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蕴与十二因缘之关系及其哲学意义关键词:佛教;哲学;五蕴;十二因缘;关系摘要:作为佛教哲学基础理论的“五蕴”说和“十二因缘”说之间是具有逻辑结构的对应关联的,但并不是在同一层次上…
佛教设立“五蕴”说的目的,在于破除众生的我执。综观大、小乘之说,小乘有部等认为五蕴和合的人是空,但五蕴的本身是实有;大乘般若思想则进一步说五蕴的本身也是空。体证五蕴皆空,就可以高蹈浊世,在尘出尘,获得澄明自在的审美观照。
水野弘元心识论与唯识说的发展作者:水野弘元文章来源:香港宝莲禅寺一、原始佛教的心识论(一)佛教与心识论[301]在这里所谓的“心识论”,虽然相当于普通所谓的“心理论”,但是,佛教的心识论在意义上并不…
五蕴包含了色、受、想、行、识这五种类的法,各个合为一集,都是因缘和合的,它们相续不断的生灭,故五蕴的意思是五种不同的聚合。五蕴也被翻译为五众或五阴。“五众”是五种众多的法聚合在一起;“五阴”是五种法遮盖住我们的智慧之意。
而佛教(特别是早期佛教)则认为,不存在一个万有的主宰体,事物是缘起的,是互为因果的,互为条件的。不仅一般的事物中没有这种主宰体,而且在人或人生现象中也没有这种主宰体。如佛教把人分析为“五蕴”,即色、受、想、行、识。
佛教在印度最终的衰落和印度教的同化有一定联系。印度佛教在公元7世纪后开始密宗化,随后急剧衰落。主要此消彼长。印度教改革后,在公元8世纪之后融合民间信仰,迅速扩大自身影响力。而佛教的密宗化却是一个巨大败笔,走向不归路。
杂阿含经第1经讲解,正观五蕴无常,苦、空、非我.根据释真胜法师在线带领佛友学习阿含经录音整理。.感恩觉启师兄录音听写整理,感恩慧生师兄校对听写.杂阿含经卷一.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羅譯.释真胜法师标点.(一)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祗树给...
分类:免费论文要害词:佛教;哲学;五蕴;十二因缘;关系摘要:作为佛教哲学基础理论的“五蕴”说和“十二因缘”说之间是具有逻辑结构的对应关联的,但并不是在同一...
五蕴十二处十八界五蕴与十二因缘之关系及其哲学意义论文关键词:佛教;哲学;五蕴;十二因缘;关系摘要:作为佛教哲学基础理论的“五蕴”说和“十二因缘”说之间是具...
【摘要】:在中国佛教思想史上,借由"格义"方法,佛教吸收、融会并发展了中国传统文化,完善了中国佛教哲学语言体系,成为中华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本文在"格义"视角下,分析所...
本来就没有自我,何谈消失呢?自我感是众生的意识产生的错觉
佛家说的“五蕴”到底是什么?《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里说:“观自在菩提,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这是五蕴是什么意思?我们来简单简单分享下。五蕴:色蕴、受蕴、想蕴...
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五蕴与十二因缘之关系及其哲学意义论文_哲学论文摘要:作为佛教哲学基础理论的“五蕴”说和...
内观禅修的重点在于认知五蕴身心的真相(2006-05-0114:19:40)转载标签:佛教身心世人皆以自己的认识来衡量事物,向外看,看他人的优点与过错。但佛法的禅修者...
(2)归根结底,根据佛教哲学的根本原则,“色”本身,包括五根、五境、无表,甚至包括“四大”(地水火风),也都是“缘起性空”的;换句话说,“色”本身毕竟只是一种“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