的会长,但他谢绝接受这一荣誉。他虽出身贵族,但他一生醉心的却是在科学研究中工作和生活,他从未结婚,用毕生精力从事对自然科学的探索。1691年12月30日,这位曾为17世纪的化学科学奠定基础的科学家在伦敦逝世。恩格斯曾对他作出最崇高的评价:“波义耳把化学确定为科学。” 5.普利斯特里——气体化学之父 1774年,普利斯特里把汞烟灰(氧化汞)放在玻璃皿中用聚光镜加热,发现它很快就分解出气体来。他原以为放出的是空气,于是利用集气法收集产生的气体,并进行研究,发现该气体使蜡烛燃烧更旺,呼吸它感到十分轻松舒畅。他制得了氧气,还用实验证明了氧气有助燃和助呼吸的性质。但由于他是个顽固的燃素说信徒,仍认为空气是单一的气体,所以他还把这种气体叫“脱燃素空气”,其性质与前面发现的“被燃素饱和的空气”(氮气)差别只在于燃素的含量不同,因而助燃能力不同。同年他到欧洲参观旅行,在巴黎与拉瓦锡交换好多化学方面的看法,并把用聚光镜使汞银灰分解的试验告诉拉瓦锡,使拉瓦锡得益匪浅。拉瓦锡正是重复了普利斯特里有关氧的试验,并与大量精确的实验材料联系起来,进行科学的分析判断,揭示了燃烧和空气的真实联系。可是直到1783年,拉瓦锡的燃烧与氧化学说已普遍被人们认为是正确的时候,普利斯特里仍不接受拉瓦锡的解释,还坚持错误的燃素说,并且写了许多文章反对拉瓦锡的见解。这是化学史上很有趣的事实。一位发现氧气的人,反而成为反对氧化学说的人。然而普利斯特里所发现的氧气,是后来化学蓬勃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各国化学家至今都还很尊敬普利斯特里。 1791年,他由于同情法国大革命,作了好几次为大革命的宣传讲演,而受到一些人的迫害,家被抄,图书及实验设备都被付之一炬。他只身逃出,躲避在伦敦,但伦敦也难于久居。1794年他六十一岁时不得不移居美国。在美国继续从事科学研究。1804年病故。英、美两国人民都十分尊敬他,在英国有他的全身塑像。在美国,他住过的房子已建成纪念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普利斯特里奖章已成为美国化学界的最高荣誉。 6.居里夫人 玛丽·居里(居里夫人)是法籍波兰物理学家、化学家。 1906年,彼埃尔·居里遭车祸去世。这一沉重的打击并没有使她放弃执著的追求,她强忍悲痛加倍努力地去完成他们挚爱的科学事业。她在巴黎大学将丈夫所开的讲座继续下去,成为该校第一位女教授。1910年,她的名著《论放射性》一书出版。同牟,她与别人合作分析纯金属镭,并测出它的性质。她还测定了氧及其他元素的半衰期,发表了一系列关于放射性的重要论著。鉴于上述重大成就,1911年她叉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成为历史上第一位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伟大科学家。 这位饱尝科学甘苦的放射性科学的奠基人,因多年艰苦奋斗积劳成疾,患恶性贫血症(白血病)于1934年7月4日不幸与世长辞,她为人类的科学事业,献出了光辉的一生. 7. 生物学家 童第周怒斥皮诺 著名学者童第周在国外留学时,与他同住的俄国人皮诺挑衅地说:“童先生,真辛苦呀,我一见到你,就想到了你的国家,东亚病夫……”童第周拍案而起:“不许你侮辱我的祖国!你可以代表你的国家,我就代表我的国家,从明天起,看我们谁先取得学位!”皮诺哑口无言。4年之后,童第周取得了博士学位,受到了欧洲生物界的赞扬,他为自己争了那口气,也为祖国争了光。 8. 陈嘉庚 爱国华侨陈嘉庚,17岁漂洋过海出外经商,惨淡经营,终成南洋巨富。1919年秋,富贵而归乡的陈嘉庚决心在家乡兴办学校,先后办起了小学、中学、师范。对于英国人的刁难,他坚定地表示:“企业可以收盘。学校绝不能停办。”他变卖家产,坚持要把学校办下去。 对于孙中山先生的革命行为,陈嘉庚给予积极支持。他曾筹款20多万元,帮助光复福建。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又尽可能多地为抗战提供财力和物力的帮助。从1937年到1940年,陈先生为抗日募捐的总数 达30亿元之巨。 在个人生活方面,他从来不轻易乱花钱,自奉俭约,素食布衣。临终时,他把遗产300多万元全部献给了国家。 几十年来,陈嘉庚以实际行动表达了一位华侨的拳拳爱国之心。

最近读到一句话“你只是看起来很忙”,颇有感触。为什么有的人“忙并快乐着”“忙并收获着”,有的人却“忙并肤浅着”“忙并焦虑着”。 想起自己大学时写论文的事。眼看着其他同学接二连三地发表论文,我整个人都慌了,每天匆匆吃过早饭就去教室,中午连午觉都不睡,晚饭后又匆匆赶到教室。可是两个月过去了,论文还是没有大的进展。 一天中午吃饭时,我忧心忡忡地说发不了论文就不能毕业,要再把时间挤一挤。男朋友一脸严肃地说:“别再挤时间了,没用!你根本就没用心,都是瞎忙。”我打了个寒战,也瞬间明白了论文一直没有进展的原因。其实我努力的方向和方法都有问题:一个劲儿地找各种各样的`资料,但从来没有好好思考和研究过论文方向;一天一天在恐惧和慌乱中度过,但从来没有好好计划,规定时间节点;总是找借口先把可干可不干的琐事处理完,内心从未把论文真正当成最重要的事……所有的看起来很忙,就是告诉自己和别人,我努力着呢! 如果没有在正确的事情上以正确的方式“忙”,那么所有的吃苦就是浪费时间和生命。那些真正努力的人,也许没有那么忙,没有那么痛苦,他们就是选择正确的目标和方向,再用智慧的、正确的方式不断向前,一边努力,一边享受生活。

