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术参考网 > 读傅斯年遗札论文大学
为国家保存读书种子的人——读《傅斯年遗札》刘经富1965年,陈寅恪在回忆录《寒柳堂记梦稿》中感慨自己的家世:“吾家素寒贱,先祖始入邑庠,故寅恪非姚逃虚所谓读书种子者。”谦称自己非世代簪缨子弟,辞谢友朋安在他头上的“读书...
傅斯年专门写信给任中英庚款董事会总干事的杭立武,请求安排专款补助此项事业,为避免阻力,傅斯年特别强调,“此举与贵会补助学术研究,实同其性质”(王汎森、潘光哲、吴政上主编:《傅斯年遗札》第2卷,第973页)。
引自《傅斯年遗札》陆扬把岑仲勉视为“徐松的替身”并认为严耕望作了岑仲勉没有做到的事,我倒觉得,唐长孺更近于岑仲勉的理想状态。他兼具了岑仲勉的微观考证与陈寅恪的宏观概括,又超越他们。
他逝世不久,1952年大学编集出版了《傅孟真先生集》,1980年联经出版公司出版了《傅斯年全集》,2011年史语所出版了由王汎森等主编的三大册...
《傅斯年遗札》的遗憾与郑天挺同样在大后方忙碌的人,还有傅斯年。傅斯年出身北大,后留学英、德,回国后任教于广州中山大学。1928年中央...
傅斯年、范文澜、金毓敝在近现代学术史上都是有重要贡献及影响的学者。他们的学术面貌,对说明近现代史学发展的异彩纷呈,具有典型意义。他们三人都出身北京大学国文门,都曾是章太炎大黄侃的高足,早年有大致相类的学术根基,然离开北京大学后却走了不同的学术路径。
中国第一批历史学博导、博士及其毕业论文,教授,博士,北京大学,学术,论文来源:群学书院、青年史学家198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发布了,共计1196人。
傅斯年1946年1月20日致妻子俞大綵云:“大维返此,大,无人管他,每日有在座,便兴高采烈,不管何种,大有毛子水之风!毛亦在此,昨晚同在一处,惜你不在也。”(《遗札》1258页)傅斯年在给妻子的信中大嘲妻兄,而能不触其怒,倒也有趣。
傅斯年无疑是有自己的历史理论思想的。.早年在北京大学时,他虽然不关注史学,但其社会进步论与实用主义思想,使其持有一种基于情感—意志的心理主义立场,并认为人类社会“永远是阶级的社会”,(17)试图探究历史中的因果,表现出较强的历史理论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