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学论文 > 台湾中医医学杂志

台湾中医医学杂志

发布时间:

台湾中医医学杂志

问题一:医学期刊分类:听说医学期刊分什么一类二类三类的,不知道有没有个目录,三类四类的都有什么啊? 每个学校的目录都有细微的差别,如果你想要的话我可以把我们学校的发给你看一下,一般分为 一、被SCI收录期刊 二、A级期刊名录(共180种、名录见附件一) 三、B级期刊名录(共464种、名录见附件二) 四、B级期刊名录中未列出,但被CSCD(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收录期刊,等同于B级期刊。 问题二:医学类期刊杂志的分类有哪些 在汉斯出版社,大致分了这些期刊: 世界肿瘤研究 亚洲儿科病例研究 亚洲耳鼻咽喉科病例报告 亚洲妇产科病例研究 亚洲急诊医学病例研究 亚洲麻醉学病例研究 亚洲兽医病例研究 亚洲外科手术病例研究 亚洲肿瘤科病例研究 眼科学 药物化学 药物资讯 医学美容 医学诊断 中医学 生理学研究 生物医学 食品与营养科学 有的出版社还要分得更细。 问题三:全国现有医学类期刊多少种 医学期刊,现在总数在1100册左右;分为18个医学学科。 问题四:医学期刊的医学期刊分类 按目录分类,可以分为医学中文核心期刊,医学科技核心期刊和普通期刊(国家级和省级期刊)其中医学中文核心期刊250本,停刊一本;医学科技核心期刊996本(有和中文核心期刊重复的期刊)普通期刊未做统计; 综合医药卫生1、中华医学杂志2、第四军医大学学报3、第三军医大学学报4、第二军医大学学报5、第一军医大学学报(改名为:南方医科大学学报)6、 *** 医学杂志7、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8、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9、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10、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11、中国现代医学杂志12、复旦学报.医学版13、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14、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15、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16、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17、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18、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广东医学20、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21、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改名为: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2、上海医学23、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4、江苏医药25、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6、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7、实用医学杂志28、山东医药29、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30、重庆医学31、重庆医科大学学报32、天津医药33、安徽医科大学学报34、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35、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36、首都医科大学学报37、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预防医学、卫生学类1、中国公共卫生2、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3、中华流行病学杂志4、卫生研究5、营养学报6、中华预防医学杂志7、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8、中华医院管理杂志9、环境与健康杂志10、工业卫生与职业病11、中国卫生统计12、中国工业医学杂志13、中国职业医学14、环境与职业医学15、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16、中国卫生经济17、毒理学杂志18、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19、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现代预防医学21、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2、中国妇幼保健23、中国学校卫生24、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5、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6、生殖与避孕中国医学类核心期刊1、中草药2、中国中药杂志3、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4、中国针灸5、中成药6、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7、中药材8、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9、中药药理与临床10、中华中医药杂志11、针刺研究12、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13、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4、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15、辽宁中医杂志16、时珍国医国药17、中医杂志18、新中医19、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中国天然药物基础医学类核心期刊1、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中华微生物和免疫学杂志3、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4、解剖学报5、中国免疫学杂志6、免疫学杂志7、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8、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9、生理学报10、解剖学杂志11、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2、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13、中国 *** 共患病杂志(改名为:中国 *** 共患病学报)14、生理科学进展15、中华病理学杂志16、神经解剖学杂志17、现代免疫学18、病毒学报19、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21、国外医学.免疫学分册(改名为:国际免疫学杂志)22、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23、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24、国外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分册(改名为:国际生物医学工程杂志)25、基础医学与临床临床医学类核心期刊1、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中国医学影像技术3、中国临床康复(改名为: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4、中华检验医学杂志5、中国超声医学杂志6、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7、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8、中华护理杂志9、临床检验杂志10、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11、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2、中国急救医学13、检验医学14、中华急诊医学杂志15、中国全......>> 问题五:医学类二类杂志有哪些 二类杂志都是一些综合性的期刊,还是看你要哪一类的了 问题六:医学类的国家级杂志有哪些 医学杂志每一期的内容都是不同的,指哪一类?医学信息,医学研究这两类都是属于国家级杂志里面的。 问题七:医学核心期刊有哪些? 1、《中国社区医师》:国内发行量最大的国家级综合性医学期刊、中国知网收录期刊、旬刊。2、《医学信息》:国内发行速度最快的国家级综合性医学期刊、中国知网收录期刊、旬刊。3、《吉林医学》:创刊历史久远,综合性医学学术期刊、旬刊、中国知网收录期刊。4、《中国医药指南》:国家级科技期刊、半月刊、中国知网收录期刊。5、《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国家级科技期刊、半月刊、中国知网收录期刊。6、《内蒙古中医药》:综合性学术期刊、旬刊、万方收据库收录期刊,职称晋升认定期刊。7、《 *** 与康复医学》:国家级优秀科技期刊、中华中医药学会系列、万方数据库收录、职称晋升认定期刊。8、《中国卫生产业》:国家级医药卫生期刊、月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9、《中国当代医药》:国家级医药卫生专业刊物、旬刊、中国知网收录期刊。10、《中国现代医生》:国家级综合性医学期刊、旬刊、中国知网收录期刊。11、《中国乡村医药》:国家级综合性医学期刊、旬刊、中国知网收录期刊。12、《中国医药导报》:国家级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知网收录期刊。13、《中国美容医学》: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月刊、中国知网收录期刊。14、《中国药业》: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半月刊、中国知网收录期刊。15、《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综合性医药卫生类学术期刊、半月刊、中国知网收录期刊。 问题八:医学类论文发表在哪些期刊上比较好? 《中国医药导报》《中国医药导刊》《中国现代医学咋着》《中国妇幼保健》《现代预防医学》这俯是核心期刊,比较不错,但是版面费等价格就比较高了,一些省级的比较便宜一点。你也可以去轻松无忧论文网看看,他们跟很多期刊是合作关系,价格估计能少一些。 问题九:医疗类有哪些比较权威的期刊? 核心的期刊都是比较权威的,比如:《中国老年学》、《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华西医学》等等

zhōng yī yào kān wù

中医药刊物是系指有关中医药学的定期或不定期的继续出版物,是中医药学界进行学术交流的重要工具。中医药期刊出现于近现代,据统计,截至1949年10月以前,我国的中医药期刊约有四百余种。清代唐大烈主编的《吴医汇讲》11卷,(1792~1801年),其编辑大旨是“奥词显义,统为求教,长篇短节,并曰无拘”,内容已包括有当时41位作者的94篇文稿,所叙有内、外、妇、儿各科及历代医家论述,经义诠释,随诊笔记,读书方法,药物真伪鉴定等。从编例及内容而言,《吴医汇讲》可以说是近现代中医药期刊的雏形。

中医药期刊开始较多出现是在辛亥革命(1911年) 前后。现知较早的中医药期刊有上海医学公报社蔡小香等所编的《医学报》(创刊于1904年4月),神州医药学会绍兴分会何廉臣等所编的《绍兴医药学报》(1908年6月),广州梁慎余等所编的《医学卫生报》(1908年7月),宁波徐友函等所编的《卫生杂志》(1911年),神州医药书报社余伯陶等编的《神州医药学报》(1913年5月)等。当时的中医药期刊反映了中医药学界锐意革新的思潮,在内容上则中西兼备,在研究探讨中医学术的同时,对西医学知识也多有介绍。这一时期比较著名的中医期刊编撰者有蔡小香、丁甘仁、周雪樵、王问樵、梁慎余、唐乃安、袁桂生、顾宾秋、丁福保、何廉臣、裘吉生、曹炳章、徐友函、余伯陶、包识生等。