麦克斯韦是19世纪伟大的英国物理学家、数学家。1831年11月13日生于苏格兰的爱丁堡,自幼聪颖,父亲是个知识渊博的律师,使麦克斯韦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10岁时进入爱丁堡中学学习14岁就在爱丁堡皇家学会会刊上发表了一篇关于二次曲线作图问题的论文,已显露出出众的才华。1847年进入爱丁堡大学学习数学和物理。1850年转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数学系学习,1854年以第二名的成绩获史密斯奖学金,毕业留校任职两年。1856年在苏格兰阿伯丁的马里沙耳任自然哲学教授。1860年到伦敦国王学院任自然哲学和天文学教授。1861年选为伦敦皇家学会会员。1865年春辞去教职回到家乡系统地总结他的关于电磁学的研究成果,完成了电磁场理论的经典巨著《论电和磁》,并于1873年出版,1871年受聘为剑桥大学新设立的卡文迪什试验物理学教授,负责筹建著名的卡文迪什实验室,1874年建成后担任这个实验室的第一任主任,直到1879年11月5日在剑桥逝世。麦克斯韦主要从事电磁理论、分子物理学、统计物理学、光学、力学、弹性理论方面的研究。尤其是他建立的电磁场理论,将电学、磁学、光学统一起来,是19世纪物理学发展的最光辉的成果,是科学史上最伟大的综合之一。麦克斯韦大约于1855年开始研究电磁学,在潜心研究了法拉第关于电磁学方面的新理论和思想之后,坚信法拉第的新理论包含着真理。于是他抱着给法拉第的理论“提供数学方法基础”的愿望,决心把法拉第的天才思想以清晰准确的数学形式表示出来。他在前人成就的基础上,对整个电磁现象作了系统、全面的研究,凭借他高深的数学造诣和丰富的想象力接连发表了电磁场理论的三篇论文:《论法拉第的力线》(1855年12 月至1856年2月);《论物理的力线》(1861至1862年);《电磁场的动力学理论》(1864年12月8日)。对前人和他自己的工作进行了综合概括,将电磁场理论用简洁、对称、完美数学形式表示出来,经后人整理和改写,成为经典电动力学主要基础的麦克斯韦方程组。据此,1865年他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电磁波只可能是横波,并计算了电磁波的传播速度等于光速,同时得出结论:光是电磁波的一种形式,揭示了光现象和电磁现象之间的联系。1888年德国物理学家赫兹用实验验证了电磁波的存在。麦克斯韦于1873年出版了科学名著《电磁理论》。系统、全面、完美地阐述了电磁场理论。这一理论成为经典物理学的重要支柱之一。在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方面麦克斯韦也作出了重要贡献,他是气体动理论的创始人之一。1859年他首次用统计规律得出麦克斯韦速度分布律,从而找到了由微观两求统计平均值的更确切的途径。1866年他给出了分子按速度的分布函数的新推导方法,这种方法是以分析正向和反向碰撞为基础的。他引入了驰豫时间的概念,发展了一般形式的输运理论,并把它应用于扩散、热传导和气体内摩擦过程。1867年引入了“统计力学”这个术语。麦克斯韦是运用数学工具分析物理问题和精确地表述科学思想的大师,他非常重视实验,由他负责建立起来的卡文迪什实验室,在他和以后几位主任的领导下,发展成为举世闻名的学术中心之一。他善于从实验出发,经过敏锐的观察思考,应用娴熟的数学技巧,从缜密的分析和推理,大胆地提出有实验基础的假设,建立新的理论,再使理论及其预言的结论接受实验检验,逐渐完善,形成系统、完整的理论。特别是汤姆孙W卓有成效地运用类比的方法使麦克斯韦深受启示,使他成为建立各种模型来类比研究不同物理现象的能手。在他的电磁场理论的三篇论文中多次使用了类比研究方法,寻找到了不同现象之间的联系,从而逐步揭示了科学真理。麦克斯韦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研究方法是人类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麦克斯韦父亲的影响在科学史上,一些重大的理论,常常要靠许多人的前赴后继、不辞劳苦的努力,才能创立起来。19世纪,导致物理学爆发一场革命的电磁理论的创立,就是这样的。从奥斯特、安培发现电流的磁效应开始,经过法拉第的奠基,到理论的完成,前后经历了半个多世纪。最后完成这个理论的人,是英国杰出的数学家物理学家詹姆斯·克拉克·麦克斯韦。麦克斯韦比法拉第小40岁。1831年11月13日,他生在苏格兰古都爱丁堡,跟电话发明家贝尔(1847~1922)是同乡。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恰好也在1831年。这一年就成了电学史上值得纪念的一年。麦克斯韦的父亲约翰·克拉克·麦克斯韦,是个热衷于技术和建筑设计的律师,对麦克斯韦的一生影响很大。约翰·克拉克·麦克斯韦思想开通,讲究实际,非常能干。家里的大小事情,从修缮房屋、剪裁衣服到制作玩具,他样样都会做。他在爱丁堡附近的乡下有座庄园,麦克斯韦的童年就是在这座庄园里度过的。这个孩子从小喜欢思考问题,很受父母宠爱。小家伙跟着父母出去玩,一张小嘴总要不停地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沿途所见,从路边的桑树、脚下的石块,直到行人的穿着表情,都成了他发问的内容。有些幼稚可笑的问题,常常把过路人也逗乐了。一次他们看见路旁停着一辆空马车,两岁的麦克斯韦突然问父亲:“爸爸,你看那辆马车为什么不走呢?”父亲信口回答:“它在休息。”“它为什么要休息呢?”“大约累了吧,”父亲敷衍说。“不,”儿子纠正说,“它是肚子痛!”“不是肚子痛,是累了。”“不是累了,是肚子痛!”儿子一口咬定。父亲忍不住笑了起来。后来,麦克斯韦稍大一点,提的问题更有意思了,比如“树木为什么向天上长”呀,“蚂蚁会不会说话”呀。有一天,麦克斯韦的姨妈给他带来一篮苹果。小家伙缠住她问:“苹果为什么是红的?”姨妈被这个突然的问题难住了,一时不知道怎样回答才好。