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9

  • 浏览数

    155

咖啡不加糖的娟
首页 > 职称论文 > 中日动漫对比论文参考文献

9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少年卡米

已采纳

从发展方面来说的话,中国动漫还只在探索阶段。而日本已经到了细化阶段。

189 评论

huangxinru7

可以从这些方面来谈: 1.谈起动漫你首先想的是哪个国家的?哪部作品? 2.让你记忆犹新的动漫有哪些? 3.这些动漫最吸引人之处在哪里? 4.知道哪些动漫杂志?及相关产业? 5.你知道哪些中日动漫家? 6.请你对你喜欢的动漫的“人物、造型、情节、色彩、音乐”进行排序。 7.中国动漫在上诉方面有哪些缺点?请也进行相关排序。 8.你觉得动漫的教育意义是否重要? 9.你对中国动漫有什么期望?例:1.谈起动漫你首先想的是哪个国家的?哪部作品? 如果是『动漫』而不是『动画』的话,那么当然会是日本。 作品:ANIPLEX《地狱少女》、SQUARE ENIX《Final Fantasy VII·Advent Chlidren/最终幻想7·圣子再临》 目前就这两部比较在意(注意:片名前面是制作方名称) 2.让你记忆犹新的动漫有哪些? 这就比较多了,因为欧几乎是不看漫画的(也就是所谓的脱漫族),所以就对动画关注的比较多,像上面提到过的的两部,还有《数码兽拯救者》、《寒蝉鸣泣之时》、《彼氏彼女的事情》、《Air》、《库洛魔法使》、《遥远时空中》系列、《水果篮子》、《蔷薇少女》、《圣枪修女》、《EVA》、《备长碳》、《Fate stay/Night》....... 3.这些动漫最吸引人之处在哪里? 故事的内容,有一些完全是因为下载了,或是名声在外就试着看完了,但是通过不断的尝试、了解、感动,慢慢觉得其实一些日本动漫的故事真得相当有深意,想去了解,渐渐自己就接受了那种文化。而且欧觉得很重要的一点是,不断地看新的动漫,可以体会当很多不同的人格和世界观,感觉很不错! 4.知道哪些动漫杂志?及相关产业? 杂志:《动感新势力》(这算是个相当有权威性的东东了,有相当的历史和实力哟)、《水晶》、《动漫天使》、《东西动漫社》(完全由电视台捧红)、《贪婪大陆电子杂志》《COMICV》 产业:湖南的三辰卡通、杭州玄机科技 5.你知道哪些中日动漫家? 中:特伟、朱小丹、尚友军、唐翼翔.....; 日:宫崎骏、大友克洋、押井守(欧个人很喜欢这一位,他可算是日本动漫三巨头中唯一:不会画图的!)、CLAMP、大地丙太郎...... 6.请你对你喜欢的动漫的“人物、造型、情节、色彩、音乐”进行排序。 《地狱少女》:人物(这里讲的是人物的性格)、造型、情节、音乐、色彩; 《圣子再临》:造型、人物(同上)、音乐、色彩、情节(将情节排在最后,是因为这一部AC相对于最终幻想其他的来说算是情节比较简单的了) 7.中国动漫在上诉方面有哪些缺点?请也进行相关排序。 中国的二维动画,已经是公认的落后世界水平十年的了,就这一点,欧认为中国的二维动画,在上诉五个方面做得实在都不怎么样,唯一还提得上的估计就只有音乐了。