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疽病在高温多雨季节易发病,要及时喷药,最好用嘉博利源-炭特灵,还可用咪鲜胺,腐霉利,甲托,多菌灵,代森锰锌,烯唑醇,代森锰锌,百菌清,嘧菌酯等交替使用防治,出现病叶、黄叶、枯叶的话需要及时剪掉,集中销毁,减少细菌的传播,冬季做好保暖措施。苏铁炭疽病发病原因炭疽病病原为刺盘孢属真菌,属半知菌亚门、腔孢纲、黑盘孢目,病原菌以菌丝体及分生孢子盘在病枝越冬,次年春季温度合适的话会产生分生孢子,进行侵染危害,高温多雨季节易发病。苏铁炭疽病症状表现炭疽病发病初期,叶子会产生褪绿小点,之后逐渐扩大,病斑上产生小黑点,空气湿度大的话,从小点中涌出粉红色的胶状物,导致叶子变黄,枯死。苏铁炭疽病治疗苏铁出现炭疽病要及时喷药,最好用嘉博利源-炭特灵,还可用咪鲜胺,腐霉利,甲托,多菌灵,代森锰锌,烯唑醇,代森锰锌,百菌清,嘧菌酯等交替使用防治,苏铁炭疽病治好后会恢复的。苏铁炭疽病防治方法苏铁植株出现病叶、黄叶、枯叶的话需要及时剪掉,集中销毁,减少细菌的传播,另外它不耐低温,环境温度较低的话,需要做好保暖的措施,不然也会引起炭疽病。苏铁炭疽病在发病初期,喷施炭疽福美、多菌灵,每隔10-15天喷1次,连喷2-3次,在药液中加百分之零点一黏着剂(如聚乙烯醋酸酯)可提高药效。
铁树常见的病害是炭疽病、叶斑病,常见的虫害是介壳虫,养护期间要适当增施钾肥,不可偏施氮肥,整治园圃排灌系统,雨后及时清沟、排渍、降湿,一旦发现病虫叶,要及时剪除,收集烧毁,剪口随即涂药保护,在病害频繁发生的园圃应喷药预防,需要交替使用药剂。铁树种植中常见病害1、炭疽病:铁树的叶尖或叶缘最开始发病,危害严重,甚至扩大可占叶的大部分,褐色或棕褐色,后期病斑颜色为暗褐色,中央呈灰白色,上面长出小黑点。2、叶斑病:危害铁树叶子的生长,叶片上长出近圆形或不规则形的病斑,直径1-5毫米,病斑中央为灰白色,边缘红褐色,主要发生于小叶的中下部。栽培铁树主要虫害介壳虫:介壳虫也是危害比较大的虫害之一,特别是到了炎热的夏天,铁树最容易就会感染到这种虫害,如果没有及时防治的话,叶子可能会出现腐烂的状况,严重的话还会导致整株植物死掉。铁树病虫害防治1、适当增施钾肥,不可偏施氮肥,增强铁树的抵抗力,整治园圃排灌系统,雨后及时清沟、排渍、降湿,种植密度不可过小。2、一旦发现病虫叶,要及时剪除,收集烧毁,剪口随即涂药保护,否则病情会更重,放在通风好的地方养护,可以加快伤口愈合。3、连续喷药控病,在病害频繁发生的园圃应喷药预防,这样才可有效的防治病虫害,注意药剂需要交替使用,避免使用单一药剂。
病初期叶上出现浅褐色病斑,扩展后呈近圆形、不规则形病斑,黄褐色;其上着生黑褐色小点粒,高湿度下溢出赭红色粘孢子团。
预防:(1)及时将病变的枝叶剪掉,防止感染。
(2)加强肥水管理,注意果园的排水,降低湿度。
(3)适时采收,防止腐坏
拓展资料
炭疽菌病是一种由炭疽热杆菌引发古老的人兽共患传染病。由于其危害严重,古人把炭疽菌病看作是一种不可抗拒的天灾。炭疽菌病也称炭疽病,分为植物炭疽病、家畜炭疽病和人类炭疽病三种。死亡率更高,发病急骤,有寒战高热等中毒症状。咳嗽胸痛、呼吸困难、咳血,可因呼吸循环衰竭在24小时内死亡,极少数发生炭疽性脑膜炎。
植物炭疽菌病主要由黑盘孢目真菌所引起。茎、叶、果实、种子和幼苗都易感染。家畜炭疽病是由炭疽杆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牛、马、羊等食草牲畜最易得此病。主要症状为高热、粘膜紫黑、呼吸困难、脾脏肿大等,常不及医治而死。人类炭疽病是由于接触病畜的皮毛、吸入带病菌(芽孢型)尘埃,或进食未煮熟的病畜肉类而感染。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炭疽菌病词条
盘长孢状刺盘孢侵染导致的,一般情况下会出现在许多树木上,会导致落花,落果,严重的影响树木的正常生长。
果树炭疽病具体伤害位置是果子和枝杈,特别是在伤害转色期更为比较严重。在果树和李子树混栽地区有时候相互之间感病,损失惨重。
转色期前期发病初期果面成深褐色水迹状,伴随着果子彭大,病斑也扩张,呈淡褐色,病斑环形或椭圆型,并显著凹痕。完善果主要是在果顶病发,病斑凹痕,有明显同舟环,在湿冷时变病上有朱红色硬粒点(分生孢子盘)。嫩梢病发出现了水迹状斑,并逐步展现出褐色的椭圆型、有时候为不规则病斑,变病与正常的处交界处显著,伴随着病斑渐大,叶子发黑且收缩萎蔫变枯。
