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能给你找到这个,希望对你有帮助 鼻窦炎 bí dòu yánnasal sinusitis鼻窦粘膜的炎症。在各种鼻窦炎中,上颌窦炎最多见,依次为筛窦、额窦和蝶窦的炎症。鼻窦炎可以单发,亦可以多发。最常见的致病原因为鼻腔感染后继发鼻窦化脓性炎症。此外,变态反应、机械性阻塞及气压改变等均易诱发鼻窦炎,牙的感染可引起齿源性上颌窦炎。 急性鼻窦炎常在感冒后出现鼻堵塞,脓性鼻涕增多,嗅觉减退和头痛。前组鼻窦(上颌窦、额窦、前筛窦)发炎头痛部位在前额部;后组鼻窦(后筛窦和蝶窦)发炎为头顶部或后枕部头痛。不同鼻窦发炎其头痛的表现亦不同,例如额窦发炎者多在早晨起床后不久前额部头痛,并逐渐加重 ,下午则减轻。急性鼻窦炎病人可伴发热及全身不适症状。用鼻镜或鼻内窥镜检查可见鼻粘膜充血肿胀,中鼻道或嗅裂处有脓性分泌物,各相应鼻窦区有压痛, 鼻窦X射线拍片有助于诊断。可全身应用抗生素和磺胺治疗,同时鼻内滴入血管收缩剂,理疗及中药治疗均有一定效果。上颌窦蓄脓者可作上颌窦穿刺,冲洗出脓液并注入消炎药物。慢性鼻窦炎鼻部症状似急性鼻窦炎 , 但无全身症状,病程长,可以有头痛,也可以没有头痛。鼻腔检查见中鼻道或嗅裂处有脓性分泌物,中鼻甲及中鼻道粘膜增厚或息肉样变,鼻窦X射线拍片对诊断有很大帮助 。鼻内滴血管收缩剂有利于鼻窦的通气和脓涕引流,亦可同时配合口服中药。对多发性鼻窦炎可作阴压置换疗法,对化脓性上颌窦炎可作上颌窦穿刺术。有鼻息肉、中鼻甲肥大、鼻中隔弯曲、腺样体肥大等机械性阻塞因素者,因妨碍鼻窦的通气和引流,使炎症难于治愈,可采用手术疗法,如鼻息肉摘除术、鼻中甲切除术、鼻中隔矫正术、腺样体切除术等。严重的难以治愈的慢性鼻窦炎可用鼻窦手术疗法。上颌窦、筛窦、额窦和蝶窦的粘膜发炎统称为鼻窦炎(nasosinusitis,nasosinuitis)。鼻窦炎是一种常见病,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急性化脓性鼻窦炎多继发于急性鼻炎,以鼻塞、多脓涕、头痛为主要特征;慢性化脓性鼻窦炎常继发于急性化脓性鼻窦炎,以多脓涕为主要表现,可伴有轻重不一的鼻塞、头痛及嗅觉障碍。平时注意锻炼身体,劳逸结合,衣着适度,多呼吸新鲜空气,避免鼻子干燥,不轻易滴用鼻药。对鼻腔病变及时诊治,邻近的病灶感染需治疗。本病相当于中医学“鼻渊”等范畴。其病是因外感风寒、肺经风热,胆腑郁热、脾经湿热、肺脾气虚等所致。临床常见的证型有:1.肺经风热型:证见算塞,鼻涕黄或粘白、量多,发热恶寒,头痛,咽喉不利,舌质微红,苔薄白或微黄,脉浮数。2.胆府郁热型:证见鼻塞,鼻涕黄浊粘稠如脓样、有臭味、嗅觉差,头痛及患处疼痛剧烈,并有发热,口苦咽干,烦躁,舌质红,苔黄,脉弦数。3.脾经湿热型:证见鼻涕黄而量多,鼻塞重而持续,嗅觉差并见发热,头重如裹,体倦肢重,胸闷腹胀,食欲不振,小便黄赤,舌质红,苔黄厚腻,脉濡数或滑数。4.肺脾气虚型:证见真塞较重,鼻涕粘白或黄稠量多,嗅觉差,头晕头胀,短气乏力,咳嗽痰白,食少腹胀,便溏,舌质淡红,苔白,脉细弱。5.瘀热互结型:证见鼻塞,流浊涕有腥臭味,量多色黄,不闻香臭,伴头痛、口干不欲饮,舌苔黄腻,脉滑数。治疗方面鼻窦炎的主要症状是不通气,所以治鼻窦炎要用部膜收缩剂,如1%麻黄素或滴鼻净,配合0.15%黄连素或0.5%的氯霉素液点鼻消炎,每天的点药次数以维持通气为标准。如果用药后不能维持通气,则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如鼻甲切除或电烙术。鼻窦炎是鼻窦内的化脓性炎症,以流脓鼻涕、头痛为主,治疗时除滴用鼻税膜收缩剂外,还要使用抗生素以消除鼻窦内的细菌感染,或做上颌窦穿刺术,必要时应进行鼻窦根治手术。在鼻窦根治手术中,功能性内窥镜鼻窦手术,由于借助内窥镜的良好照明,因而可彻底清除病变,并且尽可能的保留鼻腔及副鼻窦的正常粘膜和结构,形成良好的通气和引流。如今不开刀的内窥镜微创技术已被广泛运用于临床。一、可选用的西药1.急性化脓性鼻窦炎:(1)抗生素或磺胺类药物:足量,以控制感染,防止其转为慢性。(2)1%麻黄素生理盐水:滴鼻,每次1—2滴,每日2次。(3)镇静止痛药:用于头痛剧烈者。2.慢性化脓性鼻窦炎:局部治疗为主,可选用血管收缩剂滴鼻,常用1%麻黄素生理盐水、滴鼻净等。可在滴鼻液中加入地塞米松、倍他米松等。应注意滴鼻净不宜长期使用,以免发生药物性鼻炎。二、可选用的中成药1.肺经风热型:(1)筋通鼻炎水:外用滴鼻。一次2—3滴,一日3—4次。(2)胆香鼻炎片:成人每次4—6片,一日3次,温开水送服,儿童减半。(3)鼻渊丸:每次服用12粒,一日3次,温开水送服。(4)苍耳子鼻炎胶囊:口服,按本品说明书要求服用。(5)鼻炎丸:每次6g,一日2次,温开水送服。(6)香菊片:每次2—4次,一日3次,温开水送服。(7)辛苹冲剂:成人每次1袋,一日3次,开水冲服,小儿用量酌减。(8)鼻通丸:每次服用1丸,一日2次,温开水送服。(9)鼻渊舒口服液 抗菌素治疗研究新结果美国医疗协会杂志12月第5期发表的一篇文章提示,目前采用的治疗鼻窦炎的治疗措施是无效的. 目前,鼻窦炎的诊断与治疗往往没有充分的临床信息保障,因为来自对临床患者进行的微生物病因学研究非常有限.在致病菌不清的情况下,英国与美国约9成的鼻窦炎患者应用抗生素治疗,这种过度治疗导致抗生素的大量使用,并对抗生素耐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类固醇类药物也应用于急性鼻窦炎的治疗,但针对其有效性的研究同样非常有限. 针对此, 英国南安普顿大学的Ian G. Williamson博士及其课题组进行了一项双盲,随机,安慰剂对照试验,以确定阿莫西林与布的奈德对于急性上颌窦炎的疗效.240名非复发性鼻窦炎患者入选了该试验,并在的试验期间接受58全科治疗.患者被随机分配入以下4组之一: 1. 抗生素与鼻类固醇组(阿莫西林500 mg,每日3次,疗程7天; 布的奈德,每个鼻孔200μg,,每日1次.疗程10天) 2. 抗生素安慰剂与鼻类固醇组; 3. 抗生素与鼻类固醇安慰剂组; 4. 抗生素安慰剂与类固醇安慰剂组. 研究结果如下: --29%接受阿莫西林治疗的患者症状持续超过10天; --36%未接受阿莫西林治疗的患者症状持续超过10天; 接受布的奈德治疗的患者症状持续超过10天; 未接受布的奈德治疗的患者症状持续超过10天. 最终的研究结果表明, 对于伴有急性细菌性鼻窦炎典型特征的患者,目前的常用治疗措施(抗生素与类固醇药物单独或联合应用)对鼻窦炎症状的严重程度,持续时间以及病情的自然过程均无明显影响.类固醇药物对于症状较轻的患者可能有效.