其实就动漫而言,中国在动画制作上不仅仅是质量不够,就连单单的数量也是相当少的,这就导致世界对中国的动漫的评价很大程度上受到限制和干扰。但是这里欧要说明一点,中国的漫画,是绝对不输人的!不说视觉效果,有些人设和故事的情节设定是相当不错的(比如《我为歌狂》),但是中国的漫画(和动画)最大的一个致命伤就是——很少创新,形成的可以独当一面的故事、世界观很少,而且因为中国人一向的保守,很多的好漫画作品不能得到很好的动画化,动画化的投入资金少、画面质量低、合成效果差、人物动作僵硬、人物活动变形严重、色彩运用失调...... 但是这里要说一点,中国的3D动画在世界上可是领先水平的,当然现在还是赶不上像《最终幻想》的那一类东东,但是据目前出品的《秦时明月》(这可是今年的新春大作哟)、《精灵世纪》来看,中国的3D还是赶上了世界3D动画制作的末班车,技术上有的很大的提高! 8.你觉得动漫的教育意义是否重要? 这是当然的,但是欧实在很不提倡单单为了“教育”而做一些附时的作品,中国在这一点(可算是精神方面)做得相当失败,为了激励青少年,丢一部《围棋少年》,为了唤回儿童们对国产动画的兴趣,给一部《哪吒传奇》.....不胜枚举,但是也仅仅是这样,在其他的相关产业就没有一点活动了.... 但是看看日本动漫却会不一样(美国动漫下面会仔细讲到),每一部动画虽然也许话数不多,但大都能够把一个全新的世界观、理念引出来,里面的人物也充满了这个“世界”的气息,想到这身装扮、那个表情,自然而然就会想到这个动画,看着那个动画的自己。比如看着《圣枪修女》后面的时候,会很为桑德拉这个形象感动,为了克罗诺这个有点腼腆的恶魔而疼惜,为罗塞特默默承受的痛苦和守护着的约定激动。等等一些,一个完整的世界、一些有着自我的充实的角色,非常得令人着迷。当然,无论怎样的文化,其体现还是有不同的。日本动漫也有一些糟粕和无意义的东西,这无可避免,因为这所以一切都有人在运作。 美国的动画,大家熟悉的当然是Disney!但是现在大家也应该知道,迪士尼很早就关闭了二维动画部,三维动画也全权交给了皮克斯公司,现在皮克斯公司(就是那盏跳啊跳的白色台灯)又闹着从迪士尼给分出来,啊,好复杂......还有梦工厂、华纳这些都是在中国都很有名气的产业,迪士尼的米老鼠,WB的兔八哥....者都是陪伴了一代中国人的动画形象,这里值得一谈得,是迪士尼目前出的一些动画电影——《海底总动员》、《汽车总动员》都是相当得不错,与日本动漫不同,美国动漫的人物都相当粗线条,造型刻画得没有日本那么“精益求精”,但是每个看似“怪怪”的主“人”公都有一个相当平凡的生活、一段不平凡的经历,从而得到了一个生活中的真谛、一个生命的启示。达到了真正境界的所谓寓教于乐。 9.你对中国动漫有什么期望? 期望,是肯定的,但也伴随了太多的失望——多少年的失望啊。但是欧个人觉得,中国目前还是应该主力发展3D动画,不论怎么讲欧们在二维动画上,不仅说有没有好的故事,就连技术也是差了一大截,所以应该分清轻重,先大力发展在世界上也刚刚起步的3D动画,当然二维动画也不能完全丢下,因为至少现在国人还是比较接受这个的。在这一问题上,中国不论是政府还是企业都表现得不错,向今年新春就会出的国产大片《秦时明月》欧也相当期待哟! 同时,应该有更多的漫画家涌现出来,会中国动漫界提供新鲜的血液。