果树炭蛆病在环境湿度60-80%、环境温度20-27℃时最易患病,该病的发生与园区内的转宿主的野草有密切关系。沈阳地区病发期为每一年的5月中下旬至8月中旬。
提升种植管理方法,果树成长期应施加磷酸二氢钾片剂(留意掌握浓度值)和有机肥料为主导,尿素溶液辅助,尽量减少偏施基肥,在树盘内以环状沟上肥法最合适。雨后及时排水管道,有效剪修,改进树杆自然通风透光性标准,坚决杜绝枝干太密,从而减少病发发病原因。尤其是在地形相对较高的山坡地产业园区,每3-4年追施1次生石灰粉,1亩追施50-80KG。秋天搞好清理种植园工作中。
树杆剪修时所造成的超过3cm伤口,则在横剖面处擦抹漆料“湖蓝色”以避免创口得病,不可以涂鲜红色等其它色调的漆料。剪修后以产业园区自然通风顺畅、透光性优良为原则,针对害虫枝、枯萎枝、盲枝完全剪去,并切除僵果。对郁闭桃源开展间伐解决。土壤消毒后会对全部产业园区完全喷撒1遍3-5波美度的氧化乐果(以路面见湿为度)。
果树栽培技术措施及对策论文
摘要: 我国随着农林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以特色林果业为主的林业产业体系的发展,林果业已逐渐成为我区农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但是我区果树栽培管理中却存在不少问题,如:引种问题。有些地区由于急于发展果树业,对一些引种品种缺乏引种实验就开始大面积种植,给由于生物因子和气候因子造成的破坏留下安全隐患;不科学施用化肥。过多施用硝态氮会造成果实的硝酸盐含量升高,盲目施用含氯化肥极大的影响了果实的原有风味过多施用化肥破坏了土壤的微生物系统,易引起根部病害。还破坏了土壤的团粒结构,减弱土壤的持水力,降低土壤抵御干旱的能力;大量施用杀虫剂在消灭害虫的同时也杀死了有益天敌昆虫,有的果园为了一时的经济利益采收时仍然施用剧毒杀虫剂,因此生产出的水果会出现“好看不好吃,好吃有危险”的食用等安全问题。
关键词: 果树栽培技术措施 管理
1果树主要栽培技术措施对果品安全的影响
建园园址的选择对果品安全的影响
建园园址的选择决定果品是否受自然环境和周围污染源的影响。园址的环境污染将会造成果品的重金属含量超标及有毒物质的危害。因此,果园的选址要远离一切污染源。污染源主要是指与果树生长和果品发育息息相关的土壤、水质和空气等的污染,主要是指以下几种情况:农药生产厂家、化肥厂、制钉厂、发电厂及造纸厂等等,这些工厂不仅会散发有毒气体,如:二氧化硫、氟化物等造成空气污染,而且排放出的废液会严重污染地下水源,进而毒害果树,使果品对人体产生危害。因此,在选择园址时,既要考察果园周边的`自然环境,还要对果园的灌溉用水的水质进行质量观察和测定。
苗木品种的选择对果品安全的影响
在果树栽培品种的选择上,应选择适应性强、早果丰产、优质抗病、抗逆性强的品种。栽培时选择无病壮苗。如从外地引进的苗木,应严格执行产地检疫制度,及时地剔除病苗,剪除病部,并用70%的甲基硫菌灵或10%的硫酸铜溶液消毒苗木,浸苗后再栽植。
果实实行套袋措施对果品安全的影响
套袋将有效地保障果品的安全。对适于套袋的大果型品种,如苹果、梨、桃、等,在疏花疏果后适时实行套袋,可以促进果实着色,增加果面的光洁度,减少果实表面的煤污斑块、药害斑块,避免枝叶迎风摆动对果面造成的机械磨损伤害,使果面更加光洁鲜亮。
(1)套袋可以减少病虫害的入侵机会
多年来的生产实践表明,套袋对在果面产卵的蛀果害虫。如桃小食心虫、卷叶蛾类、叶螨类、及玷污果实表面的木虱类、蝽象类,都有较好的隔离效果;对病害类,如轮纹病、黑星病、炭疽病等病害,也有较好的预防效果,全年喷药次数减少了三至五次,可以降低果品中农药残留量。测定表明:套袋后果实的残留量仅为毫克/公斤,而不套袋果实农药残留量为毫克/公斤,两者相比,农药残留量降低了6倍。
(2)套袋可以延长果实的贮藏期
内部水分是通过皮层及角质层裂缝向外散失的,角质层是气体交换的主要通道。套袋后,果皮的发育环境稳定缓和,均匀一致,从而使果实表面的皮孔少而小,角质层分布均匀一致,果实不易失水变皱,同时套袋的袋料隔离了病虫害的侵染,使贮藏期的病害也相应地减少,大大地提高了耐贮性。
(3)套袋可以提高果实内在品质和商品价值
套袋后可以防止灰尘、农药污染果实表面,减少鸟类、蝽象、金龟子等害虫叮咬果面,机械碰撞伤害果面,同时由于果实发育的局部小环境得到改善,还防止了裂果现象的发生。近几年来的市场调查表明。套袋果品比不套袋果品市场价高出3倍左右。
