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作为人类文明的积累在社会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日本 传统文化 是在继承和吸收中形成的,其发展进程主要反映在社会 教育 活动中。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有关于日本传统文化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论日本传统艺道文化的美学特征
摘要:日本艺道是日本独特的艺术和艺能,体现了日本民族独特的审美趣味。日本中世纪发展起来的艺道文化范围甚广,并且受佛教禅宗思想的影响,蕴含闲寂、空寂、幽玄、风雅、枯淡等美学特征,形成颇有禅思色彩的美学范畴。其中空寂和闲寂作为日本传统文化精神的主流,在文化和艺术生活的各个领域,尤其是茶道和俳谐道两个领域,构建了幽玄美和风雅美的世界。
关键词:艺道 空寂 闲寂 茶道 俳句
古代日本从中国引进了各种艺术和艺能,这些艺术和艺能在长期的演变中,受到了日本本土风俗习惯的影响,变成了日本独特的艺术和艺能,并将之称为“道”。日本中世纪发展起来的艺道文化,范围甚广,涉及歌道、俳谐道、能艺道、花道、茶道、书道、画道、棋道乃至剑道、 柔道 、武士道等,直接与“文武两道”有关的技艺,都通称为“道”,并且拥有各自的艺道理念和艺道的规范。而各种艺道的理念十分复杂,各种艺道的规范也迥然不同。真正有代表性的是茶道、歌道、书道、花道、连歌道、能乐道,所谓“六艺”就是指这六种艺道。 “道”指有关活动中的出神入化的技巧及合规律性的自由创造的能力。日本人把技艺、技巧推崇到“道”的绝对地位,其意在于表明对技艺、技巧本身审美价值的重视程度。他们把中国人称呼的技艺、技巧称之为“艺道”,认为艺道较之于通常的技艺、技巧更能体现他们的审美价值和精神价值。日本美学和艺术思想中高度尊崇技巧、技艺之美,表明了日本民族审美趣味的独特性。
“道”的含义,在日本有一个演变的过程。“道”字和大陆文化一起传到日本,平安时期,“道”字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偏重于学术、技能方面。到了中世纪,随着日本自身的艺术观的形成,“道”字的含义发生了变化。“道”成了通向澈悟人生之路、之行程。大歌人藤原俊成的儿子藤原定家制定了歌道的理论,在其代表作《和歌大观》中,定家提出了“汉诗言志,和歌唱情”的理论,指出了日本文化的特点,给其后的“道”观以极大的影响。继歌道之后,便有连歌之道、能乐之道,后来便把茶汤也称作茶汤之道。这些道综合在一起,称之为“艺道”。日本的艺道不强调天赋和智能上的聪愚,而强调忠诚专一、全神贯注、认真磨练的精神,这是“道中人”和“道外人”的基本区别。他们认为,在实践中对“艺道”的体悟同思维上对“道”的认同是同样的道理,同佛教禅宗对“佛性”的直觉领悟也是同样的方式。因此,“艺道”可以通接“天道”、“人道”、“自然之道”、“万物之道”,从而赋予“艺道”以神奇性和神秘性,也使艺道文化蕴含了禅意美。
1 日本传统艺道美观——追求禅意禅境
中国宋代的佛教禅宗涌入日本后,对日本文化生活各方面都有深刻影响。室町时代禅宗在日本的流行,适应了日本民族的精神需要。日本民族不仅把佛禅思维和审美情趣推向艺术领域,而且推向日常生活的所有方面,奉禅趣禅境为最高精神境界,并处处追求表现禅意,禅意同日本民族原有的神道教的生命意识融化在一起,成为艺术美的极致和日本艺术精神的核心。
日本禅的核心思想在于强调本体论上的“空”是万物的本性,“空”就是禅悟所需要把握的真如。所谓“禅悟”,就是以直觉的方式体验和领悟万物的“空”的本性。东方美学研究者邱紫华认为,艺术美须蕴含禅意禅趣是日本民族的艺术美观的基点之一,即艺术必须表现对生命本体的领悟和“无我”的自由心境。
禅对日本艺道美观的影响在于:首先,禅的“有限即是无限”的观念,决定日本艺术不追求艺术形式的完美,并形成日本艺术形式小巧和简化的特点。就诗歌而言,典型地表现在俳句的形式上。俳句形式非常短小,但美学追求却是以简约的形式和浓郁的意象来表现丰富的情感,以浓缩的语意抒发深厚的思想。其次,以自然界中个别事物来显现“真性”、“真如”。禅宗的真实观、真理观就是“真如”、“真性”,也就是主体领悟到事物本质的本性的“空性”、万物的“空性”。把这种生命的神秘感受贯注于艺术创造之中,艺术家就成了造物主的代言人。因此,在艺术中只要以禅意去描绘一景一物、一山一水的自然本色、天然情态就都富有禅趣。日本的艺术往往不加雕饰,破除人工的痕迹而追求淡泊浑朴,强调表现景物的原色和天然的生气,这也正是禅意的表达。再次,禅宗思想不仅对日本艺术创造有深远影响,而且渗透审美意识中,形成颇有禅思色彩的美学范畴。如“空寂”、“闲寂”、“枯淡”、“幽玄”等。室町时代由于禅宗对文化思想的深刻影响,这一时期的审美意识也完全禅宗化,由古代的“真实”“物哀”为主体的审美观转向以“空寂”的幽玄和“闲寂”的风雅为主体的审美观。“空寂”和“闲寂”的审美意识渗透到日本艺术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各个方面。
“空寂”的含义是幽玄、孤寂、枯淡;“闲寂”的含义是恬适、寂寥、古雅。作为一种精神理念,在萌芽初期阶段,两者常常是同义的,主要表达一种以悲哀和净寂为根底的枯淡和素朴、寂寥和孤绝的精神,与禅宗精神有着深刻联系。禅宗以“悟”为目的,“悟”的体验是超越理智分析的神秘存在,因此“悟”带有神秘色彩,在作为艺术表现时,就产生了空寂的幽玄美。空寂以幽玄作为基调,充满苦恼之情,更具情绪性,多体现在生活艺术上;闲寂是以风雅做为基调,充满寂寥之情,更具情调性,多体现在表现艺术上。艺道中的茶道、歌道、画道、俳谐道、能艺道足以表现日本中世纪的空寂和闲寂的文化精神和美学特征。中世“空寂”主要体现在作为生活艺术的千利休的茶道精神上,近世“闲寂”主要体现在作为表现艺术的松尾芭蕉的俳谐趣味上。
2 千利休的茶道——空寂的幽玄美
茶道是日本民族特有的审美生活方式之一。日本茶道的源流,应上溯至8世纪上半叶。当时日本从中国引进茶文化,完全是照搬中国贵族书院式的茶道模式。室町时代末期,村田珠光等一反书院式茶道,提倡“空寂茶”。茶道大师千利休继承吸取了村田珠光等人的茶道精神后提出来浓缩为四个字“和、敬、清、寂”茶道精神。千利休提倡茶道应以“无中万般有”、“一即是多”的禅宗思想为根底,去掉一切人为的装饰,追求至简至素的情趣。他改革了茶室,由书院式的豪华建筑改为简素的草庵式建筑,以简素和非对称性为其基本特色,从茶室建筑、装饰和摆设,到煮茶 方法 、使用茶具样式和吃茶礼仪,进一步融入禅的简素清寂的精神。狭窄的茶室和茶庭空间,简洁的内部摆设,反而使人感觉其中蕴藏着丰富的情趣,蕴涵着无边的开阔和无垠的幽玄。朴素的草庵式茶庭,不规则的露地式茶庭和形态不匀整的茶具,使人进入回归自然、返朴归真、与造化合一的古雅和空寂的理想境界。千利休的茶道俗称“空寂茶”。由此,在日本有“茶禅一味”的说法,茶道也因此成为修炼精神和交际礼法之道。
茶道是日本文化的结晶和日本人生活的规范,是日本人心灵的寄托,是应用化了的哲学、艺术化了的生活。日本的茶道虽然源于中国,但在大和民族独特的环境下,它与宗教、哲学、伦理、美学自然地融为一体,成为日本一门综合性的文化艺术活动。茶道中的“本来无一物”的哲学思想,不对称、简朴、素淡,是日本文化的代表。千利休贯彻于茶道中的“空寂”,是强调从“无”的境界中发现完全的、纯粹的、精神性的东西。从美学的角度言之,其草庵式茶道,肯定简素,完成了茶道这一特殊艺术以“空寂”为中心的幽玄美。
如果是说中世以千利休为代表的茶道的美表现为“空寂的幽玄美”,近世以松尾芭蕉为代表的俳谐艺术美则表现为“闲寂的风雅美”。
3 松尾芭蕉的俳句——闲寂的风雅美
日本 文化史上的安土桃山时代末期,即江户前期,流行以芭蕉为代表的“闲寂美”的俳句。俳句是日本民族诗歌的一种独特形式,形成于室町时代,后以松尾芭蕉为代表的俳人,将俳句推向了全盛期。俳句无论在形式上或是在审美情趣上,都是由日本古代诗歌演变而来。拥有俳圣美誉的松尾芭蕉在俳谐 艺术世界进一步 发展了“闲寂”的审美情趣,创造了以“闲寂”为中心的风雅美,进一步扩展和深化了日本歌论的美学范畴。这里所谓“风雅”的概念,是指日本人美意识中自然感的美。芭蕉主张俳句的特殊性格:一是风雅之诚,二是风雅之寂,三是不易流行。禅道修业、回归造化,成为芭蕉俳句思想的重要源泉。芭蕉出于“一切皆空”的佛法观,追求空虚的幻想世界,故而其俳谐观和自然观贯彻了“山川草木悉无常”的思想,这 也给他的“风雅之寂”平添了几分玄妙的禅趣。芭蕉以传统的日本精神——“贯道之物”为根本,创造了俳句闲寂风雅的新风,俗称“蕉风”。
在俳句的世界里,松尾芭蕉是无与伦比的一代宗师。他经过苦心钻研,将俳句从俳谐的诙谐导向真诚,开辟了一个独特的艺术境界,被世人誉为“芭蕉风格”。而显示这一风格的代表作,就是如下这首俳句:“寂静古池塘,青蛙跃入池中央,水声扑通响”。这首俳句既表现了自然的美感,又巧妙地将恒定的存在与瞬间的动作结合起来,从而暗示了无止境的事物与此时此刻的事物的并存这一人生的哲理。从芭蕉的 “徘眼”来审视,可以看到,古池周围一片幽寂,水面的平和更增添一种“寂”的气息,青蛙跃进池水,猝然打破了这一静谧的世界,水声过后,古池又恢复了宁静。在这一瞬间,动与静达到了完美的结合,表面是无穷尽的宁静,内里却蕴含着一种大自然的生命律动和无穷的奥秘,以及作者内心的激情。可以说,芭蕉感受自然不是单纯地观察自然,而是契入自然物的心,将自我的感情也移入其中,以直接把握对象物生命的律动,这样,自然与自我才能在最高层次上达到一体,从而自我能获得一种精神的愉悦,进入幽邃的幻境,艺术上的“闲寂”之风雅也在其中了。芭蕉在奥洲小道旅行,置身于景色优美而沉寂的意境,心神不由为之清净,于是作了一首名句:“一片闲寂中,蝉声透山岩”。这首徘句的“闲寂”精神,与《古池》是相通的,都是体现了芭蕉的“闲寂风雅”的典型佳句。芭蕉是俳人,也是禅僧,他的禅文化精神流贯于他的俳论和俳作。这些“俳禅一如”的俳句,不仅贯穿了日本自古以来的传统精神,而且体现了流行于其时的日本化了的禅文化的精髓。
日本文化和美学研究者叶渭渠认为,芭蕉的艺术观以及基于此的艺术 实践,一是源自于日本传统的“真实”、“物哀”、“幽玄”的 文学思想,二是受中国老庄思想和朱子学世界观的影响。芭蕉将老庄的“天人合一”思想和朱子的“天道既人道”思想移在徘句上,在把握主客合一的基础上,寻觅俳句的人生救济的至高之道。在表现上,他的俳句深受汉诗内在张力的表现的影响。他的“闲寂”看似消极无力,但内里却蕴藏着无限的力量。
松尾芭蕉一生写了一千多首俳句以及诸多俳论,他发现了禅文化中存在的美,创造并完成了一个时代的日本美。正如川端康成所说,芭蕉在俳句方面对传统美的传承与创造,的确是个“登峰造极者”。人们尊他为“俳圣”,这是当之无愧的。从芭蕉的俳句、俳文中,人们可以感受到日本的“闲寂”的风雅之美,并进一步领会到这种美只有在永恒的孤绝精神之中才能产生,而这种孤绝的精神只有在自然、自然精神和艺术三者浑然一体中才能放射出光芒。
空寂和闲寂作为审美理念,其意义是非常暧昧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作为日本传统文化精神的主流,空寂和闲寂在文化和艺术生活的各个领域,尤其是茶道和俳谐道两个领域,构建了幽玄美和风雅美的世界。
4 结语
艺道文化是日本独特的文化之一,体现了日本民族独特的审美情趣。技艺之称为“道”,不仅意味着艺技达到至高至纯的技法,而且还蕴含着深刻的文化精神内涵(下转第145页)(上接第141页)和具有某种普遍意义的哲理。日本艺术家把佛教的苦行和禅宗悟禅引进艺道之中,通过反复的实践和体悟获得艺术技巧的成熟,从而达到化境。在日本艺术精神中,艺术显现禅意禅趣之境是重要的审美原则之一。日本各门类艺术在自身的历史发展中都 总结 出某种 经验 性的理论,也陆续形成一些艺术美学特征。最典型的是“空寂”和“闲寂”两大范畴。作为美学范畴,空寂和闲寂是日本传统审美意识同佛教禅悟相结合的产物,是禅宗“无”的观念在艺术创造和审美领域的延伸,充分显现了日本民族的审美趣味和欣赏的审美情态。千利休的茶道和松尾芭蕉的俳句充分表达了禅意和禅趣的精神追求,也蕴含了空寂的幽玄美和闲寂的风雅美的审美特征。
参考文献
[1] 铃木大拙.禅与日本文化[M].北京:三联书店,1989.
[2] 藤军.日本茶道文化概论[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2.
[3] 邱紫华.东方美学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4] 叶渭渠,唐月梅.物哀与幽玄——日本人的美意识[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5] 叶渭渠.日本文化史[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下页带来更多的有关于日本传统文化论文
[1]孙璐.浅析日本饮食文化[J].西安社会科学,2010,(04).[2]徐静波.试论日本饮食文化的诸特征[J].日本学刊,2008,(05).[3]徐静波.论日本肉食禁止和开禁的思想因素[J].日本研究,2010,(01).[4]贺亚芹,隋国荣.日本饮食文化琐谈[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02).[5]张婕.浅谈饮食与健康[J].技术与市场,2009,(07).[6]方海燕.从饮食看日本文化的特征——以中日饮食文化的关系为中心[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 [7]日本的饮食文化[J].健身科学,2004,(12).[8]尹文华.浅谈中日两国饮食文化[J].科技创新导报,2010,(34).[9]时志中.浅析“鱼文化”现象[J].中国钓鱼,1995,(11).[10]仓石厚子.中日饮食文化比较──兼论消费与经济观念[J].现代日本经济,1997,(06).
