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分析报告是医学论文的一种常见体裁,通过对一两个生动的病例进行记录和描述,试图在疾病的表现、机理以及诊断治疗等方面提供第一手感性资料的医学报告。以下是临床病例分析报告模板,欢迎阅读。
一般资料
姓名:刘文武性别:男
年龄:38岁 职业:自由职业者
籍贯:湖北咸丰 民族:土家族
入院日期:20**年4月3日记录日期:20**年4月3日
婚姻:已婚 病史陈述者:患者本人及家属
主诉:腹壁静脉迂曲、扩张10余年,进行性加重。
现病史:患者自诉10余年前发现腹壁静脉扩张,呈蚯蚓状改变,以脐上出现,脐下未见。稍有腹胀,无腹痛,无乏力、纳差,无呕血、黑便,无畏寒发热,无大便习惯及性状改变。院外未作处理,腹壁静脉扩张,迂曲较前加重,向胸壁进展,部分迂曲成团。无红肿疼痛不适。7月前于我科就诊,诊断为乙肝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脾功能亢进、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腹壁静脉曲张。拟手术治疗,因患者胆红素高,凝血功能异常而未行手术治疗并出院调理,院外继续护肝对症治疗,现来我院复查,以求进一步治疗。门诊以肝硬化收入科。
患者自发病以来,精神尚可,食欲欠佳,睡眠尚可,大便正常,小便正常,体力体重未见明显变化。
既往史:平素健康状况一般,有肝炎病史。
手术及外伤史:无。
输血史:无。
过敏史:无。
个人史:有吸烟史,有饮酒史,无**接触史。
婚孕史:已婚,配偶身健。
家族史:父母健在,未见遗传性及传染性疾病史。
体格检查
体温37℃,脉搏76次/分(规则),呼吸20次/分(规则),血压128/70mmHg。肝病面容,皮肤黝黑,巩膜稍黄,脐上腹壁可见迂曲扩张静脉,向上延展至胸壁,部分迂曲成团。腹壁血流由上向下流动,腹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肋缘下未及,脾肋缘下3横指,边界清楚,无压痛,表面光滑,肠鸣音可及,移动性浊音(—),双下肢可见皮肤色素沉着,双下肢不肿。
入院前辅助检查:血常规示:血小板230×10∧9/L,肝功能示:AST134u/l,,,r-GT188u/l。乙肝三对半示:HBsAg(-)。心电图未见明显异常。
初步诊断: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脾功能亢进,腹壁静脉扩张,腹壁静脉曲张
诊断依据:
1.男性患者,38岁。
2. 有肝炎病史,七月前于我科住院,胆红素高,凝血功能异常。
3.腹壁静脉迂曲、扩张10余年,进行性加重。
4. 腹壁静脉扩张,呈蚯蚓状改变,以脐上出现,脐下未见。进一月发现腹壁静脉扩张、迂曲静脉团较前增多,并向胸壁扩展。
5.血常规示:血小板230×10∧9/L,肝功能示:AST134u/l,,,r-GT188u/l。
入院前诊疗经过:患者在院外行护肝治疗,一直服用拉米夫定、普耐洛尔以求护肝及防治出血并发症。现患者腹壁静脉曲张程度有加重,迂曲静脉扩张到胸壁,迂曲的静脉团增多,遂入我科以求进一步治疗。
入院后完善相关辅助检查:
血常规示:红细胞×10∧12/L,白细胞×10∧12/L,血红蛋白124g/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淋巴细胞百分比,血小板210×10∧9/L,单核细胞百分比。
尿常规示:胆红素2+,潜血1+,蛋白质2+,上皮细胞,管型。大便常规未见明显异常。
凝示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秒,血浆凝血酶原比值,PT国际标准化比值,纤维蛋白原含量。
生化示:AST135u/l,ALT115u/l,,,A/,,,,尿酸716umol/l,K+。心肌酶谱未见明显异常。 乙肝两对半示:HBsAAg(-),HBV-DNA复制水平无。
血清肿瘤标志物: CEA、CA199、AFP及CA153均在正常范围。
心电图:未见明显异常。胸片示:心影稍增大,右膈及肋膈角显示不清。 腹部CT:见少量腹水,肝右叶见多个钙化影。
食道钡餐X线:检查见食道中下段静脉曲张。
B超:探查肝上界第5肋间,肋下及剑突下未探及肝脏,脾厚85mm,肋下80mm×50mm,门静脉宽18mm、距体表5mm深处腹壁可探及多条弯弯曲曲宽窄不一的血管,盘曲重叠成团,内径7——18mm,肝前见夜行暗带9mm。
进一步诊断: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脾功能亢进,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腹壁静脉曲张。 诊断依据:
1.男性患者,38岁。
2. 有肝炎病史,七月前于我科住院,胆红素高,凝血功能异常。
3.腹壁静脉迂曲、扩张10余年,进行性加重。
4. 腹壁静脉扩张,呈蚯蚓状改变,以脐上出现,脐下未见。进一月发现腹壁静脉扩张、迂曲静脉团较前增多,并向胸壁扩展。
5. 血常规示:血小板210×10∧9/L。尿常规示:胆红素2+,潜血1+,蛋白质2+,上皮细胞,管型。凝血功能示:凝血酶原时间秒;血生化示:AST135u/l,ALT115u/l,K+。
6.腹部CT见:少量腹水,肝右叶见多个钙化影。食道钡餐X线检查见食道中下段静脉曲张。B超探查肝上界第5肋间,肋下及剑突下未探及肝脏,脾厚85mm,肋下80mm×50mm,门静脉宽18mm、距体表5mm深处腹壁可探及多条弯弯曲曲宽
窄不一的血管,盘曲重叠成团,内径7——18mm,肝前见夜行暗带9mm。 入院后诊疗经过:
入院后嘱患者高热量,高蛋白,低盐,质软饮食,限制水的摄入。给予拉米夫定以改善肝功能,适当使用利尿剂以治疗及改善腹水症状,给予****以控制曲张静脉破裂出血。护理监测患者每日尿量、体重、腹围的变化,以及注意患者腹胀症状的缓解情况,随时调整治疗。
临床讨论与分析:
患者病史特点:1.男性患者,38岁。2.腹壁静脉迂曲、扩张10余年,进行性加重。3. 腹壁静脉扩张,呈蚯蚓状改变,以脐上出现,脐下未见。进一月发现腹壁静脉扩张、迂曲静脉团较前增多,并向胸壁扩展。4. 有肝炎病史,七月前于我科住院,胆红素高,凝血功能异常。5. 血常规示:血小板210×10∧9/L。尿常规示:胆红素2+,潜血1+,蛋白质2+,上皮细胞,管型。凝血功能示:凝血酶原时间秒;血生化示:AST135u/l,ALT115u/l,K+。6.腹部CT见:少量腹水,肝右叶见多个钙化影。食道钡餐X线检查见食道中下段静脉曲张。B超探查肝上界第5肋间,肋下及剑突下未探及肝脏,脾厚85mm,肋下80mm×50mm,门静脉宽18mm、距体表5mm深处腹壁可探及多条弯弯曲曲宽窄不一的血管,盘曲重叠成团,内径7——18mm,肝前见夜行暗带9mm。
根据患者病情特点,可得到以下总结:
1. 肝硬化表现为肝脏弥漫性纤维化、再生结节和假小叶形成,并在病程发展的晚期形成肝功能减退和门静脉高压。其流行病学特点是:发病高峰年龄为35——50岁,以男性多见。该患者为38岁,男性。增加了肝硬化的易感性。