“五四”运动前后,到抗日战争以前,随着新文化运动的普遍开展,以及由于中医药学界联合起来反对对各届 *** 所采取的歧视、压迫、消灭中医等政策的坚决斗争,在斗争中中医药学界学术风气活跃,中医药期刊也显著增多。据统计,这一时期出版的中医药期刊在250种以上,其中在上海出版者最多,达90余种,其次则为浙江、江苏、广东、福建、北京、天津等地。当时中医药期刊发行时间较长,影响较大的有:上海中医学会所编的《中医杂志》(1912年12月),上海中华医药书局所编的《医界春秋》(1926年5月),杭州三三医报社所编的《三三医报》(1923年5月),广州杏林医学社所编的《杏林医学月报》(1929年1月),山西太原中医改进研究会所编的《医学杂志》(1921年6月)等。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时期东南亚各国也多办有中医药期刊,如《医药月刊》(新加坡)(1930年2月),《菲律宾医药会刊》(1930年4月)等。这一时期的中药医期刊,按其性质可分为三类:其一是中医药学术团体机关刊物,如中央国医馆及各地分馆所编的《国医公报》;神州医药学会各分会所编的《神州医药学报》以及中医院校所编的院刊等等。

这一类期刊多为各学术团体人撰稿。论文学术水平较高,且多报告了各团体的机构、成员、沿革及动向等。其二是中医药界同人刊物。如上海中国医学月刊社所编的《中国医学月刊》(1928年10月),广州岭南医林一锷社所编《医林一锷》(1931年1月)等,这类期刊的内容广泛,思想较为活跃。其三是中医普及性刊物,如上海中医书局所编的《家庭医药杂志》(1930年1月),健康报馆所编的《学医门径月刊》(1930年5月),广州大众医刊社所编《大众医刊》(1931年4月)等,此外,当时各地报刊如上海《申报》、《新闻报》等,多编有医学卫生副刊,其中亦有特刊中医内容者。这类期刊的特点是宣传中医药卫生知识,读者面大,影响广泛。这一时期中医期刊的内容,一般都是有社论或言论栏。多反映当时中医界讨论中西医关系,如何整理中医学术,中医教育,医学道德等问题; 学说栏多连载篇幅较长的著作和讲义;药物栏介绍各种中药的研究;医讯栏报告各地医疗法令,医学团体情况;问答栏多解答读者学医、治病的各种问疑; 此外还有随诊笔记,医林文艺,杂俎等。这一时期比较活跃的编撰者有何廉臣、裘吉生、曹炳章、樵铁樵、陆渊雷、周学海、章臣鹰、张赞臣、秦伯未、范行准、祝味菊、杨 *** 、刘民叔、余无言、赵燏黄、陈邦贤、陈无咎、张山雷、吴汉仙、陆士谔、谢利恒、张锡纯、朱仁康、杨志一、张子英、杨医亚、朱振声等。

在1937年至1945年的抗日战争期间,新出版的期刊大约有六十余种。除上海及江浙等沿海各省外,各地新刊的中医期刊增多。如重庆出版有《国医月刊》(1939年4月),成都出版有《国医改进月刊》(1941年3月),桂林出版有《复兴医药杂志》(1941年4月),西安出版有《平民医学周报》(1943年6月)等。由于时局动乱,此时中医药期刊一般刊行年代不长。较有影响的是北京出版的《国医砥柱》。

医学类学术期刊有:

一、中华医学杂志

《中华医学杂志》是1915年创办的双语学术期刊,周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期刊主要反映中国医学最新的科研成果,积极推广医药卫生领域的新技术、新成果,及时交流防病治病的新经验。

期刊主要反映中国医学最新的科研成果,积极推广医药卫生领域的新技术、新成果,及时交流防病治病的新经验。期刊主要读者对象是广大医药卫生人员。

二、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医学争鸣》刊载的内容主要是医学学术方面的各种看法和观点的交锋与辩论。英文刊名为《NEGATIVE》,以期经历“否定—否定之否定—肯定”的螺旋式上升,达到新的认识境界。

反映发明与创新、否定与假说、探索与发现等前沿医学思想,传播医学领域新观点、新方法和新成就,服务医学科学研究和我国卫生事业发展。。

三、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Journal of Thir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是由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三军医大学)主管、主办中文版半月刊。

据2018年4月《第三军医大学学报》编辑部官网显示,《第三军医大学学报》第十届编辑委员会拥有常务委员49人,委员127人,特约编委5人,海外编委12人。 据2018年4月中国知网显示,《第三军医大学学报》共出版文献18690篇,总被下载1789818次、总被引87645次。

四、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是经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由第二军医大学主管、主办的综合性医药卫生类学术刊物。1980年6月创刊。

据2018年9月《第二军医大学学报》官网显示,《第二军医大学学报》编委会拥有委员67人,客座编委13人,2017年度共有368位审稿专家。

五、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原第一军医大学学报)创刊于1981年,为国内外发行的高级综合性医药卫生期刊。是中国百种杰出学术期刊。