这个,应该很难吧,日本的贵族还是很有钱的,人家的那才是 真正的混杂文化和餐食。最后,你的切入点很难找吧。我估计也就是能找到 日本贫富差距在餐食上的体现吧。中日对比 餐食 文化 还可以吧。虽然,本人,没写过论文,没文化,见笑了。
2 中日企业文化的比较分析日本文化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和”的观念,渊源于中国儒学伦理,其内涵是指爱人、仁慈、和谐、互助、团结、合作、忍让,它是日本企业成为高效能团队的精神主导和联系纽带。 中日企业理念的比较 日本企业的灵性主义灵性主义是在强调价值观、经营信念的确立和驱动下,灵活地、随情顺势地完成企业的经营和管理过程,从而面对复杂的、多变的企业状况及出现的问题,得以选择正确的认识角度和最佳的处理方法。日本企业不是以目标管理法、成本利润分析法等理性工具作为管理基础,而是将企业的价值观念及其信念作为经营管理的基石,再由此推导出具体的经营管理规则、目标和方法,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情况,从而表现出其经营哲学的“灵性主义”特色。 中国企业的关系主义中国企业管理的哲学基础,直接渊源于传统文化。从管理观念来看,中国人认为“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是为教化至善的理念,确立了以“重生”为特征的人本位。人与人之间强调“伦理人”与“社会人”,“伦理”为“天道”,人与人之间的和合关系,即共存共荣、同舟共济。管理管的是理,是“灵性”,是通过管“理”服人,以己推人。所以,中国人强调管理中的教化功能,即“晓之以理,明之以道”。从管理目标来看,中国人强调致中和、求稳定和求发展,在必然中求自由,提倡君子固而不比、致公无私、和而不流、中立不倚、知仁达义。其表现是:仕居其位,人尽其才,无尽其力,安居乐业,顺理理通,和谐安定。所以,中国企业多强调以群体大目标融入个人小目标、人心的稳定和生产的常规化运转,然后才是企业的发展,个人的自我实现。从管理对象来看,中国注重对人的管理,强调人事共有一理、情理相融、同舟共济、礼仪为先,从而达到合理、合情、合法。所以,与西方的规格化、标准化、独立化管理特征相比,中国企业更常运用思想政治工作来启发人的内心道德自觉,以发挥组织的群体影响。与日本企业的灵性主义相比,中国企业并不完全表现为那种随情顺势的灵性态度,而是强调以理通情,理在情中,反对缺乏灵魂式的变动不居。变的灵活态度应以理为髓,以理为导,强调的是万变不离其宗、以不变应万变的哲学方式。 中日企业价值观的比较 日本企业具有团队意识1975年,日本丰田公司收到员工创造发明设想的建议达万件,采用率为83%,为此支付奖金亿日元,而当年仅制造部门的收益就达160亿日元。松下电器公司2 100名员工一年内提出创造发明设想28万项。这些数据表明了日本企业员工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也表明了企业员工强烈的团队主义意识和作风。团队主义的基本特点既要求企业在经营管理中充分发挥“团队”的整体效能,又要保持“团队”内部的“和”以及维护和发展整个团队的利益。日本人的“团队意识”是个人在加入特定的集团为存在前提的;个人与集团(团体)的关系几乎维系终身;集团(团队)成员之间没有硬性的“契约”,义务和责任具有弹性。所以,日本企业员工常称自己所在的工作单位是“家里的公司”,在公司供职的时候也表现出很强的责任心和献身精神。 中国企业具有集体主义意识我国企业,从价值观要素来分析,无疑表现为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其特征为:(1)集体价值认同具有多重性,即个人对集体的认同是多重的。小到非正式团体、班组和车间,大至分厂、总厂,乃至国家、社会,是同时作用于个人的价值认同的,这就使得人们既体会到团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又使得归属、跟定意向很难聚焦和集中;(2)集体意识的形成是双向的,即企业员工一方面具体地归属于某一特定团体中,另一方面又受到理想化、更高层次集体目标的牵引。现实归属与理想追求是并生运作的;(3)员工对集团的向心力具有不完全性。由于集团认同的多重性以及集体对个人的绝对优越化,我国企业职工对集体的向心力,一方面随着指向多重目标的过程中散射和弱化了;另一方面,一部分向心力又返归个人自身,形成了集团向心力的不完全性。与日本企业的集团意识相比,两者的不同点为:第一,日本企业的集团意识有着深刻的民族文化背景,这就是民族生存的危机感、拟家族关系、日本式的以“诚”“忠”为核心的义理等。中国企业的集体主义其民族文化背景则不尽一致,传统文化中的“孝”、“礼”多表现为一种外在伦理规范,同时又强调一种“独立人格”,“忠”也是有条件的,“忠”的对象具有嬗变性。所以,日本的团队意识具有较彻底的内心认同与行为指向的一致性;中国的集体主义则表现为心理与行为的非完全重合。第二,日本企业的集团意识是以普遍化的大家族关系为纽带的,团队精神具有相当的心理环境优势。例如,日本企业的非正式团体大都与工作目标同归趋,工作和生活领域的集团认同有机整合在一起。中国企业的集体主义具有一定程度的血缘连带的特点,在企业中,一方面表现为对普遍的集体价值观的认同,另一方面又表现为一定程度的非工作关系的群体组合,这些“非正式组织”既有与工作目标趋同的,表现为社会主义企业内部的团结、友爱、互助精神,也有相当一部分是刚性很强的“自我利益团体”,从而滋生了我国企业内一些诸如“关系网”、“内耗”等不良现象。第三,日本企业以“非专业化的成功道路”等途径,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集体价值取向与个性发展之间的矛盾。中国企业由于人事制度的“结构性症结”尚未完全解构,集体价值取向几乎覆盖了自我发展需求,个性发展凭籍“机会获取”、“位置优势”等非正式途径来实现。 中日企业的经营观念比较 日本企业的“经营即教育”日本企业经营是以“人性”为导向的。日本企业的经营者认为,技术的进步、产品的开发、质量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包括最终利润的实现,都是以人为主体,以人为质量,以精神潜能的发掘为前提。所以“人才开发的利益大得无穷”,“企业的教育训练投资投入产出系数最大,是最核算的投资”,“职工能力的提高与企业利润呈几何级数关系”。“经营即教育”成为日本企业家们的共识。“经营即教育”的企业思想包含着如下内容:(1)企业和社会有一种无言的契约,应是社会对企业的委托,实现这一重任,需要企业全员的共同努力(2)企业经营是企业全体员工的共同任务。(3)必须依靠教育在企业员工中根深蒂固地植入“经营的目的是为社会服务,利润乃是服务的报酬”的思想基于上述理念,日本企业都几乎以“教育为本”。例如,松下公司每年的教育投入占总数成本的10%。松下幸之助提出“造物之前必须先造人”。整个丰田公司的口号是,“既要造东西,又要造人”,推崇“以造就人为根本”。 中国企业的经营特征从经营目的来看我国企业,具有以下特点:(1)注重在创利润的同时尽社会责任。这是由我国企业性质决定的,企业不仅仅是赢利单位,同时兼具多重任务。例如,承办几乎全部的社会公共事业项目和生活设施,呈现出“企业办社会”的特征,名目繁多,包括企业自愿不自愿的“赞助”等等;(2)从企业家的角度来看,由于多重身份、多种因素的制约,他们在经营中,对事业的追求远大于对利益的追求。由于企业家的经济利益不是出于企业利润,而是出自企业成本,企业家作为国家所有权的代理人与管理者,多把经营活动作为个人事业的追求,赢利的动机并非很强或唯一。这就产生了双重效应,一方面,企业家自身多具有一种“利润至上”的崇高追求;另一方面,如果这种理想追求受多种因素、多重身份制约而受阻的话,便造成“企业短期行为”等非正常现象;(3)我国企业的“育人”功能也是很强的。社会主义企业肩负着培养“四有”职工队伍的职责。从企业模式来看,终身用工制以及重视社会范围的国家所有制、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为企业教育提供了独特优势。与日本企业“经营即教育”的思想不同,我国企业更注重职工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保证企业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 中日企业管理特征比较 日本企业的全员参与管理日本企业从管理形态来讲,表现为一种全员参与。这种全员参与表现在:(1) U型(先自上而下,再自下而上)决策实质上是自下而上的管理模式。决策定夺之前的疏通,广泛地征询意见,有关人员反复协商,目的即集中众智、全员参与;(2)日本企业员工的责任区划是全面性的,并不是界定在特定范围内。日本公司雇员的责任是全面化的,不同于西方企业具有特定的任务与责任区域,这也决定了在管理过程中自然是全员参与;(3)日本企业也非常注重引导企业中非正式组织发挥的管理效能,日本企业中存在着许多非正式团体,如同窗会、同乡会等,企业一般鼓励支持这些团体存在,并引导其自愿组织质量管理小组、攻关小组、合理化建议小组等,广泛地吸收其参加各级各类管理活动,让他们发挥其管理的功能,这是全员参与管理的突出表现。日本企业全员参与管理的风气,归根到底是为终身雇用制的确立,形成了所谓“劳资利益”或“运”共同体,客观上促成了全体员工对企业经营、理、发展、繁荣的关心。 中国企业的管理特征我国企业由于文化、制度模式的强制约,管理征具有独特性。(1)管理目标的多元化。经济目并非我国企业管理的唯一追求,包括伦理目标、政目标、人事管理、行政目标等等,都是企业追求的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且在特定时期,甚至超过了经目标的追求强度;(2)企业管理活动的政治化色彩浓。这表现在:企业一方面是相对独立的经济实另一方面又是国家一级行政组织;思想政治工作企业管理的一条主线;企业既有相对独立权限,又受国家有关部门的控制和影响;企业领导体制包党委思想政治系统,管理手段不仅有经济性的,也政治性的(如政治动员、行政命令、思想政治等);(从管理的组织模式来讲,偏重于“人事管理”。这体表现在:人事部门在企业部门体系中居于突出位、重要的地位;企业员工既关心生产、经营,更关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培养、上下级信任的保持、自身严得到社会承认、友谊与信任的发展、威信的提等,企业中“人际网络效应”较强;人际因素往往覆了其它管理因素(如客观化、制度化、科学化因素)3 中日企业文化比较中引发的几点启示 重视企业文化,加强企业理念的培育企业理念包含了一个企业的价值观,即一个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实践中所形成的对本企业生经营的行为、员工工作行为以及企业公众形象的理等问题的总的看法。企业理念是长期形成的、全面的价值观念体系。它表现为一种比较稳定的理定势和文化积淀。其次,企业理念还包括企业神,即企业群体在长期的生产经营中形成的信念不懈追求。它是一个特定的企业基于自身的性任务、宗旨、时代要求和发展方向长期培养形成它是企业价值观体系的外化。第三,企业理念还括企业道德,即企业行为的一种伦理意识和道德价,同时也包括企业员工的职业道德。研究表明,只有将企业理念作为整个企业运的灵魂,企业才会有明确的目标、有机的协调,形鲜明的个性,并为达成目标而将员工紧密凝聚在起,使他们自然地融于这种文化中,体会和体现这种文化,并为其不断完善而进取。由此,企业理念成为加强企业凝聚力的一块磁石。因此,必须加强企业理念教育,教育员工“一切以顾客为中心”,勇于创新,注重品格修养,为企业、社会做贡献。 树立“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创建学习型企业,营造浓厚的企业文化氛围“经营即教育”成为日本企业文化的重要特征。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员工素质的竞争,只有具备高素质的人,才能有高素质的企业。而员工的高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学习能力。从这一意义上说,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企业竞争的实质是学习能力的竞争,企业竞争惟一的优势来自比竞争对手更高的能力。IBM每年为内部员工在培训方面的投入多达20亿美元以上,不仅创建了各类培训学院,还建立了网上大学;西门子公司把培训看作是竞争的要素之一,它在国内外共拥有600家各种培训中心,每年参加各种定期和不定期培训的员工多达15万人。在日本,新员工首先被送入培训机构学习和受训,考试合格后才能上班,这成为日本一些企业的一项制度。我国的海尔、联想、宝钢等知名企业也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建立学习型组织。可以说,重视员工的学习培训,关注员工的全面发展,积极创建学习型企业,在企业内形成一种浓厚的团队学习氛围,并激励员工把学习能力转化为创造能力,从而实现员工和企业共同发展的目标,这正是企业文化所要求的,也是企业成功的关键所在。 培养团队精神,建立企业与员工的共同体意识“松下人”提出了这样的信条:惟有公司每一位成员亲和协力,至诚团结,才能促进进步与发展,每一个人都要记住这一信条,努力使本公司不断进步。我们应借鉴日本企业文化建设中的长处,强调企业是一个大家庭,企业要为员工尽心尽力,员工要为企业尽职尽责,同事间要真诚合作,劳资双方要进行思想沟通,共同克服困难。同时,重视培养职工忠于企业的观念,树立团队精神,鼓励员工入股,参与企业民主管理,以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同当”的命运共同体思想,把员工的个人利益与企业利益结合起来,在注重员工全面发展的同时,积极促进员工关心企业的发展,形成共同体意识。 ,政治工作从中日企业文化比较中不难发现,日本企业文设的许多东西,都是日本人从我们这里拿去的。深知,我国的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底蕴深厚,具富性和多样性,因此,决定了中国企业文化建设涵上的丰富性、独特性和表现形式的多样化。传统文化深受儒学文化的影响。儒学文化向来人的思想品德、观念、情操培养和修身养性:在人的关系上,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在处理个社会的关系中,提倡庄重自制,重视教育感化,技能,提倡社会责任感、勤奋工作,很少强调私比如,诚实、忠厚、善良、守信、求实、节俭、仁爱。因此,我们应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加强做人的品德教育和做事的职业道德教育。
在韩国,春节也是一个传统节日。尽管现在很多韩国人都已经不记得为什么要过春节,但节日的气氛还是很浓。 我们家是一个很传统的家庭,父母退休后回到乡村和我的奶奶住在一起。春节的前一天,也就是中国的除夕,家里的女人们会把第二天过年的东西准备好。春节第一天,也就是中国的大年初一,我们韩国要在家里祭祀祖先。 大年初一的早晨,家人都很早起来,梳洗打扮,换上新装。已经结婚的人要穿传统的韩服。一些来家里祭祀祖先的爷爷们,不但穿韩服,头上还要带上高高的纱帽。没有结婚的年轻男子可以选择西服,女孩儿也可以穿上漂亮的衣服,必须都是干净崭新的。父亲作为家里的长子,用繁体的汉字写一个符,贴在一个传统的木头盒子里。全家的男子都要跪下来叩首,女子却不能参加这个仪式。至于父亲写了什么,我就不得而知了。只有长子才有资格做这件事情,作为一个女孩儿,这并不是我分内的事情。 摆供品是女人的事情。妈妈和嫂子来做这些事儿,我这个小姑,只是帮忙端端盘子而已。供品有年糕、葱花饼、油炸的食品、蒸鱼、传统的用米做的饼干、枣、栗子还有苹果、柿子、西瓜、梨等水果。西瓜是必须有的,尽管在冬天,也需要买到西瓜。梨子跟中国的梨子不同,很大一个,差不多有柚子那么大。摆供品是有顺序的,具体怎么摆,年轻人都不太清楚了。可能只有妈妈才知道。 父亲把清酒倒出来,向祖先敬酒,并象征性地请祖先们先用餐。祭祀以后,我们就要吃年糕汤了。就如同中国人过年吃饺子一样。桌子上的供品也可以吃了。吃完以后,爸爸和妈妈就动身到村里的长辈还有住在附近的家族亲戚们家里拜年了。女人们开始准备午饭,婶婶、嫂子们里外忙碌着,但是男人们则什么也不做,只是躺着看电视。 吃完午饭,全家要拿上供品到祖先的墓上去祭拜。男子双膝下跪叩首,媳妇盘腿叩首。这些事情都忙完了,嫂子就可以回娘家了。嫂子可以在娘家过一夜,第二天再回夫家。 我们也和中国一样,会有压岁钱。大年初一早晨,穿上新衣服,祭祀祖先后,我们要给长辈们叩首。在我家,长辈的顺序就是奶奶、爸爸、叔叔们。长辈们会给我们压岁钱,一般,小学和初中的小孩子会给1万韩元,高中的是2万韩元,我在中国当留学生的时候,长辈们认为我需要钱,每个人会给我3万韩元。每次过春节回到北京,就会知道有些留学生过年期间赚了很多钱。家里富裕、叔叔又多的留学生,能得到八九十万韩元。韩币没贬值的时候,就相当于八千多人民币,能买好多东西呢。真是羡慕啊!现在,我有了工作以后,长辈们就不再给压岁钱了。 中国人过年的时候放鞭炮,韩国过年也有鞭炮。不过,放的人很少,只有小孩子才会玩。韩国在城市也禁止放鞭炮,我小的时候,还曾经跑到郊区偷偷放。我在中国过过春节,中国人喜欢放鞭炮,很响。夜里,我就睡不着觉了。听说中国人在除夕要守岁,是不睡觉的。在韩国,很多家庭已经不再传统地过春节了。年轻人只是在国家3天的法定假日里一起出去玩或者出国旅游。而在中国,过年的时候,所有的店铺很早就关门了。所有人都回家过年。我想报个语言学习班,春节期间都不开课。如果,能到中国朋友家里过春节,我想一定会很热闹很特别。 在韩国,很多传统的东西都快消失了。外来文化的侵入太厉害。很多中国人认为韩国很传统,实际上是受到韩剧的影响,对韩国文化和现状有误解。现在,韩国很多观念都发生了变化,并不像电视剧里演的那样家里的人都生活在一起。父母也会觉得跟孩子生活在一起很不方便。我的家庭是很传统的,但我父母之前也是住在城市里,现在是因为退休以后想过平静的乡村生活才回到乡间和奶奶住在一起。现在,在韩国能做泡菜的人已经不多了。妈妈们还会做,可嫂子们就已经不会了。我们想吃,就让妈妈做,或者出去买。买来的很方便,而且也比家里做的好吃。但我觉得,以后有机会我还是要学一下做泡菜,这种技术,恐怕以后就没有了。 小时候,过春节的时候我们有很传统的游戏。有一种游戏,是小圆石头上放一个木头盘子。用手拍木头盘子一边,盘子就飞起来,再落下。现在,这种游戏已经没有人玩了。 大人们会玩一种由47张牌组成的复杂游戏。据说这种游戏来自日本。但是读音却是英文的“go、stop”。之所以不让小孩子玩,是因为带有赌博性质。我觉得应该比较像中国的麻将吧。 中国有很热闹的春节晚会。我觉得,全国人一起在“三十儿”晚上看一台晚会,看完才能过年,这件事情真的很有趣。中国的朋友们告诉我,这已经是中国过年的一个新民俗了。在韩国,并没有一台全国性的晚会,但是各个电视台都会推出春节特辑,邀请巨星大腕,放新片,气氛要比平时热闹得多。
韩国虽然在中秋也有祭祀活动,但是和中国的祭祀月亮不同,韩国是为了祭祀祖先。而且韩国也不吃月饼,他们在中秋的时候吃的是松饼。韩国人的祭祀活动也十分的讲究,和中国的祭拜祖先时候的严肃不相上下。韩国人会在中秋当天早早准备好所有的祭祀品,先祭拜神灵然后再向祖先祭拜,一方面祈求神灵给自己赐福,一方面也在祈求祖先的庇佑。
节日是一个民族的历史和文明的产物,同时也是象征,每个民族在历史的演变之中都有着自己的特殊节日,这些节日与历史文化甚至于国家所在的地理环境都有着很大的关联,中国的中秋节正是这样一个带有中国传统文化特殊性的重要节日。
中国文化作为东亚文化的一个文化核心,对于周边民族的文化有着十分重大的影响力,节日风俗自然也是如此,其中便包括了和中国的地域格外相近的中国。韩国的传统节日有很多都是和中国的文化进行接触值周受到了中国的影响而形成的,其中就包括了上文所说的中秋节。
但是虽然说韩国的中秋节是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而形成的一个节日,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韩国将中国的中秋节进行了全盘照搬,而是有意识的进行了和本民族文化的融合,使其被改造成为了一个适合其民族的节日,所以说其中秋和中国的中秋是有着很大的区别的,但是也不能够否认,其中秋和中国的中秋也有着相似之处,那么两个民族在中秋节究竟有哪些“同中有异,异中存同”的方面呢?
