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心即佛”,又称“即心是佛”,是禅宗中最为重要的思想之一。禅宗史上常常将此说作为马祖独有的命题,造成这一印象的原因有三,一是马祖更多运用此命题来接引和启发,如大梅法常听马祖道一说“即心是佛”,而得彻悟。
从"即心即佛"到"非心非佛":南禅美学思想嬗变轨迹.禅学是一种生命哲学和生命美学,它把心性作为理论基石.心的内涵涉及到审美本体论.在早期禅宗向中国式禅宗的过渡期中,北方禅宗以心为根本的思想,已使禅法由外在的形式向内在的感悟倾斜,从而将禅修行变成了...
从“即心即佛”到“非心非佛”:南禅美学思想嬗变轨迹.皮朝纲.【摘要】:禅学是一种生命哲学和生命美学,它把心性作为理论基石。.心的内涵涉及到审美本体论。.在早期禅宗向中国式禅宗的过渡期中,北方禅宗以心为根本的思想,已使禅法由外在的形式向...
太虚大师《编阅附言》禅宗与密宗(谈玄)禅宗即心成佛,虽通天台之观行即佛乃至究竟即佛,而以观行即及分证即为多。密宗之三种成佛,理具成佛是天台之理即、名字即而理即为多;加持成佛是天台之观行即、相似即而相似为多;显德成佛是天台之分证即、究竟即而分证为多。
祖师禅主张“即心即佛”,把一切诸法归结于自心自性,这一点已为学界所熟知。但是,如果笼统地谈“心即佛”,实际上并不能概括祖师禅的特点,因为不管是印度佛教经典,还是中国佛教的华严、天台二宗,都有把佛归结于心的许多说法...
每一个宗派都有各自的思想体系,以及修行方法。那么禅宗是以“一心为宗”、“即心是佛”、“无心是道”三要而建立思想体系。那么禅宗是如何明心?又是如何用功?为什么看心以明心?等等诸多问题,从《禅宗看心》中…
禅宗教义信仰和修习方法,可用十六个字概括:明心见性,顿悟成佛,天然佛性,无为解脱。禅宗的主要特点是主张“教外别传,直指人心,不立文字,顿悟见性。”禅宗一重“心性”倡“即心即佛”,二重“顿悟”主“顿悟见性”。
六祖坛经,博大精深,对于“前念不生即心,后念不灭即佛”各有见地。谈谈我的理解,供你参考。前,是指眼前,也可以说是以前看到的有相有色世界的一切,“前念”是我们所看的着相的世界(花花世界)所产生的种种妄想或者说念头,“不生”妄念,才是真心。
禅宗达摩祖师:然即佛性自有,若不因师,终不明了。不因师悟者,万中希有。若自己以缘会合,得圣人意,即不用参善知识。此即是生而知之,胜学也。若未悟解,须勤苦参学,因教方得悟。
特别是禅宗中的“即心即佛、解脱自我、无欲无求、无所矫饰、浑然天成、彻见本性”的禅意生活,蕴含着东方的智慧,包含着对生命和心灵的关注,以及真实生活的追求,让人们生活得潇洒超脱,从而成为精神生活的一部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从而保持了它
“即心即佛”,又称“即心是佛”,是禅宗中最为重要的思想之一。禅宗史上常常将此说作为马祖独有的命题,造成这一印象的原因有三,一是马祖更多运用此命题来接引和...
第一部分、“即心即佛”——禅宗思想的美学本体论,在这一部分主要介绍,禅宗心*本体论的内涵及其美学意义。相关句子1、第一部分即引言主要介绍了西方*保障思想...
心的内涵涉及到审美本体论。在早期禅宗向中国式禅宗的过渡期中,北方禅宗以心为根本的思想,已使禅法由外在的形式向内在的感悟倾斜,从而将禅修行变成了纯粹的心灵体验,这是过渡...
正因为如此,“即心即佛”也成为了后世修行者们的思想基础,这4个字的核心是心性如一,佛性平等,自信自立。也就是说人人都有佛性,无需外求,这就是心即是佛的道理。关于“即心即佛”,禅...
马祖的“即心即佛”说,显然是融合了佛教华严、唯识等理论,继承了禅宗祖师们的思想,而且简要直捷。这简约化的命题,却涉及到了佛教思想中最为重要的三个彼此相关...
陆王心学思想家们不满于程朱心性论,援禅入儒,重建了一套心性论思想体系.他们吸收禅宗"即心即性"、"即心即佛"的思想,提出"心即性"、"良知即性",使人心与人性合而为一.他们吸取禅宗的...
因此可以说从慧能的即心即佛到马祖道一的即心即佛再到非心非佛的转换展示出南宗禅学及其美学思想嬗变的轨迹。【关键词】即心即佛非心非佛慧能马祖道一...
禅宗认为“即心即佛”和“无情有性”,即佛性遍布于一切,一切众生皆能成佛。它与西方现代存在主义哲学既有契合点.又有极大的不同。禅宗对人生、世界的独特理解和追求,决定了它...
下载论文网xzlunwen关键词:心性;心即佛;心即理;识心见性;致良知中图分类号:B22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5)26-0013-02禅宗思...
然而全真与禅宗二教皆不是从神出发把人的解脱归于神,而是从人心出发,以肯定人为基础,认为“道”存在于人心之中,“道’’即人之“真心“、“真性”,换句话说: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