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术参考网 > 阜新县志海棠山摩崖论文
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大板乡境内海棠山摩崖造像群,是中国“东方藏传佛教黄教中心”唯一幸存下来的蒙古族文化艺术瑰宝。海棠山摩崖造像,据《阜新县志》记载,是“康熙二十二年(1683章嘉活佛其徒张、王、刘、杨、丁、郭等建造普安寺”,并雕刻造像。
海棠山摩崖石刻中的关老爷像及其藏蒙文刻文_.沈阳鲁迅美术学院刊于霍巍、李永宪主编《西藏考古与艺术》(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4月),页427-452。.有图若干幅,此处省去;刊本没有“插图目录”和“引用书目”。.若引用请用原刊本。.2004月28日...
辽宁海棠山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_毕设论文.doc,辽宁海棠山森林公园总体规划辽宁海棠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目录第一章基本情况2第一节自然地理概况2第二节社会经济概况2第二章森林旅游资源与开发建设条件评价2第二节开发建设条件评价(SWOT分析)2第三章总体规划2第二节总体规…
辽宁地区摩崖石刻古遗址分布状况调查.pdf,20146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辽宁地区摩崖石刻古遗址分布状况调查张立平,杨晶沈阳师范大学,辽宁沈阳110034摘要摩崖石刻是远古时代文字记事、石刻、造像的一种方式,也是体现当时社会文化、艺术发展的一种艺术行为。
海棠山摩崖造像是我国罕见的石刻佛教人物雕像群。据阜新县志记载,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普安寺一世活佛率在海棠山传法,开始在峻峭的花岗岩上镌刻摩崖造像。当普安寺初具规模具有一定影响后,周边信众也陆续在附近造像供养祈福。
海棠山摩崖造像,是辽西藏传佛教文化的重要标志和象征。它是由活佛请来西藏和当地的蒙古族能工巧匠,巧妙构思,精心雕刻而成的,是“藏传佛教美术与清代阜新地域蒙古民间艺术深刻融合的代表,充分显示出蒙古族工匠精湛高超的雕刻技艺及其强烈的民族审美取向”[6]。
此外,还有藏传佛本尊诸佛,因而海棠山又被称为藏传佛教摩崖造像艺术名山。普安寺位于海棠山东南山坳中,三面环山,暖河绕寺前平原而过。据阜新县志记载,普安寺是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由章嘉活佛率其徒始建,历经六世活佛,于光绪九年(1883年)建成。
辽宁阜新海棠山摩崖石刻则为皇家故地积累福禄功德。雪域梵华昭京城,北京故宫更是藏传佛教义理与造像的博物馆:雨花阁的唐卡陈设体现了密教修习的次第,梵华楼供奉的琉璃珐琅喇嘛塔与千百计的金铜像试图构架藏传佛教完整的神灵体系,与清代编纂的若干藏传佛教神灵图像集量度经互相...
博雅旅游网提供全面辽宁省阜新市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阜新瑞应寺,关山辽代古墓,阜新普安寺,圣经寺,辽工大俄式建筑群,红帽子城址,彰武千佛山摩崖造像,务欢池遗址,高林台汉城址,小五喇叭城址,平顶山石城址,塔山塔,海棠山摩崖造像等介绍和资料
本稿对清代卓索图盟土默特左旗海棠山西藏佛教摩崖造像群中三处关老爷(looye,looyeburqan)图像及其西藏文蒙古文刻文,乃至同地歌颂关老爷的蒙古民歌作综合的...
海棠山位于辽宁省阜新市蒙古族自治县,山上保留了260余尊摩崖造像,是宝贵的佛教文化艺术魁宝。海棠山的摩崖造像,种类十分繁多,从山间到山巅,在大小不同的花岗岩石上,处处雕刻有各种各...
就阜新海棠山三处关老爷摩崖像及其刻文,本稿由佛教图像表现和民间文化、民间信仰以及非汉语语文学的立场加以讨论,显示这一带蒙古人关老爷信仰有很多汉文化的因...
海棠山摩崖石刻中的关老爷像及其藏蒙文刻文历史论文论文内容提要关帝信仰的研究这些年流行,但非汉民族的情形比如蒙古的八旗的,汉文作者殆已将其遗忘。本稿对...
辽海文物学刊1995年期总0期阜新海棠山摩崖造像考察报告吕振奎享新县文物管理所海棠山位于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大板乡境内北距县城0公里。东西4.8公里南北3公里是医巫间山的支脉主峰高714...
海棠山摩崖石刻中的关老爷像及其藏蒙文刻文_论文_内容提要关帝信仰的研究这些年流行,但非汉民族的情形比如蒙古的八旗的,汉文作者殆已将其遗忘。本稿对清代卓索...
98“海棠山摩崖造像调查始末”,载刘国有主编,《懿州纪事》(阜新文史资料第十四辑),政协阜新市文史资料委员会、社会法制和民族宗教委员会。李光涛86“清太...
附记:2001年7月盛暑,正在帮同校对《藏蒙汉大辞典》之馀,伴同援朝、项福生两位先生前往阜新县旁不雅观海棠山摩崖制像。看得虽然不细心,但仍是看到了先前曾经晓得...
本稿对清代卓索图盟土默特左旗海棠山西藏佛教摩崖造像群中三处关老爷(looye,looyeburqan)图像及其西藏文蒙古文刻文,乃至同地歌颂关老爷的蒙古民歌作综合的初...
阜新海棠山阜新普安寺摩崖石刻中国有西藏,还有东藏。东藏有两个中心,一个是瑞应寺,再一个就是普安寺。普安寺位于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南部大板乡境内的海棠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