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皇嗣与大礼议之争.pdf,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内容摘要同治十三年,清朝第十位皇帝——爱新觉罗载淳去世,无子嗣位。慈禧太后违背礼制,扶持醇亲王奕譞长子载湉继嗣咸丰皇帝,承继大统。从此,清朝因皇嗣问题,陷入一系列的争端之中。
【摘要】:本论文旨在揭示“礼”在明代“大礼仪之争”事件中表现出的自身矛盾与,并试图发掘导致这些问题发生的深层次原因。“礼”本是儒家制定出来以划分社会等级、维护宗族家规的组织原则,而在经过几千年的进化演变之后,传统社会后期的“礼”已经与古“礼”相去甚远。
从礼仪之争看待文化与交流.docx更新时间:09-25上传会员:小饭桌分类:工业大学论文字数:8442需要金币:1000个下载此论文摘要:礼仪之争是中西方在文化交流中的一件意义重大的事件,对西方和中国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本文通过对礼仪之争...
孟德斯鸠对“礼仪之争”的解读.400年前的1610年,利玛窦在北京逝世。.此前,他己指定龙华民接替耶稣会中国教区会长之职,被后世称作“礼仪之争”的传教策略分歧由此开始孕育。.这场旷日持久的争论远非单纯的宗教事件,而是掺杂着葡萄牙、法国和西班牙...
论文有:唐长孺《跋张璁书扇——略述王守仁与张璁的关系》(载傅璇琮、许逸民编《学林漫录》第八集,北京:中华书局,1987);阎爱民《“大礼议”之争与明代的宗法思想》(《南开史学》1991年第1期);邓志峰《“谁与青天扫旧尘”——“大礼议”思想背景新
大学近代史纲要论文2000字《从中西礼仪之争看西学东渐》.docx,从中西礼仪之争看西学东渐摘要:16到18世纪欧洲西学东传,多以传教士宣扬基督教开路。中西文化交流过程中产生剧烈的碰撞,是为中西礼仪之争。关键词:西学东渐中西礼仪之争禁教法令马戛尔尼使团绪论:西学东渐主要指...
“‘中国礼仪之争’后,西方‘汉学’‘东方学’,以及人类学、民族学次第发展,对异国、异族的文化普遍加深了理解,增加了兴趣。反观中国思想界,在明末清初短暂地对西方文化有过兴趣之后,马上又回到了帝国式的‘中国中心论’,以致后来思想界抱残守缺、故步自封到愚昧无知的程度。
最新硕士论文—《论宗法社会的控制体系————以“大礼议”之争为视角》内容摘要第1-6页abstract第6-8页引言第10-18页(一)问题第10-12页(二)研究现状
再论“大礼议”并非权力之争——兼与赵骏商榷_嘉靖.简言之,明朝的君主权力极度膨胀,从理性上分析,朝臣向皇帝发动进攻,取胜的把握太小,所以,为朝臣计,与其对抗皇权,不如与皇权合作,形成良好的君臣关系,在实际上掌握更大的权力,从而更易于...
论文关键词:嘉靖,“大礼议”,杨廷和,权力之争正德十六年(1521)三月丙寅,明武宗朱厚照驾崩。慈寿皇太后与大学士杨廷和定策,迎宪宗皇帝之孙、兴献王之子、武宗之弟朱厚熜于湖北安陆。新君即位,年号嘉靖,是为世宗。世宗在继宗继统的问题上与大臣
浅谈“大礼议之争”白泽德大礼仪之争,起于正德十六年,止于嘉靖三年,源于明武宗逝后无嗣,只得由堂弟朱厚熜入继大统,进而引出一场关于皇考,皇伯考的争论,最终以左顺门事件代...
“大礼议之争”作为明代嘉靖年间发生的著名政治风波,一直受到国内外明史研究者的重视和青睐,著作颇多。大礼议之争不但在浩如烟海的明代通史著作中多有提及,而...
大礼议,又称"大礼议之争",是发生在是明代中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政治事件.这场争论震惊朝野,卷入人物之多为历史罕见.这场争论围绕着新即位的嘉靖帝的生父兴献王的...
"大礼议之争"是发生在明朝正德十六年到嘉靖三年,整整历时三年的一场政治性质的一场纷争,嘉靖皇帝朱厚15岁时以藩王身份继承皇位,也是因为这件事,才有了以嘉靖皇帝为代表的新皇权与以...
世宗即位后,随即命令礼部讨论其父兴献王主祀称号,以杨廷和为首的朝中大臣援引先例,要求以明孝宗为皇考,兴献王改称“皇叔考兴献大王”,明世宗坚决不接受此提议,由此开始了长达3年之久...
于是礼部商议将朱厚熜过继给孝宗,以保皇位继承的一脉相承。群臣商议,让朱厚熜以皇子的身份从旁门进入偏殿文华殿后...于是,张璁向皇帝呈上了他准备已久的《大礼疏》的,上书皇帝为兴献...
内容提要:明正德十六年(1521)到嘉靖三年(1524)间,以杨廷和为首的旧阁权集团同张璁等新进士大夫之间围绕着当时“继统”与“继嗣”的礼仪形式所进行的“大礼议”之...
在大礼议结束之后,最大获益者自然是嘉靖皇帝朱厚熜。他顺利地坐稳了王位,获得了一批支持自己的文官,让自己的亲生父母也当上了帝后,从此开启了长达四十五年的嘉靖王朝;他争得了他的『...
大礼议之争点击查看答案进入题库练习您可能感兴趣的试卷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1匠班银2秒叶3厂卫4黄册5粮长制6鱼鳞图册7火者8靖难之役9蓝玉案10空印案最...
另外,张晓松著《“大礼议”之争对明代史学的影响》(载《漳州师院学报》1997年1月),揭开了“大礼议”研究中一个少人注意的范畴。(2)有关“大礼议”对嘉靖朝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