土肥管理方面对果品安全的影响
化肥的施用将导致果品重金属含量超标及其他不良危害。施用过多的氮素化肥,在土壤中易产生有毒副作用的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甚至还污染周围水体,增加了果品中亚硝酸盐的含量,降低果实品质,因此,在生产中禁止使用硝酸铵、硝酸磷肥等硝态氮肥。还有一些氮肥,如硫酸氨、氯化铵属生理性酸性肥料,长期施用会导致土壤板结,即使是尿素以及磷酸二氢钾和过磷酸钙等,在生产绿色产品时,也仅仅允许限量使用,而且还应该与有机肥混合使用,最后一次施肥必须在采收前20天完成。
病虫草害的防治措施对果品安全的影响
农药的使用将直接造成果品的安全危害。施农药时,只有10%的药液附着在树体上,其余90%通过各种形式向周围环境扩散,特别是一些性能稳定、残效期长、分解后仍有毒副作用的农药,进人人体后不易排出,在人体内浓缩积累,极大危害人体健康,并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因此在果品生产过程中要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致癌、致畸和致突变的农药。
2果树种植技术对策
选址
果树种植要选择在远离污染源的地方建园。
肥料施用种类
生产绿色安全果品主要使用的肥料,一类是农家肥、绿肥及未污染的饼肥。农家肥中厩肥、牛羊粪、鸡粪、人粪尿、秸秆生物肥等需经腐熟施用;果园绿肥如苜蓿、草木樨、沙打旺、小冠花、三叶草、田菁等禾本科草类,是改良土壤、维持生态平衡、清洁又安全的肥料。另一类肥料是非化学合成的商品肥。如腐植酸、微生物肥料等。对允许限量使用的化学肥料,如尿素、硫酸钾、磷酸二氢钾,应与有机肥配合使用,有机氮与无机氮比为1:1;也可与微生物肥配合使用。但最后1次追肥应在采果前30天。化肥中应禁用硝态氮肥。
痛虫防治
(1)选用抗病虫品种及脱毒苗木。选用已经检疫的无病虫为害的健壮苗木,同时要求品种抗病虫,增强树体营养,提高抗病虫性,保持树体健壮,减少打药次数。
(2)采用物理、农业防治法。如灯光、色彩杀虫,树干涂白,清除病虫枝、叶、果,刮除翘皮,清理果园。防护林避免选用与果树有共同病虫害或可作为中间寄主的树种。
(3)采用生物农药、植物源农药、昆虫生长调节剂防治病虫害。使应用较多的有核多体病毒、白僵菌、生物杆菌(Bt)等。新型高效生物农药阿维菌素能有效防治螨类、鳞翅目、双翅目、鞘翅目的害虫。Bt杀虫剂,由于成本低、高效安全、不伤天敌、不污染环境,可取代1605、敌百虫、菊酯类农药,还可与昆虫生长调节剂类农药如灭幼脲3号、杀铃脲交替使用,防治鳞翅目为主的害虫。植物源药剂有除虫菊素、烟草水、鱼藤根、大蒜、苦楝等。在害虫捕捉器中使用昆虫外激素,如信息素和其他动植物源引诱剂。另外,植物源制剂如生物膜(高脂膜),喷洒后形成的分子膜层,虽不具杀虫、杀菌作用,但可起到驱避害虫、抑卵孵化,预防空气污染、防治小型害虫等功效。
(4)实施套袋栽培技术。果实套袋是生产绿色安全果品的重要措施。但果袋价格较贵,且套袋较费工。因此,大面积推广尚有一定难度,今后应进一步研究开发高效、低成本套袋技术应用于生产。
(5)禁用剧毒、高残留农药。对剧毒、高残留的农药应绝对禁用,如福美砷、赛力散、滴滴涕、六六六、杀虫脒等。另外,各种遗传工程微生物制剂(GEH)也应严格控制。
(6)加快果品安全质量与标准体系的建设。按照绿色果品的标准来生产。制定统一的果品食用安全卫生标准(强制),包括水果种类、主要品种、必检农残的种类、农残限量、重金属种类及限量、氟、氯和(亚)硝酸根的限量等。
3 结束语:
总之,果品生产大量施用化学农药和化学肥料,农药残留和重金属超标已严重影响到果品质量安全,导致了果品质量及加工品品质下降,影响到我国果品的国际信誉和进出口贸易。因此要严把果品生产关,控制果树栽培管理技术措施对果品安全的影响,生产出健康安全的果品。