被美国Medline/PubMed、美国化学文摘(CA)、荷兰《医学文摘》(EMBASE)、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源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数据库、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1年版,北京大学图书馆)等国内外重要数据库收录。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Medicine《美国医学杂志》美国ISSN:0002-9343,1910年创刊,全年18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CI收录期刊,SCI 2005年影响因子。刊载临床研究原始论文和初见病例报告、评论。兼及临床病理学高级学术会议探讨医学、科学与社会问题的文章和编辑部短评。American Journal of Preventive Medicine《美国预防医学杂志》美国ISSN:0749-3797,1984年创刊,全年8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CI收录期刊,SCI 2005年影响因子。刊载预防医学基础和应用研究论文。涉及的学科包括流行病学、遗传学、营养学、毒理学和社会科学;应用的领域包括卫生管理、传染病防治、职业医学、环境卫生、航空航天医学、老年病、母婴保健、计划生育等。The American Journal of Surgery《美国外科学杂志》美国ISSN:0002-9610,1890年创刊,全年12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CI收录期刊,SCI 2005年影响因子。历史悠久的著名外科权威专业性学术期刊,由美国六家主要外科医学会合办,专载普通外科临床与实验研究论文,介绍手术技术、外科手术、步骤、设备和器械。主要栏目有论著、方法探讨、外科教育、简短报告、评论等Archives of Gerontology and Geriatrics《老年医学与老年病学集刊》爱尔兰ISSN:0167-4943,1982年创刊,全年6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CI收录期刊,SCI 2005年影响因子。刊载实验老年医学和临床老年病学以及老年社会研究等方面的论述。Archives of Medical Research《医学研究档案》墨西哥浙江工业大学图书馆信息咨询部编 Elsevier Science 出版社期刊投稿指南 14ISSN:0188-4409,1970年创刊,全年6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CI收录期刊,SCI 2005年影响因子。2004年起由Instituto Mexicano del Seguro Social, Oficina de Bibliotecas y Divulgacion,MEXICO 出版,发表生物医学研究方面的原始论文和报道。Biomedicine & Pharmacotherapy《生物医学与药物疗法》法国ISSN:0753-3322,1947年创刊,全年10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CI收录期刊,SCI 2005浙江工业大学图书馆信息咨询部编 Elsevier Science 出版社期刊投稿指南 21年影响因子。刊载生物医学和药物疗法,包括与之相关的生化、内科、药学、外科、生物物理、免疫、血液、神经与内分泌等方面的研究论文、评论和札记。Clinica Chimica Acta《临床化学学报》荷兰ISSN: 0009-8981, 1956年创刊,全年24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CI收录期刊,SCI 2005年影响因子。刊载临床化学和医学生物化学,包括化学、生物化学、免疫化学技术临床应用方面的研究论文、简报、技术札记,以及学术动态报道。European Journal of Radiology《欧洲放射学杂志》爱尔兰ISSN:0720-048X,1981年创刊,全年12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CI、EI收录期刊,SCI 2005年影响因子,2005年EI收录245篇。刊载研究放射及医学影像技术应用与实践方面的论文、评论、病例报告,涉及X射线、CT、磁共振、超声波及其它先进影像技术和设备。Integrative Medicine《综合医学》美国ISSN:1096-2190,1998年创刊,全年4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主要刊载营养补充剂、植物药、饮食、生活方式等方面的论文ITBM-RBM News《欧洲生物医学技术杂志-新闻》法国ISSN:1297-9570,全年6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2000年前刊名RBM-News,为刊载世界生物医学界学术活动及其新闻报道。综合性医药卫生类核心期刊1、中华医学杂志2、第四军医大学学报3、第三军医大学学报4、第二军医大学学报5、第一军医大学学报(改名为:南方医科大学学报)6、解放军医学杂志7、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8、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9、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10、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11、中国现代医学杂志12、复旦学报.医学版13、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14、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15、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16、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17、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18、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广东医学20、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21、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改名为: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2、上海医学23、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4、江苏医药25、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6、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7、实用医学杂志28、山东医药29、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30、重庆医学31、重庆医科大学学报32、天津医药33、安徽医科大学学报34、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35、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36、首都医科大学学报37、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预防医学、卫生学类核心期刊1、中国公共卫生2、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3、中华流行病学杂志4、卫生研究5、营养学报6、中华预防医学杂志7、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8、中华医院管理杂志9、环境与健康杂志10、工业卫生与职业病11、中国卫生统计12、中国工业医学杂志13、中国职业医学14、环境与职业医学15、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16、中国卫生经济17、毒理学杂志18、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19、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现代预防医学21、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2、中国妇幼保健23、中国学校卫生24、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5、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6、生殖与避孕中国医学类核心期刊1、中草药2、中国中药杂志3、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4、中国针灸5、中成药6、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7、中药材8、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9、中药药理与临床10、中华中医药杂志11、针刺研究12、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13、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4、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15、辽宁中医杂志16、时珍国医国药17、中医杂志18、新中医19、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中国天然药物基础医学类核心期刊1、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中华微生物和免疫学杂志3、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4、解剖学报5、中国免疫学杂志6、免疫学杂志7、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8、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9、生理学报10、解剖学杂志11、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2、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13、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改名为: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14、生理科学进展15、中华病理学杂志16、神经解剖学杂志17、现代免疫学18、病毒学报19、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21、国外医学.免疫学分册(改名为:国际免疫学杂志)22、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23、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24、国外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分册(改名为:国际生物医学工程杂志)25、基础医学与临床临床医学类核心期刊1、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中国医学影像技术3、中国临床康复(改名为: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4、中华检验医学杂志5、中国超声医学杂志6、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7、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8、中华护理杂志9、临床检验杂志10、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11、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2、中国急救医学13、检验医学14、中华急诊医学杂志15、中国全科医学16、中国实用护理杂志17、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18、中国输血杂志19、中国实验诊断学20、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1、护士进修杂志内科学类核心期刊1、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中华内科杂志3、中华心血管病杂志4、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5、中华血液学杂志6、中华肝脏病杂志7、中华消化杂志8、中国地方病学杂志9、中华肾脏病杂志10、中华老年医学杂志11、中华糖尿病杂志(改名为:中国糖尿病杂志)12、世界华人消化杂志13、中华传染病杂志14、中华风湿病学杂志15、中国实用内科杂志16、中国动脉硬化杂志17、中国循环杂志18、高血压杂志(改名为:中华高血压杂志)19、中国老年病杂志20、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1、中国内镜杂志22、肠外与肠内营养23、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4、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台湾中华医学杂志

1910年伍连德在报纸上曾发出成立医学会的倡议,1915年2月,国内各地医师31人在上海举行中华医学会成立大会。推选颜福庆为第一任会长。会址定在上海。当时共有会员232人。11月,中英文并列的《中华医学杂志》创刊,第一卷第一期发表《中华医学会宣言书》,宣布学会的宗旨为巩固医家友谊、尊重医德医权、普及医学卫生、联络华洋医界。1916年2月在上海召开第一届会员代表大会,通过学会章程,选举伍连德为会长,并决定每两年召开一次代表大会,随即开展学术活动和组织工作,1917~1930年先后召开7届会员代表大会。1932年4月中华医学会与中国博医会(1886年建立,首任会长为嘉约翰)举行联席会议,宣布两会合并,仍称为中华医学会。同年9月召开合并后的第一次代表大会(即第九届大会),选举牛惠生为会长。当时会员已达1500余人。抗日战争时期,学会迁往重庆,1947年迁回上海。学会自成立到1949年共召开会员代表大会15次,成立的专科学会有内、外、妇、儿、医史、卫生等11个,出版了《惠嘉二氏内科要览》、《迈魏二氏外科手术》、《罗氏卫生学》、《高氏医学辞汇》等书籍和《中华医学杂志》、《中华医学杂志外文版》、《中华健康杂志》和《医文摘要》等期刊。此时会员人数已达3000余人。1950年中华医学会召开第16届会员代表大会。大会接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第一届全国卫生会议所确定的全国卫生工作方针,修改了学会章程,选举傅连暲为理事长,总会会址由上海迁到北京。全国各省、自治区都设有分会。1951年1月,中华医学会加入中华全国自然科学联合会。1958年9月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成立,中华医学会成为它的一个组成部分。50年代中期,专科学会已增到15个,主医学期刊19种。1960年所有期刊因检查工作一度暂停,随后相继复刊。国际医学交往也有所增加。1956年第18届会员代表大会时,会员(包括中医105人)已达15218人。“文化大革命”中,学会组织遭到破坏,活动中断。70年代初,逐渐恢复。在实行改革、开放之后,学会的会务和学术活动有较大发展,这也是学会工作最活跃的时期。开展学术交流,促进医学科学发展仍是学会的主要任务。每年举全国性学术会议100个左右。学会还围绕国家科研攻关项目和卫生工作的重点组织多学科、前瞻性的学术研讨,通过科学论证,提供决策建议和咨询。如对肝炎、肿瘤、性病等都提出防治对策建议。民间国际医学交流也有较大发展,中华医学会与世界医学会及18个国际性专科学会建立了密切联系,同许多国家的医学会进行了友好交流。每年接待国外来访团组50多批,组织出访和参加国际会议20多批。学会每年在国内举的国际会议和双边会议10余个。学会对港澳地区交往非常密切。现又开展海峡两岸的学术交流和友好往来。台湾医学会、台湾医师公会、台湾全科医师会等学术团体都应邀来大陆访问,学会也派专家去台湾讲学。现有83个专科分会,50万名会员,下设部门16个,法人实体机构3个,另与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合医学图书馆1个。全国共有会员25万人。各地市县分会386个、专科学会65个、学组139个。出版中华系列杂志417种,并有学会机关报《中华医学信息导报》。学会设学术会务部、编辑出版部、继续教育部、对外联络部、科技咨询部、图书信息中心等事机构。台湾也设有医学会,出版两种刊物:《台湾医学会杂志》(月刊,1901年始刊)和《台湾医学会继续教育版》(月刊,始刊于1989年)。香港有香港医学会,为独立的组织,与中华医学会有杂志交换。澳门有中华医学会澳门分会。

