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钱大昕用以支撑古无轻唇音、古无舌上音这两个观点的论据没有足够的说服力,其所论有两大逻辑问题:一是以偏概全,二是论据不一定指向观点。故这两个观点不可成为定论。汉字谐声系统、《广韵》反切上字系联结果等证明古有轻唇音、舌上音。更多还原
什么叫古无轻唇音和古无舌上音?所谓“古无轻唇音”是指三十六字母中的“非敷奉微”这组音在上古是不存在的。这组音在上古读作“帮滂并明”。轻唇音是在唐末宋初时期从“帮滂并明”四母中分化出来的。这项结论是清人钱大昕得出的。
1.唇音分化,轻唇音产生。钱大昕曾提出“古无轻唇音”。他认为:“凡轻唇之音,古皆读为重唇。”又说“凡今人所谓轻唇者,汉魏以前,皆读重唇,知轻唇之非古矣。”[3]他通过异文、声训、反切等材料证明了这个观点。
粤语之所以轻唇音这么普遍,很可能是受到了临近壮语的影响。壮语的轻唇音也很多(比如“火”壮语发音为“feiz”)。而亚洲北方的语言,比如蒙语韩语和日语,都缺少轻唇音。蒙语的F基本只出现于汉语借词当中,本民族的词没有F。
论文选题总是被导师批“毫无创新性”,长江学者告诉你其实可以这么做...Gaea大地.旅英多年资深教育博士.73人赞同了该文章.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对于博士论文来说同样适用。.要做出一篇好的博士论文,选题至关...
“古无轻唇音”,从先秦到南北朝,不一直是个上声字,王力先生拟音为[piu]或[piuət],少有形容词赘音之用。据敦煌文献研究,不字以轻唇音作为后缀赘音,最早出现在晚唐五代北方方言里。"安史之乱"后,中原士庶避乱南徙,南方方言也有了类似用法。
上古声母的研究概述.doc,上古声母的研究概述摘要与上古韵部研究相比。上古声母研究一直是个薄弱环节。除了少数的几种说法诸如“古无轻唇音”、“古无舌上音”、“喻三归匣”基本成定Veer外。许多问题都没有达成一致。尤其是关于复辅音声母的讨论日益激烈,本文就上古声母研究代表性观点...
【古无轻唇音】这是由清代历史学家﹑汉语学家钱大昕首先提出的第一条汉语声母演变规律。“古无轻唇音”,是说上古时期的唇音声母只有“帮”组“重唇音”声母,没有“非”组“轻唇音”声母,就是只有双唇音声母“帮[p]”、“滂[p']”、“并”、“明[m]”,没有唇齿音声母“非[pf]”、“敷[p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