353 评论

海豹糯米糍

从中国最早的动画片<大闹画室>开始,到现在,中国的动画已经走了将近80年了。这期间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到现在为止,已经算是可以和国际上相媲美了。但是现在,充斥着中国动画市场的还是以国外的居多,以美国和日本最为明显。这两个国家动画片业的发展都要比中国早的多。专业而有经验的动画设计师、先进的设备,也都高于我们。以我为例。说实话,我不是特别喜欢看中国的动画,不是说不好看,而是它适应的人群面太窄了。像<大头....>,根本是17岁以上的青年不爱看的。几乎所有的中国动画片都是这样:适合16岁以下的少年儿童观看。对于我们这些成年人来说,可以看的动画片少之甚少。而且很多故事都是中国古代神话之类,缺乏新意。虽然适合少年儿童观看,但是教育性很强,好比是故事书一样,家长所要教育孩子的美德,在中国的动画片里面都能找到。相比之下,日本人的想象力就要强我们很多每个时期出来的动画片,都有成为街头谈论的对象,还有流行。像<灌篮高手>在当时已经成为青少年争相观看的片子,里面的任务也被人们来摹仿。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每一个画面,每一个人物,都画的很细腻,中国现代的漫画,很多画者,都会受到日本漫画的影响。相比之下,日本动画片的观看群要广的多,不过正好根我们相反的就是,60%的片子不适合少年儿童观看,里面黄色的东西随处可见,对于成年人来说,是可以接受的,要是给儿童看的话,就不是很好了。而且日本动画片基本上没什么教育意义,仅供消遣罢了。相比中国和日本,美国要好很多。美国的动画片以电影居多它集合了中日两国动画的优点。适合的年龄段很广泛,从小孩到老人,都是比较喜欢看的。教育性很强,与中国不同的是,中国动画反应出来的教育比较直观,而美国则不同,它能够以稍带幽默的形式告诉你一个或几个做人的道理,让你在大笑之后,再去回味:哦,这样做是对的,那样做就不好了。(说实话,本人很喜欢美国的动画片).现在的动画,已经不单单是为了少年儿童而存在的了,那些有者童年幻想的人,都渴望通过动画片,来寻找自己童年的一点点记忆--我们曾经也年青,我们曾经也幻想..................

235 评论

我是伙星人

日本可是动漫の国诶,恩…中国漫画没有日本好看,日漫的少女漫画挺多的也挺好看的,可是中国的少女漫画少的不能再少了诶。不过也不差啦,中国的有些漫画家画的画风很不错哦,夏达画的就很不错呢。要是中国的漫画家们想象力再丰富一点,画风再漂亮一点。中国的漫画家会是最棒的呢!求采纳

