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空观与涅盘妙有,构成了禅宗思想的两大源头。”禅宗提倡的空明人生境界在学理上受到了《心经》的很大影响。本文以玄奘大师的译著为底本,简要分析《心经》所体现出来的人生审美意境并论述其对禅宗修行证道境界的影响。一、色相俱泯的般若空观
笔者认为,般若思想发展到了中观的缘起性空之后,对于诸法性空义理的探讨还可以再进一步,那就是由于空性的遍及万事万物,以及不可分割原则而导致的事物的相融性,也就是华严“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的境界,正是对性空思想的深化,而不仅是对有的强调。
一.『般若经』──甚深之一切法空「佛法」演化到「大乘佛法」时代,空与空性,成为非常重要,可说是大乘佛法的核心。大乘法门,是以发菩提心,修菩萨行,圆成无上佛果为主题的。然在因行──发心与修行中,是不离空观与空慧的;果证──菩提与涅盘,也是不离空性的证得。
到「中本般若」,真如等作为般若体悟的甚深义。这三类──果,行,理境,所有的种种名字,都是表示甚深涅槃的。第二段是:接着说:如菩萨思惟修习,不离甚深般若,得无量无数功德。什么是无量、无数?是超越数量的空义。
弘一大师在其《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讲记》中,劈头就提醒读此经者说:“研习《心经》者,最应注意不可著空见。因常人闻说空义,误以为著空之见。此乃大误,且极危险。经云:宁起有见如须弥山,不起空见如芥子许。因起有见者,著有而修善业,犹报在人...
」般若会上的诸法性空义,意趣甚深,方式隐密,钝根有情不能领会。约此义而言,诸法无性的第二时教为不了义。其实,倘若善根具足,多修胜解力的有情,对般若空义则能信受奉行。如是圣教,究竟了义,何劳世尊再说第三时教呢?
支遁“即色义”及其文化价值探析.唐积柏.【摘要】:本文分三部分,第一部分通过对前人观点的继承和对相反观点的驳斥论证僧肇在《不真空论》里所破“即色义”即是支遁所说的即色义,为后面更好地理解支遁即色义奠定基础。.第二部分从四个方面详细...
《宗本义》·般若玄鉴之妙趣不讲故事,只讲文本。欢迎关注公众号:重玄之域(chongxuanzhiyu)“夫至虚无生者,盖是般若玄鉴之妙趣,有物之宗极者也”。至虚则不实,无生则不有。不同于一般的乐趣,般若知所观…
谢二位大德邀请。佛教般若系(经典)和如来藏系(经典)的关系是什么?浅与深,狭与广。佛陀说法四十九年,可分为五时三教:华严时阿含时般若时种智识法华时(阿含般若种智三时,又称“三教”),乃佛陀观机逗教,因应不同众生不同机缘而演说深浅广狭不同之唯一佛乘。
文字般若是佛的经教,有的经教讲缘起即有,是方便说,是不了义。有的经教讲性空,是究竟说,是了义。我们要分清哪些经教是了义说,哪些经教是不了义说,要依了义,不依不了义;观照般若是见道后的体悟,就是悟到空性后对真空和妙有的体会。
在第一义谛中,言语道断,行心处灭,万法远离一切戏论,如梦幻泡影,以空性为“无”,然而性空幻有――法执即破。我法二执既破,冰融云散,般若空性抉择而出。因此,二...
二、唯识学对般若空义的误读义净《南海寄归内法传》说:“所云大乘不过二种,一乃中观,二则瑜伽。中观即云:俗有真空,体虚如幻;瑜伽乃云:外无内有,事皆唯识云。”...
此时中土人士对于般若的义理理解有种种偏执。“格义迂而乖本,六家偏而不即”[7],无论是格义的方法,还是六家七宗对于般若空性的理解都不能理解其精奥之处,所以僧...
但他以僧为友不念佛,以禅喻诗不执空,以般若大智慧调和了儒释道三家教义融入实用,不汲汲于功名,亦不戚戚于得失。“人生如梦”的空幻没有使他走向枯槁与死寂,反而使他以更达观...
“即色”的动态过程,塑造清丽空灵的诗歌风格,并从中体悟到“真空妙有”的佛法,以求使自己因...来阐发自己对般若空义的理解”[11,形成“六家...
内容提示:file:///F|/论文/复件哲学论文27/论唯识学对般若“空”义的诠释与缘起论的重构_哲学论文.txt[2012-12-1722:34:23]论唯识学对般若空义的诠释与缘起论...
用中国式的语言形式较为准确地表达了般若中观学的核心观念——“空”.也可以说,他在某种程度上为魏晋时人展示了大乘空宗佛教的本真精神和原始义理,纠正了“六...
以庐山慧远为代表的法性论学派对罗什的中观般若学提出了质疑和回应,对中国佛教思想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涅“有”与般若“空”的早期论争:庐山慧远与鸠摩罗什的对话...
还有些人引用科学部析法来解释般若的“空”。先从物质分析开始,至元素—分子—原子—中子,最后粒子就是“空”(见《内明》),这种解释是不符合佛教“空”的本义的...
因此,胜解空性、得法住智于无尽生死中自利利他是最主要的一著。《妙云集》对于佛法的胜解同样随处可见;《般若经讲记》说:佛法以因果为本,凡能戒正、见正、具福...