一、就是洗脸的时候捧冰冷的自来水用鼻子吸进去.轻轻吸,开始几次很难受,不要吸进肺里了.然后再从鼻子出来,这样的物理治疗方法既简单又有效,而且自来水里含有一定要漂白粉,起到一定的杀菌作用.我很多同事都试过了,长期鼻炎的都治好了,你去试试,大概要2个月左右全治好。二、鼻炎(包括过敏性、萎缩性和鼻窦炎,有的流脓流水、鼻涕多、有的闻味不灵敏):用黄砖一块,放火上烧烫,取下,将一调羹醋倒在热砖上,此时有大量热气上冒,患者用鼻闻其热气,一日二次,连用7天,消热、消炎,解毒通窍,治各类鼻炎,有特效。根治鼻窦炎--鼻窦炎能根治吗按目前的医疗水平,根治鼻窦炎中的绝大部分是可能的,鼻窦炎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手术尤其是鼻窦内窥镜手术,中医中药等,但究竟采用何种方法根治鼻窦炎,需要耳鼻喉科医生根据病人的情况,详细的检查鼻腔和鼻窦,清楚鼻窦炎的发病原因,再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但应该注意,过分宣传中医方法根治鼻窦炎是不科学的,目前根治鼻窦炎应该以药物和手术治疗为主。各种鼻窦炎的治疗方法请参照鼻窦炎治疗专题。国内治疗鼻窦炎比较好的医院请点击医院推荐。医院正常的鼻窦开口于鼻腔,并通过鼻腔与外界相通,目前认为,鼻窦炎最主要的发病原因是由于各种原因如鼻息肉引起的鼻窦开口的阻塞,使其无法与外界相通,从而引起鼻窦的感染。鼻窦炎根治一般也需要从这方面着手,对于急性鼻窦炎,除抗生素治疗以外,有时候还需要利用激素类药物和减充血剂如麻黄素类药物点滴鼻腔,以开放鼻窦开口。对于慢性鼻窦炎,可以首先用药物治疗,或者利用负压吸引,上颌窦穿刺等,同时利用减充血剂如麻黄素类药物点滴鼻腔,适当合用中药治疗。对鼻窦炎引起的各种症状药物治疗不见好转时就应该考虑采用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有很多种,最主要的治疗方式就是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也就是鼻内窥镜技术,鼻窦内窥镜治疗鼻窦炎的原理也就是通过鼻窦内窥镜直接开放鼻窦的开口,从而使鼻窦与外界相通,从而达到根治鼻窦炎的目的。鼻窦炎,中医称为“鼻渊”,是一种非常多见的耳鼻喉科疾病,在成人和儿童中都有较高的发病率,我国主要分布在寒带地区发病。慢性鼻窦炎由于病程长,反复发作,难以治愈。
加强体育锻炼,增强抵抗力
衣原体肺炎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摘要】 衣原体(chlamydia)家族仅有1个属,即衣原体属,包括4个衣原体种,即沙眼衣原体()、鹦鹉热衣原体(C•psittaci)、肺炎衣原体()和家畜衣原体(C pecorum)。目的:讨论衣原体肺炎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与检查结果进行诊断。结论:肺炎衣原体肺炎的临床表现没有特异性,确诊完全依赖实验室检查。鹦鹉热肺炎主要根据有关职业史、接触史及血液和支气管分泌物做细胞培养发现病原体进行诊断。【关键词】衣原体肺炎 诊断衣原体(chlamydia)家族仅有1个属,即衣原体属,包括4个衣原体种,即沙眼衣原体()、鹦鹉热衣原体(C•psittaci)、肺炎衣原体()和家畜衣原体(C pecorum)。沙眼衣原体引起人类沙眼、包涵体性结膜炎、非淋球菌尿道炎、宫颈炎等。如果母体有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则分娩时胎儿可受染,表现为新生儿沙眼衣原体肺炎和包涵体性结膜炎。鹦鹉热衣原体引起人类的鹦鹉热,表现为呼吸道感染或以呼吸系统为主的全身性感染。牛衣原体仅感染牛和羊,尚无引起人类疾病的报道。肺炎衣原体是近年才确定的衣原体新种,是肺炎、支气管炎和鼻窦炎的重要病原体。肺炎衣原体肺炎通常较温和,但恢复时间较长。与鹦鹉热不同的是,肺炎衣原体感染的患者没有疫鸟的接触史。肺炎衣原体所致的人类感染远远比其他衣原体种常见。(一)肺炎衣原体肺炎1.概述肺炎衣原体(chlamydia pneumoniae)为一种新定名的衣原体,主要引起呼吸道和肺部感染。2.流行病学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人类的肺炎衣原体感染具有世界普遍性,在美国和世界其他地区有一半以上出现过肺炎衣原体感染,即血清存在肺炎衣原体特异性IgG抗体。我们研究发现,国内肺炎衣原体感染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迅速上升,且没有性别差异;儿童感染率在20%左右,青壮年可达50 %~60%,老年人则高达70%~80%,考虑到人群中肺炎衣原体阳性率很高,感染后抗体逐渐下降,估计所有的人一生某个时候都有可能感染肺炎衣原体,且再感染也很常见。肺炎衣原体年发病率在5~9岁和10~14岁年龄组分别为9%和6%,是整个人群中发病率最高的两个年龄组。肺炎衣原体是严格的人类衣原体,不存在动物中间宿主,传染途径是通过呼吸道分泌物经人一人传播。家庭、学校、军队及其他人口集中的工作区域都可存在局部的流行或一般的流行。肺炎衣原体感染的传播速度较慢,即使在上述的人口密集区域。另有研究显示,肺炎衣原体的感染者不一定是传染源,而无症状的携带者则可能是传染源。肺炎衣原体肺炎占所有社区获得性肺炎的5%~10%左右。与肺炎支原体不同的是,大多数肺炎衣原体感染为无症状的隐性感染或未引起患者注意的轻微全身性感染,肺炎衣原体肺炎在成年及老年患者中更为常见,而在20岁以下的青少年中较少见。3.病因肺炎衣原体系革兰染色阴性,为严格的细胞内寄生病原体,在细胞浆寄生并产生光镜可见的包涵体。不同于病毒的是,它同时具有DNA和RNA及与革兰阴性细菌类似的细胞壁,且对广谱抗生素敏感。肺炎衣原体(TWAR)(1983年华盛顿分离株TW-183和1965年台湾分离株AR-39)系严格的人类病原体,不存在动物中间宿主。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人类的肺炎衣原体感染是世界普遍性的,与人口密度有正向关系。4.临床表现轻者可无明显症状。青少年常有声音嘶哑、干咳,有时有发热、咽痛等咽炎、鼻窦炎和支气管炎症状,且可持续数周之久。发生肺炎通常为轻型,与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表现极为相似。成年人肺炎可较重,特别是老年人,往往需要住院治疗。肺炎衣原体肺炎作为非典型肺炎的一种,在X线表现上与其他非典型肺炎有类似之处,即气腔实变征、毛玻璃状不透明影、网织状阴影、支气管肺炎和小结节影。HRCT(高分辨率CT)影像特征是以小叶为中心的阴影,腺泡状阴影,气腔实变和小叶状分布的毛玻璃状阴影,而气腔实变和双侧肺部发病在肺炎衣原体肺炎中较为多见。肺炎衣原体肺炎主要为不规则分布的间质性肺炎及局灶性肺炎,不同之处在于肺炎衣原体肺炎可见散在或小灶性泡沫细胞反应。5.实验室检查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和分类正常,但有80%的患者血沉加快。特异性实验室检查方法包括细胞培养、血清学和PCR技术。1)细胞培养 鼻咽部或咽后壁拭子、气管和支气管吸出物、肺泡灌洗液等标本均可用于衣原体培养。最近有报道称,经胰酶和(或)乙二胺四乙酸(EDTA)钠处理后的标本,肺炎衣原体分离率大大提高。分离物的鉴定可使用沙眼衣原体、肺炎衣原体种特异性单克隆抗体以及衣原体属特异性单克隆抗体。HL细胞系对于肺炎衣原体的生长最为敏感,也有报道HEP-2(人喉表皮癌)对肺炎衣原体的生长敏感。鼻咽部或咽后壁拭子是最常用的标本,气管和支气管吸出物、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标本财最理想,因为标本中病原体的含量较多,且结果更具临床意义。痰标本通常对细胞培养有毒性作用。与肺炎支原体采集标本相同,持拭子用力擦下尽可能多的细胞,因为衣原体与细胞相伴随。拭子应以藻酸钙、涤纶、聚酯纤维材料制作,柄为塑料或铝质。木质或竹质的棉拭子不宜使用,因为可能含有潜在的衣原体抑制物。标本运输液为含抗生素的2SP(含10%灭活胎牛血清的的蔗糖磷酸盐缓冲液)。标本采集后应置于4℃冷藏,如果24小时内不能接种应置于-70℃保存。标本接种于离心培养管或培养板,目的使标本中衣原体颗粒在外界物理力的作用下被挤压吸附于培养细胞,从而提高敏感性。阳性标本在接种72~96小时内可见包涵体。分离物的鉴定可使用肺炎衣原体种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用间接荧光法或直接荧光法染色。 2)血清学 微量免疫荧光试验(MIF)是目前国际上最常用的衣原体血清学的标准方法,其敏感性远远高于以衣原体属特异性抗原为抗原的补体结合试验(CF),也优于以脂多糖(LPS)为基础的酶免疫测定(EIA)。血清学诊断标准:对于任何衣原体种,如MIF试验IgG≥1:512和(或)IgM≥1:32,则在排除类风湿因子(RF)所致的假阳性后可诊断为近期感染;双份血清抗体滴度4倍或以上升高也诊断为近期感染;IgG≥1:16但<1:512,且IgM抗体阴性,提示肺炎衣原体既往感染。3)PCR试验 PCR已成功应用于标本中肺炎衣原体的检测,如咽拭子标本。研究显示,PCR技术比传统的培养法敏感性高25%。另外,PCR的优点还在于不需要活的肺炎衣原体,因此运输或冻存不当造成的衣原体死亡不影响检测结果。6.诊断标准肺炎衣原体肺炎的临床表现没有特异性,确诊完全依赖实验室检查。呼吸道标本培养得到肺炎衣原体;血清肺炎衣原体抗体滴度呈4倍或4倍以上变化(增高或降低),同时肺炎衣原体抗体滴度(微量免疫荧光试验)≥1:32,可明确诊断。血清肺炎衣原体 IgG抗体滴度≥1:512或IgM抗体滴度≥1:16(微量免疫荧光试验)为有意义,应高度怀疑肺炎衣原体感染。7.鉴别诊断肺炎衣原体肺炎与肺炎支原体肺炎、军团菌肺炎及某些病毒性肺炎的临床表现相似,鉴别诊断也基本上依赖实验室检查。(二)鹦鹉热肺炎1.概述鹦鹉热是由一种革兰阴性、不活动病原体-鹦鹉热衣原体所引起。该病原体具有其他衣原体特性,为专性细胞内寄生物,寄生于鹦鹉和其他禽类(如鸡、鸭、火鸡、鸽、孔雀、雀类)的组织、血液和粪便中。与上述禽类接触或吸入鸟粪可得病;在急性发病期,亦偶可通过呼吸道引起人与人之间的传播。人受感染后,持续带病原体可达十年之久。本病绝大多数为散发。2.生理病理该病原体被吸入后,进入血行到达肝、脾的单核一巨噬细胞中繁殖,再经血行播散至肺或其他器官。肺内病变常开始于肺门,血。旨周围有炎症反应并向周围扩散,引起小叶性和间质性肺炎,尤以肺叶或肺段的下垂部位明显;细支气管及支气管上皮引起脱屑和坏死;肺泡中有炎症细胞和水肿液渗出,伴少量出血。