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来藏的本来面目与终极视域之开启——评杨维中新著《如来藏经典与中国佛教》.刘奉祯.【摘要】:正佛教传入中国为时已久,而中国化佛教构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就是对如来藏思想的继承与发扬光大,且随着天台、华严、禅宗等宗派的兴盛而取得了无比的...
藏传佛教没有一家离开“空有”谈论“佛性”。.所以藏传佛教的如来藏思想是佛教中心思想“空”的基础上建立的,因此,日本批判佛学家松本史朗所说的‘有’和‘我’的立场去解释“佛性”很有区别。.松氏认為:1.如来藏思想是"dhatu-vada".2."dhatu-vada"是世尊...
您目前的位置:佛教在线>首页>学术论文初期禅宗的如来藏思想——张文良2011年09月01日10:36:00佛教在线如来藏思想或佛性思想是中国佛教思想史上重要的思潮,在中国佛教诸宗派中都可以看到如来藏思想的影响。按照《坛经》的说法,禅宗...
论文的主要内容包括:第一部分:如来藏思想溯源。这一部分主要介绍印度如来藏思想渊源、中国佛教如来藏思想的发展,以及如来藏思想的内涵。理顺如来藏思想在佛教史上的发展脉络,以说明《大乘起信论》如来藏思想的渊源及形成的基础。
佛教中如来藏这一思想涉及成佛的根据,但在早期佛教中,通常并不认为修行者都能成佛,因而这种思想的提出并不具有迫切性。从主要的汉译阿含类经典来看,只有一些相关的思想。在这之中,“心清净”观念对后来佛教中发展出如来藏思想起的作用较大。
【摘要】:"批判佛教"一词于1990年在日本问世,作为这次批判风暴的先声是"如来藏思想不是佛教";随后,这个论点引发了一股国际性论潮。本文借由佛教发展的脉络,阐述如来藏思想如何分别受古印度哲学、原始佛教、部派佛教与初期大乘佛教之启发而崛起,并进一步成为大乘佛教思想的重要一支,从而...
课题导师李博士中山大学哲学宗教学系博士,研究方向为佛教思想史。有《从对“持名念佛,一心不乱”的诠释看莲池、蕅益净土观之差异》等论文发表在核心学术期刊上。课题内容《情歌中的活佛:六世仓央嘉措与藏传佛教》
藏传佛教荣格心理学与藏传佛教宁静的喜悦藏传佛教本尊大全艺术鉴赏图典细说如来藏佛教史研究文库·宗通与说通:吐蕃宗论的影响与汉藏佛教亲缘关系他空见与如来藏:觉囊派人物、教法、艺术和历史研究河北大学历史学丛书(第3辑):宋代佛教史(套装
觉朗派是在藏传佛教历史以及西藏和其他藏区历史上产生过相当大影响的派别。“他空见”是觉朗派的独特教义。“他空见”不是印度外道思想,而是正宗的佛教如来藏义理。觉朗派用大乘有宗的“三性”来解释“他空见”:1、遍计执性:事物和概念之间没有内在的必然联系,但人们认为概念表达...
但天竺这样名存而实亡的后期佛教,却被不相信佛法八识正论而且无法实证三乘菩提中的任一菩提—同时以外道六识论来研究佛教经论文字而否定如来藏—的所谓“佛教导师”承认为是佛教,并将其定位成所谓的晚期佛教;但这位“佛教导师”所说的晚期佛教,本质上却
在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方面,两者同属于大乘佛教,都是主张一切众生皆佛性如来藏说,汉藏两大佛教系统其实在历史上的交涉并不是很多,基本是处在各自发展并的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