86 评论

亓亓小屋

众所周知,中国动画在80年代末、尤其是88~90年的黄金时期内,中国动画可以说达到了鼎盛时期,然而今年来,在众多国外引进的动画,尤其是日本动画的冲击下,中国国产动画正在逐渐衰弱。那么为什么今年来日本动画会如此受青睐而国产动画却遭冷落呢?我就对以下多个方面进行分析比较。1.发展概况中国动画:新中国美术电影于1947年开始摄制,为新中国美术电影的发展揭开序幕。五十年代前期(1950-1956)是它的成长阶段,艺术人员的增加,带来创作的发展。1957-1966是美术电影鼎盛时期,百花齐放,形式多样,美术片的艺术特点得到充分发挥,民族风格更为成熟和完美。1958年增添了一个新的品种-剪纸片。1960年创造了水墨动画片。1961年至1964年拍摄的大型动画片《大闹天宫》(上、下集),是这一时期重大作品之一,在世界上产生广泛影响。在“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中(1966-1976),美术电影遭受严重破坏,极大地影响了这一事业前进的速度。1977年开始恢复了创作生产。1979年为庆祝建国三十年而摄制的《哪吒闹海》,是一部宽银幕动画长片,这部被誉为“色彩鲜艳、风格雅致,想象丰富”的作品,在国外深受欢迎。80年代前,中国动画还只是被称为“美术电影”,80年代后才真正的被称为“动画”。之后就是各种的探索阶段, 1988-1990可算是中国动画的黄金时代,既有《小蝌蚪找妈妈》、《三个和尚》等的积累,又有《黑猫警长》、《葫芦兄弟》这样有所创新的动画片,中国的动画事业前景一片光明。然而90年代后,中国动画却出现了大的倒退,“动画片”显然成了“儿童片”,无创新的体裁却刻意模仿国外动画,失去了大片的市场。日本动画:战前草创期——1917~1945年。前期主要是以世界名著为题材,而后期则由于日本军主义猖獗,因此动画题材不离宣传、夸耀日本军国主义的路线。战后探索期——1945~1974年。这个期间许多人常识不同的动画题材,从很有意义到很低俗的,应有尽有。题材确定期——1974~1982年。其开端是《宇宙战舰》的上演,引起了日本第一次动画热。画技突破期——1982~1987年。起开端是《超时空要塞》上演(此部动画也在中国引进播放过),由于该时期人们追求视觉享受,画技大有突破。路线划分期——1987~1993。日本动画进入成熟期。风格创新期——1993至今。在画技、制作手法、构思即使方面都日趋成熟时,日本大会试图突破原由的模式,以完善的技巧和构思,带给观众新的感官冲击。②新中国动画和日本战后动画起步时间相差无几,中国动画只是在一些基本的技术上进行变化,而日本动画却在构思等方面进行了重大的改革,可见两者发展至今出现的差距从何而来。2.意识观念和题材内容中国动画无法创新突破的最大原因就是国人们对于动画的观念还只是停留在70、80年代,认为动画只适合于10岁以下的小孩,把动画片归为“儿童节目”一类,而且中国动画的根本目的都是“教育性”,于是今年来的动画片出现了逐渐幼稚化的趋向,根本无法适应更大的观众群。日本动画将其市场定位于12~20岁的青少年群。意识观念的截然不同导致了题材内容的风格炯异。日本最为著名的动画之一《EVA》可以说就是完全面对高年龄层次的观众的,因为其内容对于15岁以下的青少年仍然是比较难以理解的。中国动画似乎从来都没有绕出过古老神话、传说的圈子,最好的例子就是最新的两部投资巨大的《宝莲灯》和《封神榜》;其他就是一些极其无聊、幼稚的内容,如《大头儿子小头爸爸》。从《宝莲灯》中其实可以看出中国动画的最大弊病:“好人”打败“坏人”的固定模式。本来宣扬“邪不胜正”无可厚非,然而在《宝莲灯》中,为什么不放过沉香及其母亲,他的内心世界是如何的,这么做对他有何益处,他究竟为何是“坏人”,整部动画却毫无交代。日本动画却不断在题材内容上进行创新,由于面对的是青少年群,其内容必须符合不断改变着的年轻人的口味,于是新的内容层出不穷,而且意义深刻,在表面的故事背后都藏着动画的主题,发人深省。