现在投稿是不需要介绍信的。写好就可以直接投稿了。

2009年表彰胸外科老专家——李泽坚李泽坚教授1934年在广东合浦出生,1953年考入汉口中南同济医学院医疗系,1954年经高教部选拔,赴苏联留学,1961年从苏联医学科学院院长、著名胸外科教授巴库耶夫领导下的国立莫斯科第二医学院毕业回国,被分配到北京协和医院外科工作。师从宗师曾宪九教授,先学习外科临床基本技术,1970年确定胸外科专业后,紧跟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兼北京协和医院胸外科主任黄家驷院士,学习和研究胸外科领域的难题。1974年至1976年,参加由周恩来总理委派的进驻西藏阿里地区北京医疗队,在极其恶劣的自然条件下翻山越岭,为西藏牧民同胞看病,曾在5500米高原上成功剖胸做动脉导管结扎术和肺切除术,并在高原作尸检,发现高原也有传染病流行,但较易控制,受到中国医学科学院党委表扬。1980年被派赴美国洛杉矶罗马琳达大学附属怀特医院进修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次年又到罗马琳达大学医学院,在胸外科宗师普鲁尔三世和著名心外科李·贝利教授的精心指导下,成功完成由联合国主导的异种婴儿心脏移植(狒狒心脏换人婴儿心)的前期科研工作和冠心搭桥临床实践。1983年完成胸心血管外科博士后学习,按时回国。1985年在黄家驷院长和徐乐天教授领导下,参加组建北京协和医院胸心外科学系,并获“北京市教书育人先进集体”。1987年李泽坚参加由卫生部陈敏章副部长领队的赴老山前线春节慰问团,从火线上挽救了复杂胸外伤战士的生命,获卫生部“救死扶伤”奖章。自1983年起,他一直是美国Lyman Bruwer Ⅲ国际胸心血管外科学会会员。1993年至1995年,由卫生部派遣,浙江医科大学和美国罗马琳达大学聘请,出任该二所大学附属的杭州邵逸夫医院中方院长兼胸心血管外科主任,参加建院办院工作。1996年被美国加州国际交流学院评为该院“杰出人士”,2004年在邵逸夫医院开院10周年庆典上,李泽坚被授予“功勋职工”称号。1990年他晋升胸心外科主任医师,连任北京协和医院胸心外科主任至2000年。1993年起获“国务院特殊津贴”。2000年他办理退休手续后,仍坚持医、教、研一线工作至今。李泽坚在北京协和医院这个疑难病诊治中心,经历了48年的临床实践,艰苦奋斗一生,学会了诊治胸部疑难病的本领,擅长外科治疗风心瓣膜病、胸主动脉瘤,以手术为主个体化综合治疗中晚期肺癌、食管癌、贲门癌和胸腺切除治疗重症肌无力。1987年起,先后获得北京市优秀论文奖、中国医学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卫生部科技进步二等奖,2006年北京协和医院肺肿瘤综合治疗组荣获中央保健会诊专家先进集体奖,李泽坚获中央保健会诊专家个人奖。目前他仍是中华医学会全国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专家。李泽坚积极参加教学工作,1990年起任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胸心外科硕士生导师,1997年起任胸心外科博士生导师,先后培养了临床硕士生4名,临床博士生8名。他门下的子弟都如今都已经成为国内各个医院胸心外科的栋梁人才。2006年在高教部本科生教学水平评审工作中,被评为“迎评先进个人”。他负责高教部多本教科书中胸外科部分的编写工作,包括第一部研究生用书《前沿与争论》(2003年第一版,2005年第二版)、第一部5年制医学生规划教材《外科学》(2004年)及第一部8年制医学生规划教材《外科学》(2006年)。2002年主编临床外科急诊学,2007年主编《实用临床胸外科学》和参加主编《心房颤动的现代治疗》。他先后参加6部胸心外科巨著的编写工作。李泽坚教授也重视临床基础研究,1959年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分离单根脊神经作电生理研究破伤风的发病机理,发现破伤风毒素直接作用于神经肌肉接头处而发病,荣获“1961年苏联大学生科研奖”。70年代在黄家驷院长领导下,主持中国医学科学院左心辅助泵的动物实验研究,创立术后实验动物生存11天的国内纪录。1998年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分子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专家的指导下,他与博士生郭慧琴在国内外首先发现贲门癌特异基因的三个片段,证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已为美国国立信息中心基因库收录注册,并获北京协和医院科研进步二等奖。90年代,他从事肺移植后早期排异反应的诊断研究,近10年来,他主要从事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分子生物学及综合治疗的研究工作,已取得良好的疗效。他曾担任《中华胸心外科杂志》和《食管外科杂志》副主编,《中国肺癌杂志》常务编委,目前还是《中华外科杂志》、《中华医学杂志》、《武警医学杂志》和《中华全科医生杂志》特邀编委、当代名医名院专家指导委员、中国当代书画艺术家联合会(中国艺联)健康专家委员。 2005年获《中华医学杂志》创刊90周年贡献奖。1992年以来,李泽坚连任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分会第三至五届委员会常务委员和秘书长,积极支持正、副主任委员,认真做好所负责的工作,特别是2001年在北京召开第二届国际肺癌学术会议,他担任学术委员会主席,2003年在南宁召开的第三次国际肺癌学术会议,他担任大会主席,2004年在北京召开的第14届国际胸心外科医师学术大会,他担任大会秘书长,具体负责会议的各项工作,认真负责,积极工作,收效显著,每次会议均成功召开,受到国内外同行的好评。李泽坚热情支持中青年胸外科医师的工作。2002年在广东佛山任第二届胸腔镜外科研讨会主席,极力支持在我国开展胸腔镜微创外科技术治疗早期肺癌。2005年在台湾召开的世界华人胸外科医师学术会议,他提出世界华人胸外科发展的方向,2005年在中华医学会90周年庆典会上被评为“优秀学会工作者”。目前他仍为我国胸外科的发展继续努力奋斗。

没有特殊的东西就不用写。

台湾医学杂志

褪黑激素作为一种新型催眠药物,其独特的优点为: (1)小剂量(~ mg)就有较为理想的催眠效果; (2)是一种内源性物质,通过对内分泌系统的调节而起作用,对机体来说并非异物,在体内有其自身的代谢途径,不会造成药物及其代谢物在体内蓄积; (3)生物半衰期短,口服几小时后即降至正常人的生理水平; (4)毒性极小。 此外,褪黑激素还有较强的调节时差功能。 褪黑素治疗失眠有副作用 过量服用影响抑制生育能力 ,d但是现代都市人地夜生活丰富,不能做到日落而息,所以大脑分泌褪黑素地能力减退。但即使这样,也不要依赖外用褪黑素来调节睡眠。后天补充地褪黑素易产生副作用。如果一定要服用褪黑素,那么每天地剂量不可超过3毫克

褪黑素属于保健品,比药品的副作用要小很多,如果是一般的睡眠质量不好,褪黑有助于提高睡眠质量,如果是帮长期的失眠,服用褪黑素效果不一定太好,褪黑素没有治疗作用,只起扶助作用。褪黑素的含量有高、有低,净含量为500毫克的褪黑,一般是一天一次,一次2粒,睡前半小时服用。净含量为250毫克、200毫克的褪黑素,一般一天一次,每次4一6粒,睡前半小时服用。

饮食西化、缺乏适度运动、工作压力增加及三高控制不良,都是造成末梢血液循环不良的案例与日俱增的原因。而这类患者若未及时治疗、疏通血管,往往会因长时间肢体缺血,面临截肢命运;且过去医界更普遍认为,纵使疏通了血管,多数患者治疗后仍多死于心血管疾病。但台北慈济医院周边血管中心黄玄礼主任及其团队研究发现,事实并非如此!

轻忽周边血液循环不良,小心面临截肢危机有这些慢性病问题要注意!