一、中秋节的成型时间的差别
中秋节的起源是来自于先民对于月神的崇拜而来的,对于中国的中秋节究竟在什么时候形成的,也有着不一样的说法,其中有三种说法是最为人所信服的,其一就是在先秦就已形成,但是那个时候也仅有秋分祭月的习惯,没有其他的史料可以支持这个说法。其二是在唐朝所形成的,因为那个时候已经有不少的诗歌说赏月了,第三种说法说的是在宋朝,中秋才成为一个节日,因为直到这个时候,中秋节才是一个全民性的节日。
但是韩国的中秋和中国的中秋却有着很大的不同,韩国的中秋并不叫中秋,而是叫做“秋夕”,和中国一样,韩国的中秋节也是在秋季,是韩国丰收的季节,所以可谓是韩国最盛大的节日之一。并且和中国一样,中秋也在八月十五,但是韩国的中秋节和中国的中秋节的由来却并不一样。
韩国并没有什么关于祭祀月亮的崇拜的记载,但是却有记载在三国时期,当时的王和大臣们就会在八月十五这一天一起狂欢,度过这个特定的日子。之后的高句丽王朝甚至把秋夕并入了“九大俗节”之一,到朝鲜时代后期,秋夕已经和春节、寒食节还有端午一起被称为其的“四大名节”,这和中国其实是很像的,因为中国是把中秋和春节、清明以及端午当做是四大传统节日的。
韩国关于中秋的来源最早的记录来自于一本叫做《三国史记》的书里,这本成书于1125年的书中就记载了在当时的中秋节里,新罗王宫之中举行的一种叫做“嘉俳”的活动,而这种活动其实就是韩国中秋的一个表现形式。而之后,很多的韩国书籍也多次引用了这本书中所记载的秋夕盛状,比如说《东国岁时记》等等。
除了韩国自己有史料记载他们的中秋活动,中国也有对韩国的中秋的描写,《隋书》中的新罗章节之中就描绘了韩国的中秋,这是中国关于当时新罗王朝秋夕的最早记载,但是由此可以看出,在当时的韩国就已然有了“中秋”这个节日。而且也能够发现,新罗的秋夕其实中国的中秋节是截然不同的。
中国的中秋节真正成为全民性的节日是在宋朝,但是早在韩国的新罗时期,中秋节便已经是韩国的全民性节日了。
二、中秋节的习俗
中韩两国虽然距离很近,但是毕竟由于各种因素,两国的节日风俗还是有着很大的差别,那么究竟有哪些相同或者不同之处呢?
中国:
中国的中秋习俗很是简单,最主要的就是祭天,早在先秦时期,中国人就开始在夜晚祭祀月亮。但是现在祭祀月亮已经不常见了,不过赏月的风俗还是被很好的保留了下来。但是赏月其实是从祭月的风俗里脱胎而来的。一般来说,祭月是十分严肃的,而赏月则是带着一点的玩乐性质,所以说赏月更能被人们所接受。
在中国,中秋必须要吃的食物必须非月饼莫属。月饼形似满月,寄托着人们的对团圆的朴实期盼。在《西湖游览志余》之中,田汝成就直接写到:“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意”。这本身就是一个十分殷切的期盼。也正是这份美好的祝愿,才使得月饼直到今天还是中国人在中秋佳节上的必备食物。
韩国:
韩国虽然在中秋也有祭祀活动,但是和中国的祭祀月亮不同,韩国是为了祭祀祖先。而且韩国也不吃月饼,他们在中秋的时候吃的是松饼。
韩国人的祭祀活动也十分的讲究,和中国的祭拜祖先时候的严肃不相上下。韩国人会在中秋当天早早准备好所有的祭祀品,先祭拜神灵然后再向祖先祭拜,一方面祈求神灵给自己赐福,一方面也在祈求祖先的庇佑。
而除了这两个看似和中国的祭祀没有什么区别的祭祀活动外,韩国人的中秋还少不了拔河。
拔河在古代可不是一个随随便便的游戏,是为了祈求丰收的。而在韩国,这样的寓意也没有减少,拔河所用的绳索甚至还是收获的稻草所编制的,更加加重了祈求丰收的心。不仅是为了祈求丰收,也许是丰收的稻草有着多子多福的寓意,所以韩国人相信只要从拔河的这根绳索之上跨过去,不孕的女子就可以生下儿子。这种现在看似荒诞不羁的说法在当时1却是十分流行的,足以看出当时韩国人对于其的“盲目信奉”。
而除此之外,韩国人所喜爱的荡秋千自然也是中秋节之上的保留节目,少女们身着好看的裙子,在高高的秋千之上显得格外的美丽,是节日中的韩国最美的风景线。
上文已经说到韩国的中秋食物主要是松饼,那么松饼又是什么呢?之所以叫做松饼,是因为在其蒸制的过程中,需要铺上一层松针以防止松饼黏在蒸屉之上。在韩国,松饼的地位和中国的月饼是没有什么两样的,是两国最为重要的中秋饮食。而且在韩国,做松饼可不是“单打独斗”,而是需要所有的家庭成员一起劳动的,在制作过程中,松饼就已然有了团圆的含义了。
除了吃的,韩国人对于喝的也十分的讲究,在中秋当天,他们会喝一种叫做新稻酒的饮料,这种饮料是用当年的稻子酿造而成的,也因此叫做新稻。这种酒包含着的正是韩国人对于来年丰收的希冀。
三、文化对比
中秋节在中国虽然地位很高,是传统的四大节日之一,但是地位却不是最高,远远比不上春秋在中国人心中的地位,但是在韩国,中秋节的地位却十分的高,可以说是一年之中最为重要的传统节日,比春节要重要得多。
中国的中秋节的重点在于团圆,月亮在八月十五的圆在中国人的心中正是人团圆的象征,但是远没有一年伊始重要,因为一年伊始代表的就是新的开始和新的人生。但是韩国人不一样,韩国人对于祖先有一种虔诚的崇拜,而中秋节的祭拜活动是一年之中最为重要的祭祖活动,对于韩国人来说自然有着不一样的意义。
中国人的中秋更多的是随性,是一家人在一起的团圆感,是有着幸福感觉得节日,但是在韩国,这种幸福感则变成了对祖先的敬意,它是十分严肃的,这在节日内涵之中就有着本质性的不同。
今天说一说韩国人的送礼习惯,和韩国人接触时,应该很有帮助的。韩国作为一个新兴的工业化地区,有着巨大的潜力。韩国一直把扩大出口放在首位,这导致了韩国社会的飞速变化。然而它依然保留着几个世纪古老的传统及习俗。这些传统和习俗在被改变从适应一个新的社会时,依然具有其影响力。另一方面,外国人会发现,西方的哲学观念、习俗、衣着、商品占很大的市场。譬如,由于西方许多主要的制造商都转向韩国去投产,使得在韩国的百货商店里以美国价格的几分之一就能得到一流牌子及一流质量的商品。不过,为避免尴尬或误解,在送礼前了解一下对方的旧习惯也好。在信件里或当面称呼韩国人时,要认准他的姓和名。习惯上讲,韩国人的名字由三部分组成:首先是姓(韩国大多数人只用少数几个姓);最多的是 金?,朴?,李?,崔?等其次是确认其“辈份”的名字,通常一个家族的男性成员的“辈份”名是一样的;再就是起的名字或个人的名字。用罗马字母写他们的姓名时,或者在西方式的名片上,韩国人会经常倒装词序,将姓放在最后。在接受礼物时,韩国人不遵守什么特殊的习俗,但一般常说些客套话,象“你真不该这样麻烦自己”等。除结婚礼物外,他们一般不寄表示感谢的短笺。大多数的喜庆场合,红色是最受青睐的包装纸的颜色。礼品可由商店包装,也可由送礼人自己包装。若经过一段时间你熟识了一位韩国人,他会邀请你上他家里作客。尽管韩国人之间通常彼此互送一些食物,希望由大家一起分享,但对一名外国人来说,这样做就太随便了。按传统,只有葬礼才送花,因此除了很西方化的韩国人外,花是极少作礼物送人的。外国人送的最受欢迎的礼物是从他们自己国家带来的东西。三个主要的送礼节日为 中秋节(??)、农历新年(??)、圣诞节(?????)。中秋节在某些方面这一节日同美国的感恩节相仿。在这一天(农历8 月15 日), 人们准备一次盛宴,庆祝新谷和水果的丰收。通常可得到三至四天的假期。他们回到自己的老家,在祖坟前举行祭奠活动。家人、朋友及商务熟人之间送新收的庄稼或钓得的鱼是庆祝活动中一个重要内容。赏月是这天晚上的特色。农历新年尽管人们一般也庆祝元旦(l 月1 日至3 日),但更重要的庆祝活动——庆祝农历新年,是在农历的一月初一。这一天是法定假日,也被指定为国民日,它是以家庭祭祖仪式、特做的饭菜、传统游戏及家人与朋友之间互赠礼品等形式来庆贺的。在这期间,人们给比自己更有权势或影响的人送钱,以期在来年会受到他们的恩惠。“买”关系是很普遍的风俗。外国人会发现这个习俗对他们也有用。一位眉开眼笑的韩国妇女解释道:“就象去钓鱼,礼物是鱼饵而不是鱼。你希望通过撒鱼饵钓到大鱼。”圣诞节今天的韩国是世界宗教的熔炉,最有影响的三大宗教是佛教、新教(耶酥教)及天主教。基督徒们和其它公民同西方人一样庆祝圣诞节。成人之间互赠圣诞礼物,孩子们则期待12 月24 日圣诞老人到来。其它送礼的节日包括儿童节、5 月5 日节和5 月8 日节(父母亲节)。儿童节通过为孩子举办各种活动来庆祝。父母们通常把孩子带去看特别的节目或吃特别的菜肴。孩子们还从父母及其他成年家庭成员那儿获得礼物。父母亲节,人们送些小礼品给父母亲以示庆贺。同一些西方国家一样,康乃馨已成为送给母亲的象征性礼物。情人节在韩国的年轻人中间正逐步流行起来。生日韩国人一生中有两个最重要的生日纪念:出生百日纪念和六十岁诞辰。在前者的庆祝聚会上,孩子身穿彩色的传统服装,坐在一堆甜饼、水果和米糕中间接受礼物。六十岁生日又称花甲是一个喜庆的时刻,因为它被认为是人生旅途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摆一顿有着丰盛菜肴的豪华寿宴,送上许多的礼品以及祝愿长命百岁是庆贺时的主要内容。
1、 中西方传统节日的起源不同
中国的传统节日主要与人文文化有关,西方传统节日主要与宗教文化相关。中国传统节日最初的雏形是一些祭祀的日子;人们在春种、夏长、秋收、冬藏的过程中认识到自然地变化规律,总结出时令。
西方节日(Western festivals)指西方国家一年中的节日。包括圣诞节、万圣节、复活节、情人节、愚人节以及母亲节等。由于文化和习俗的不同,各国人民庆祝元旦和新年的方式和形式也有一定的差异。
2、 中西方节日文化中价值取向方面的差异
中西方节日文化的差异也源于中西方的不同价值取向:礼仪和法制。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是反映华夏主文化特征的核心文化。这种礼治思想从集体本位主义出发,强调个体的义务,崇尚个体服从集体,因此中国节日注重的是节庆活动中的集体参与。
在西方的节日体系中,并非绝对和他们的民间生活及传统生活方式无关,但是这些节日就是因为基督教最后成为了大家主要的信仰,而且在他们整个社会生活当中,在普通人的生活方式当中,起到了主导作用,所以在他们节日体系当中就有非常强力的这样一种情况出现。
中西方节日
中外还有很多具有独特民族气息的节日,比如:中国的端午节(Dragon Boat Festival)、重阳节(Double Ninth Festival)、七夕节,和西方的愚人节(April Fool’Day)、复活节(Easter)、感恩节(Thanksgiving Day)等。
中国传统节日,第一和自然的关系在节日当中体现得很清楚,另外和时间的进展有很大的关系,就是一年四季的变化在我们这里也体现得特别明显。另外就是人际关系,即创造一种社会和谐关系。再有就是自身的调节。
祭 灶 我国春节,一般是从祭灶揭开序幕的。民谣中"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即是每年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的祭灶,有所谓"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说法,也就是官府在腊月二十三日,一般民家在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则为二十五日举行祭灶。 祭灶,是一项在我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人们称这尊神为"司命菩萨"或"灶君司命",传说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灶王龛大都设在灶房的北面或东面,中间供上灶王爷的神像。没有灶王龛的人家,也有将神像直接贴在墙上的。有的神像只画灶王爷一人,有的则有男女两人,女神被称为"灶王奶奶"。这大概是模仿人间夫妇的形象。灶王爷像上大都还印有这一年的日历,上书"东厨司命主"、"人间监察神"、"一家之主"等文字,以表明灶神的地位。两旁贴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对联,以保佑全家老小的平安。 灶王爷自上一年的除夕以来就一直留在家中,以保护和监察一家;到了腊月二十三日灶王爷便要上天,去向天上的玉皇大帝汇报这一家人的善行或恶行,送灶神的仪式称为"送灶"或"辞灶"。玉皇大帝根据灶王爷的汇报,再将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的命运交于灶王爷之手。因此,对一家人来说,灶王爷的汇报实在具有重大利害关系。 送灶,多在黄昏入夜之时举行。一家人先到灶房,摆上桌子,向设在灶壁神龛中的灶王爷敬香,并供上用饴糖和面做成的糖瓜等。然后将竹篾扎成的纸马和喂牲口的草料。用饴糖供奉灶王爷,是让他老人家甜甜嘴。有的地方,还将糖涂在灶王爷嘴的四周,边涂边说:"好话多说,不好话别说。"这是用糖塞住灶王爷的嘴,让他别说坏话。在唐代著作《辇下岁时记》中,间有"以酒糟涂于灶上使司命(灶王爷)醉酒"的记载。人们用糖涂完灶王爷的嘴后,便将神像揭下,和纸与烟一起上天了。有的地方则是晚上在院子里堆上芝麻秸和松树枝,再将供了一年的灶君像请出神龛,连同纸马和草料,点火焚烧。院子被火照得通明,此时一家人围着火叩头,边烧边祷告: 今年又到二十三, 敬送灶君上西天。 有壮马,有草料, 一路顺风平安到。 供的糖瓜甜又甜, 请对玉皇进好言。 送灶君时,有的地方尚有乞丐数名,乔装打扮,挨家唱送灶君歌,跳送灶君舞,名为"送灶神",以此换取食物。 送灶习俗在我国南北各地极为普遍,鲁迅先生曾写有《庚子送灶即事》诗: 只鸡胶牙糖,典衣供瓣香。 家中无长物,岂独少黄羊。 他在《送灶日漫笔》一文中说:"灶君上天的那日,街上还卖着一种糖,有柑子那么大小,在我们那里也有这东西,然而扁的,像一个厚厚的小烙饼。那就是所谓'胶牙饧'了。本意是在请灶君吃了,粘住他的牙,使他不能调嘴学舌,对玉帝说坏话。"鲁迅诗中提到"黄羊"的典故,出于《后汉书·阴识传》:"宣帝时,阴子方者至孝有仁恩。腊日晨炊,而灶神形见,子方再拜受庆;家有黄羊,因以祀之。自是巳后,暴至巨富。至识三世,而遂繁昌,故后常以腊日祀灶而荐黄羊焉。"阴子方看见灶神,杀黄羊祭祀,后来交了好运。从此,杀黄羊祭灶的风俗就流传下来了。 唐宋时祭灶的供品是相当丰富的。宋代诗人范成大的《祭灶词》对当时民间祭灶作了极其生动的描写: 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 云车风马小留连,家有杯盘丰典祀。 猪头烂熟双鱼鲜,豆沙甘松米饵圆。 男儿酌献女儿避,酹酒烧钱灶君喜。 婢子斗争君莫闻,猫犬触秽君莫嗔。 送君醉饱登天门,勺长勺短勿复云, 乞取利市归来分。 腊月二十三日的祭灶与过年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在一周后的大年三十晚上,灶王爷便带着一家人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与其他诸神一同来到人间。灶王爷被认为是为天上诸神引路的。 其他诸神在过完年后再度上天,只有灶王爷会长久地留在人家的厨房内。迎接诸神的仪式称为"接神",对灶王爷来说叫做"接灶"。接灶一般在除夕,仪式要简单得多,到时只要换上新灶灯,在灶龛前燃香就算完事了。 俗语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说法 。有的地方,女人是不祭灶的,据说,灶王爷长得像个小白脸,怕女的祭灶,有"男女之嫌"。对于灶王爷的来历,说起来源远流长。在中国的民间诸神中,灶神的资格算是很老的。早在夏代,他已经是民间所尊奉的一位大神了。据古籍《礼记·礼器》孔颖达疏:"颛顼氏有子日黎,为祝融,祀为灶神。"《庄子.达生》记载:"灶有髻。"司马彪注释说:"髻,灶神,着赤衣,状如美女。"《抱朴子.微旨》中又记载:"月晦之夜,灶神亦上天白人罪状。"这些记载,大概是祭灶神的来源吧。还有,或说灶神是钻木取火的"燧人氏";或说是神农氏的"火官";或说是"黄帝作灶"的"苏吉利";或说灶神姓张,名单,字子郭;众说不一。民间则流传着一个颇为有趣的故事。 据说,古代有一户姓张的人家,兄弟俩,哥是泥水匠,弟弟是画师。哥哥拿手的活是盘锅台,东街请,西坊邀,都夸奖他垒灶手艺高。年长月久出了名,方圆千里都尊称他为"张灶王"。说来张灶王也怪,不管到谁家垒灶,如遇别人家有纠纷,他爱管闲事。遇上吵闹的媳妇他要劝,遇上凶婆婆他也要说,好像是个老长辈。以后,左邻右舍有了事都要找他,大家都很尊敬他。张灶王整整活了七十岁,寿终正寝时正好是腊月二十三日深夜。张灶王一去世,张家可乱了套,原来张灶王是一家之主,家里事都听他吩咐,现在大哥离开人间,弟弟只会诗书绘画,虽已花甲,但从未管过家务。几房儿媳妇都吵着要分家,画师被搅得无可奈何,整日愁眉苦脸。有天,他终于想出个好点子。就在腊月二十三日张灶王亡故一周年的祭日,深夜,画师忽然呼叫着把全家人喊醒,说是大哥显灵了。他将儿子媳妇全家老小引到厨房,只见黑漆漆的灶壁上,飘动着的烛光若隐若现显出张灶王和他已故的妻子的容貌,家人都惊呆了。画师说:"我寝时梦见大哥和大嫂已成了仙,玉帝封他为'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你们平素好吃懒做,妯娌不和,不敬不孝,闹得家神不安。大哥知道你们在闹分家,很气恼,准备上天禀告玉帝,年三十晚下界来惩罚你们。"儿女侄媳们听了这番话,惊恐不已,立即跪地连连磕头,忙取来张灶王平日爱吃的甜食供在灶上,恳求灶王爷饶恕。从此后,经常吵闹的叔伯兄弟和媳妇们再也不敢撒泼,全家平安相处,老少安宁度日。这事给街坊邻友知道后,一传十,十传百,都赶来张家打探虚实。其实,腊月二十三日夜灶壁上的灶王,是画师预先绘制的。他是假借大哥显灵来镇吓儿女侄媳,不料此法果真灵验。所以当乡邻来找画师探听情况时,他只得假戏真做,把画好的灶王像分送给邻舍。如些一来,沿乡流传,家家户户的灶房都贴上了灶王像。岁月流逝就形成了腊月二十三给灶王爷上供、祈求合家平安的习俗。祭灶风俗流传后,自周朝开始,皇宫也将它列入祭典,在全国立下祭灶的规矩,成为固定的仪式了。 返回 扫 尘 举行过灶祭后,便正式地开始做迎接过年的准备。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日起到除夕止,我国民间把这段时间叫做"迎春日",也叫"扫尘日"。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在春节前扫尘,是我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大江南北,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气氛。 有趣的是,古时有关扫尘的由来,却有一个颇为诡异的故事。传说,古人认为人的身上都附有一个三尸神,他像影子一样,跟随着人的行踪,形影不离。