而且还出现了很多适合学生心理的动画,《灌篮高手》就是最好的一个例子,《灌》一片在中国各地所引起的轰动绝对是有目共睹的,可见并不是动画片在中国无市场,而是要看面向的是哪种市场。3.教育性、商业性和艺术性中国动画是完全的教育性,大多出自“××美术制片厂”或“××电视台美术部”的制作,由于是国家资金资助,社会效应自然排在经济效应之前,成了“幼儿公益广告”,很难赢得青少年观众群。相比中国的“教育性”,日本更注重的是“商业性”,日本动画基本上都是又各个动画制作公司自行拍摄制作的,所以排在首位的当然是经济效应,于是便要求抓住观众群的心理,提高收视率,必然要求自己的动画有所创新。于是,日本动画就产生了其艺术性。动画也是一门艺术,而作为一个动画人,首先应该具有的是作为一名艺术创作者的自觉。教育不等于讲大道理或是灌输常识,通过艺术来让孩子自己体会到真理不更有教育性吗?日本著名漫画家尾崎南在看自己画的《绝爱》所改编的动画时被感动得哭了;高桥留美子在看《福星小子》剧场版的时候也是一样。只要你做出的动画首先感动了自己,它就能感动别人。一部优秀的动画,可以让一个坚强的男孩落泪,也可以让一个忧郁的女孩纵情欢笑,让一个失意的人走出沉沦重拾信心。然而中国迄今为止有这样的动画吗?至少我仍未有幸观赏到。4.制作技术和人物设计在制作技术上中国已经有了极大的突破,可以说和日本相差无几(当然比起DISNEY的《恐龙》的3D技术还是差的多的),然而在人物设计方面却有很大的差距。中国动画中的人物并没有自己极为鲜明的个性,尤其是人物的眼睛,许多时候人物的表情、眼神和性格、剧情完全脱节,而同一画面上的两个人物根本毫无交流,似乎只是独立存在着的,这个给观众的视觉效果绝对是大打折扣的。日本动画在人物表情的处理上却是极其特别的,虽然并不能像《恐龙》中把每块面部肌肉都表现出来,但却能通过眉毛、眼角和嘴角的细微变化将人物的性格和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而且日本动画在人物设计上强调的是明暗对比分明,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当然,中国动画必须有自己的人物风格,在借鉴国外动画片的过程中,必须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5.前期配音和后期宣传中国动画的配音实在不怎么样,有时声音和人物年龄完全不符,而且很少有能够很好体现出人物性格的配音。而日本却有专门的“声优”(即动画配音),虽然许多实际年龄要比人物大许多,但却能在性格和声音方面都做得与动画片中人物完全吻合,而且还有许多声优以配某个人物而出名的。声音可以说是动画片中人物的灵魂,如何提高配音的素质是一大问题。后期宣传在中国动画中几乎是看不见的,只有《宝莲灯》在制作结束后进行了“投资××千万元”的宣传,最多就是出现了一些笔记本和故事画册,CD和VCD已经算是极大的突破了。但是日本动画的宣传就是多种多样的了,首先是电视中的新片预告,一般来说是45秒左右的短片,配以音乐和介绍,接下来街头便会出现海报,而动画要是稍有名气,就会出现一大堆的周边产品:人偶、模型、午餐盒、镜框、电话卡、日历、毛巾、手绢、钥匙扣、音乐钟、相册、衬衫、手提袋、徽章、信封、信纸、明信片、圆珠笔、瓷杯、纸巾、打火机……这些杂七杂八的东西就能为制作商带来丰厚的回报,而制作商也能把收回的资金投入下一部作品中,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何乐而不为呢?就从以上的五个方面而言,中国动画与日本动画之间的差距还是存在的,但是中国动画片需要繁荣,中国动画也一定会繁荣。只要在吸取国外一些动画的经验后创出自己的风格,中国动画总有一天会赶上并超出日本动画,到时候更多的人会守侯在电视机前等待国产动画的播出!