严重者可有肺组织坏死和肺门淋巴结肿大,有时产生胸膜炎反应,肝脏可出现局部坏死,脾可肿大,心、肾、神经系统以及消化道均可受累产生病变。3.临床表现本病潜伏期为1~2周,长者可达4周。发病多隐匿。症状可似流感,产生严重肺炎始有发冷、发热,体温逐渐升高,可达40℃以上,伴相对缓脉。患者感乏力、肌痛、关节痛,可有鼻或斑疹,1周左右出现咳嗽,伴少量黏痰或痰中带血。此外,患者尚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等消化道症状,以及嗜睡、谵妄、木僵、抽搐等精神症状,以儿童为多见。重者可有实变体征,偶出现肝脾肿大。X线征象示两肺浸润灶,从肺门向外放射,病灶可融合呈叶性分布,下叶较多。常有弥漫性支气管肺炎或间质性肺炎表现,有时可见粟粒样或明显实变阴影或少量胸腔积液。白细胞计数正常或轻度增高。4.诊断标准主要根据有关职业史、接触史及血液和支气管分泌物做细胞培养发现病原体进行诊断。血清补体结合试验阳性虽不能区别衣原体的种类,但若结合接触史仍不失为目前简便的诊断方法。双份血清抗体滴度有4倍增加或单次效价在1:64以上,即具诊断价值。目前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以单克隆荧光检测标本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参 考 文 献[1]鲁继荣,张一宁,王玥,刘桂英,傅文永,王敏;儿童肺炎衣原体肺炎病原学检测及其临床应用[J];中华儿科杂志;2001年10期[2]刘宁;患儿肺炎支原体、衣原体诊断价值[J];检验医学;2007年02期[3]俞信忠,王卓英,吴满武,许平,曾艳,郑淑芳;335例儿童肺炎衣原体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年11期
面对一场疫情的“倒春寒”,又遇雨雪纷纷,气温时高时低,变化较大,不少朋友出现过敏、哮喘等症状。在耳鼻喉疾病中,变应性鼻炎就是诱发哮喘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在这换季时节,让我们一起看看春季该如何呵护我们的耳鼻咽喉 健康 。
春季是变应性疾病高发季
春季的花粉散播、柳絮飞扬,在空中悬浮很容易诱发季节性变应性鼻炎发作。表现呈阵发性频繁打喷嚏、大量清水涕、鼻痒、鼻塞。如果有患者外出后出现类似症状,应尽量避免去一些花草树木繁茂的地方或选择在湿度大、无风的天气外出,并且要戴好口罩,做好防护措施。部分患者甚至可能出现咽痒、频繁清嗓、干咳等咽喉刺激症状。
此外,春季气温昼夜变化大,寒冷等理化刺激性因素导致的变应性鼻炎、咽喉炎患者也不在少数,所以要根据气候变化及时防寒保暖,既往有季节性变应性疾病,发作症状严重者,最好进行预防性治疗。生活上,要摒弃不良的饮食习惯,避免进食辛辣生冷刺激性食物,戒烟酒,少吃腌制油炸食品等。提倡 健康 饮食和规律生活,加强 体育 锻炼,进而提高免疫力和呼吸系统的防御能力。环境控制也是很重要的措施,包括保持室内通风,勤晒被褥,避免接触宠物、毛绒玩具等。
春季鼻出血患者增多
早春乍暖还寒,气候干燥,容易引起感冒、呼吸道传染性疾病,鼻腔黏膜充血、干燥,毛细血管很容易破裂出血。变应性鼻炎发作时,鼻腔黏膜水肿、血管脆性大,也是孩子鼻出血的常见原因。此外要避免不良的生活习惯,比如挖鼻,经常挑食、偏食,维生素缺乏所致的鼻出血。
春季需警惕突聋、耳鸣
新冠疫情的爆发,人们始终笼罩在这种飘忽不定感之中,深感无力和焦虑。伴随 生活节奏不规律、生活方式不 健康 造成的身体机能紊乱、内分泌失调;工作压力带来的紧张焦虑、睡眠不佳… 上述种种情况都可能出现内耳微循环障碍,导致突发性耳聋、耳鸣、眩晕等内耳疾病的发生。
因此我们要合理安排好工作和生活,做到规律作息,劳逸结合,心态平和。避免接触噪音,避免长时间佩戴耳机,保护耳朵。一旦出现短时间内不明原因的听力减退、耳鸣、平衡障碍等不适症状,需要及时就医,完善相关的听力学检查,尽早治疗。此外,需要提醒大家的还有两点:
疫情期间,让我们向春而行,呵护耳鼻喉 健康 的同时,守候即将到来的如常生活。
供稿:富乐医疗上海乐静门诊部 耳鼻喉科 周婕医生
参考文献:① 顾瑜蓉,李华斌.2022年新修版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指南解读[J].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22,22(2).
容易得鼻炎的原因是什么? !详情请查看:〓【 】〓 根治鼻窦炎--鼻窦炎能根治吗 按目前的医疗水平,根治鼻窦炎中的绝大部分是可能的,鼻窦炎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手术尤其是鼻窦内窥镜手术,中医中药等,但究竟采用何种方法根治鼻窦炎,需要耳鼻喉科医生根据病人的情况,详细的检查鼻腔和鼻窦,清楚鼻窦炎的发病原因,再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但应该注意,过分宣传中医方法根治鼻窦炎是不科学的,目前根治鼻窦炎应该以药物和手术治疗为主。各种鼻窦炎的治疗方法请参照鼻窦炎治疗专题。国内治疗鼻窦炎比较好的医院请点击医院推荐。 医院正常的鼻窦开口于鼻腔,并通过鼻腔与外界相通,目前认为,鼻窦炎最主要的发病原因是由于各种原因如鼻息肉引起的鼻窦开口的阻塞,使其无法与外界相通,从而引起鼻窦的感染。鼻窦炎根治一般也需要从这方面着手,对于急性鼻窦炎,除抗生素治疗以外,有时候还需要利用激素类药物和减充血剂如麻黄素类药物点滴鼻腔,以开放鼻窦开口。对于慢性鼻窦炎,可以首先用药物治疗,或者利用负压吸引,上颌窦穿刺等,同时利用减充血剂如麻黄素类药物点滴鼻腔,适当合用中药治疗。 对鼻窦炎引起的各种症状药物治疗不见好转时就应该考虑采用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有很多种,最主要的治疗方式就是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也就是鼻内窥镜技术,鼻窦内窥镜治疗鼻窦炎的原理也就是通过鼻窦内窥镜直接开放鼻窦的开口,从而使鼻窦与外界相通,从而达到根治鼻窦炎的目的。 鼻窦炎,中医称为“鼻渊”,是一种非常多见的耳鼻喉科疾病,在成人和儿童中都有较高的发病率,我国主要分布在寒带地区发病。慢性鼻窦炎由于病程长,反复发作,难以治愈。 (一)病因和发病 1.全身抵抗力降低,如过度疲劳、受凉受湿、营养不良、维生素缺乏,以及生活环境不良所致。 2.变态反应体质,全身性疾病如贫血、内分泌功能不足(如甲状腺、脑垂体和性腺等功能减退),急性传染病如流感、麻疹、猩红热、白喉等均可诱致本病发生。 3.鼻腔的一些疾病,如鼻中隔偏曲、中鼻甲肥大、鼻息肉、变态反应性鼻炎、鼻腔异物或鼻腔肿瘤,也可引起鼻窦炎。 4.邻近病灶,如扁桃体炎或腺样体肥大、上颌第二双尖牙及第一、第二磨牙根部的感染,拔牙时损伤上颌窦壁或龋齿残根坠入上颌窦内等也可导致鼻窦炎。 5.其它,如鼻窦外伤骨折;游泳时跳水姿势不当(如取立式跳水),或潜水与游泳后擤鼻不当,污水进入鼻窦内;鼻腔内填塞物置留时间过久;高空飞行迅速下降,窦腔与外界形成相对的负压,将鼻腔分泌物吸入鼻窦等也能造成发病。 (二)病人表现 1.鼻窦炎常继发于上感或急性鼻炎,这时原有症状加重,出现畏寒、发热、食欲不振、便秘、周身不适等。小儿可发生呕吐、腹泻、咳嗽等症状。 2.多可出现—侧持续性、偶可发生双侧持续性鼻塞。 3.患者脓鼻涕增多且不易擤尽,如向后流入咽部及下呼吸道时,刺激咽、喉粘膜,引起发库、咳嗽和咳痰,甚至恶心。 4.前额部疼,晨起轻,午后重。还可能有面颊部胀痛或上列磨牙疼痛,多是上颌窦炎。 5.晨起感前额部疼,渐浙加重,午后减轻,至晚间全部消失,这可能是额窦炎。 6.头痛较轻,局限于内眦或鼻根部,也可能放射至头顶部,多虫筛窦炎引起。 7.眼球深处疼痛,可放射到头顶部,还出观早晨轻、午后重的枕部头痛,达可能是蝶窦炎, 8.慢性鼻窦炎除鼻塞、流涕、头痛等症状外,还有如下特点: (1)头痛较轻,一般多属闷痛、钝痛。 (2)嗅觉减退或消失。 (3)休息、滴鼻药、蒸汽吸入或鼻腔通气引流后头痛可减轻。 (4)咳嗽、低头、弯腰、用力时头痛加重。 (5)吸烟、饮酒、情绪激动时可加重头痛。 (6)有时可引起精神不振、易困倦、头昏、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等。 (三1家庭养护 1.家庭用药 (1)急性鼻窦炎可用扑尔敏4毫克、每日3次口服;复方新诺明2片,每日2次口服,首次4片,红霉素克,每日3次口服;呋麻合剂,每日3次点鼻或麻黄素生理盐水每日3次点鼻。注意点鼻方法要正确.病人头向后仰,药物垂直滴入,然后再捏住鼻孔揉—揉,使药物充分吸收。 (2)慢性鼻窦炎可用1%麻黄素生理盐水,每日3次点鼻;5-10%弱蛋白银,每日3次点鼻。扑尔敏4毫克,每日3次口服。 2.中药及偏方 (1)黄连、辛夷花各3克,冰片克共研细末,取适量药末吹入鼻腔,每日2-4次,适于急性鼻窦炎者。 (2)鱼腥草、东风桔根各30克,野菊花24克,豆豉姜、丝草各15克。入地金牛根6克,每日2次水煎服。适于急性鼻窦炎者。 (3)葱白榨汁后过滤,用生理盐水配成40%溶液,每日3-4次点鼻。适于急性鼻窦炎者。 (4)麻黄、辛夷、甘草、茶叶各等量,水煎后过滤,每日3次点鼻。适于慢性鼻窦炎者。 (5)鱼脑石粉9克,辛夷6克,细辛3克,冰片克,共研细末,每日3次吹鼻。适于慢性鼻窦炎者。 (6)麦门冬、石豪各5克,知母、黄芩、栀子、百合各2克,辛夷、枇杷叶各2克,升麻l克。每日2次水煎服。适于慢性鼻窦炎者,疗效理想, 3.体位引流法 先给病人用l%麻黄素生理盐水点鼻。如病人是上颌窦积脓,取侧卧低头位,健侧向下,若双侧均积脓,于15或30分钟后再做另一侧;如病人是额窦或筛窦积脓,取正坐位低头引流法。另外,捏鼻闭口吸气动作、使鼻腔成负压,有助于体位引流,便于窦内脓液较快地排入鼻腔。 4.按摩迎香穴、上迎香穴和内迎香穴,每日每穴30次。也可用微型鼻炎治疗仪按摩鼻通穴。均有治疗作用。 (四)注意事项 使用滴鼻净类血管收缩药,切不可使用过久,以免引致药物性鼻炎。一般应以7-10日为宜。 (五)预防常识 1.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预防感冒。 2.应积极治疗急性鼻炎(感冒)和牙痛。 3.鼻腔有分泌物时不要用力擤鼻,应堵塞一侧鼻孔擤净鼻腔分泌物,再堵塞另一侧鼻孔擤净鼻腔分泌物。 4.及时、彻底治疗鼻腔的急性炎症和矫正鼻腔畸型,治疗慢性鼻炎。
上面回答得不错。如果是慢性或肥厚性、过敏性等, 不用手术,不用打针,不用什么电离子激光之类,用中西药配方可以完全治好, 医学论文就有这种方法的介绍。本人就可以帮你试用,先不谈钱,我只是想说:不用住院,不用手术,不用花成千的钱,就能治好。