台北慈济医院周边血管中心黄玄礼主任表示,在众多周边血液循环不良原因中最常见的一种就是糖尿病足,而其他造成血循不良的原因则包括有抽菸、洗肾、感染、免疫疾病等。血管病变初期,许多病患会将间歇性跛行误认为关节、肌肉问题而忽略,直到末端肢体疼痛发麻、溃疡感染才就医,却往往因血管多处阻塞而面临截肢。

不过,台北慈济医院秉持「来者不锯」的准则,启业至今14年收案逾千名病患,周边血管团队以导管技术疏通患者末梢血管,已治疗超过1600只脚,成功率达96%,免于高位截肢的比率达91%,相当于全球第一流的医学中心成果。

末肢血液循环不佳=全身循环状况差,易死于心血管疾病?营养状态、免疫力与活动能力是关键

除了分享相关数据外,黄玄礼主任也提到,过去早期观念普遍认为「危急性末肢循环不良病患的全身循环状况应都不佳,因此接受治疗后仍死亡的主要原因应该以心血管疾病为主。」但随着医疗进步,心血管疾病照护资源大幅提升,患者的存活率却未有显著改善。

为提供周边血管缺血患者更完善的照顾,提升整体存活率,黄玄礼主任带领医疗团队,长期追踪自2005年起至2018年底曾接受「通血管」治疗的936位慢性周边血管缺血病患,这群病患中,共有1246只轻则跛行(20%)、重则坏疽的病足 (80%),透过数据分析与完整追踪,探讨病患在因血管病变接受通血管治疗后,死亡事件的发生率、可能性及决定因子。

研究结果发现,两年内死于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仅约40%,而因非心血管疾病死亡的患者占约60%,颠覆过往医学界认知。黄玄礼主任指出:「营养状态、免疫力与活动能力是决定肢体末端严重缺血的患者在治疗后能否长期存活的主因。接受通血管治疗后,若三者状态都不佳,患者恐因感染或败血症死亡,两年存活率只有20%;但三者都很好的病患,两年存活率能高达80%。」

而该份针对疏通周边血管阻塞后,患者预后的长期研究成果〈当代心血管预后之世代研究-下肢周边循环疾病介入治疗〉也于2019年9月发表于《台湾医学会杂志》,颠覆过往医学界认为「多数患者治疗后多死于心血管疾病」的认知,获得广大回响。

他曾被建议小腿以下截肢疏通阻塞血管、搭配正确营养调控,降低切除范围

黄玄礼主任也分享,以近期收治的60岁黄先生为例,患有心脏病、糖尿病的他,4年前因左脚背的伤口大到体无完肤,深层的肌肉筋膜皆无血色,肢体冰冷到疼痛,被医学中心建议小腿以下截肢。辗转来到台北慈济医院后,为其疏通髂动脉与浅股动脉阻塞的血管。

考量患者当时食欲不佳,营养指标白蛋白过低,免疫能力衰退,因此除了注射营养针剂外;也照会营养师调配高蛋白饮食与糖尿病饮食,以维持足够的营养和免疫能力,同时会诊复健科与整形外科教导床边复健与清创植皮。

9个月后,黄先生发炎指数下降,白蛋白上升,营养状态与免疫能力趋于正常,最后仅截除因缺血而坏死的五根脚趾而已。4年过去,黄先生透过不间断的复健与追踪,复原良好,已能靠辅具自己行走。

【医师小叮咛】:

黄玄礼主任提醒病患,除内科药物治疗与接受通血管治疗外,尚需补充营养促进养份吸收,改善免疫能力,贯彻运动复健;五项俱足,才能有效改善治疗后的生活品质,维持身体强健,从而提升整体存活率。此外,患有糖尿病、肾脏病等慢性病患者,建议维持适度运动,保持肢体血液循环,如有不适需尽早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关于褪黑素的研究目前处于发展阶段。有无副作用现在说法众多。可以参考下面的一些报道美国:专家忠告,中老年不必长期服用褪黑素几年前的褪黑素热早已消退。褪黑素热潮刚刚兴起不久,美国卫生部的专家就在一个专门研讨会上提出警告:若任意而不分青红皂白地乱吃,可能有危险。一位研究人员表示,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把褪黑素当成食物补充品,所以不以药物列管,但市面上的褪黑素产品剂量太高,因此有的会造成低体温、释放过多泌乳激素导致不孕,还有降低男性性欲的副作用。其他如国立营养食物学会也强调,必须在医生指导下、低剂量使用,以免发生危险。1999年11月6日,美国《休斯敦日报》发表了一篇题为《给褪黑素使用者的警钟》的报道,哈佛医学院查理士·加斯勒博士在文中指出:一个由美国国家卫生部下属的卫生研究院资助的研究表明,健康的老年人和年轻人体内产生同样水平的褪黑素,这个结论打破了传统观念。加斯勒说,老年人不应该相信那些督促他们在 40岁以后服用褪黑素的广告。在这个研究课题里,34个年龄在65岁至81岁的健康老年男女,同98个18岁至30岁的男女做了比较。研究者们发现褪黑素的水平在这两组人中没有区别。没有人知道长期服用褪黑素到底安全度有多大,尤其是服用高剂量的褪黑素。在商店卖的褪黑素一般是3毫克片剂,相当于正常体内水平的10倍之多。1999年5月美国化学会出版的期刊《毒理学化学研究》刊登的研究报告提醒服用者:褪黑素在正常人体的含量非常低,如果藉由健康食品的摄取而吸收过多的褪黑素,反而会制造出伤害人体的“衍生自由基”,影响行为举止,造成意想不到的健康问题。德国:权威实验证实,褪黑素抑制性腺发育在欧洲各国,对褪黑素的管制数德国最严格。到目前为止,因褪黑素的功能尚不确切,德国尚不允许对其作为药物进行登记。德国是第一个将松果体、褪黑素及生殖机能联系在一起研究的国家。1998年,德国医生Offo Heubner发现一个男孩性早熟,同时发现这个男孩松果体的肿瘤,正常组织已被破坏。也正是由于松果体遭到毁坏,这个男孩才出现性早熟。于是这位医生第一个提出了松果体抑制性腺发育的概念。此后,人们还通过动物实验证明了松果体分泌的褪黑素这方面的作用。给动物注射褪黑素会出现诸多抗生殖机能的现象,如延缓未成熟动物的性成熟,抑制动物的自发性排卵和发情反应。用褪黑素给兔子注射,不仅使雌雄两性生殖器官较正常细小,身体较矮小,而且雌兔卵巢内卵泡退化,子宫肌肉减少,雄兔的曲精管内精细胞退化。如继续注射到6个月,不论雌雄,都失去了生殖能力。因此一些研究者据此得出结论,褪黑素起着明显的抑制生殖机能的作用。这一点,连褪黑素产品专利执有者、美国马萨诸塞工业大学的乌特曼博士(此人曾在脑白金的宣传材料中隆重出场,但记者核对其论文的英文原文,发现其对褪黑素的功能出言极为谨慎。)也完全认同。英国:国防部赞助的试验证实褪黑素不仅不能治疗失眠,反而对人体有害目前在英国,因为其功效颇多争议,褪黑素是作为处方药严格控制的,在药店没法得到。世界上第一位用褪黑素矫正时差的学者,是英国萨里大学的阿连德博士。而据一项由英国国防部赞助、由萨里大学米道敦教授主持的研究证实,褪黑素不但未能治疗失眠,反而造成“睡眠断续现象”。英国国防部强调,有时褪黑素不但无助于改善失眠,反而有害,与过去一直强调可产生“婴儿般的睡眠”完全背道而驰。研究人员亚伦德所做的动物实验及艾尔所做的人体实验表明,睡眠是日与夜共振而出现睡意,若在夜间服用褪黑激素,会使身体发出强烈睡眠信号,打破了日与夜的节奏,破坏日夜的节律性,以致不再出现共振作用;大自然的节奏消失,这个人的睡眠也就紊乱了。由此可见,褪黑激素的功效尚有待证实。中国台湾:药店因出售褪黑素被处罚黑激素在中国台湾曾经风靡一时,但台湾目前对于含有褪黑素的健康食品,一律禁止销售,受到严格管制。高雄碧特有限公司林同胜因在药店出售含褪黑素西药成分的药品被当地“卫生局”以违反《药事法》处罚过。1999年,台湾医学杂志《急诊医学年志》针对褪黑素的功效进行研究。美国加州大学医学博士郑慧文针对某急诊室15位实习医生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在服用褪黑素的时候,睡眠模式、恢复体力的程度、精神状况等都和平常一样,没有任何不同。研究人员也针对受试者进行集中力评估及认知协调测试,结果也显示,是否服用褪黑素并没有差别。