三尸神是个喜欢阿谀奉承、爱搬弄是非的家伙,他经常在玉帝面前造谣生事,把人间描述得丑陋不堪。久而久之,在玉皇大帝的印象中,人间简直是个充满罪恶的肮脏世界。一次。三尸神密报,人间在诅咒天帝,想谋反天庭。玉皇大帝大怒,降旨迅速察明人间犯乱之事,凡怨忿诸神、亵读神灵的人家,将其罪行书于屋檐下。再让蜘蛛张网遮掩以作记号。玉皇太帝又命王灵官于除夕之夜下界,凡遇作有记号的人家,满门斩杀,一个不留。三尸神见此计即将得逞,乘隙飞下凡界,不管青红皂白,恶狠狠地在每户人家的屋檐墙角做上记号,好让王灵宫来个斩尽杀绝。正当三尸神在作恶时,灶君发觉了他的行踪,大惊失色,急忙找来各家灶王爷商量对策。于是,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于腊月二十三日送灶之日起,到除夕接灶前,每户人家必须把房屋打扫得干干净净,哪户不清洁,灶王爷就拒不进宅。大家遵照灶王爷升天前的嘱咐,清扫尘土,掸去蛛网,擦净门窗,把自家的宅院打扫得焕然一新。等到王灵官除夕奉旨下界查看时,发现家家户户窗明几净,灯火辉煌,人们团聚欢乐,人间美好无比。王灵官找不到表明劣迹的记号,心中十分奇怪,便赶回天上,将人间祥和安乐、祈求新年如意的情况禀告玉皇大帝。玉皇大帝听后大为震动,降旨拘押三尸神,下令掌嘴三百,永拘天牢。这次人间劫难多亏灶神搭救,才得幸免。为了感激灶王爷为人们除难消灾、赐福张祥,所以民间扫尘总在送灶后开始,直忙到大年夜。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的风俗 ,由来已久。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 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返回 春 联 春联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从五代十国时开始,明清两代尤为兴盛,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一千多年了。 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每逢过年,有在大门的左右悬挂桃符的习俗。桃符就是用桃木做的两块大板,上面分别书写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荼(tu)”和“郁垒”的名字,用以驱鬼压邪。这种习俗延续了一千多年。到了五代,人们才开始把联语题在桃木板上代替了降鬼大神的名字。据历史记载,后蜀之主孟昶(chang)在公元964年除夕题于卧室门上的对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是我国最早的一副春联。 宋代以后,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了,所以王安石的《元日》诗中写的“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就是当时春联盛况的真实写照。由于春联的出现和桃符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古人又称春联为“桃符”。 到了明代,明太祖朱元璋大力提倡对联。他在金陵(现在的南京)定都以后,命令大臣、官员和一般老百姓家除夕前都必须书写一副对联贴在门上,他亲自穿便装出巡,挨门挨户观赏取乐。当时的文人也把题联作对当成文雅的乐事,写春联便成为一时的社会风尚。 入清以后,乾隆、嘉庆、道光三朝,对联犹如盛唐的律诗一样兴盛 ,出现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名联佳对。 随着各国文化交流的发展,对联传入越南、朝鲜、日本、新加坡等国。这些国家至今还保留着贴对联的风俗。 返回 年 画 过年,人们除了贴春联,剪窗花外,还喜爱在客厅里、卧室中挂贴年画。一张张新年画给家家户户平添了欢乐的节日气氛。 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他反映了人民大众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的希望。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春联由神荼、郁垒的名字而向文字发展,而年画依然沿着绘画方向发展。 随着木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而渐渐把财神请到家里,进而在一些年画作坊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 因明太祖朱元璋提倡春节贴春联,年画也受其影响随之而盛行开来,全国出现了年画三个重要产地: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和山东潍坊;形成了我国年画的三大流派。 我国收藏最早的年画是南宋《随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木刻年画,画的是王昭君、赵飞燕、班姬和绿珠四位古代美人。不过我国民间流传最广的是一幅《老鼠娶亲》的年画。这画描绘了老鼠依照人间的风俗迎娶新娘的有趣场面。其画构图生动活泼,热闹非凡。此画曾给鲁迅先生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正如他说的那样,这幅寓教于乐的《老鼠娶亲》,不但唤起成年人的兴趣,对儿童的艺术感染更为强烈。 民间流传新年除夕之夜是老鼠娶亲的吉日良辰,人们要放一些食物在床下、灶间,算是送给鼠新郎的礼物,以祈求来年五谷丰登。有些老奶奶在临睡前常逗孩子说:"快把鞋藏好,别让老鼠偷走当花轿了。"此话即源于此。因此,年画《老鼠娶亲》特别能引起孩子们的共鸣。 返回 年夜饭 除夕这一天对华人来说是极为重要的。这一天人们准备除旧迎新,吃团圆饭。在古代的中国,一些监狱官员甚至放囚犯回家与家人团圆过年,由此可见"团年饭"对古代中国人是何等的重要。 一年一度的团年饭充分表现出华族家庭成员的互敬互爱,这种互敬互爱使一家人之间的关系更为紧密。家人的团聚往往令一家之主在精神上得到安慰与满足,老人家眼看儿孙满堂,一家大小共叙天伦,过去的关怀与抚养子女所付出的心血总算没有白费,这是何等的幸福。而年轻一辈,也正可以借此机会向父母的养育之恩表达感激之情。 孩子们在玩耍放爆竹的时候,也正是主妇们在厨房里最忙碌的时刻,年菜都在前几天做好了,而年夜饭总要在年三十当天掌厨做出来。在北方,大年初一的饺子也要在三十晚上包出来。这时家家的砧板都在噔噔噔地忙着剁肉、切菜。此时,家家户户传出的砧板声,大街小巷传出的爆竹声,小店铺子传出的"劈劈啪啪"的算盘声和抑扬顿挫的报帐声,再夹杂着处处的说笑声,此起彼伏,洋洋盈耳,交织成除夕欢快的乐章。 说到除夕的刀砧声,邓云乡撰写的《燕京乡土记》却记载着除夕一个十分凄凉的故事:旧社会穷人生活困难,三十晚上是个关。有户人家,丈夫到三十晚上很晚了尚未拿钱归来,"家中瓶粟早罄,年货毫无。女人在家哄睡了孩子,一筹莫展,听得邻家的砧板声,痛苦到极点,不知丈夫能否拿点钱或东西回来,不知明天这个年如何过,又怕自己家中没有砧板声惹人笑,便拿刀斩空砧板,一边噔噔地斩,一边眼泪潸潸地落……,这个故事让人听了.确实心酸。 吃年夜饭,是春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大年夜.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阖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心头的充实感真是难以言喻。人们既是享受满桌的佳肴盛馔,也是享受那份快乐的气氛,桌上有大菜、冷盆、热炒、点心,一般少不了两样东西,一是火锅.一是鱼。火锅沸煮,热气腾腾,温馨撩人,说明红红火火;"鱼"和"余"谐音,是象征"吉庆有余",也喻示"年年有余"。还有萝卜俗称菜头,祝愿有好彩头;龙虾、爆鱼等煎炸食物,预祝家运兴旺如"烈火烹油"。最后多为一道甜食,祝福往后的日子甜甜蜜蜜,这天,即使不会喝酒的,也多少喝一点。古代,过年喝酒,非常注意酒的品质,有些酒现在已经没有了,只留下许多动人的酒名,如"葡萄醅"、"兰尾酒"、"宜春酒"、"梅花酒"、"桃花酒"、"屠苏酒"等等。在这些酒中间,流传最久、最普遍的,还是屠苏酒。但是屠苏酒的名称是如何来的?又是用什么制作的?从来传说不一。 屠苏是一种草名,也有人说,屠苏是古代的一种房尾因为在这种房子里酿的酒,所以称为屠苏酒。据说屠苏酒是汉末名医华佗创制而成的,其配方为大黄、白术、桂枝、防风、花椒、乌头、附子等中药入酒中浸制而成。这种药具有益气温阳、祛风散寒、避除疫疬之邪的功效。后由唐代名医孙思邈流传开来的。孙思邈每年腊月,总是要分送给众邻乡亲一包药,告诉大家以药泡酒,除夕进饮,可以预防瘟疫。孙思邈还将自己的屋子起名为"屠苏屋"。以后,经过历代相传,饮屠苏酒便成为过年的风俗。古时饮屠苏酒,方法很别致。一般人饮酒,总是从年长者饮起;但是饮屠苏酒却正好相反,是从最年少的饮起。也就是说合家欢聚喝饮屠苏酒时,先从年少的小儿开始,年纪较长的在后,逐人饮少许。宋朝文学家苏辙的《除日》诗道:"年年最后饮屠苏,不觉年来七十余。"说的就是这种风俗。有人不明白这种习惯的意义,董勋解释说:"少者得岁,故贺之;老者失岁,故罚之。"这种风俗在宋朝仍很盛行,如苏轼在《除夜野宿常州城外》诗中说:"但把穷愁博长健,不辞最后饮屠苏。"苏轼晚年虽然穷困潦倒,但精神却很乐观,他认为只要身体健康,虽然年老也不在意,最后罚饮屠苏酒自然不必推辞。这种别开生面的饮酒次序,在古代每每令人产生种种感慨,所以给人留有深刻的印象。直至清代,这一习俗仍不衰。今天人们虽已不再大规模盛行此俗,但在节日或平时饮用这些药酒的习俗仍然存在。 年夜饭的名堂很多,南北各地不同,有饺子、馄饨、长面、元宵等,而且各有讲究。北方人过年习惯吃饺子,是取新旧交替"更岁交子"的意思。又因为白面饺子形状像银元宝,一盆盆端上桌象征着"新年大发财,元宝滚进来"之意。有的包饺子时,还把几枚沸水消毒后的硬币包进去,说是谁先吃着了,就能多挣钱。吃饺子的习俗,是从汉朝传下来的。相传,医圣张仲景在寒冬腊月,看到穷人的耳朵被冻烂了,便制作了一种"祛寒娇耳汤"给穷人治冻伤。他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温热的药材,用面皮包成耳朵样子的"娇耳",下锅煮熟,分给穷人吃,人们吃后,觉得浑身变暖,两耳发热。以后,人们仿效着做,一直流传到今天。新年吃馄饨,是取其开初之意。传说世界生成以前是混沌状态,盘古开天辟地,才有了宇宙四方,长面,也叫长寿面。新年吃面,是预祝寿长百年。 返回 守 岁 我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根据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 守岁的习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古人在一首《守岁》诗中写道:"相邀守岁阿戎家,蜡炬传红向碧纱;三十六旬都浪过,偏从此夜惜年华。"珍惜年华是人之常情,故大诗人苏轼写下了《守岁》名句:"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由此可见除夕守岁的积极意义。 年三十守岁,俗名"熬年"。为什么称作"熬年"呢?民间世世代代流传着这么一个有趣的故事:相传,在远古的洪荒时代,有一种凶恶的怪兽,人们叫他"年"。每到大年三十晚上,年兽就要从海里爬出来伤害人畜,毁坏田园,降灾于辛苦了一年的人们。人们为了躲避年兽,腊月三十晚上,天不黑就早早关紧大门,不敢睡觉,坐等天亮,为消磨时光,也为壮胆,他们就喝酒。等年初一早晨年兽不再出来,才敢出门。人们见面互相拱手作揖,祝贺道喜,庆幸没被年兽吃掉,这样过了好多年,没出什么事情,人们对年兽放松了警惕。就在有一年三十晚上,年兽突然窜到江南的一个村子里,一村子人几乎被年兽吃光了,只有一家挂红布帘、穿红衣的新婚小两口平安无事。还有几个童稚,在院里点了一堆竹子在玩耍,火光通红,竹子燃烧后"啪啪"地爆响,年兽转到此处,看见火光吓得掉头逃窜。此后,人们知道年兽怕红、怕光、怕响声,每至年末岁首,家家户户就贴红纸、穿红袍、挂红灯、敲锣打鼓、燃放爆竹,这样年兽就不敢再来了。在《诗经·小雅.庭燎》篇中,就有"庭燎之光"的记载。所谓"庭燎"就是用竹竿之类制作的火炬,竹竿燃烧后,竹节里的空气膨胀,竹腔爆裂,发出噼噼啪啪的响声,这也即是"爆竹"的由来。可是有的地方,村民不知年兽怕红,常常被年兽吃掉。这事后来传到天上的紫微星那儿,他为了拯救人们,决心消灭年兽。有一年,他待年兽出来时,就用火球将它击倒,再用粗铁链将它锁在石柱上。从此,每到过年,人们总要烧香,请紫微星下界来保平安。 在这"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的晚上,家人团圆,欢聚一堂。全家人围坐在一起,茶点瓜果放满一桌。大年摆供,苹果一大盘是少不了的,这叫作"平平安安"。在北方,有的人家还要供一盆饭,年前烧好,要供过年,叫作"隔年饭",是年年有剩饭,一年到头吃不完,今年还吃昔年粮的意思。这盆隔年饭一般用大米和小米混合起来煮,北京俗话叫"二米子饭",是为了有黄有白,这叫作"有金有银,金银满盆"的"金银饭"。不少地方在守岁时所备的糕点瓜果, 都是想讨个吉利的口彩:吃枣(春来早),吃柿饼(事事如意)吃杏仁(幸福人),吃长生果(长生不老),吃年糕(一年比一年高)。除夕之夜,一家老小,边吃边乐,谈笑畅叙。也有的俗户人家推牌九,掷骰子,赌梭哈,打麻将,喧哗笑闹之声汇成了除夕欢乐的高潮。 返回 爆 竹 当午夜交正子时,新年钟声敲响,整个中华大地上空,爆竹声震响天宇。在这"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的"三元"时刻,有的地方还在庭院里垒"旺火",以示旺气通天,兴隆繁盛。在熊熊燃烧的旺火周围,孩子们放爆竹,欢乐地活蹦乱跳,这时,屋内是通明的灯火,庭前是灿烂的火花,屋外是震天的响声,把除夕的热闹气氛推向了最高潮。历代的诗人墨客总是以最美好的诗句,赞颂新年的来临。王安石的《元日》诗: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人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描绘了我国人民欢度春节盛大的喜庆情景,清代潘荣陛在《帝京岁时纪胜》一书中,对当时除夕爆竹作了如下记载:"除夕之次,子夜相交,门外宝炬争辉,玉珂竞响.而爆竹如击浪轰雷,遍乎朝野,彻夜不停。"《红楼梦》中也有描绘:"院子内安下屏架,将烟火设吊齐备,这烟火俱系各处进贡之物,虽不甚大.却极精致.各色故事俱全,夹着各色的花炮。说话之间.外面一色色的放了又放。又有许多'满天星'、'九龙入云'、'平地一声雷'、'飞天十响'之类的零星小炮仗。"从这也可以看到旧时新春燃放烟花的盛况。 爆竹声响是辞旧迎新的标志、喜庆心情的流露。经商人家.放爆竹还有另一番意义:他们在除夕之夜大放炮仗是为了新的一年大发大利。 大家放完爆竹回到屋里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拜天地、迎神、祭祀祖先。古时,这种礼俗很盛。因各地礼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异,有的到野外瞻拜祖墓,有的到宗祠拜祖,而大多在家中将祖先牌位依次摆在正厅,陈列供品,然后祭拜者按长幼的顺序上香跪拜。南方人还在祭祖之后,查看历书上所载今年的吉利方向,燃灯笼火把,提壶挈酒,奉香鸣爆竹,开门出行,迎接喜神,称"出天方"或"出行",浙江叫"出寻",上海叫"兜喜神方"。此俗为趋吉、祈求神灵保佑一年百事顺遂。 除夕守岁是整夜不睡、通宵达旦的。 春节早晨,开门大吉,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这时满街瑞气,喜气洋洋。 春节期间,各街巷通衢里,大户人家悬灯结彩。街头巷尾,乡里材社,到处百艺杂陈,各献高技,热闹非凡乡间多延请戏班剧团演戏,还开展听道情、扭秧歌、唱花鼓及各式品种的娱乐嬉戏,也有舞狮子,耍龙灯等种种文体活动。人们欢天喜地,共庆新春。 返回 拜 年 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 古时"拜年"一词原有的含义是为长者拜贺新年,包括向长者叩头施礼、祝贺新年如意、问候生活安好等内容。遇有同辈亲友,也要施礼道贺。 拜年一般从家里开始。初一早晨,晚辈起床后,要先向长辈拜年,祝福长辈健康长寿,万事如意。长辈受拜以后,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在给家中长辈拜完年以后,人们外出相遇时也要笑容满面地恭贺新年,互道"恭喜发财"、"四季如意"、"新年快乐"等吉祥的话语,左右邻居或亲朋好友亦相互登门拜年或相邀饮酒娱乐。 宋人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卷六中描写北宋汴京时云:"十月一日年节,开封府放关扑三日,士庶自早相互庆贺。"明中叶陆容在《菽园杂记》卷五中说"京师元旦日,上自朝官,下至庶人,往来交错道路者连日,谓之'拜年'。然士庶人各拜其亲友多出实心。朝官往来,则多泛爱不专……"。清人顾铁卿在《清嘉录》中描写,"男女以次拜家长毕,主者率卑幼,出谒邻族戚友,或止遣子弟代贺,谓之'拜年'。至有终岁不相接者,此时亦互相往拜于门……。" 古时,倘或坊邻亲朋太多,难以登门遍访,就使遣仆人带名片去拜年,称为"飞帖",各家门前贴一红纸袋,上写"接福"两字,即为承放飞帖之用。此俗始于宋朝上层社会。清人《燕台月令》形容北京年节:"是月也,片子飞,空车走。"成为时尚。"大户人家特设"门簿",以记客人的往来和飞片,门簿的首页多虚拟"亲到者"四人:一曰寿百龄老太爷,住百岁坊巷;一曰富有余老爷,住元宝街;一曰贵无极大人,住大学士牌楼;一曰福照临老爷,住五福楼。以图吉利讨口彩。至今的春节赠送贺年片、贺年卡,便是这种古代互送飞帖的遗风。 上层士大夫有用名帖互相投贺的习俗。宋人周辉在《清波杂志》中说:"宋元佑年间,新年贺节,往往使用佣仆持名刺代往"。当时士大夫交游广,若四处登门拜年,既耗费时间,也耗费精力,因此有些关系不大密切的朋友就不亲自前往,而是派仆人拿一种用梅花笺纸裁成的二寸宽、三寸长,上面写有受贺人姓名、住址和恭贺话语的卡片前往代为拜年。明代人们以投谒代替拜年。明朝杰出画家、诗人文征明在《贺年》诗中描述:"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蔽庐;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憎嫌简不嫌虚"。这里所言的"名刺"和"名谒"即是现今贺年卡的起源。贺年卡用于联络感情和互致问