1.中医学的知识本体解析及启示 2.医药认知模式创新与中医学发展 3.气候因素对中医学形成和发展的影响 4.师承教育在中医学发展中的作用探讨 5.论中西医学的差异与中医学的发展 6.中医学在当代发展的思考 7.浅谈中医学中的全科医学观念 8.病机的主体地位及其构建过程是中医学的核心内涵 9.创新辨证论治 发展现代中医学——对现代中医学辨证论治体系的再思考 10.实施中医学专业认证 推动专业建设与发展 11.中医学相关的道、阴阳、五行学说的共性、进步和局限浅析 12.生存·发展·创新——对20世纪中医学发展道路的反思 13.西医院校护理专业《中医学》教学探讨 14.转化医学在中医学的应用探讨 15.论中医学的优势与特色 16.情景教学在中医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17.中医学与取象比类 18.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优先出 19.试论中医学的构建与发展 20.中医学的科学性与现代化 21.循证医学时代中医学如何发展 22.关于中医学的几点哲学思考——兼与西医学比较 23.明代中医学发展的社会文化背景概述 24.中医学证候量化诊断研究现状与思考 25.“体质”是系统生物学与中医学的最佳结合点 26.从中医学传统的文化特点探讨中医教育模式 教学法在中医学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优 28.论中医学的生态化建构原理 29.建立符合中医学自身发展规律的临床疗效评价体系 30.论中医学的文化内涵及其价值 31.对中医学专业认证实践的认识与体会 32.转化中医学:一种沟通中医基础与临床的研究策略 33.科学基金促进我国中医学事业的发展——近1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中医学项目统计分析 34.浅谈中医学对衰老的认识 35.试论中医学的科学性与当前学科地位 36.论中医学的思维方式 37.中医学视角下城市物质空间的生命要素探析 38.探索中医复杂性之路——浅谈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在中医学发展中的作用 39.考探中医学导引术的历史内容与现代进展 40.中医学基础理论的继承和创新思路 41.交融渗透 相得益彰——论中医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互动关系 42.关于中医学学科建设的医史学思考 43.中医学“卓越医生”胜任力特征模型的构建 44.中医学的科学定位 45.中医学教育开展PBL教学之短长 46.重构中医学理论体系——中医学二次革命、四次浪潮的先导工程 47.初议中医学是复杂性科学——中医标准化预备研究之二 48.中医学的学科属性与其现代化刍议 49.再论中医学的双重属性 50.从中医思维方式探讨中医学的发展 51.论模糊数学与中医学 52.复杂网络理论及其在中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53.我国中医学期刊引用网络分析——基于CMSCI(2004-2012)年度数据 54.中医学的特点、特色和优势 55.中医学为何要现代化——中医学现代化再拷问 56.中医学与复杂性科学 57.试论中医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58.客观唯心思辨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石——重新认识中医学的“阴阳五行” 59.从地方性知识的视域看中医学 60.瑜伽与中医学探究 61.学科交叉研究领域知识源流可视化分析——以我国中医学学科交叉领域为例 62.中医学的科学定位——科学、哲学、人、中医、名实 发表中医学相关论文的趋势分析 64.量子中医学、中医学、西医学的异同 65.调治亚健康状态是中医学在21世纪对人类的新贡献 66.红外热成像技术在中医学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67.中医学理论体系框架结构之研讨 68.人文属性是中医学的最大特色 69.取象比类——中医学隐喻形成的过程与方法 70.专业兴趣与培养潜质在自主招生中的意义研究——以中医学专业为例 71.中医学现代传承的战略思考和建议 72.中医学:健康时代及其顶层设计 73.论中医学是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完美统一 74.我国中医学学科交叉领域研究热点可视化分析 75.论中医学、中医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76.基于CSCD统计的2015年中医学研究述评 77.发展中医学的战略思路 78.本刊对论文中医学伦理学及知情同意的说明 79.浅谈医学论文中医学名词的规范用法 80.中医学学术争鸣论文的审读与修改 81.医学中医学名词的统一及用语规范 82.护理论文中医学名词的规范使用 83.谈中医学研究生教学改革之思路——我校十年来中医内科学研究生 84.医学论文中医学名词的规范使用 85.探讨病案专业论文中医学名词的规范应用 86.中医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全过程管理机制的运行探索 87.谈中医学论文中关于引用古代文献记载问题 88.探讨病案专业论文中医学名词的规范应用 89.重视医学论文中医学术语的规范化 90.中医学五年制本科毕业论文指导体会 91.从管理干预谈中医学 92.中医学期刊论文语句字数分析 93.中医学期刊论文作者数分析 94.中医学博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95.中医学专业研究生学位论文形成过程客观影响因素的探讨 96.中医学博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的管理干预研究 97.中医学期刊临床论文的审读评价 98.中医学期刊论文引文分析 99.中医学本科毕业论文相关问题的分析与思考 发表中医学相关论文的趋势分析(来源:学术堂)
亲 需要发表论文吗?
随着针灸在全世界的广泛应用,神经科学的研究结果对部分针灸疗效机制科学意义上的肯定,逐渐形成了西方针灸的概念。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中医针灸 毕业 论文,供大家参考。
中医针灸毕业论文 范文 一:针灸治疗HZ止痛效应分析
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简称HZ)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侵犯神经节及皮肤,沿周围神经分布的群集疱疹及神经痛为特征的一种病毒性皮肤病,其特点是侵害单侧一个或多个皮区,多表现为躯干的环状或条形损害。笔者采用中心随机对照研究 方法 ,运用不同针灸方法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患者,观察不同针灸方法的止痛效应,并分析患者满意度与止痛效应的关系,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研究对象
病例来源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州市中医医院、广东省第二中医院,为2007年4月—2009年10月针灸科、皮肤科住院或门诊患者。将101例带状疱疹急性期患者,采用中心随机的方法,分配至A组(电针组)30例、B组(铺棉灸组)23例、C组(火针组)25例、D组(叩刺拔罐组)23例。剔除5例误纳病例及2例脱落病例,结果最后符合方案A组27例、B组23例、C组24例、D组20例,共94例。其中男54例(),女40例();年龄最小20岁,最大70岁,平均(±)岁。4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身高、体重、生命体征情况,经统计计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而且两组患者不适至初诊时间、疱疹情况,经统计计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组间具有可比性。
试验标准
(1)诊断标准: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中蛇串疮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参照《Cecil Textbook of Medicine》[2]中带状疱疹的诊断标准。(2)纳入标准①年龄18~70岁;②出现疱疹1~7天内,未经过抗病毒和止痛治疗者;③签署知情同意书,同意接受本课题组各种治疗方法、服从课题组安排者。(3)排除标准①属于带状疱疹的特殊类型,包括眼、耳带状疱疹、内脏带状疱疹、脑膜带状疱疹、泛发性带状疱疹、无疹型带状疱疹;②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③过敏体质及对多种药物过敏者;④瘢痕体质者;⑤合并严重的心血管、脑血管、肝、肾、造血系统等原发性疾病或全身衰竭者,糖尿病、恶性肿瘤、精神病患者,结缔组织病、血友病患者,有出血倾向的患者;⑥病情危重,难以对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做出确切评价者;⑦1个月内应用过皮质类固醇激素或免疫抑制剂者。
治疗方法
4组患者疱疹局部均保持皮肤清洁,注意保护皮损。治疗时取卧位,皮肤常规消毒后进行。(1)A组(电针组)取穴:阿是穴(病变皮损处)、夹脊穴(患侧)、支沟穴、后溪穴。操作方法:所有穴位定位均按照《国家标准经穴部位》[3]取穴。阿是穴用平刺法局部围针刺,夹脊穴向脊柱方向斜刺,支沟穴、后溪穴直刺,均进针约~寸,针刺得气后,接韩氏穴位刺激仪,采用疏密波,频率为2/100Hz,2~5mA,强度以患者耐受为度,通电30min后出针。每天1次,10次为1个疗程,共计1个疗程。(2)B组(电针+铺棉灸组)铺棉灸操作方法:将脱脂干棉花撕成薄如蝉翼,约3cm×3cm大小棉片,根据皮损的面积决定施灸棉片的数量。铺在阿是穴上,用火柴点燃烧尽棉花,每次施灸3遍。其余治疗及疗程同A组。(3)C组(电针+火针组)火针操作方法:术者左手持点燃的酒精灯,右手持中粗火针在外焰加热针体,直至将针尖烧至红白后,迅速准确地刺入疱疹中央约~,根据疱疹数量的多少,先刺早发的疱疹,每次选择3~5个,每个疱疹针刺2次,术毕挤出疱液,按压约30秒钟,涂上一层万花油。其余治疗及疗程同A组。(4)D组(电针+叩刺拔罐组)叩刺拔罐方法:术者以一次性梅花针叩刺阿是穴,以局部微渗血为度,然后选择大小合适的玻璃罐,迅速拔按在叩刺部位及病损两端。留罐5~10min,出血3~5mL,取罐后用活力碘消毒患处,视疱疹面积大小,决定火罐的型号和数量。其余治疗及疗程同A组。