台湾的中华医学杂志

1910年伍连德在报纸上曾发出成立医学会的倡议,1915年2月,国内各地医师31人在上海举行中华医学会成立大会。推选颜福庆为第一任会长。会址定在上海。当时共有会员232人。11月,中英文并列的《中华医学杂志》创刊,第一卷第一期发表《中华医学会宣言书》,宣布学会的宗旨为巩固医家友谊、尊重医德医权、普及医学卫生、联络华洋医界。1916年2月在上海召开第一届会员代表大会,通过学会章程,选举伍连德为会长,并决定每两年召开一次代表大会,随即开展学术活动和组织工作,1917~1930年先后召开7届会员代表大会。1932年4月中华医学会与中国博医会(1886年建立,首任会长为嘉约翰)举行联席会议,宣布两会合并,仍称为中华医学会。同年9月召开合并后的第一次代表大会(即第九届大会),选举牛惠生为会长。当时会员已达1500余人。抗日战争时期,学会迁往重庆,1947年迁回上海。学会自成立到1949年共召开会员代表大会15次,成立的专科学会有内、外、妇、儿、医史、卫生等11个,出版了《惠嘉二氏内科要览》、《迈魏二氏外科手术》、《罗氏卫生学》、《高氏医学辞汇》等书籍和《中华医学杂志》、《中华医学杂志外文版》、《中华健康杂志》和《医文摘要》等期刊。此时会员人数已达3000余人。1950年中华医学会召开第16届会员代表大会。大会接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第一届全国卫生会议所确定的全国卫生工作方针,修改了学会章程,选举傅连暲为理事长,总会会址由上海迁到北京。全国各省、自治区都设有分会。1951年1月,中华医学会加入中华全国自然科学联合会。1958年9月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成立,中华医学会成为它的一个组成部分。50年代中期,专科学会已增到15个,主医学期刊19种。1960年所有期刊因检查工作一度暂停,随后相继复刊。国际医学交往也有所增加。1956年第18届会员代表大会时,会员(包括中医105人)已达15218人。“文化大革命”中,学会组织遭到破坏,活动中断。70年代初,逐渐恢复。在实行改革、开放之后,学会的会务和学术活动有较大发展,这也是学会工作最活跃的时期。开展学术交流,促进医学科学发展仍是学会的主要任务。每年举全国性学术会议100个左右。学会还围绕国家科研攻关项目和卫生工作的重点组织多学科、前瞻性的学术研讨,通过科学论证,提供决策建议和咨询。如对肝炎、肿瘤、性病等都提出防治对策建议。民间国际医学交流也有较大发展,中华医学会与世界医学会及18个国际性专科学会建立了密切联系,同许多国家的医学会进行了友好交流。每年接待国外来访团组50多批,组织出访和参加国际会议20多批。学会每年在国内举的国际会议和双边会议10余个。学会对港澳地区交往非常密切。现又开展海峡两岸的学术交流和友好往来。台湾医学会、台湾医师公会、台湾全科医师会等学术团体都应邀来大陆访问,学会也派专家去台湾讲学。现有83个专科分会,50万名会员,下设部门16个,法人实体机构3个,另与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合医学图书馆1个。全国共有会员25万人。各地市县分会386个、专科学会65个、学组139个。出版中华系列杂志417种,并有学会机关报《中华医学信息导报》。学会设学术会务部、编辑出版部、继续教育部、对外联络部、科技咨询部、图书信息中心等事机构。台湾也设有医学会,出版两种刊物:《台湾医学会杂志》(月刊,1901年始刊)和《台湾医学会继续教育版》(月刊,始刊于1989年)。香港有香港医学会,为独立的组织,与中华医学会有杂志交换。澳门有中华医学会澳门分会。

宗旨中华医史杂志以报道中国医学史和世界医学史的学术研究新成果,增进学术交流、提高与普及相结合,为发展我国医史事业服务为宗旨。读者以医史研究、教学人员及医务工作者为读者对象。栏目设有特载、述评、专家笔谈、医史论著、文献研究、论坛与争鸣、史记、人物、短篇论述、研究生园地、讲座、史料钩沉、医史教学、医药史话、精点回放、书刊评介、学术动态、简讯、读者·作者·编者等栏目。将及时报道医史界、科技史界、文史界、医史爱好者的医史研究成果,以医史研究和教学工作者、医学临床工作者、医学基础研究工作者、医学教育工作者、医政管理工作者、卫生政策制定者、医药产业经营者、科技史和文史研究工作者、广大医史爱好者等为读者对象,传播古为今用的医疗保健知识、具有启迪作用和借鉴价值的医史常识、关于医学发展规律的理性认识,为促进中国乃至世界的医学科学和卫生、文化事业的发展服务。发展《中华医史杂志》于1947年创刊时称《医史杂志》,季刊,中英文合刊,在上海出版;1949年停刊,1951年复刊;1953年改名《中华医史杂志》,每期固定80面,在北京编辑出版;1956年停刊;1957年增加保健组织内容,改名《医学史与保健组织》;1959年,与《中华医学杂志》合并,改名《人民保健》,1961年停刊;1980年10月复刊,仍名《中华医史杂志》,季刊,每期64面。26年来一直连续出版。收录1987年被英国维尔康医史研究所(Wellcome Institute for the History of Medicine)权威医史论文索引刊物《医学史最新论著》收录;1991年美国出版的《史学文摘》和美国《历史与生活》载录本刊论著摘要和目录索引;同年,台湾《中国科学史通讯》收载目录;1994年被世界卫生组织Extra MED光盘收录。1996年被我国《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1997年成为ChinaInfo网上电子期刊。1999年加入“中国期刊网”。

