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赏忠厚之至论》原文及翻译苏轼原文:尧、舜、禹、汤、文、武、成、康之际,何其爱民之深,忧民之切,而待天下以君子长者之道也。有一善,从而赏之,又从而咏歌嗟叹之,所以乐其始而…
柳宗元原文:天地果无初乎?吾不得而知之也。生人果有初乎?吾不得而知之也。然则孰为近?曰:有初为近。孰明之?由封建而明之也。彼封建者,更古圣王尧、舜、禹、汤、文、武而莫能去之。
《旧唐书·戴胄传》原文及翻译--在线文言文文言文大全练习大全作者分类《旧唐书·戴胄传》原文及翻译旧唐书原文:戴胄,字玄胤,相州安阳人也。性贞正,有干局。明习律令,尤晓文簿。贞观元年,迁大理少卿。时吏部尚书长孙无忌尝被召,不...
作品简介《刑赏忠厚之至论》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在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应礼部试而写的文章。文章以忠厚立论,援引古仁者施行刑赏以忠厚为本的范例,阐发了儒家的仁政思想。文章说理透彻,结构严谨,文辞简练而平易晓畅。主考官欧阳修认为此文脱尽五代宋初以来的浮靡艰之风,十分...
书摘天下>古诗宋词>文言文>文言文翻译>刑赏忠厚之至论(苏轼)作者:书摘天下时间:2013-12-2508:01:12整理:古诗文网类型写景诗句写黄河诗句写儿童诗句写鸟诗句写马诗句爱国诗句励志古诗词...
《宋史·陶榖传》原文及翻译宋史原文:陶穀,字秀实,邠州新平人。本姓唐,避晋祖讳改焉。十余岁,能属文,起家校书郎、单州军事判官。穀性急率,尝与兖帅安审信集会,杯酒相失,为审信所…
柳宗元《断刑论》:"使犯死者自春而穷其辞."②<名>言词,词句.《信陵君窃符救赵》:"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指南录>后序》:"初至北营,抗辞慷慨,上下颇惊动."《...
——柳宗元《断刑论下》(4)言辞;文辞[word;diction;speech;statement]安定辞。——《礼记·曲礼》。疏:“言语也。”不以文害辞。——《孟子》。注:“诗人所歌咏之... .new-pmd.c-abstractbr{display:none;}更多关于断刑论文言文翻译的问题>>
辞在文言文中的意思①<名>口供。《周礼·秋官》:“听其狱讼,察其辞。”柳宗元《断刑论》:“使犯死者自春而穷其辞。”②<名>言词,词句。《信陵君窃符救赵》:...
辞在文言文中的意思有口供;言词,词句;讲话,告诉;推辞,拒绝,不接受;告别;文词;古代文体的一种等。文言文辞的意思①口供。《周礼·秋官》:“听其狱讼,察其辞。...
单项表示事因(原因)时为介词,表某种行为产生的理由、原因(示为因果关系)时为连词。一般在文言文中...
赏以春夏而刑以秋冬。——柳宗元《断刑论》以八月十三日斩于市。——清·梁启超《谭嗣同传》余以乾隆。——清·姚鼐《登泰山记》第2个回答2013-10-21(秦...
例句——柳宗元《断刑论》:“此刑之所以不措也。”4、措:通“错”。交错;间杂。例句——《史记.燕召公世家》:“燕(北)[外]迫貉路,内措齐晋,崎岖强国之间,最为...
《说苑.建本》提示6:形容词的意动用与用为一般动词无形式之别78、老吾老,以及人之老。79、时充国年七十余,上老之。《汉书•赵充国传》80、驱天下之民,从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