观察指标
(1)疼痛评价指标①疼痛强度(VAS评定法,单位:mm):记录观察点前24h内最痛点。以100mm标识,0表示不痛,100mm表示患者能够想象的最大疼痛强度。②疼痛缓解程度(%):记录观察点前24h内疼痛强度与基线相比的缓解情况。记录范围0~100%,0表示完全没有缓解,100%表示完全缓解。③疼痛开始缓解时间(d):从患者开始感觉有疼痛到疼痛缓解程度恒定在30%以上所需的时间。④疼痛持续时间(d):从患者开始感觉有疼痛到疼痛完全消失所需的时间。于观察第1~10天每次治疗前、第11天记录。③④项如在疗程内无法记录(疼痛未缓解或者消失),则在第22、30、60、90天随访时记录。(2)患者满意度:用标尺法,0~100代表患者对其所接受的治疗 措施 的耐受性,100分表示很满意,0分为很不满意,让患者读出最能代表其耐受程度的位置,并记录读数(分)。于第11天记录。
统计方法
数值以(珋x±s)表示,所有数据进行比较前,经过K-S正态分布检验。正态分布资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非正态分布资料采用非参数检验。非正态分布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U检验,相关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用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患者满意度与VAS疼痛评分的关系
见表1和图1。各组带状疱疹患者经治疗后VAS评分均明显减少,且治疗后各组VAS评分存在差异(P<),A组治疗后VAS评分为(±)分,B组(±)分。4组治疗前后差值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说明经1疗程的针灸治疗后,针灸各组的总体止痛效应相当。经治疗后,各组带状疱疹患者的满意度有一定的不同(P<),A组(电针组)、C组(电针+火针组)患者的满意度高于B组(电针+铺棉灸组)、D组(电针+叩刺拔罐组)(P<);电针组与电针+火针组患者的满意度相当(P>);电针+铺棉灸组、电针+叩刺拔罐组患者满意度相当(P>)。从患者角度分析,较电针+铺棉灸、电针+叩刺拔罐,患者更加认同电针治疗或电针结合火针治疗。病人满意度是指病人凭着自己对健康的理解,权衡自己的经济条件,结合自己对医疗保健的要求,对所接受的医疗服务的综合评价。[4]涉及整个疾病就诊过程中的每个环节,对患者满意度与治疗后VAS评分、治疗前后VAS评分差值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如图1,患者满意度与治疗后VAS评分、治疗前后VAS评分差值之间均无显著的相关性(均P>)。
患者满意度与患者疼痛缓解、疼痛持续时间、疼痛缓解程度的关系
见表2和图2。4组带状疱疹患者的疼痛缓解时间、疼痛持续时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但疼痛缓解程度的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其中以A组(电针组)较B组(电针+铺棉灸组)疼痛缓解程度更明显(P<)。四组患者的满意度与疼痛持续时间、疼痛缓解时间、疼痛缓解程度均没有显著的相关性(P>05)。
3讨论
带状疱疹属中医“蛇串疮”范畴,其发生多因机体正气不足,湿热毒邪循肝胆经络熏蒸肌肤;在病变后期,余毒未清,瘀血阻滞肌肤而发生神经痛。神经痛为带状疱疹特征之一,可在发疹前或伴随皮疹出现,神经痛是带状疱疹困扰患者的主要原因。止痛是针灸的一大功能,针灸有减轻带状疱疹疼痛、缩短疼痛持续时间等作用[5-6]。本方案取阿是穴、夹脊穴、支沟穴、后溪穴治疗,本取穴方案从蛇串疮病机出发,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祛湿止痛的作用。采用电针法、电针+铺棉灸法、电针+火针法、电针+叩刺拔罐法治疗带状疱疹患者,虽治疗后各组的VAS评分、疼痛缓解程度差别有统计学意义,但VAS评分治疗前后差值、疼痛持续时间、疼痛缓解时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患者满意度与治疗后的疼痛强度、治疗前后VAS评分差值、疼痛持续时间、疼痛缓解时间、疼痛缓解程度均没有显著的相关性。不同针灸方法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各止前效应指标,除了疼痛缓解程度A组优于B组外,余VAS评分治疗前后差值、疼痛持续时间、疼痛缓解时间、疼痛缓解程度组间差别均无显著性意义,考虑与带状疱疹的自然病程一般为2-3周[7]有关,估计到治疗后的观察点,大部分患者自然病程已向痊愈转归,因此无法体现各疗法止痛效应的差别。电针法为阿是穴围针刺加夹脊穴、支沟穴、后溪穴电针治疗,其余三种疗法分别为在此基础上加上铺棉灸法、火针法、叩刺拔罐法,治疗后VAS评分A组(电针组)明显低于B组(电针+铺棉灸组),而疼痛缓解程度A组优于B组,结果说明针灸本身也给患者带来一定的疼痛,将电针和铺棉灸重叠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不仅不能减轻患者的疼痛,可能还增加了患者的疼痛。
本研究中的患者满意度,是患者将其所接受的治疗措施的耐受性用0~100分表示出来,分数越高满意度越高,属病人 报告 的临床结局。病人报告的临床资料已成为临床疗效评价关注的焦点,可用于最佳治疗方案的评价与选择。[8]本研究结果发现不同针灸方法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患者更加认同电针治疗或电针结合火针治疗,但患者满意度与治疗后的VAS评分、治疗前后VAS评分差值、疼痛持续时间、疼痛缓解时间、疼痛缓解程度均没有显著的相关性。
中医针灸毕业论文范文二:循证医学针灸证据评析
1针灸研究证据的来源和范畴的确立
基于循证医学证据评价体系对针灸医学的启示,根据针灸学科的发展现状和特点以及证据来源范围,本研究确定的针灸研究证据范畴主要包括:现代研究证据、古籍载录证据、专家 经验 证据,其中现代研究证据又包括随机对照试验研究、非随机对照试验研究、病例序列研究和个案报道。下面对各类研究证据的特点和纳入理由作简要阐述。
古籍载录证据流传至今的针灸古代医籍是历代针灸临床经验的积累,不仅涵盖了针灸安全有效的成功经验、针灸的适应症、禁忌症和注意事项等有价值的信息,并经过几千年临床实践反复证实了其真实性、可靠性和适用性。因此,古代医籍载录的相关针灸防治疾病证据是针灸临床决策不可忽略的最佳证据之一,本研究纳入的古籍载录证据涵盖清代以前所有针灸治疗类文献,从内容形式上说主要包括以疾病为纲的针灸处方文献和针灸医案。
专家经验证据经验类文献对于临床医学来讲往往是最直接的体验记录,是临床实践与医学理论相结合、突破和创新的结果,具有较高的理论概括和实践指导意义。因此针灸专家经验 总结 也是针灸临床决策不可忽略的最佳证据之一。本研究纳入的专家经验总结主要为1919年以后国内针灸专家的临床经验类文献,按照专家资质分为针灸名老中医专家经验和一般针灸专家经验。
现代临床研究证据近现代临床研究文献是针灸临床研究证据的主要来源。针灸学的特点之一是辨证施治,强调个体化治疗,并且疗法丰富,因此采用统一、标准化治疗方案的针灸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并不足以代表针灸临床研究的全貌。因此,本研究除了纳入随机对照试验研究,还纳入非随机对照试验研究、病例序列研究和个案报道,没有纳入系统评价或Meta分析。
(1)随机对照试验: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controlledtrial,RCT)是被认为是评价医学干预措施有效性和安全性的最佳研究设计,证据的论证强度和科学性最佳[4]。本研究将RCT作为针灸研究证据之一,但对于针灸RCT的评价既要考虑试验设计完成质量,又需考虑到针灸临床实际。
(2)非随机对照研究:目前,非随机的临床对照研究(Clinicalcontroltrial,CCT),仍在中医药、针灸领域中占据多数地位[5]。这类研究虽未采用随机方法,但采用对照组进行比较,故非随机临床对照研究仍能给针灸临床决策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或线索。因此,非随机临床对照研究为本研究针灸研究证据纳入来源之一。
(3)病例系列研究:病例系列研究(Caseseriestri-al)的价值在于可用于观察临床对照试验排除的患病人群,可以充分施展针灸辨证论治特点,且费用低廉,而且在国内发表现代临床研究文献中,病例系列研究最多,故本研究也将其纳入针灸研究证据的范畴。
(4)个案:个案(Singlecasestudy),也称单个病例报告。针灸个案往往灵活多变地记录针灸疗效卓著的治疗方案或完整的治疗变化过程,是最能体现中医辨证论治、针灸疗法复杂干预特点的文献形式,对于针灸临床实践具有一定价值。因此个案也是针灸研究证据的纳入范畴。需要补充说明的是,系统评价或Meta分析是循证医学提倡的最佳证据之一,但针灸治疗方案随辨证论治灵活多变,强调临床研究的“同质性”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不足以一一对比分析,难以顾及针灸辨证论治、复杂干预的核心特点,故本研究没有将其纳入临床决策分析的研究证据范畴。
2针灸临床研究证据质量评价方法的建立
本研究在《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面瘫》制定过程中形成的针灸研究证据评价方法和标准基础上,借鉴已有中医领域的证据评价方法和标准[6-7]进行补充和完善,初步建立各类针灸研究证据质量评分标准和分级标准。
