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格丽特•杜拉斯通往法国当代文化的一条通道2005年08月22日00:45:42实习生燕舞有这样一个说法:如果一个人的品位上升到一定程度,他或她的目光就会转向法国―――他开始喝法国红酒、看法国心理片、读杜拉斯的小说或《罗兰?
认为杜拉斯的电影不在意图像也并非完全错误。让杜拉斯感兴趣的,并非图像,而是视觉性。1987年塞尔日·达内(SergeDaney)在献给杜拉斯的《微型电影》中,解释杜拉斯的电影不能在电视屏幕上放映,一定要在一间影厅,一间几乎空掉的影厅。
文学书籍《玛格丽特·杜拉斯研究》作者:户思社著,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定价:23.00,在孔网购买该书享超低价格。《玛格丽特·杜拉斯研究》简介:《玛格丽特·杜拉斯研究》是对法国著名女作家杜拉斯其人其作的最新研究成果。
但杜拉斯并非一向如此。杜拉斯早年风格,比如1950年代《抵挡太平洋的堤坝》时,叙述风格还偏客观冷峻。到1960年代,她写到如《副领事》时,就偏华丽了。那时她大量接触剧本和电影制作,企图用更多的电影化叙事,传统小说爱好者,大概会觉得光影凌乱。
班杜拉攻击行为实验“波比娃娃”攻击行为表现为各种各样的形式,是目前美国和世界面临的最大的社会问题。因此,它也是心理学史上一个最重要的研究课题。多年以来,在行为科学家之中,一直处于这项研究最前列的是社班杜拉AlbertBandura(1925.12.4~2021.7.26)‘...themodelpummelsiton…
玛格丽特·杜拉斯的作品在中国的首批翻译,可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初。《琴声如诉》打开了翻译之路。随之而来的是两股翻译大潮:一是1985年和1986年,《》至少有六种译本问世;二是1999年和2000年。
本文节选了《绿眼睛:杜拉斯与电影》的译后记和部分章节,以展现她的电影观、文学观。图片亦来自该书。《绿眼睛:杜拉斯与电影》,[法]玛格丽特·杜拉斯著,陆一琛译,后浪丨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21年1月。原文作者丨陆一琛摘编丨肖舒妍
都反对以女作家眼光看自己的杜拉斯与张爱玲,出生时间相差仅七年,去世间隔不到六个月,都经历了从20年代到90年代这动荡不安的20世纪。两人都在亚洲度过了不算幸运的童年,而后在欧洲或茫茫大洋的另一端流浪漂泊、居无定所。
银幕上的杜拉斯:改编电影的5部杜拉斯作品如今的电影现状——巨大的投资,永远赶不上观众的智慧,人们开始疏远电影,电影正在走向毁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