柿子树炭疽病的防治措施杜绝病害的传播蔓延是防控炭疽病的先决条件;做好柿园的清园、加强田间管理及合理施肥、增施巴内达碧卡磷酸二氢钾增强树势、提高树体抗病能力是防治病害的基础;适时适法进行药物防治是防治病害的关键。对此,一定要做好以下工作:一、及时刮除柿树病疤上的坏死组织并将坏死组织集中深埋,病皮刮除后涂抹“护树将军”消毒灭菌。二、随时剪除园内的病枝、病果及病叶。在整个生长季节对发病严重的柿园,每10天左右剪除一次病枝、病果及病叶,带出柿园集中烧毁或深埋。修剪时造成的伤口用“愈伤防腐膜”保护,防治干裂和病害侵染。三、对已枯死或染病严重难以挽救的病树从地面处锯掉或连根铲除,带出柿园集中烧毁。柿子树炭疽病的药物防治根据降水情况每月喷药2~3次,一般雨前喷“护树将军”+1∶3∶500式的波尔多液或1500~2000倍50%咪鲜胺等保护剂,雨后喷2000~3000倍25%的丙环唑乳油或3000~4000倍80%戍唑醇可湿性粉剂或1500~2000倍25%溴菌腈可湿性粉剂等杀菌剂。 对于柿树炭疽病不能到发现时才去防治,要针对其病源特点,重视“防”,加强栽培管理,配合药剂防治,增强树势,从根本上防治柿树炭疽病。
院子里种植的柿子树新梢和果实,发生深色的病斑,怎么防治?防治柿子炭疽病:在冬季施工时,应将病苗剪除,与部分病果一起销毁,并将落在地上的果实清理干净。柿子树在生长过程中,发现病枝后及时营建,采摘病果。
柿子的新梢和果实有病斑,果实在成熟前会脱落。这应该是柿子中炭疽病的发生。该病发生后的危害表现为主要发生在柿子的新梢和果实上。在发病初期,有一些针状大小的暗黑斑点,这些斑点会明显逐渐扩大,形成近圆形的病斑,有深凹,这些斑点会有一些小的灰色或黑色颗粒。柿子发生炭疽病后,果实容易烘烤脱落,
炭疽也会危害柿子树的新梢。新梢上最初出现黑色小圆点,明显扩展为椭圆形斑点,颜色为棕色。潮湿时,会分泌粉红色粘稠物质。如果炭疽病发生在新芽上,枝条很容易折断或死亡。
柿树炭疽病的发生将极大地危害柿树的生长和果实产量,严重影响树木的活力,对柿树的生长发育构成极大的威胁,同时也威胁到果实,造成减产,也对柿子的产量产生很大影响。炭疽病以菌丝体在树梢病斑中越冬,有的在病果和冬芽中越冬。当春季末夏初气温升高时,孢子通过风、雨和昆虫分布并传播到树梢和幼果上,形成疾病。在我国北方柿子种植区,树梢一般在6月份出现病害,雨季到来后成为病害高峰期。6-7月果实会出现病害,使柿子果实在7月下旬落下,并持续受苦,直到柿子收获期。
防治喷施:柿树发芽前喷施5be石硫混合物。在春天气温上升和柿子树开始发芽之前使用它。你也可以在柿子树生长高峰期的6月中旬使用喷药。喷洒频率可根据疾病的严重程度以及天气和气候条件确定。一般情况下,大病多雨天气应适当增加喷施次数,正常天气条件下喷施4-6次。可使用的药物有:1:3:300波尔多液,能杀灭2000干混悬液1000倍液,50%异丙嗪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80%大生m-45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体。
柿树炭疽病的发生受环境温度和湿度的影响很大。在雨量较多的雨季发生的概率将高于平时。它也是一种对柿树产量有很大影响的疾病。要取得好的收成,就要做到早发生、早防治。
柿炭疽病是危害柿树的主要病害之一,在全世界产柿国家均有发生,在我国山东、河北、河南、山西、江苏、浙江、安徽、广西和台湾等地均有发生,在山东和广西的局部地区危害严重,最近几年在浙江严重发生,已成为柿树产业发展的限制因素。许多种植户由于此病害而造成严重的减产,甚至无果可收,受其危害会严重落叶、落果,新梢枯死,甚至整株死亡。
【症状】
炭疽病主要危害果实及新梢,叶部较少发生。果实发病,初期出现针头大小深褐色或黑色小斑点,逐渐扩大成为圆形病斑,直径达5毫米以上,病斑凹陷,中部密生略呈轮纹状排列的灰色至黑色小粒点,即病菌的分生孢子盘。遇雨或高湿时,分生孢子盘溢出红色黏质的孢子团。病斑深入皮层以下,果肉形成黑色的硬块。一个病果上一般有几个病斑,多则达几十个。病果提早脱落。新梢染病,初期产生黑色小圆斑,扩大后呈长椭圆形,中部凹陷成褐色纵裂,并产生黑色小粒点,潮湿时黑点上涌出粉红色黏质物。病斑长10~20毫米,其下木质部腐朽,病梢极易折断。叶片病斑多发生在叶柄和叶脉上,初为黄褐色,后期变为黑色或黑褐色,长条状或不规则形。
一定要及时的喷洒化学药剂药,结石的使用杀菌剂,这很有可能是炭疽病。