古籍载录证据的质量评价方法古代医籍中的证据是论述性的,是临床经验记载或具体医疗过程的描述,故此,本研究主要考虑医籍质量、医家资质、记载形式(医案、论述)、证据应用强度、内容完备程度等因素,初步建立古籍载录证据的质量评价表及分级标准。(1)质量分级标准:高质量文献:得分≥5分者,且须符合前3条中1条以上,其中符合第2条者为经典著 作文 献,符合第3条者为历代沿用的古代证据。中质量文献:得分≥4分者,且须符合前4条中2条以上(含2条)。低质量文献:得分﹤4分者。(2)评价指标说明:珍籍:本研究指王雪苔教授主编的大型丛书《针灸古典聚珍》中的收录67种针灸医籍。古代针灸经典著作:采用专家咨询法和小组讨论相结合的方法,本研究初步确定的古代针灸经典著作指《素问》、《灵枢》、《难经》、《甲乙经》。古代针灸名医:依据中医文献学、医学史及针灸发展史[8-9],用专家咨询法和小组讨论相结合的方法,初步确定的古代针灸名医有33位,包括:黄帝、扁鹊、华佗、涪翁、郭玉、曹翕、吕广、皇甫谧、王叔和、徐秋夫、徐文伯、葛洪、甄权、杨上善、孙思邈、王焘、王惟一、王执中、何若愚、阎明广、窦汉卿、王国瑞、滑寿、徐凤、凌云、高武、汪机、马莳、杨继洲、李时珍、吴昆、张景岳、李学川。记载为历代沿用:指该治疗方案在历代专著中重复应用。
专家经验证据的质量评价方法专家经验总结一般由专家自己或他人概况归纳而成,来源范围包括专家经验代表性专著和期刊论文。本研究一方面结合疾病的诊治特点制定纳入排除标准,一方面依据专家范畴界定、作者、载体形式及经验总结可靠性等因素,初步制定专家经验证据的质量评价表及分级标准。(1)质量分级标准:高质量文献:得分≥5分者,且须符合前3条中1条以上。中质量文献:得分≥4分者,且须符合前4条中2条以上(含2条)。低质量文献:得分﹤4分者。(2)评价指标说明:针灸领域名老中医专家的界定:在时间范围上界定为民国至今的近现代针灸名老中医;进而依据文献学、医学史及针灸发展过程[8-9],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的第一批、第二批、第三批、第四批全国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集成工作指导老师名单,经过专家咨询、讨论和总结,初步确定近现代针灸名老中医范围,他们的代表性著作以及由他人完成的经验总结为证据来源。中文核心期刊:以北京大学图书馆编制的第一版至第五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为依据进行界定。
现代针灸研究证据的质量评价方法(1)随机对照试验:本研究基于CONSORT声明[10]、Jadad评分量表[11],结合针灸临床实际及文献特点对干预措施的质量控制标准、疗效指标、文献载体指标等进行补充,初步制定随机对照试验研究的质量评价表及分级标准。质量分级标准:高质量文献:得分≥11分者,且前3条得分≥3分,第4~11条符合5条以上。中质量文献:得分≥10分者,且前3条得分≥2分,第4~11条符合3条以上;或者得分≥8分者,且前3条得分≥2分,且必须符合第4~11条符合5条以上。低质量文献:得分﹤8分,且前3条得分≤1分;或观察对象没有明确的诊断标准。(2)非随机对照试验:本研究在RCT评价基础上,根据非随机的临床对照试验研究特点,初步制定该类证据的质量评价表及分级标准。质量分级标准:高质量文献:得分≥8分,且前8条标准必须符合5条(含5条)以上。中质量文献:得分≥8分,但前8条评价标准符合5条以下。低质量文献:观察对象没有明确的诊断标准;或得分﹤8分。(3)序列研究质量评价方法:本研究在RCT评价基础上,根据病例序列研究特点制定该类证据的质量评价表及分级标准,具体见表5。质量分级标准:高质量文献:得分≥8分,且前8条标准必须符合5条(含5条)以上。中质量文献:得分≥8分,但前8条评价标准仅符合5条以下。低质量文献:观察对象没有明确的诊断标准;或得分﹤8分。(4)个案:针灸个案质量评价表及分级标准的制定考虑了载体形式、作者资质、病人诊疗信息完整性、治疗措施、疗效等因素,具体见表6。质量分级标准:高质量文献:得分≥5分者,且须符合第4、7条。低质量文献:得分﹤5分,或得分≥5分者,未符合第4、7条标准。
3针灸临床研究证据强度及推荐等级标准的形成
本研究遵循循证医学的原则和方法,结合针灸学科特点,通过专家会议讨论、问卷咨询等方式初步制定了针灸循证决策的研究证据强度及推荐等级标准,证据质量与推荐强度的等级一一对应,即高质量证据推荐强度也高。
4结论
遵循最佳研究证据是实践循证医学的关键环节,而证据的评价是保证其利用的前提。因此,本研究将循证医学理念和方法与针灸学临床实践原理与现有文献特点有机融合,初步建立了符合针灸自身特点的针灸临床研究证据评价体系,该体系具有以下特点。
参考循证医学证据评价方法结合针灸自身特点
循证医学以客观、真实证据作为临床决策的可靠来源,其理念、思路和方法值得针灸医学深入研究和借鉴。针灸临床文献中同样也存在着大量应用于针灸临床决策的文献,故此本研究以从文献中挖掘真实、有效的治疗方案为目的,参考循证医学证据评价方法并结合针灸学科自身特点,建立应用于针灸临床循证决策的证据评价体系。该体系既包括RCT、CCT、病例序列等研究证据的评价方法,同时强调名老专家经验证据和古籍载录证据的地位和作用,强调反映针灸临床实际特点的证据如个案在评价体系中的作用,能基本体现针灸临床实践的规律和特色。
以针灸临床决策为目的最大可能纳入研究证据
针灸临床研究证据评价体系是应用现代循证医学理念方法研究针灸临床决策的方法学探索,它跨越两个不同医学体系,但归根结底还是以针灸理论及其实践为根本的,因此该体系必须兼顾针灸临床个体化、经验性等特色。随机、对照、盲法固然是临床可靠性评价的最好方法,但中西医学两种完全不同的理论体系导致应用这些方法到针灸临床实际中尚有很多不适用性。针灸临床文献包含有RCT、CCT、病例系列研究、专家经验、个案报道、古籍载录证据等多种类型,各类型文献之间既有方法学可靠性上的强弱,也有针灸临床可适用性的高低,还有完成质量优劣以及针灸数千年传承的习惯等多方面的不同,因此本证据等级体系以目前针灸临床证据水平现状为基础,调和多因素对证据水平的评价影响,最大可能的纳入各类有价值证据。
多角度考虑影响证据质量的因素
针灸临床决策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多因素影响过程,从证据角度评价各类型针灸临床文献是值得被深入探索的新领域,针对针灸理论及实践的特殊性,在考虑现行循证医学评价指标外,本研究加入医家个人资质、水平、单位、载体、学术观点、具体针灸方案、理论解释等多方面因素进行评价指标的探索,并针对各类研究证据提出一套严格的评价方法和质量分级标准,以排除低质量或不合格证据,筛选出高质量的可信性强的证据,为临床应用提供切实可行的有价值证据。
综上,本研究采用文献分析方法、专家访谈方法和共识性方法,结合针灸学科及文献特点,比对循证医学证据评价体系,探讨针灸研究证据的范畴和特点,初步建立了针灸研究证据的评价方法和标准,初步建立了针灸临床研究证据体系。但鉴于针灸学理论和临床实践的特殊性,建立适合针灸诊疗特点和文献形式的证据分级,评价体系还是一项探索性的研究,故还存在研究证据的评价指标的确定可能不够完善,部分评价指标缺乏权威参考标准等不足之处,亟待在今后的研究和实践中不断补充和完善。
中医针灸毕业论文范文相关 文章 :
1. 针灸推拿学专业职业规划范文
2. 电大护理论文范文
3. 中医院实习心得体会3篇
4. 临床医学大专生简历范文
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学院老师--程凯简介程凯,男,32岁,博士,副教授。现任中国针灸学会腧穴分会秘书长,北京针灸学会针灸临床研究分会理事。其在硕博连读学习期间一直跟随著名针灸专家耿恩广教授,从事腧穴主治特异性研究,对十四经穴的主治普遍性规律和主治特异性规律进行了系统整理和研究。博士论文《小肠经腧穴对庆大霉素中毒性耳聋的特异性研究》曾获2000年度北京中医药大学优秀论文奖。2000年博士毕业后留校任教,并担任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学院科研管理工作。工作期间,并不停留于单纯的科管事务性工作,而是充分发挥自己思维活跃、勤奋好学的特点,参与到多项科研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当中,使我院科研中标课题和到位经费均有明显增长: (1)2001年执笔撰写了《腧穴主治标准化临床研究项目建议书》、《可行性报告》,后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立项为2002年重大科研项目――《中华人民共和国针灸穴典》; (2)2001-2002年间,执笔撰写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针灸穴典专项研究经费预算》、《经穴主治临床研究实施步骤及时间安排》和《经穴主治临床研究招标指南》,促进了《穴典》项目的开展; (3)2001年,执笔撰写了《针灸学科规划书》,结合本单位特点对针灸学科中科研方向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为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学院最终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针灸学重点学科建设单位作出了贡献; (3)2002年,执笔撰写了《不同针灸方法对经穴主治的影响规律及机制研究》项目建议书,后被列为2003年度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点项目招标范围; (4)2002-2003年,参与我院教育部大修大购项目申报工作,执笔撰写了“针灸科研实验室改扩建计划”、“针法灸法教研中心”等部分内容,并成功获得项目资助; (5)2003年,作为主要执笔者撰写了《北京中医药大学逸夫中医研究大楼可行性报告》,并成功获得资助; 目前,其承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课题1项、校级课题2项,参与国家自然基金课题1项、教育部课题1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大科研项目1项、校级课题6项。主持和参与的科研项目获各类奖励共10次,出版专著8部,发表论文近十篇。
透过免疫检查点抑制剂通过阻断肿瘤,有效抑制免疫系统T淋巴球,唤醒T淋巴细胞,以解决肿瘤再生问题。
一名52岁陈女士,七年前因右中叶的非小细胞肺癌第三期早期接受手术切除,术后不到两年半,疾病持续进展转移到纵膈腔及上腹部淋巴腺多处部位,中山医学大学附设医院肿瘤内科主任吴铭芳表示,陈女经评估接受肿瘤免疫治疗,淋巴腺顺利缩小许多,三年多来与身上肿瘤和平共处,到目前都能维持良好的生活品质。