作为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丰富的民族传统节日是中国文化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每一个节日都有它的历史渊源、美妙传说、独特情趣和深广的群众基础。它们反映了民族的传统习惯、道德风尚和宗教观念,寄托着整个民族的憧憬,是千百年来一代代岁月长途中欢乐的盛会。 中国主要的传统节日有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冬至、腊八等等 农历节日: ◆正月初一:春节 ◆正月十五:元宵节 、壮族歌墟节、朝鲜族上元节 、苗族踩山节、达翰尔族卡钦 ◆正月十六至二十:侗族芦笙节 ◆正月二十五:填仓节 ◆正月二十九:送穷日 ◆二月初一:瑶族忌鸟节 ◆二月初二:春龙节、畲族会亲节 ◆二月初八:僳僳族刀杆节 ◆三月十五:佤族播种节 ◆三月十五至二十五:白族三月街 ◆清明节 ◆四月初八:牛王诞 ◆四月十八:锡伯族西迁节 ◆五月初五:端午节、黎族朝花节、苗族龙船年 ◆五月十三:阿昌族泼水节 ◆五月二十二:鄂温克族米阔鲁节 ◆五月二十九:瑶族达努节 ◆六月初六:天贝兄节、姑姑节 、壮族祭田节 、瑶族尝新节 ◆六月二十四:彝族、阿昌族、白族、佤族、纳西族、基诺族火把节 ◆七月初七:女儿节 ◆七月十三:侗族吃新节 ◆七月十五:盂兰盆会、普米族转山会 ◆八月十五: 中秋节、拉祜族尝新节、仡佬族后生节 ◆九月初九:重阳节 ◆十月初一:祭祖节 ◆十月十六:瑶族盘王节 ◆十二月初五:苗族姊妹饭 ◆十二月初八:腊八节 ◆冬至日:冬至节 ◆十二月二十三、二十四:祭灶 ◆十二月三十:除夕。 -------------------------------------------------------------------------------------------------- 中国节假日 2005-4-27 11:19:40 中国法定节假日 元旦 春节 国际妇女节 国际劳动节 青年节 国际儿童节 建军节 国庆节 中国传统节日 春节 元旦 元宵节 龙抬头节 清明节 端午节 中秋节 七夕节 鬼节 芒种节 夏至节 冬至节 祭灶节 中国宗教节日 塔尔寺灯节 肉孜节 古尔邦节 玉皇圣诞节 蟠桃会 开斋节 平安夜 圣诞节 圣纪节 妈祖节 中国民俗节日 国际钱江观潮节 岳阳国际龙舟节 扬州溱潼会船节 保定敬老健身节 洛阳牡丹花节 贵州杜鹃花节 大连赏槐会 军坡节 中国民族节日 那达慕大会 赛马节 转山节 雪顿节 沐浴节 芦笙节 姊妹节 龙船节 吃丑节 火把节 花王节 斗牛节 姑娘节 花儿会 收获节 那尼节 重庆苗族踩山节 中国时令节气 立春 雨水 惊蛰 春分 清明 谷雨 立夏 小满 芒种 夏至 小暑 大暑 立秋 处暑 白露 秋分 寒露 霜降 立冬 小雪 大雪 冬至 小寒 大寒 三伏 小阳春 击鼓催春 消寒图 中国艺术节日 中国艺术节 上海电视节 四川熊猫节 中国戏剧节 中国吴桥杂技节 风筝节 西安古文化节 三峡艺术节 天津国际少儿文化艺术节 冰雪艺术电影节 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 天津中国京剧节 中国文化节日 中国西藏文化节 海南国际椰子节 哈尔滨冰雪节 吉林雾凇冰雪节 北京龙庆峡冰雪节 自贡恐龙节 杭州茶文化节 中国丝绸之路节 海南岛欢乐节 湖北三峡文化节 中国经贸节日 旅游节 泰山登山节 青岛啤酒节 青岛海洋节 那达慕草原旅游节 绍兴黄酒节 中国豆腐文化节 广州美食节 重庆火锅节 中国广告节 上海茶文化节 大兴西瓜节 景德镇国际陶瓷节 桂林山水旅游节 重庆万盛旅游河流节 嘉峪关国际滑翔节 五台山国际旅游月 上海黄埔旅游节 苏州丝绸旅游节 张家界国际森林节 郑州国际少林武术节 黄山国际旅游节 大连服装 -------------------------------------------------------------------------------------------------- 还有: -------------------------------------------------------------------------------------------------- 美 国 的 传 统 节 日 New Year's Day(January 1) 元旦 Lincoln's Birthday(February 12) 林肯诞辰纪念日 's Day(February 14) 圣瓦伦丁节(也叫情人节) Washington's Birthday(February 22) 华盛顿诞辰纪念日 's Day(March 17) 圣帕特里克 Easter 复活节 April Fool's Day(April 1) 愚人节 Mother's Day 母亲节 -------------------------------------------------------------------------------------------------- 美国的传统节日 -------------------------------------------------------------------------------- 2005年2月10日20:57 1月1日新年(New Year's Day) 2月12日林肯纪念日(Lincoln's Birthday) 2月14日圣瓦伦丁节(情人节)(St. Valentine's Day) 2月18日华盛顿诞辰日(Washington's Birthday) 3月17日圣帕特里克节(St. Patrick's Day) 4月1日愚人节(All Fools' Day) 4月***日复活节(Easter)(一般指春分月圆后第一个星期日) 5月***日植树节(Arbor Day)(五月的第二个星期五) 5月***日母亲节(Mothers' Day)(五月的第二个星期日) 5月***日阵亡将士纪念日(Memorial Day)(五月的最后一个星期一) 6月14日国旗日(Flag Day) 6月***日父亲节(Fathers' Day)(六月的第三个星期日) 7月4日独立日(Independence Day) 9月***日劳动节(Labor Day)(九月的第一个星期一) 10月12日哥伦布日(Columbus Day) 10月***日退伍军人节(Veteran's Day)(十月的第四个星期一) 11月1日万圣节(Halloween) 11月***日12月25日圣诞节(Christmas)
近代中国的节日在短短的百余年间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其主要原因是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尽管中国近代节日的演化与西方文化的传播分不开,但这种变化对中国传统节日的影响呈现出不平衡的特点。同时我们还应该注意到,近代节日的演变,特别是西方节日和生活方式的引入,对中国传统的节日文化造成了较大的冲击,这更应使我们注意在引进外来文化时不能对传统文化一概否定,而应该对其合理成分加以传承和发扬。随着现代社会的日新月异的发展,文化融合在更大范围的地域内扩展开来,受了西方文化理念影响的人们在欢天喜地的过着各式洋节的同时,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则受到了不小的忽视,究国人对中国传统节日与西方节日的差异与看法,探讨当今局势与人们庆祝中国传统节日的方式以及重视程度,从而研究出加深文化印记对我们的影响与应对方案。希望以此来使人们加重对传统节日的重视以及传统文化的理解。将这些无法用价值来衡量的精神财富很好的传承下去。时下,西方的圣诞节、情人节、万圣节等节日在中国大面积普遍的盛行起来,但与此同时,中国的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在我们本国的热度明显不高,年味也不如小时候来的重了,不禁让人感叹。我们在接收外来文化、文明的时候不能把我们自己本身的传统遗弃,而是应该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摒弃掉传统节日中糟粕的东西,在传承中国传统节日的前提下,去感受、迎接西方节日的氛围,而不是一味地跟风,追求所谓的时尚。时下流行过“洋节”,研究其流行的原因、背景以及一些现实因素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发展自己的传统节日。面对西方文化的强势冲击,我国的传统节日文化日益受到人们尤其是青少年的淡忘。西方的圣诞节、万圣节等节日新奇热闹的庆祝方式,更受到年轻人的喜爱,这不利于弘扬我国传统文化的时代要求,不利于更好地将我国文化推向全世界。我们应该加大对我们自己国家的节日文化的认可度和参与,这不仅仅是抵制过度的外来文化的入侵,更是一种中国传统文化的良好传承与发扬。
当代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研究论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对论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论文是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一种说理文章。那么,怎么去写论文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当代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研究论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摘要: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它蕴含丰富的哲学思想与道德观念,是促进当代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文化精粹。本文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入手,深入地剖析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及其与大学生德育的缺失原因,并提出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的实践应用路径。
关键词:大学生;道德素养;中国传统文化;基本内涵
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及其当代价值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指那些经过实践及时间检验和社会择优继承检验而保留下来文化,至今5000多年的历史。她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与气魄之所在,不仅在中华民族长期发展的历程中起过积极的促进作用,在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其丰富内涵及当代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推行仁爱原则,注重“礼”节,有助于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仁爱”思想早在很久以前就已经存在了,孔子将其提升到了一个极其重要的位置,成为孔子思想的核心理念。正是由于孔子的提倡,才使得“仁”位于“五常”之首,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孔子的仁爱思想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体现了一种朴素的人文观念。如果说“仁”是内隐的,是一个人内心的道德情感和要求,那么“礼”则是外显的,是人际关系的道德规范,能够侧面映射出了一个人的仁德。孔子言“人而不仁,如礼何”、“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乎”,孟子云:“辞让之心,礼之端也”,这些思想均与现代社会道德文明建设相一致,它提倡人与人之间应互相尊重、自省孝亲、感恩社会,有助于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2.主张正确的“义利”观,强调恰当处理义和利之间的关系。义者,宜也,在传统文化中,指道德、精神的原则,而利指个人的私欲。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以义为上,提倡“见利思义”精神。以义为上的理念涵盖了以下几方面的内涵:首先,求利务必要以受义为前提,先义后利。其次,求利的同时还需遵循义的标准。。恰是由于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以义生利”、“舍生取义”,才形成了中华民族先义后利、以义为上的优秀品质,才使得“义”成为众所周知的基本道德准则。
3.强调正确的“信用”观,有利于培养诚实守信的价值观。信者,诚也,它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五常”之一,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代表着最基本的道德准则。诚信是人立身处世之本,是人与人之间相互沟通、相互信任的桥梁与纽带。《论语》云:“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民无信不立”,孟子曰:“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中国传统文化强调正确的“信用”观,有利于培养诚实守信的价值观。
4.倡导“天人合一”的思想,有利于树立尊重、崇尚、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天人合一”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有着非同小可的地位,它蕴涵着朴素的唯物辨证法的思想。从哲学的视角看,“天人合一”思想认为“天人”皆有德,宇宙不仅是一个物质领域,更是一个生命领域、精神领域和道德的领域。天,即大自然;人,即人类。从人与社会的关系而言,它指出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辩证、和谐统一的关系,指出了人是自然的一部分,要归本于自然,要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能够不断顺应自然的发展规律,从而达到天人相融、天人共乐的理想境界。这种理念在当今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极其严重、生态危机成为全球隐患的当下,何等意义,不言而喻。
二、当前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及缺失原因
当前,尽管各高校已经加强了对大学生关于传统文化的教育,可是我国大学生关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还不尽令人满意,譬如大学生学习传统文化意识淡薄、兴趣不浓、高校关于传统文化教育内容的系统性不足、大学生价值观扭曲、传统道德观念淡薄等。
分析具体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是大学生自身的因素。当今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不充分,学习动机不足。在应试教育机制的影响下,他们往往更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而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往往只是敷衍了事。而且他们心理发育尚未成熟,是非分辨能力还有待提高,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尚未稳定,好奇心重,易受到外界新奇环境的干扰。尤其是在当今,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的推进,各种不同文化、价值理念冲击的影响下,他们易受到各种消极文化思潮的影响,进而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抵触情绪。其次是社会环境的影响。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就不停地受到西方文化的的强势入侵,在这样的社会大环境中,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信心、自豪感急剧下降。而且对于当代大学生传统文化的教育,还没有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的合力。再次是由于高校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缺失的影响。由于受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高校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如高校往往以应试教育为导向,片面地强调成绩与分数,轻视了传统文化的教育。此外,由于受功利主义、实用主义思潮的影响,我国的高等教育体现了浓厚的科学主义与功利主义倾向,重视工科等实用学科,注重科研水平的提高,而传统文化教育则受到了一定的忽视。