炭疽病和云纹叶枯病是我国茶树上最常见的病害,分布范围广泛,危害程度严重。但这2种病害的病状相似,给田间防治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为提高防治效果,首先需要准确区分这2种病害及其病原菌。炭疽病与云纹叶枯病的病状陈宗懋(2000)研究结果表明,云纹叶枯病病状表现为:发病时病叶上的病斑为圆形或不规则形,初为黄褐色,水渍状,后呈褐色,其上有波状轮纹,最后由中央向外变灰白色,上生灰褐色、扁平圆形小粒点,沿轮纹排列;炭疽病表现为:发病时成叶和老叶边缘或叶尖产生病斑,初为暗绿色水渍状,后呈黄褐色,最后变为灰白色的不规则形大型斑块,其上散生黑色细小粒点,病健部分明显。2种病害除发病起始点和病斑上的黑色粒点(即分生孢子盘)分布方式不同外,其它病状基本一致。茶树炭疽病和云纹叶枯病病原菌鉴定1茶树炭疽菌属Colletotrichum真菌的鉴定据茶叶大辞典记载,我国茶树云纹叶枯病病原菌有性态为围小丛壳菌Glomerellacingulata,无性态为(陈宗懋,2000)。最早关于茶树云纹叶枯病病原菌的报道可追溯至1899年,Massee从斯里兰卡茶树叶片中分离获得病原菌,鉴定后命名为茶树炭疽菌,不过在1957年,VonArx发现当时分离的病原菌实际上是胶孢炭疽菌(Weiretal.,2012;Liuetal.,2015)。之后Dickens&Cook(1989)发现怒江山茶树Camel‐liasaluenensis炭疽病的致病菌为围小丛壳菌山茶专化型。随后Weiretal.(2012)重新鉴定后将围小丛壳菌山茶专化型归于胶孢炭疽菌复合种,但由于缺乏围小丛壳菌山茶专化型的正模标本信息,并没有解决该种和茶树炭疽菌的种级关系(Liuetal.,2015)。2015年,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蔡磊课题组收集了我国7省和国外7个产茶国的部分山茶属植物叶片(大部分为茶树炭疽病病叶),对分离获得的菌株利用多基因系统发育学手段进行鉴定,并结合茶树炭疽菌正模标本信息,确定围小丛壳菌山茶专化型是茶树炭疽菌的同种异名,归属于胶孢炭疽菌复合种,从而正式确立了茶树炭疽菌的种级分类关系,并提出茶树炭疽菌是我国茶树炭疽病的优势致病菌(Liuetal.,2015)。2茶树座盘孢属Discula真菌的鉴定对于我国长期报道的茶树炭疽病病原菌长盘孢属,最早分离自日本茶树病叶(陈宗懋,2000)。Yamamoto曾将订正至炭疽菌属(Weiretal.,2012)。但随后Moriwaki&Sato(2009)通过比较和炭疽菌属真菌分生孢子形态后,发现该菌孢子大小明显小于已知炭疽菌,并且其孢子在培养基上不产生附着胞,同时结合真菌DNA特异性序列片段(28SrDNAD1-D2)构建系统发育树,将订正至座盘孢属,即种名为茶树座盘孢菌。3茶树炭疽病与云纹叶枯病病原菌的区别我国茶树炭疽病和云纹叶枯病病原菌有以下几个问题亟待澄清:第一,我国茶树炭疽病和云纹叶枯病是否是同种病害?第二,我国茶树炭疽病是由炭疽菌还是茶树座盘孢菌引起,亦或者是共同侵染?笔者于2014—2015年收集了我国15个主要产茶省(市、自治区)多个茶树主栽品种的炭疽病病叶,分离获得106株炭疽菌,通过室内有伤接种试验发现,在同样处理条件下,即使用病原菌浓度为1×106个/mL的孢子悬浮液接种茶树易感品种龙井43离体叶片(Wangetal.,2016b),28℃保湿培养7d,获得的茶树炭疽菌和果生炭疽菌均可造成龙井43有伤叶片发病,发病症状与田间表型完全一致(Wangetal.,2016a),而茶树座盘孢菌接种后却并未发病。经多基因系统发育学和形态学鉴定,发现优势致病菌为茶树炭疽菌和果生炭疽菌(Wangetal.,2016a)。在分离过程中,仅小概率能够分离到茶树座盘孢菌(基于ITS序列分析及形态学鉴定)。虽然已有的研究结果还未彻底解决茶树炭疽病和云纹叶枯病及其病原菌是否相同,但可以肯定的是,炭疽菌属真菌是茶树炭疽病病原菌之一。
茶树病虫害防治茶树 ,原名:茶,拉丁文名:Camellia sinensis (L.) O. Ktze.,山茶科、山茶属灌木或小乔木,嫩枝无毛。叶革质,长圆形或椭圆形。 茶树的叶子可制茶(有别于油茶树),种子可以榨油,茶树材质细密,其木可用于雕刻。分布主要集中在南纬16度至北纬30度之间,茶树喜欢温暖湿润气候,平均气温10℃以上时芽开始萌动,生长最适温度为20~25℃;年降水量要在1000毫米以上;喜光耐阴,适于在漫射光下生育;一生分为幼苗期、幼年期、成年期和衰老期。树龄可达一二百年,但经济年龄一般为40~50年。我国西南部是茶树的起源中心,世界上有60个国家引种了茶树。在热带地区也有乔木型茶树高达15-30米, 基部树围米以上,树龄可达数百年至上千年。