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通过上文对“渐修顿悟”和“格物贯通”的分疏,我们可以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二者的区别。.笔者认为,就思想内涵而言,“格物贯通”与佛教的“渐修顿悟”有着巨大的区别,不应当简单地认为“格物贯通”是源自于佛教。.(一)渐修顿悟重顿悟;格物...
3.渐修顿悟与无修顿悟——方式歧异。自菩提达摩以来,如来禅并不排斥顿悟,而是主张通过渐修以达到顿悟的境界,为此提倡坐禅、看心、看净等渐修方式。祖师禅不讲渐修,而主张无修,所谓无修就是顺其自然,随缘任运,无修而修,修而无修。
#本文为笔者大学宗教文化课程论文,首发知乎,仅当备份与交流,禁止转载~禅宗是印度佛教中国化世俗化中最具代表性的宗派,既保留印度佛教的基本精神与骨架,又带有强烈的中华民族精神特质与中国老百…
【标题】探析唐朝佛教盛行的原因【作者】谭娟【关键词】唐朝佛教盛行的表现盛行的原因盛行的影响【指导老师】孟超【专业】历史学【正文】引言公元前6世纪到前5世纪,古北印度迦毗罗卫国净饭王的儿子释迦牟尼创立了佛教,大约在公元前3世纪阿育王时期,佛教开始向外流传,在西汉...
道教哲学与佛学的关系刍议[孔令宏]道教与佛教的关系,是学者们关注的问题,可惜对道教哲学与佛学的关系,由于佛学的深奥,也由于对道教哲学较为深入的研究是最近几年以来才取得了比较大的进展,所以,有关这方面…
现在离佛世已经超过两千五百多年,如果以正法时期五百年、像法时期一千年来计算的话,现在已经进入末法时期超过一千余年了。由前面一百二十集的说明我们可以知道,佛法并非只是一个理论,而是诸佛已经发现到宇宙以…
相传禅宗南宗有所谓“东土五祖”之说,其初祖是菩提达摩,之后有慧可、僧璨、道信、弘忍和慧能。其实真正的创宗人是慧能。以慧能为代表的禅宗,其基本思想是佛性说和顿悟说,其佛学的理论基础则是真如(真性、真心或本心)缘起论和般若空观学说。
慧能禅师的改革——本性禅师.六祖慧能禅师,是中国禅的始祖。.他是个传奇的人物:目不识丁,却说出了划时代的《六祖坛经》;以俗人身份,就成为了禅宗六祖;圆寂后,肉身不坏,成为金刚舍利;一生致力于印度式禅法中国化的改革,且开天…
莲花戒《修习次第论》三篇承载了藏传佛教前弘期思想教义及修持方式之核心内容,也记录了“顿渐之诤”的基本思想、主要分歧以及理论焦点,更重要的是它开启了藏传佛教修道次第理论与实践之先河。.因此,解读此文本并了解其要旨所在,是掌握藏传佛教...
程颐和朱熹都曾说过:“积习既多,自当脱然有贯通处”,这句话经常被作为理学吸收佛教理论的证据。例如,侯外庐主编的《宋明理学史》就说:“这些正是佛学‘渐修’、...
弘忍禅师所代表的渐修派也是对历史的传承,每一个人都有自己对事物不同的看法和观点,不要用自己的观点去妄加评判别人。佛法讲究度人先度己,万物皆有佛性。有容...
佛教的解悟、证悟及悟修之顿渐获取原文包量页面导航摘要著录项相关主题相似文献摘要@@一、禅宗之悟与修rn关于开悟,禅宗有解悟、证悟之分.<禅源诸诠集都序>卷三...
禅源诸诠禅《集都序》卷三说,由顿悟而渐修者,就解悟而言;是渐修顿悟、渐修渐悟、顿修渐悟,皆就证悟而言。“若因悟而修,即是解悟;若因修而悟...
佛教的解悟、证悟及悟修之顿渐认领被引量:1收藏分享导出摘要一、禅宗之悟与修关于开悟,禅宗有解悟、证悟之分。《禅源诸诠集都序》卷三说,由顿悟而渐修者,是就解悟而言...
有人半开玩笑地问季先生,“你研究佛教是不是想当和尚呀?”季先生答曰:“我从来没有信过任何宗教,对佛也不例外。”日前,我在国家图书馆购得一部中华书局2007年出...
‘理可顿悟,事须渐修’,修行并不是一蹴可几,而需把握因缘,勤修六度万行,累积福德资粮,‘做一分得一分,做十分得十分’,如此努力不懈,待因缘果熟,自然...
佛陀告诫我们,应该依止善知识.佛教论文范文精深,没有如法的师长指引,学起来就像大海捞针,不得要领.所以,要靠自己,靠佛法,靠善知识,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对于修学,...
内容提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佛教修身思想及其现实意义姓名:王旭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宗教学指导教师:荆三隆20100101摘要:佛教修身思想或者说佛...
关于佛教修行,中国佛教各个宗派都有自己的理论体系,但最终都落在一“心”上,都是围绕“心”而展开的,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佛教心性理论,并以心性理论指导修行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