184 评论

奋斗的小俊俊

中国的大都是给儿童看的,日本的几乎什么年龄段的都有……内容剧情上,中国的比较幼稚,日本的比较有内涵……

254 评论

呼啦啦呼嘞嘞

其实不是那么简单。中国动画(不能叫动漫,因为“动漫”的名词是对日本动画和漫画产业的专称)的发展第一高峰是在20世纪40年代,也就是大概1943年万氏兄弟的《铁扇公主》那时,日本动漫还未曾成型。《铁扇公主》传到日本,手冢治虫深深受其影响,加上那时迪斯尼的影响力,这位“漫画之神”才真正觉得日本要有自己的动画。其实日本早期的动画烂得雷死人,你看过《白蛇传》么,取材自中国,拍的相当简陋。日本由于二战的原因经济深受打击,那时候是手冢治虫挑起了整个动漫产业的脊梁,他给漫画定义,分类,又摸索着创造动画作品。在日本动漫发展的过程中,中国由于种种原因停下了原本超前的脚步。60多年之后,在各项领域善于发掘和归纳的日本人把动漫作为日本经济文化的一个重要支柱发展壮大,而中国再也找不回当年万氏兄弟应用的动画手法。这些有点可悲?但是中国动画远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她具有非常明显的两面性。我是一个ACG迷,而且对日漫相当了解。以前曾经对中国动画批判和绝望,不过现在有了点改观。在中国的政体和大环境下,动漫产业(现在中国也在寻袭日漫的路子)是在夹缝中生存的。你可以去看看早期的一些作品(我知80后一辈幼年时看的作品),《葫芦兄弟》《阿凡提》《魔方大厦》《大盗贼》《哈哈镜花缘》等都是相当出色的作品。以下是我论文作品中的一段:“提到中国本土的逐格动画,记忆中有太多优秀的作品。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1979~1989年拍摄的《阿凡提》,1986—1987年的《葫芦兄弟》,1989年的《大盗贼》,1992年的《怪老头儿》等等,都各有其鲜明的风格和诚恳的制作态度。自20世纪40年代万氏兄弟出道以来,中国动画曾一度走在世界前列,以实验短片动画居多,且数量庞杂,手法多样。定格动画多采用剪纸,折纸,木偶和其他综合材料,形象生动而活跃,受众群集中于儿童。”还有中国独特的水墨风格动画。你可以说不感兴趣,但不能否认她的独一无二。其实中国动画更像欧洲动画,充满实验的味道。不过产业化的今天,中国动画则力量薄弱,定位的问题很严重。不说审核的事(。。。),中国动漫人缺乏冷静和踏实的态度,没有量的积累实在是没有质的(我知道这么说很俗)。其实至于比较,的确是先从年代入手,然后诉述发展,分阶段举例讨论;然后再从手法方面说,以此归纳出中国和日本动漫作品的不同特点;另外可以说市场运作,即动漫产业在两国经济文化产业中的地位和作用;最后是发展前景。时间有限,我先说这些,希望对你有帮助,加油!

246 评论

品名暂无

不说了 简直不是一个级别

220 评论

哈哈超man

1、魅力不一

中国动漫:具有独特的中国特色与故事情节,独特的艺术规律。

日本动漫: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而不失创新和吸引力。

2、注重不一

中国动漫:注重的是人物的情绪变化以及剧情的发展。

日本动漫:注重的是在现有的生活中进行二次元的创造。

3、画风不一

中国动漫:画风普遍偏向3D。

日本动漫:日漫都是2D。

4、面向人群不一

中国动漫:主要定位于少年儿童。

日本动漫:可以为任何一个年龄段、任何一个领域服务。

5、起源不一

中国动漫: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1926年摄制了中国第一部动画片《大闹画室》。

日本动漫:起源于1917年,下川凹夫摄制《芋川掠三玄关·一番之卷》,北山清太郎制作了《猿蟹合战》,幸内纯一创作了《塙凹内名刀之卷》,此三人为日本动画的奠基人。

351 评论

相关问答

  • 动漫元素论文参考文献

    数字化动画场景设计研究 中文摘要3-5英文摘要5-9绪论9-13第一章 场景设计的理论表述13-19 1.1 场景的辞源与相关定义13 1.2 场景

    另一种追逐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中国动漫比较研究论文

    虽然我不像承认事实,但是确实是日本动漫好,中国的大部分都是低龄化或者抄袭的

    肉祖宗想切肉 6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动漫论文范文参考文献

    动画设计中对2D方面的色彩研究内容摘要:近些年来,我国的动画片色彩设计有了长足的进步,表现在创作者能够吸收和借鉴各种创作元素,比如电影中的色彩元素,国画中的色彩

    赵家小燕儿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日本漫画论文参考文献

    日本的:《日本动画全史》 作者:(日)山口康男 编著,于素秋 译,出版社: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世界的:因为日本动漫是世界动漫的重要部分,所以在世界动漫史类的书中不

    流浪猫想家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动漫制作论文参考文献

    动画发展百年历史,作为一个依托于技术而产生的艺术门类,动画艺术从一开始便与动画技术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每一次的技术革新都会为动画艺术的发展注入新的能量。下面是

    洁博利郑少波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