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的实践应用路径
1.更新教育理念,合理设置课程计划。俗话说,理念要先行。要加强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首先要更新教育理念。要让学生、家长、学校及全社会认识到传统文化的价值,转变智育至上、唯实用主义的倾向,重视大学生关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如今,高校关于传统文化教育大多隶属于通识课程,以选修课程方式来进行,由于许多大学的教学管理机构及大学生本身对于通识课程、选修课程的认识不足。相关课程往往缺乏有效的教学效果评价机制,出现了教学流于形式、随意性大、效果无法评估等问题。因此,高校还需合理设置课程计划,建立一套完善的传统文化教育教育教学体系与良好的教育教学手段。
2.创设优雅的校园环境,营造传统文化育人氛围。传统文化教育不能只依赖于课堂教学这一途径,还需通过各种方法与形式来帮助大学生亲近、了解传统文化,而良好的校园文化是一种不可忽视的教育力量。众所周知,校园环境是承载文化精神的载体,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离不开高雅的校园环境,因此,高校要以创建优雅的人文环境、营造传统文化育人良好氛围着手,以创建优雅的校园文化环境为载体,将传统文化元素尽可能地带入到校园环境建设中去,让大学生充分认识、认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使当代大学生置身于一个有着浓郁中国文化风情与韵味的融合传统与现代的优雅校园,时刻感受优秀传统文化软环境的滋养,从而提升他们的文化品位,培养健康的人格。
3.开展传统文化主题教育活动,注重寓教于乐。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应以文化经典为主要内容,力求专精结合、循序渐进,注重寓教于乐、引导启发。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多为文言典籍,可能会使初学者产生枯燥无味之感。古人云,“人若志趣不远,心不在焉,虽学无成”。因此,高校应通过开展各种关于传统文化的主题教育活动,以贴近学生生活的形式,寓教于乐,把传统文化的魅力尽可能的展示出来,努力使原本枯燥无味的传统文化教学变得兴趣盎然。
参考文献:
[1]窦坤,刘新科.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及其传承[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3):115-119.
[2]李佑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管窥[J].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9(02):82-84.
[3]张载.《张子全书》(卷六),中华书局《四部备要本》,页2.
摘要: 本论文以高校大学生人文素养培育为中心展开研究,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中把握时代内涵,通过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与应用研究,探索新时期大学生文明素养教育模式的新空间。
关键词: 传统文化;大学生;文明素养教育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面对日益驳杂的新媒介环境,大学生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相较以前发生了剧烈变化,受西方思想观念、生活方式、价值取向的影响,大学生的思想意识领域呈现多元化趋向,集体认同感削弱,而传统文化、民族文化教育缺失,使得青少年文明素养的教育模式出现了困境。关于传统文化与青少年文明素养的关系,近年来国内研究大多倾向于将传统文化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资源及育人载体等进行论述,传统文化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及手段,成为辅助性的教学工具。然而,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作为文化性符号在承担其文化表象作用的同时,也肩负着育人功用,在传统文化视域下探究青少年文明素养教育新模式,对当前高校所面临的九零后大学生文明素养教育困局的突破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一、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价值和影响
教育的目的在于提升个体的文明程度及修养层次,而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历史积淀的精华,在建构中华民族价值观、道德伦理体系、提升个体文明程度及修养层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美国当代社会学家爱德华希尔斯认为,传统是围绕人类不同的活动领域而形成的代代相传的行事方式,是一种对社会行为具有规范作用和道德感召力的文化力量,同时也是人类在历史长河中的创造性想象的积淀,它包括物质产品、思想观念、惯例和制度。传统文化作为人类教育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而高等教育则是当代肩负文化传承的社会机制,承载着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作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以时代的要求为依据,将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渗透到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中去,将传统文化与弘扬民族精神、培育大学生自强自立的精神境界、完善大学生人格修养等融合,实现并发挥传统文化在新时期具有时代内涵的育人功用。
二、探寻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文明素养教育的内在联系
文化是一种文明所造成的生活方式,文化是人们在创造文明过程中创造的不同的生活方式,从广义上讲,文化与文明相伴而生,二者具有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传统文化精神与文明素养教育的内在机制具有互通性,“没有一个民族的道德文化是从真空状态突然发展起来的,传统是整个文化中根深蒂固的大本大源。”2传统文化作为整个民族的社会实践经验的凝华,内容涵盖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各个门类。传统文化中所彰显的忧患意识、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等,与大学生文明素养中的国家责任意识相映射;传统文化中的诚信观点,与大学生正确的诚信观相联结;传统文化中谦恭礼让、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精神,与大学生文明的交往观相关照。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不容忽视,而大学生文明素养教育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传统文化的影响密不可分,可以说传统文化精神在今天依然具有时代意义。传统文化资源与文明素养教育内涵互为映射,也彰显了传统与现代的辩证反思,九零后主体生长于新媒介环境下,呈现出多元化的思想意识倾向,而传统文化、民族文化缺失造成的历史虚无主义,使得九零后大学生的道德文化生态呈现出断裂现象,探讨传统文化与文明素养教育的内在联系,寻求当代大学生文明素养教育模式困局的新途径则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传统文化视域下开拓大学生文明素养教育的新模式。
在传统文化的传承中充分关照大学生文明素养培育的现实环境与精神特质,开掘传统文化资源的同时实现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的融合,在教育形态中,不拘泥于思想道德修养等理论课的单一平台教育模式,不断拓展大学生传统文化视域下的文明素养教育的多渠道发展。
1.整合经典传统文化资源,发挥文明素养教育时效性。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日趋复杂,新思想的产生带来了教育管理的真空状态,单一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无法负载新时期大学生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教育的重任。而“传统文化具有巨大的思想统摄性,可超越地域、阶级、党派、种族、时间的界限,产生巨大无形的文化整合力量。”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多元思想,具有潜在的美育功用。传统文化中儒家提倡“贵和尚中的和谐思想”以及“恭、宽、信、敏、惠”五德与当代的文明体系构建也有互通之意,整合传统文化资源,发挥其德育、美育功用的时效性,是当代大学生文明素养教育亟待开辟的新途径。
2.促进传统文化资源与新媒介传播相融合,创建高校文明素养教育的新语境。九零后大学生在新媒介传播影响下,对于价值观导向等教育手段、教育方式提出了更高要求,传统文化的内涵教育受到了图片化、快餐化的消费主义文化的冲击与解构,如何利用网络媒体资源承载传统文化的育人功用,开辟高校文明素养教育的多元空间,即时有效地解决大学生价值观认知目标模糊、自我管理意识单薄、自我约束能力较弱,成为完善新时期传统文化视域下大学生文明素养教育的重要课题。在新媒体形势下探讨高校文明素养教育的深度发展,促进传统文化资源与新媒介传播的融合与发展,对创建高校文明素养教育新语境具有重要作用。针对新时期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传统文化现代性式微、九零后大学生价值观多元复杂性等现象,明确传统文化对大学生文明素养教育模式的价值影响及作用等,探讨传统文化现代性过程中对青少年道德进程的新要求及文明素养教育模式的新思路,以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内在联系,对实际工作中大学生文明素养的科学化、规范化等教育理念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注释:
1.[美]爱德华希尔斯.论传统[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2.范英.社会公德概论[M].深圳:海天出版社,.
3.李大伟.基于传统文化维度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探究[J].德育天地,2012,(2).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几千年的历史,是勤劳的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是培育民族精神与民族素质重要的精神财富。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之中,不断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并深刻影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当前的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面临着困境,需要采取有效的对策,提升大学生传统文化的基本素质。
关键词: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困境;对策
一、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面临的困境
1、教育手段的局限性
中国当前的教育体制从本质上来看,还是应试教育。对大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主要是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由教师不断讲解和学生课后自学来不断获取的,但是从课堂上所接受的知识毕竟还是十分有限的。从大学语文的教材可以看出,大多数课文是古代文学名篇,但数量少,有的还是阅读课文,教师一般不会进行详细的讲述,学生掌握自然也就存在一定的难度,并且其在编排上存在着衔接的问题,很多篇目比如《蜀道难》和《将进酒》等名篇在中学阶段已经出现过,大学教材中还会继续出现。很多大学生对古代传统文化的了解仅仅停留在对古代文学名篇篇名的认知之上,在对传统文化教育进行考核之时,很多大学生采取复制粘贴的方式来对待,其缺乏程度令人堪忧。
2、教育定位的不科学性
大学生进入大学以后学校关注的是学生专业课的学习与学生今后的就业情况,并没有重视传统文化方面的教育。这导致很多大学生除了将主要的时间放在专业知识的学习方面,还要抽出时间去考各种证件,比如四六级外语证、计算机等级证书等,这种实际情况导致很多大学生即使想去看传统文化方面的书也没有时间,长此以往,很多大学生不仅是淡忘传统文化知识,甚至会认为传统文化知识在当代没有什么实际意义,这导致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之间的鸿沟,将传统与现代分割开来。
二、 提高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实效性的对策
1、多管齐下抓传统文化教育
首先要加强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方面的教材编写工作,编写适合大学阶段使用的大学传统文化方面的教材。其次,教师要鼓励大学生多读书。教师作为传统文化教育的引路人,需要不失时机地向大学生推荐优秀的传统文化方面的书籍,让大学生自己去选择感兴趣的读,并通过网络、电话和座谈会等多种形式与大学生开展交流,让大学生对古代传统文化感兴趣,并加深了解。最后,对于传统文化的考查,要从实际出发。教学的真正目的是让学生将知识运用到实际之中去,并能为以后的生活提供理性的支持,这就要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考核之时,注重将传统文化与时下文化连接,让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也能在当代发出光彩,重振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信心。
2、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紧密结合
一所好大学看的是其文化的底蕴,这一文化底蕴,是在不断地继承与创新之间形成的。大学生在进入大学之时,其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等还没有定型,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帮助大学生去形成自身的“三观”,而传统文化教育是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理念,教育了无数大学生不断去积极进取。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一定时代精神的精髓,其形成的过程必然会带有那个时代的印记,但是不同的时代已经给传统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赋予了新的时代内容。传统文化的精髓是其所包含的文化范畴方面,其内容则因不同时代的生产关系与生活方式的不同而发生着变化,所以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之间不存在一个大的鸿沟,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连接的关键点就在于古为今用,不断去发展创新,在传统文化之中注入新时代的气息。
总之,对大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还存在着教育手段的不科学性与教育定位的不明确等不足,面对现实之中存在的困境,应采取多管齐下抓传统教育、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紧密结合等措施,将大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工作当作学校的重要事情来抓。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必须让全体大学生树立传统文化方面的意识,肩负起现代化建设与中华民族振兴的重大使命,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苏宝梅.论传统文化与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J].山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1).