化疗后肿瘤再生可以免疫疗法抑制
吴铭芳指出,癌患接受化疗或标榜药物治疗后,过一段时间,肿瘤细胞就会对药物产生抗药性,促使肿瘤再度生长,导致治疗成效有限,这时可透过免疫疗法来帮助杀死癌细胞。陈女士,接受手术切除后,辅助化学治疗和纵膈腔放射线治疗,同年发生肋膜转移,再度接受肋膜转移肿瘤的手术切除及化学治疗,术后不到两年半,疾病持续进展转移到纵膈腔及上腹部淋巴腺多处部位,后来又因淋巴腺转移,导致难以进食。
癌细胞不断转移免疫疗法抑制肿瘤再生
吴铭芳说,因陈女士肺癌没有表皮生长激素受体的基因突变,或间变性淋巴瘤激酶的染色体错位,没有合适的标靶药物可治疗,过去这样的病患存活期是很难再有三个月;检测陈女士的肿瘤细胞PD-L1表达为>50%的高表达,透过肿瘤免疫治疗,也就是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经两个月注射后,淋巴腺顺利缩小许多。主要是透过免疫检查点抑制剂通过阻断肿瘤,有效抑制免疫系统T淋巴球,唤醒T淋巴细胞,以解决肿瘤再生问题。
免疫治疗副作用少单独使用优于化疗
吴铭芳医师进一步解释,目前发表的第二线使用PD-1/PD-L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较于欧洲紫杉醇化学治疗于无基因突变,肿瘤PD-L1有表达的非小细胞肺癌的第三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接受肿瘤免疫治疗病患存活时间明显延长而且治疗副作用比化学治疗少,且在肿瘤PD-L1高表达(>50%)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病人,一线单独使用甚至优于化疗。
吴铭芳提醒,肿瘤免疫治疗单独使用有效的对象约15至20%,有些依赖肿瘤PD-L1检测结果,如何挑选适合对象仍是重要研究课题;吴铭芳医师强调,包括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典型何杰金氏淋巴瘤、泌尿道上皮癌等都能适应于癌症免疫治疗药物,虽副作用比起传统化疗少,还是有可能会发生免疫系统对于正常组织的攻击,引起身体各器官与组织发炎反应,因此若有严重症状出现时,则需立即暂停免疫疗法,并透过类固醇甚至免疫抑制剂,直至改善为止。
肺癌 是致死率较高的癌种,死亡病例一直高居世界癌症死亡榜首。近年来,随着免疫治疗的发展,以免疫疗法为基础的综合治疗大大改善了预后,并已成为治疗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的主要方法。 新辅助免疫治疗 包括术前和术后。其主要目的是激活患者的免疫系统,诱导已经浸润到肿瘤内部的免疫细胞发挥抗肿瘤作用,杀灭肿瘤细胞,缩小肿瘤,降低肿瘤分期。 近期,一项 新辅助免疫治疗 研究项目NADIM刊发了其3年随访结果,显示新辅助免疫治疗联合化疗,能够为可切除IIIA期小细胞肺癌患者带来病理缓解和生存获益。 NADIM是一项II期研究,共纳入46例IIIA期可切除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具体的 治疗方案 如下: 01 患者接受三个周期的纳武利尤单抗+紫杉醇+卡铂治疗,每21天为一个周期。 02 在治疗结束后6-7周内进行手术。 03 手术后的第3~8周开始接受为期1年的纳武利尤单抗术后维持治疗。 此研究的主要终点是24个月时的无进展生存期,结果在之前已经发表过:无进展生存率为,主要病理缓解率为。这次发表的论文主要涉及次要终点——3年总生存期和生物标记物的分析。 研究人员按照ITT人群和PP人群来评估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 ITT人群:包括所有接受新辅助治疗的患者。 PP人群:包括所有接受肿瘤切除并至少接受一周期辅助治疗的患者。 此次研究随访数据表明,治疗完成3年后: 01 ITT组和PP组的存活率分别为和。这是IIIA期非小细胞癌患者前所未有的高存活率,其生存时间是以往历史系列报道的三倍。 02 两组患者36个月和42个月的无进展生存率均为,病情进展的患者的中位进展时间为个月。 03 接受手术的患者的总生存期显著改善(HR:;95%CI)。 04 27例()患者在辅助治疗过程中出现1级或2级不良事件,最常见的是疲乏,在10例患者()中出现,5例()患者出现3级或4级的不良事件。没有注意到长期毒性。 生物标志物方面,研究人员发现: 01 PD-L1在肿瘤细胞中表达的高低与无进展生存期或总生存期的改善无关,无法作为预测预后的指标。 02 肿瘤突变负荷的评估与生存结果无关,无法作为预测预后的指标。 03 循环肿瘤DNA水平不但与肿瘤大小显著相关,而且,比起循环肿瘤DNA水平高的患者,循环肿瘤DN水平低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显著改善,提示循环肿瘤DNA可以作为预测预后的生物标志物。 小知识 循环肿瘤DNA是肿瘤细胞在坏死或凋亡过程中产生的,是一种特征性的肿瘤生物标记。 这项3年随访结果表明,新辅助纳武利尤单抗联合化疗,能够为可切除IIIA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带来病理缓解和生存获益,而循环肿瘤DNA有望作为长期生存的预测指标。 不过,由于此次II期研究的样本数量较少,接下来还需要更大样本的III期随机对照试验来进一步验证。参考文献: Provencio M, Serna-Blasco R, Nadal E, et al. Overall Survival and Biomarker Analysis of Neoadjuvant Nivolumab Plus Chemotherapy in Operable Stage IIIA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NADIM phase II trial)[J].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2022: JCO. .
目前,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恶性肿瘤之首,是危害极大的 健康 杀手。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SCLC)占比80-85%[1],而NSCLC诊断时七成为晚期,其中25–40% 的NSCLC患者属于局部晚期(III期)[2-7],约 30% 的局部晚期(III期)患者属于不可手术切除[4]。对于不可切除的III期NSCLC患者的治疗,上个世纪90年代的三项临床研究:EORTC (N=331) [8],Jeremic et al (N=169)[9],Jeremic et al.(N=131)[10]均证实:同步放化疗的疗效优于单纯放疗,从而奠定了同步放化疗为不可切除III期NSCLC的标准治疗方案,受到各大指南:NCCN指南、ASCO指南、ASTRO指南、ESMO指南、CSCO指南的一致推荐。近十几年来,多个临床研究也尝试改进或者优化该治疗策略,但均以失败告终。尝试的策略包括:PROCLAIM[11]研究尝试不同的化疗药物 (培美曲塞+顺铂);CALGB[12] 和CALGB (Alliance)[13] 研究尝试在放化疗前进行诱导化疗;KCSG-LU05-04[14 ]和Hanna et al[15] 研究尝试在放化疗后进行巩固化疗;SWOG[16]研究尝试加入EGFR-TKI靶向治疗;RTOG[17] 研究尝试增加放疗剂量;这些尝试均未能改善患者生存且增加患者的毒副作用,因此III期不可切除的NSCLC的同步放化疗标准方案一直未被修改或更新。
直到最近,随着以PD-1/PD-L1抗体等免疫检测点抑制剂为代表的免疫治疗的出现,极大改变了肺癌的治疗格局。特别是免疫治疗在III期NSCLC的首次 探索 -PACIFIC研究[18]的成功,标志着免疫治疗成功突破局部晚期肺癌治疗瓶颈,实现抗击肺癌的“诺曼底登陆”,改写了治疗指南。
PACIFIC临床试验研究结果显示,同步放化疗后使用度伐利尤单抗注射液免疫治疗,降低了III期不可切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近32%的死亡风险,中位无疾病进展生存期(PFS)为个月18,3年总生存率(OS)更是高达57%[19],预期5年生存率将超过50%。随着PD-L1免疫疗法度伐利尤单抗在中国获批上市,III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给III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带来了临床治愈的希望。
放化疗后使用度伐利尤单抗注射液的PACIFIC模式已被美国NCCN指南列为III期不可切非小细胞肺癌的标准治疗方案。
基于PACIFIC模式,免疫治疗联合放化疗的进一步优化策略也在研究之中,包括:PACIFIC 2 研究[20]尝试在放化疗阶段就联合免疫治疗,后续给予免疫治疗进行巩固;DETERRED研究[21]尝试在放化疗阶段联合免疫治疗,后续给予化疗联合免疫治疗进行巩固;NICOLAS研究[22] 尝试在放化疗前先进行诱导免疫治疗;AFT-16研究[23]尝试在放化疗前先进行诱导免疫治疗,完成放化疗后继续免疫治疗进行巩固治疗。相信随着这些研究结果的公布,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策略将得到进一步优化,患者的生存将进一步延长,其最终成为慢性病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 Research UK. Lung Cancer Risk Factors.
. Accessed November 2017;
2. Aupérin A, et al. J Clin Oncol. 2010;28:2181–2190;
3. Provencio M, et al. J Thorac Dis. 2011;3:197–204;
4. Scorsetti M, et al. Radiat Oncol. 2010;5:94–102;
5. Fournel P, et al. J Clin Oncol. 2005;23:5910–5917;
6. Johnson DH. Chest. 2000;117:123S–126S;
7. American Cancer Society. NSCLC survival rates by stage.
. Accessed November 2017;