一、论文选题背景及意义医药在全世界范围来说,可以算作是一个前景无限的朝阳产业,它是产业经济中永不寂寞的热点。中国作为全球几个屈指可数的大市场之一,早已映人世界跨国公司的眼帘,特别是中国今后进入WTO以后,中国的医药市场更将成为国外公司争夺的主要对象。在这种背景下,我国的各医药企业应该如何应战?一个就是走联合发展的道路,扩大自身的竞争能力;另外一个就是运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完善和更新固有的商业模式,走集约化发展的道路。当前,网络化和全球化已成为不可抗拒的世界潮流。伴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信息的处理和传递突破了时间和地域的局限,信息作为一项产业也随之得到迅速发展,它对药品生产、销售领域产生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美国最具权威的《财富》杂志评论,医药电子商务是一种看涨产业。制药产业与信息产业的结合,其前途光明,并能显示出其优势地位。全球性的医药电子商务市场的急速发展,激发了国内同业的创业热情。 那么把药品和电子商务有效的结合起来,对药品电子商务的监管正是此论文题目的直接目的。通过对药品与电子商务的比较研究,发展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及虚拟市场与实物流通市场相结合的电子商务,把我国医药信息化建设推向新的高度,为我国医药事业的信息化和现代化作出更大贡献。 二、初步见解"医院只需坐在电脑前下单子,厂商只需坐在电脑前接单子,不必派医院代表奔波于医院之间,也不受地域、时间限制,供求双方都可在网上观察动态行情走势;寻价、竞价过程都将在网上进行,实现透明化。这必将大大压缩流通成本,终将使药价趋于合理,并有效改变目前药品销售渠道的混乱状况。"可以这样去描述理想的药品电子商务模式。然而,理想与现实之间有多远?实施电子商务是医药流通体制的一项改革,必然造成利益的重新分配,这是推行过程中的困难之一,但不可否认这是一个趋势。 医院冷静面对、转变意,政府相关政策力度加强,培养积极的人文环境。互联网以及电子商务只是企业商务活动的一个工具,在合适的范围内它能够节约成本、提高效率、增加销售,但是它不会给一个企业带来本质的变化,不可能把企业的商务活动全部代替。电子商务的发展,对加速信息传播有着重要作用。应该更多地做一些信息交流方面的工作,弥补由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决策失误,如果能够实现生产、批发、零售、使用和服务几个环节的信息共享,将会是较为理想的状态。对药品电子商务的监管,是一项全新的课题,确实需要作深入的调查研究工作,拿出切实可行的监管办法,使药品电子商务有计划、分步骤、健康有序地发展。药品电子商务与传统医药流通模式不同之处在于前者是通过网上的虚拟市场来实现交易。因而对药品电子商务的监管,必须从电子商务服务提供商或叫互联网信息服务者(ICP)入手进行管理。首先应该建立市场准入制度。ICP虽然不能直接参与药品经营活动,但它通过提供信息服务和技术支持,在药品交易过程中发挥了枢纽作用。根据国家对药品特殊管理的要求,在申办药品ICP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之前,必须首先取得国家主管部门的批准。基本条件除了应该有较强的技术力量和为用户提供长期服务的能力外,关键岗位的工作人员还要具有一定的药品专业知识,且有执业药师负责网上咨询,其行为必须严格遵守现行的药品监管法律、法规。 第二要建立分级责任制。医药企业上网开展药品电子商务,要向电子商务服务提供者提供真实的资料,包括企业的合法证照,产品的合法身份和质量可靠性文件。企业要对提供资料的真实性负责。电子商务服务提供商对企业提供的资料进行书面审查,对审查失职要负责任。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日常监管,除了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对从事药品电子商务的医药企业进行监督管理外,主要监管对象应是药品电子商务服务提供商。 三是要建立药品物流配送系统的质量保证制度。药品电子商务的虚拟性,要求交易过程的每个环节,必须有更加严格的质量保证制度。其中药品经营企业在药品电子商务配送过程中,除了按传统的流通模式实行质量保证承诺外,还应在包装上标明医药公司或药店的标签和标记,并开具内容详实的发票,以保证对药品质量的跟踪检查。四是要利用高科技手段来监控高科技经济形式。要逐步建立网上识别系统,通过监视器24小时轮询各网站品种信息,通过数字认识建立起企业和产品的各种数据库,使监管数据化、系统化。药品电子商务是网络经济条件下出现的新的商务模式,其技术含量高,法律关系复杂,再加上药品的特殊性,国内外尚无有效的管理办法,问题非常突出,因此,必须深入研究,采取积极慎重的态度,逐步推进。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因特网正以令世人瞩目的速度迅猛发展,以其为代表的世界信息革命正在影响着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有人这样评价:因特网是继电视以来最大的宣传舆论媒体;是继电话以来最强有力和廉价的通讯工具;是继图书馆以来最大的公共和专业信息库;是继咖啡馆、会议室以来最流行的聚会交流场所;是未来最大的教育和娱乐载体;是未来各国经济领域的最大投资项目和聚宝盆。1995年7月,历史悠久的英国医学会杂志(BMJ)率先建立了计算机全球互联网的资讯网(WWW)主页,开启了传统印刷式医学杂志迈入电子化网络化的新纪元。紧随其后,一些世界著名医学杂志,如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加拿大医学会杂志(CMAJ)、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等相继上网,为全世界的医学研究人员与临床医师提供了最新最快的资讯园地。同时,为利用因特网覆盖面巨大、适时交流、快捷廉价等特性,世界上许多著名大医院、医药研究机构、医疗器械和药品生产厂家纷纷在网上建立了医疗服务、学术交流、广告宣传的计算机网络主页。诸多发达国家的医药界早已看好这一最新技术,在网上形成了一个庞大?quot;医药网络空间"。我国台湾省的医药界对此也十分重视。台湾《中华医学杂志》〔Chinese Medical Journal (Taipei)〕与台北市荣民总医院合作,于1996年3月2日正式上网,实现了双语式(中、英文)电子版面。台湾省医药界对中药的应用与研究,也因与因特网技术结合,提出了"网路无国界,中医服务全世界"的口号。我国内地医药界对因特网的利用虽处于起步状态,但发展神速,现已有全国性综合性医药信息网络国家卫生部主持、金卫网有限公司运行的金卫网,中国医药信息网,中国中医药信息系统,中医药信息网;中国医疗信息网,医药信息广场,中国医药信息网,医学网址集锦等10余家等。另外,上网的医药院校有中国医科大学,北京医科大学,上海、北京中医药大学和军队4所军医大学等30余家。医药研究机构有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军事医学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院,辽宁省医药工业研究所等10余家;医药企业有上海医药(集团)总公司,山东省医药公司,同仁堂制药(集团)公司,石家庄、海南和浙江的制药企业等10余家。上网的总医院军队有301、空军、海军、武警总医院;北京、广州、兰州、南京军区的总医院等;地方有煤炭、首钢等总医院共10余家;加之军医大学附属院和地方各类医院,总数已达150余家;上网的药剂科有沈阳军区总医院和北京协和医院药剂科。以上上网的医药卫生信息网、医疗、科研、教学及企业单位,为医院的药学工作者提供了国内外巨大的医药学教学、科研和工作方面最系统最全面最及时成果、技术及先进经验,可直接供药学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中应用。尤其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所有的医疗机构正开始实行以成本核算为主要内容的改革。如能利用因特网信息与市场发展同步,与世界进步接轨,无疑对提高科研、管理和实际工作水平,都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四、主要研究内容1. Internet 药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2. Internet与药学信息资源发展3. Internet中的药学信息资源及获取方法4. 互联网与药学5. 建立药学网站的意义及相关技术6. 利用因特网提高药学研究与应用水平7. 药品电子商务8. 药品计算机网络化管理9. 药品电子商务的监管五、论文特色及创新之处研究步骤1. 涉及调查表,调查样本医院情况;2. 收集汇总资料;3. 研究分析资料;4. 确定论文题目;5. 撰写论文。

没有特殊的东西就不用写。

台湾的医学杂志

一:褪黑素是人体当中不可少的天然荷尔蒙,也是一种激素成分的,这种成分在一定的程度上也会影响到激素的分泌功能,尤其是一些年龄很大的中老年朋友内分泌也会很少的,这就是为什么有的中老年朋友肌肤会出现黑斑等,都是因为体内缺少褪黑素导致的。二:褪黑素有副作用吗1、如果长期吃褪黑素还会对机体产生依赖性,有的人是初次服用褪黑素,服用之后会产生头晕恶心等症状,所以一旦有一些身体不适的时候还是要停止服用。2、过量服用还会影响生育能力的,有一些人会过量的服用褪黑素,一般来说这种安神安眠的药物千万别过量服用,有的褪黑素服用过量之后肯定会刺激到女性的排卵功能,长期这样还会影响到女性的生育能力。tips:在选择上注意两点:1、看品牌,选择大品牌,质量好,效果佳;2看平台,资质是否齐全、是否有追溯机制,是否与消费者站在一起,售后有保障。