为了摆脱窘境,她就叫麦克斯韦去吹肥皂泡玩,谁知道个主意更糟了。肥皂泡在阳光下呈现出美丽的五颜六色,使得麦克斯韦又惊又喜,向她提出了更多的关于颜色的问题。父亲见儿子对自然感兴趣,非常高兴,后来就带他去听爱丁堡皇家学会的科学讲座,当时他的个头还没有讲台高呢!约翰·克拉克·麦克斯韦本人是皇家学会的活跃分子,儿子跟随他经常出入科学界,受到不少熏陶。麦克斯韦童年的欢乐是短暂的。他八岁那年,母亲患肺结核不幸去世。这种病在今天是不难治好的,但是在一个世纪以前的当时,却是不治之症。因为那时没有特效药,一个人得了肺病,就等于判了死刑。和麦克斯韦同时代的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 (《简·爱》作者)三姊妹,贝尔的两个兄弟,都是因为患肺病夭折的。母亲去世以后,麦克斯韦的父亲挑起了哺养、教育儿子的全部担子。他既是父亲,又兼做母亲,操了不少心。幼年丧母本来是不幸的,麦克斯韦失去母爱,性情渐渐变得孤僻、内向。他最大的快乐,是形影不离地跟着父亲走,给父亲当个小小的帮手。父子两人朝夕相处,相依为命,关系非常亲密。麦克斯韦 10岁那年,进了爱丁堡中学。中学的生活充满了喧闹和戏剧性。他是在学期中间插班的,第一天上课就受到全班的嘲笑。几个调皮学生看到这个新来的同伴怯生、腼腆,直向他扮鬼脸。由于麦克斯韦童年一直在父亲乡下的庄园里生活,讲话有很重的乡土音。当老师点名叫他回答问题的时候,他刚一开口就引起哄堂大笑。有一次,大约因为发音太怪,连一位文质彬彬的女教帅都忍不住笑出泪来。从此老师就很少提问他了。更糟的是,他的衣服全是父亲做的,与众不同。19世纪英国的服装很讲究。妇女把华丽当做时髦。男人却讲究戴高筒礼帽,不论老少,脖子上还要围一条紧绷绷的硬领。麦克斯韦的父亲认为这不但系起来不方便,而且也不卫生。他不顾习俗,给儿子来了个小小的服装改革。这个多才多艺的律师亲自设计、亲手剪裁,替麦克斯韦做了一套简便的紧身服,可以不用穿外套,并且甩掉硬领的累赘。麦克斯韦的皮鞋也是父亲做的,大约是为了缝合的方便,皮鞋头是方的,鞋帮上还有金属纽扣。没料到,这些“奇装异服”却给麦克斯韦招来了许多屈辱。他在班上成了一只名副其实的“丑小鸭”,处处被排挤,受讥笑。每次放学回家,他不是紧身服被人扯破,就是腰带不翼而飞。父亲看到这种情景,痛惜地摇摇头,决定取消这不走运的“服装改革”,儿子尽管眼泪汪汪,却顽强地要坚持穿到底,因为他相信父亲的设计是无可非议的,他不愿向暴力屈服。数学才华麦克斯韦照样穿着父亲做的衣服进出课堂。他为了保持服装的整洁,常常要用拳头自卫。同学们发现这个新生并不是可以随便欺侮的,就有意孤立他。麦克斯韦本来就怕羞,现在更不愿意和大家往来了。在班里,面对着同学们的热嘲冷讽,他沉默着,但是却从来没有低过头。在忍无可忍的时候,他就用尖刻、辛辣的话来进行回击。下课以后,他总爱独自坐在树下读歌谣,画一些只有他自己才看得懂的图画。要不,他就一个人躲在教室的角落里,专心致志地演算父亲给他出的数学题。同班同学都不理解他,老师也认为他是个古怪的孩子。大家暗中给他取了个外号,叫他“瓜娃”。整个爱丁堡中学,只有低年级的两个学生跟他很友好。那两个学生在班上大约也是受气的,可以说是同病相怜。就这样,麦克斯韦在冷眼中度过了中学的最初时光。谁也没有想到,到了中年级的时候,出现了奇迹。一次学校里举行数学和诗歌比赛,评选揭晓的时候,爆了个大冷门:两个科目的一等奖都由同一个人获得。这个出类拔萃的少年不是别人,而是一向不被人看在眼里的麦克斯韦!这不但使全班同学惊奇得睁大了眼睛,连级任老师也感到意外。他们这才发现,这只灰色的“丑小鸭”原来是一只白天鹅。这次比赛改变了麦克斯韦在班里的地位。优等生总是受崇拜的,再也没有谁取笑他的服装和说话的声音了,同学们开始尊敬他,向他请教疑难问题。麦克斯韦成为全校拔尖的学生,获得了许多奖励。他的光彩,看起来有些像彗星那样突然出现,实际上却是刻苦学习的结果。麦克斯韦对数学、物理学有浓厚的兴趣,尤其喜欢数学。他的数学天赋,最早是父亲在无意中发现的。在麦克斯韦还只有几岁的时候,有一天,父亲叫他画插满金菊的花瓶。麦克斯韦画完交卷的时候,父亲拿过他的画,边看边笑了起来。因为满纸涂的都是几何图形:花瓶是梯形,菊花成了大大小小一簇圆圈,还有一些奇奇怪怪的三角,大概是表示叶子的。从这以后,父亲就开始教他几何学,过后又教他代数。于是,他和数学结下了不解之缘。后来,他在数学竞赛中夺得了冠军,决不是偶然的。麦克斯韦的数学才华,使他很快突破了课本的界限。他还没满15岁,就写了一篇数学论文,发表在《爱丁堡皇家学会学报》上。一个最高学术机构的学报刊登孩子的论文,是罕见的,麦克斯韦的父亲为这件事感到自豪。论文的题目,是讨论二次曲线的几何作图。据说这个问题,当时只有大数学家笛卡尔 (1596~1650)曾经研究过。麦克斯韦的方法同笛卡尔的方法不但不雷同,而且还要简便些。当审定论文的教授确证了这一点的时候,都感到非常吃惊。1846年4月,这篇论文在皇家学会上宣读。通常宣读论文的都是作者本人,这一次却不是。因为考虑到麦克斯韦实在太年轻了,论文是由一位教授代读的。麦克斯韦不但是个少年科学家,而且还是个小诗人。有趣的是,历史上不少著名的科学家都能做诗。罗蒙诺索夫常常把写诗当做消遣,他的颂歌很受叶卡德琳娜女皇青睐。因为这个缘故,罗蒙诺索夫几次幸免于政治迫害。化学大师戴维也是一位诗歌高手,只是因为他在科学方面的成就非常大,他的诗歌创作的光华才被掩盖了。麦克斯韦的诗歌,成就虽然不及罗蒙诺索夫,却也自成一格。他的诗常被同学传抄、朗诵。麦克斯韦一生都没有放弃过写诗的爱好,不过,他却从来没有想过要当一个诗人。他的诗多半是即兴的作品,他常常在亲友们欢聚的时候给他们朗读自己的诗。诗的内容,有不少是科学题材。麦克斯韦在中学时代,还喜欢玩陀螺。它类似我国儿童玩的那种陀螺,玩的时候用绳子不断地抽打,陀螺就不停地在地上旋转。据说他一生都爱玩陀螺,还教他的许多朋友玩过。另外,对一种叫做活动画筒的玩具,他也有强烈的兴趣。麦克斯韦的这两种爱好,不单纯是为了娱乐,主要还是为了探索科学的道理。这两种玩具的原理,后来都被他应用到科学上去了。1847年秋天,16岁的麦克斯韦中学毕业以后,考进了苏格兰最高学府爱丁堡大学,专门攻读数学和物理学。