2. 引起肝硬化的病因很多,主要有病毒性肝炎、慢性酒精中毒、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胆汁淤积、肝静脉回流受阻、遗传代谢性疾病、工业毒物或药物、自身免疫性肝炎演变为肝硬化、血吸虫病、隐源性肝硬化。而在我国以病毒性肝炎为主,主要以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丁型肝炎病毒(HDV)感染为主,约占60%——80%。甲型肝炎病毒(HAV)和戊型肝炎病毒(HEV)性肝炎不发展为肝硬化。该患者有乙型肝炎病史,七月前于我科住院,胆红素高,凝血功能异常,有饮酒史,使其肝硬化易感性高。
3.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腺体,参与体内的消化、代谢、排泄,解毒以及免疫等多种功能;肝脏也是最大的代谢器官,来自胃肠吸收的物质几乎全部进入肝脏,在肝内合成、分解、转化、贮存。肝硬化发展晚期由于肝脏的损伤,肝功能的减退使其消化、代谢、排泄解毒及免疫功能减退。如呕吐,食欲减退导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以及营养不良等;由于合成及代谢功能的减退导致机体免疫力低下,从而易并发感染导致呼吸道、胃肠道、泌尿道等系统相应症状的产生。门静脉高压导致脾脏的长期淤血肿大,使脾功能亢进,从而导致外周血白细胞、红细胞以及血小板的减少。该患者有食欲减退,腹胀,消瘦等症状和体征,并且有电解质的降低,凝血功能异常等肝硬化并门静脉高压、脾功能亢进的表现。
4. 肝硬化的临床表现主要有:(1)代偿期肝硬化:表现为乏力、食欲减退、腹胀不适、肋缘可触及肿大质稍硬的肝脏、脾脏可肿大,肝功能检查可正常或有轻度酶学异常。(2)代偿期肝硬化:表现为肝功能明显减退及门静脉高压症,
主要有门-体侧枝循环开放(食管和胃底静脉曲张,腹壁静脉曲张,痔静脉扩张以及腹膜后静脉扩张),脾脏肿大造成脾功能亢进,腹水的形成。该患者腹壁静脉迂曲、扩张10余年,进行性加重;腹壁静脉扩张,呈蚯蚓状改变,以脐上出现,脐下未见;进一月发现腹壁静脉扩张、迂曲静脉团较前增多,并向胸壁扩展;肝病面容,皮肤黝黑,巩膜稍黄,肝肋缘下未及,脾肋缘下3横指,双下肢可见皮肤色素沉着。该患者的临床表现符合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腹壁静脉曲张,脾大的表现。
5. 相关辅助检查:血常规示:血小板210×10∧9/L。尿常规示:胆红素2+,潜
血1+,蛋白质2+,上皮细胞,管型。凝血功能示:凝血酶原时间秒;血生化示:AST135u/l,ALT115u/l,K+。腹部CT见:少量腹水,肝右叶见多个钙化影。食道钡餐X线检查见食道中下段静脉曲张。B超探查肝上界第5肋间,肋下及剑突下未探及肝脏,脾厚85mm,肋下80mm×50mm,门静脉宽18mm、距体表5mm深处腹壁可探及多条弯弯曲曲宽窄不一的血管,盘曲重叠成团,内径7——18mm,肝前见夜行暗带9mm。
综合病因,临床表现以及各项相关辅助检查,该患者可最终诊断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腹壁静脉曲张,脾功能亢进。需与以下疾病相鉴别:
1. 与伴有肝肿大和脾肿大的疾病相鉴别。如慢性肝炎,有肝炎的感染的病史,需要检查乙肝两对半以及HBV-DNA复制水平;原发性肝癌,需行血清免疫学检查甲胎蛋白(AFP)以及肝脏CT的检查以鉴别;某些累及肝脏的代谢性疾病也会导致肝脏的肿大,需从临床表现及各项辅助检查予以仔细鉴别。血液疾病,如慢性白血病等常伴有脾脏的肿大,需进行骨髓检查以便与肝硬化所致的脾脏肿大相鉴别。该患者外周血象没有明显异常,可行护肝等对症治疗后定期复查,观察外周血象的变化。
2. 与引起腹水和腹部胀大的疾病相鉴别。肝硬化并门静脉高压导致的腹水和腹部胀大是因为(1)门静脉压升高使内脏血管床静水压升高使液体进入组织间隙形成腹水;(2)由于肝功能的受损使其合成白蛋白的功能减弱,造成低蛋白血症导致血浆胶体渗透压减低,从而血管内液体进入组织间隙,形成腹水。
(3)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时机体血液大量滞留于内脏血管,使有效循环血容量下降,从而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导致肾小球率过滤下降及水钠重吸收增加,发生水钠潴留,促进了腹水的形成。应与缩窄性心包炎、结核性腹膜炎、腹腔肿瘤及慢性肾炎等疾病导致的腹水相鉴别。根据腹水是漏出液还是渗出液以及性质是癌性腹水还是非癌性腹水可鉴别。患者腹水量少,故可排除癌性腹水,根据其他系统的临床表现也可排除因心脏和肾脏的疾病而导致的腹水。
3. 与肝硬化并发症相鉴别的疾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导致的上消化道出血应与消化性溃疡,急慢性胃粘膜病变,胃癌,食管癌等疾病相鉴别,血压稳定,出血暂停时可行胃镜做治疗性检查可确诊。肝脏的降解解毒功能受损使有毒物直接经体循环入脑导致的肝性脑病,应做血液成分的检查以与低血糖、糖尿病、尿毒症、药物中毒、脑血管意外等所致的意识障碍、昏迷相鉴别。由于严重的肝脏疾病可累及肾脏导致无器质性的肾脏损害,称为功能性肾衰竭,应与慢性肾炎、慢性肾盂肾炎以及其他病因引起的急性肾功能衰竭相鉴别。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等做出了诊断并做了仔细的鉴别诊断,针对患者的各项情况可安排出以下治疗方案:
1. 嘱患者适当减少活动、避免劳累、保证休息以减少消耗和减少感染的机会;饮食主要以高热量、高蛋白和维生素丰富及易消化的饮食为主,患者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应避免进食粗糙、坚硬的食物,患者有少量腹水,应适当限制水、盐的摄入。
2. 对症支持疗法,根据患者的进食及营养状况调整电解质酸碱平衡,补充蛋白等以改善患者身体状况。
3. 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可行保守治疗,行护肝治疗,治疗防治原发病的再发,防止肝脏炎症坏死的发生和继续发展。拉米夫定,长期口服,以改善肝功能;阿德福韦酯,长期口服,对于病情加重的患者有较好疗效。由于患者肝炎已治愈,检查未见病毒复制的迹象,且患者有肝功能失代偿的想关表现,所以不予干扰素治疗,干扰素会加快肝功能的衰竭,应用需十分谨慎。
4. 患者有少量腹水,应限制水钠的摄入,暂不联合使用利尿剂,应密切观察腹水的变化,尽可能早的防止其增多,也应避免使用利尿剂不慎而导致电解质的紊乱。可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适当输注白蛋白及血浆,改善营养状况的同时还可促进腹水的消退。
5. 患者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要积极防止曲张静脉的破裂。保守治疗可采取服用****以降低肝静脉压力梯度至<12mmHg。保守治疗预防出血无效时可采用内镜下食管曲张静脉套扎术或硬化剂注射治疗。
6. 对于门静脉高压的患者没有很有效的保守治疗方法,手术治疗疗效较好。手术方式主要有非选择性门体分流术,选择性门体分流术,断流手术。但是该患者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腹壁静脉曲张,但曲张血管未破裂出血,可进行出血预防性手术。鉴于该患者肝炎后肝硬化的肝功能损害较严重,手术可加重机体负担,甚至可引起肝功能衰竭,而且据近年来的资料表明这类病人重点应行内科护肝治疗,若为重度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特别是镜下见曲张静脉表面有“红色征”,为了预防首次急性大出血,可酌情考虑行预防性手术,主要是断流手术。