[2] 陈晓芸.当代大学生传统文化现状综述及原因分析[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
摘 要: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重要的文化瑰宝。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辩证地看待中华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规范日常教育,重视契机教育,引领大学生深入领会和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儒家学说
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攻坚期,这是一个破旧出新的时代,也是一个价值多元的时代。一句话,这是一个大变革的时代。随着现代化的铺开,各种外来价值体系的冲击及本土道德价值体系依托的本体即儒家文化的弱化,造成部分人价值观扭曲、精神失落,甚至道德败坏。青年大学生作为易感人群,容易受到多元价值观的影响,如何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是重要课题。
一、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性
1.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要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重要的文化瑰宝,是华夏儿女智慧的结晶,是几千年的中华文明沉淀在历史中的养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成、积淀有效地调节着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引导着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协调天、地、人之间关系的一副良剂。以儒家思想为例,儒家思想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儒家学说的精华思想中包含不少优秀传统文化,它是内圣外王、以仁为内在要求,以礼为外在规范的思想体系。虽然儒家学说集糟粕与精华于一身,但是孔子的儒家思想强调内心道德层面的自身约束,强调由己达人的社会实现模式。这种道德层面的约束,内修“仁”,外靠“礼”,通过“仁”、“礼”实现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给力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2.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的现实要求。根据抽样调查显示,93%的学生是热爱祖国,奋发向上,进德修业,拼搏进取的。他们理想信念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度认同;他们勇于拼搏,重视能力的提升和品德的锤炼;他们积极活泼、思想开放、富于创新意识。然而,随着全球化迅速发展,市场经济的深化转型、社会格局的急剧变革及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受到其他价值观的影响,出现责任感不强、自我意识突出、自我约束能力弱、意志品质薄弱、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大力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显得尤为重要。
二、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策略分析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立身之本,一定要从儒家思想中汲取有用的养分,重新构造适应新时代的价值体系,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1.规范日常教育,引领学生从读书交流中感受优秀传统文化。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以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磨炼坚忍的意志品质为重点,制定《实施方案》、《管理规定》和《学生行为规范》,对学生日常的优秀传统文化学习活动提出具体要求。积极开展励志读书活动,要求每人在大学期间阅读30至40本课外优秀传统文化书籍,每月至少上交一篇读后感,参加一次读书心得交流活动;积极开展专题讨论活动,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围绕当前时事政策、社会热点问题和大学生成长成才普遍关注的问题开展讨论,要求每人参加一次讨论活动。通过健全管理机制,推进阅读活动常规化、机制化,化被动为主动,激发学生阅读交流的兴趣,引导学生自主、自觉地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怡情养志、励志成长。
2.重视契机教育,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修养。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国学经典、励志成语、名言警句等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承载着中华儿女的美好希望,传递着催人奋进的正能量。可以定期开展“国学经典知识大赛”、“励志成语大赛”等教育实践活动,引领青年学生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怡情养志,励志成长,进而深入领会和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注释:
①鲍鹏山.论语新读[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
参考文献:
[2]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辽宁教育出版社,2001.
[3]曾程,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儒家思想精华的传承研究[J].人文论坛,2014.
关于中 诸葛国传统节 文库日的 帮你毕业设计 完成论文时间及预期结果结果怎么写!
传统文化是中华上下五千年所积淀下来的文化~感觉有很多很多点可以写~你可以看看(心理学进展)、(社会科学前沿)等等这样的期刊论文吧~找下这类的论文好好学习参考下
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在很长一段时间,没有任何问题。到了现代社会,在中国与西方文明的碰撞中,我们开始了自己的民族传统文化的反映,并在很大程度上调整传统文化。然而,这样的反思,是一个非常困难的过程向前发展。前进的障碍,有时甚至倒退。因此,鸦片战争到年底160年,但反映的传统文化仍然没有根本性的突破。这种情况下,在世界上,什么都没有,也使许多人感到疑惑的大奇。 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是如此的困难,也有不利的政治环境的原因。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国的政治家的思想和文化的角度来看是比较保守的,思想文化专制主义,容易产生心灵的共鸣。中国传统文化的思考,有一定的向前突破,也将永远是一些甜头的特权政治的政治家,从幕后跳出来,要打击与政治权力。现代一些军阀,在全国大肆宣扬孔子的崇拜吗?了解思想和文化,但也干涉的思想和文化,反映了中国的传统文化,是难以前进的重要原因。 传统的中国文化,一个复杂的,是原因之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千多年的历史。很长一段时间,在其发展的每一个阶段,应该补充一点,这样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成分是非常复杂的。有很多好东西。有很多事情糟粕。往往是在一个混合的精华与糟粕。这使人们感到困惑:想说爱你,是不容易的。因为很明显太颓废的成分。想恨你,恨他们。因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很多宝贵的东西。 说,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复杂的这一特性,使我们的子孙后代是很尴尬的。也很难提前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 这篇文章的作者谈一些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和未来发展方向的点。在写作的过程中,所作出的努力一些自己的新想法,这样有可能扮演重要的角色。 (a)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点和缺点,我们必须把握方向,为人类进步。 人类社会不断前进,前进,在政治上,以人为本,直到后来中国部署,重农重商主义的经济表现,直到后来市场经济,思想和文化的表现要尊重其他人的想法,思想自由直到后来,待人,关心人,关心人,直到后来的尊重人的价值和尊严。 中国古代有一个以民为本的思想。商周时期,“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孟子说:“人是社稷次之,君为轻。”荀子说:“水能载舟,水翻船。”这些思想和进步。对生活的态度,司马迁那种逆境和热情,苏不羁的一个哲学的头脑,张恒,徐爱的那种对真理的执着,孟子“培育道德精神”伟大的诗人“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野心是一个健康的精神境界。走向自然,命运上,荀子天堂“刘,刘禹锡”天跨赢得“王师傅”相天,使生活“中都含有人定胜天思想的辉煌。对待个人生活的权利和自由,“古诗十九首”和阮籍“咏怀诗”关注生命的意义,“世说新语”肯定个人的价值,“红楼梦”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热烈追求的梦自由恋爱,在中国的传统思想文化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在处理个人和社会,“上升和下降的世界,每个人都负责,”国家家庭事务和世界事务,和照顾,受到拒绝莲花国家“,”先天下之忧之忧而忧,在世界音乐“,”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非常高尚的精神境界。处理人与自然,“脊柱敕四川”,“岳阳楼记”,“春江花月夜”等文学的作品,但也反映了我们的国家和性质之间存在的特殊的感情。戈登长江,高呼“河白天和夜间流量顿生一种自豪感。专业登山,阅读“一览众山小,突发性和毁灭性的拼搏精神。腾王阁许”滋阴“高地迂回的日子,觉得宇宙是无限的,并生下了一个慷慨的。那么厚,所以不屈,如此之强,也只安第斯国家的身边!但是,像其他国家一样,中国的思想和文化糟粕。由于长时间在几年的时间,没有及时清洗,浮渣堆积起来的,一个很大的伤害我们的国家,女性有独特的人生价值?男人的附庸。每个女人都应该是很高兴生活在现代,生活在古老的悲哀。不仅如此,妇女和男人都不是独立的生命的价值。大和小官僚,以及无数的百姓在葡萄牙语皇权和压力,他们可能是苗条的,怀疑的,反对的,但然后,他们永远不会有这个想法的生活,甚至高呼“拯救国王,长住的荣耀。马克思这一独特的社会现象,轻蔑地称为“普遍奴隶制。崇高的创新主张的一代不如一代,但推崇的保守的变量“的日子,可变不可变的,法律的祖先”。在千百年来,政治制度,意识形态,科学和文化,一直难以取得进展,并最终在现代社会中不可避免地落后于国际社会。一方面是皇帝的三宫奢侈米兰72居民腐朽的官僚的贵族压迫人民,掠夺人民,另一方面主张“君子于义,人理解立”,“君子忧道不担心穷人的“平民商业或其他方式寻求更多的物质利益,各种抑制。即使难以进一步提高的标准,人民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损失。制止个性,压制思想自由,压制合法的个体生命的欲望。哪个人特立独行的人,说:“好事不受惩罚的,领导的国民,虽然很多,但在现实中,成千上万的人脸,有胆有识的人百无。新的想法”鸣鼓征服。正如著名的话,“受害者的原住民”,“诛灭十支派。在家听父母的,听长辈,在乡镇,然后听的话在社会上的官僚主义,以及所有的官僚你听皇帝的婚姻,个人,并服从他们的父母。否则,它是“离谱”,上涨了一起和切割。自给自足,夜郎自大。缺乏对外部世界的关注。虽然击败了在鸦片战争中,仍然不肯认输,不肯伸出援助之手,与天朝上国本身严重的有价值的东西,学习别人的文化。失败了一次又一次,并且还没有从中学到了什么,而不是他们自己的系统缺陷痛加改革,全面刺激自己民族的生命力。伤疤忘了疼,这是无数愚昧,落后,抑制人性的障碍如此之大的发展也!如果一个人没有足够的抵抗力,生活在这种文化的环境中,他们的想法,我们怎么能不降低,怎能不扭曲自己的个性?同时,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但也不可避免地在这样的情况下,良好的市场能力,欺,另一个背景方兴未艾;浑浑噩噩,平庸才华,诚信,善良,充满野心,残疾人士,但往往是一个英雄有用武之地,郁郁终生。不是优胜劣汰,而是生存的永平,商业敏锐度,表面光滑,平庸一生平安;适者生存,消除,社会作为一个整体是逆淘汰的现象 - 几乎哪朝哪一代是真实的,除少数情况外,与罕见的例外! (二),以反映传统的优点中国文化,有一个比较的视角和方法来看待这个问题。不知道事情的真相,只是舒适的山。中国文化的自卑,孤立的,它是很难得出正确的结论。中国传统文化,应与其他国家相比,文化的国家。相比较而言,了解各自的长处和弱点,并得出正确的结论。这里主要是比较传统的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这是近两个世纪以来,这个问题的学者的极大兴趣。与西方文化相比,中国传统文化有它的长处。“独在异乡是一个陌生人,每逢佳节亲妈妈手中线,游子身上衣,高贵的中国人一起度过的家庭,这往往是小于西方文化,主要是我们生活的温暖支持,我们克服各种困难。吾非不能用鸟类和动物一起同组,他死了的信徒,谁“,”舞确定的影子,似乎有什么在世界上,中国人喜欢现实中关注现实,在很大程度上克服虚无主义的损害人的灵魂,带给人们关注的现实,他们的日常生活的建设。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中国人民没有屈服,面对生活的挑战,始终保持一种信心,士气和顽强不屈的精神。”仁者爱人。中国人往往注重的道德,人的友好态度,对其他民族的友好态度,为建立国内社会秩序,在国际社会的良好秩序,以建立它的作用是积极的。具有较强的想法的国家和人民的贡献。霍从马远的死在战场上,“匈奴未破,为什么回家”曹操“酒王大师,人生几何长岭”韩秦时明月,反映存在这样一个强烈的企图心。与自然也有着天然的共鸣:“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人忙桂花下降,超过一个月的安静的春天”,等等。 远远落后于所有这些都是西方文化。的时代,世界的文化,最终是难以阻挡的任何保守势力。这些中国传统文化的优势,势必将成为一个非常宝贵的世界文化的一部分。 但是,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在漫长的历史,古老的封建社会的文明和它的背景。严格来说,在文艺复兴之前的西方文化,逐步形成了资本主义文明背景。古希腊文明的复兴,已被赋予新的内涵,方能彻底批判的中世纪的文明。强烈的色彩的封建文明,资本主义文明的强烈的色彩,这就决定了它不可避免地在许多方面已经落后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心脏地带,也有弱点。 试验概述方面的问题。 传统中国文化中的个体生命,自由和尊严,说够了。更多帝国的权利,而不是人的权利,优越的权利,而不是权利的下属单位的权利,而不是个人的权利。现代社会学,社会的活力激发个人的主动性,从每个人的价值和尊严的社会尊严受到尊重。中国传统文化的做法,很明显,这两种文明的发展表现背道而驰,必将阻碍社会的发展。 治疗的思想和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千方百计限制思想自由的,一个人在从事。要求人们思想高度一致,与官方意识形态。否则,视为离经叛道。这使得很难发展新的思路和新的视角。西方坚持思想自由的。各种学术相互间的自由。因此,几个世纪以来,西方思想和文化的卓越的难产,一个又一个新的学术成果,世界叹为观止。 有人说,中国传统文化中,儒,道,佛共存,为什么说是没有思想的自由,它是一个人吗?儒家,道家,佛教是不反对,确实是三个方面的想法皇权政治与佛成相比,儒学,修身,比路,其中的3个。儒家的正统地位的法律代表皇帝的话不能质疑,不能挑战。除非下降的政权,或崩溃的情况下,儒家的关键,威权主义的政治思想只微微抬头的日期。 处理社会矛盾,传统的中国文化崇高人治。相反的合法权益。误判是普遍存在的。西方崇高的法治,在高贵的宪法和法律的社会作为一个整体的权威。既维护了公民的权利和自由,并最大限度地减少社会成本。 在人才选拔模式,西方文化注重公平竞争。这使得优秀的人才,能够提供其他的人想建立一个公平的机会,人事代谢工作,以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人才选拔模式是不是科学,是不合理的。干部队伍是“官选官”一选到一个新的水平。客观上助长各级干部,不要把重点放在人的行为,但为重点,以满足更高层次的法令。选择公务员,但也缺乏透明度,公开性。这使得人员整体素质不高,效率低下;的猖獗的腐败,挫伤了大量的人的积极性,开拓进取。 的发展,西方文化,科学和民主的道路上。科学,不仅强调科学和技术,包括尊重客观规律,尊重真理。