他是班上年纪最小的学生,坐位在最前排,站队总是在最后,书包里揣着陀螺和诗集。这个前额饱满、两眼炯炯有神的小伙子,很快就引起了全班的注意。他不但考试名列前茅,而且经常对老师的讲课提出问题。有一次,他指出一位讲师讲的公式有错误。那个讲师起初不相信,回答说:“如果你的对了,我就把它称做麦氏公式!”讲师晚上回家一验算,果然是自己讲错了。到大学二年级的时候,麦克斯韦掌握的知识已相当广泛了。除了学习必修的功课,他还开始自己搞研究,选题范围涉及光学、电化学和分子物理学三个领域。这对锻炼他独立思考的能力起了很好的作用。不久,他在《爱丁堡皇家学会学报》上又发表了两篇论文。一位赏识他的物理教授,还特许他单独在实验室做实验。爱丁堡大学给麦克斯韦留下了良好的回忆。在这里,他获得了登上科学舞台所必需的基本训练。但是,三年以后,对麦克斯韦说来,这个摇篮显得狭小了。为了进一步深造,1850年他在征得父亲的同意以后,离开了爱丁堡。转到人才辈出的剑桥大学学习。利器在手剑桥大学创立在1209年,是英国首屈一指的高等学府,有优良的科学传统。牛顿曾经在这里工作过30多年,达尔文(1809~1882)也是在这里毕业的。19岁的麦克斯韦初到剑桥大学,一切都觉得新鲜,他几乎每天都和父亲通信,报告自己的见闻、感想和学习收获。第二年,他由于考试成绩优异,获得了奖学金。当时,大学生大多数都是自费,获得奖学金的总是最勤奋的学生。按照规定,获得奖学金的学生都在一起吃饭,因此,麦克斯韦结识了一群有为的年轻人,他逐渐克服了少年时代的孤僻,活跃起来。不久,他被吸收加入了一个叫做“使徒社”的学术团体。这个团体又叫做“精选论文俱乐部”,专门评选学生中最优秀的论文。有意思是,“使徒社”的名称是根据《圣经》取的。因为耶稣只有12个门徒,“使徒社”也只能由12个成员组成,所以整个剑桥大学每届只能有12个学生属于这个团体。这个团体实际上是一个小小的“皇家学会”,必须是最出类拔萃的学生才有资格参加。这个时期,麦克斯韦专攻数学,读了大量的专著。他的学习方法,不像法拉第那样循序渐进,井井有条。他读书不大讲究系统性,有时为了钻研一个问题,他可以接连几周其他什么都不管;而另一个时候,他又可能碰到什么就读什么,漫无边际,像一个性急的猎手,在数学领域里纵马驰骋。课后,“使徒社”的成员们常在一起讨论各种问题。他们很欣赏麦克斯韦即兴创作的诗,但是要和他对话却很困难,因为麦克斯韦说起话来,和他读书一样,常常是天马行空,前言不搭后语,一个题目还没有讲完,他跳到另一个题目上去了。他的思路过于敏捷,让人难以捉摸。再加上他还保持着小时候的习惯,喜欢突然提一此奇怪的问题,比如“死甲虫为什么不导电呢?”“活猫和活狗摩擦可以生电吗?”就更使人反应不过来了。有一次,一位朋友同他到郊外散步。整个傍晚,大约都在讨论对某道难题的解法,麦克斯韦不停地说着,对方生怕不能领会,听得很仔细,但是最后还是一句都没有听懂。麦克斯韦这种机枪式讲授法,给他后来当教授带来不少困难。他一生都不被人理解。中学时候他的服装不被同学理解;大学时候他的语言不被人理解;到后来,他的学说也是很长时间不被人理解。尽管“话不投机”,社友们还是把他看做他们中间独一无二的人。麦克斯韦惊人的想象、闪电般的思维能力、讥诮的诗句,把他们征服了。这是一个奇才,需要名师指点,才能放出异彩。幸运的是,有个偶然的机会,麦克斯韦果然遇上了伯乐,那就是剑桥大学的教授、著名数学家霍普金斯。一天,霍普金斯到图书馆借书,他要的一本数学专著恰被人先借去了。一般学生是不可能读懂那本书的,教授有些诧异,向管理员询问借书人的名字,管理员回答说:“麦克斯韦”。数学家找到麦克斯韦,看见年轻人正埋头作摘抄,笔记上涂得乱七八糟,毫无秩序。霍普金斯不由得对这个青年发生了兴趣,诙谐地说:“小伙子,如果没有秩序,你永远成不了优秀的数学物理学家!”霍普金斯所说的数学物理学家,是指善于运用数学方法解决理论问题的物理学家,通常也称做理论物理学家,需要在数学和物理学上都有很高的造诣。从这以后,麦克斯韦成了霍普金斯的研究生。霍普金斯学问渊博,培养出了不少人才。有多方面成就的威廉·汤姆生(就是著名的开尔文勋爵)和数学家斯托克斯(1819~1903),都是他的门下。麦克斯韦在导师的指导下,首先克服了杂乱无章的学习方法。霍普金斯对他的每一个选题,每一步运算都要求得很严格。那时,麦克斯韦还参加了剑桥大学的斯托克斯讲座。斯托克斯比他大12岁,在数学和流体力学上都有建树,他在数学上的重要发现在科学史上曾经有记载。经过两位优秀数学家的指教,麦克斯韦进步很快,不出三年就掌握了当时所有先进的数学方法,成了有为的青年数学家。霍普金斯对他的评价是:“在我教过的全部学生中,毫无疑问,这是最杰出的一个!”尤其重要的是,麦克斯韦不是一个抽象的数学家。这一点也要归功于他的老师。历来的数学家有两派,一派以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约前580~约前500)为鼻祖,认为世界的本原就是抽象的数,数学决定一切;另一派以17世纪的笛卡尔为代表,他指出数学是客观事物的定量反映,也是一种知识工具。这位解析几何的创始人,曾经针对那些纯粹的数学家说:“没有什么比埋头到空洞的数学和抽象的图形中更无聊的了。”这两种对立的态度,导致人们对数学持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把数学看成纯粹的符号,为数学而数学;另一种却把生动的物理学概念同数学结合起来了,把数学当成研究物理学的手段。霍普金斯和斯托克斯都属于笛卡尔派。麦克斯韦受到他们的直接影响,很重视数学的作用。他一开始就把数学和物理学结合起来。这一点对他以后完成电磁理论,是重要的。1854年,23岁的麦克斯韦参加了数学学位考试。主考人是斯托克斯,题目涉及曲面积分和线积分,难度很大。事后大家才知道,那是斯托克斯刚发现的一个定理。这个定理后来对麦克斯韦的电学研究大有帮助。考试结果,麦克斯韦获得了甲等数学优等生第二名。也就是这一年,他对电磁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法国浪漫主义作家乔治·桑 (1804~1876)说过:“在抽剑向敌以前,必须练好剑术。”