7. 因患者严重脾肿大,并且合并脾功能的亢进,应行脾切除术。但是脾切除术后应密切注意相关并发症如腹腔内大出血,膈下感染及术后远期的凶险性感染等。
8. 综合分析病情,患者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脾功能亢进,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腹壁静脉曲张,最理想的方法是肝移植,既可替换病肝,又可使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恢复正常。但依据现阶段医学的发展肝移植仍受到肝源短缺,手术有风险,费用昂贵等限制,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推广。
预后分析:肝硬化的预后与病因、肝功能代偿程度及并发症有关。酒精性肝硬化、胆汁淤积性肝硬化、肝淤血等引起的肝硬化,病因如能在肝硬化未进展至失代偿期前予以消除,则病变可趋静止,相对于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和隐源性肝硬化好。死亡原因常为肝性脑病、肝肾综合症、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等并发症。肝移植的开展可明显改善肝硬化患者的预后。该患者有病毒性肝炎病史多年,但早年已治愈,病因消除早,影响较小;但因病情的迁延及患者的不合理自行护理致使产生了门静脉高压,脾肿大,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腹壁静脉曲张等肝功能失代偿的表现,对于其预后不良影响较大。且患者一般情况较差,对于肝移植手术的耐受性较差,需要慎重考虑移植治疗。
期饮酒可引起血管收缩舒张调节障碍,并出现血管内皮的`损伤,血管内脂质的沉积,使得血管条件变差,易发生脑出血。此外,经常过度劳累,缺少体育锻炼,也会使血粘度增加,破坏血管条件,导致脑出血的发生。
并非所有患者都一定有这些诱因,部分患者由于长期各种基础疾病的作用,也可在安静状态下发生脑出血,脑出血的发生病理机制较为复杂,尤其经常有以上诱因的患者需要谨慎,严防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1.临床表现
脑出血的症状与出血的部位、出血量、出血速度、血肿大小以及患者的一般情况等有关,通常一般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突发头痛、恶心呕吐、言语不清、小便失禁、肢体活动障碍和意识障碍。位于非功能区的小量出血可以仅仅表现为头痛及轻度的神经功能障碍,而大量出血以及大脑深部出血、丘脑出血或者脑干出血等可以出现迅速昏迷,甚至在数小时及数日内出现死亡。典型的基底节出血可出现突发肢体的无力及麻木,语言不清或失语,意识障碍,双眼向出血一侧凝视,可有剧烈疼痛,同时伴有恶心呕吐、小便失禁症状;丘脑出血常破入脑室,病人有偏侧颜面和肢体感觉障碍,意识淡漠,反应迟钝;而脑桥出血小量时可有出血一侧的面瘫和对侧肢体瘫,而大量时可迅速出现意识障碍、四肢瘫痪、眼球固定,危急生命;小脑出血多表现为头痛、眩晕、呕吐、构音障碍等小脑体征,一般不出现典型的肢体瘫痪症状,血肿大量时可侵犯脑干,出现迅速昏迷、死亡。
2.并发症
脑出血的并发症较多,人脑是生命的总司令部,脑出血的发生或
多或少都会影响脑功能的正常运行,脑出血并发症常常为多发的,全身各个器官都可以成为并发症发生的器官,所以在治疗脑出血的同时应该注重并发症的治疗,常见并发症主要有以下几条:
肺部感染:肺部感染是脑出血患者最为常见的并发症,脑出血患者多伴有活动障碍,而长期卧床成为肺部感染并发症的最常见的原因,脑出血最主要并发症之一和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即为肺部感染,脑出血后3~5天内,昏迷患者常合并肺部感染,表现为多痰、呼吸受损,需要引起重视,必要时需要行气管切开手术。
上消化道出血:又称应激性溃疡,是脑血管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脑出血合并上消化道出血以混合型和内囊内侧型出血居多,分别占45%和40%。脑出血后全身血管收缩,胃肠功能下降,胃肠对细菌屏障减弱,局部供血不足,可出现消化道的广泛出血,甚至出现致命性失血导致休克,是严重的并发症。
解脲支原体近20年来,大概30%的正常人也携带了,是一种条件致病菌,就是平时这种微生物与人和平相处,当人淋雨、感冒、劳累等时有可能发病。过去,这种微生物主要见于“性乱”人群,所以正常人有了,都很紧张;现在不是的,正常人也可以有了。给您诊断的妇科医生说的是对的,完全放心吧
它是最强致癌物之一,伤肝伤肾伤膀胱,比香烟毒20倍!无论多少只要吃下去就会对机体造成不可逆的损害,无药可解!它就是令人闻风丧胆的马兜铃酸!欧盟以及新加坡等地在2001年到2005年间开始禁止使用含马兜铃酸的中草药。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也曾于2001年发出警告信,要求消费者停止使用任何含马兜铃酸的植物产品。但在中国,它披着“救命药”的外衣,却毒害着数万中国人的身体。它的真面目,是时候揭露了!重要警告!它是最强致癌物,很多中国人却还在吃随着前段时间澳洲发现**堂止咳药有毒物紧急召回事件,马兜铃酸再次被推向舆论风口。澳洲药品管理局(TGA)从北京**堂产的2批止咳药中,发现了马兜铃酸和苦杏仁苷这两种危险物质的痕迹。情况非常严重,要求购买者们立即停止服用此药品。召回通知里,还特意配上了中文说明和产品图。重要警告!它是最强致癌物,很多中国人却还在吃马兜铃酸,是一类具有致癌性和肾毒性的硝基菲羧酸。这类有机化合物天然存在于马兜铃属及细辛属等马兜铃科植物中,而这些植物曾广泛地被用作中草药。被用于支气管炎、鼻窦炎、扁桃体炎、肾盂肾炎、肾炎、前列腺炎等感染性疾病以及疖病、痤疮等,多与抗生素等配合使用以加速痊瘉。日前已被“上海交大的一篇论文”证实,马兜铃酸确实能导致肝癌。如果致癌能力从强到弱有鄙视链的话,那它应该位置还挺靠近顶端的。而且,摄入量越多,越容易得肝癌。所以吃中草药或者中成药时请一定谨慎,避免有毒成分!重要警告!它是最强致癌物,很多中国人却还在吃由于中药成分复杂,国外无人研究中药的肝毒性,国内亦缺乏安全性研究数据,这导致在使用中草药过程中,很多中国老百姓并不了解部分中草药的副作用。在很多中国老百姓的心中,中草药代表着“纯天然”,往往对它放松警惕,这就会导致过量错用偏方,造成急性肝衰竭等重症肝病,甚至死亡。所以,专家们再次重申,是药三分毒,任何药物都不要擅自使用。重要警告!它是最强致癌物,很多中国人却还在吃另外,网络上盛传鱼腥草里也含有马兜铃酸,是否大家都要禁止吃鱼腥草了呢?专家证实有强致癌性的是马兜铃酸I,而鱼腥草里确定含有的是马兜铃内酰胺BII、AII和FII类,不是同一种物质。所以不用担心,应该是可以继续食用鱼腥草的!