病虫防治茶树病虫害无公害防治,要根据病虫害与茶树、耕作制度、有益生物及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因地制宜地采取以农业防治为主,结合进行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的策略,将病虫害控制在允许范围内。农业防治 农业防治重点是控制病虫基数,创造不利于病虫发生的环境条件。1.合理密植。一般采用单行条植法,行距米,丛距米,每丛3株,每亩栽苗4000株。根系带土移栽,适当深埋,以埋没根颈为度,舒展根系,适当压紧,使植株生长健壮,发育良好,抗病虫能力相应提高。2.加强管理。一是平衡施肥,按产定量。施足基肥,以有机肥为主,少施化肥,尽量控制氮肥施用量。二是适时修剪和清园。每年都要适时修剪,剪去病虫枝叶,清除枯死病枝;轻修剪深度为3~10厘米,中剪枝为现有树高的一半,深修剪离地面20~30厘米,台刈为离地面5~10厘米。将病虫枝深埋或火烧处理,以减少轮斑病、茶枯病的越冬菌源,减少茶蚜、茶毛虫、茶黑毒蛾的越冬虫卵块和茶小卷叶蛾、蚧类的残留基数。三是中耕培土。这项措施不仅能改善土壤墒情,有利于茶树根系生长,而且能破坏病虫越冬场所,杀灭土壤中茶尺蠖等的越冬幼虫,深埋枯枝落叶,减少病原基数。四是及时分批留叶采摘。这样可以除去新枝上茶小卷叶蛾、小绿叶蝉等害虫的低龄幼若虫和卵块,减轻茶枯病危害。五是诱杀害虫。对一些有趋性的害虫,用灯光、毒饵、色板诱杀。此法大面积应用效果更明显。A.生物防治 这是一项对人畜安全、对茶叶和环境无污染且能降低成本的重要防治措施。1.加强对寄生性和捕食性昆虫的保护。在茶园周围保留一定数量的植被,重视生物栖息地的保护,保护好赤眼蜂、茶园蜘蛛、红点唇瓢虫等害虫天敌。2.利用昆虫激素等生物代谢产物治虫。例如,对茶小卷叶蛾发生危害的茶园,可连片采用性引诱剂诱杀成虫。生产实践中还可利用有益生物的代谢产物来防治病虫害。B.化学防治 严格按防治指标用药,不能见虫见病就急于用药。对虫口密度、病情指数超过防治指标的茶园,如茶跗线螨被害芽占5%或螨卵芽占20%,茶毛虫每亩7000~9000头,茶小绿叶蝉百叶虫量10~15头时,根据国家无公害茶的生产标准,安全合理使用药剂防治。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的农药,如甲胺磷、甲基对硫磷,氰戊菊酯、三氯杀螨醇等。用药时,应选准农药品种,注意使用方法、浓度及安全间隔期。如用Bt制剂300~500倍液防治茶毛虫、茶尺蠖、茶黑毒蛾和茶小卷叶蛾,安全间隔期3~5天;用苦参碱水剂1000~1500倍液,防治茶毛虫、茶黑毒蛾、茶小卷叶蛾,安全间隔期5天;辛硫磷安全间隔期10天。注意轮换用药,每种农药在采茶期只能用1次。这样既可以防止病虫产生抗药性,又可以减少残留。
春季茶花容易得炭疽病,学会这样防治,养护轻松多了
病虫防治茶树病虫害无公害防治,要根据病虫害与茶树、耕作制度、有益生物及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因地制宜地采取以农业防治为主,结合进行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的策略,将病虫害控制在允许范围内。农业防治农业防治重点是控制病虫基数,创造不利于病虫发生的环境条件。1.合理密植。一般采用单行条植法,行距米,丛距米,每丛3株,每亩栽苗4000株。根系带土移栽,适当深埋,以埋没根颈为度,舒展根系,适当压紧,使植株生长健壮,发育良好,抗病虫能力相应提高。2.加强管理。一是平衡施肥,按产定量。施足基肥,以有机肥为主,少施化肥,尽量控制氮肥施用量。二是适时修剪和清园。每年都要适时修剪,剪去病虫枝叶,清除枯死病枝;轻修剪深度为3~10厘米,中剪枝为现有树高的一半,深修剪离地面20~30厘米,台刈为离地面5~10厘米。将病虫枝深埋或火烧处理,以减少轮斑病、茶枯病的越冬菌源,减少茶蚜、茶毛虫、茶黑毒蛾的越冬虫卵块和茶小卷叶蛾、蚧类的残留基数。三是中耕培土。这项措施不仅能改善土壤墒情,有利于茶树根系生长,而且能破坏病虫越冬场所,杀灭土壤中茶尺蠖等的越冬幼虫,深埋枯枝落叶,减少病原基数。四是及时分批留叶采摘。这样可以除去新枝上茶小卷叶蛾、小绿叶蝉等害虫的低龄幼若虫和卵块,减轻茶枯病危害。五是诱杀害虫。对一些有趋性的害虫,用灯光、毒饵、色板诱杀。此法大面积应用效果更明显。A.