麦克斯韦现在掌握了过硬的数学本领,他是利器在手,只等冲锋了。继续着法拉第的事业麦克斯韦毕业以后留在学校工作。起初,他研究的课题是光学里的色彩论。不久他读到了法拉第的《电学实验研究》,马上被书中新颖的实验和见解吸引住了。当时学术界对法拉第的学说看法不一致,有不少非议。主要原因是“超距作用”的传统观念影响还很深,旧的大厦动摇了,但是并没有倒塌;同时,也因为法拉第的学说在理论上还不够严谨。作为实验大师,法拉第有许多过人的地方,唯独数学功夫不够,他的创见都是用直观形式表达的。一般的理论物理学家都不承认法拉第的学说,认为它不过是一些实验记录。有个天文学家就公开宣称:“谁要是在精确的超距作用和模糊不清的力线观念之间有所迟疑,谁就是对牛顿的亵渎!”在剑桥大学,学者们也有分歧意见。其中最有见识的,要算威廉·汤姆生了。这位青年教授对电学很有研究,曾经多次向法拉第请教。在麦克斯韦毕业前一年,汤姆生发表了一篇题目是《瞬变电流》的论文,指出莱顿瓶的放电有振荡性质。麦克斯韦见到论文十分佩服,他特地写信给汤姆生,请求他告诉一些研究电学的门路。汤姆生比麦克斯韦大七岁,他后来没有能够把电磁研究坚持到底。但是,他对麦克斯韦却有不少帮助。麦克斯韦在给父亲的信里曾经高兴地谈到,汤姆生很乐意指教他。麦克斯韦受这位先行者的启示,相信法拉第的学说中包含着真理。他在认真研究了法拉第的著作以后,省悟出力线思想的宝贵价值,也看到了法拉第定性表述的弱点。这个初出茅庐的青年科学家决心用数学来弥补这一点。一年以后,24岁的麦克斯韦麦表《论法拉第的力线》,这是他第一篇关于电磁学的论文。在论文中,麦克斯韦通过数学方法,把电流周围存在力线这个现象,概括做一个高等数学里的矢量微分方程。根据这个方程,每一股电流都产生一条环状磁力线。这一年(1855),恰好法拉第结束了长达30多年的电学研究,他在科学笔记里写下了最后一个编号:5430。正是“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麦克斯韦接过了这位伟大先驱者的火炬,开始向电磁领域的纵深挺进。《论法拉第的力线》这篇论文,虽然基本上是对法拉第力线概念的数学“翻译”,却是十分重要的一步。因为麦克斯韦一开始就使用了数学方法,而且选定了法拉第学说的精髓——力线思想,当做自己研究的起点。这表明麦克斯韦的科学洞察力确实是不同来凡响的。他认准了主攻方向,就坚定不移地研究下去。他后来的一系列论文,步步深入,都是沿着这条正确道路走的。这一点,是他比汤姆生高明的地方。汤姆生已经走到真理的边缘,却迟疑不前;麦克斯韦抓住了真理,就锲而不舍。所以麦克斯韦尽管起步比较迟,却第一个登上了光辉的顶峰。科学的道路总是不平坦的。正当麦克斯韦的研究很有希望的时候,一桩不幸的事情打断了他的计划。一天,他正在埋头研究几篇新近的电学资料,邮递员送来一封家信。他拿到信,一眼看出不是父亲的笔迹,心头不由一惊。他许久以来担心的事情终于发生了。父亲年老体弱,健康恶化,突然病倒在床。那封信是父亲请别人代写的。麦克斯韦读完信,心里十分焦虑和难过。他对父亲的感情是非常深的。从幼年起,父亲就是他的良师益友,也是整个家庭的支柱。十几年来,他们朝夕相处,十分融洽。麦克斯韦离家求学以后,他们几乎每天通信,交换各种科学思想和对社会的见解,也畅谈有趣的日常生活。为了照顾父亲,麦克斯韦只得离开剑桥大学,到离家比较近的阿伯丁工作。阿伯丁是英国北部的一个海港,那里的一所学院答应让麦克斯韦担任自然哲学讲师,可是需要等一段时间。麦克斯韦整夜守在父亲床前,尽力减轻老人的病痛。但是不论他怎样小心伺候,还是没有挡住死神的降临。1856年春天快要到来的时候,父亲终于离开了人间。这在麦克斯韦生活中,无疑是不可弥补的损失。他悲痛的心情久久不能平息。不久,阿伯丁的马锐斯凯尔学院正式聘请他当自然哲学教授。麦克斯韦在就职以前,回到剑桥大学办理一些事务,停留了好几个月。他当时的心情很矛盾。对于母校,他是留恋的,而且父亲已经去世,他留在阿伯丁的意义也不大了,更主要的是他的电磁研究刚刚开始,他不知道在阿伯丁有没有合适的研究条件。但是,马锐斯凯尔学院已经给他下了聘书,据说院长很赏识他,他不好推脱,只得上任了。这一去,他的电磁研究竟推迟了四年。法拉第的启发1860年初夏,马锐斯凯尔学院的物理学讲座由于某种原因停办了。28的麦克斯韦离开阿伯丁港,到伦敦皇家学院去任教。他的妻子也随同前往。这次工作调动,是麦克斯韦一生事业的转折点。在这以前,还有一段小小的插曲。麦克斯韦最初的母校爱丁堡大学,也要聘请一个自然哲学教授。他开始是准备去那里的。应选的一共有三个人,另外两个是他在剑桥大学的同学,其中一个还是中学的同学。三个人里究竟应该取谁,当局决定通过考试来决定。要是论学问,麦克斯韦稳拿第一,但是比口才,他吃亏了。考试结果,麦克斯韦名列最后,连主考人对他的讲课能力都表示怀疑。当时一家爱丁堡杂志评论这件事,也很替他惋惜。俗话说:“塞翁失马,安知非福”,麦克斯韦没有被爱丁堡大学选中,自然是件憾事,但是他却因为这个转到了皇家学院,完成了一生中最重要的贡献。麦克斯韦在阿伯丁的四年时间里,一直怀着一桩心事,就是想用数学工具表达法拉第的学说。他的这个愿望,1855年只开了个头就搁下了。就是在研究土星的苦战中,只要见到有关电磁学方面的文章,也都会引起他密切的关注。他经常给法拉第写信,探索电磁的奥秘。他的案头一直摆着《电学实验研究》。每次打开这部辉煌的巨著,他的情绪就十分激动。法拉第,这位他当时还没有见过的伟人,给物理学描绘了一幅多么形象的图画啊!电、磁、光、力线、波动……在它们背后隐藏着什么规律呢?麦克斯韦到伦敦以后特地拜访法拉第。这是一次难忘的会晤。青年物理学家递上名片,不一会儿,法拉第面带微笑地走了出来。这位实验大师已经年近七旬,两鬓斑白。他同麦克斯韦一见如故,亲切地交谈起来。这两位伟人,他们不但在年龄上相差40岁,而且在性格、爱好、特长等方面也迥然不同,可是他们对物质世界的看法却产生了共鸣。这真是奇妙的结合:法拉第快活、和蔼,麦克斯韦严肃、机智。老师是一团温暖的火,学生像一把锋利的剑。麦克斯韦不善于辞令,法拉第演讲起来却是娓娓动听。一个不精通数学,另一个却对数学运用自如。两个人的科学方法也恰好相反:法拉第主要是实验探索,麦克斯韦擅长理论