民主选举的国家机关,人民和适当的监督。西方社会数百年来一直充满活力的前进。中国传统文化是人类的感情和集中。卫生部部长,北京市市长在处理SARS的工作,严重失职。在相对完善的法律体系的国家,可以处理的法律制度。但是,中国在这件事情的处理,但它是很费劲的。这种情况在中国非常普遍。每一起腐败案件中,有很多的活动在后面,找人说情。不是人类,他们没有完成任何事情。解决方案的各种事情,如评职称,重大问题的项目,各种奖项,都离不开人。收藏是万金油的社会功能。集中的权力,这种权力单独林,由领导说了算是什么。其结果只能是脱离民意,用自己的方式,即使是私有的,公共部门的挂羊头卖狗肉个人。这会带来沮丧的人的支持,破坏社会的正常秩序,损害广大市民的根本利益,最大程度地在维护极少数的特权利益阻碍的不断发展,国家作为一个整体。 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一个重大缺陷。一般来说,我们的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相比,落后的阶段。换句话说,西方文化经历了一个完全现代化的阶段。我们的国家是没有经历过这家现代化的阶段。至少可以说,我们的现代,很全很不成熟的阶段。 (三)新时代的要求,以适应社会发展新的时代新的文化,我们必须建立一种新的文化。更多的人的生命,更高尚的境界,从而推动我们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新的文化应该怎么办?的人都在关注这个问题。有一件事是肯定的,它应该是一个更好的远远超过文化。 - 这还用说!人们说。 我说OK,这样几层意思。 将是更深刻的认识自然和社会。新的文化是建立在对外部世界的知识的基础上,很少有人知道,但根据他们自己的社会,自然有更深刻的了解的基础上。文化,无知的基础上,对个人和社会的无知不能带来真正的幸福。 这就要求个人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破除各种迷信,教条主义,勇于探索一个正确的认识。同时要求社会倡导思想自由的真理,强调科学和文化事业的发展,促进尊重。 二,新的文化,必将对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 在个人生活的进步,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是分不开的。继续推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始终是每一代人的责任。新的文化,但也是必要的,以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 因此,在新的文化建设,必须促进社会的责任,鼓励人们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的个人利益的基础上,要引导人们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以维持正常秩序社会,必须使人们获得更多的知识,科学和文化,培养和激发人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创造更加良好的劳动成果。 新的文化必须大力弘扬人的价值和尊严,尊重人的合理需要。 人是世界上最杰出的生命,是万物之灵。应该是狮子,活着,气昂昂,应充分尊重。对人的尊严,和其他的东西以外的其他人的海拔,尊严的力量,是不允许的。人对人的权利和自由都是平等的。任何一个人,任何侵犯他人的尊严,侵犯他人的权利和自由,都是不允许的。新的文化,必须唤起他们生活的尊严的感觉!激发热情,他创造了一个生命!唤起的爱,他尊重别人的生命的价值。努力做一个大写,大写的生活。 ,我们还必须考虑人的需求,并建立适当的精神文化产品。无论是优雅的,另一种流行的,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了人们的需求,精神文化产品,必须是没有生命力的。 (四)继承,借鉴和创新,主动融入世界文化,中国文化未来发展的唯一途径。 中国新文化的建设,也就是常说,要坚持继承,吸收,创新。 继承是必要的。许多有价值的东西,反映的事物的性质和法律,或反映了中国人民改造自然和社会,一些高贵的气质,应该继承传统文化。但反对??无限拔高。中国传统文化是在特定时期形成的,必须有它的时代,任何夸张的局限性是错误的。 多年来,一些人看到的变化,孔子的“论语”,禅宗思想的结果,这本书的价值,这是一个很好的事情。但盲目崇拜他的最好的赞美,从此走上了一个十字路口。有些人甚至看到西方文明会见了一些挫折,他们把主张:西方文明已经破产了,儒家文明复兴是大势所趋!这是一个纯粹的幻觉,无知和可笑的。是中国文明焕发了青春,但从来没有儒家文化的复兴,但在科学,民主,尊严和价值的高尚的人,一个新的中国文化。 同时也学习和借鉴。站在整个世界的文化的角度来看,互有长短的世界人民的文化,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其他人可以向我们学习,我们也可以向别人学习。其他的不要到我们这里来学习,是别人的愚蠢。我们不好好学习的人,我们的愚蠢。学习是从来没有失去面子的事,但一个聪明的表现,一个追求进步的表现。善于学习别人的优点,以赶上别人,比别人多。即使他们有比别人多,我们必须继续向别人学习,因为人们会在某些方面,做得比我们更好。 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国情,学习不能复制。这是肯定的。区别吗?人口生产力起点低,文化教育落后,人均资源占有量,这种特殊性。然而,有许多方面是相同的。 :要发展经济,必须是科学的,民主的,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尊重人的价值和尊严的,道德的和法律。因此,其他人更成功,在这些地区,应积极借鉴。 有些人很容易理由和外国国情,尽一切可能去学习先进文化的人设置障碍。中国和外国的国情不同,中国不能搞市场经济,不能崇高的人权不,普选不提倡思想自由的,不能搞股份制,等。这是不是自己的国情如此多的关注,因为它是自甘落后。许多其他的先进文明成果,被排除在外的侧面。谁伤害?伤害自己民族的未来,损害最广大人民的切身利益。这种错误的思想来指导我们的文化,建设我们的国家和世界先进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小,但不可避免地增长。 在我看来,人类社会作为一个多民族组成的大家庭,携手并进,是最明智的。你看我是怎么做的,我也看你是如何做的。你学到了一点东西给我,我学到了一点东西给你。所以,人们会变得更加聪明,更加成熟。人类的文明,这种方式向前发展,为了更好地发展,同时也各族人民进步得更快。 创新中。创新是事物发展的关键环节。没有创新,不至灭亡,旧的东西,新的东西不会,世界从来没有站在原地,无法前进。文化只有继承,或只在向别人学习,是不够的。还必须不断创新。 创新是不容易的。有一定的文化积淀。根深蒂固的。文化积累是根,基础不扎实,不长出新的分支。即使动土,但也长长的能力不强。 明确的方向。错误的方向,而不是创新,但老式的,复古,前功尽弃。必须通过各种雾,把握文化发展方向。在这个方向上,在最后的分析中,和社会的发展趋势是一致的,以人为本,以人为本,与我们的价值观一致??。 3有一个宽松的环境。摩擦的东西存在,发展,新的东西不能被视为洪水猛兽,并鼓励不同的思想和文化自由的冲突。 第四,我们必须具备的勇气和毅力。在新的文化取代了旧的文化,并非一帆顺,难免会遇到的斗争。这是不能分开的政治家的勇气,也离不开有识之士的顽强斗争。毕竟,整个民族的勇气和意志。旧文化不能代表社会进步的方向,只要新的文化是持续不懈的斗争,尊重事物发展的规律,它最终将能够获胜。 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并已超过100年。总的印象是太慢了。几个亚洲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速度远远超过我们。这可能与他们直接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便于接收器属于资本主义国家的西方世界先进水平的成果。直接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我们以开放的心态在很长一段时间无法理解的马克思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文明一直保持着高度警惕,不积极学习西方文化的先进成果,结果反过来损害传统文化现代化的过程中,在我们的国家。 但是,中国传统的民族国家,现代国家的步伐,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难以阻挡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尽管不平坦的道路,但它最终完成。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国内改革的深入和国际交往的增加与国外,我们将以更加开放的态度,我们会认识到文化发展规律的深刻,各种特效的障碍,中国的现代化传统文化,逐渐被打破,这将大大加快的过程中,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 在这里想谈谈自己的细浅的想法对国家的热量。 10年代出现了国学热,出现了一些国学大师。然而,我发现有些人就是国学谈中国文化,已经进入了十字路口。时代已经变了。应该站在今天谈论中国的文化,并研究整个世界的文化背景。要研究中国文化,必须精通西学。有必要了解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中国现代文化的家,我们必须同时也是一个现代的西方科学家。这样一来,他研究汉学,真的来了,更全面,更成熟,以及相关的结论。要研究国学必须研究春秋科学,大唐,文学,鲁迅文学。是永恒的罪学习中国文化,其实我已经成为一个罪人。
从发展方面来说的话,中国动漫还只在探索阶段。而日本已经到了细化阶段。
可以从这些方面来谈: 1.谈起动漫你首先想的是哪个国家的?哪部作品? 2.让你记忆犹新的动漫有哪些? 3.这些动漫最吸引人之处在哪里? 4.知道哪些动漫杂志?及相关产业? 5.你知道哪些中日动漫家? 6.请你对你喜欢的动漫的“人物、造型、情节、色彩、音乐”进行排序。 7.中国动漫在上诉方面有哪些缺点?请也进行相关排序。 8.你觉得动漫的教育意义是否重要? 9.你对中国动漫有什么期望?例:1.谈起动漫你首先想的是哪个国家的?哪部作品? 如果是『动漫』而不是『动画』的话,那么当然会是日本。 作品:ANIPLEX《地狱少女》、SQUARE ENIX《Final Fantasy VII·Advent Chlidren/最终幻想7·圣子再临》 目前就这两部比较在意(注意:片名前面是制作方名称) 2.让你记忆犹新的动漫有哪些? 这就比较多了,因为欧几乎是不看漫画的(也就是所谓的脱漫族),所以就对动画关注的比较多,像上面提到过的的两部,还有《数码兽拯救者》、《寒蝉鸣泣之时》、《彼氏彼女的事情》、《Air》、《库洛魔法使》、《遥远时空中》系列、《水果篮子》、《蔷薇少女》、《圣枪修女》、《EVA》、《备长碳》、《Fate stay/Night》....... 3.这些动漫最吸引人之处在哪里? 故事的内容,有一些完全是因为下载了,或是名声在外就试着看完了,但是通过不断的尝试、了解、感动,慢慢觉得其实一些日本动漫的故事真得相当有深意,想去了解,渐渐自己就接受了那种文化。而且欧觉得很重要的一点是,不断地看新的动漫,可以体会当很多不同的人格和世界观,感觉很不错! 4.知道哪些动漫杂志?及相关产业? 杂志:《动感新势力》(这算是个相当有权威性的东东了,有相当的历史和实力哟)、《水晶》、《动漫天使》、《东西动漫社》(完全由电视台捧红)、《贪婪大陆电子杂志》《COMICV》 产业:湖南的三辰卡通、杭州玄机科技 5.你知道哪些中日动漫家? 中:特伟、朱小丹、尚友军、唐翼翔.....; 日:宫崎骏、大友克洋、押井守(欧个人很喜欢这一位,他可算是日本动漫三巨头中唯一:不会画图的!)、CLAMP、大地丙太郎...... 6.请你对你喜欢的动漫的“人物、造型、情节、色彩、音乐”进行排序。 《地狱少女》:人物(这里讲的是人物的性格)、造型、情节、音乐、色彩; 《圣子再临》:造型、人物(同上)、音乐、色彩、情节(将情节排在最后,是因为这一部AC相对于最终幻想其他的来说算是情节比较简单的了) 7.中国动漫在上诉方面有哪些缺点?请也进行相关排序。 中国的二维动画,已经是公认的落后世界水平十年的了,就这一点,欧认为中国的二维动画,在上诉五个方面做得实在都不怎么样,唯一还提得上的估计就只有音乐了。其实就动漫而言,中国在动画制作上不仅仅是质量不够,就连单单的数量也是相当少的,这就导致世界对中国的动漫的评价很大程度上受到限制和干扰。但是这里欧要说明一点,中国的漫画,是绝对不输人的!不说视觉效果,有些人设和故事的情节设定是相当不错的(比如《我为歌狂》),但是中国的漫画(和动画)最大的一个致命伤就是——很少创新,形成的可以独当一面的故事、世界观很少,而且因为中国人一向的保守,很多的好漫画作品不能得到很好的动画化,动画化的投入资金少、画面质量低、合成效果差、人物动作僵硬、人物活动变形严重、色彩运用失调...... 但是这里要说一点,中国的3D动画在世界上可是领先水平的,当然现在还是赶不上像《最终幻想》的那一类东东,但是据目前出品的《秦时明月》(这可是今年的新春大作哟)、《精灵世纪》来看,中国的3D还是赶上了世界3D动画制作的末班车,技术上有的很大的提高! 8.你觉得动漫的教育意义是否重要? 这是当然的,但是欧实在很不提倡单单为了“教育”而做一些附时的作品,中国在这一点(可算是精神方面)做得相当失败,为了激励青少年,丢一部《围棋少年》,为了唤回儿童们对国产动画的兴趣,给一部《哪吒传奇》.....不胜枚举,但是也仅仅是这样,在其他的相关产业就没有一点活动了.... 但是看看日本动漫却会不一样(美国动漫下面会仔细讲到),每一部动画虽然也许话数不多,但大都能够把一个全新的世界观、理念引出来,里面的人物也充满了这个“世界”的气息,想到这身装扮、那个表情,自然而然就会想到这个动画,看着那个动画的自己。比如看着《圣枪修女》后面的时候,会很为桑德拉这个形象感动,为了克罗诺这个有点腼腆的恶魔而疼惜,为罗塞特默默承受的痛苦和守护着的约定激动。等等一些,一个完整的世界、一些有着自我的充实的角色,非常得令人着迷。当然,无论怎样的文化,其体现还是有不同的。日本动漫也有一些糟粕和无意义的东西,这无可避免,因为这所以一切都有人在运作。 美国的动画,大家熟悉的当然是Disney!但是现在大家也应该知道,迪士尼很早就关闭了二维动画部,三维动画也全权交给了皮克斯公司,现在皮克斯公司(就是那盏跳啊跳的白色台灯)又闹着从迪士尼给分出来,啊,好复杂......还有梦工厂、华纳这些都是在中国都很有名气的产业,迪士尼的米老鼠,WB的兔八哥....者都是陪伴了一代中国人的动画形象,这里值得一谈得,是迪士尼目前出的一些动画电影——《海底总动员》、《汽车总动员》都是相当得不错,与日本动漫不同,美国动漫的人物都相当粗线条,造型刻画得没有日本那么“精益求精”,但是每个看似“怪怪”的主“人”公都有一个相当平凡的生活、一段不平凡的经历,从而得到了一个生活中的真谛、一个生命的启示。达到了真正境界的所谓寓教于乐。 9.你对中国动漫有什么期望? 期望,是肯定的,但也伴随了太多的失望——多少年的失望啊。但是欧个人觉得,中国目前还是应该主力发展3D动画,不论怎么讲欧们在二维动画上,不仅说有没有好的故事,就连技术也是差了一大截,所以应该分清轻重,先大力发展在世界上也刚刚起步的3D动画,当然二维动画也不能完全丢下,因为至少现在国人还是比较接受这个的。在这一问题上,中国不论是政府还是企业都表现得不错,向今年新春就会出的国产大片《秦时明月》欧也相当期待哟! 同时,应该有更多的漫画家涌现出来,会中国动漫界提供新鲜的血液。
从中国最早的动画片<大闹画室>开始,到现在,中国的动画已经走了将近80年了。这期间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到现在为止,已经算是可以和国际上相媲美了。但是现在,充斥着中国动画市场的还是以国外的居多,以美国和日本最为明显。这两个国家动画片业的发展都要比中国早的多。专业而有经验的动画设计师、先进的设备,也都高于我们。以我为例。说实话,我不是特别喜欢看中国的动画,不是说不好看,而是它适应的人群面太窄了。像<大头....>,根本是17岁以上的青年不爱看的。几乎所有的中国动画片都是这样:适合16岁以下的少年儿童观看。对于我们这些成年人来说,可以看的动画片少之甚少。而且很多故事都是中国古代神话之类,缺乏新意。虽然适合少年儿童观看,但是教育性很强,好比是故事书一样,家长所要教育孩子的美德,在中国的动画片里面都能找到。相比之下,日本人的想象力就要强我们很多每个时期出来的动画片,都有成为街头谈论的对象,还有流行。像<灌篮高手>在当时已经成为青少年争相观看的片子,里面的任务也被人们来摹仿。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每一个画面,每一个人物,都画的很细腻,中国现代的漫画,很多画者,都会受到日本漫画的影响。相比之下,日本动画片的观看群要广的多,不过正好根我们相反的就是,60%的片子不适合少年儿童观看,里面黄色的东西随处可见,对于成年人来说,是可以接受的,要是给儿童看的话,就不是很好了。而且日本动画片基本上没什么教育意义,仅供消遣罢了。相比中国和日本,美国要好很多。美国的动画片以电影居多它集合了中日两国动画的优点。适合的年龄段很广泛,从小孩到老人,都是比较喜欢看的。教育性很强,与中国不同的是,中国动画反应出来的教育比较直观,而美国则不同,它能够以稍带幽默的形式告诉你一个或几个做人的道理,让你在大笑之后,再去回味:哦,这样做是对的,那样做就不好了。(说实话,本人很喜欢美国的动画片).现在的动画,已经不单单是为了少年儿童而存在的了,那些有者童年幻想的人,都渴望通过动画片,来寻找自己童年的一点点记忆--我们曾经也年青,我们曾经也幻想..................
日本可是动漫の国诶,恩…中国漫画没有日本好看,日漫的少女漫画挺多的也挺好看的,可是中国的少女漫画少的不能再少了诶。不过也不差啦,中国的有些漫画家画的画风很不错哦,夏达画的就很不错呢。要是中国的漫画家们想象力再丰富一点,画风再漂亮一点。中国的漫画家会是最棒的呢!求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