这个是不对的,解脲支原体是具有传染性的,需要及时进行治疗。支原体是一类比细菌小比病毒大的原核生物,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包括一些动物与人类,到目前已从人体内分离出几种支原体,与生殖道有关,能引起生殖道疾病患的主要是解脲支原体,主要传播途径为性接触传播和母婴传播,泌尿生殖道感染支原体后,引起的疾病男性为非淋菌性尿道炎,女性主要为非淋菌泌尿生殖道炎,男性表现为尿道刺痒、烧灼感和排尿困难,少数有尿频,尿道口轻度红肿,分泌物稀薄,部分病人无症状,女性表现为白带增多,可用妇炎专利丸调理,尿道灼热或引起盆腔炎,输卵管炎等而引起不孕,流产和宫外孕,总体来说是一种感染,会传染的。
徐丹枫副,教授,男,出生,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泌尿外科副教授、副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党支部书记,全军泌尿外科中心主任。中国医师协会泌尿外科医师分会常委、全国泌尿外科微创治疗专家组委员、上海医学会男科协会委员。主要从事泌尿外科微创治疗技术的临床研究,专长于前列腺疾患、尿石症、泌尿生殖系肿瘤等疾病的微创治疗,对肾肿瘤、膀胱肿瘤、前列腺癌方面的基础和临床治疗研究,也具有很深的造诣。对泌尿外科常见病、多发病如肾癌、肾盂癌根治术等各类手术具丰富经验,率先在上海完成了腹腔镜下膀胱全切原位膀胱术、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和腹腔镜下肾脏部分切除术,以及巨大前列腺电切术等具有标志性的高难度手术。2004、2005年曾分别担任全国泌尿外科年会腔镜治疗分会主席。主编专著1部,参编6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全军医疗成果一等奖1项和军队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各1项。以第1、2署名获基金265万元,获院优秀党员、模范党支部书记等称号,荣立个人三等功一次,为首届临床新人奖获得者,获首届医疗新技术、新疗法奖,第二届长征新星奖。
江军,1986年毕业于第三军医大学医疗系。1998年获博士学位。现为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泌尿外科副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泌尿外科腔道内镜及ESWL学组委员。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泌尿外科专业,注重科研与临床相结合,尤其泌尿外科结石、肿瘤、创伤的诊治及腔道泌尿外科手术。近年来先后开展可控性回、结肠膀胱、正位回肠新膀胱术、前列腺癌根治术等新技术10余项,大大提高了科室的医疗水平。近来开展的经皮膀胱颈悬吊术,经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后腹腔镜肾上腺切除、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后腹腔镜肾蒂淋巴管剥脱术、后腹腔镜肾肿瘤剜除术、后腹腔镜肾下垂固定术、后腹腔镜肾囊肿切除术以及经后腹腔联合经尿道肾、输尿管及膀胱袖套状切除术治疗肾盂癌,手辅式肾癌根治切除术,肾脏移植活体供肾取肾术,睾丸肿瘤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等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新技术。《体冲击波碎石机理及其对肾脏损伤的生物学效应研究》1995年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 “九五”期间承担课题3项,其中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目前承担国家及军队“十五”指令课题分题,重庆市攻关课题1项。1998年获重庆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近年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发表20余篇,国外参加会议并交流论文2次,副主编专著一部,参编专著4部。招收硕士研究生6人,协助培养博士2人,带教军内外进修生40余人。
有种治疗中暑和肚子痛的中草药:木香。木香是一种攀延性的草本植物,根是它入药的部分。小时候跟在奶奶后面挖草药,我最喜欢的就是寻找木香,顺着藤找到它的根部并把根挖出来。木香的根都是细长条,偶尔能发现一根小拇指粗的,便让人愉悦的很。挖出来的木香根需要洗干净,然后晾干,等到家里有人肚子痛的时候,木香根便会被派上用场。 后来在大学里学生物,才知道木香在中药药典里的正式名字是青木香,它是马兜铃科植物大家族里的一员。在这个大家族里,大概有二十几种被经常用来作为中草药。再后来自己成为了做生物学研究的学者,又知道了马兜铃酸可以致癌,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中心把它列为了最高级别的I类致癌物 [1]。马兜铃酸导致肾损伤和尿道癌症2004年,中国大陆药监部门禁止了马兜铃科的两种中药(广防已、青木香)的用药标准,并且规定含马兜铃、寻骨风、天仙藤和朱砂莲的中药制剂必须严格按处方药的标准进行管理 [2]。之所以对这些马兜铃科植物中药进行严格的管控,最直接的原因是2003年新华社报道了大量服用龙胆泻肝丸导致肾脏损害的病例,而导致肾脏损害的成分就是来源于其中中药里的马兜铃酸 [3]。也在2003年,台湾地区的卫生署取消了五种含有马兜铃酸的中草药的入药资格,包括关木通、广防己、青木香、天仙藤、马兜铃。