发表论文检索连接

论文检索页查询方法:

1、论文检索页直接按照题目、单位、姓名检索。

2、搜索到需要的论文后,直接点击进入搜索出来的页面。

3、然后用截图软件直接把当前界面截图下来就可以了。

4、打开截好的图片,点击打印按钮,按提示下一步操作就可以进行了。

论文检索,是发表的学术论文在主流数据库的检索情况,是你的论文在正规数据库里的一项证明材料。检索能够提供你的论文发表的时间、刊物名称、摘要、关键字、刊期、分类号、相似文献等信息。

检索链接是你论文的发表证明,能够呈现论文的基本信息,但是不能查看论文的内容。如果需要下载论文内容,知网是需要充值才能下载的。

论文检索的重要性

论文检索就是作者所发表的文章被学术检索系统检索收录的意思,如今不论是什么用途的文章,很可能都会要求文章见刊且被系统检索,才算是有效的发表,这一点在职称评审中尤为明显。

除此之外,还要被相应的检索系统检索才行,这是比较容易出差错的环节,有的作者就容易忽略这个问题最终导致文章发表无效,耽误了最终的晋升,因此要引起注意。

就是在电子图书馆、期刊数据库检索到的期刊信息,一般是知网、万方等,检索到这个期刊后,在浏览器的地址栏会有一个网址,这个网址就是期刊检索链接。一般单位怕你发表的是假期刊,或者自己作弊做假期刊,因此要求发表的期刊和论文能上网,所以才要提供期刊检索链接的。

论文检索你打开掌桥科研,里面有论文检索入口

证明你的文章发在什么刊物、多少期上了。

外文期刊投稿连接

ICSREI(ISSN:2224-6576),国外期刊投稿,国外核心期刊,国外权威核心期刊,外文期刊投稿入口国外杂志刊名:《InternationalCoreJournalofScientificResearch&EngineeringIndex》国内投稿邮箱:,联系编辑:QQ:2935987400,编辑:AnneZhu,电话:查稿电话:查稿邮箱:

先找到你的平台,再输入稿件名字就可以了

确定本专业的SCI期刊有哪些-->网上检索投稿方式(一般期刊主页会有在线投稿系统的)--->投稿--->等编辑评审-->修改OK~~~

1. 当然是确定你要投的期刊(可以在网上搜,一般他的网页都有,他喜欢的一些稿件类型)2. 然后你可以找一些专业的公司,帮你的文章做一下相应的格式修改,英文溶色。3.就是投稿了,投稿之后的状态,又有以下10种!(1). Submitted to Journal当上传结束后,显示的状态是Submitted to Journal,这个状态是自然形成的无需处理。(2). With editor如果在投稿的时候没有要求选择编辑,就先到主编那里,主编会分派给别的编辑。这当中就会有另两个状态:① Editor assigned 编辑分派② Editor Declined Invitation 编辑拒绝邀请,这时主编不得不将投稿文章重新分派给其它编辑。(3). Reviewer(s) invited说明编辑已接手处理,正在邀请审稿人中。有时该过程会持续很长时间,如果其中原因是编辑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审稿人,这时投稿者可以向编辑推荐审稿人。(4). Under review审稿人的意见已上传,说明审稿人已接受审稿,正在审稿中,这应该是一个漫长的等待(期刊通常会限定审稿人审稿时间,一般为一个月左右)。当然前面各步骤也可能很慢的,要看编辑的处理情况。如果被邀请审稿人不想审,就会decline,编辑会重新邀请别的审稿人。(5). required review completed审稿结束,等编辑处理,该过程短则几天,长则无期,曾有一篇文章出现required review completed状态已近一个月了,还是没有消息。(6). Decision in Process到了这一步就快要有结果了,编辑开始考虑是给修改还是直接拒,当然也有可能直接接受的,但可能性很小,呵呵。(7). Minor revision/Major revision小修/大修,这个时候可以稍微庆祝一下了,因为有修改就有可能。具体怎么改就不多说了,谦虚谨慎是不可少的(因为修改后一般会再发给审稿人看,所以一定要细心的回答每一个审稿人的每一个问题,态度要谦逊,要让审稿人觉得他提的每个问题都很有水准的,然后针对他的问题,一个一个的做出答复,能修改的就修改,不能修改的给出理由,而且都要列出来,文章的哪一段哪一行修改了最好都说出来,记住:给审稿人减少麻烦就是给你自己减少麻烦!另注:有时,审稿人会在修改意见里隐讳里说出要你仔细阅读某几篇文献,这时可要注意了,其中某些文章可能就是评审者自己发表的,这时你最好在你的修改稿中加以引用),修改后被拒绝的例子也多不胜数的。(8). Revision Submitted to Journal修改后重新提交,等待编辑审理。(9). Accepted如果不要再审,只是小修改,编辑看后会马上显示这个状态,但如果要再审也会有上面的部分状态。这一步会比较快,但也有慢的,看杂志的。(10). Rejected相信大家见了Rejected,都会很郁闷。但也不要太灰心,耐心将评审意见看完,一般评审者会给出有益的建议,相信看后你会有所收获。希望对你有帮助!

