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李密通过《陈情表》,给晋武帝开展自己的“逻辑说理攻势”。.首先,李密换位思考,设想出晋武帝心中认为自己不答应出仕的所有理由。.李密在《陈情表》做的,就是把这些理由有选择性地否定和肯定,也就是“选言推理”——大前提是一个相容的选...
1课时课前准备:1、启发学生多角度思考文本,在领悟李密的孝道忠信和机心重重的说话技巧之外,引领学生思考“真”的背后文化的内涵。2、制作课件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用“谈-读-译-析”的教学方法和大家一起学完了《陈情表》。
北京语言大学——张廷银开场:《陈情表》背后是否有其他因素?作为研究生,应该如何思考,自己的论文应该如何切题?质疑之一:李密是否必须应召?晋朝律令:八十者,一子不从政。九十者,其家不从政。李密身为孤子独孙,完全符合不从政的条件。况且,晋朝高调宣称“以孝治天下”质疑...
陈情表(知识点总结)一、作家作品。1、李密(224——287)西晋犍为武阳人(今四川彭山东人),字令伯。蜀汉亡后,晋武帝曾召他为太子洗马。主要作品为《陈情表》。2、表:古代奏章的一种,一般陈述某种意见或事情,多用于臣向君陈情谢贺,如诸葛
2011-10-08<<陈情表>>中,李密是为自己找借口,还是真的孝?392005-11-05李密写陈情表的真实原因902018-02-14李密为什么要写《陈情表》?22010-12-25李密为什么写陈情表442010-09-02李密写陈情表为什么没被诛九族42016-06-05陈情表中晋武帝为何
《陈情表》是三国两晋时期文学家李密写给晋武帝的奏章。文章从自己幼年的不幸遭遇写起,说明自己与祖母相依为命的特殊感情,叙述祖母抚育自己的大恩,以及自己应该报养祖母的大义;除了感谢朝廷的知遇之恩以外,又倾诉自己不能从命的苦衷,辞意恳切,真情流露,语言简洁,委婉畅达。
李密的陈情表原文及翻译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
陈情表原文、翻译及赏析(西晋·李密文言文)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
释《陈情表》“所见明知”之“见”.阚绪良.【摘要】:正李密《陈情表》说:"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此中"见"字似不可作常义"看见"解。.说二州牧伯看见他的"辛苦"还可理解,说"蜀之人士""也看见他的"辛苦"则不合...
教学论文——《陈情表》中李密的孝心与孝行2014-04-2300:11阅读:稗歌博主很神秘,什么也没有留下~关注《陈情表》中李密的孝心与孝行——真情至性诉衷肠...
读完李密的《陈情表》我感触颇深。李密从小境遇不佳,出生6个月就死了父亲,4岁时母亲改嫁。他是在祖母刘氏的抚养下长大成人的。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李密陈情表...
初次教授以情而教.再次以孝而教,这次教授除了“孝情”“忠心”之外,笔者感受最深刻的是《陈情表》中李密的人生智慧和文学才气。李密的《陈...
李密陈情表读后感1500字(3篇)李密的《陈情表》让人感动,一方面感激朝廷的知遇之恩,一方面又要为病重的祖母床前尽孝。进退两难,实为忠孝两难。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的读后感,欢迎阅读...
从博弈的视角看,李密写《陈情表》是对晋武帝的妥协,而晋武帝恩准李密“暂不赴命”,也是对李密的一种妥协.经过博弈,他们都实现了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他们之间的博弈...
内容提示:李密《陈情表》(第二课时)教学实录执教:江苏省江阴市长泾中学周国强师:北宋大诗人苏轼说过:“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
文章叙述祖母抚育自己的大恩,以及自己应该报养祖母的大义;除了感谢朝廷的知遇之恩以外,又倾诉自己不能从命的苦衷,真情流露,委婉畅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