8. Schaake-Koning C, et al. N Engl J Med. 1992;326:524–530;
9. Jeremic B, et al. J Clin Oncol. 1995;15:452–458;
10. Jeremic B, et al. J Clin Oncol. 1996;14:1065–1070
11. Senan S, et al. J Clin Oncol. 2016;34:953–962;
12. Vokes EE, et al. J Clin Oncol. 2007;25:1698–1704;
13. Lilenbaum R, et al. J Thorac Oncol. 2015;10:143–147;
14. Ahn JS, et al. J Clin Oncol. 2015;33:2660–2666;
15. Hanna N, et al. J Clin Oncol. 2008;26:5755–5760;
16. Kelly K, et al. J Clin Oncol. 2008;26:2450–2456;
17. Bradley JD, et al. Lancet Oncol. 2015;16:187–199
18. Antonia SJ, et al. N Engl J Med. 2017;377(20):1919–1929;
19. Gray JE, et al. 2019 ASCO Abstract 8526
20. Identifier: NCT03519971
21. Liu S, et al. Presented at WCLC 2018. #
22. Peters S, et al. Presented at ASCO 2018. #8510.
23. Ross HJ, et al. ASCO 2018. Abstr TPS8585. NCT03102242
中医认为,荨麻疹的发病原因主要有四点:一是外感风、湿、热之邪,侵害皮肤;二是饮食不注意,使体内蓄积湿热,再加上外感风邪,两相排斥,在皮肤上出现症状;三是血虚风燥所致皮肤易生病变;四是不可忽视的精神因素。
荨麻疹是一种过敏性皮肤疾病,当接触过敏原的时候,患者会在身体不特定的部位出现一块块形状、大小不一的红色斑块。在产生这些斑块的地方,会有发痒的感觉,如果没有停止接触过敏原并及时加以治疗,出疹和发痒的情形会加剧。本病可发生在身体任何部位,无论男女老幼均可发病,是临床常见的多发皮肤病。
症状提示:荨麻疹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绝大多数为急性。急性荨麻疹多突然发作,初起时只感觉皮肤瘙痒,而后起风团,风团大小不一,呈鲜红色,形状也不规则,可随着瘙痒抓挠而增多。这种情况往往要持续半个小时以上,然后可自然消退,不留痕迹。急性荨麻疹发病时,常伴有发热、恶心、呕吐、腹痛、胸闷气喘等症状。慢性荨麻疹可反复发作,终年不断。
按摩原理: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病原因很多,概括起来主要有四点:一是外感风、湿、热之邪,侵害皮肤;二是饮食不注意,使体内蓄积湿热,再加上外感风邪,两相排斥,在皮肤上出现症状;三是血虚风燥所致皮肤易生病变;四是不可忽视的精神因素。根据以上病因,用按摩疗法治疗本病,首先要清热解毒;其次应调畅情志,疏肝解郁;其三,要行气活血,强壮身体,使人体不易受外界湿邪、风邪的影响。
一、手部按摩
1.拇指、食指捏拿合谷穴3—5分钟,以感觉酸胀为宜。经常按摩合谷穴可理气止痛、活血调肠,使人一身气血充盈,百病难侵,故对本病有防治作用。
2.拇指按揉阳池穴l~3分钟,以感觉胀痛为宜。阳池穴是三焦经气汇集之地,按摩此穴可调节人体元气,增强机体免疫力,对荨麻疹有防治功效。
3.屈食指点按大陵穴3~5分钟,以感觉酸胀为宜。大陵穴是手厥阴心包经上的重要穴位,有清心宁神的作用,对精神因素导致的荨麻疹有治疗作用。
二、足部按摩
1.拇指点按涌泉穴1—3分钟,以足心发热为宜。按摩此穴可强壮身体,增强机体免疫力,对本病的防治大有助益。
2.拇指指腹按揉解溪穴l一3分钟,以感觉酸胀为宜。按揉此穴可强壮内脏器官,调节消化系统功能,对慢性荨麻疹有治疗作用。
3.拇指按揉行间穴3。5分钟。行间穴是足厥阴肝经上的重要穴位,主要作用是泄肝火,镇静安神,对本病亦有治疗作用。
4.拇指指腹平推或按揉足部输尿管反射区1~3分钟,以透热为宜。此法可强壮身体,促进体内激素分泌,对治疗本病大有助益。
三、耳部按摩
1.食指点掐压耳部肺反射区1。3分钟,以有掐痛感为宜。经常按摩肺反射区有清热利肺的功效,此反射区是按摩治疗荨麻疹症的常用反射区。
2.食指按压耳尖1。3分钟,以感觉酸胀为宜。经常按摩耳尖有清热解毒、解痉止痛的功效,对急性荨麻疹有治疗作用。
3.食指按压耳部大肠反射区1~3分钟,以感觉酸胀为宜。经常按摩此反射区可清热解毒,净化循环系统,对荨麻疹有治疗作用。
4.食指揉压耳部肾上腺反射区1~3分钟,以感觉酸胀为宜。按摩肾上腺反射区有清热解毒、祛风化湿的功效,对急慢性荨麻疹有治疗作用。
荨麻疹中医称为“瘾疹”,是皮肤科常见病、多发病之一。以突然发作、皮肤出现鲜红色或苍白色风团、痒而不痛、时隐时现、消退后不留痕迹为特征。本病多发生于冬春季节,病史长短不一易反复发作,一般病程在3个月以上者称为慢性荨麻疹。本病病因复杂,现代医学认为,与机体对某些物质过敏、产生变态反应有关。中医则认为是由于“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所造成。由于人体正气相对虚弱,且患者体质各异,或内有食滞、邪热,复感风寒、风热之邪;或平素体弱,阴血不足,皮疹反复发作,经久不愈,气血被耗;或患有慢性疾病(如肠寄生虫、肝炎、肾炎、月经不调等)致内不得疏泄,外不得透达,郁于皮肤腠理之间,邪正交争而发病。临床上多发于女性,尤以中青年为多见。本病西医除给以抗过敏、封闭、自血疗法外,尚无确切疗效。中医在治疗本病时,各家辨治不一,笔者在临床上多应用治疗皮肤病“扶正祛邪”的基本治法,采用明代陈实功所创“消风散”为主方加减,以脏腑辨证统之,取得较好疗效。简介如下:1、凡本病患者证见脘腹胀满或恶心呕吐,或泄泻,或便秘者,均可从脾胃辨证。其湿热者用霍香正气散去燥热之品。加入茵陈、苦参、白鲜皮等;其虚寒者宜用建中,理中之辈;中虚渲滞,阳气不伸者宜用升阳益胃肠;寒热错杂者宜辛开苦降用半夏泻心汤;大便秘结者宜表里双解用防风通圣丸。2、凡本病患者证见咽喉干疼,或咳嗽,或有过敏性鼻炎史,易感冒等,均可从肺系辨证。其气虚表不固者宜用玉屏风散;肺热者,可选用麻杏石甘汤、麻黄连翘赤小豆汤。3、凡本病患者性情急躁、烦躁易怒或情志抑郁者,或女性伴有月经不调、痛经者,均可从肝经辨证。遵“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治法,其血热者宜用犀角地黄汤加荆芥、防风、白蒺藜等,或用羚角钩藤汤加减;肝郁者宜用逍遥散;血虚者宜用当归饮子,血瘀者宜用通经逐瘀汤。4、凡本病患者伴有心悸、怔忡或失眠多梦者,均可从心系辨症。其心阴虚者宜用天王补心丹,心阳虚者宜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5、凡本病患者证见腰膝酸软者,均可从肾辨证。肾阴虚者宜用六味地黄丸,肾阳虚者宜用二仙汤。慢性荨麻疹除内服药外,使用中药外洗亦有一定疗效。外洗方:白矾、蚕砂、芒硝、荆芥、苦参各二十克水煎外洗,一日数次。荨麻疹也叫风疹块或鬼风疙瘩,是一种过敏反应性疾病。起病快,皮肤出现大小不等的淡红色或苍白色风团状皮疹,瘙痒,并伴有刺痛或烧灼感,皮疹消退迅速,常反复发作。中医将荨麻疹分为三型。风寒型:皮疹呈淡红色,瘙痒,每逢天气寒冷容易发作,发作时病人感周身怕冷 ,可有低热, 舌苔薄白。治疗时,可酌情选用以下具有疏风散寒的验方。荆芥6克,防风6克,蝉衣3克,银花10克,甘草3克。用法:每日一剂,水煎分2次服。浮萍6克,麻黄3克,地肤子10克,防风4克,皂角刺4克。用法:每日一剂,水煎分2次服。荆芥穗30克。用法:研成细粉,用纱布包好,撒在皮肤上,用手来回揉搓,直至皮肤发热为度。风热型:皮疹呈深红色,常在天气温暖时发生,瘙痒难忍,全身发热,口干心烦,大便干,尿黄,舌苔黄。治疗时,可酌情选用以下具有祛风清热的验方。麻黄3克,连翘10克,赤小豆10克,白藓皮10克。用法:每日一剂,水煎分2次服。僵蚕12克,蝉蜕6克,苦参6克,姜黄3克,米酒50毫升,蜂蜜15克。用法:将前四味药共研成细粉,然后用米酒和蜂蜜调服。青蒿适量。用法:用青蒿直接搓患处,如无鲜品,可用干品泡湿后搓患处。百部15克,白酒100毫升。用法:用白酒煎煮百部,然后用纱布蘸药酒擦患处。血虚型:皮疹红色,瘙痒轻,常在午后或晚间发生,伴有低热,心烦不安,口干不想喝水,舌质淡红无舌苔,治疗时,可酌情选用以下具有养血疏风的验方。当归10克,熟地15克,白芍10克,川芎10克,黄芪10克,白蒺藜15克,何首乌10克,荆芥9克,防风10克,甘草6克。用法:每日一剂,水煎分2次服。当归10克,生地15克,赤芍10克,僵蚕10个,蝉蜕6个。用法:每日一剂,水煎分2次服。干荔枝14个,红糖30克。用法:将荔枝加水适量,煎沸15分钟,加入糖,喝汤吃荔枝,连用7日。蛇蜕6克,鸡蛋2个。用法:先煎蛇蜕,煮沸后打入鸡蛋,待鸡蛋熟后,吃蛋喝汤。蒜苗30克,鸡蛋皮20克。用法:共入锅中,加水煎煮,熏洗患处,每日1~2次。
这个病嘛,用什么药都没大用的,我也曾用过好多药,作用都不大。其实还是要首先知道发病的原因,也就是过敏源是什么,然后尽量去避免就行了,不过也只能是缓解而已。纯经验之谈~~~
首先要知道得的是什么类型的荨麻疹,才好下药。(1)风热型,多见于急性荨麻疹。辨证为风热袭表,肺卫失宣,治以辛凉透表,宣肺清热,方以“荆防方”加减。荆防方【药物组成】荆芥穗2钱,防风2钱,僵蚕2钱,金银花4钱,牛蒡子3钱,丹皮3钱,紫背浮萍2钱,干地黄3钱,薄荷1钱半,黄芩3钱,蝉蜕1钱半,生甘草2钱【方剂功效】疏风解表,清热止痒。(2)风寒型,多见于寒冷性荨麻疹。辨证为风寒束表,肺卫失宣,治以辛温解表,宣肺散寒,方以“麻黄方”加减。麻黄方【处方】麻黄3克,干姜皮3克,浮萍3克,杏仁克,白藓皮15克,丹参15克,陈皮9克,丹皮9克,僵蚕9克【功能主治】辛开腠理,和血止痒。主气血不足,卫外失固,腠理不密,玄府失固,风邪内侵,肌肤失养。(3)阴血不足,血虚受风型,多见于慢性荨麻疹。辨证为阴血不足,风邪束表,治以滋阴养血,疏散风邪,方以当归饮子加减;(4)脾肺两虚,风寒束表型,多见于慢性荨麻疹。辨证为脾肺两虚,卫气不固,治以健脾益肺,益气固表,方以玉屏风散合多皮饮加减。再有:慢性荨麻疹中药方剂中药方剂(一)【辨证】脾失健运,复感风邪,郁于肌肤。【治法】健脾除湿,疏风和血。【方名】多皮饮。【组成】地骨皮9克,五加皮9克,丹皮9克,大腹皮9克,木槿皮9克,桑白皮15克,白藓皮15克,赤茯苓15克,冬瓜皮15克,扁豆皮15克,干姜皮6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出处】赵炳南方。中药方剂(二)【辨证】气血不足,卫外失固,腠理不密,玄府失固,风邪内侵,肌肤失养。【治法】辛开腠理,和血止痒。【方名】麻黄方。【组成】麻黄3克,干姜皮3克,浮萍3克,杏仁克,白藓皮15克,丹参15克,陈皮9克,丹皮9克,僵蚕9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出处】赵炳南方。中药方剂(三)【辨证】脾虚兼风。【治法】健脾利湿,祛风止痒。【方名】荨麻疹汤。【组成】苍术5克,白术30克,茯苓15克,荆芥15克,丹皮15克,防风9克,白蒺藜12克,僵虫10克,川芎9克,丹参15克,黄芩10克,龙骨15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出处】屈舒信方。中药方剂(四)【辨证】阴血不足,风淫湿遏,邪伏血分,每遇不正之气诱发。【治法】养阴益血,以清理血分为主,佐以疏风利湿。【方名】加减当归饮。【组成】当归9克,白芍9克,生地15克,何首乌30克,川芎6克,白芨9克,地龙9克,路路通15克,地肤子12克,乌药6克,荆芥6克,防风6克,甘草5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出处】俞长荣方。中药方剂(五)【辨证】沐浴当风,邪客经络,气血阻痹,而致风疹缠绵。【治法】疏风清热,活血通经。【方名】麻黄连翘小豆汤合胡煎方。【组成】麻黄3克,连翘9克,赤小豆12克,胡麻仁30克,何首乌9克,苦参6克,石菖蒲6克,甘草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次,日服2次。【出处】何任方<荨麻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