连花清瘟论文链接发表

个人认为这是政府给海外留学生的一个药品,既然政府送,那说明这个药肯定管用,这款药品有丰厚的历史功底,值得信任。

中医药防治流感效果到底怎么样? 循证医学研究是国际公认的评价药物疗效与安全性的科学方法,其主要特点是采用大范围、多样本、双盲实验来检验药物疗效。大范围,就是收入大量患者,然后分为用药组和对照组,用药组使用同一种药物治疗,对照组采用另一种药物治疗,最后比较两种药物的疗效。多样本,尽管患者所患的疾病相同,但各人的自身条件不同,如年龄不同,体质不同,只有多样本才能保证所研究的药物适用于大部分人群;双盲实验,就是医生与患者都不知道使用的是哪种药物,最后按编号统计使用药物后的疗效,这样最大程度地保证了药物疗效的客观性,得出真正值得患者信赖的用药依据。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循证医学就在西方医学界形成了共识。如今,我国中医界也形成了共识:中医药要发展提高,走向世界与国际接轨,就必须遵循科学研究的国际规则。循证医学可以让中医的辨证论治更加系统化、规范化,使中医诊疗手段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评价国际化、科学化和标准化,最终使中医的成果为国际医学界所接受和认可。让世界了解中医药,认识中医药,使用中医药,循证研究是必由之路。 2009年,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为组长单位,启动了“连花清瘟胶囊治疗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的循证医学研究,联合河南省传染病医院、湖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沈阳市、成都市、济南市传染病医院等国内九家甲型流感收治医院,在全国范围内收集了大量病例,病例涵盖了各主要发病年龄段、各种症状的甲型H1N1流感患者。这些流感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患者每天按照标准治疗量服用连花清瘟胶囊,另一组患者则服用对照药物奥司他韦胶囊。 循证医学研究结果令人振奋:专家论证后一致认为,连花清瘟胶囊是目前经循证研究证实治疗甲型H1N1流感疗效确切的中成药。 钟南山院士在一次学术会议上明确表示,在临床医生公认最为严格的双盲循证医学研究中,连花清瘟显示出有效减轻流感患者症状的治疗效果,特别是出现高热症状的患者在发病早期使用效果更好。他说:“以岭敢于把现在市面上认为很好的药交到临床医生手中,做严格的循证医学试验,看看它到底是不是有效。这个我很欣赏。这篇论文在《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发表,连花清瘟胶囊采用双盲循证医学研究,症状减轻比例和时间比例与奥司他韦是近似的,病毒载量转阴时间也是一致的,而且对高热病人的效果比奥司他韦更好一些,这些结论起码说明与奥司他韦有可比性,可在一定程度取代,当然要在早期使用。” 连花清瘟并没有在循证之路上驻足不前。2019年1月,由王辰院士承担,卫生部北京医院、首都医科大学朝阳医院、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广东省中医院等全国13家三甲医院参与的“连花清瘟颗粒治疗非流感病毒性肺炎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正式揭盲。研究结果显示连花清瘟在改善非流感病毒性肺炎患者咳嗽、咳痰、发热、胸痛、肌肉酸痛、呼吸困难、怕冷、口渴等临床症状方面显示出良好疗效。 也就是说,连花对流感病毒以外的其他病毒感染所导致的肺炎也表现优异。这也正是中药的特点,它不是针对某种单一的病毒,它的综合治疗作用是强大的。 2019年11月3日,“连花清瘟颗粒治疗儿童流行性感冒评价其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随机、双盲、阳性药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试验”启动会在天津召开。启动会由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名誉主任委员、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马融教授担任主持,研究在全国20多家三级医院开展,以奥司他韦为对照药物,评价连花清瘟颗粒治疗儿童流行性感冒,在缩短病程、缓解症状以及改善中医证候等方面的作用。该研究的开展将为儿童流感用药提供更多选择,同时为连花清瘟的临床应用提供更多证据,有望成为儿童流感防治新突破。 为此,国家卫健委在《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2019年版)》中再一次推荐服用连花清瘟胶囊/颗粒。

曾靠莲花清瘟一月涨40%,如今连续两日跌停

曾靠莲花清瘟一月涨40%,如今连续两日跌停,继王思聪喊话“证监会应严查以岭药业”之后,又被“丁香医生”呼吁“不要吃连花清瘟来预防新冠”。曾靠莲花清瘟一月涨40%,如今连续两日跌停。

近日,王思聪发布了一条微博,结果连花清瘟及其背后的以岭药业瞬间被推上了风口浪尖。甚至他一度发表评论,喊话证监会,“应严查以岭药业”。

经历了这场质疑风波后,以岭药业4月15日以跌停收盘。截至收盘,以岭药业股价报35.99元/股,跌幅10%,市值蒸发近70亿元。

非议从天而降,连花清瘟的独家生产商以岭药业,迅速霸气回应:公司产品有完整的证据和报告披露;投资者要甄别网络上的言论,不能因为王思聪三个字就随意提出疑问。

吴以岭共研发过两款重磅产品,一是通心络,二是连花清瘟。

连花清瘟起源于非典,因为被列入新冠诊疗方案而成为爆款中成药产品。

2003年非典,吴以岭带领团队研制出中成药连花清瘟胶囊,尽管只是一种治疗流行性感冒用药,但因其热销而名声在外。2009年,名利双收的吴以岭成为中医行业极为罕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

公开资料显示,2005年到2019年,连花清瘟胶囊累计18次被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部门列为治疗流感等呼吸道疾病的诊疗方案。

2020年4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连花清瘟胶囊在原批准适应症基础上增加“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轻型、普通型”新适应症,“用法用量”项则增加“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轻型、普通型疗程7-10天”。

但爆火的同时,连花清瘟的真正疗效在全球市场上也一直有争议,此外市场人士称,以岭药业的经营业绩得益于连花清瘟而呈爆发式增长,但随着全球疫情得到控制,连花清瘟的疫情红利难以延续。

2020年,以岭药业实现营收87.82亿元,同比增长近30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2.19亿元,较上年增加6.12亿元;2021年前三季度,以岭药业实现营业收入81.12亿元,接近2020年全年,净利润12.24亿元,已经超过2020年全年;其中连花清瘟产品实现营业收入33.7亿元,占公司总营业收入的41.6%。

天眼查显示,石家庄以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通过直接或者间接持股拥有超40家公司的实际控制权。目前吴以岭个人持股市值约为188亿元,其儿女吴相君、吴瑞的持股财富也达到138亿元。

近日,以岭药业近日争议不断,继王思聪喊话“证监会应严查以岭药业”之后,又被“丁香医生”呼吁“不要吃连花清瘟来预防新冠”。

互联网医疗大V“丁香医生”发布的一篇《不要吃连花清瘟预防新冠》的文章迅速刷屏网络,在文章中,丁香医生公开称连花清瘟不能预防新冠,并呼吁人们没病不要乱吃药,连花清瘟也一样。

面对此起彼伏的质疑声,大量的投资者开始涌上以岭药业投资者互动平台,询问连花清瘟胶囊的有效性。

据橙柿互动报道,以岭药业对此正面回应称,国内多家权威科研机构围绕连花清瘟抗新冠肺炎开展了系列基础与临床研究,形成了防治新冠肺炎“细胞-动物-预防用药-临床治疗”证据链,实验证实该药对新冠病毒原始毒株及其变异毒株德尔塔、奥密克戎等均有明显抑制作用。

目前已发表实验与临床研究论文35篇(国外发表15篇)。其中《连花清瘟胶囊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前瞻性开放标签对照试验》真实世界研究论文发表于国际期刊Evidence-BasedComplementaryandAlternativeMedicine。

