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术参考网 > 不唯论文奇葩科研制度
教育部.2020年12月7日.关于破除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唯论文”不良导向的若干意见.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和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切实...
科技部印发《关于破除科技评价中“唯论文”不良导向的若干措施(试行)》的通知国科发监〔2020〕37号国务院各有关部门、直属机构,各有关单位:为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
《关于破除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唯论文”不良导向的若干意见》已经教育部党组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2020-12-15-17:12:00
科技部印发《关于破除科技评价中“唯论文”不良导向的若干措施(试行)》的通知国科发监〔2020〕37号国务院各有关部门、直属机构,各有关单位:
“破除‘唯论文’,并不是说让大家不要写论文了,而是要破除‘以论文论英雄’的人才评价机制,营造正确严谨的学术环境,反之则容易滋生诸如...
调研中,不少科研人员反映,“唯论文”导致有时候“”文、求挂名、买论文。要全面树立分类评价导向,把破除“唯论文”的要求贯穿各类科技活动评价全过程,注重标志性成果的质量、贡献和影响,切实为科研人员营造风清气正、追求卓越的创新生态。
新华社北京8月3日电题:用好“指挥棒”破除“唯论文”和“SCI至上”——科技部部长王志刚谈《关于完善科技成果评价机制的指导意见》看点新华社记者陈芳、胡喆首次将评价科技成果的科学、技术、经济、社会、文化五大价值明确化,坚决科技成果评价中的“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
近日,有媒体从科技部网站获悉,科技部于2月17日印发《关于破除科技评价中“唯论文”不良导向的若干措施(试行)》,明确科技评价中要实施分类考核评价,注重标志性成果的质量、贡献和影响,矫正在科技评价中过度看重论文数量多少、影响因子高低,忽视标志性成果的质量、贡献和影响等...
7月初,美国《华尔街日报》罕见地爆料中国论文造假一事,来自中国的121篇论文存在问题,并且可能来自“论文工厂”。中国科研一方面论文数量快速增长,一方面是愈来愈严重的学术造假等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与国内学术界唯论文、唯SCI的评价体系密切
在2020,揭露不端、反思“唯论文论”|年终学术事件盘点.2020年即将结束。.无论从哪个领域看去,这都是极为不同寻常的一年。.学术界亦然。.前段时间,社交媒体上流传着一句话——“2020学术界,以师娘很美开始,以康德很烂收工”。.这当然是戏谑之语...
但不少硕博士生也表达了自己的顾虑。评价标准改变之后,毕业会不会变得更困难了?推行论文代表作制度后,学生想要毕业,导师却想追求代表作,如何平衡之间的矛盾?高校教师和科研人...
这得益于南京大学率先实行职称晋升代表作制度,在考核制度和职称晋升过程中,一直坚持“不唯论文和影响因子”的评价导向。该校近10年的科技评价体制改革之路成...
但不少硕博士生也表达了自己的顾虑。评价标准改变之后,毕业会不会变得更困难了?推行论文代表作制度后,学生想要毕业,导师却想追求代表作,如何平衡之间的矛盾?高校教师和科研人...
办高质量的学术期刊,是提高我国科研水平的重要方面,要让学术期刊坚持质量标准,就必须让学术评价回归到学术本身,不能只关注论文发表与否,而要重视论文本身的创新...
“唯论文”“SCI至上”严重扭曲了科学研究的价值导向,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浮夸浮躁、急功近利甚至弄虚作假的不良风气;另外要把科技评价的重点从数数量转到评质量上来。科技评价活动中...
更值得关注的是奇葩论文所产生的体制机制性土壤。一段时间以来,一些科研教学单位等在职称评比、利益分面的“唯论文倾向”,导致研究人员急功近利,大量良莠不齐的论文争相出笼...
这得益于南京大学率先实行职称晋升代表作制度,在考核制度和职称晋升过程中,一直坚持“不唯论文和影响因子”的评价导向。该校近10年的科技评价体制改革之路成...
但不少硕博士生也表达了自己的顾虑。评价标准改变之后,毕业会不会变得更困难了?推行论文代表作制度后,学生想要毕业,导师却想追求代表作,如何平衡之间的矛盾?高...
这得益于南京大学率先实行职称晋升代表作制度,在考核制度和职称晋升过程中,一直坚持“不唯论文和影响因子”的评价导向。该校近10年的科技评价体制改革之路成...
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人才理论与技术研究室主任孙锐表示。破除条条框框后,如何确保公平公正?5年来,职称政策制度体系初步确立,标准、程序等方面基本有规可依、有据可循。但记者采访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