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上文对“渐修顿悟”和“格物贯通”的分疏,我们可以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二者的区别。.笔者认为,就思想内涵而言,“格物贯通”与佛教的“渐修顿悟”有着巨大的区别,不应当简单地认为“格物贯通”是源自于佛教。.(一)渐修顿悟重顿悟;格物...
3.渐修顿悟与无修顿悟——方式歧异。自菩提达摩以来,如来禅并不排斥顿悟,而是主张通过渐修以达到顿悟的境界,为此提倡坐禅、看心、看净等渐修方式。祖师禅不讲渐修,而主张无修,所谓无修就是顺其自然,随缘任运,无修而修,修而无修。
至于以神秀为代表的禅宗北宗的思想,虽说他与南宗顿教不同,主张渐修,但其佛学的理论基础,仍然是《大乘起信论》的真如学说。神秀,本姓李,陈留尉氏(今属河南省开封市东北)人。相传他活了一百余岁,卒于706年。
【标题】探析唐朝佛教盛行的原因【作者】谭娟【关键词】唐朝佛教盛行的表现盛行的原因盛行的影响【指导老师】孟超【专业】历史学【正文】引言公元前6世纪到前5世纪,古北印度迦毗罗卫国净饭王的儿子释迦牟尼创立了佛教,大约在公元前3世纪阿育王时期,佛教开始向外流传,在西汉...
道教哲学与佛学的关系刍议[孔令宏]道教与佛教的关系,是学者们关注的问题,可惜对道教哲学与佛学的关系,由于佛学的深奥,也由于对道教哲学较为深入的研究是最近几年以来才取得了比较大的进展,所以,有关这方面…
2001年禅学研讨会论文集理则顿悟事须渐修──论“禅”的悟修与顿渐释妙峰曹溪佛学院教务长提要“禅修”贯穿了整个佛教,它是佛陀教导觉悟人生、解脱生死、超越轮回、走向无上正等正…
#本文为笔者大学宗教文化课程论文,首发知乎,仅当备份与交流,禁止转载~禅宗是印度佛教中国化世俗化中最具代表性的宗派,既保留印度佛教的基本精神与骨架,又带有强烈的中华民族精神特质与中国老百…
意义在于论证北宗渐修的合理性,强调南顿北渐的融合。在宗密看来,将识破境教的修行方法,是渐修的,这种渐修,是佛说的方便法门,因而是无可非议的。同理,宗门的渐修也应该是符合佛说的,那么,为什么禅宗内部还要排斥北宗渐修呢?
南怀瑾:戒律之学学佛者入门必须修持的基本.戒律之学,本为通天人之际的心理道德和行为之学,亦是学佛者初学入德之门必须修持的基本。.编者按:2018年3月18日,是南怀瑾先生诞辰100周年。.为纪念先生百年诞辰,凤凰网佛教特别策划…
从佛教建筑历史以及调研来看,或许是因为当代佛寺修行生活还在相当程度上遵循古制,无论古今,一般的汉地佛教寺院,通常都包括以下几种主要功能:.1佛殿:宗教礼拜和祭祀空间。.相当于世俗的礼堂、纪念馆的混合体。.2禅堂、念佛堂、法堂、经藏:也...
在佛教的修行之中,一直以来,都是以“渐修”为主。也就是说佛教创立的最初,并没有“顿悟”的修法。所谓的“顿悟”,其实是从中国禅宗六祖慧能之后才有。但是我们纵观历代以来的”顿悟...
比较“格物贯通”与“渐修顿悟”的异同是重新研究宋明理学与佛学关系的具体切入点。“渐修顿悟”是中国佛教在探讨“渐次修行”和“直下了悟”的关系过程中,逐步...
一,禅宗之悟与修关于开悟,禅宗有解悟,证悟之分.《禅源诸诠集都序》卷三说,由顿悟而渐修者,是就解悟而言;渐修顿悟,渐修渐悟,顿修渐悟,皆就证悟而言."若因悟而修,即是解悟;若因...
禅源诸诠禅《集都序》卷三说,由顿悟而渐修者,就解悟而言;是渐修顿悟、渐修渐悟、顿修渐悟,皆就证悟而言。“若因悟而修,即是解悟;若因修而悟...
佛教的解悟、证悟及悟修之顿渐认领被引量:1收藏分享导出摘要一、禅宗之悟与修关于开悟,禅宗有解悟、证悟之分。《禅源诸诠集都序》卷三说,由顿悟而渐修者,是就解悟而言...
有人半开玩笑地问季先生,“你研究佛教是不是想当和尚呀?”季先生答曰:“我从来没有信过任何宗教,对佛也不例外。”日前,我在国家图书馆购得一部中华书局2007年出...
‘理可顿悟,事须渐修’,修行并不是一蹴可几,而需把握因缘,勤修六度万行,累积福德资粮,‘做一分得一分,做十分得十分’,如此努力不懈,待因缘果熟,自然...
佛陀告诫我们,应该依止善知识.佛教论文范文精深,没有如法的师长指引,学起来就像大海捞针,不得要领.所以,要靠自己,靠佛法,靠善知识,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对于修学,...
佛学论文分类资料原静态论文分类对应的新论文库分类01佛教思想d3思想哲学02佛教历史地理b4佛教历史03佛教语言文献d2佛教文学04佛教修持方法d3思想哲学05佛教研究...
此外,曾祖荫的《中国佛教与美学》、韩经太的《中国诗学与传统文化精神》等论著,袁行霈的《王维诗歌的禅意与画意》、柳倩月的《唯识宗、禅宗对“境界”理论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