研究结果证实:连花清瘟干预组核酸检测阳性率0.27%显著低于对照组阳性率1.14%(具有统计学意义),密接人群预防应用连花清瘟可降低新冠肺炎阳性感染率达76%,同时安全性良好。

以岭药业还表示:“我们也关注到了网络相关舆论。我们相信‘清者自清’,并会持续跟踪事态发展情况,必要时会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天眼查App显示,以岭药业关联公司为石家庄以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8月,法定代表人吴相君,董事长为吴以岭,该公司注册资本约16.7亿人民币,经营范围含硬胶囊剂、片剂、颗粒剂、合剂、小容量注射剂、中药配方颗粒的生产;食品用塑料包装容器的生产;保健食品的生产、销售等。

天眼查上市公告信息显示,3月18日,以岭药业发布了《关于连花清瘟胶囊(颗粒)列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的提示性公告》。

公告显示,本次发布的新冠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中,除将连花清瘟胶囊(颗粒)继续列为中医治疗医学观察期推荐用药外,还将其列为临床治疗期(确诊病例)轻型和普通型推荐用药。2021年前三季度,公司连花清瘟产品实现营业收入33.7亿元,占公司总营业收入的41.6%。

4月18日开盘,以岭药业一字跌停,股价报32.39元/股,总市值541.1亿元。至此,以岭药业已连续两个交易日跌停。

近日,出品连花清瘟胶囊 / 颗粒的以岭药业被屡屡推上风口浪尖,从股价到药效都被各种质疑。

4 月 14 日,王思聪转发连花清瘟胶囊被世卫组织推荐的消息,并称 " 证监会应严查以岭药业 ",掀起了新一轮风波,而以岭药业方面强势回应,要求王思聪指出具体的问题与源头。

此后,著名健康平台丁香医生也呼吁,不要吃连花清瘟来预防新冠,而岭药业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从未在任何场合表示 " 世卫组织推荐连花清瘟 "。

企业信息显示,以岭药业关联公司为石家庄以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 2001 年 8 月,法定代表人吴相君,董事长为吴以岭,注册资本约 16.7 亿人民币,经营范围含硬胶囊剂、片剂、颗粒剂、合剂、小容量注射剂、中药配方颗粒的生产;食品用塑料包装容器的生产;保健食品的生产、销售等。

3 月 18 日,以岭药业发布《关于连花清瘟胶囊(颗粒)列入(试行第九版)的提示性公告》,称连花清瘟胶囊(颗粒)除了继续列为中医治疗医学观察期推荐用药外,还被列为临床治疗期(确诊病例)轻型和普通型推荐用药。

以岭药业称,2020 年以来,连花清瘟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中做出了重大贡献,目前已经在中国香港、澳门地区和近三十个国家注册应用,上市以来先后 20 余次被列入国家卫健委、中医药管理局感冒流感、禽流感、轻型 / 普通型新冠肺炎等呼吸道病毒感染性疾病诊疗方案 / 指南推荐,并已经成为中医药应对呼吸道病毒性紧急公共卫生事件的代表药物。

国内多家权威科研机构围绕连花清瘟抗新冠肺炎开展了系列基础与临床研究,形成了防治新冠肺炎 " 细胞 - 动物 - 预防用药 - 临床治疗 " 证据链,实验证实该药对新冠病毒原始毒株及其变异毒株德尔塔、奥密克戎等均有明显抑制作用。

财报显示,2021 年前三季度,以岭药业的连花清瘟产品相关收入 33.7 亿元,占公司总收入的 41.6%。

可以说,仅靠连花清瘟,以岭药业已经赚得盆满钵满。

不过随着各界质疑声音不断,以岭药业在股市上也是连续走低,不断跌停,今天就再次损失了 60 亿元的市值。

连花清瘟临床披露数据的结论是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连花清瘟胶囊口服14天可促治愈但转阴作用不大。

根据论文披露的临床数据,连花清瘟能够有效提高临床治愈率,对于发热、乏力、咳嗽等症状的治疗作用明显,且安全性较高。但论文表示,连花清瘟治疗在降低重症病例转化率和提升病毒检测转阴率方面没有明显差异。

研究结果表明,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连花清瘟胶囊口服14天可显著提高新冠肺炎临床症状的改善率,明显改善肺部影像学病变,缩短症状的持续时间,同时提高临床治愈率。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本临床试验中,两组患者在重症病例转化率和病毒检测转阴率方面均无显著差异,他们的病毒检测转阴中位时间也没有显著差别。同时报告表明,连花清瘟治疗组中没有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研究结论认为,从安全性和有效性角度来看,可以考虑使用连花清瘟胶囊改善Covid-19的临床症状。

扩展资料

这项研究结果近日被国际植物医学期刊《植物医学》(Phytomedicine)收录发表,文章通讯作者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呼吸病学专家钟南山以及河北医科大学附属以岭医院院长贾振华,共同作者有李兰娟院士、张伯礼院士。

这项研究是目前首个被国际期刊杂志报道的中药治疗新冠病毒感染的前瞻性、多中心、开放标签的随机对照试验。

研究纳入了284例患者,他们被随机分配接受单独的常规治疗或常规治疗与连花清瘟胶囊的组合(连花清瘟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42例)。

参考资料来源:环球网-连花清瘟临床数据披露:钟南山领衔,促治愈但转阴作用不大

材料连接投稿期刊

给期刊投稿一般需要遵循以下步骤:

确定投稿期刊:首先需要确定你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成果所适合的期刊,可以通过学术搜索引擎或者相关学术网站查找。

阅读期刊的投稿要求和指南:不同期刊的投稿要求和指南可能有所不同,需要仔细阅读期刊的投稿要求和指南,了解期刊的主题、范围、格式和投稿流程等。

准备投稿材料:根据期刊的要求,准备好投稿所需的材料,包括论文、摘要、图表、参考文献等。

提交投稿:将准备好的投稿材料通过期刊的在线投稿系统或者邮件发送给期刊的编辑部。

等待审稿结果:期刊的编辑部会将投稿材料送至专家进行审稿,一般需要等待数周至数月不等的时间,根据审稿结果进行修改和完善。

发表文章:如果文章通过审稿并被期刊接受,期刊将会通知作者并安排发表。

直接给编辑发一份电子稿即可

1 首先要通过你的领导和老板许可后才能投稿,不能乱投!2 按照《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期刊要求的格式编辑你的论文,论文格式要求在他们网站就能找得到。3 根据要求编辑好你的论文后发到指定邮箱,如果他们对你的论文感兴趣会跟你联络的。

  • 索引序列
  • 接连发表论文
  • 发表论文检索连接
  • 外文期刊投稿连接
  • 连花清瘟论文链接发表
  • 材料连接投稿期刊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