导致这一政策变化的则是当年轰动台湾的 “马兜铃事件”。2003年11月,台北荣民总医院的医师吴明玲发表一项关于中草药和癌症的研究,指出部分肾脏癌、输尿管或膀胱癌的患者有长期服用含有马兜铃酸的中草药。这项研究说明马兜铃酸有极强的肾毒性,并可能导致尿道和膀胱的癌症。其实无论是中国大陆、还是宝岛台湾,取消部分马兜铃科植物的中药资格并不算早,而是晚了,因为马兜铃酸对肾脏的损害和致癌的特性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在国际上就已经被发现。1992年,比利时有一百多位服用了减肥药的妇女得了由肾纤维化导致的肾衰竭(也叫尿毒症)。布鲁塞尔自由大学的研究人员对此进行研究,找到了导致这些妇女尿毒症的真凶:减肥药物中的含有马兜铃酸的两味中草药:防己和厚朴 [4]。随后,其中有些妇女还患上了尿道上皮癌或肾盂癌 [5,6]。正是因为这些马兜铃酸导致尿毒症以及尿道上皮癌和肾癌的证据,在2000年前后多个国家全面禁止马兜铃科的中草药的使用。需要一提的是,比利时并不是第一个观察含有马兜铃酸的中草药具有这些毒性的国家。早在1964年,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吴松寒医生在《江苏中医》上就发表了《木通所致急性肾功能衰竭二例报告》的论文。遗憾的是,这样类似的中文病例报道没有得到应该的重视 [7]。
您好!因已有肾盂癌肺转移,因此若情况许可,我们还是建议积极化疗。因为血行播散,单纯的局部治疗是不能整体控制病情的。关于化疗方案,若是尿路上皮癌,建议吉西他滨与铂剂联合的方案。多吉美是较新的靶向治疗药物,但它适用于肾透明细胞癌,而非尿路上皮癌。建议以全身静脉化疗为主,适当时机可配合肺部的适行放疗或伽玛刀治疗。(赵林大夫郑重提醒:因不能面诊患者,无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北京协和医院赵林
shèn yú zhǒng liú
tumor of renal pelvis
ICD:
肾脏内科
肾盂肿瘤是由肾盂黏膜发生的上皮性肿瘤。发病年龄与肾癌相同,男性多于女性,两肾患病率相同,双肾发病者极为罕见,由于肾盂、输尿管及膀胱均为移行上皮,其肿瘤的病因、病理相似,可同时或先后在不同部位发生肿瘤。肾盂肿瘤男性较多,男女比例为2∶1,高发年龄为50~60 岁,并随年龄增高而增加。
肾盂肿瘤是由肾盂黏膜发生的上皮性肿瘤。发病年龄与肾癌相同,男性多于女性,两肾患病率相同,双肾发病者极为罕见,由于肾盂、输尿管及膀胱均为移行上皮,其肿瘤的病因、病理相似,可同时或先后在不同部位发生肿瘤。肾盂肿瘤发生率占肾脏肿瘤的5%~,占尿路上皮肿瘤的5%。肾盂最常见的肿瘤是移行上皮 *** 状瘤和移行上皮癌,占90%。80%的移行上皮癌呈 *** 状,20%为实性结节肿瘤,后者恶性程度高于前者。肾盂 *** 状肿瘤40%~50%的病例可同时或先后发生于输尿管、膀胱,约20%的肾盂癌同时有输尿管和膀胱肿瘤。8%的病例输尿管和膀胱癌的诊断早于肾盂癌。肾盂癌单发性肿瘤行肾切除术和不完全性输尿管切除术后,12%在输尿管残端发生移行细胞癌,20%的患者以后有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发生。
鳞状细胞癌大约占肾盂癌的7%,发生于肾盂者比输尿管多6 倍。鳞癌多因某些因素如结石、炎症等 *** 移行上皮,使其化生而发生肿瘤。恶性程度高,易侵及肾盂周围组织、肾脏、输尿管,甚至肾实质被广泛破坏。腺癌为少见肿瘤,恶性程度高,可较早发生远处转移,常见部位有肺、肝、胰腺和胃肠道。肾盂癌除局部浸润生长外,可通过淋巴转移到腹主动脉旁及颈部淋巴结;血行转移的主要脏器是肺、肝及骨骼。
本病临床多见于40~70 岁,男∶女为2~3∶1。最常见的症状是肉眼或镜下血尿(70%~95%发生率),也是最早的症状。即使较小的肿瘤亦可早期出现血尿,为间歇、无痛、肉眼可见的血尿,如肿瘤造成输尿管或输尿管肾盂连结处阻塞可导致出现突然的疼痛(8%~40%),或因出血较多形成条索状血块在其通过输尿管时引起肾绞痛。晚期肿瘤增大或梗阻可致肾积水,此时可出现肾区肿块及转移征象,部分可有疼痛、继发感染和尿路结石,有5%~10%患者出现膀胱 *** 症状,体格检查常无阳性发现。有报道10%~20%患者腰部可有肿瘤或肾盂积水引起的肿块多数无症状和体征,10%~15%为偶然发现。肾盂肿瘤晚期多向肝、肺、骨转移,早期可向淋巴结转移。晚期可有厌食、消瘦、贫血等恶病质等表现。肾盂肿瘤的Jet 分期:
Tis O 原位癌。
Ta O 黏膜 *** 状癌。
T1 A 浸润固有层。
T2 B1 浸润浅肌层。
T3a B2 浸润深肌层。
T3b C 浸润肌层外脂肪。
T4 D 浸润附近脏器。
集合管、肾盏、肾盂、输尿管、膀胱及尿道的黏膜在胚胎发育属于同一来源,总称为“尿上皮”。因具有共同移行上皮,肾盂及输尿管肿瘤将同时考虑。移行上皮衬在肾盏及肾盂上暴露于许多尿中潜在致癌因子。排泄的致癌因子可能在尿中被水解酶激活,而在泌尿系统中产生致癌作用,造成膀胱的肿瘤发病率高于上尿路。
肾盂肿瘤多数为移行细胞 *** 状肿瘤。肿瘤也有单发和多发。肿瘤血运丰富,容易破溃出血而出现血尿。瘤细胞脱落随尿液下行可种植于同侧输尿管或膀胱。其转移途径因肾盂壁肌层很薄,周围淋巴组织丰富,故常有早期淋巴转移。多见移行细胞癌。 *** 状移行细胞癌分化良好,与正常肾盂上皮无区别。鳞状细胞癌少见,仅占3%~4%,腺癌罕见。位于肾盂输尿管交界处者可并发肾积水。肾盂肿瘤易经淋巴,也可经血行和直接播散而转移。
诊断:诊断要点为发病年龄多为40 岁以上,男性多于女性,为2~4∶1。多为单侧发生。临床表现有:
1.血尿 常是肾盂癌首发和最主要的症状,发生率在90%以上,表现为频繁发作的无痛性全程肉眼血尿,常常伴有条状血块。尤其是40 岁以上出现原因不明的血尿,排出的又为正形红细胞血尿的患者。