无级别,享受副省级待遇

关于褪黑素的研究目前处于发展阶段。有无副作用现在说法众多。可以参考下面的一些报道美国:专家忠告,中老年不必长期服用褪黑素几年前的褪黑素热早已消退。褪黑素热潮刚刚兴起不久,美国卫生部的专家就在一个专门研讨会上提出警告:若任意而不分青红皂白地乱吃,可能有危险。一位研究人员表示,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把褪黑素当成食物补充品,所以不以药物列管,但市面上的褪黑素产品剂量太高,因此有的会造成低体温、释放过多泌乳激素导致不孕,还有降低男性性欲的副作用。其他如国立营养食物学会也强调,必须在医生指导下、低剂量使用,以免发生危险。1999年11月6日,美国《休斯敦日报》发表了一篇题为《给褪黑素使用者的警钟》的报道,哈佛医学院查理士·加斯勒博士在文中指出:一个由美国国家卫生部下属的卫生研究院资助的研究表明,健康的老年人和年轻人体内产生同样水平的褪黑素,这个结论打破了传统观念。加斯勒说,老年人不应该相信那些督促他们在 40岁以后服用褪黑素的广告。在这个研究课题里,34个年龄在65岁至81岁的健康老年男女,同98个18岁至30岁的男女做了比较。研究者们发现褪黑素的水平在这两组人中没有区别。没有人知道长期服用褪黑素到底安全度有多大,尤其是服用高剂量的褪黑素。在商店卖的褪黑素一般是3毫克片剂,相当于正常体内水平的10倍之多。1999年5月美国化学会出版的期刊《毒理学化学研究》刊登的研究报告提醒服用者:褪黑素在正常人体的含量非常低,如果藉由健康食品的摄取而吸收过多的褪黑素,反而会制造出伤害人体的“衍生自由基”,影响行为举止,造成意想不到的健康问题。德国:权威实验证实,褪黑素抑制性腺发育在欧洲各国,对褪黑素的管制数德国最严格。到目前为止,因褪黑素的功能尚不确切,德国尚不允许对其作为药物进行登记。德国是第一个将松果体、褪黑素及生殖机能联系在一起研究的国家。1998年,德国医生Offo Heubner发现一个男孩性早熟,同时发现这个男孩松果体的肿瘤,正常组织已被破坏。也正是由于松果体遭到毁坏,这个男孩才出现性早熟。于是这位医生第一个提出了松果体抑制性腺发育的概念。此后,人们还通过动物实验证明了松果体分泌的褪黑素这方面的作用。给动物注射褪黑素会出现诸多抗生殖机能的现象,如延缓未成熟动物的性成熟,抑制动物的自发性排卵和发情反应。用褪黑素给兔子注射,不仅使雌雄两性生殖器官较正常细小,身体较矮小,而且雌兔卵巢内卵泡退化,子宫肌肉减少,雄兔的曲精管内精细胞退化。如继续注射到6个月,不论雌雄,都失去了生殖能力。因此一些研究者据此得出结论,褪黑素起着明显的抑制生殖机能的作用。这一点,连褪黑素产品专利执有者、美国马萨诸塞工业大学的乌特曼博士(此人曾在脑白金的宣传材料中隆重出场,但记者核对其论文的英文原文,发现其对褪黑素的功能出言极为谨慎。)也完全认同。英国:国防部赞助的试验证实褪黑素不仅不能治疗失眠,反而对人体有害目前在英国,因为其功效颇多争议,褪黑素是作为处方药严格控制的,在药店没法得到。世界上第一位用褪黑素矫正时差的学者,是英国萨里大学的阿连德博士。而据一项由英国国防部赞助、由萨里大学米道敦教授主持的研究证实,褪黑素不但未能治疗失眠,反而造成“睡眠断续现象”。英国国防部强调,有时褪黑素不但无助于改善失眠,反而有害,与过去一直强调可产生“婴儿般的睡眠”完全背道而驰。研究人员亚伦德所做的动物实验及艾尔所做的人体实验表明,睡眠是日与夜共振而出现睡意,若在夜间服用褪黑激素,会使身体发出强烈睡眠信号,打破了日与夜的节奏,破坏日夜的节律性,以致不再出现共振作用;大自然的节奏消失,这个人的睡眠也就紊乱了。由此可见,褪黑激素的功效尚有待证实。中国台湾:药店因出售褪黑素被处罚黑激素在中国台湾曾经风靡一时,但台湾目前对于含有褪黑素的健康食品,一律禁止销售,受到严格管制。高雄碧特有限公司林同胜因在药店出售含褪黑素西药成分的药品被当地“卫生局”以违反《药事法》处罚过。1999年,台湾医学杂志《急诊医学年志》针对褪黑素的功效进行研究。美国加州大学医学博士郑慧文针对某急诊室15位实习医生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在服用褪黑素的时候,睡眠模式、恢复体力的程度、精神状况等都和平常一样,没有任何不同。研究人员也针对受试者进行集中力评估及认知协调测试,结果也显示,是否服用褪黑素并没有差别。冰岛:褪黑素被认为是冬季忧郁症的祸首当“脑白金”为人体中脑白金(应为褪黑素)日益减少而担忧、极力鼓励人们放心长期服用时,而冰岛的医学专家正为该国人们体内过剩的褪黑素而挠头。冰岛位于北纬60度以北,冬天白昼较短,该国每年在11月至第二年3月,就有高达11%的人口患有冬季忧郁症,患者多感倦怠无神,对周围事物漠不关心,自杀人口较多。几年前,冰岛科学家卡拉多特尔研究发现,这些忧郁症患者体内所分泌的褪黑素的含量比正常人多出倍,因此卡拉多特尔认为这些忧郁症患者患病的原因可能是他们过量的褪黑素。据悉,在挪威、瑞典、芬兰等高纬度国家医学界均有类似的发现。挪威:褪黑素倒时差的功效被证实无效在挪威,不但褪黑素的其他功效有待进一步证实,连公认的褪黑素倒时差的功能也被证实并不像以前人们想象得那样确切。据《美国旅游医学》报道,挪威的研究人员曾针对褪黑素消除时差的功效进行257人的实验,看看当他们由挪威旅行至纽约后,服用褪黑素和服用糖果有没有不同,结果令人失望,褪黑素的效果非常不明显。最权威的内分泌专著:褪黑素功能不确切在世界上最权威的内分泌专著——《威廉姆斯内分泌学》2001年英文版218页上对“褪黑素在人体的作用”做了详细阐述:“在美国,通过各种书刊和媒体褪黑素已成为公众的焦点,然而至今没有任何一个医生的处方证实其功能有效。人们对褪黑素感兴趣的是,它被传在人们和啮齿类动物在抗衰老、抗癌、心血管疾病和提高免疫力方面有着有益的影响。”在最后,文章总结称:“褪黑素能够抗衰老的主张仅仅只是在缺乏褪黑素遗传因素白鼠的研究上,而白鼠的松果体丝毫没有用处。因为没有对比实验,除了在睡眠方面的影响外,褪黑素在其他方面的功能尚不能确定。很遗憾,这种被人们拥戴的激素的生物功效尚缺乏支持性研究

呵,楼上哥哥的这个问题也是我在台湾的医学杂志上看到如何治脚有味道的问题。也是我证明了最简单,而且把我公公的十几年没法治的脚给治好了。方法是这样的:你可以去有柳树的地方。摘取柳叶,一定要是刚刚长出的很嫩的那种,然后回家去煮水用来泡脚。这样反复大概几次就会好的,如果复发的话,再洗几次就没问题了。这个方法是简单又很容易取得。

  • 索引序列
  • 台湾中医医学杂志
  • 台湾中华医学杂志
  • 台湾医学杂志
  • 台湾的中华医学杂志
  • 台湾的医学杂志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