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茶树的起源与分类第11-17页1.1.1茶树简介第11页1.1.2茶树栽培和饮用历史第11页1.1.3栽培茶树起源传播第11-12页1.1.4茶树的分类研究第12-13页1.1.5茶树品质相关次生代谢物研究第13-17页1.1.6茶树低温适应研究进展
由于至今没有发现茶树的野生居群,有关茶树的栽培起源与驯化历史一直存在较大的争议(如大叶茶和小叶茶为一次驯化还是多次驯化起源)。.近日,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高连明研究组和李德铢研究组研究人员利用23对核基因组微卫星(SSR)标记对采自...
茶树细胞与基因工程研究进展.(四川农业大学茶学系雅要625014)摘要:综述了近年来茶树细胞与基因工程的研究进展,包括组织培养、次生物质的生产、原生质体培养、分子标记及基因的克隆与转移等方面,并分析了在这方面今后的研究方向。.关键词:茶树...
我校绘成首个古茶树基因组精细图谱揭示我国茶树选育进程.核心提示:近日,我校园艺林学学院茶学系闻玮玮教授课题组在国际学术期刊NatureCommunications上发表研究论文,研究在茶树群体遗传与代谢生物学领域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南湖新闻网讯(通讯员闻...
昆明植物所在大理茶栽培起源研究中取得进展.大理茶(Camelliataliensis)属于山茶属茶组(Camelliasect.Thea),是分布在云南西部和南部及临近境外地区的一种茶用植物,以其顶芽或稀疏被毛、子房5室区别于顶芽被绢毛、子房3室、世界广泛栽培的茶(Csinensis...
近日,我校园艺林学学院茶学系闻玮玮教授课题组在国际学术期刊NatureCommunications上发表了题为“GenomeassemblyofwildteatreeDASZrevealspedigreeandselectionhistoryofteavarieties”的研究论文,研究在茶树群体遗传与代谢生物学领域...
2020年9月7日,国际学术期刊《自然·通讯(Nature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了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基因组研究所(以下简称“基因组所”)和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主导并携手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及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等单位完成的协同创新研究成果。
论文指出尽管近年来茶树基因组学已取得长足进展,但相较其它诸如水稻等作物,茶树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尚处起步阶段。论文强调未来茶树基因组学研究应在注重茶树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的基础上,大力加强以产业为导向的重大基础生物学研究。
中国茶树种质资源究的主要进展和展望.pdf,植物遗传资源学报,():&$$’*’"%.[".&\PI;B74PNW47B9H3B398A]3MPI;A3M中国茶树种质资源研究的主要进展和...
中国茶树种质资源研究的主要进展与展望.pdf,植物遗传资源学报,():&$$’*’"%.[".&\PI;B74PNW47B9H3B398A]3MPI;A3M中国茶树种质资源研究的主要进展...
(论文)茶树种质资源研究进展下载积分:1200内容提示:茶叶科学2015,35(1):11~16JournalofTeaScience投稿平台:cykk.cbptki.net收稿日期:2014...
分子标记技术的不断发展为茶树资源与育种研究提供了新的途径,本文综述了RAPD、AFLP、ISSR、EST-SSR等分子标记在茶树起源与传播、遗传多样性、亲缘关系、遗传图谱构建、性状连锁标记...
茶树的起源地.有着近两千年的栽培历史.解放后,茶园面积不断扩大.由于栽培措施的改进,产量和质量不断提高,但伴随而来的病害种类也相应增多.危害程度也有加...
第三纪大发展,木兰是“始祖”,山茶植物紧随其后,也是古老的被子植物,原始茶种形成应在第三纪早中期,故应在4000万年~6500万年前,而人类出现仅30万年,人类有史以来,只有5千年,因此人...
分析测试,百科网,我国科学家在茶树起源演化研究上取得重要突破,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和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主导的一项研究,日前揭示了茶...
世上罕见的乔木型大茶树,并经国内,区内专家学者四次考察论证,一致认为这棵大茶树是介乎于原始野生型与栽培型茶树之间的过渡型茶树,并定名为"邦崴古茶树",树龄千年以上.邦崴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