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缘起思想的文化精神特质及其现实意义在刚刚过去的二十世纪,科学的进展和物质文明的成果令人炫目。技术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享受、效率和便利。
赵朴初的人间佛教思想及其现实意义.赵朴初的人间佛教思想有两点特别值得注意,一是他引证中印佛教的经典,为人间佛教的合理性提供了理论依据;二是他提倡人间佛教思想,是为了更好地担当新的历史时期的“人间使命”。.人间佛教依然是佛法而不是世间...
试论中国佛教思想的主要特点及其人文精神_洪修平2001年第3期第38卷(总141期)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JOURNALOFNANJINGUNIVERSITY(Philosophy,HumanitiesandSocialSciences)№3,2001Vol.38General,№141·中国佛教文化研究...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佛教的中国化及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姓名:蔡兰荣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马克思主义原理与思想政治教育指导教师:黄伟力20031210文化,是引领社会前行的精神航标宗教,是人类文化的重要形式之中国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在五千多年的历史中经历了产发展兴盛...
中国佛教发展史及其主要思想.佛教创立于公元前6-5世纪的古印度,创始人是乔达摩悉达多,他是古印度迦毗罗卫国太子,父亲净饭王,29出家,35成道。.此后一直宣传发现的世界真理,公元前486或说前544圆寂,被称为佛陀,释加牟尼。.他传道一般在印度恒河...
8、禅宗思想佛教的禅宗思想,对于中国的茶道、音乐、艺术等,影响巨大。特别是心性本净思想,成为中国文化的核心之一。9、逻辑学中国古代虽然有墨辩,但是很快就衰弱了。佛教的因明逻辑体系,补缺了中国逻辑思想的空缺。
吕建福:关注现实的佛学研究——评楼宇烈《中国佛教与人文精神》.《中国佛教与人文精神》是楼宇烈先生的佛学文集,收集了楼先生近二十年来的主要佛学论文,内容相当广泛,涉及佛教历史、义理、修证法门、社会功能、现实价值等许多方面。.感谢宁波宝...
近代佛学研究的重要人物概述作者:洪修平来自:五台山研究人宋以后逐渐趋于衰微的中国佛教文化,在近代曾一度得到复兴,这与当时许多忧国忧民的志士仁人在民族危亡之秋,力图从佛教中寻求救国救民之道和政治变法或社会革命的思想武器有密切相关,也与佛教本身强调“无我”、“无畏...
发乎道德,应乎福祸——佛教因果报应思想的精神与特色牛延锋(中国人民大学,北京100872)摘要:佛教的因果报应思想不仅是佛教的基石,也深刻影响了国人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它强调道德在宗教生活和人类社会生活…
中缅佛教文化交流的特点和作用李晨阳载《佛学研究》2003年刊著名学者季羡林认为,文化交流是促进人类社会前进的最主要的力量[]。对于山水相连、自古以来就一直来往密切的中国和缅甸来说,悠久、频繁的佛教文化交流就具有这样的功能和特点,它极大地丰富了中缅两国人民的精神生活...
求关于佛家思想的论文2000字急需。。。我来答3个回答#热议#生活中有哪些成瘾食物?佛道之子2011-04-15·TA获得超过1.4万个赞知道大有可为答主回答... .new-pmd.c-abstractbr{display:none;}更多关于佛学思想精神论文的问题>>
中国佛学的精神是在佛教中国化过程中形成的,是外来佛教与儒道为主要代表的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碰撞、、交流、融合的产物,中国传统的儒道思想文化在中国佛学精神形成过程中发...
论谢灵运佛学思想及其文学精神论文目录摘要第1-6页Abstract第6-10页绪论第10-19页第一章谢灵运与佛学思想的传播第19-35页一、东晋十六国佛学传播路线及其原因第...
他的佛学思想的重心在于发挥佛教圆融和谐的精神,并以此作为中国大乘佛学的根本精神与理论特色.他认为,中国佛学的这种精神特征恰可对治西方哲学的心病,解决西方哲...
【摘要】:谢灵运所处的东晋十六国时代,正是我国佛教的“始盛”时期,上到王公贵族,下到平民百姓,都沉浸在佛的文化里,从汉到晋宋,经过了近三百多年漫长岁月的播种和传播,佛学在...
《浅谈林清玄散文中的佛教思想》-毕业论文.doc,彭友蕾:林清玄散文中的佛教思想探微共NUMPAGES3页第PAGE2页l林清玄散文中的佛教思想探微21世纪,科技...
内容提示:论林清玄散文中的佛学思想摘要:林清玄散文中给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他弘扬佛法的佛教散文,佛家的道德情怀和东方的诗性智慧的审美统一,构成了林清玄...
内容提示:l小论《天龙八度》中的佛学思想佛教自魏晋时期传入中国以来,在同我国的传统文化和本土宗教的依附、、融合、发展中逐步中国化,在许多方面...
外来的佛教经过数百年的演变发展,最终完全融人了中华传统文化之中,成为其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中国佛教既继承了佛陀创教的基本精神,同时又在传统文化的氛围...
研究外来佛教如何适应中土社会文化环境,融合吸收传统思想文化,形成自身的精神特质,以及中国佛学精神的基本内涵,对于今天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融合、当代社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