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陵独岭坳遗址红烧土中水稻印痕的研究张文绪,席道合用扫描电镜对独岭坳遗址红烧土中解剖出来的15粒水稻印痕进行观察研究,发现粒形似籼而双峰乳突纵横排列特征近于粳稻,尚留有茶陵野稻的某些特征,认定为属于二向演化的原始小粒栽培粳稻类型。
茶陵独岭坳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简报,夹砂陶,平底器,三足器,新石器时代遗址,大塘遗址。独岭坳遗址位于茶陵县枣市乡虎形村9组与界首镇火星村8组、对江村2组的交接地带,东北距茶陵县城20公里,分布面积2000...
茶陵独岭坳与株洲磨山是湘东南地区十分重要的两处古代遗址。其上限年代接近7000年,下限年代进入了商代前期。包含了新石器时代中期、新石器时代晚期、商代前期几个阶段的文化遗存。
茶陵县独岭坳发现的稻粒,证明远古先民在此栽培水稻。长沙南托遗址出土的陶器,大都刻画了“口含禾苗的鸟”“草绳纹”“农田纹”等符号,见证稻作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1992年5月,考古工作者在茶陵县界首镇火星村的独岭坳小心扒开一层层泥土,亲手捧出了一段尘封6000年的历史——遗址中出现大量碳化水稻颗粒。专家据此认定,茶陵可视作中国乃至世界稻作文化重要发祥地之一。无独有偶,早在1983年,农业专家
独岭坳遗址位于茶陵县界首镇,是湘江中上游地区迄今为止发掘的保存最好的一处史前聚落遗址,现存面积约2000平方米。上世纪90年代,湖南省考古研究所和株洲市文物局两次发掘,出土了大量遗迹和遗物,包括新石器时代大塘文化(距今6000...
茶陵县独岭坳发现的稻粒,证明远古先民在此栽培水稻。长沙南托遗址出土的陶器,大都刻画了“口含禾苗的鸟”“草绳纹”“农田纹”等符号,见证稻作文化的起源与发展。新化县紫鹊界梯田,自流灌溉系统堪称水田工程的奇迹,列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茶陵县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工作,增加种植面积,优化粮食品种,粮食生产即将迎来丰收,产量实现连年增产。茶陵水稻文化历史发展悠久,炎帝神龙氏曾在此“制耒耜、教民耕种、始兴稼穑”。1995年,在独岭坳文化遗址考古发掘中发现了三十多...
茶陵水稻文化历史发展悠久,炎帝神龙氏曾在此“制耒耜、教民耕种、始兴稼穑”。1995年,在独岭坳文化遗址考古发掘中发现了三十多处已经碳化了稻谷壳,还有不少稻谷印痕,考古工作者将其称为“株…
[5]张文绪,袁家荣.湖南道县玉蟾岩古栽培稻的初步研究[J]_件物,1998,(4).[6]肖夜明,肖欣.巾美联合考卉队探源人类稻件文明一住道县玉蟾岩挖出5粒古稻谷IN].三湘都市报,2004.11.27.[7]张文绪,席道合.茶陵独岭坳遗址红烧土巾水稻印痕的研究[J].中国水稻科学
摘要:独岭坳遗址位于茶陵县枣市乡虎形村9组与界首镇火星村8组,对江村2组的交接地带,东北距茶陵县城20公里,分布面积2000余平方米(图一).1987年7月,株洲市文物复查时发现该遗址.1992年5月,湖南省...
茶陵独岭坳遗址红烧土中水稻印痕的研究星级:3页湖北省京山县青树岭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简报星级:8页试论独岭坳与磨山遗址的分期、年代及文化属性星级:...
株洲市文物管理处茶陵独岭坳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简报1999(07)2.席道合试论独岭坳与磨山遗址的分期、年代及文化属性1999(07)3.席道合茶陵独岭坳遗址发掘取...
茶陵独岭坳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简报机构地区株洲市文物管理处出处《湖南考古辑刊》1999年第1期39-50,共12页HunanArchaeology关键词遗址茶陵县乡虎文物独岭分类号K878[历...
knbhf分享于2016-01-0821:50:3.0茶陵独岭坳遗址红烧土中稻谷印痕的研究文档格式:.pdf文档页数:4页文档大小:241.67K文档热度:文档分类:论文--期...
【摘要】:用扫描电镜对独岭坳遗址红烧土中解剖出来的15粒水稻印痕进行观察研究,发现粒形似籼而双峰乳突纵横排列特征近于粳稻,尚留有茶陵野稻的某些特征,认定为属于二向演...
茶陵独岭坳遗址红烧土中稻谷印痕的研究张文绪;席道合【期刊名称】《中国水稻科学》【年(卷),期】2001(015)004【摘要】用扫描电镜对独岭坳遗址红烧土中解剖...
用扫描电镜对独岭坳遗址红烧土中解剖出来的15粒水稻印痕进行观察研究,发现粒形似籼而双峰乳突纵横排列特征近于粳稻,尚留有茶陵野稻的某些特征,认定为属于二向演化的原始小粒...
独岭坳遗址位于茶陵县城西南20公里处,1987年7月发现,1992年和1996年两次发掘,发现新石器时代至商代三种不同时期的文化遗存,并发现夹有水稻的红烧土,时间为6500~...
茶陵独岭坳遗址红烧土中稻谷印痕的研究的相关资料:临近单词茶茶丹宁分享单词到:以上内容独家创作,受著作权保护,侵权必究今日热词中国现代考古学-m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