2.腰痛 发生率约为50%。多为持续性腰部隐痛,若有血块堵塞输尿管时可引起肾绞痛。
3.肿块 较为少见,仅占2%左右多位于腰部或上腹部。出现肿块预示肿瘤阻塞引流系统导致肾积水,此时可能有脊肋角压痛。伴有消瘦、贫血、下肢水肿、骨痛。
4.膀胱 *** 症状 肾盂癌有多器官发病的特性,伴发膀胱肿瘤时可出现尿频、尿急、尿痛。
5.恶病质 约有7%病例有恶病质表现,预示病变为晚期,预后不良。
6.静脉肾盂造影 如见肾盂肾盏充盈缺损,膀胱镜检查可见输尿管口喷出血性尿液。B 超表现为肾盂内低回声占位病变。也可借助输尿管肾镜以及CT、MRI及尿脱落细胞检查协助诊断。尿细胞学检查发现癌细胞,本病即可明确诊断。对确诊本病患者还须进行细心估价并对病变进行分期,排除多发性及远处转移。曾报道约半数肾肿瘤患者伴有膀胱和(或)输尿管肿瘤,患者除作尿路详细检查外,需作胸部摄片,骨扫描及血尿生化检查。B 超或CT 有助于后腹膜淋巴结检查。有助于本病及其转移灶的诊断和治疗方法的选择。肾盂肿瘤分期为:O 期肿瘤局限于黏膜,A 期肿瘤侵犯固有层,B 期肿瘤侵犯肌层,C 期肿瘤蔓延至肾盂周围脂肪或肾实质,D 期出现转移。移行细胞癌可出现血路或淋巴道转移。局部淋巴结受累一般早于其他部位的转移。因此,手术需包括局部淋巴结切除。
实验室检查:
1.尿常规检查 有较多红细胞;晚期病例血沉增快;尿液标本的流式细胞仪,能确定有无恶性细胞,可用DNA 染色了解异常细胞的DNA 含量(异倍体细胞)。
2.细胞学 应用滤过装置做细胞学检测肾盂及输尿管肿瘤80%可出现细胞学阳性。细胞的特征提示肿瘤的组织学级别,分化良好的低期肿瘤80%病例细胞学检查出现假阴性,而分化不良的肿瘤60%阳性。但尚缺乏细胞学级别与侵犯性的直接关系。
其他辅助检查:
线检查
(1)排泄性尿路造影:可见肾盂肾盏内不规则的充盈缺损,其密度不均匀;肾积水、肾功能不良时肾脏不显影;如肾盏漏斗部梗阻,表现为肾小盏积水。对高度怀疑的病变,宜采用低密度造影剂,从不同角度多次X 线摄片观察;对肾脏不显影病例,应改用逆行尿路造影检查。
(2)逆行性尿路造影:是诊断肾盂癌最重要的检查手段。尤其是排泄性尿路造影显影不良时。本方法还可直接收集患侧尿或用盐水冲洗取样,亦可通过输尿管刷取活组织检查,行肿瘤细胞学检查。逆行尿路造影时可选用非离子性造影剂,同时应防止带入气泡而造成误诊。
2.超声检查 表现为肾窦中央回声分离或低回声,伴有肾盂积水时肾盂内出现实性不规则回声或轮廓不整齐。对于小的肿瘤超声检查容易漏诊。
检查 在静脉肾盂造影不显影时,CT 扫描有重要意义。平扫可见软组织肿块(CT 值20~40Hu)充填肾盂肾门区,肾窦脂肪影变窄或消失,常伴有肾盂积水现象;增强扫描肿块CT 值较平扫时有所增加。CT 检查在肿瘤分期上优于B型超声,可明确有否局部浸润、淋巴结转移或腔静脉癌栓形成等。
、MRU(磁共振泌尿系成像) 后者提供肾实质和收集系统影像,充分显示肿瘤,对有梗阻不显影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5.膀胱镜检查 可见患侧输尿管口喷血或发现常常伴发的膀胱肿瘤或输尿管末端肿瘤。在X 线导引下,应用特制的带刷拭子的P6 号输尿管导管直接刷取肾盂病变组织,做病理学检查,可提高诊断率。
6.肾盂输尿管镜检查 将肾盂镜送入肾盂,可直接观察病变情况,并可取活组织检查,以明确肿块性质。
1.肾细胞癌 泌尿系造影也可呈肾盂肾盏充盈缺损,但血尿程度和频度较之为轻,部分病例甚至无血尿。更易触及腹部肿块。泌尿系造影显示肾盂肾盏受压、移位、变形。肾动脉造影显示肾实质内可见肿瘤血管及造影剂聚积。B 型超声、CT、MRI 检查可明确显示肾实质内软组织肿块,肿块主体在肾实质,肾局限性增大,轮廓外突。
2.肾海绵状血管瘤 破裂时可有严重血尿,尿路造影可有肾盂充盈缺损,需予以鉴别。但多数病例发生于40 岁以前,皮肤黏膜可能有血管瘤病变,为突发性肉眼血尿,每次血尿间隔时间较长。B 型超声、CT、MRI 检查显示血管瘤的密度低于软组织肿块;选择性肾动脉造影可予以鉴别。
3.原发性肾紫癜症 表现为严重血尿,尿路造影时肾不显影或肾盂充盈缺损。但其突然发病,血尿发作频繁,来势凶猛,一般止血措施难以奏效。影像学检查往往难以发现明确的占位性病变。
4.肾盂血块 泌尿系造影表现为肾盂内充盈缺损,酷似肿瘤性病变。肾盂血块的主要特点是形态不稳定,在2 周内重复造影或行B 型超声、CT 检查,血块可变形、缩小,移位或消失。反复尿细胞学检查均为阴性。
5.肾盂中不显影结石 泌尿系造影显示肾盂充盈缺损,需注意与肾盂癌鉴别。肾盂阴性结石可伴有疼痛和镜下血尿,血尿多不严重,肉眼血尿较少见。逆行造影若注入空气,可衬托出密度较高的结石阴影。超声检查集合系统呈现强光点,其后伴有声影。CT 扫描显示高密度的结石影像。
6.肾盂旁囊肿 该病可有腰部不适,血尿和高血压等。泌尿系造影示。肾盂、肾盏变形、移位、拉长等类似肾盂肿瘤的表现。但B 型超声检查显示肾门处液性暗区,并可显示出囊肿大小。IVU 检查显示肾门旁或肾窦内圆形肿物压迫肾盂肾盏,呈现弧形压迹。CT 检查显示肾盂旁边界清楚、均匀低密度的椭圆形肿块,CT 值为0~20Hu,增强前后CT 值变化不大。
7.肾 *** 肥大 肾脏 *** 肥大向肾盂突出,肾盂造影或CT 检查,可见肾盂充盈缺损征象,应与肾盂癌鉴别。肾 *** 肥大为变异性改变,一般无肾盂癌常见的无痛性肉眼血尿,病史较长,症状不多。B 型超声、CT 检查肾盂充盈缺损与肾实质相连,体积多较小,表面光滑,动态性观察,形态及大小可长时间无变化。
8.肾包虫囊肿 肾包虫囊肿尿路造影表现与肾内占位性病变相似。诊断需结合流行病接触史及Casoni 试验来诊断。超声检查作为首选可证实肾内占位性病变为囊性及有多数分隔的囊性病变。CT 检查也可明确为囊性病变,除囊肿巨大和囊壁较厚并有钙化和强化外,特征性改变为大囊内可见低密度小子囊。若囊肿破裂与肾盂肾盏交通,增强扫描可见造影剂溢入囊内。
本病以手术切除为主,放疗、化疗效果不佳。手术范围是肾及输尿管全长。否则输尿管发生肿瘤可能性达84%。
