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李鸿章:《筹议海防折》,《李鸿章全集》第6册,第159-160页。72李鸿章:《复议张家骧争止铁路折》,《李鸿章全集》第9册,第258页。军事历史论文研究热点范文10篇之第二篇:论中国军事电影中毛泽东的历史书写
李.鸿章改革思想——《筹议海防折》.过往只是以为李中堂是洋务运动之首,无非是学夷之技以制夷,但读了李鸿章的《筹议海防折》后,方才了解洋务运动并非是“以夷之技以制夷”所能道明的。.一份奏折把中堂的忧国忧民,殚精竭虑的品质毫无保留的体现...
李鸿章的改革思想-《筹议海防折》过往只是以为李中堂是洋务运动之首,无非是学夷之技以制夷,但读了李鸿章的《筹议海防折》后,方才了解洋务运动并非是“以夷之技以制夷”所能道明的。
1874年,李鸿章在《筹议海防折》中说“外患之乘,变幻如此,而我欲以成法制之,譬如医者疗疾不问何症,概投之以古方,诚未见其效...”由此可见,作者观察历史的视角主要侧重于A.全球责任和文明角度B.把握历史的发展方向C.多角度认识和考察...
(10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874年,李鸿章在《筹议海防折》中认为,当时中国“东南海疆万余里,各国通商传教,来往自如”,甚至进入到了京城和各省。列强表面上打着和好的旗号,暗地里怀着吞并中国的野心,中国遇到“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
文|吴清浅.1875年(同治十三年),李鸿章在筹议海防的奏折中,提了两句被议论了一百多年的话——“三千年未遇之大变局”和“三千年未遇之大强敌”。.关于这两句话,时至今日各种解读版本都有。.李鸿章说这话,有认为是为军费,有认为是为获得清帝...
2017-03-161874年,李鸿章在《筹议海防折》中说:“外患之乘,...2011-05-19谁能告诉我我以下李鸿章这段话出自那本书?非常感谢!22013-10-06归纳李鸿章的海防思想主张52014-05-14李鸿章为海防之道,莫重于水师。而筹建了什么
历史的裂缝事关全局,全局讨论奏章向来简短的李鸿章这次破例写了洋洋万言的《筹议海防折》呈上,系统地阐述了自己对海防问题的看法,其内容不仅涉及海防,而且还进一步引申到洋务运动其他问题。.他首先分析中国面临的国际形势:中国"与各国条约已定...
C解析:结合中国历史可知,19世纪60年代,清面临的问题除历史上层出不穷的农民革命战争、太后专权、朋党之争外,更主要的是还要面对历史上所没有过的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威胁。
为此李鸿章在《筹议海防折》中建议清廷建设一支近代化的海军,以防止未来从海上来犯之敌。清廷虽然当时认为应该两手都要抓,实际上左宗棠西北一发兵,钱就不够用了,开弓没有回头箭,西征结束时,清正处于全盛时期。
同治十三年(1874年),李鸿章在《筹议海防折》中,详细介绍了“西国水陆战守利器”,包括步枪;岸炮、。他对这些利器作了“考究”而“得其大略”,指出:“炮有...
以1874年作为中国铁路史的开端,是以清朝北洋大臣、直隶总督李鸿章奏呈的《筹议海防折》,明确提出要修筑铁路的主张为标志的。修筑铁路主张的提出,初期引起了强...
同治十三年(1874年),李鸿章在《筹议海防折》中,详细介绍了“西国水陆战守利器”,包括步枪;岸炮、。他对这些利器作了“考究”而“得其大略”,指出:“炮有前后门生熟铁纯钢...
长沙:岳麓书社,】987.669,728.[3][4]李鸿章,筹议海防折[A].李鸿章全集[c].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0.1063.[5]曾国藩.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折[A].曾国藩...
C、李鸿章《筹议海防折》D、孙中山《民报》30.孙中山在1906年12月说:“社会问题在欧美是积重难返,在中国却还在幼稚时代,但是将来总会发生的。到那时候收拾不来,又要弄成大...
李鸿章并没有将这种外交主张写成像《筹议海防折》那样经典而系统化的文章,但是他的“以夷制夷”实践,却是相当之系统化。摩根索认为,“若干国家追逐权力,各自试...
此事虽以和谈告终而未开启中日战端,却在中国朝野引起强烈震动并在清廷内部引发了一场“海防大讨论”。其中,李鸿章的《筹议海防折》最令人瞩目,充分陈述了海军海防问题在当时...
此时,李鸿章上奏《筹议海防折》,李鸿章认为“历代备边,多在西北,今则东南海疆万余里,各国通商传教,来往自如,麇集京师及各省腹地,阳托和好之名,阴怀吞噬之计,一国生事,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