生物防治这是一项对人畜安全、对茶叶和环境无污染且能降低成本的重要防治措施。1.加强对寄生性和捕食性昆虫的保护。在茶园周围保留一定数量的植被,重视生物栖息地的保护,保护好赤眼蜂、茶园蜘蛛、红点唇瓢虫等害虫天敌。2.利用昆虫激素等生物代谢产物治虫。例如,对茶小卷叶蛾发生危害的茶园,可连片采用性引诱剂诱杀成虫。生产实践中还可利用有益生物的代谢产物来防治病虫害。B.化学防治严格按防治指标用药,不能见虫见病就急于用药。对虫口密度、病情指数超过防治指标的茶园,如茶跗线螨被害芽占5%或螨卵芽占20%,茶毛虫每亩7000~9000头,茶小绿叶蝉百叶虫量10~15头时,根据国家无公害茶的生产标准,安全合理使用药剂防治。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的农药,如甲胺磷、甲基对硫磷,氰戊菊酯、三氯杀螨醇等。用药时,应选准农药品种,注意使用方法、浓度及安全间隔期。如用Bt制剂300~500倍液防治茶毛虫、茶尺蠖、茶黑毒蛾和茶小卷叶蛾,安全间隔期3~5天;用苦参碱水剂1000~1500倍液,防治茶毛虫、茶黑毒蛾、茶小卷叶蛾,安全间隔期5天;辛硫磷安全间隔期10天。注意轮换用药,每种农药在采茶期只能用1次。这样既可以防止病虫产生抗药性,又可以减少残留。
菠菜炭疽病的症状是什么?怎么防治菠菜炭疽病?种植过菠菜的朋友们,应该都对炭疽病有所了解,该病主要危害菠菜叶柄,有时也危害花梗和种荚,严重影响菠菜的质量和产量。那么怎么防治菠菜炭疽病?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一、危害症状该病主要危害叶柄,有时也危害花梗和种荚,病害通常从基部叶片开始发生,发病初期生出灰白色水渍状小点,后扩散为灰褐色病斑,病斑中部稍凹陷,边缘呈现灰褐色,稍突起,发病严重时,病斑中央呈现灰白色,半透明,易穿孔。叶脉上的病斑多发生在叶背面,病斑呈现褐色,呈现纺锤形,凹陷较深。叶柄与花梗上的病斑呈现长圆形至纺锤形或梭形,凹陷较深,中间呈现灰白色,边缘呈现灰褐色,发病严重时,一张叶片上病斑可达700个,病斑可相互融合,形成大而不规则的病斑,致使叶片变黄早枯,在潮湿情况下,病斑上产生淡红色黏质物,即为病菌的分生孢子盘和分生孢子。二、传播途径病菌以菌丝体在病残体组织内或附在种子上越冬,成为第二年初侵染源,春天条件适宜时,产生的分生孢子通过风雨、昆虫等传播,由伤口或直接穿透表皮侵入,发病后又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再次侵染,雨水多、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密度过大、植株生长差、通风不良、湿度大、浇水多的地块发病较重。三、防治措施(一)选种与种子处理。从无病留种株上采收种子,引进商品种子在播前要做好种子处理。用52℃温水浸种20分钟后,立即移入冷水中冷却,晾干后催芽播种。(二)轮作栽培。发病地块提倡与其他蔬菜实行2~3年轮作,以减少田间病原菌。(三)加强栽培管理。深沟高畦栽培,适当密植,施足有机肥,合理灌水,降低田间湿度,提高植株抗病力。(四)清理田园。收获后及时清理病株残体,并带到田外深埋或烧毁,可减轻发病。深翻壤,加速病残体的腐烂分解。(五)化学防治。发病初期,及时用药防治,连续喷雾防治2~3次,用药间隔期7~10天。药剂可选用:80%山德生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亩用药量150~180克)、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亩用药量100克)、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亩用药量165克)、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亩用药量165克)、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亩用药量125克)、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亩用药量200克)等。