1.手术治疗 经典的肾盂肿瘤手术是作肾输尿管切除及膀胱袖口样切除。手术切除肾及全长输尿管也包括输尿管开口周围2cm 范围内的膀胱壁。一般应一次性完成手术,全身情况很差者可分二期。但本手术一般不行淋巴清扫,因其不能提高生存率。全输尿管切除的必要性是因移行上皮细胞癌常接种于同侧下尿路,使20%患者输尿管残端发生肿瘤。若患者为独肾、肾功能损害、双侧性病变可施行局部切除,即局部肾盂病变切除,伴或不伴部分肾切除。
2.内镜治疗 经活检证实细胞分化良好且无浸润的小肿瘤,可局部切除或经皮肾镜、输尿管肾镜电灼及切割作保守手术治疗。术后定期膀胱镜检并且抗癌药灌注膀胱,以防肿瘤复发。
3.中医药治疗可参照肾细胞癌。
肾盂肿瘤主要并发症是可直接蔓延或血行转移至肺、肝、骨等,引起多器官肿瘤。
预后:本病生存率与肿瘤分级及临床分期有关,总生存率约40%,分化良好者其5 年生存率为56%,分化差者为16%。非侵犯性肿瘤5 年生存率为60%,侵犯性肿瘤为25%。
预防:肾盂肿瘤的预防同其他恶性肿瘤一样分三级预防。
1.一级预防为病因预防 其目标是防止癌症的发生。其任务包括研究各种癌症病因和危险因素,针对化学、物理、生物等具体致癌、促癌因素和体内外致病条件,采取预防措施,并针对健康机体,采取加强环境保护、适宜饮食、适宜体育,以增进身心健康。
(1)避免吸烟:吸烟已经较明确的为人们所熟知的致癌因素,与30%的癌症有关。烟焦油中含有多种致癌物质和促癌物质,吸烟主要引起肺、咽、喉及食管部癌肿,在许多其他部位也可使其发生肿瘤的危险性增高。
(2)调整饮食结构:合理的膳食对大部分癌都有预防作用,特别是植物类型的食品中,存在各种各样的防癌成分,这些成分几乎对所有癌变的预防均有效果。调查表明结肠癌、乳腺癌、食管癌、胃癌及肺癌是最有可能通过改变饮食习惯而加以预防的。
(3)预防因职业和环境污染、药物等原因导致的不同部位的肿瘤。如肺癌(石棉)、膀胱部(苯胺染料)、白血病(苯)等均与以上因素有关。有些感染性疾病与某些癌症也有很密切的联系:如乙肝病毒与肝癌,人 *** 瘤病毒与宫颈癌。在一些国家,血吸虫寄生感染显著增加膀胱癌的危险性。暴露于一些离子射线和大量的紫外线,尤其是来自太阳的紫外线,也可以导致皮肤癌。常用的有致癌性的药物包括雌激素和雄激素、抗雌激素药他莫西芬(三苯氧胺)等,绝经后妇女广泛应用的雌激素与宫内膜癌及乳腺癌有关。
2.二级预防或临床前预防,其目标是防止初发疾病的发展。包括针对癌症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阻止或减缓疾病的发展,尽早逆转到0 期。
3.三级预防为临床(期)预防或康复性预防。其目标是防止病情恶化和发生残疾。任务是采取多学科综合诊断(MDD)和治疗(MDT),正确选择合理以及最佳诊疗方案尽早扑灭癌症,尽力促进恢复功能和康复,延年益寿,提高生活质量,甚至重返社会。
肾盂肿瘤男性较多,男女比例为2∶1,高发年龄为50~60 岁,并随年龄增高而增加。输尿管肿瘤位于下1/3 者较多。肾盂及输尿管肿瘤多数属于移行细胞肿瘤,鳞状细胞癌及腺癌可伴有感染或结石,但不常见。鳞状细胞癌低于10%,腺癌更少见。
你好,肾盂癌仍然以手术为主,辅助防、化疗进行治疗二、手术治疗前后药物选择1、化学药物治疗对肾母细胞瘤应常规应用,对肾盂癌及肾细胞癌可酌情应用,可选用丝裂霉素、氟尿嘧啶等。肾癌术后患者可酌情选用。生物治疗如γ干扰素、白细胞介素2等。2、选用具有减轻放化疗副作用、增强免疫力、抗肿瘤的中、西药,如:放疗后补硒。你好,预后:预后与手术方式、细胞分化程度和病理分期有关肾盂癌根治性手术5年存活率84%,非根治性手术51%但根治术是否应行区域淋巴结清扫术尚未统一级5年存活率75%,G2级为55%,G3级为27%;鳞状上皮癌和腺癌预后不良5年存活率为0。
上尿路上皮性肿瘤包括肾盂和输尿管上皮癌,发病率较低,肾盂肿瘤约占尿路上皮性肿瘤的5%,而输尿管肿瘤仅占1%,病因及发病机制与膀胱癌基本相同。 肾盂肿瘤是由肾盂黏膜发生的上皮性肿瘤,移行细胞癌占90%,其次为鳞状上皮细胞癌和腺癌。间质性肾炎、长期使用止痛药、慢性炎症或结石刺激、接触致癌物质常常是肾盂肿瘤的诱因。肾盂移行上皮细胞癌可同时或先后伴发输尿管、膀胱或对侧肾盂的移行上皮细胞癌,具有多中心性发生的特点。由于肾盂壁薄,周围有丰富的淋巴组织,肿瘤容易向腹主动脉旁及颈部淋巴结转移;血行转移的主要脏器是肺、肝及骨骼。
中文名:肾盂癌 英文名:carcinomaofrenalpelvis 别名:renalpelviccarcinoma 肾盂癌占肾肿瘤总数的10%左右,其发病率有地区差别。大多数为移行上皮癌,少数为鳞状上皮癌及腺癌。肾盂长期受到慢性刺激,如结石和炎症,有时可诱发肾盂鳞状上皮癌或腺癌。鹿角形肾结石有较高的移行上皮癌并发症。30~50%肾盂移行上皮癌患者可同时出现膀胱移行上皮癌。如肾盂与输尿管同时有肿瘤,则出现膀胱癌的可能性增至75%。肾盂癌最常见的症状为血尿。肾盂造影常可显示肾盂内有充盈缺损。CT检查有助于观察肿瘤形态为乳头状抑广基型并可明显地区别肾癌与肾盂癌。恶性程度较高者尿中找到癌细胞的阳性率较高。有条件时,可行输尿管肾盂镜检查及擦刷活检。肾盂癌的治疗主要是手术,肾盂移行上皮癌患者应将患肾连同输尿管及输尿管口周围膀胱壁一起切除。这类患者如行肾盂癌局部切除,高度恶性者近乎100%将复发,低度恶性肿瘤50%左右复发。
肾癌是肾实质发生的恶性肿瘤,多为透明细胞癌。肾盂癌是发生在肾盂的恶性肿瘤,多为移性上皮癌。两者发生的部位不同。 如图所示:
中文名:肾盂癌 英文名:carcinomaofrenalpelvis 别名:renalpelviccarcinoma 肾盂癌占肾肿瘤总数的10%左右,其发病率有地区差别。大多数为移行上皮癌,少数为鳞状上皮癌及腺癌。肾盂长期受到慢性刺激,如结石和炎症,有时可诱发肾盂鳞状上皮癌或腺癌。鹿角形肾结石有较高的移行上皮癌并发症。30~50%肾盂移行上皮癌患者可同时出现膀胱移行上皮癌。如肾盂与输尿管同时有肿瘤,则出现膀胱癌的可能性增至75%。肾盂癌最常见的症状为血尿。肾盂造影常可显示肾盂内有充盈缺损。CT检查有助于观察肿瘤形态为乳头状抑广基型并可明显地区别肾癌与肾盂癌。恶性程度较高者尿中找到癌细胞的阳性率较高。有条件时,可行输尿管肾盂镜检查及擦刷活检。肾盂癌的治疗主要是手术,肾盂移行上皮癌患者应将患肾连同输尿管及输尿管口周围膀胱壁一起切除。这类患者如行肾盂癌局部切除,高度恶性者近乎100%将复发,低度恶性肿瘤50%左右复发。
