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浪涛:未遂的认定与故意行为危险转自刑辩参考摘要:未遂犯的判断重心在于行为不法。判断行为不法,必须重视主观不法。故意是主观不法要素。故意行为危险具有目的性与支配性,过失行为危险具有任意性与盲目性。
2005届优秀毕业论文[设计]集(第四册法学院)CollectionGraduationTheses(Projects)SZU2005(VolumeIVLawSchool)谈犯罪未遂制度中犯罪未得逞之认定(法学院法律系社会工作林家莹)(学号:2001032024)要:犯罪未遂制度是我国刑法中一项...
[论文摘要]刑法理论通说认为,着手是区分犯罪未遂与预备的界限。但因为抢劫罪侵犯的是特殊的双重客体,既包括人身权利,又包括财产权利,且常常不是一个行为同时侵犯了被害人的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尤其是在有预谋的共同犯罪中,侵犯被害人人身权利的行为和侵犯其财产
【经典案例】殴打他人强行索要他人财物应定何罪——所有资料文档均为本人悉心收集,全部是文档中的精品,绝对值得下载收藏,没有支付宝或网银的朋友可以用手机进行充值,购买文档,可按网站提示进行操作,祝您愉快..
受贿罪既未遂法律标准探讨——以新型犯罪为视角本文是一篇法律论文,本文对论题的阐释力求理论与应用并重,现实与前瞻结合。通过对实践中遇到的受贿犯罪案例既未遂认定标准争议的描述,引出对新型受贿犯罪停止状…
入户盗窃未遂及转化抢劫的认定——李某、王某案分析【最新法学论文】,入户盗窃未遂,沈某入户盗窃未遂,入户盗窃转化为抢劫,盗窃未遂立案标准,入室盗窃未遂,盗窃未遂量刑,入室盗窃未遂怎么判,盗窃未遂的认定,盗窃罪未..
对于“危险犯既遂说”和“危险犯未遂说”都有着本质的缺陷,如果把犯罪的“未得逞”解释为未达到行为人预期的犯罪目的不合理性是显而易见的,如果把危险状态作为危险犯成立的要件其忽视了危险犯只是既遂成立的要件并不是认定其既遂的标准。
关于间接故意犯罪未遂形态的再讨论作者:熊琦法学评论2012年11期一.问题的提出:"承接模式"及其困境间接故意犯罪在理论上是否具备未遂形态,一直是刑法中颇有传统的争点之一.德国理论界及司法实务界的主流对此问题一般持肯定态度.这一情形正好与我国的情况相反.笔者认为间接故意犯罪在理论...
论盗窃罪的既遂与未遂本科论文.doc,前言盗窃罪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犯罪之一,也是现代社会最常见、最多发的一种侵犯财产权利的犯罪。按照我国刑法学界的通说,盗窃罪,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地窃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多次盗窃的行为。
本文来源:996论文网本文是一篇法律论文研究,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通过分析放弃重复侵害行为定性分歧的产生原因,得出结论:在我国现阶段的刑事立法体系下,放弃重复侵害行为既符合未遂的定义,又符合中止的定义…
犯罪预备与犯罪未遂的界限——如何认定着手文档信息主题:关亍论文中的法律论文”的参考范文。属性:Doc-00U9DN,doc格式,正文1679字。质优实惠,欢迎下载!适...
论文摘要对于由于认识错误而客观上不能达到犯罪既遂的行为不应一概作为未遂犯予以处罚。应该视情况而定,对此种行为应该首先考虑当时的具体情况,比如在事情发生...
【摘要】:犯罪未遂和犯罪中止在概念上最大的区别在于造成行为人停止犯罪行为的原因,属于行为人意志以外原因导致则属于犯罪未遂;属于行为人意志以内可控而主动停止犯罪的则属...
本案只能划为实施终了的故意杀人未遂。未遂是已经着手实施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
[论文摘要]刑法理论通说认为,着手是区分犯罪未遂与预备的界限。但因为抢劫罪侵犯的是特殊的双重客体,既包括人身权利,又包括财产权利,且常常不是一个行为同时侵犯...
构成要件(齐备)说”以是否全部具备犯罪构成要件作为犯罪是否得逞的标准认为我国刑法中的犯罪未遂是指已经着实具体犯罪构成的实行行为由于“犯罪分子”意志...
【陈兴良论文】不能犯与未遂犯——一个比较法的分析Á清华法学Tsinghual丑wJournalVol5No42011不能犯与未遂犯一个比较法的分析陈兴良摘要在德国不能犯理论有一个...
犯罪未遂是一种在司法实践中最为常见的犯罪未完成形态,准确界定犯罪未遂形态中“犯罪未得逞”的具体认定标准,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根据我国的刑法立法和刑...
《刑法》第23条规定:“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这说明,我国刑法中的犯罪未遂,是“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
论我国刑法中犯罪未遂立法的缺失、成因及其完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成因论文,刑文,缺失论文,论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