现在正是大棚菠菜的旺盛生长期。在此期间,需要预防炭疽病,因为它起病快,传播快,对菠菜的品质和产量有很高的影响。为了减少疾病的危害,应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以下是有机菠菜炭疽病的防治技术要点:症状特点:病害主要危害叶片和叶柄。它是叶片上的淡黄色斑点,逐渐扩大为圆形或椭圆形灰褐色斑点,有轮纹,中心有小黑点。严重的话,病叶会提早枯萎。这种疾病是一种真菌性疾病。致病菌的孢子是通过风和雨传播的。孢子萌发时产生芽管,芽管从伤口或通过表皮直接侵入。经过几天的潜伏期,无菌核和分生孢子再次产生,用于再次感染。地势低洼,种植密度高,空气潮湿,雨水少,都有利于该病的发生。控制方法1。选择抗病品种。种植博杂9号、博杂10号等早熟杂交品种。2.将种子浸泡在温热的汤里。播种前,将种子浸泡在52的温水中20分钟,不断搅拌,然后移入冷水中冷却,晾干,即可播种。3.农业措施。与其他蔬菜轮作3年以上。合理密植,改善株间通风透光条件。及时换气,降低棚内湿度。浇水时,要勤浇水,以防淹水。施肥时要注意有机肥和农家肥的合理配比。严禁过量施用氮肥。收获后要及时清理农村,把病残尸体抬出棚外,焚烧或深埋。
在种植萝卜期间,农户们会遇到萝卜感染炭疽病的情况。那么,萝卜炭疽病该如何防治呢?小编在搜集大量关于萝卜炭疽病的相关资料之后,为大家总结了一下内容,供大家参考。萝卜炭疽病症状病斑发生在叶、茎或荚上。初呈针尖大小的水渍状小点,后扩大为2至3毫米大小的褐色小斑,多个小斑可融合成不规则形深褐色较大病斑,严重时叶片病斑开裂或穿孔,致叶片黄枯,茎或荚上病斑近圆形或梭形,稍凹陷。湿度大时,病部产生淡红色粘质物。萝卜炭疽病发生特点此病由真菌半知菌亚门刺盘炭疽孢菌Colletotrichumhigginsianum侵染所致。病菌以菌丝体随病残体遗留在田间越冬、越夏。也能以菌丝体潜伏在种皮内及分生孢子依附在种子表面越冬、越夏,条件适宜时,菌丝体产生分生孢子,通过雨水反溅至寄主上,孢子萌发产生芽管,从寄主表皮直接侵入,经3~5天潜育后,出现病斑,在受害的部位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多次再侵染,加重危害。病菌喜高温潮湿,在13~38℃间均可生长发育,但以26~30℃最适。因此秋季早播,遇多雨天气,有利病害发生;春季病害往往发生较轻。萝卜炭疽病发病规律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种子或病残体上越冬,翌年温、湿度适合时,孢子萌发侵入为害。田间分生孢子通过雨水冲刷或雨滴冲溅传播蔓延,造成反复再侵染,扩大为害。病害在适宜条件下,潜育期仅3~5天,很容易在田间扩展,造成流行。病菌喜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病菌在13~38℃均可发育,最适温度为26~30℃。秋季高温、伴随多雨的条件,病害易于发生。一般每年的病害发生期以受温度影响为主,而发病程度则受适期降雨量及次数的影响。此外,播种早,高温多雨易于发生,发病重。种植过密、地势低洼、易于积水、通风不良、长势衰弱、管理不善的地块,往往发病严重。萝卜炭疽病防治方法①选用无病种子或种子处理:最好从无病留种株上采收种子,也可用50℃温汤浸种20分钟后立即移入冷水中冷却;或50%多菌灵600倍液或50%福美双200倍液浸种20分钟,冲洗药液,晾干播种。②轮作:与非十字花科蔬菜隔年轮作,以减少田间病菌来源。③加强田间管理:合理密植,合理施肥。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体,深翻土壤,加速病残体的腐烂分解。重病区适期晚播,避开高温多雨季节,杭州市郊以8月底9月初播种为宜。④药剂防治:药剂选用25%施保克乳油3000~4000倍液,或70%品润干悬浮剂600~800倍液,或50%翠贝干悬浮剂3000~4000倍液,或25%阿米西达悬浮剂1000~1500倍液,或25%绿怡乳油1500倍液,或25%咪鲜胺乳油1500倍液,或80%大生M-45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喷克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等。在发病初期开始喷药,每隔10天左右喷一次,共喷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