肾癌手术后复发的病人,容易有骨、肺转移,但常缺少特异症状。因此,对肾癌手术后病人,应多注意有无消瘦、贫血、疼痛、咳嗽等非特异症状。并定期检查尿常规、肾功能和胸部透视。 饮食疗法是建立在中医理论基础上的一种治疗方法,与中药治疗同出一辙,即所谓"医食同源",古人认为,食物与药物有一定的相通性,食物除本身的食用价值外,还兼能起到治疗疾病的作用。利用这个特性,将日常饮食需要与疾病治疗的需要结合起来,这便是饮食疗法。 (一)肿瘤与食品的关系 由于食物本身所含成分的物殊性,有些食物具有一些特殊药理作用。人们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发现了大量具有抗癌作用的食品,如银杏、甜瓜、无花果、糯米、山雀肉等治疗胃癌;枇杷、莴苣治肝癌;泥鳅、乌梅、乌贼、芋头治疗乳腺癌等。此外,不少食物还具有广谱抗癌作用,如山慈菇、香菇、穿山甲、薏苡仁、甲鱼、海带、荞麦、猕猴桃等。近年来对食品抗癌、抑癌机理的研究很多,由此发现人每个细胞都有1 000个原癌基因,正常情况下,它们都被机体的免疫系统严密监视、控制着不发病。当各种致癌因素侵袭人体时,若免疫能力低下,基因突变就会发生癌症。 而食品抗癌和治疗癌瘤的基本原理就是抑制各种致癌因素诱导基因突变,从而阻止癌的发生。 (二)肿瘤病人的营养治疗原则 适当的营养治疗既可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使病人的免疫能力、抗癌能力增强,提高生活质量,又能提高肿瘤病人对手术治疗、放疗、化疗的耐受性,减轻其副反应,减少或避免手术后的感染。 1.肿瘤病人的膳食营养 对于能够进食的肿瘤病人,根据病人的身体情况、营养状况、食物本身的四气五味和归经、天时气候、地理环境、生活习惯等变化,实行"辨证择食",选食配膳宜因病而异、因人而异、因地而异、因季而异、因治疗方法而异。一般将膳食分为蛋白质类、谷物类、蔬菜水果类和乳品类。蛋白质类包括猪肉、牛、羊肉类,鱼类、禽肉类、豆类和豆制品类,无论动物蛋白还是植物蛋白,主要提供蛋白质及维生素B和微量元素如锌、硒和钙等。谷物类指主食,即米饭、馒头、面条、粥、饼等,它们主要提供碳水化合物、维生素B族、铁质等,是人休不可缺少的营养成份。蔬菜水果可以供给维生素及矿物质,且大多数呈碱性,对维持人休内环境的配套酸碱平衡起着一定的作用。乳品类指制品,如牛奶、`羊奶、炼乳、酸奶、奶酷等,是维生素A、B、D和钙的主要来源。 2.放疗、化疗病人的膳食营养 放疗病人在治疗期间往往出现口干、咽痛、咽下困难等,可采用半流质饮食,主食如稀饭、红枣粥、面包、锟饨、面条等,配以营养丰富的肉、鱼、蛋、豆类、蔬菜,一天可用1~2次点心,如牛奶冲蛋、菠菜肉末面片、藕粉、白木耳汤等。化疗病人容易出现消化道反应如恶心、呕吐、腹泻,有的还有肝肾功能损害,可采用少渣半流质饮食,也可以配以营养丰富的副食,不吃甜食、含有过多油腻、脂肪以及油煎的食物,烹调时少放调味料,两餐之间可饮用一些清凉而有营养的饮料,食物要尽量温而不烫。如伴有腹泻,要避免食用容易引起腹绞痛或胀气的食物,腹泻严重时可多食含钾高的食物,如土豆、杏等。 3.手术前后的饮食 术前一段时期,患者应加强营养,增强体质,为手术作好准备。术前12小时常规禁食,术前4~6小时禁水,以保持胃内空虚,否则麻醉时引起呕吐,严重者可危及生命,亦可引起手术后胃肠道胀气。手术后饮食的选择可根据病人胃肠道功能恢复的情况,先采用流质,如牛奶、果汁、糖水等,逐步过渡到半流质、软食及普食,膳食中各类营养素的配比也从简单逐步过渡到全面。 (三)供给营养的途径 1.经口膳食 经口膳食是所有摄入营养的最佳途径,它能够经过消化液消化和小肠吸收,吸收营养全面促进食欲。因此,应尽量鼓励病人从口进食,而且医务人员要根据肿瘤的部位、病人的生化指标以及治疗中副作用的表现制定合适的平衡膳食计划。对口腔有疾患、消化道恶性病变化疗后的患者,给予流食或半流食。已经做消化器官部分切除影响储纳者,可以少食多餐,促进消化。 2.鼻饲饮食 对有意识障碍或不能咀嚼、吞咽及口腔下咽部手术的患者,应给予鼻饲饮食。鼻饲饮食要求是精细、温度适宜、无渣、营养齐全、比例合适的流汁饮食。注意蛋白质以植物蛋白和动物蛋白相搭配,对维生素和无机盐也应给予适当的补充,如具有防癌作用的维生素C、微量元素硒等。 3.胃肠外营养疗法(TPN) 完全胃肠外营养过去也叫作"静脉营养"。TPN近年广泛用于临床,特别是晚期肿瘤患者。它的特点是,不受病人食欲及消化功能的影响,也不受输液途径的限制。采用中心静脉输液,能连续均匀地输入机体所需要的全部营养物质,使病人在不进食的情况下仍可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进而保护代谢活跃器官和生命重要器官的功能,减少分解代谢,促进组织的合成与更新,使机体在应激的情况下,具有足够的防御能力,从而缩短病程,促进康复,延长病人生命。 4.要素饮食 是人工合成的含有多种营养物质的可水溶性粉剂。它的配方比例合理、营养全面,合乎生理营养标准要求,在临床应用是一种不需消化或很少消化,易于吸收的膳食。在应用过程中,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以及使用中的注意事项。
多吃含硒的食物,如芝麻、菠菜大蒜、芦笋、蘑菇、大虾、大蒜、番茄、洋葱、石刁柏等都含有富厚的硒元素硒可以防止复发和转移,提高身体修复机能免疫力,对于癌症患者可控制病情的进一步恶化,减轻痛苦提高生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